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从不后悔分手39 页 1.454 MB 访问 4952.97下载文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39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8 年 12 月 目 第一部分 录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1.人才培养目标 .................................................................................. 2 2.学科专业设置 .................................................................................. 2 3.学生规模 .......................................................................................... 3 4.生源质量 .......................................................................................... 3 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 4 1.师资队伍 .......................................................................................... 4 2.教学经费 .......................................................................................... 7 3.基础设施 .......................................................................................... 7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11 1.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 11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14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 15 4.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 16 5.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 17 第四部分 专业培养能力 ..................................................................... 19 1.深化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 ........................................................ 19 2.优化专业培养目标 ........................................................................ 19 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19 4.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 20 5.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 20 6.加强科研反哺教学 ........................................................................ 21 7.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 21 8.强化学风建设 ................................................................................ 21 9.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 22 第五部分 教学质量保障 ..................................................................... 24 1.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24 2.加强审核评估整改 ........................................................................ 24 3.推进专业认证 ................................................................................ 25 4.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监测 ........................................................ 25 5.完善教学检查、督导和信息反馈机制 ........................................ 25 第六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 27 1.毕业生情况 .................................................................................... 27 2.学习满意度 .................................................................................... 27 3.毕业生就业质量 ............................................................................ 28 4.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 .................................................................... 29 第七部分 教育教学特色 ..................................................................... 30 第八部分 问题与对策 ......................................................................... 34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 35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 工程”和“211 工 程”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 校。 八十多年来,学校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 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 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 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 2017-2018 学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本 科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需求,聚焦“双一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 一流本科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审核评 估整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奠定了 坚实基础。 ·1·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定位,以学生全面 成长成才为中心,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三农” 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服务现代农业 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成为堪 当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学科齐全,涵盖 12 个门类。有 16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 科点,1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点,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 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 6 个学科领域进入 ESI 全球学科排名前 1%行列,其中农业科学学科进入前 0.5‰。在 2018 年 US•NEW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有 5 个学科上榜,其中农业科学居 全球 30 位;在 2018 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有 10 个学科上榜, 其中农学居全球第 8 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居 18 位、水资源工程居 41 位。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 67 个,覆盖农、理、工、管、经、法、文和 艺术学等 8 大学科门类(表 1-1) ,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主体, 优势特色学科与关联专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表 1-1 本科专业学科结构 学科门类 农学 理学 工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法学 文学 艺术学 专业数量 14 8 29 6 4 3 1 2 所占比例(%) 20.90 11.94 43.28 8.96 5.97 4.48 1.49 2.98 ·2·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学生规模 近年来,学校本科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图 1-1) 。本学年,学 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 29,657 人,其中本科生 20,966 人,硕士研究 生 6,180 人,博士研究生 2,130 人,留学生 294 人和普通预科生 87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 70.69%。 29127 30000 25000 21521 29657 28944 20927 20966 20000 15000 10000 5000 2016 全日制本科生 2017 全日制在校生 2018 图 1-1 近三年全日制本科生和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4.生源质量 2018 年,学校有 62 个本科专业面向 31 个省(市、自治区)招 生, 其中 32 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 招生计划 5,300 人, 实际录取 5,295 人。学校第一志愿率为 99.9%,学生整体专业志愿满足率达 88.5%。 普通理工类录取 4,065 人,录取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 81.6 分,较上 年提高 4.7 分。 普通文史类录取 345 人, 录分平均高出一本线 53 分, 较上年提高 4.2 分,录取分数稳步提高(图 1-2) 。 图 1-2 2015-2018 年录取分数平均分高一本线情况 ·3·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师资队伍 (1)数量与结构 本学年,学校共有教职工 4,512 人,其中专任教师 2,171 人, 生师比为 16.63:1。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实现重要突破。学年内,新增中国科 学院院士 1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外专千人高端专家项目入选 1 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 2 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 军人才入选 2 人,国家青年人才项目专家入选 3 人,青年拔尖人才 入选 1 人;国家“优青”项目获批 1 人。目前,学校有两院院士 3 人,双聘院士 11 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 7 人; “长江学 者”特聘教授 6 人,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4 人,青年长江学者 3 人; “万人计划”入选者 7 人;国家教学名师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 基金获得者 8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8 人; “青年人才项 目专家”入选者 9 人。 师资队伍结构逐年优化。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1,568 人,占比 72.23%,较上学年提高约 2 个百分点(表 2-1);具有高级 职称教师 1,401 人,占比 64.53%,较上学年提高约 2.5 个百分点(表 2-2) ;46 岁以下教师 1,387 人,占比 63.89%,同上学年基本持平(表 2-3) ;具有外校学缘教师 1,254 人,占比 57.76%,较上学年提高约 6 个百分点(表 2-4) 。 ·4·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2-1 专任教师人数及学历结构 2015 学历分布 2016 2017 2018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博士 1256 60.62 1357 66.06 1479 70.19 1568 72.23 硕士 463 22.35 473 23.03 428 20.31 416 19.16 本科及其他 353 17.03 224 10.91 200 9.50 187 8.61 合计 2072 100.00 2054 100.00 2107 100.00 2171 100.00 表 2-2 专任教师人数及职称结构 2015 职称分布 2016 2017 2018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正高 472 22.78 478 23.27 524 24.87 538 24.78 副高 617 29.78 703 34.23 781 37.07 863 39.75 中级 835 40.30 772 37.59 780 37.02 666 30.68 初级 28 1.35 8 0.38 3 0.14 3 0.14 未评职称 120 5.79 93 4.53 19 0.90 101 4.65 合计 2072 100.00 2054 100.00 2107 100.00 2171 100.00 表 2-3 专任教师人数及年龄结构 2015 年龄分布 2016 2017 2018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35 岁以下 669 32.29 621 30.23 586 27.81 574 26.44 36-45 岁 717 34.60 743 36.17 775 36.78 813 37.45 46 岁及以上 686 33.11 690 33.60 746 35.41 784 36.11 合计 2072 100.00 2054 100.00 2107 100.00 2171 100.00 表 2-4 专任教师人数及学缘结构 2015 2016 2017 2018 学缘分布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本校 888 42.86 882 42.94 825 39.16 917 42.24 校外(国内) 1023 49.37 1000 48.69 1090 51.73 1056 48.64 校外(境外) 161 7.77 172 8.37 192 9.11 198 9.12 合计 2072 100.00 2054 100.00 2107 100.00 2171 100.00 ·5·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教授授课情况 学校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规定教 授每年至少独立为本科生讲授 1 门课程,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示范 带头作用。 2017-2018 学年,学校总开课 1,863 门,共计 5,657 门次。教授 给本科生上课 558 门,1,045 门次,占开课总门数 29.95%;主讲本 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82.92%。 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974 门,2,714 门次,占开课总门数 52.28%;主讲本科课程的副教授占 副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84.74%。 (3)教师发展 学校按照“四有好老师” “四个引路人” “四个相统一”的要求, 着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构建由新入职教师培养、中青 年教师能力提升、教学名师成长引领组成的分级培训体系,分层次、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提升。本学年,共组织开展各 类教学发展活动 68 场(次) ,共有 1,669 人(次)教师参加。 建立健全教学竞赛、教学质量奖、教学为主型教师职称单列等 激励机制,积极推动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潜心教学和研究教 学。本学年,有 3 位教授荣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 1 位教授获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 位教授获陕西 省教学名师特支计划资助。在陕西省高等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 竞赛中,获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三等奖 1 名;在陕西省首届 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3 名、三等奖 4 名、优秀奖 7 名。 在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1 人荣获陕西省高校思政课 教学标兵;1 人荣获陕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在陕西 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 1 名、三等奖 3 名、 ·6·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优秀奖 2 名。5 名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一等奖, 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教学经费 学校坚持教学经费投入优先、教学建设先行的原则,加强对一 流本科教育建设保障。 2017 年本科教学经费总支出 23,823.80 万元, 较 2016 年增长 11.26%(图 2-1) 。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13,572.48 万元,较 2016 年增长 11.26%(图 2-2)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 出 6,473.57 元, 较 2016 年增长 11.2%。教学专项经费支出 10,251.32 万元,其中教学改革支出 1,072.95 万元,专业建设支出 2,314.84 万元,实践教学支出 5,234.14 万元。实践教学支出包括实验经费支 出和实习经费支出,分别为 2,512.39 万元和 2,721.75 万元,生均 本科实验经费和实习经费支出分别为 1,208.29 元和 1,308.96 元。 ( 万 元 ) 14000 13572 13500 13000 12500 ( 万 元 ) 12199 12000 11500 11050 11000 10500 10498 10000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图 2-1 2014-2017 年教学经费支出 图 2-2 2014-2017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基础设施 (1)校舍情况 学校校园面积 3,771,473.55 平方米,建筑面积 1,251,28.54 平 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 680,922.33 平方米,生均 22.96 平方 米;实验室、实习场所 194,144.82 平方米,生均 6.55 平方米(表 ·7·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5) 。 表 2-5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项 教学行政用房 目 面积(平方米) 总面积 680,922.33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577,982.11 教室 79,162.08 图书馆 32,906.00 实验室、实习场所 194,144.82 专用科研用房 233,112.21 体育馆 28,207 会堂 10,450 其中 行政办公用房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生) 102,940.22 22.96 学校教室类型齐全,能够满足教学基本需要。有普通教室、多 媒体教室、语音网络教室、画室、制图室、研讨室等 395 间(面积 79,162.08 平方米),座位数 37,399 个。其中,多媒体教室 332 间, 座位数 28,741 个;语音室 18 间,座位数 1,091 个,百名学生配备 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 100.6 个。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23,618.68 万元, 生均 3.42 万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6,132.17 万元,较上年增长 15.01%。 教学用计算机 9,211 台,百名学生配备数 31.06 台,能够满足教学需 要。 (3)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以学科相近原则组建校级实验教 学中心,以服务教学为目标,建立基础、专业教学实验室,形成多样 ·8·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化、层级式实验教学平台。目前,建有 3 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99 个专业实验室,29 个基础实验室。建成 5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包括 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成 16 个省部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包括 2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了“校内、杨 凌区内、区外”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建有 47 个实训场 所;在区内与杨凌本香集团、绿方生物公司等企业(公司)合作, 建立 60 个实践教学基地;在杨凌区外分层次、分区域,按专业特点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244 个。 (4)图书资源建设与利用 学校图书馆面积 3.29 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 2,330 个。本学年 新增图书 53,647 册,中文电子期刊 508,179 册,外文电子期刊 279,812 册。馆藏资源总量 1,220.34 万册,其中纸质馆藏 263.6 万 册,纸质图书 261.55 万册,生均纸质图书 72.34 册;电子馆藏 903 万册,其中电子图书 192.37 万册。馆藏资源覆盖我校所有学科,形 成以农业、林业、水利、生物、机电、资环、信息等学科为重点, 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贯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献与 电子文献并存,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相融合的馆藏体系。学校现有 148 个各类数据库,其中引用数据库 144 个,自建数据库 4 个。学校 不断提高文献资源的开放度,建立了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 校内文献资源对本科生的开放共享,月均检索 256 万(次) ,数字资 源下载量 1,562.7 万篇(次) 。 (5)体育场馆 学校有体育教学场馆 13.11 万平方米,400 米标准塑胶田径场 2 ·9·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个,体育馆 1 个,篮球馆 1 个,小球馆 1 个,游泳池 3 个,篮球场 45 个,排球场 17 个,足球场 6 个,羽毛球场 34 个,网球场 25 个, 乒乓球台 116 个。建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及健身健美器材活动 场地等。本学年,学校对 20,823 名学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 93.55%,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良好。 (6)数字化资源建设 学校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数字管理平台, 实现教学资源的积累、管理、共享和使用,推动我校数字教学资源 平台建设。链接国内外多所名校优质资源,其中包括国家精品课程 3,142 门,省级精品课程 3,587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 805 门,MOOC 课程 297 门,微课程 489 条。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建 设立项 87 门,其中 MOOC 课程 37 门,SPOC 课程 50 门,截止目前, 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线 20 门。 ·10·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专业建设 优化专业布局。获批增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申请增设光 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和汉语国际教育 3 个新专业。 10 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9 个专业入选陕西省 “一流专业”培育项目(表 3-1)。按照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要求, 完成 62 个招生专业建设方案。开展新工科建设探索,3 个专业改革 类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表 3-2)。 表 3-1 学校入选陕西普通高校“一流专业”项目 序号 专业名称 项目类型 1 植物保护 建设项目 2 动物科学 建设项目 3 农学 建设项目 4 林学 建设项目 5 农林经济管理 建设项目 6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建设项目 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建设项目 8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建设项目 9 食品科学与工程 建设项目 10 农业水利工程 建设项目 1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培育项目 12 园艺 培育项目 13 生物技术 培育项目 14 园林 培育项目 15 食品质量与安全 培育项目 16 环境科学 培育项目 17 生物工程 培育项目 18 动物医学 培育项目 19 社会学 培育项目 ·11·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3-2 学校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项目群 负责人 项目名称 序号 1 电子信息、仪器类项 目群 张宏鸣 农业大学信息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探索与实践 2 土木、建筑、水利、 海洋类项目群 陈帝伊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新工科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 食品、农林类项目群 陈 军 面向产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造 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2)课程建设 学校以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带动提高整体课程资源建设 水平。 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发起成立“卓越农林在线课程联盟”, 实现农林高校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强化优质课程建设。立项建设校 级在线课程 87 门,全英文课程 70 门,开设本科生全英文暑期课程 54 门。积极引进爱课程、智慧树、尔雅等平台优质课程 69 门。增强 开课能力。全学年,开设课程 1,863 门,其中公共必修课 82 门,占 课程总数的 4.4%;公共选修课 201 门,占课程总数的 10.78%;专业 课 1,497 门,占课程总数的 80.35%;其他课程 83 门,占 4.47%。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控制课堂规模,60 人以下的课堂数量提高 到 66.35%,较上学年提高约 3 个百分点。 课程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2 门,国家级视频公 开课程 4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8 门;省级精品课程 50 门,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47 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1 门;省级双语 示范课程 3 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2 门。 (3)教材建设 学校完善教材建设体系,鼓励编写特色教材,选用优质教材, 形成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教材体系。 ·12·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规范教材选用体系。严格按照教师选用、系(教研室)审核、 学院审定的选用程序,提高优秀教材选用比例。完善教材管理办法。 完善《教材工作条例》《本科教材建设资助办法》等制度,鼓励教 师编写特色教材、高质量教材。 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公开出版教材 36 种;入选农业部“十三五” 规划教材 46 种;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4 种,获中华 农业基金会优秀教材 4 种。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学校成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统筹规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平台和资源建设。学年内,重点支持具有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实 验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建设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 学项目 17 项,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 项(表 3-3)。 表 3-3 学校获批省级虚拟仿真项目 序号 学院 名称 实验教学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申报的 专业类 立项 年份 项目 级别 1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源农药综合仿真实训 冯俊涛 化工与制 药类 2017 省级 2 生命科学学院 秦岭火地塘植物学综合仿真 实训 姜在民 生物科学类 2017 省级 (5)实验室建设 学校按照一流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公共基础教学及其他专业 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小件仪器设备应急补充三类统筹考虑,合 理规划教学实验室基本条件建设。学年内,共投入本科实验室建设 专项经费 2,122 万元,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理学院物理实验 教学中心、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人文经管专业综合实验室等实验平台的仪 器设备补充更新,实现教学功能升级。 ·13·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制定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 案》,从教、学、管、建、评五个方面,提出了 18 项具体建设任务。 实施一年来,调动了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完 善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一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和 集体备课,将教材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 容作为重点,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考核中予以体现。二是推进“主题 返乡调研”。以“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年”为主题,组织 5,100 余 名学生深入到农村、社区、厂矿、企业、林场等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提升大学生社会认知度,被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出台《“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 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 活动,共有 900 多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集中备课、研讨、现场 展示等活动,认定示范课堂 114 个,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 融合。 加强教学研究。鼓励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学年内,校级立 项教改项目 255 项,其中重点项目 26 项,一般项目 53 项和培育项 目 176 项。11 个项目获批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其 中,重点攻关和重点项目各 2 项,一般项目 7 项。获省级教学成果 9 项(表 3-4),其中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4 项;推荐参 评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 4 项。 ·14·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3-4 学校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吴发启 王 健 田 鹏 佟小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 1 李 明 刘加彬 王进鑫 刘增文 索和创新 4+4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何海龙 陈树林 童德文 欧阳五庆 以培养卓越兽医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基础课 2 卿素珠 赵慧英 李引乾 赵晓民 程改革与实践 华进联 赵善廷 张小莺 培养感官品鉴专门人才的“第二课堂” 韩富亮 郭安鹊 房玉林 张予林 3 葡萄酒 TP 小组的创建与实践 杨和财 秦 义 宋育阳 基于“专题+翻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邓 瑾 方建斌 康 燕 4 与实践 王海成 张 芬 殷旭辉 詹义清 农业院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六位一体”创 何东健 张海辉 胡 瑾 宋怀波 5 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 东 李敏通 秦立峰 注重创新能力提升的农科大学物理实验教 解迎革 汪自庆 李 霞 杜光源 6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党亚爱 邹志荣 王西平 杨振超 胡晓辉 7 构建特色示范基地,培养园艺创新创业人才 陈红武 统筹科教资源,建设农业水利一流实验平 蔡焕杰 吴普特 李志军 朱德兰 8 台,支撑创新人才培养 胡笑涛 激活学生学习内动力,重构工程图学类课程 裴金萍 吴明玉 杨秀娟 张 博 9 教学新模式 赵彦军 级别 特等 特等 一等 一等 一等 二等 二等 二等 二等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 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成立创业学院,加强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部署。二是加强课程体系构建,开设 新生研讨课 87 门、 创业类通识课程 20 门, 科学研究方法课程 19 门、 学科专题课程 106 门。三是拓展创新创业实践,以“团队化、项目 化”运行为基础,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本学年,获批国 家级项目 120 个,省级项目 186 个;校级立项资助 529 个,共有 6,696 名学生参加。 举办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举办校级学科竞赛 29 项,组织 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 37 项。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 ·15·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金奖 1 项、银奖 1 项、铜奖 1 项,实现重大 突破;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 1 项、铜奖 1 项;获 2017 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 1 项。本 科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有 9,095 人(次)。 促进协同合作育人。学校与杨凌示范区联合打造集培训、训练、 孵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与社会企业合作共建大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38 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4 项。获批 2018 年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3 个。组织 53 支创新创业团队赴陕西、宁夏、山东等省的革命老区 和贫困地区对接当地需求,开展创业扶贫。 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学年内,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 1,512 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本科创新活动、技能竞赛奖 54 项。2 人 入选 2017 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3 人获评第七届陕西省 大学生“创业明星”,1 人获评“西安创业英雄”。学校被评为教育 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示范高校”,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建设单位、陕西省 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陕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4.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大第二课堂建设力度,形 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育人体系。 优化素质教育内容。一是完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开设《音乐 鉴赏》《书法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 蹈鉴赏》《艺术导论》等 7 门课程;开设管弦乐团、民乐团、阮乐 团、合唱团、话剧队和主持队指导课等 7 门课程。二是打造素质报 ·16·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告会品牌。依托“凤岗讲坛”,邀请罗援将军、国防科技大学大校 房兵、超级演说家年度冠军刘媛媛、作家徐则臣等 40 余位学者及文 化名人来校作素质教育讲座。学年内,共举办报告会 672 场。 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一是组织文化艺术活动。举办“校园之春”、 “金秋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25 项,参与师生达 20,000 余人 次。举办“校园舞蹈大赛”“校园话剧大赛”等形式多样、健康向 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第一届校园音乐节”,邀请 数十位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二是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 请中央民族乐团《民族音乐会》、山西话剧院话剧《生命如歌》、 著名秦腔剧《关中晓月》等高水平艺术作品来校展演。三是举办“品 味西农—科研成果进社区”活动。举办“畅想园艺”苹果文化节活 动,免费为全校师生提供 20,000 余个新鲜苹果的品鉴。举办科研成 果进社区活动,免费为全校师生发放“脐红”“农大金猕”“梦绿 二号”等品种猕猴桃 30,000 斤。 文化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大学生艺术团话剧队团支部及青年马 克思主义学习社团支部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大学生 艺术团器乐及合唱展演作品分别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 奖和省级一等奖,大学生艺术团健美操队获第二十八届陕西省大学 生文化艺术节大赛二等奖,大学生武术协会获得“2018 年陕西省大 学生武术锦标赛”团体第三。学校荣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优秀组织单位”“陕西省社会实践示范学校”“全国农科学子脱贫 攻坚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5.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实施国际化战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办学水 ·17·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平跃上新台阶。一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 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5 级 50 名学 生已经赴美学习。二是签订学生项目协议。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 3 所世界百强学校续签了 学生项目协议。三是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共计派出 69 名本科生赴 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学位、参加国际会议、开展海外实习;派出 322 名本科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 大学等近 40 所世界知名大学参加访学活动。四是提升师资队伍国际 化水平。继续实施海外研修培训项目,开拓青年教师国际视野,提 升国际交流能力。学年内,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青年骨干教 师和高级访问学者等出国研修项目,64 名教师在美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等 13 个国家学习。 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访问 288 人 (次) , 合作研究、进修学习、工作访问 93 人(次)。 ·18·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深化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 学校制定《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师德师风考核 办法》,加强教师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师资 选聘、考核、晋升、评优的首要标准。将师德教育纳入新入职教工、 新聘研究生导师、海归教师等各类教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把思想政 治素质培养和考察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制定《教职工政治理 论学习制度实施办法》,规范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组织管理要求。 注重正面宣传引导,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2.优化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按照“厚基础、 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要求,坚持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新要求, 面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构建形成 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坚持相对稳定、动态微调的原则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 2014 年修订, 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学生分类培养。在方 案执行中强化教学与科研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堂教 学与在线教学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在线开放 课程建设与应用。实施大类招生改革和分类培养,制定课程质量标 ·19·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准,推进专业评估和认证,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学校 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4.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学校全面统筹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学历提升计划、 国内培养计划、国(境)外培养计划、学术休假制度,设立特聘教 授岗位,大力培育优秀教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强化教师岗前培训, 组织开展教学沙龙、课堂观摩等。实行新进教师助教培养制度,发 挥声望高、造诣深、技能强的国家、省级名师“传帮带”作用。实 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教学能力基础培训、海外教学 研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养体系,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人 文素养、教学理念等专项培训。每年设立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引导 教师加大核心课程建设、专业认证等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专业发展 能力。 5.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在农林高校率先建立课程质量标准,实施系列课程建设计划, 推动课程资源共享共建,构建形成通识教育课、学科教育课、综合 实践课和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等模块构成的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建立 “科技发明与文明传承”“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与人 生价值”“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五大 类课程模块,实现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一 批优质课堂、特色课程、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在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线运行。 ·20·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6.加强科研反哺教学 学校制定《科研促进本科教学的若干规定》,推进科学研究与 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推动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共享,部分基础实 验室、全部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预约开放。鼓动引导教师科研项目 吸纳本科生参与,通过项目课题,开展创新创业、学科竞赛、自主 科研创新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活动,50%以上本科毕业论文来自教 师的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材、教 案和教学,促进知识体系和内容更新。将科研方法引入教学,将科 研中的专题讨论、学术报告、经验分享等方法引入本科教学。 7.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地位,坚持实践教学 四年不断线。按照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科创训练和创业实践四个 模块,将专业实践教学落实到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设计)等十大 环节,保证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将实践教学环节划分为基础实践、 专业实践、综合训练三个层次,与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合理匹配; 系统整合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产业实习,将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纳 入培养方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体验, 增进“三农”感情,构建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8.强化学风建设 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 学风建设全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学风状况动态监控 机制。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 竞争意识;以“学习发展中心”为载体,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学生 打好课程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实行 ·21·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习成绩预警制,做好跟踪教育和帮扶。 9.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加强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注重特色内涵发展,以学科为基 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学校目标定位、适应国家战略需 求、引领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体系。学校招生的 62 个 本科专业,有 52 个专业有对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依托。 学校现有 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 验区,13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18 个省级特色专业,11 个省级名牌专业,12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 点,8 个专业入选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育培养计划(表 4-1)。现有 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个,省级教学团队 23 个。 表 4-1 优势特色专业一览表 学科 门类 国家级 特色专 业 省级特 色专业 卓越农 林计划 省级专 业综合 改革试 点 省级名 牌专业 ● ● ● 序号 专业名称 1 农学 ● ● 农学 ● ● 工学 ● ● 5 植物保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防治 农业水利工程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 程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6 农学 农学 ● ● ● ● ● 7 动物科学 农学 ● ● ● ● ● 8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 9 林学 农学 ● ● ● ● ● 10 农林经济管理 管理学 ● ● ● ● ● 11 园艺 农学 ● ● 12 理学 ● 14 生物技术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 动化 动物医学 15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2 3 4 13 农学 ● ● 工学 ● 工学 农学 ● ● ● ● ● ● ● ● ● ● ● ● ·22· ● ●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6 生物工程 工学 17 园林 农学 18 环境科学 工学 19 社会学 法学 20 资源环境科学 理学 ● 2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工学 ● 22 生物科学 理学 ● 23 水利水电工程 工学 ● 24 金融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 应用化学 经济学 ● 工学 ● 理学 ● 25 26 ● ● ● ● ·23·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不断强化人才培养 中心地位,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本学年,学校党委常委会、校 长办公会研究本科教学议题 23 项,切实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 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本科 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等方案,出台《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条 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办法》《全日制 普通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等办法,推进教育教学规范化 管理。校(处)级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 998 人(次) ,其中听思政 课 220 人次,组织收集汇总各类意见建议 597 条,并及时向各教学 单位和相关任课教师反馈,推进整改提高。 2.加强审核评估整改 2017 年 10 月 16 日—20 日,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 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专家组对我校办学定位、人才 培养目标、教学经费投入、人员分类管理及激励机制、教学质量保 障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学校本科 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改进建议。学校 认真研究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 目标、任务和方向,提出了 30 条具体整改措施。学校召开审核评估 总结暨整改工作部署会,对整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安排。学年内, 学校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加强 ·24·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构建 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及评价 机制,为构建一流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夯实了基础。 3.推进专业认证 学校积极推进专业认证,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和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通过工 程认证,专家组认为我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具备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的专业定位和培养能力。农学专业正在准备接受教育部农学类第三 级专业认证。通过认证,在师生中树立了“以人为本,质量为先” 的理念,为深入推进专业教学建设和改革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4.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监测 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学校开展教学常态监测的有效 手段。在第三方专业公司的协助下,按照教学中心地位、教学运行、 改革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构建分析系统,形成学校《本科 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监测、监控学校的教学运行并不断改进完 善。推动学院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和基本状态数据 公示制度,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增强教学管理的针对 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5.完善教学检查、督导和信息反馈机制 学校坚持学期“三查” 、院(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学生评教等 制度,有效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及各个环节按质量标准规范执 行。一是坚持组织学期初检查、期中检查和学期末检查,将教学检 查贯穿于整学期。二是坚持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共 ·25·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收集各类意见建议 2,300 余条,通过分类分析及反馈、加强整改, 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三是坚持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织开 展听课、抽查教学档案等活动,规范教学运行。校级教学督导听课 898 门次。四是坚持学生评教,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测 评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结果显示整体满意度在 95%以上。 ·26·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毕业生情况 毕业及学位授予。2018 年,学校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 5,201 人, 其中毕业 5,022 人,毕业率 96.56%;授予学士学位 4,987 人,学位授 予率为 99.3%。 2.学习满意度 通过连续开展本科毕业生学习满意度调查,2018 届本科毕业生 对专业的总体满意度为 96.79%, 较 2016 的 94.84%、2017 年的 96.28% 有所上升。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总体上满意,核心能力明显提升(表 6-1) 。 表 6-1 学生核心能力提升情况 2016 年 前两项累计 2017 年 2018 年 40.85% 93.83% 95.52% 96.79% 48.59% 48.08% 94.84% 95.15% 96.67% 与他人合作 51.41% 44.69% 95.07% 95.79% 96.10% 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 47.01% 48.65% 94.73% 95.65% 95.66% 实践应用能力 46.51% 48.97% 94.66% 95.15% 95.48% 自主学习能力 53.68% 41.67% 92.59% 94.39% 95.35% 批判性分析思考 44.88% 50.47% 93.64% 94.01% 95.35% 心里自我调适 关心重大政治、 社会事件 口头表达能力 51.54% 42.87% 94.13% 94.33% 94.41% 48.27% 44.37% 89.27% 91.61% 92.64% 39.47% 52.11% 86.64% 88.52% 91.58% 独立科研能力 40.92% 50.47% 87.35% 91.17% 91.39% 跨学科知识 掌握体育锻炼技能、 养成锻炼习惯 创新能力 28.85% 61.03% 88.67% 89.34% 89.88% 41.48% 46.95% 87.39% 86.25% 88.43% 31.99% 55.50% 85.85% 86.76% 87.49% 国际化视野 34.82% 52.61% 85.77% 85.12% 87.43% 核心能力 明显 提升 有提升 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55.94% 计算机运用能力 ·27·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毕业生就业质量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91.36%。其中,42.63%的毕业 生升学、出国(境)深造,46.86%的毕业生签约企业,7.42%的毕业 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毕业生升学率持续增长。毕业生共有 2,074 人读研深造,其中, 1,872 人在国内高校读研,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 1,438 人。选择 留在本校攻读研究生 730 人,比 2017 年增加了 32.25%。34 个专业 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境)比例高于 40%(图 6-1) 。209 人到伦 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澳大利 亚国立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知名 高校深造。 图 6-1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境)比例高于 40%的专业 ·28·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毕业生签约质量高。就业人数最多的区域分别是西北地区、华 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就业人数分别为 1,045 人、 481 人、411 人、324 人和 287 人。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分别是农林 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教育行业。签约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 500 强企业、民营 500 强企业人数分别为 435 人、559 人、277 人, 较往年有明显增长,签约质量稳步提高(表 6-2) 。 表 6-2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 500 强企业就业情况 企业类型 2016 届 占就业 本科生 人数比 人数 例(%) 2017 届 占就业 本科生 人数比 人数 例(%) 2018 届 占就业 本科生 人数比 人数 例(%) 世界 500 强企业 315 12.80 362 14.72 435 19.02 中国 500 强企业 494 20.08 529 21.05 559 24.44 民营 500 强企业 226 9.19 230 9.35 277 12.11 4.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第三方前途大数据独立开展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 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 91.66%。 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以李春燕为代表的 28 名毕 业生扎根贵州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推动国家级贫困县产业扶贫,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中国教育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等媒体相继报道,被盛赞为“苗寨之花” 。经管学院毕业生田义创办 杨凌农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不仅帮助农民解决苹果滞销问题,还 把陕西苹果买到了国外,助力陕西果农脱贫致富,被果农亲切的称 谓“苹果姐” 。 ·29·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七部分 教育教学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育农林拔尖人才 近年来,学校紧扣国家对农林创新人才的需求,发挥农科专业 优势,以创新实践能力为突破口,在培养和造就农林学科领域学术 领军人才方面积极探索,形成独特的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持续探索,分步推进,构建农林创新人才培养格局 建校以来,学校从未中断对农林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特 别是1999年合校以来,人才分类培养的理念趋于成熟、路径趋于完 善,形成“点面结合、分步推进”的农林创新人才分类培养格局。 第一阶段,以农业科教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产学研结合的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做法是服务现代农业,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 将人才培养引入农业生产过程,形成一套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 养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创办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 程等特色专业。 第二阶段,依托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构建生命 科学与农林学科相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做法是以“生物 技术”和“生物工程”基地班为试点,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 林学科专业,建立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现代生物技术与农林学科专 业相沟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生物科学与农林学科专 业的有效衔接与融合。 第三阶段,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提高创新 实践能力为突破口探索构建农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契机, 创建人才培养改革特区,在全国农林高校率先成立创新实验学院, 形成“分类培养”“2+X”“贯通化”“教学约定制度”等一系列创 ·30·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机制。 2.先行先试,系统改革,探索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创新实验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 个缩影,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创新农林学科个性化培养模式。针对农林学科专业的基础共融与 专业分化特征,构建“2+X”培养模式,打通专业培养与学生个性化 发展的体制通道。学生进校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实施 学科通识教育,三年级在导师指导下按个性化培养方案完成专业学 习,通过学业考核后学生自主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完成本硕、本 硕博贯通培养。 创建“两段三阶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学科通识教育”和 “专业及个性发展”两个阶段将课程分成“通识教育”平台、 “学科 大类”平台和“专业及个性发展”平台,针对不同的平台设置模块 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课程。突出 生物科学的核心基础课程内容整合,加强数、理、化、英语等基础 课程教学;设置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通识课程模块、“国学讲堂” 等书院通识课程体系;建立一年级进行自主实验,二年级实施大学 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三年级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四年级做 毕业论文的全程化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训练体系;设置从“创新实 验项目”到“产学研基地”“农业试验站”等系列实践教学模块。 实施小班化、探究性、研讨性教学。按照“小班教学、团队授 课、教学自主、师生互动”推动教师开展约定化教学,将教学自主 权还给教师,使其能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团队授课。学院成功推动百门(次)课程 ·31·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的教学改革,形成53门(次)课程课堂观摩、开放式教学和视频教 学资料,建成35门新课程,建立9支教学团队。 建立本科生双导师制。从一年级开始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指 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学科兴趣及养成教育。二年级末,从各相关专 业学院遴选“学术导师”,指导学生科研训练,从大学生创新实验 计划到科研训练,再到毕业论文指导,强调“真题真做”,将创新 性实验计划项目、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有机结合。学业导师和学术 导师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品格养成、科研 素质和实践能力训练。 培育学生“三农”情怀。发挥科研优势,在学术导师指导下开 展科学试验活动。让学生及早进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参与 农业前沿科研项目,完成相关试验任务,培养科研基本能力。利用 杨凌示范区产业集聚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参与到科研成果转 化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历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学校农业 科技推广试验站,组织学生驻站进行基地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 生亲近农民、关注农村、热爱农业的优良品质。 3.示范引领,带动农林创新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 从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农林创新人才,到创新实验学院农林学 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学校探索出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培育出一批有望成为未来农业学术领军人才的“新苗子”,成 为农林高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者。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通过新模式试点,学生对农科专业的选择 更加理性,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国家需要的有效结合。创新实验 班2008级、2009级89.5%学生选择农科类本科专业,85.0%本科生进 ·32·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入农科及相近学科研究生阶段学习。2016—2018届毕业生升学率分 别为92.5%、95.3%、95.8%,大部分学生选择在生命科学和农学类学 科专业深造。 科研潜质初步显现。2016-2018年,创新实验学院本科段毕业生 87.2%的学生通过推免、考研、出国(境)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林学、动物科学 和动物医学等领域。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和科研潜质初步显现,2014 —2017年,发表学术论文126篇,被SCI收录85篇。其中SCI论文第一 作者16篇,4篇影响因子超过3.0。 创新经验推广应用。学校将创新实验区形成的人才培养理念和 教学改革经验推广到各类人才培养改革之中,以“分类培养、个性 发展”思想为指导,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主分流与选 择机制及个性化培养经验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8个专业 得到有效应用;教学约定制、国际化课程引入制、本科生双导师制、 科研训练制等直接带动各类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3·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一流本科 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石。当前,面对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 及推进“双一流”建设任务要求,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 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干部、教师对一流本科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 学校一流本科教学的质量文化氛围还需要不断加强。 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 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 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制定学校加快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 出台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内涵特 色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涉及本科教育教学议题党委常委 会、校长办公会优先安排,规划部署优先安排本科教育教学;经费 投入优先保障本科教育教学,确保年均 10%以上的增长率;资源优先 配置本科教育教学,为“双一流”建设夯实基础。深入开展教学质 量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年度教学工作会议、院长教学管理论坛、教 师教学改革论坛,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积极开展“教学 质量月” 、 “金牌教师” 、 “魅力课堂”、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 在全校形成“教书育人最神圣、教学优秀最光荣”的教学质量文化 氛围。 ·34·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70.69%】 2.专任教师数量及结构【专任教师 2171 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72.18%,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64.43%,46 岁以下教师占比 63.8%, 具有校外学缘教师占比 57.54%】 3.专业设置情况【学校有 67 个本科专业,当年招生专业数 62 个,当年新增专业 1 个,停招专业 5 个】 4.生师比【16.63】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3.42】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16132.17】 7.生均图书(册) 【72.34】 8.电子图书(万册)【192.37】 9.生均教学行政用房(m2) 【22.96】 ,生均实验室面积(m2) 【4.25】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6473.57】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10251.32】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1208.29】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1308.96】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1863 门】 15. 实 践 教 学 学 分 占 总 学 分 比 例 【 人 文 社 科 类 >25%, 自 然 科 学>30%】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人文社科类 25%,自然科学 25%】 17.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82.92%】 1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数的比例【29.95%】 ·35·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9.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个)【 291】 20.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6.56%】 21.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99.3%】 22.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36%】 23.体质测试达标率【93.55%】 24.学生学习满意度【见质量报告】 2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见质量报告】 26.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见质量报告】 ·3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