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十佳主题党课(科技促进发展处党支部).pdf

Black box (黑匣子)30 页 7.055 MB 访问 732.97下载文档
十佳主题党课(科技促进发展处党支部).pdf十佳主题党课(科技促进发展处党支部).pdf十佳主题党课(科技促进发展处党支部).pdf十佳主题党课(科技促进发展处党支部).pdf十佳主题党课(科技促进发展处党支部).pdf十佳主题党课(科技促进发展处党支部).pdf
当前文档共30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十佳主题党课(科技促进发展处党支部).pdf

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科发处党支部主题党课学习 邓国庆 2021 党对科技事业的一贯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革命、建设、改革 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 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l 1933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征求专门 技术人才启事》。 l 1939年党中央发布《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 等,并给予知识分子优厚的待遇。 l 193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 究院。 l 1940年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了一批技术骨 干人才。 l 1941年发布《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 定》,明确指出:“各种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是 革命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具体的革命工 作。......每个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对于他的工 作分配,纠正某些党员不愿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 及分配工作时讨价还价的现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武衡同志主编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 技术发展史资料》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了炼 铁、机器装备、基本化学、材料、燃料、轻工日 用品等基本自给的工业体系(虽然是简陋的), 选育推广了农作物良种,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和 单位面积产量,在群众中普及了科学技术、文化 知识。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而在这奇迹 的创造中,科学技术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l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 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 l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 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 l 同时,国家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 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 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l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l 1956年1月,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提出了 “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 新阶段。 l 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 发展远景规划》。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l 1961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试行《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 见》,为中国的科技事业确立了基本政策和规则,邓小平同志称之为“科技工 作的宪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 会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 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 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 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邓小平同 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这次全国科学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 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 《科学的春天》——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88年,邓小平同 志重申并进一步发展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指明科 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处 于第一重要、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地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95年5月26日至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 学技术大会。 江泽民同志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 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落实邓小平同 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投 身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事业, 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为胜利实现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 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 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 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 段和基础的方针。 这个方针大大提高了各级干 部对科技和教育重要性的认 识,增强了对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理解。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这 次大会是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贯彻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 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 生产力转化,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 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重要成就 核心是迅速集中和调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 研究体系。 l “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和航空航天事业基础。 l 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中国人发现了大庆油田。 l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l 廉价高效的“治疟疾神药”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数百万疟疾患者的 生命。 l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并对世界农业科学和粮食生产产生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2006年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施《国 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l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 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 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2012年7月6-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举 行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胡锦涛在会上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 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提高认 识、增强紧迫感,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加 大科技投入,发挥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引导作 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 投入体系,实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 内生产总值2.5%以上的目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成就 l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 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l 基础研究工作得到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 益增强。 l 科技产出成绩斐然,重大成果振奋人心,在航天科学、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等领域均涌 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 l 如:“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实现首次载人航天 飞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1 号”CPU;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l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 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确立以创新为首的新发展理 念,鲜明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科技创新进行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 系统谋划,推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开拓了科技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6年5月30日至6月2日在京召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8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京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 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 地位,把科技自立自 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 略支撑”,强调深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完善 国家创新体系,加快 建设科技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l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 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 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 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 l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首次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 位”,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21年5月28日-5月31日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出席两 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出席 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 略博弈的主要战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 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 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以企业牵头,整 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 强度的创新基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 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 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 金一体化配置,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 业链现代化水平。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 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抢抓战略机遇,勇立改革潮头,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打造原 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 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不忘科技报国初心 牢记科技强国使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