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瑞典林雪平大学交流小结.pdf
19春瑞典林雪平大学交流小结 2020-06-29 12:33:06 2019年1月初,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我便开始憧憬新的学期了,因为马上春季学期,我即将前往远在北欧的瑞典,前往林雪平 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从刚到欧洲的陌生到离开时的不舍,几个月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现作此总结,回顾此次难忘的交 流学习。 在此之前,我并不知晓林雪平大学。不过简要了解之后我便知道,林雪平大学在是瑞典的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975 年,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邻近的北雪平市建立北雪平校区,不过我很遗憾没有去过北雪平校区。林雪平大学设有三个学院:理工 学院、医学院和文科学院。林雪平大学是瑞典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大多数在林雪平校区上课的在校学生都住在该校设在林雪平市Ryd 的学生宿舍区内。林雪平大学以其创新而闻名,创立瑞典第一个计算机专业,以及工业管理和机械的理学博士项目。总体上学校以理工 和医学见长并兼顾人文科学,与工业界结合紧密,林雪平大学科技园颇有名气。另外,林雪平大学发展迅速,以不断创新、敢于尝试, 跨学科的大胆合作为主要特点,发展了许多超越传统边缘的独特教育项目,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国家研究中心。林雪平大学也是欧盟 Erasmus盟校之一。 经过漫长的飞行,我终于抵达了瑞典,迎面袭来的便是北极圈带来的寒意。刚到的几天,天天大雪纷飞,冰河结 冻,眼见之处白雪皑皑,街上厚厚的积雪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别样风景。温度确实很低,不过我刚到新环境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冷却。在 街上踩着雪走着,看着来来去去的人们和车辆,就算是闹市区也并不喧嚣,进入商店里便是暖气带来的满满温暖,这样的生活体验很容 易便让我沉浸于此。如此的安静氛围既适合生活也适合学习,可以说我去的正合时宜。不过,北欧的高纬度带给瑞典温和的气候,同样 也带来了时刻变化的昼夜时间。当时正值冬季,日照时间缩短为仅仅6个小时。早早的天黑带来的不适十分明显,作息习惯和生物钟的 调节一度成为我的一个问题。慢节奏的生活同样给我带来适应上的困难。这些正是这次交流学习中学到的经验,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生 活,这一点很重要。正是我在学期初期完成了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才让后期的学习和文化交流能顺利进行。 我整个学期都在林雪平大 学的Valla校区进行学习上课,居住在距离学校3km的Ryd区,从居住区到学校教学楼仅需20分钟的步行路程,十分方便,很多学生会 骑自行车往返,那样会更加快捷。学校教学楼搭建都采用低矮平坦的设计,从地下一楼搭起,每个教学楼最多只有3楼,其中地上2楼, 但是穿插十分多,纵横多达6个走廊布满了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其间还布置着自由空间、学生厨房和自习室,对于空间的利用并没 有达到丝毫不剩的程度。教室与教室之间的布置并不密集,不过再两个教室之间转换上课很容易,因为通行的路径都是直线,没有拐弯 抹角的设计。这种简单直观的设计正符合北欧的普遍风格,和国内教学楼的高楼层,穿插少,上下麻烦明显不同。 学校的学期设置比较 特殊,一个学期内分为了两个小学期,课程既有在单个学期中结束的,也有横跨两个学期的,增加了选课学习的多样性。由于种种限制 和要求,我在第一个小学期内选了2节课,在第二个小学期内选了4节课。在两个学期之间有2个礼拜的春歇期,另外,在复活节之后的 圣周,学校也安排了假期而没有教学任务。这些假期和节日让学习和休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 我所学习 的课程都包含了额外的实验课时,让我能将课上听到的内容融入实践,迅速的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同时,实验课都是与一个搭档共 同合作完成,这加深了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联系。我和我的搭档不来自同样的国家,所学的东西也不曾相同,不过我们互补互助,在同 时完成一个又一个实验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互相交换观点,讨论对策,发现理论上的误差及其背后的原因。虽然这些实验任务在单人完 成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快的完成,但是团队合作总能比单人独立完成学到更多的东西,发现更多的问题,以这种探究实践的方式,我加深 了对于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这样特殊的课程的设置大有帮助。 在教室里,一同听课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老师也不是清一 色的瑞典人,我选的5节课里就有来自西班牙的和来自中国的老师。这样的多元思维汇聚在同一个课堂里,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 能动性,大家都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想法。每节课选课人数都很少,一般一节课大概20人左右上课,因为整个学校的学生并不多,这 让课堂的互动率特别高,教室也很小,基本上只有2-4排的课桌,都离得很近。学生和老师之间无缝衔接,更像是一个座谈会而不是严 肃的上课,老师还会时不时的询问学生们的情况,以保证自己的上课节奏合适。每一次课时的时长并不是很长,但是留给课后学习的时 间却占了大部分。按要求,课后学习时间几乎是上课时间的10倍,虽然一门课一周最多上两天课,换算之后,其实每天都有相当高的学 习任务。除了一般的上课的lecture之外,还有安排助教来上的lesson,相当于习题课,不过并不是单纯的由助教来讲答案,而是学生 之间交流讨论出做法,加强了课堂的参与度,并不像国内习题课那样无趣。 交流学习不仅要学到课堂知识,同样重要的是文化交流。北 欧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交流也是这次出去交换学习的一个任务。学期初,学校的各个社团举行活动吸引新的学生 加入,有很多具有瑞典特色的社团,也有服务社会的公益社团,还有来自亚洲的东亚文化社团,我参加了各个社团的很多次活动,与每 个不同的学生交流学到很多,他们也从和我的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的中国文化。 这次收获最大的还是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欧洲的漫画文化, 在瑞典,漫画期刊被称为serietidningar,而图像小说或者是tpb被称为serieböcker。从名词中就可以看出,期刊是连载式的,而 tpb是书籍式的。期刊和报纸用的是同样的词根,因为最早的欧洲漫画是在每周的报纸上连载的,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周刊月刊半月刊。 在林雪平只有一家漫画店,店主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店里面卖着美漫日漫欧漫,刚到没几天我就和他熟知,一连预定了几个月的刊。和 国内不一样,预定并不需要预付,或者说国内情况才是特殊,在欧洲和美国,预定是从来不需要预付的,这种预定的买家被称为 subscriber,是漫画店的最主要买家。与店主交流十分有趣,他的漫画知识比我丰富的多,从故事到编剧到公司到整个产业,他跟我侃 侃而谈,我了解到了很多。夏天的时候,我坐车北上前往哥德堡参加了一次漫展,这是哥德堡第一次举办漫展。漫展人非常多,展厅也 很大,我冲着pepe perez去的,有幸获得了他的签名,不虚此行。 总之,这几个月在瑞典收获了很多,既在大学里学习到很多知识, 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在体验了不一样的北欧生活,体验了不一样的文化,这样的交流机会十分难得,能有这样的宝贵经历,我永远不会 忘记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