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5夏美国杜克大学暑期交流小结 (2).pdf

[驱逐]expel3 页 348.787 KB 访问 3342.97下载文档
2015夏美国杜克大学暑期交流小结 (2).pdf2015夏美国杜克大学暑期交流小结 (2).pdf2015夏美国杜克大学暑期交流小结 (2).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5夏美国杜克大学暑期交流小结 (2).pdf

杜克大学暑期项目交流小结 2015-11-26 09:05:05 或许是因为Durham和上海的差异实在太大,我总有一种“到杜克去上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的错觉。在杜克的小房子和大草坪之间生活 的四个星期,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财富。以下的交流小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学习、校园生活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学习生活:被Reading和Paper轮番轰炸的夏天 我所 选的课程名叫Advertising & Society(广告业与社会),开课院系是人类学系。这个班级的构成非常有趣,一共30人左右,美国本科 生、美国高中生、中国本科生、中国高中生这四种类型的学生各占约四分之一。 这门课看似偏重于商业,但其实是一门社会学、人类学 和经济学的交叉课程,主要讲广告当中所运用的“建构概念的手段”和它们对于消费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涉及一些社会观念与广告内容 的关系问题。当我打开老师所发的阅读材料的时候,其深度和广度不禁令我暗暗吃惊。一些例如布迪厄、马林诺夫斯基等权威社会科学 家的理论,我大二、大三的时候才在专业课程中有所了解,万万没想到,这些人的名字和理论竟然会出现在这样一门学生平均年龄大概 只有18、19岁的课程的阅读材料中。不仅如此,这些理论还被充分地运用到了课程中所涉及的广告案例的分析中。每一堂课,每一份 作业,都是一次理论演绎与现象归纳的过程。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阅读量平均有七八十页,全都是从专业书籍上摘下来的内容。并 且,从第二周开始,每周五都要交一篇paper,前两篇的要求是“正常字号”的5到10页,最后一篇则是10到15页。巧的是,我的室友 是个又高又白的美国历史系姑娘,正在上暑期专业课,她每个星期也要交一篇大paper。由于两个人都经常学习到深夜,所以学习就成 了我们的第一个共同语言。到了最后一个星期,我们连打招呼都变成了“Hi! How is your paper going?”,然后两个人一起大笑。 (不过现在想想,这简直是超级虐心的开玩笑方式!)。这样阅读、思考、讨论、写作反馈的过程,大概就是标准美国文科生的生活 吧! 因为班级中中国学生不在少数,所以在课堂发言和作业中做中美比较的学生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中美比较固然是课堂上的一个热 点,但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论分析,很容易流于形式。在两篇平时作业中,我并没有写作的重点放在国别的比较上,而是关注 事物本身的性质及社会影响,因为我相信,将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进行演绎,其意义和深度将远大于进行简单的现象差异比较, 并且这样正好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来深入了解欧美的文化。例如在案例分析的写作中,我挑选的大多是欧美的本土品牌。我对他们在广 告中使用的一系列概念(“挑战自我”、“纯天然”、“温和”、“科学验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了课堂文献中理论来进一步支撑我的论 点。例如美国本土的护肤品牌倩碧,正是通过简约的包装传递着“成分纯粹、简单,配方温和”的信息,柜台中穿着白大褂的皮肤科医生 也会给消费者以可信赖的感觉,同时引起消费者幻想自己皮肤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这种将品牌包装和营销层层解构的过程,让我明白 许多欧美品牌一炮而红的原因,并且我认为,这样的营销理念在世界各地都是适用的。与中国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文化不同,欧美品牌 正是通过精细、科学的包装和推广,才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在当今的全球化趋势下,我想我们的本土品牌也应该适当地借鉴一些 科学的策略来推广我们的产品。在第二篇paper中,我也积极地选取了一本地道的美国杂志《Oprah》来进行杂志广告的案例分析,我 的思路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并且老师在邮件中也给了我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图1 老师对于第二篇paper的反馈(Grade的满分即为20分) 在最后的期末论文中,我进行了一次自我挑战,尝试了一次中美广告策 略的差异研究。我大胆地选取了星巴克这样一个人尽皆知,并且已经多次在课堂上被当作案例来分析的品牌,因为我想写出一点与其他 人的课堂发言不一样的东西。星巴克这样一个品牌,在中国不仅意味着一个“外来的咖啡品牌”,更给予中国人非常直观的,对于西方世 界的想象,其符号性意义远大于表面的意义。在这一篇论文中,我涉及了中美之间的社交、分层、文化想象、消费模式等多种差异,也 展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取向、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成果和人们当前的消费价值观。这篇论文我字斟句酌地写了很久很久,因为言 及社会时最易言辞偏颇,尤其在所使用的语言并非母语的时候。当我讨论自己的国家时,我必须努力做到客观公正,用我自己的见识来 反映一个真实的中国。 我的三篇paper都得到了授课老师的认可。当在邮件中看到老师的邮件里那句“This is a really step above many of the papers in the class”时,我在高兴之余甚至有一点感动。这门课上的讨论与写作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也让我真正地感 受到独立思考、敢于突破的乐趣,更使我深切体会到身在海外的自己,在谈及祖国时所背负的责任。 校园生活:小房子、大花园和美 国学霸 杜克的校园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与周围社区有很高的亲和度,这也是杜克的师生引以为豪的一个校园生活的细节。不同于复 旦的像公寓楼一样的宿舍楼,杜克的宿舍是一栋一栋的小房子,这些小房子都只有一两层,风格简约,颜色质朴,像是放大版的乐高玩 具房。这些“玩具房”被错落有致地摆在草坪上,俨然组成了一个个迷你小街区,风格非常活泼可爱。杜克的校园则布满了漂亮的哥特式 建筑,有一种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庄重的美。 寝室里的各种生活设备一应俱全。三个人共享一个厨房、两个卫生间(后来一位室友回加州 度假了,于是我和剩下的室友一人一间)和一个客厅,每人一间卧室。看到这些与自己家几乎无异的设备时,一种“我要开始认真地打 理自己的生活了”的感觉油然而生。 独自一人来到异乡,真的可以唤起一个人自我管理和自我关怀的需求。Central Campus的小套间 真的像一个很小的家,整理着属于我的一些小东西,就好像在整理我自己的内心。我从国内带来了一只小汤锅,为了自己的身体,也为 了节约开支,我开始了每天给自己做饭的生活(真的可以节约很多钱,出门吃饭的均价是10美元,但如果自己吃饭,成本就可以控制在 3美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省下的钱相当可观)。在此也建议去美国交流的学弟学妹们做好自己做饭的心理准备,不然每天就会 在很贵的色拉-高热量食品-色拉-高热量食品的循环中苦苦挣扎。做了一个夏天的饭,虽然没有进化成厨神,但这样的经历真切地提醒着 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这段经历让我懂得,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好,是一件对于个人发展非常重要的事。 由于之前 所提到的paper和reading的轮番轰炸,我平时的娱乐活动并不是很多,与小伙伴的出游、聚会等主要都安排在周末。有时是去 Durham的城区和商业中心逛一逛,有时则是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杜克的花园里。杜克的花园非常美,兼具自然风光和建筑艺术的长处。 上学的路上穿过花园,能使人的心情变得非常愉悦。 图2 图3:莎拉·杜克花园 此外,不同于国内的传言,我所见到的美国学生并不会在各种休息日大开party,大肆娱乐,而是安安静静地呆 在屋子和图书馆里看书、学习。我与我的美国室友交流过各自的学习情况,发现她平时的学习生活真的非常辛苦。尤其是在期末季,与 复旦“期末月”式的分散考试安排不同,他们所有科目的期末考试都会在一周之内完成,这简直是炼狱一样的体验。虽然美国大学一学期 的课程数并没有复旦多,但在顶尖的学校里,一天考一门就已经足够导致夜夜通宵的生活。并且,我惊讶地发现,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 力,几乎所有的杜克学生都会修读第二专业,这无疑更加重了学业的负担。为了拿高分,我的室友经常熬夜到很晚很晚,并且饮食也不 规律,甚至忙到没时间吃饭。看着她放在餐桌上的一大罐功效类似于达喜咀嚼片的胃药,真的特别心疼她。 回国之后,我与赴美国其他 大学的同学交流起假期中求学的经历时,他们也表示自己身边的美国同学们都非常勤奋刻苦,与中国的“好学生”、“好孩子”绝对有一 拼。似乎每个人都处于高强度的竞争和奋斗当中,并且已经被根深蒂固地内化了一套“适应社会”的努力方案。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美国 名校学生”的生活,令人不禁感叹。 对“美式社会问题”的思考:肥胖之患,何去何从? 在Durham的大街上,每走几步,都可以看到 几个胖得惊人的路人,这些人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要找地方休息一下才能继续上路。这些胖子简直比当年的热播剧《肥猫寻亲记》里的 肥猫还要胖,每走一步,全身就像布丁一样上下抖动。显然,从这些人的体型可以看出,当地的肥胖率一定高得惊人。 初到Durham 的时候,我时常被这种“异景”给震撼到。每天走在上课和下课的路上,我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在网上搜索有关美国肥胖率的文章,试图 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此我甚至在杜克开了复旦图书馆的代理,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这一现象的学术论文)。当我了解到美国 的食品工业机制、“食物荒漠”、“贫穷致胖”等词的含义之后,我第一次如此深切地体会到,原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中也有极其严重, 但却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一个只要涉及到人力,生产成本就大幅度上升的国家,新鲜农产品与方便食品的价格比例与中国这样的国家几 乎是倒挂的。这一点,我在美国买菜的时候深有体会。一小把菠菜卖3美元,而一个脸盆大的速冻披萨10美元可以买两个。或许,穷人 真的只买得起速冻披萨这样的高热量廉价食品?那这样长期吃下去,想不胖都难。并且,健康的食物很难买到,甚至学校的餐厅里都只 有汉堡、披萨这样的“垃圾食品”。每当我与美国的同学谈论这个问题时,他们自己也会承认,美国的食物并不健康,他们也很无奈。并 且他们表示,反正一直吃这些东西也习惯了,再说了平常上课很忙也来不及做饭,虽然好像很不健康,但也只能这样了。当我看到成群 结队的学生拿着硕大的碳酸饮料杯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都不禁为他们的血糖暗暗捏一把汗。 后来,我跟父母聊起这件事。他们听完 之后若有所思。母亲对我说:“以前中学里学英语的时候,课本上有一句话:‘人们因为贫穷而发胖’。当时我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而 且英语老师也说她不懂这句话。现在,我终于懂了。”对那些肥胖症患者,我不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切。我认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 注是没有国界的。尤其在这种情况下,我身为“外国人”,能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更好地观察从属于异国他乡的社会现象。只有将所有 可能遇见的问题都化作经验,才能给这个地球上所有的集体和社会带来最大的福祉。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周时间,但这次交流带给我的 收获真的太多太多。这些收获中,不仅有知识、语言技能、自我管理能力这些基础的学问,还有如理性、冷静、客观、观察力等很多受 益一生的好品质。这次交流无疑会使未来的我变得更好,与此同时,我也很希望让更好的自己去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就我 们这次的交流情况,给大家几条比较重要的杜克暑校攻略(按照相关事件可能会遇到的时间顺序排列): 1. 选课号第一位代表对 应的年级。1打头的课程虽然的确是新生课程,但并不代表简单或水。尽量按兴趣选课,因为有些课的课业压力会有点大,自己不喜欢 的话后面做paper/pre/考final会有点痛苦。 2. 早申请住宿,这样就可以挑房型。尽量挑有单间的,不然没有单间的话你可能会 和外国人住在一个房间,生活习惯差异难以避免(假期还留在学校里的美国同学很有可能是刷暑期专业课的学霸,有可能经常通宵大战 论文)。如果能选,建议选Central campus,因为可以做饭,房子大,单间多,而且与教学楼的距离是可以步行去上课的,甚至可以 步行去一个东西很全的超市(Harris teeter)买东西。 3. 在付费环节,如果你需要电汇付款,那么最好等到住处分配完毕再进 行付款。虽然杜克的财务处(bursar)会告诉你,可以适当多汇一些钱,这样他们就可以直接扣学费和住宿费,但注意千万不要多汇太 多,否则课程结束后这些钱要拿出来就会很麻烦。建议存进的金额是学费+住宿费+一两百美元(学校里所有地方都可以付现金,存多 了没啥大用。但刷卡买东西、洗衣服等很方便,可以存个一两百刀可以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一开始就打算自己做饭那么存一百刀以内足 够了)。Meal plan非常没有必要买,因为买了以后也只是可以把这些钱打到杜克一卡通里而已,还不如用信用卡或者现金。 4. 有条件的话强烈建议带以下物品:风油精、小汤锅、一两瓶老干妈之类的调味酱(非常重要,直接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在中国超市买会 比国内贵很多的!)。 5. 如果RA带你们去很大的超市,一些例如洗衣液/卷筒纸/洗发水等液体/大罐/大包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在 那里买,因为宿舍区的小便利店全都有。不过如果你的室友是美国人,建议在大超市买一床厚被子,因为外国人喜欢开很冷的空调(真 的很冷,相当于摄氏度16-18度,而且一个宿舍的不同房间只能用同一温度)。相信我,协商不一定有用,因为不让美国室友开空调他 们会很难受的,他们跟我们体质非常不一样。 6. Central Campus宿管办公室附近有个自习室,设备很棒,通宵,不过空调很 冷,记得带件外套穿着长裤去。自习室旁边是免费的健身房,设备很不错。学校还有正儿八经的游泳池/大健身房之类的,花三十刀畅 玩,建议去美国的时候带好泳装。 7. 在亚马逊上买东西,地址直接写自己的寝室楼号和房间号即可,不用写RA提供的正规地 址。如果你写自己房间地址,那下单以后没几天邮递员叔叔就会把邮包丢到你门口(亚马逊上东西更便宜哟,而且试用Prime可以三十 天包邮)。 8. 时刻带伞,Durham的夏天要么晴天晴得滚烫,要么下雨下得狂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