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52-60.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pdf

babe 宝贝38 页 4.375 MB 访问 342.97下载文档
52-60.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pdf52-60.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pdf52-60.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pdf52-60.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pdf52-60.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pdf52-60.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pdf
当前文档共38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52-60.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pdf

OA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湖南大学图书馆 黄筱玲 Library of Hunan University http://lib.hnu.edu.cn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OA定义及发展 OA的形式及实践 OA评价与利用 1.OA定义与发展 OA是开放获取(存取)的简称,《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BOAI)给予了其完整定义:可以免费在公共 网上得到,允许读者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或者链接文章的全文,可以制作索引,把它们作为软 件数据库,或者为了其他合法的目的使用而不存在资金、法律、技术障碍。对复制与传播的唯一约束就是,应确 保作者有权利控制他们成果的完整性并使成果得到认可与引用。 1.OA定义与发展:产生背景  日益高涨的订阅费引发的期刊危机:外文学术资源价格高昂,有出版社曾经一年涨价50%,而到现 在各个学术数据库和期刊也是每年以3-8%的涨幅稳步上升……订阅费就像一个每年都在膨胀的无 底洞,已经让研究机构和图书馆不堪其重负。  版权之争:科研工作者付出智力劳动,成果被发表了,但想看自己发表出来的文章竟然还要交钱? (作者如果把文章投给出版社,就视为其自愿放弃版权而将版权归属出版社。这样的制度严重损 害了科研工作者的利益)  对学术研究发展的影响:追溯到16世纪,最早的学术出版是由学会和学院运营的,学术出版期刊 的目的仅用于知识传播,只是知识的载体。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影响因子”标准用于计算 指定期刊中已发表的论文的被引频率,从此,学术期刊成为了新的学术权威标准——他们选择刊 登哪篇文章,那这篇文章便被认为是“有权威性”的优质论文,而论文本身的质量却不再受人关 注。  审稿时间长,出版物与读者见面时滞长。 1.OA定义与发展:发展过程 开放获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交流,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 的行动。其初衷是解决“学术期刊出版危机”,目的是促进科学及人文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互联 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 OA运动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和图书情报界大规模地兴起。 大体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开放获取运动兴起。始于1998年,“自由扩散科学成果运动”(也被 称为“自由科学运动”)提出具有开放获取取向的倡议,它要求对于科学文献要减少版权条约中的限 制条款,反对将作品复制权从作者转移给出版商。同年,Septemper98论坛建立,开始就在线免费提 供科学信息问题进行全面探讨。这是开放获取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初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为 开放获取运动稳步发展。“自由科学运动”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开放获取的重要意义,2001 年12月份召开的布达佩斯会议,人们已经基本对开放获取的内涵、组织形式达成了共识,此会议标志 着开放获取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开放获取运动稳步提高。进入稳步阶段后开放获取运动 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各个团体机构、各国政府等对开放获取的支持以及一些学会主办的期刊对开 放获取的态度。 (摘自 崔丹.开放获取资源及其评价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OA定义与发展:发展过程  《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2001年12月16家机构签署的纲领性文件,2002年2月开始实施。截 止2020年底,签署机构达到900多家,个人达6000多人。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等许多机构都 已签署。  《柏林宣言》:由德国马普学会发起,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的科研机构于2003年1O月22日在柏 林联合签署。旨在利用互联网整合全球人类的科学与文化财产,为来自各国的研究者与网络使用者在 更广泛的领域内提供一个免费的、更加开放的科研环境;呼吁向所有网络使用者免费开放更多的科学 资源,以促进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 实质:将订阅经费用于OA出版,实现学术期刊大规模从订阅状态转为开放获取。 2004年5月,中国科学院与国家基金委分别签署了《柏林宣言》。之后,陆续有北大、清华、复 旦等17家签署。 1.OA定义与发展:发展过程  针对开放获取的全球性活动近些年主要包括“OA2020”倡议和“Plan S” 计划。 (1)“OA2020”倡议:2016年3月21日,德国马普学会等机构发起OA2020倡议,邀请全球高校、研究机构、 资助者、图书馆和出版商共同努力,将大部分传统订阅期刊转型为开放获取模式;将期刊订阅费转向支持开放 出版的经费(包括APC等);学术出版各方共同参与以促进学术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截止到2018年5月,已有 40个国家145家机构签署了加入OA2020的意向书。乍看之下好像数量很少,但是根据马普协会统计,全球80% 的科研产出击中来源于20个国家,而按发文比例推算,其实至多只要获得来自美、中、英、德等20个发文大 国中的100个具有权威性机构的坚定支持,OA2020就能成功。实际上中美德英日韩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都已经加 入了OA2020,其中欧盟国家是最坚定也是最积极的倡议支持者。  2019年1月,德国马普协会成立的DEAL Project(代表德国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图书馆等700多家机构), 与Wiley达成首个国家层面开放出版转换协议。  8月,与Springer达成最大规模的国家层面开放出版转换协议备忘录,2020年1月正式签署转换协议。  2019年2月,发表了美国10%研究论文的加州大学及其分校,因为拒绝支付高昂订阅费而成为美国第一家完 全取消与爱思唯尔合作的大学,从而完全转向倡导开放获取的坚定支持者。 1.OA定义与发展:发展过程  “Plan S” 计划: 2018年9月4日,来自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 11 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在欧 洲研究理事会的支持下,联合签署了一项开放获取计划 PlanS。它对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的发表 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包括:(1)解除这些出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2)不允许研究人员在绝大多 数期刊上发表文章;(3)对开放获取出版费制定政府价格上限。相比OA2020它更为激进。 Plan S 惹来很多争议,2018年11月就有750多名研究人员联合发布公开信,认为Plan S 严重限制了 学术发表自由,让他们无法在合适的高质量期刊上发表文章。学术出版巨头Springer Nature于2019年12 月发布公开信表达担忧,认为其标准太高,且操之过急。很多混合期刊无法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 过渡。作为回应,欧洲理事协会出台了Coalition S计划,作为Plan S 的补充条款,主要协助混合学术 期刊向完全免费、可自由及重复使用的金色OA期刊过度。 (摘自 崔丹.开放获取资源及其评价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OA定义与发展:中国发展过程  形式一:开放出版资助。最早能追溯到2009年,中科院与BioMed Central (BMC)签订开放出版资助合同,以中国科学院名以加入BMC机构 会员计划,支持开放出版。中科院研究人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BMC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论文,可享有APC8折优惠等。2020年7 月,以同样的条件与IOP出版社 New Journal of Physics期刊达成协议。  形式二:开放获取期刊网站平台建设。2010年,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 台(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 COAJ)正式上线;教育部旗下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也推出开放获取 电子文献的一站式服务平台Socolar(http://www.socolar.com/)等。  形式三:与出版社达成折扣或减免协议。2014年,NSTL加入电化学会(ECS)的ECS Plus计划,中国作者从此可选择在ECS出版的期刊上发 表开放出版论文,可采用机构论文信用值抵扣,无需自行支付APC($1000美元)。  形式四: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同时在行业内多次展开倡导开放获取的会议。从2012年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中 国开放获取推介周活动”,同时加入OA2020倡议,积极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获取期刊发展模式。 (摘自:岚岚如叶.一篇文摘带你了解什么是开放获取.https://zhuanlan.zhihu.com/p/144939000)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OA定义及发展 OA形式与实践 OA评价与利用 2.OA形式与实践 开放的期刊  以电子形式定期出版,所有论文可以免费开放使用。  出版模式:主要采用作者(机构)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运行模式。作者以付 费的方式支付论文的同行评审、稿件编辑加工、电子出版、服务提供等费用。  论文质量:大多数OA期刊都有专门的编辑队伍和同行评审机制,其收录的论文文献 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许多期刊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 开放机构知识库  也称OA仓储,主体一般为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或学术组织,存储对象为组织或机构 的内部成员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价值资源,如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开题报告 、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调查研究报告、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甚至包括课 程讲义、多媒体资料等。这些资料虽不一定曾正式发表出版,但是作为学术研究活动过 程中的产出,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OA形式与实践 开放的预印本  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出版物上发表,而出于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先在学 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与刊物发表的文章以及网 页发布的文章相比,预印本具有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争鸣、可靠性高的特点。 开放课程  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期刊 OA期刊分类  黄金 OA(Gold OA)期刊。有时也称钻石 OA 或白金 OA。在其上发表的所有文章无滞后免费获取。 版权归属作者和机构。黄金 OA 期刊不向读者或机构收取订阅费,通常向作者收取文章处理费 (APC)。APC 的价格较高,从每篇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还有一些黄金 OA 期刊不向作者 收取 APC费用,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分担出版成本,比如通过收取学术协会的会员订阅费 。  绿色OA(Gold OA)期刊。通常被称为延迟开放获取OA,在文章发表后6–24个月出版。由学术机构、 图书馆以及学者主导,科研人员依然在传统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但是付费且通过同行评审的部分 文章将上传到相关机构知识库,供读者免费试用,版权归属出版社。  黑色OA(Gold OA)期刊。通过学术社交网站Research Gate、Mendeley等免费传递和获取的期刊。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期刊DOAJ  1. http://www.doaj.org/  2.由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2003年5月推出的开放存取期刊的检索系统  3.提供的开放获取期刊涵盖所有学科领域,近5年每年增长超过2000种  4.收录期刊全部有同行评审或编辑质量控制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期刊higeWire  1. https://www.highwirepress.com/  2.全球最大的学术文献全文免费服务系统之一  3. 199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创立  4.收录学术出版物包括期刊、图书、参考工具等  5.覆盖的学科领域有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等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期刊汉斯  1. http://www.hanspub.org/  2.是一家国际综合性开源学术期刊出版机构, 期刊覆盖领域包括: 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化 学材料、地球环境、医药卫生、工程技术、信息通讯、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许多期刊已 被国际知名DOAJ开源数据库以及中国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机构库目录 1. http://www.opendoar.org/ 2.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和瑞典Lund大学合作承担,DOAR对各领域的开放取机构库进行记录和分类。 3.它提供综合权威的机构库、学科资源库和由各种资助机构建立的开放存取机构库的地点、类型、收 藏资料等方式的检索。既适合那些想在专门的机构库中查找原始研究论文的用户使用,也适合诸如搜 索引擎等第三方服务的使用。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机构库目录 1 http://roar.eprints.org 2.可查询全世界有在该网站注册的机构典藏单位,并提供机构库的链接。 3.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教学课件等各类型文献。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机构库(MIT机构收藏库) 1.http://dspace.mit.edu/ 2.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惠普公司联合开发,收录了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交的论文、会议论文、 预印本、学位论文、研究与技术报告、工作论文和演示稿全文等; 3.可按院系机构、题名、作者和提交时间浏览,也可以对任意字段、作者、题名、关键词、文摘、标识符等进 行检索,部分可在线看到全文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机构库(剑桥大学机构库)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机构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机构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知识库)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的机构知识库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存取图书馆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的预印本arXiv.org  1.  1. http://arxiv.org/  2.全球最大的预印本系统,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电子预印本文献库(目前由美国康乃尔大学管理),始建于1991年8月。该预印本资料库 由Dr. Ginsparg发起,旨在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arXiv 是较早的预印本库,也是物理学及相关 专业领域中最大的,该数据库目前已有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论文可开放获取的达50多万篇。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的预印本medRxiv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的预印本bioRxiv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的预印本chinarxiv.org 2.OA形式与实践——开放的预印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OA定义及发展 OA形式与实践 OA评价与利用 3. OA的评价与利用:优势 提高个人及期刊的显示度 加快学术成果传播, 促进学术交流 有效保护作者版权  统计调查表明,OA出版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 例如,对119 924篇公开发表的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会议论文调查发现,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7.03, 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74; 又如,在电子工程学科中,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35,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56; 在数学类论文中,发表于同一种期刊中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60,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0.84。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OA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数是非OA文章的1.6倍,而新闻提及次数也达到1.9倍。 3. OA的评价与利用:劣势 巨额出版费(APC) 刊物质量监管问题 摘自上海交大 张轶华等《我国WOS论文开放获取出版与转换的经济成本测算研究 》 摘自上海交大 张轶华等《我国WOS论文开放获取出版与转换的经济成本测算研究 》 3. OA的评价与利用:利用原则 1.在尊重作者署名权、并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 不加限制的使用全部OA资源。 2.OA资源中的预印本、手稿、讲义、研究阶段性报告及研究 心得等文献,在使用时应该谨慎,关注资源的可靠性、新颖性 和适用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