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常用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pdf

时光停在你眼里╮15 页 3.129 MB 访问 2192.97下载文档
常用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pdf常用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pdf常用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pdf常用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pdf常用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pdf常用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15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常用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pdf

常用第三方SDK 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测评报告 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 联合发布 2019年7月 前言 在手机App的世界里,法规条文里所谓的“第三方应用或服务”似乎是个 看得见摸不着的存在。但事实上,不管是你每天收到的新闻推送,还是促销 活动广告,甚至短信验证码,都有可能出自第三方之手。 这些集成在App里的第三方工具包被称为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它们可以帮助App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地图、支 付、统计、社交、广告等一系列功能,同时自身也具备获取相当一部分设备 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的能力。 2018年3月,以色列移动SDK管理平台公司SafeDK发布的《安卓市场中 的移动SDK数据趋势》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Google Play里排名靠前的16 万款App中,平均每个中国开发的App会使用19.3个SDK。   从App使用SDK的普遍性来看,SDK安全无疑已经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 生态中极其关键的一环。然而,SDK未经允许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以 及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已经引发了十分严重的安全问题。   第三方广告SDK “有米”“个信”曾被发现未经允许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使用这两款SDK的App因此被苹果应用商店和Google Play悉数下架;更甚 者,有影响了300多款知名App的SDK“寄生推”通过预留的“后门”,进行恶意 广告行为和应用推广。 为了进一步厘清目前市场上常用的SDK在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方面 存在哪些问题,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选择了60款用户量较大的App, 并委托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对市面上使用率较高的SDK进行了分析, 希望了解SDK个获取个人信息的合规现状,引起社会对SDK安全风险的重 视,促进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目录 一、测评方法 2 (一)测评对象 2 (二)样本采集 2 1. 采集方法 2 2. 采集时间 2 二、测评结果 3 (一)总体情况 3 1. SDK使用个数和类别 4 2. 信息收集 5 3. 必要性分析 7 (二)SDK集中分析 9 1. 系统权限 9 2. 向服务器上送信息 10 三、结论 11 1. 使用最广泛的SDK多来自头部互联网公司 11 2. 多个SDK获取个人敏感数据,App却未告知用户 11 3. 有SDK或存在隐瞒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 11 四、声明与保留 12 1 一、测评方法 (一)测评对象 本次测评根据App所提供的服务与人们生活的相关度,综合用户 量和使用频率等因素,选取了社交交友、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购物 导购、旅游交通、移动金融六大行业的60款App,每个行业10款。   测评对象的选择主要是通过统计60款App集成的SDK个数和调用 次数,并对App使用最广泛的SDK进行系统权限、实际行为、上送信 息等方面的分析。 (二)样本采集 1. 采集方法 本次测评从官方网站、应用宝下载60款App的APK安装包和SDK 官方文档,采用逆向分析、抓包、函数挂钩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SDK对照库时,我们删去了纯粹为辅助开 发、不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第三方开发框架代码。另外,由于有的 APK安装包采用了加固、混淆等手段,SDK对照库不一定包含了市面 上所有SDK,因此本报告中App使用的SDK个数并非精确结果,报告 仅对主流的SDK及其官方文档作出分析和判断。 2. 采集时间 本次测评的采集时间为 2019年4月,测试时间为2019年6月至7 月。上述取证时间之外的修改不计入本次测评结果。 对于单个App,我们还进行了时间为5-30分钟不等的逐个检测, 并记录下对应的SDK行为。 2 二、测评结果 (一)总体情况 1. SDK使用个数和类别   经过分析,60款App共使用了至少966个SDK,平均每款App使 用19.3个(注:移动金融类未计在内,因为该行业普遍对App进行加 固,难以确切检测出使用的SDK)。 图一:各行业App使用SDK数量   其中生活服务类App平均使用的SDK个数最多,为20.2个,旅游 交通类最少,平均使用15.4个SDK。 3 在实际使用中,消息推送类 SDK被调用得最多——60款App 一共调用了高达264个,远远超 过其他任何类别。此外,综合 类、辅助开发类SDK也被调用了 上百次。   去掉重复项后,60款App共 使用了至少113个不同的SDK。其 中微信SDK被最多App使用,共 47款App;其次是腾讯Open和 小米推送SDK,分别有41款App 和40款App使用。   除了上述三个SDK,还有 四个SDK被超过半数App使用, 分别为华为SDK、支付宝SDK、 Facebook SDK和爱彼迎SDK。   不难发现,使用最广泛的 SDK都来自头部互联网公司,比 图二:SDK类别分布 如腾讯、小米、华为、阿里、 Facebook,涉及社交分享、第 三方登录、消息推送、支付等各种功能种类。   从SDK的功能类别来看,60款App使用的113个SDK中,消息推 送类、生活服务类和辅助开发类的较多,分别为18个、14个和12个。 4 2. 信息收集   对60款App进行5-30分 钟时长不等的逐一检测后, 我们把SDK实际收集的信息 划分为手机设备信息 (如IMEI、IMSI等设备唯一 识别码)、网络信息(如IP 地址、MAC地址、Wi-Fi热 点等)、手机状态信息 (如已安装/运行中的应用 信息)、用户行为信息(如 锁屏、安装、升级、卸载应 用软件)、用户个人信息 (如电话号码、地理位置、 通话记录)等五类。 图三: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SDK   据统计,在检测时间 内,60款App使用的966个SDK中,有150个获取了IMEI、IMSI等手 机设备信息,在所有类别中最为频繁;其次是Wi-Fi连接信息(IP地 址、MAC地址)、扫描周围热点、Wi-Fi热点信息(SSID)、运营 商与基站信息等各类网络信息,都有35个以上SDK获取;还有10个 SDK获取了用户行为信息,比如锁屏、安装/升级/卸载App。   此外,用户的电话号码、地理位置、手机视频和相册等个人信 息也被一些SDK获取,尤其是地理位置信息,被32个SDK获取。   其中每日优鲜App使用的支付宝SDK获取了用户的手机号;Soul 和陌陌App使用的声网SDK、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和苏宁易购App使用 的讯飞SDK获取了用户手机对环境或通话的录音。   值得注意的是,钉钉、铁路12306、闲鱼等App使用的支付宝 SDK,派派、陌陌等App使用的声网SDK , 百度贴吧App使用的百度 5 昊天SDK以及铁路12306 App使用的梆梆安全SDK都收集了传感器信 息。很多情况下,步数、心跳等与健康相关的个人信息就是通过“传 感器”权限收集。   上述SDK中,一些收集行为与其功能之间存在较易理解的相关性。   比如陌陌App使用的讯飞SDK会“对环境或通话录音”,从而实现 语音聊天功能;同程旅游App为了基于用户所在位置进行精准推送, 会使用高德地图SDK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SDK收集的个人信息难以直接看出与其功 能之间的联系。   以获取“电话号码”为例,支付宝属于支付类SDK,获取手机号的 行为与其支付功能并无直接关系,但在嵌入每日优鲜App时,它却 获取了用户的电话号码,该行为的正当性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获取电话号码的行为只发生在每日优鲜App 中,嵌入其他App时,支付宝SDK并未被检测出获取用户电话号码的 情况,但并不排除是因为时间或其他客观因素限制未能触发。   假设SDK收集这些信息都有对应的App功能,App作为直接跟用 户交互的一方,是否做到了向用户告知?我们一一查阅了与收集上述 列表中用户个人信息的SDK相对应的所有App的《隐私政策》。   我们发现,百度、百度贴吧App嵌入了读取“手机视频和相册”的 SDK,而且他们都在《隐私政策》里明确了收集范围和目的。   比如百度在隐私政策里写道:“为了给您提供拍照图像搜索、二 维码识别、拍照翻译等服务,我们会向系统申请使用‘相机权限’。   苏宁易购App嵌入的讯飞SDK,可以实现“对环境或通话录音”。 苏宁易购隐私政策对此解释说,这是直播录制功能所需。“当您选择 我们的相关应用进行直播录制时,我们需要开启您所使用设备的摄像 头和麦克风使用权限,以完成完整的直播录制及录制过程中附带的功 能,并在首次开启权限时以弹窗告知形式征询您的同意”。   不过,也有不少App并没有做到收集前告知。 6   我们测评发现,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的讯飞SDK可以“对环境 或通话录音”,却没有提供任何隐私政策;宜人财富App和宜人贷借 款App使用的TalkingData SDK获取了用户的地理位置,但两款App 的隐私政策都没有提及会收集位置信息。也就是说,用户的隐私很 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SDK收集了。 3. 必要性分析   6月1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网络安全实 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下称《 规范》),针对16类App常用的基本业务功能界定了必要信息的范 围。   由于SDK在实际行为中能够获取的权限和收集的信息通常会受到 宿主App的限制,因此,理论上SDK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也应达到 《规范》的要求。因此,下表列出了113个SDK超出《规范》界定的 必要信息之外收集的其他用户个人信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获取其他信息并不代表违规,根据相关法 律法规的要求,获取这些信息前需要弹窗询问用户是否同意,如果 表一:收集其他信息的SDK以及相应App 7 用户点击“不同意”,也不能影响App核心功能的使用。   虽然国内对于第三方SDK超出必要范围收集其他个人信息尚没 有法律法规条文的规定,但依照“知情同意”的原则,本报告认为 ,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 即使这些信息并不是App本身需要, 而是SDK 需要收集的,也应该进行弹窗获取用户同意,以保障用户知情同意 的权利。 (二)SDK集中分析 1. 系统权限   综合考虑60款App以及市面上使用最多的SDK,我们选出了15 个SDK进行深度分析。除了官方文档没有说明权限的五个SDK外, 其余10个SDK中,极光数据分析SDK需要申请的系统权限最多,为14 图四:10个SDK申请的系统权限个数 8 项;百度地图SDK其次,需要申请10项,其他8个SDK都是10项系统 权限以下。   接下来我们把SDK申请获得的系统权限(通常在“设置-权限管 理”功能显示),和SDK代码可以获取的信息(通过逆向分析、抓 包、函数挂钩等技术手段分析)做了对比,如果后者范围超过前 者,就说明该SDK可能存在隐瞒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 图五:SDK申请系统权限v.s.SDK有能力收集的个人信息   10个在官方文档里提供了申请权限信息的SDK 中,三成SDK 能够通过代码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都超出了声明的系统权限,包括 Ping++、TalkingData、友盟,收集的个人信息不乏支付卡信息、地 理位置等个人敏感信息。 9 2. 向服务器上送信息   经分析,SDK明文上传的内容大部分是设备信息、网络信息和手 机状态信息,比如操作系统版本、Wi-Fi信息等。但也有少数SDK会 向自己的服务器回传未经加密的用户个人信息甚至个人敏感信息。   这里的未经加密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未对通信渠道加密 (如采用http传输),另一种是未对传输内容加密(如使用https传输 但未对数据本身加密)   比如Ping++ SDK、TalkingData SDK、携程SDK、百度地图 SDK、会向服务器传输未经加密的位置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在App开 发者、单个或多个第三方之间流动,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 风险。 10 三 、结论 1. 使用最广泛的SDK多来自头部互联网公司 被测的60款常用App平均每个使用19.3个SDK,其中使用最广 泛的是微信SDK,属于“属于综合类SDK”。测评结果显示,使用最广 泛的SDK基本都来自头部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小米、华为、阿 里、Facebook,涉及的功能种类有社交分享、第三方登录、消息推 送、支付等。在实际使用中,消息推送类SDK被调用的次数最多。 2. 多个SDK获取个人敏感信息,App却未告知用户 60款App共使用了113个不同的SDK。这些SDK收集的信息中, 手机设备信息和网络信息被收集得最为频繁。在用户个人信息方 面,支付宝SDK获取了用户的手机号,TalkingData SDK可以获取用 户的地理位置,但都未在对应App的《隐私政策》里明确告知,且 这些信息与实现SDK的功能有何关系较难看出。 此外,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的讯飞SDK可以“对环境或通话录 音”,却没有提供任何隐私政策;宜人财富App和宜人贷借款App使 用的TalkingData SDK获取了用户的地理位置,但两款App的隐私政 策都没有提及会收集位置信息。 3. 有SDK或存在隐瞒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 我们对15个市场上的主流SDK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 Ping++、TalkingData、友盟等三个SDK能够通过代码收集的用户个 人信息都超出了其官方文档所声明的系统权限,其中不乏支付卡信 息、地理位置、传感器数据等个人敏感信息。 此外,还有少数SDK会向自己的服务器传输用户个人信息。比 如Ping++、TalkingData、携程、百度地图等四个SDK会传输未经加 密的位置信息。这种行为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风险。 11 四、声明与保留 (1)本次测评主要考察60款常用App所使用的以及市面上的主流 SDK在固定时间内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保证覆盖SDK及其所 有行为。 (2)采样时间截止于2019年4月。我们注意到各个企业的隐私政 策、App的版本和功能可能不时调整,因此本此抽样仅对截止日的 样本负责。 (3)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保留最终解释权。 发布方: 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   2019年,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什么问题最值得关注?欢迎你 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ppa-nandu01@163.com, 或者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隐私护卫队】直接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