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网络与新媒体.pdf

碍人【AiRen]8 页 584.387 KB 访问 2302.97下载文档
网络与新媒体.pdf网络与新媒体.pdf网络与新媒体.pdf网络与新媒体.pdf网络与新媒体.pdf网络与新媒体.pdf
当前文档共8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网络与新媒体.pdf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适应智 能媒体时代要求的,具备基本的网络与新媒体思维方式,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知 识,熟练掌握基本的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网络传播技术和应用开发能力,能 融合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内容采制、创意策划、创新传播与运营管理的交叉复合 型新闻传播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部门、网络与新媒体机构、大中型企 业、公益机构及政府部门等,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相关工作。 期待培养的学生毕业 5 年左右,能达到下列目标: 目标 1: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正确的职业 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 2:适应智能媒体时代要求,具备基本的网络与新媒体思维方式,系统掌握网络与 新媒体传播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的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网络传播技术和 应用开发能力,能融合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内容采制、创意策划、创新传播与运 营管理的交叉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部门、网络与新媒 体机构、大中型企业、公益机构及政府部门等,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相关工作。 目标 3: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有一定创新意识和策划管理能力,能为企业制定发展规划 出谋划策,注重社会和谐与职业可持续发展。 目标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或跨文化环境 中工作,能够在技术开发或工程运营团队中作为成员、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 用。 目标 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高校或研究机构进修深造 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2. 毕业要求 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特色定位为人工智能与新媒体,突出新闻传播+技术(智能媒体 技术)+艺术(媒体设计艺术)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毕业要求从以下 10 个方面进行分解:1. 新闻传播与新媒体基本理论与知识、 2.分析问题的能力、3. 网络与新媒体工作的方案制定和问题决策能力、4. 开展研究的能力、 5.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6. 网络与新媒体工作的实践能力、7.职业规范、8.团队合作能力、9. 沟通能力、10.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 4 年本科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的毕业要求: (1)新闻传播与新媒体基本理论与知识 1.1 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人文修养和广博的社会科学知 识,掌握多学科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理工科知识与技能。并以此对网络与新媒体进行专 业的认知和表述。 Ⅱ-1-34 1.2 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应用 理论和基本技术。 1.3 能够运用新闻伦理与法规、艺术概论、文化与传播等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伦理道德、 审美及构思创意、人文情操上提高新闻专业素养。 1.4 能够运用传播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本知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新闻传播现象。 (2)分析问题的能力 2.1 能够将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伦理与法规、文化与传播等专业理论运用到识 别新闻传媒现象、网络与新媒体业务的关键环节中。 2.2 能够结合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经济学等基本理论, 将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伦理与法规、文化与传播等专业理论运用到识别新闻传媒现 象、网络与新媒体业务的关键环节中。 2.3 能够结合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经济学等基本理论, 将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伦理与法规、文化与传播等专业理论运用到识别新闻传媒现 象、网络与新媒体业务的关键环节中;并表达其解决方案。 2.4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优化识别网络与新媒体行业与专业现象、网络与新媒体业务的 解决方案,并分析归纳结论。 (3)网络与新媒体工作的方案制定和问题决策能力 3.1 能够符合智能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3.2 能够符合智能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且在业务 有创意和创新。 3.3 能够符合智能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且在业务 有创意和创新。且在方案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 因素,注重传播效应和社会效应。 3.4 能够在方案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注重 传播效应和社会效应。 (4)开展研究的能力 4.1 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学、文化与传播、传媒经济的背景知识和研究现状。 4.2 针对网络与新媒体现象,选用适当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分析方法,构建合理的理论分 析框架、运用分析工具,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 4.3 能够分析与解释网络与新媒体现象。 4.4 能够分析与解释网络与新媒体现象。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 5.1 掌握网络与新媒体实践中电脑采集及编辑软件的使用,了解照相、摄像和音频视频拍 摄设备和编辑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了解这些工具的优缺点。 5.2 掌握网络与新媒体实践中电脑采集及编辑软件、照相设备、摄像和音频视频拍摄设备 和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在网络与新媒体实践中正确选择这些工具进行综合运用。 5.3 根据网络与新媒体实践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选择并综合运用各种网络采集与分析、照 相、摄像和视频拍摄、剪辑工具,并掌握初步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工具的使用方法。 5.4 合理选择并综合运用视频、文字及数据编辑软件,掌握初步的网络与新媒体发布的方 Ⅱ-1-35 法。 (6)网络与新媒体工作的实践能力 6.1 具备较强的新媒体和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相关新媒体设备与软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6.2 具备从事融合新闻业务、新媒体策略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研发运营等网络与新媒体工 作的实践能力。 6.3 能够发现有价值的热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报道,并能作出理性的评价。 6.4 了解国际网络与新媒体业的最新动态,能够运用国际化视野进行网络与新媒体实践。 (7)职业规范 7.1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做到诚信守则、公平公正。 7.2 具备网络与新媒体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考虑到网络与新媒体实践对社 会、价值观、舆论等因素的影响及责任。 7.3 具备网络与新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能够在网络与新媒体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 范,履行网络与新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7.4 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并具有一定 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8)团队合作能力 8.1 能在涵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多种实践工作中承担个体角色,发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特长,按时负责完成分配的任务。 8.2 能在涵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多种实践工作中承担承担团队成员角色,主动学习团队 其他成员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合力协作完成团队工作。 8.3 能在涵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多种新闻实践工作中承担部门负责人的角色,处理好项 目执行中团队的协同工作能力与效率。 8.4 能在多种网络与新媒体实践工作中承担负责人的角色,把握好项目的工作进度。 (9)沟通能力 9.1 能够利用报告、文稿、音频视频、陈述发言等,通过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方式与业 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9.2 能够阅读、翻译并总结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 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9.3 构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把政府授权的信息,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 的时间发布给公众,从而达到一系列政府社会管理目标。 9.4 能够阅读、翻译并总结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 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终身学习能力 10.1 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良好的职业 发展观。 10.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具有技术理解力和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 新闻传播先进技术和适应媒介发展的能力。 10.3 培养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和敢于超越的思想品质,不断开辟未知的领域。 Ⅱ-1-36 二、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1. 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 2. 主要课程 学科基础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传播伦理与法规、新闻传 播学研究方法、论文写作。 专业基础课:互联网发展史、新媒体概论、西方新媒体理论、网络文化、新媒体与社会、 网络社会心理学、媒介融合、网络与新媒体研究、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智能媒体创新与 设计、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可视化、网络与新媒体用户分析、新媒体报道与运营实务、多 媒体作品制作、舆情调查与分析、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智能营销。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实训课程 根据本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课程设置中,包括了以下专业实训内容:数字产品研发 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报道与运营实务、新媒体数据挖掘与分析、信息可视化、 数据新闻实务、数字营销传播、数字视频制作 (2)专业实践 1)网络与新媒体实践入门:一年级夏季学期。以业界精英讲座、网络与新媒体实地考察 等形式开展大类分流学生的入门认识性实践。 2)网络与新媒体实务:二年级夏季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完成一 项网络与新媒体实践。 3)网络与新媒体参赛实践:三年级夏季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参加上 海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大赛”、中国数据新闻大 赛等赛事创作创新实践。 4)毕业实习:四年级冬季学期。学生到网络与新媒体单位或部门进行不少于 3 个月的专 业实习。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 1)学年论文:三年级夏季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预演。字 数不少于 8000 字。 2)毕业设计(论文):四年级春季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所 获得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专业实践进行选题。选题应能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 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研究能力。字数不少于 12000 字,写作格式及文献注释 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三、修业年限、学分和学位 1. 修业年限 四年 2. 总学分 240 3.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Ⅱ-1-37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相互关系结构图 专业 理论 系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伦理与法规 传播学研究 理论与方法 论文写作 互联网发展史 新媒体概论 西方新媒体理论 网络文化 新媒体与社会 网络社会心理学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 智能媒体创新与设计 大数 据应 用系 列 数据挖掘与分析 数据可视化 内容 生产 系列 新媒体报道与运营实务 多媒体作品制作 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方法 舆情调查与分析 网络与新媒体用户分析 媒介融合 基础 理论 系列 新媒 体理 论系 列 技术 应用 系列 新媒 体实 务系 列 计算 机应 用系 列 运营 管理 系列 Ⅱ-1-38 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 智能营销 上海大学2021级教学计划表 新闻传播学院 课 程 分 类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课程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第四学年 备 注 讲 实 上 其 自 项 读 其 夏 夏 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授 验 机 他 学 目 书 他 季 季 季 课内 共计 各学年、学期计划学分安排 课外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 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 通 识 课 18 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 经济发展与全球视野 14+4 4 4 6 1 1 详 见 附 表 4 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 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 新生研讨课1 16583109 形势与政策 1 1 16584153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B 3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3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2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概论 3 2 思 16584136 思 想 想 政 16584168 政 治 治 必 16584169 理 修 论 课 16584170 课 16584171 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详见附表) 公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共 16583004 基 16584172 劳动教育理论课 础 体育 课 详见附表 70 00853004~006 体育(4-6) 选 修 课 * 3 3 3 3 2 1 3 ◆ 3 3 3 3 1 1 3 1 3 1 1 1 3 3 2 1 1 1 00914006 军事理论A 2 详见附表 大学英语 16 4 4 2 详见附表 人文类计算机语言选修模块 4 4 详见附表 人文类计算机技术选修模块 3 01014103 微积分C 3 3 3 12484110 生命科学导论 2 2 2 02074161 应用写作A 3 3 3 02084280 全球史 3 3 3 16614109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3 3 2 2 2 2 3 3 学科基础课(见续表) 71 12 10 12 高年级研讨课(见续表) 4 2 专业选修课(见续表) 21 3 3 3 任意选修课 4 实践教学环节 51 总计 240 12 14 11 2 ▲ 6 3 3 ★ 1 10 1 10 5 9 15 ● *1-10学期均需选修 ◆多修课程可认定为通识课(所属分类见附表中备注) ▲学分分布供参考 ★任意选修任何课程。 附表见Ⅱ-1-42页,建 议学生跨类选修通识课,所修通识课必须包含:1. “核心通识课”至少6学分;2. “艺术修养与审美体念”模块内课程至少2学分;3. “创新思 维与创业教育”模块内课程至少2学分。(某门课程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时,可重复认定,但所获得学分不累计。) ●毕业前至少修读一门全英语授课课程且成绩合格。(全英语授课课程指:1. 选课系统中标注的全英语课程。2. 国际化小学期开设的课程。3. 海外交流学分认定的课程。) Ⅱ-1-39 上海大学2021级教学计划表 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学 备 课内 课外 共 期 注 讲 实 上 其 自 项 读 其 计 授 验 机 他 学 目 书 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备 课内 课外 共 期 注 讲 实 上 其 自 项 读 其 计 授 验 机 他 学 目 书 他 17005006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 应用 3 2 1 4 △ 17A95017 数据新闻理论与实 3 践 2 17005007 多媒体作品制作 3 2 1 4 △ 1700501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 2 17A95001 新媒体概论 3 2 1 4 17545016 传播伦理与法规 3 2 17655001 新闻学概论 3 2 1 4 17655013 17004001 传播学概论 4 2 5 △ 17005011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 3 方法 2 数据可视化 17A95002 西方新媒体理论 3 3 5 17A95018 17A95003 互联网发展史 3 3 5 17A95010 3 2 6 3 2 6 3 2 3 2 3 2 17A95004 17A95005 17005009 17A95016 17A95008 网络与新媒体研究 方法 网络与新媒体用户 分析 数据挖掘与分析 智能媒体创新与设 计 新媒体报道与运营 实务 1 1 1 1 1 1 1 1 7 1 7 1 △ 7 2 1 2 8 8 媒介融合 3 2 新媒体与社会 3 2 17596241 智能营销 3 2 17655014 舆情调查与分析 3 2 6 △ 17004003 论文写作 2 2 9 6 17A95011 网络社会心理学 3 3 9 7 17A95012 网络文化 3 2 1 1 △ 8 8 1 8 1 9 1 △ 9 高年级研讨课 课程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学 备 课内 课外 共 期 注 讲 实 上 其 自 项 读 其 计 授 验 机 他 学 目 书 他 二年级适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备 课内 课外 共 期 注 讲 实 上 其 自 项 读 其 计 授 验 机 他 学 目 书 他 三年级适用 1754EY01 时尚文化与传播 2 2 6 1754SY01 当代传媒与人文精 2 神 2 8 1754EY02 互联网产品开发运 营 2 2 6 1765SY01 当代新闻业务法则 2 2 8 1765EY01 传媒文化批评 2 2 6 1754SY02 新媒体(智能媒体) 研究 2 8 2 专业选修课(第9学期(含)之后的课程可能会进行一次动态调整。) 17546031 传媒生态学 课程学分 学 备 课内 课外 课程编号 共 期 注 讲 实 上 其 自 项 读 其 计 授 验 机 他 学 目 书 他 3 2 1 4 17546034 书法艺术 课程学分 学 备 课内 课外 共 期 注 讲 实 上 其 自 项 读 其 计 授 验 机 他 学 目 书 他 3 2 1 7 17A96013 网络信息整合 3 3 4 17546035 健康传播 3 2 17A96014 移动信息传播 3 3 4 17546028 传媒经济与管理 3 2 6 4 5~6 17546038 俄罗斯电视节目与 3 创意 2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7545007~008 电视节目制作(1-2) 2 课程名称 1 7 1 1 7 8 17546029 名记者研究 3 3 5 17546039 电视广告研究 3 3 17546030 危机报道 3 3 5 17546040 法制新闻解读 3 2 1 8 17004002 艺术概论 3 2 5 △ 17546041 知识产权与传播法 3 规 2 1 9 17546032 演讲与辩论 3 3 6 17546042 媒介学基础 3 3 17A96015 社会网络分析 3 2 6 17005012 融合媒体实务 6 3 3 9 △ 17656021 风险传播(Risk Communication) 3 2 1 9 ▲ 17546025 中国媒介史专题 3 2 17656020 国际传播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3 3 △为学院平台课 ▲全英语课程 1 1 1 6 7 ▲ Ⅱ-1-40 8 9 上海大学2021级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安排表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实践分类 实 习 编号 实践形式 实践 实践 周数 学分 集中 分散 实践环节名称 00914003 军事技能 00874008 各学年学分安排 备注 一 二 三 四 2 √ 2 形势与政策(实践) 1 √ 1 1658A001~0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1-2) 2 00874007 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 0000A001 创新创业实践 1 √ 1 00874028 大学生社会实践 1 √ 1 17A9A001 网络与新媒体实践入门 2 5 √ 5 17A9A002 网络与新媒体实务 4 10 √ 17A9A003 学年论文 2 5 √ 17A9A004 毕业实习 9 √ 9 第11学期 17A9A005 毕业设计(论文) 15 √ 15 第12学期 共计 51 2 1 1 1 √ 第3,6学期 1 1 二选一 (详见注) 10 5 课 程 设 计 毕业设计 (论文) 11 11 5 24 注: 1. 《创新创业实践》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两门课程二选一; 2. 在校期间,学生参与下述活动之一,可认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学分。分别是(1)联合大作业;(2)大学生创新项目;(3) 学科竞赛获校级(含)以上奖项,并未冲抵过学分;(4)院系认定的创新创业各类活动(累计至少半周时间); 3.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第2-11学期(除夏季学期)均开设,具体要求详见课程简介。 Ⅱ-1-4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