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doc

〤King丶国王范儿5 页 43.5 KB 访问 952.97下载文档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doc中国民俗文化专题.doc中国民俗文化专题.doc中国民俗文化专题.doc中国民俗文化专题.doc
当前文档共5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doc

授 课 计 划 2016 — 2017 学年第二学期 学 院: 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 课程编码: 9922304C 课程类别: 通识核心课 计划学时: 32/32(理论:32 学 2 分: 实验:0) 授课时间: 4-14 周(周一 9-11 节) 授课地点: 11J2101 教 学 班: 全校通选 授课教师: 填报日期: 赵宝爱 李伟峰 2017 年 2 月 25 日 1 中国民俗文化专题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内容的简单介绍和描述:《中国民俗文化专题》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所开设的一 门核心选修课,主要介绍:民俗文化等相关概念、民俗的分类、民俗的功能以及研究方法等;民 俗事象包括饮食文化民俗、服饰文化民俗、社会组织文化民俗、江湖社会民俗、人生仪礼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以及商业文化民俗等。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民俗文化的基本 知识、理论以及研究方法,能够理解部分民俗事象以及社会变迁与民俗文化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掌握民俗文化在增强民族认同中的作用以及民俗文化与人们生活间的关系等。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在通识教育体系中的位置、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 该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民俗学特别是中国民俗事象等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民俗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民俗的历史演变、发展趋势及其与社会经济 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关系。 3、能够把民俗文化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等融入到民俗问题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 析和研究社会民俗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原理来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民俗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加课程讨论;课下收集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观看所布置的民 俗文化视频,开展民俗文化研究和调查活动;做作业时能够遵守学术诚信、禁止剽窃等不良行为; 能够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学术及政策动态信息等;做到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有计划学时 3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1 学时(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等);集中辅 导答疑 1 学时(放在最后一次课)。课外作业、课外自学等不占学时。 三、成绩考核 课程成绩采取考试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的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的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都分别按照百分制计算。 (一)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出勤情况。各项目的组成权重分别为 0.4; 0.3;0.3 等。 (二)期末考试成绩:大作业。 (三)最终成绩组成说明:平时成绩*0.3+期末成绩*0.7 即是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年。 (二)主要参考资料 1、顾希佳:《社会民俗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 2 2、林继福,王丹:《解释民俗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田晓岫:《中国民俗学概论》,华夏出版社,2003 年。 4、陶立璠:《民俗学》 ,学苑出版社,2003 年 5、乌丙安:《民俗学原理》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叶涛:《民俗学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年 7、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年。 8、赵杏根:《实用中国民俗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周小舟:《农村民俗文化漫话》 ,农村读物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年。 (三)网站 1、中国民俗学网,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 2、中国民俗网,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 3、中华农历网,http://www.nongli.com/item1/ 4、福客民俗网,http://www.folkw.com/ (四)学术期刊 1、《神州民俗》 2、《民俗研究》 3、《文化学刊》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教师联系电话:13173049370;邮箱:sl_zhaoba@ujn.edu.cn;答疑时间地点:平时随堂答 疑、课下邮件联系。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见下表) 第4周 学时:3 授课内容:第一讲 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民俗、民俗文化 二、民俗的分类 三、影响民俗文化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四、民俗的特征 五、民俗的功能 六、民俗文化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了解民俗构成的要素,民俗 的载体,民俗的传承与变异研究对象;理解民俗的分类和形成过程;掌握田野研究方法,掌握民 俗的概念、功能及民俗事象分类。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下自学与查阅资料。 第5周 学时:3 授课内容:第二讲 饮食文化民俗 一、饮食文化民俗概述 二、饮食民俗历史 三、筷子民俗、餐制和用餐方式 3 四、中国菜系 目的要求:了解饮食文化民俗的概念和特点、中国的菜系,理解中国饮食民俗的发展变 化及其原因,外来物种对中原乃至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影响;掌握从分餐制到合餐制背后的伦理文 化问题以及饮食民俗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下自学与查阅资料(主要是观看《舌尖上的中国》 、 《城市的味道》 和《家宴》 )。 第 6-7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第三讲 服饰文化民俗 一、服饰文化民俗概述 二、古代汉民族的服饰演变 三、纹身 四、近代服饰的变化 五、缠足 六、新中国成立后服饰民俗的演变 目的要求:了解服饰文化民俗的概念、产生因素和功能,理解中国服饰习俗的变迁,掌 握服饰的构成、近代服饰变化的特征和新中国成立后服饰与政治的关系。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下自学与查阅资料。 第 8-9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第四讲 社会组织文化民俗 一、社会组织文化民俗概述 二、家庭与家族 三、结社民俗 四、江湖社会 目的要求:了解中国家庭和家族的发展演变,江湖的含义;理解家族的结构和功能,掌 握中国当代家族的影响、江湖社会的特征及其影响。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下自学与查阅资料。 其他说明:上课时将留出 30 分钟作为课堂测验时间。 第 10-11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第五讲 人生仪礼民俗 一、诞生礼 二、成年礼 三、婚礼 四、寿礼 五、葬礼 目的要求:了解人生仪礼的含义、基本概况;理解诞生礼和寿礼;掌握婚礼和丧礼的习 俗发展变迁规律和各地的差异。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下自学与查阅资料。 第 12-13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第六讲 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概述 二、腊八 4 三、春节 四、二月二 五、清明节 六、端午节 七、中元节 八、中秋节 九、重阳节 目的要求:了解岁时节日民俗的发展变化状况及其活动特点;理解现代化阶段中国传统 节日的政治意蕴;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岁时节日的积极影响,节日民俗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下自学与查阅资料。 第 14 周 学时:3 授课内容:第七讲 地名民俗 一、地名文化民俗概述 二、人名地名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名 四、地名与文化交流 目的要求:了解地名文化民俗的含义和功能,理解地名文化的发展与特点;掌握地名与 人名间的关系以及地名与民族传统的关系。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下自学与查阅资料。 其他说明:最后 50 分钟为答疑时间和测验时间。 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