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简报2023年第2期 2023-02-28.pdf
上海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工 作 简 报 2023 年 第 2 期(总第 14 期) 上海大学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23 年 2 月 28 日 本期目录 本期聚焦……………………………………2 上级要求……………………………………2 评估进行时…………………………………5 重大事件……………………………………5 指标学习……………………………………6 1 一、 本期聚焦 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本轮审 核评估分为两大类。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 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全校上下要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评促建 目 标一流,全力以赴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二、 上级要求 2 月 21 日,我校召开上海大学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专家指导会,会议邀请 教育部质量评估中心高校评估处处长盛敏、副处长黄丹、挂职干部胡瑕等一行到 我校指导交流审核评估相关工作,校党委书记成旦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 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发规处处长王刚、组织人事部副部长、人事处处长刘 丽兰、财务处处长褚贵忠、学工办主任孟祥栋、招毕办主任陆瑾、教务部副部长 辛明军、宣传部副部长吴铭参加会议,聂清副校长主持会议。 校党委书记成旦红参会并致欢迎辞,对盛敏处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通过专家的深入指导进一步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强”的目标。教务部 常务副部长彭章友介绍学校情况,从学校概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 2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国际化等方面全面介绍我校办学和发展的基本情况。教务 部副部长辛明军从评估组织过程、校内自评情况、具体组织推进和保障举措等方 面深入汇报了上海大学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教育部质量评估中心高校评估处处长盛敏指导发言 感谢上海大学对评估中心的支持,也感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学校成书记和相 关核心部门的负责人都来了,上海大学对审核评估工作非常重视。上海大学守正 创新到今天,充满了活力和朝气,是处于快速上升的一所学校。 关于审核评估,有两点跟大家交流:首先,要更好地理解新一轮审核评估的 理念和价值。审核评估,其实是一种诊断性的、发展性的,更多的鼓励学校向上 涨、向高涨,要求把“以评促建”变成“以评促强”。更强调同行之间的交流, 特别强调质量共同体概念。专家和学校,是一个质量共同体,共同围绕着学校的 目标使命,从“十四五”以及“十五五”的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战略布局来审视。 上海大学,是申请第一类的学校,学校要建设跟上海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大学,市 政府的期待是什么,学校在中间有什么样的作为,这个可能就是学校审核评估要 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评估中心希望做的事情。此次评估最重要的就是要考察学校 的质保能力。质保能力要跟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上海大学目标定位为培 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要求学校的治理体系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质保本 身也在不断迭代升级,随着学校目标使命的提升,质保自身也要升级。所以,此 次评估解决的是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带有发展性、方向性的一些问题。因 此说, 这就不是我们彭部长和教务部能够解决的,甚至也不是聂校长能够解决的, 需要凝聚共识,需要集中全校上下,从书记、校长一直到老师,凝聚所有人的力 量来思考人才培养,这才是评估希望达到的效果。评估要助力学校的改革发展, 这是评估的另外一个价值。评估中心提供了很多工具,就是希望为学校的改革发 展服务,比如 3+3 的报告,全国的数据乃至国际的数据都可以提供,为学校服务。 第二,打好评估这张牌,要面向未来的目标使命系统进行设计,对接上海的、 国家的战略需求.因为第一类评估不仅仅是服务于所在城市的,还要服务于国家 的重大战略需求。这种系统设计应该是党委的决策,校长主抓、院长落实、全员 参与,通过系统设计,让整个学校找问题,发现问题、做诊断。第一类评估高校 的重点在于质保。所以希望每个学校要做出校内的质保建设方案,这不是强制的, 是希望通过顶层设计来把控全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制度化、体系化设计。 本次评估讲究协商式,有两个尊重:一是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很多指标都 是可选择性的,包括后期数据对比,包括 3+3,甚至可能会是定制。第二,尊重 专家裁量权,尤其是组长。希望学校跟专家很多事情都是商量着来的,比如:进 校时间、天数等。一般要求线上评估 2-4 周、入校 2-4 天,入校专家人数也是弹 性的,针对第一类的会高配,人数 20-21 个,还会配备国际专家和学生观察员, 3 还会有行业专家。专家这一块会跟学校有沟通,是协商式的,最终还是希望帮学 校往前推。两个尊重还体现在各个环节,比如基于学校已有的信息化的手段能够 线上完成的就不入校。专家组的构成德智体美劳全部都有,希望从立体多元的视 角给学校做一个更客观的更全面的诊断。特别强调书记这条线,让学校党委书记 做专家。此外,启动会要不要开,由学校定,例如:清华、上交大就没有开。专 家的考察都会是非常小的范围,有些就是组长跟书记、校长可能会有一个深度的 交流,他们会把线上看到的很要紧的事情都提前准备。包括反馈会要不要开,也 由学校跟专家协商来决定。此次设计学校只做一个自评报告,其他的都由专家来。 评估中心想让评估成为把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地的一个有效抓手。把质保体系 做好了,国家政策落地也就自然而然实现了。而且要把评估的要求融入到日常工 作中去,把好的制度变成质量文化,这个文化不是空喊口号,是让它形成制度, 不然后变成一种习惯,习惯以后就内化为自觉行为,就是质量文化! 关于咱们学校评估的时间问题,今年的审核评估有 27 所高校。上半年定的 初步摸底 6 所,下半年 21 所,这个也是协商式的,我们尽可能把好事办好!希 望还是避免 12 月份启动,建议放在 9 月或者 10 月启动。 校党委书记成旦红总结发言 感谢盛处给我们带来深入的指导,刚才讲的这些我都认真听了,总结起来就 是通过评估帮助学校来提高人才培养。在这个会之前我们已经马不停蹄地在抓紧 落实相关工作,我们学校还把 2022 年定位成迎评之年。 评估是对学校长期办学的一个检验,我一直在想,只有把人才培养好,这个 学校才能立得住,要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学校,就必须是在各方面都要有所贡献。 首当其冲就是人才培养,如果这样一个信息传递出去,相信社会上家长都愿意把 好学生送到学校来。我在学校里倡导爱生如子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家长很放心。 我们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到了学校,我们就已经给他指定了一个陪伴他四年 的老师,这就是全程导师,对这个孩子在学业、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保障,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的问题、学业的问题、情感的问题、生活的问题等等各方面问 题,帮助他们成长。我们这几年推进这样的制度以后,很多学生在大学一、二年 级的时候,就跟着老师去进实验室,在学业上进行得很顺利。我还在学校里倡导 一个观点,4 年换 40 年,你通过 4 年的学习,换来 40 年的美好的人生。除了学 生努力以外,老师更多地参与进来。那如何保障,就是刚才反复强调的质保体系 的建设,这个工作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今天盛处对我们帮助很大,为我们学校 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作为党委书记要抓的工作很多,但我觉得下一步最 重要的就是要集全校之力,认真的研究,把上海大学人才培养做好。 (记录:乔君君,来源:根据会议录音稿整理) 4 三、 评估进行时 教育部评估中心盛敏处长一行到访上大后,学校副校长聂清组织相关部门 人员开展研讨,并就盛处长提出的围绕本次评估,着力完善一流质保体系建设, 助力提升学校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她强调,各部门要认真领会这次 与评估中心交流的意见,接下来,教务部牵头要再次梳理质保体系的问题,力 求利用校内自评的时间完善解决。 教务部牵头,协同规划处、学工办、宣传部等部门,针对 2016 年以来学 校整改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尤其是 2017 年提出上海大学的人才培养 规划、2018 年的通识教育与大类招生深化改革、2019 年的本科人才培养大会等, 及时梳理 2016 年来的高校综合改革成果,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基 础上,聚焦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国内可推广的示范案例。 学校拟在 3 月初,上报校长办公会审核上海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 工作方案,并尽快召开学校审核评估启动会。学校在 3 月底前,已经组建完成 本科审核评估领导小组、上海大学本科审核评估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已 经与去年 9 月开始正式开展工作。 四、 重大事件 2 月 16 日,学校设置三个分会场,以在线方式组织推荐上海市审核评估 专家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的审核评估专家培训会。聂清副校长、教务部 常务副部长彭章友、教务部副部长辛明军等参加分会场专家培训会。 2 月 21 日,教育部评估中心院校处处长盛敏、副处长黄丹、挂职干部胡 瑕一行访问上大,学校党委书记成旦红出席会议并讲话,聂清副校长主 持交流会,学校申报的项目管理员和秘书同时参会。 2 月 23 日,上海大学设置分会场组织推荐评估专家参加培训会,聂清副 校长、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教务部副部长辛明军以及其他 7 位专 家参会,学校申报的项目管理员和秘书同时参会。 2 月 28 日,聂清副校长召集教务部领导召开部长会议,研讨审核评估的 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工作部署。她要求尽快针对工作方案上 会讨论,并对下一步启动会进行准备。 5 五、 指标学习 [一级指标] 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审核重点] 学校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协同性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创 新实践,且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指标内涵] 学校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所开展的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协同性 的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具体可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重大改革,涉及 国内外、校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协同;体现在教育教学模式 上的重大变革,涉及多种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体现在管理模式上的重大 改革,涉及学校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多部门的联动等。改革应在教育教学改 革实践中取得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效 果,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