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2.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3.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4.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5.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6.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7.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8.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2.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3.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4.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5.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6.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7.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Warning: unlink(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www.economicdaily.com.cn/_runtime/logs/2024-06-08.log): Permission denied in D:\wwwroot\myf_wenku\wenku-cms\core\src\Common\Libs\Log.php on line 56
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在烈日和暴雨下.pdf-经济文库

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在烈日和暴雨下.pdf

3 页 593.052 KB 访问 1522.97下载文档
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在烈日和暴雨下.pdf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在烈日和暴雨下.pdf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在烈日和暴雨下.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在烈日和暴雨下.pdf

在烈日和暴雨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体验 2019-03-13 09:27:34 提笔写下这篇充满回忆(和硬核干货)的交流小结,已是复旦新学期开学前的最后一天了。马上又要开始学习生活,在NUS的温热回 忆悄悄爬上心头——这篇交流小结,既是重温回忆,也希望能帮到19年到NUS交换的朋友们。 在新加坡的四个多月仿佛是我从上 帝那儿偷来的宝石般的时光。一年前我从未想过能在新加坡度过最快乐的四个月,就像我十年前从未想过能到复旦读书一样。 暑假|用 忙碌拥抱未知 NUS开学非常早,传统上是8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开学(2018年是8月13日开学),但是对于交换生来说,需要提早几周 参与orientation和注册、换签证等等事宜,按照NUS发的入学指南,我们7月31日就早早见到了坡县的阳光。 对于考试周在六月底七 月初结束的复旦学子,这个暑假非常之短,在其他国家交换的小伙伴们可以利用漫长的暑假做一份暑期实习或者读个暑校,但是NUS 的伙伴们别灰心,另一个有意义的选项是:暑期支教。 暑期支教推荐选择半个月及以上的项目,我去了云南的古敢水族乡给小朋友 们开性教育讲座,也叫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水语”。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比甲骨文还老的象形文字“水字”,都成了我之后在新加坡结 识新朋友们的谈资。当语言有所障碍,一时不知该谈什么的时候,拿出一个象形水字让外国朋友们猜一猜,就是破冰的最好方式了。虽 语言不通,但图形和绘画是世界的语言。 开学虽早,寒假特长。12月初就早早结束了考试周,我在考试季前就找好了国内的寒假实 习,12月中旬入职到2月底三月初的开学,一份3个月的短期实习让我渐渐开始规划未来。 另外一件暑假必做是:留心邮箱报名参加各 种NUS为交换生组织的活动。有KAKI Programme(即buddy program,KAKI是Singlish的buddy之意),结识本地好友和世界 各地的交换生;有Singlish+Food Hunt,本地大佬带你学地道的Slang+带你吃遍本地的美食;有SG tour——Life on the Little Red Spot,一场走到腿断的新加坡历史文化之旅;有贴心的Campus tour,了解学 ont-family:"Helvetica Neue";mso-hansi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mso-ansi-language:ZH-CN'>希望在交换将要交换的朋友们都珍惜!校设施地理环境;更有 Ancient beauties文化节,我扮演日本模特第一次穿上了和服……因为很多活动名额有限,我很庆幸能抓住报名截止日期的尾巴,因 此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凌晨三点的新加坡 踏上新加坡酷航Scoot的飞机,我就从机组人员浓郁的装扮和黑黄配色的制服上读取了热带国家的热情与风韵,仿佛 在踏上飞机的那一刻,我已经全面进入了另一个国度。从杭州至新加坡加上行李托运费一共只要1300RMB,温馨提示:一定不要忘记 买行李额。 「题外话」出国之前,勿忘在免税店屯足够的防晒霜。在不是烈日就是暴雨的新加坡,千万不能小看紫外线的威力。 凌晨 三点的樟宜机场褪去了平常忙碌的模样,空旷的化妆品专柜紧闭,地毯上歪斜着几个转机的旅客,唯有手机卡和地铁卡办理的窗口仍有 人烟。左手地铁卡,右手装好Singtel的手机,我的智慧国探险之旅开始了。 从十九世纪的英国走向现代的日本 | 智慧国的智慧课 智慧国探险的第一步,在海洋般的课程设置中选择最心仪的珍珠。习惯了在复旦选 十几门课的机制,NUS每学期5门课的限制实在让人难以取舍!虽然我是英语系的大三学生,NUS很多level 3的课(开给local大三学 生的课)却不许我选,教授们要么觉得语言基础不过关,要么觉得课程容量不适合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我第一次被剥去“英语系”的 title。在复旦读书时,大家会觉得英语系=英语好;到了新加坡,语言障碍让我一时不愿向别人提起我是“英语系”的。 最终,我选上了 日语、文学导论、英语中的社会性差异和十九世纪的文学与文化四门课,第一次只选“自己喜欢的课”,不考虑学分转换,不考虑将来是 否研究这个方向,纯粹地把自己交给兴趣和课堂。 Japanese 1 | 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三语”会话 我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最大动力在于我非常喜欢看日剧也非常喜欢一些日 本明星。也正式因为常年的日剧日综经验,我自以为对基础日语充满信心。谁知第一节课,Nagami先生就告知我们平假名和片假名要 自行背诵记忆,从第二周开始讲义上不会标罗马音只会标平假名和片假名。第一周还沉浸在刚开学新鲜感的我并没有把平假片假记得滚 瓜烂熟,结果第二周上课全线溃败——耳听日式英语,眼观全是平假名片假名的讲义,左脑转换英语为自己理解的所指,右脑转化眼睛 看到的五十音对应的罗马音,大脑的输出速度往往跟不上老师的翻ppt的速度。 加之满满的课程安排和几乎每周都有的quiz,让我第一 次觉得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并非易事。幸运的是,Nagami先生是个活泼极的日本教授,他推荐了4个平假名片假名记忆app,数十 个日语自学网站,这些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自带日本综艺的搞笑气息。然而这些以英文思维和记忆方式构建的学习方法,让我对本来 熟悉的“日语”有些陌生——那么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是什么样儿呢? 想到第一堂课老师介绍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都是从汉字或偏旁部首演 变而来,我就把所有的平假名片假名原先对应的汉字或部首找出来对应:如あ()对应“安”,い(y)由“以”演变,从自己的“汉字优 势”入手,自信心加持,成效显著。后来和教授交流,这堂200多人的大课有60%以上是来母语非中文的交换生,这种方法便没有强 调。我反而觉得从其字源来记忆更方便——不仅音似而且形似。 找到方法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喜欢的日本明星的名字统统用平 假名和片假名写了一遍;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学一首喜欢的日文歌——《悠长假期》的主题曲LA LA LA LOVE SONG;把手机的 锁屏主屏幕和微信聊天背景统统换成日语五十音图对应表,随时随地背日语…… 《学日语专用壁纸》 和其他几门课一样,采用 英国教育模式的NUS课程以lecture+tutorial为主,日语课每周2小时的lecture配套4小时的tutorial,让我们充分练习日语会话。我 的tutorial课堂上有来自英国、马来西亚、梵蒂冈、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朋友们,当十几个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学生用 同一种陌生的新语言日语笨拙地介绍自己、努力搜罗已学日语词汇和对方交流,那是种别样的魔幻体验。我第一次感受到,语言能把陌 生的世界联结起来,找到熟悉和共通魅力。 最有感触的是我在这堂课的“考试”时结时的挚友。日语课的口试需要和同伴抽签看图 对话、根据指定主题对话,为此我和并不熟悉的新加坡同伴开始了考试前“每晚只说日语的挑战”。我的同伴是新加坡华裔,而他的华语 并不好,英语也因为太Singlish口音太重,我有时不太明白。我们的对话往往是“三语”的,从课本上的日语基础对话聊到日常,超越了 已有日语词汇时开始用英语填充,超越了我的英语理解能力时用他汉语解释,超越了他对汉语的认知时我用英语说明,有时还会会回到 日语作解释…… “Politicsは中国語でなんですか?” “政治です。” 对一些抽象的词汇,华语不好的他常常让我给出对应的中文读 音,帮他复习,但我们始终坚持尽量用日语作“桥梁”。我们的迷之默契在每天晚上不小于3小时的对话练习中培养起来,原计划只练习 课本对话(考试范围),却总是聊着聊着偏了题,三语混杂着畅谈人生。 口试结束后,他对我说:“You are the first person I talk to using THREE different languages at the same time.” 每天晚上聊的大汗淋漓地回宿舍,继续在WhatsApp上日语对 话,我有时甚至觉得听他讲日语要比他讲新加坡英语或者汉语要好懂的多。 当然,更开心的事莫过于这门课拿到了A+!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studies | 读英文版张爱玲、从英语语境看张艺谋 不得不提的是这门Level 1的文学通识课让我真正感 受到了外国留学生在复旦上中文系的一模课时的心路历程——这哪里是一年级的难度!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讲,研究英文文学,我 大一的起点在短篇小说和诗歌,这里大一的起点在现代主义长篇小说、晦涩难懂的意识流诗歌、现代荒诞讽刺戏剧、还有英文版的张爱 玲和张艺谋。愧为英语系,从第一堂课开始教授的Singlish口音和超快的语速让我猝不及防,听课时仿佛看视频开了“2倍速”;Dereck Walcott诗歌充满了圣经的意象、希腊罗马悲剧、神话故事,在外国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时我们几个中国学子还在纠结“神的名字”;讨论 课更是一大挑战:比教授口音更难懂的,是发言时更加随意自由的Singlish用户…… 不过人总要迈出那关键的一步。诗歌摧残后 的板块是Toni Morrison的长篇小说,我每天在单间里开着电扇,窗外下着暴雨,沉下心细读文字。耳边只有电扇有规律的抖动声、黄 豆大的雨滴撞击在屋檐上的鼓点声,以及时不时的霹雳雷响,震得我从书中抬起头,瞟一眼不经意间溜走的时针。 因为太好奇故 事的后续,本要求两周内读完的故事我一周就读完了,第一次感觉到读原著没想象的那么费力,于是信心倍增。Morrison的文字总给 我一种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感觉,分别用不同人的视角来介绍同一个故事,真相只有在读者读完最后一个视角的阐述后才能见 分晓。我激动地下课和教授交流,没想到教授告诉我Morrison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福克纳的,她还鼓励我在tutorial上和大家详细分 享自己对二人文字的理解。教授的肯定或许是最好的鼓励,多亏在复旦学习《美国文学史》的积淀,我完成了第一次在tutorial上的完 整独到的发言。 这门课最有趣的板块,在于读英文版的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既看张爱玲自 己的翻译,又看他人的翻译,用陌生的语言重新审视熟悉的故事。在复旦上过的金理老师的《现代文艺赏析》,也研讨了张爱玲的几部 小说,从中国视角审视张爱玲和从西方视角探讨她作家生涯的体验有交叉更有新的碰撞——我看到了“西方滤镜”下的中国作家和他们眼 中的“东方文化”。也许是因为这门课的教授是华裔,她也介绍了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教授对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解读、社 会批判和政治隐喻让我跳出中国视角,跳出封建家庭内部的故事,重新审视电影的架构和对当时社会的映射与联系。 在陌生的国 度探讨熟悉的本国文化,是一种estrangement——一种陌生化、异质化的体验,它是一种打开,一段充满着探索无限可能性的冒险和 体悟。负责我tutorial的助教是威尔士人,对张爱玲和张艺谋并不了解,于是我和另外两位中文系课友便成了同学们口中的张爱 玲“expert”——我们侃侃而谈,向他们介绍更多的人物背景、时代背景,和中国的文学批评。 Social Variation in English | 新 加坡local成了我的实验对象 从文学跳到社会语言学,我认识了这门课相当nice的韩国教授。和其他课一样阅读材料堆积如山,一 次,我发现了材料中的一处解释不当:一篇在天津作田野调查的专著,对“姐姐”这个词的用法解释背离了天津的地域特殊性——年长与 否,天津人都能亲切对所有女性叫“姐姐”。这个体验也是我在复旦结识了一位天津朋友得知的(第一次听她淡定地叫我姐姐,我很疑惑 而且有点儿生气,后来才知道“姐姐”称谓的地域性差异)教授很认真地听了我的解释,并且建议我查找相关资料证实,或发邮件给研究 的原作者提出异议。 NUS的考核模式也是新奇多样。教授鼓励每个小组研究一种语言在不同语境不同条件下的变体并探究背后的 原因。我的小组全部由交换生组成,于是我们选择了新加坡local在和“自己人”说话时的语体与新加坡local和外国人说话时的语体差 异。我们采访了两个NUS的学生,每种情景都录制了40多分钟的音频,从完成文字转录、报告撰写、最终发表共耗时7周,从刚开始用 英文进行小组讨论的结结巴巴、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到主动承担任务、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我非常惊讶的看到压力对一种语言熟悉度的加 速作用。7周间Singlish听了无数遍,每个音素都仔细辨别差异,结课时我可以自豪地说:听懂Singlish毫无障碍了! 反复熟悉 Singlish的同时,我的日常生活质量也大大提升——食堂点菜、超市购物,渐渐不会听不懂尬笑了! Nineteenth Century Literature and Culture | 满是通宵写论文的回忆 十九世纪的文学与文化是我唯一选上的Level3的课,报着挑战一下本地三年 级课程的心态,我却没料到美国教授Morrison对课程容量的定义:每两周读完一厚本七八百页的19世纪原著,加之每周tutorial前的 文学批评资料,同时还要对在tutorial上做presentation的同学提问并回答问题。400多页的《雾都孤儿》我用了两周半读完,进度开 始少许落后;后来晦涩难懂的《米德尔马契》我更是摸不着头脑,往往没读完要求的片段便要硬着头皮听课。我手机中满满存着14堂 lecture的录音,只能课下花时间细听梳理。 期中考试的要求是三千到五千的论文,期末考试是五千字以上的论文,我一开始觉得 这是Mission Impossible,后来选定狄更斯的方向后到图书馆把相关专著借了整整10本,在非常冷的Central Library和通宵自习室 Study room里挑灯夜战,最后一天补全文章主体时甚至整整坐了10个小时沉浸写作…… 然而期中论文的成绩依然不尽人意。英 语系的积淀在美国教授的评论中显得苍白无力。显然,我和本地三年级同学的差距仍不小。这位NUS的客座教授的教学方式也充满想 象力,当我把19世纪等同于维多利亚时代时,他质疑了“19世纪”定义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可能性;当我开始把这门课定义为研读小说, 他立马讲了当时开膛手杰克的轰动事件。lecture以文学文化为主,tutorial的时候纵观整个时代,质疑和批判“已有”推论。在一次次批 判小文的作业中,我渐渐掌握了自己发现作者观点的不完善性、可反驳处;与其说听老师讲课,不如说是在自己的反思中成长学习。 复旦的通识教育课又一次在异国派上用场。《现代文艺赏析》课上细讲过鲁迅的《伤逝》,从《伤逝》讲到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 怎样》,从《娜拉走后怎样》讲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当Morrison教授讲到《玩偶之家》时,我有幸能把鲁迅的批判、《伤逝》 的构思和主旨、结合五四思潮分享给班上的同学,让他们看到易卜生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思想解放力量。 tutorial课上我渐渐 能“言之有物”,有了谈资也就有了说话的底气,有了底气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了。虽然最后成绩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回顾自己挑灯 夜战的“论文之夜”,仍然会心一笑。 在烈日和暴雨下 | Hall友情和复旦情 在NUS的回忆除了充满挑战的课程外,宿舍的活动更 是充满惊喜。过万圣节时,整个宿舍边边角角全部鬼屋装扮,时不时就有“血迹”“断臂”“骷髅”;唯二的电梯,全部被装饰成血淋淋的鬼 屋,作为一个六楼用户不得不选择电梯,每次门关上的一刹那总有坠入地狱火海之感,除了自己的鞋哪里也不敢看。 和我住一个 hall的有四位复旦同学,因为hall提供早餐和晚餐,我们常常在饭厅Common Hall碰面——“hall饭”虽然不那么好吃,和朋友们边吃 饭边聊天却是最快乐的事了。一次,我们在晚饭时突发奇想要坐大巴去马六甲,一人订民宿一人订车票,一人坐攻略另一人负责外汇, 1个小时内计划成型,当周周五晚启程——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也许回到复旦后,因为院系不同、宿舍位置 不同,交集的机将越来越少,一起穿着睡衣吃叻沙早餐的机会也不会有了。但是,在复旦的林荫道偶遇时,还是会笑着打招呼,还是会 回忆起那段宝石般的集体生活,那段为了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每天逼着自己早起的时光。 新加坡的天气相当极端,除了烈日就是暴 雨,雷声也常自觉地叫我起床。要热就狠狠的热,要下雨就狠狠的下,仿佛一个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冲动少年。四个月的时光溜走的 太快,也许是因为温度的稳定,让我感觉不到季节的变化,也渐渐对时间的流逝不那么敏感了。在国内一场秋雨会唤醒我的防寒基因, 一阵寒风会让我想立刻进入冬眠,在新加坡却不一样。无论烈日、暴雨,或者“烈日下的暴雨”,仿佛一个恒温动物,拥抱着你,让你热 情又让你沉静,让你活在当下,不会患得患失。 3个月过去了,现在我可以充满信心地说,选择去新加坡交换是我人生中最正确 的决定之一。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时光恍如在异世界度过,感谢复旦给我这样宝贵的机会,让我有了这段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我会继续 探索,在复旦、在上海、在我未来的人生,永远不忘那段温热的纯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