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doc

_Edmundヾ10 页 55.5 KB 访问 862.97下载文档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doc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doc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doc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doc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doc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doc
当前文档共10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doc

授 课 计 划 2016— 2017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院: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课程编码:23A0800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理论:52 实验:0 计划学时/实际学时:48/52 学 分: 3.0 授课时间:周一 7-8 节(1-5 周) (11-18 周); 周三 7-8 节(1-5 周)(11-18 周) 授课地点: 1J207;1J207 教 学 班: 编辑 1501 授课教师: 邱 莉 填报日期: 2017 年 2 月 25 日 )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内容简介:本课程对社会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作系统全面的介绍,围绕社会研究的原理、 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 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各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的:1、掌握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及方法。2、了解社会学家是如何作 研究的,以及如何评价他们所获得的社会事实和研究结论。3、学会运用社会研究方法尝试做些 实际的调查研究。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本课程在授课方式上基本上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适当穿插问题讨论、课后选题实践的模式。 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理论教学;参加小组发言、课程讨论等;作业包括选题及研究设计、设计调 查问卷及访谈提纲、作观察记录和访谈笔记、撰写调查报告等。 本课程力图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为重点,突破传统的“空谈式研究”的模式,投身于 实践当中,探索出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培养和锻炼。课程教学改 革通过一整套教学过程的完整设计,规范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 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52,包括课堂讨论;作业(选题、研究设计、实地访谈、研究报告等)课外完成; 辅导答疑主要在课外,可当面或电邮、短信、电话等形式。 三、成绩考核 (一)平时成绩 100 分:主要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20 分、选题及研究设计 20 分、 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20 分、观察记录和访谈笔记 20 分、撰写调查报告 20 分。 (二)期末考试成绩: 闭卷考试 100 分。 (三)最终成绩组成说明:期末占 70%,平时占 30%。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参考资料 1、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袁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大出版社 3、 《社会研究方法》 (上、下) ,[美]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4、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美]肯尼思·贝利,上海人民出版社 5、 《社会学方法》[法]布东,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网站 1、社会学视野 http://www.sociologyol.org/ 2、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http://www.sachina.edu.cn/ (四)杂志:《社会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 。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邱莉:sl_qiul@ujn.edu.cn,电话:13905317215 电话、短信、邮件均可与老师联系。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第 1-2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一、 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二、 社会研究的特征 三、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一、方法论 二、研究方式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四、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一、方法论背景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第四节 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阶段 二、研究过程示例 目的要求:掌握社会研究方法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学科的方法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使用过程。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 2-3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一、理论的概念 二、理论的层次 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一、概念 二、变量 三、命题与假设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一、科学环:研究的逻辑 二、两种推理方式 三、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四、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理论建构的过程 二、理论检验的过程 目的要求:掌握理论的层次、构成及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关系。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它说明:开始选题作业。 第4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的概念 二、研究问题的来源 三、一个实例 第二节 选题的标准 一、重要性 二、创造性 三、可行性 四、合适性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一、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 二、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第四节 文献回顾 一、文献回顾及其意义 二、文献回顾的方法 目的要求:把握选题所依据的标准、课题的来源与价值;文献回顾的过程及其与选题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以课堂讨论选题作业为主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它说明:完成选题作业。 第5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一、探索性研究 二、描述性研究 三、解释性研究 第二节 研究性质 一、理论性研究 二、应用性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式 一、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二、研究方式的选择 第四节 分析单位 一、分析单位的概念 二、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第五节 时间维度 一、横向研究 二、纵向研究 第六节 具体方案 目的要求:掌握社会研究的目的、研究的主要方式、研究的分析单位、研究的类型和具体方案设 计。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 11-12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一、什么是测量 二、测量的四个要素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 四、测量层次 第二节 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 一、概念、变量与指标 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三、操作化的方法 四、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五、操作化的实例 第三节 指数与量表 一、量表的概念 二、量表的分类 第四节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 二、效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目的要求:明确社会研究中测量的意义与层次、研究的操作化过程、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及其之间 的关系。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它说明:完成研究设计作业;对生育意愿、生活方式、媒介接触、弱势群体等概念进行操作化 设计。 第 12-13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六章 第一节 抽样 抽样与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 二、抽样调查的优点 三、抽样调查的关键 第二节 抽样术语与抽样程序 一、抽样的概念与术语 二、抽样的基本程序 三、抽样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 非概率抽样 一、偶遇抽样 二、判断抽样 三、定额抽样 四、雪球抽样 第四节 概率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系统抽样 三、分层抽样 四、整群抽样 五、多段抽样 第五节 样本规模 一、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二、经验确定样本的范围 目的要求:掌握抽样的术语、程序及其价值。重点把握概率抽样的方法。明确样本容量与抽样误 差对抽样调查的影响。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 13-14 周 学时:6 授课内容: 第七章 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及其发展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二、调查研究发展简介 三、调查研究的应用 四、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第二节 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三、问题及答案的设计 四、问卷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自填问卷 二、代填问卷(结构访问问卷) 第四节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一、调查员的挑选 二、调查员的培训 三、联系调查对象 四、对调查进程的监控 目的要求:掌握问卷设计中的规则、难点。熟悉调查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它说明:根据自己选题进行问卷设计。 第 15 周 授课内容: 学时:4 第八章 实地研究 第一节 实地研究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 二、实地研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第二节 实地研究的过程 一、选择研究背景 二、获准进入 三、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四、观察和记录 第三节 观察法 一、观察的概念及类型 二、参与观察的作用 三、观察的实施 第四节 无结构访谈法 一、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二、方法的类型 三、访谈的程序与技巧 目的要求:了解实地研究的特点、应用价值和过程。系统把握实地研究的重要方法,即观察和访 问。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它说明: 根据自己选题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撰写观察和访谈笔记。 第 16 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九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一、实验研究 二、实验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的基本组成部分 四、实验的程序 第二节 实验的类型与设计 一、实验的分类 二、实验设计 第三节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一、重大事件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发育造成的影响 三、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 四、重复测试效应的影响 五、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目的要求:掌握实验研究的逻辑、实验的基本要素、影响实验正确性的主要因素。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 16 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十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研究 一、文献的类型 二、文献研究及其类型 第二节 内容分析 一、内容分析的概念与实例 二、内容分析的的程序 第三节 第二手分析 一、第二手分析的含义 二、第二手分析的步骤 三、第二手分析的优缺点 第四节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一、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概念 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 三、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方法 四、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效度和信度 第五节 文献研究的特点 一、文献研究的优点 二、文献研究的缺点 目的要求:把握文献与文献研究的特点与价值。掌握文献研究中有特色的几种方式:内容分析、 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的分析。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 17 周 学时:4 授课内容: 第十一章 定性资料分析 第一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一、定性资料的概念和特点 二、定性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 三、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 四、资料分析的具体步骤 五、常用的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第二节 建构理论 一、实地研究对理论的态度 二、 “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 目的要求:掌握定性资料分析特点,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它说明:对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 第 18 周 学时:2 授课内容: 第十二章 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究报告及其类型 二、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三、研究报告的结构 四、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目的要求:把握研究报告的结构、行文要则、引文和注释用法。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它说明:撰写研究报告。 第 18 周 学时:2 复习并安排集中答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