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1-01-08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pdf

Avecle soleil丶 手捧阳光6 页 245.362 KB 访问 312.97下载文档
2021-01-08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pdf2021-01-08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pdf2021-01-08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pdf2021-01-08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pdf2021-01-08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pdf2021-01-08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pdf
当前文档共6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1-01-08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pdf

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及应用 一、立项背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河 北至北京、天津,是解决京津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调水 工程。 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上接供水总干渠,下连城市水厂, 肩负沿线亿万居民生活和工业引水,是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效益的 关键。 本项目面向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安全保障、受水区供水安 全保障、应急响应保障等对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研发了“南水北调 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平台”,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实现了 配套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是指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参建 单位形成的测绘、地质、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建管等各类 基础技术资料,对配套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由于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主要以各类资料归档时间顺 序进行管理,导致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存在难以共享、相互孤立 等问题,具体体现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要素组织管理方面:配套工程供水线路仅河南段就长 达 1054 千米、参建单位 168 家,施工标段 149 个,各类资料归档 -1- 时间跨度大,形成的全要素信息存在:要素多、类型多、结构复 杂、存储分散等特点。 2. 运行维护方面:配套工程运维管理所需要的全要素资料, 目前主要依赖人工查阅手段,信息化程度低,不便于地下隐蔽工 程的维修养护,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 3. 应急抢险方面:全要素信息相互不关联,形成信息孤岛, 针对长距离供水管线突发事件的高频次,难以快速采取有效的应 对措施。同时,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网错综复杂,加大了配套工 程应急抢险的难度。 二、项目研究内容 针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在“数据要素、运行维护、应急抢险” 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从数据获取→数据融合→标准制定→ 数据库构建→平台研发→运维管理→应急决策”全流程关键技术 研究,实现对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主要研究 内容如下: 1. 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获取与处理”关键技术,包括:数据 标准制定、地下井室部件信息快速获取、栅格图模式识别处理及 在线发布、线路智慧巡检装备等,实现全要素高效组织与管理, 2. 全要素数据的组织管理与融合、知识挖掘理论与方法。研 究多类型数据融合、知识挖掘,构建全要素时空数据库,实现配 套工程全要素信息互联互通 -2- 3. 全要素信息“一张图”管理平台。研究构建全要素信息获 取、处理、应用一体化的“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 平台”,为运维管理、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三、主要科技创新 创新(一)研制了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 通过与已有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接,形成由地上到地下的全要素信 息立体获取体系,填补了大型引调水工程全要素信息获取与处理 缺乏流程化、标准化的空白,实现了各类基础数据资源的统一整 合与一体化表达。 创新(一)包括以下四项创新成果: 1.针对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数据来源广泛、类型多、结构 复杂、存储分散”等特点,制定了《全要素信息搜集与整理技术标 准》、《全要素信息分类处理技术标准》等一整套数据标准,形 成了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标准化处理的技术流程。 2.为解决配套工程地下井室无卫星导航信号、测量困难等难 题,创新研制了一种井下测量辅助装置(发明专利号 ZL 2019 0177788.6),开发了数据采集处理软件,规范了信息采集、图片上 传及自动入库流程,实现了多达 3520 处地下井室内部件信息的高 效获取,提高作业效率 5~10 倍。 3.针对 DLG 数据发布在线地图服务过程中存在信息易丢失 的等问题,引入多级切片思想,提出根据要素几何特征分别采用 -3- 八方向法与全路径栅格化的方法,构建了无损转换算法模型,实 现了矢量数据到地图服务的无损转换。 4.自主研制了供水线路便携式智慧巡检仪,具有巡检任务制 定、导航、巡检信息自动采集、问题上报、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 能。目前巡检里程达 23 万多千米,处理上报的较大问题 237 件。 创新(二)构建了时空大数据融合处理、知识挖掘的技术方 法,建立了全要素信息关联模型,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配套 工程全要素数据的互联互通。 创新(二)包括以下两项技术创新: 1.构建了集“测绘、地质、设计、施工、管材设备”等信息于 一体的“综合纵剖面图”自动生成算法模型,可全面展示供水管线 的空间分布及附属设施、地质构造与地质评价,以及与路网、水 渠、其他地下管线的穿越情况,属国内首创。 2.面向地下管道渗漏、断裂等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需求,构 建了“一键式提取”指定区域所有技术文档资料,可为应急决策、 穿越配套工程的审批,提供详实、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避免 了应急抢险过程中次生灾害的发生。 创新(三)构建了集全要素信息“展示、查询、统计、分析、 更新”于一体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管理系 统”,实现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日常维护、应急抢险、风险预测、 跨越审批”一张图管理,开创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 化管理的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业务应用技术体系,填补了 -4- 我国大型引调水工程全要素信息“获取、处理、挖掘、融合、信 息化管理”的空白。 四、先进性比较 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相比较,本成果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 四个方面: 1.为供水配套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量身定制 本成果是针对供水配套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量身定制的专业化 平台,既能满足各级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需求,又能为穿越工程、 应急处置实时提供全面、详实、准确的决策依据。目前,类似研 究成果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2.地下无 GNSS 信号下数据采集方法 针对供水管线地下隐蔽设施难以定位、量测等难题,发明了 “一种基于井室坐标测量辅助装置的测量方法”,实现了供水线路 地下隐蔽工程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5~10 倍。 3.DLG 数据在线地图图式无损发布技术 本项目研发的 DLG 数据到地图服务的无损转换算法模型,实 现了矢量数据到地图服务的无损转换;目前,相似研究成果在国 内外尚未见报道。 4.配套工程全要素信息一键式提取技术 利用本成果,可一键式提取配套工程指定区域测绘地理信息、 供水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质评价报告、钻探资料、设计报告、设 -5- 计变更、施工、监理、生产厂家、建设管理单位等所有技术资料。 目前,相似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五、实施效果与经济社会效益 本成果自 2017 年 6 月在河南省及其沿线 11 个省辖市应用以 来,实现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日常维护、应急抢险、风险预测、 跨越审批”一张图管理,保障了工程和供水安全,开创了南水北调 配套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目前,累计引水 133.17 亿 m3,其中城镇供水 72.91 亿 m3,生态补水 26.21 亿 m3,农业用 水 34.05 亿 m3,受益人口 2380 万。 此外,本成果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各级管理部门日常维护和 应急抢险提供全要素数据查询 431 次; 为 1000 多处跨越工程设计、 施工、审批提供全要素数据服务;开发的巡检仪巡检里程已达 23 万千米,保障了工程供水安全。 本成果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避免 了穿越工程对配套工程的影响,以及抢险过程中次生灾害的发生, 显著提高了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快了信息化建设进程, 保障了亿万居民饮水安全,产生经济效益近 2 亿元,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显著,受到了人民群众和国内主流媒体的高度赞誉。 -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