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西安音乐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2016-2017 年度西安音乐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西安音乐学院从 1949 年建校以来,艰苦创业,曲折前行,走过 了漫长的风雨历程。在 68 年弦歌不辍、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中,学 校秉承“明德教化、乐音至善”校训和“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办 学理念,在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断 推进艺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2016-2017 年,西安音乐学院在党委的领导下,以《西安音乐学 院关于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 见》为切入点,积极贯彻《西安音乐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基本思想和办学任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顺利。在艺术教育工作 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校 2016-2017 年度艺术教育情况做以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合理定位、科学设置、稳步发展 (一)办好艺术教育,领导是关键。学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办好 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有专长的人才、塑造学生高贵 的灵魂,更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在思想上,学校从领导到 师生,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达成一致认识。 (二)人才培养定位:西安音乐学院是一所培养音乐艺术专门人 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 11 所独立设置的音乐专业院校之 1 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隶属陕西省教 育厅。 我校立足于“以培养音乐与舞蹈艺术专业人才为基本定位,以适 应社会需求培养艺术复合型人才为努力目标,以遵循艺术教育的特殊 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办学高点。努力做到表演、创作实践型人才培 养与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并重,艺术教育型人才与艺术管理型人才培 养并重,专业精英型人才培养与大众普及型人才培养并重”的办学总 目标,秉承“明德教化乐音至善”的校训理念,紧密围绕经济社会文 化发展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要,积极适应陕西地方乃至西北地区在艺 术专业类别和人才能力素质上的新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音乐与舞 蹈类为主体,兼及艺术理论类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专业基 础厚、实践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等音乐艺术专门人才。 (三)学科专业设置:西安音乐学院本科办学层次始于 1960 年, 最初开设的仅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两个专业。经过几十 年的发展,截至 2017 年 9 月底,学校建有本科专业 10 个,其中“文 化产业”专业已于 2015 年暂停招生,2017 年本科实际招生专业共 9 个(详见《西安音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第二页)。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版),我 校 10 个本科专业中有 9 个隶属于艺术学学科,涵盖了该学科下 4 个 专业类。近年来,学校顺应时代发展,根据社会文化艺术市场人才需 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在原办学主体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类基础上 进行拓展,积极探索新的专业增长点,不断扩大学生就学空间,形成 2 了横跨 4 个专业类别的办学格局。各专业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基本 形成了以音乐与舞蹈专业类为中心、其他专业类多头推进;传统优势 专业引领、新兴专业积极跟进的学科专业建设体系。 (四)办学规模:我校现有音乐学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系、 声乐系、管弦系、民乐系、钢琴系、舞蹈系 7 个专业系;音乐教育学 院、现代音乐学院 2 个二级学院,以及视唱练耳教研室、艺术学理论 研究室、基础部等 12 个本科教学单位。开设有音乐表演、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编导、录音艺术、数字媒体艺 术、艺术与科技、艺术史论 9 个本科专业。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底,学校各类在校学生 4542 人。其在校 4064 名本科生,男生 1249 名、女生 2815 名,男女比例约为 1:2.25。本 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的 89.48%;硕士研究生 476 人,占全 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的 10.47%,其中学术型 220 人,专业学位型 256 人;留学生 2 名。3963 名本科生中,音乐表演专业学生 1787 人、音 乐教育专业学生 1391 人、其他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 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艺术史论等)学生 886 人。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测算,我校 2016-2017 年 度“折合在校生数”为 4784 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5+留学生*3)。 近年来学校坚持“加强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理念,在招生人数上基本趋于稳定,每年变动幅度不大,保证了生源 与教学质量。 3 二、教师是关键、质量是根本、制度是保障 我校积极贯彻和落实人才强校的政策,因地制宜、广泛吸纳,不 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无论是在师资容量、学缘结构还是水平提 升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德艺双馨的高 水平教学队伍。 1. 教师是关键。 根据 2017 年 7 月最新数据统计,我校教职工总人数 527 人(包 括人事代理人员),其中专任教师 325 人,占全部教职工人数的 61.67%。 另有特聘中外专家、教授 11 人,校外聘用专业教师 181 人。学校“教 师总数”(专任教师+校外聘用教师*0.5)为 416 人, “生师比” (折合 在校生数/教师总数)为 11.51∶1。 (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正高级职称 48 人,副高级职称 107 人,副高职以上职称人数共 计 155 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 47.69%。 中级职称 111 人、初级职称 42 人,初中级职称人数共计 153 人, 占专任教师人数的 47.07%。 (2)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35 岁及以下教师 110 人,占比 33.85%;36-45 岁教师 135 人, 占比 41.54%;45 岁以上 80 人,占比 24.61%,专任教师平均年龄约 40 岁。 4 (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博士学历 32 人、硕士学历教师 222 人,硕士以上学历者共计 254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78.15%。 (4)专任教师学缘结构: 本校毕业 194 人,占专任教师的 59.69%,外校毕业 131 人,占专 任教师的 40.3%。 2. 质量是根本。 (1)专业设置。学校首先确立学科专业定位:“以音乐与舞蹈、 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为主导,协调艺术创作、表演、教育、研究 和管理等专业领域的平衡发展,重点扶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 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积极推进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建设,构建 以音乐与舞蹈学科专业教育为中心,兼备艺术学理论教育协调发展的 学科专业群”。 一要对市场人才供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当前或今后一段时 间内地方经济对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及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 求,以此作为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二要客观分析设置专业的必要性, 分析学校自身条件的可行性,不仅要对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进行分析, 还要对专业的“热门”和“冷门”、“长线”和“短线”做出冷静的 分析;既要分析毕业生的能力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更要分析传 统专业设置及其专业方向的发展前景;三要紧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 5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服务地 方水平。 并且依据学科专业规划,科学合理增设和调整学校的学科专业布 局。尽管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拓展的空间 并不是很大,但 2000 年以来,学校还是根据有效的教学资源和迅速 变化的社会文化需求,在专业建设、新专业设定、个别专业调整上作 出了不断努力。简要梳理如下: 2010 年以前学校本科专业所涉学科门类只有 1 个(文学),专 业类别 1 个(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 4 个(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 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 2011 年随着艺术学调整为学科门类,以及我校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增设,专业发展涉及的学科门类增至到 2 个(艺术 学和管理学),专业类别增至到 4 个(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 学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专业在原 4 个基础上增至到 7 个, 2011 年新增了录音艺术,2012 年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和舞蹈表演。 2015 年根据生源质量以及师资情况,学校对隶属于工商管理类 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出停招转并决定,在音乐学专业下面设立音乐 艺术管理方向。 2016 年新增了艺术史论后,形成如下学科专业布局: 涉及学科门类 1 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类别 4 个(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招生的本科专业 9 个(音 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舞蹈表演、录音 6 艺术、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史论)。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2016 年又申请报备了“舞蹈学专业”,2017 年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计划于 2018 年招生。 上述学科专业的变化,一是反映出国家艺术学学科门类调整对我 校专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反映出我校为适应社会文化市场需求在一些 新专业设置与建设上的多方面尝试。其结果是打破了我校几十年来由 单一学科办学的格局,为我校拓展办学视野、尝试学科交叉、增加学 科专业内涵、紧跟现代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变化需要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作用。 (2)课程建设。 学校现有 2 个一级学科、10 个本科专业,设有音乐学、作曲与 作曲技术理论、声乐、管弦、民乐、钢琴、舞蹈 7 个系;现代音乐学 院、音乐教育学院 2 个二级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基础部、艺术学 理论研究室共 12 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行的 2015 版《本科教学方案》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于 2015 年春夏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课程评议小组多方听取意 见,参考国内兄弟院校课程建设经验基础上,重新制定并推行的。本 方案中课程内容设定由七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模块课程内容全部 由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三个 模块构成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体系化课程内容;公共选修课由学校、院 系自建课程和网络课程构成;时政军训和实践类课程由形势与政策、 军事理论与训练、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等内容组成。该方案最大的特 7 点,是针对学校本科教学各类课程的分类及内涵进行了模块化归类与 厘定,优化了课程结构,突出了专业课的体系化构建,合理构架主修、 选修课程的比例,消除院系间总课量不均衡的现象,加大选修课的容 量及分级管理,明确了开课单位的归口管理,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16 年由教务处拟定并实施了《西安音乐学院选修课建设规划》, 针对以往选修课建设不足、开课秩序凌乱、品种质量不高等情况,引 入项目制管理办法,广泛征集、专项资金支持、分级管理、质量跟踪。 首次征集了 60 余门选修课程,专家遴选出近 50 门进行建设,当年实 际开设 20 门,纳入到开设的课程体系中,缓解了学生选课难的问题。 2017 年继续实施,又有 20 余门新的选修课程融入其中,加大了学生 的选课空间。 2017 年进行了教学方案的新一版修订,更名为《本科人才培养 方案》。针对旧版实施中暴露的问题,从结构到内容都进行了多方面 的调整,主要的变化:一是调整了学分设定比例,各专业学分设定根 据所修不同年限,采取了相近性原则,即专业或专业方向类型相近的 统一学分标准,分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类”、“理论类”和“表演类”, 以便于课程总量的设计与安排,也为下一步实行学分制改革创造条件。 二是课程类型设计中加大了实践学分比例,同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融 入课程体系中,并给予相应学分,保证了实践教学不低于教育部文件 规定的 15 个学分的标准。三是增加了选修课目录,分为专业选修课 和公共选修课两类,以满足学生自主选修、自我知识建构的不断需要。 8 2017 年全校实际开设课程总量为 540 门(未含时政与军训及其他 实践性课程),其中公共必修课 65 门,专业课 440 门,公共选修课 35 门。 其中,公共必修课占总学分比例的 12.03%;公共选修课占总学 分比例的 6.48%;专业课占总学分比例的 81.48%。由于音乐艺术类院 校专业课教学样式多样,除集体授课的课堂教学以外,大多数专业课 程教学形式为训练+实操性质的“1 对 1”的表演学习课程,因此,决 定了开设课程的门次数远远大于课程总门数的情况。 根据本科教学与学生学习需要,在 2017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中进一步加大了选修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的分量及学分比例。开 课计划中 2017 年下半年拟增加开设专业选修课程 20 余门、网络公共 选修课程 10 门、创新创业指导及就业指导类课程 2 门。 目前,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92.31%、教授授 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10.3%。 (3)教材建设。 2016 年完善修订了《西安音乐学院教材建设管理细则》,全面 规范了教材的管理工作,支持专业教材建设,鼓励自编教材,设立教 材建设专项资金。各院系都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 专业教学需要都编写有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特别是 2016 年启动的 选修课建设规划,把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捆绑在一起,明确规定,经 学校层面立项的选修课程,授课两轮以上,学校全额出资支持教材出 版。2016 年王延松教授的《音乐心理学导论》喜获省级优秀教材二 9 等奖(详见陕教高〔2016〕29 号)。 (4)教学改革。 ①顺利完成各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任务。教学名师引领计划 是陕西省教育厅 2016 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下发 了《关于做好 2016 年“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引领计划”有关工作的通 知》(陕教高办〔2016〕2 号)文件,学校按照文件精神要求深入开 展各项工作,挂牌建设了 8 个教学名师工作室,设立了专项名师引领 建设基金,举办了多场教学名师大讲堂。 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微课大赛,在 2017“陕西省第二届高校教师 微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我校推荐参赛的郭晶铭、王青、宋娟娟三位 教师全部获奖。 ②组织开展校级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检查。根据陕西省教育 厅 2016 年下发的《关于开展“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 年延期项目结题验收和 2015 年立项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陕 教高办〔2016〕4 号)要求。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 2015 年省级教 改一般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各项目组主持人代表本项目组作中期工 作汇报,专家对各项目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一致通过各项目组的中期报告并得到省教育厅检查认可。2017 年 9 月又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上述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所有立项项目均得 以顺利结题。 3.制度是保障。 10 (1)用人方面,根据《西安音乐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 法(试行)》,在人才引进和岗位用人上具有明确规定。①学历要求。 应聘音乐理论、艺术学理论学科专业教师岗位(包括音乐学、作曲、 艺术史论等),须具备国家认可的博士研究生学历。应聘音乐表演专 业教师岗位的毕业生,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国外取得的硕士学位 须经教育部认证,且毕业院校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考虑到某 些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如管弦、钢琴、声乐(美声唱法)专业教师岗 位的应聘者,原则上应具备一年以上国外学习经历。②学缘、年龄结 构要求。人才引进中把学缘结构作为考虑因素之一,特别是第一学历, 重视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合理配置以及年龄、性别比例。③严格调控 不同岗位的人员配置,招聘指标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 (2)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方面,2017 年 7 月新修订了《西安音 乐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西安音乐学院关于教师请假的 管理办法》及《西安音乐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细则》从教学规范上加强 监管,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其中《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根据 实际情况分类细化,《教学督导工作细则》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工作量 化,《请假的管理办法》不论公假或私假,大课或小课,均要求做好 补课安排,并回访补课班级或补课学生补课实施情况,防止了因请假 而造成的教学时间缩水,从而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亦杜绝了教师 请假的随意性。本年度已经初见成效。 依据《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专业评估考核实施办法》,本校四 十岁以下各学科专业在职、在岗、在编的青年教师须得接受专业考核 11 与评估。成绩优秀者,由学校结合双年度表彰活动予以奖励,在同等 条件下优先评定职称,优先提供国内外深造机会。成绩良好者,边工 作边自修,并须向所在院系提交两年期的自修计划,在所在院系督促 指导下继续提高。成绩及格者,离岗自费进修一年,期满后再次参加 考评,仍未达到良好分数线者,调离教师队伍,另行安排工作。成绩 不及格者,调离教师队伍,另行安排工作。评估考核结果由人事处记 入个人业务档案。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确保落实 (一)经费投入。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年度预算优先安排机 制,确保教学投入逐年增加和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一是在预算总量 上保证教学经费投入,近四年教学经费年均投入预算数占经常性预算 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 32.17%;二是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教学 日常运行、实践教学、学生活动和教学专项支出等稳步增长;三是积 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近四年仅中省共建专项资金年均达 900 万 元,通过专项资金的优化配置,确保了专业建设优势。 为了落实教学投入优先保障,学校通过管理体制和制度机制来规 范和强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 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总体把握学校办学方向的前提下,结合 年度学校工作要点,统一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专业建设规划以及教 学资源统筹调配。学校成立了财经委员会,制定了《西安音乐学院财 12 经委员会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学校资金管理和预决算管理体制, 健全重大财务收支的决策机制。学校预算经财经委员会通过后报院长 办公会审议,最终由党委会审定,在经费安排中优先保证教学经费的 投入。二是通过制定《西安音乐学院财务管理办法》《西安音乐学院 预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经费使用规范科学,同 时通过制定《西安音乐学院经费审批规定》《西安音乐学院内部控制 手册》加强经费支出管理,规范经费报销程序,优化经费支出结构, 实施精细化管理,集中财力支持教学工作。 近四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保持平稳增长,2014 年比 2013 年增 长 21.8% , 2015 年 比 2014 年 增 长 7.8% , 2016 年 比 2015 年 增 长 25.01%,4 年生均教学经费支出 9143 元,实践教学和学生活动两项 支出逐年持续增长,年增长比例分别为 10.56%、7.31%、57.96%,其 占本科教学经费支出的比例年均约为 26.71%。 2016 年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0.18 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 费 2210.9 万元(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 项经费总额);本科实验经费总值 823.62 万元(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 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 0.20 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总值 43 .2 万元(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 均 0.011 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总值 512.46 万元(自然年度内用于学 生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专项投入),生均 0.13 万 元。 13 (二)教学场地 西安音乐学院地处南二环立交桥西南角不足 130 亩地的狭小空间, 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无有新校区发展建设规划,导致我校教学场地及 教学空间相对紧张。近年来,我校在有限的办学空间上综合改造,优 化资源,2017 年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 91106 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 及辅助用房面积 84086.60 平方米,行政用房面积 7021.40),生均教 学行政用房面积 20.06 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总面积 27621.6 平 方米,生均实验室 1.75 平方米。建成了场地使用面积达 2.4 万平方 米的艺术中心,于 2016 年正式启用,内含 1017 座的标准音乐厅 1 个, 265 座的歌剧舞剧厅 1 个,186 座的室内乐厅 2 个。改造、修建了使 用面积合计 351 平方米的 3 间录播教室,其中 2 间精品录播教室集成 了多种智能终端于一体,为多种互动教学提供了方便。筹资建设了 “西安音乐学院普通话测试站”,每年可满足 2000 余名学生的普通话 测试需求。学校学生体育训练场地为一所占地 4980 平方米的小型运 动场,内设有 200 米环形跑道、2 个标准篮球场、2 个标准羽毛球场、1 个标准排球场、1 个小型足球场以及露天乒乓球台、多种健身器材等 其他场地设施。为解决大学生体育比赛及日常训练场地不足等问题, 我校还与一路之隔的陕西省体育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省 体育场的标准场地开展体育竞赛与训练活动。 (三)图书资料建设 我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以音乐专业资源收藏为特色,2017 年图书 14 馆工作以主动服务、提升业务能力为建设目标。 1.馆舍及功能设施 我校图书馆为一座独立建设的 5 层建筑,总使用面积为 3126 平 方米,辟有普通资料室、音乐资料室、音响资料室、视听欣赏室、专 业阅览室、普通阅览室等。为满足师生学习和阅读需要,近年来还新 建了 3 个以传统阅览为主,兼及电子阅读、网络检索、触摸查询、投 影等多种服务的多功能室,极大地缓解广大师生阅读场地局促状况, 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馆藏资源统计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我校图书馆实体馆藏总数为 312363 册, 生均 65.29 册;电子图书 800000 册;电子期刊 11956(“知网”4067/ “万方”7889)种,数据库 19 个(含 14 个自建特色数据库)。近年来 注重对音乐专业图书资源的建设,现藏有各类视听音乐资源 96412 件 (套),乐谱、音乐理论书籍 105146 册。因学习和教学需要,图书馆 还加大了对电子资源建设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长期购置并 使用的商业数据库有 5 个,包括学术资源库、视频音频数据库、外文 音乐资料库等,累计资源量达到 408TB。 3.特色数字资源建设 根据我校学科专业发展需要,近年来,图书馆将有限的经费和财 力主要集中在专业资料的规划、购置与建设上,多形式、多渠道精心 谋划、合理配置,除不断引进国内外优秀专业资源外,我们还多方面 集合自身优势,不断打造富有西北地方特色的专业数据库。近年来陆 15 续建成了基于馆藏、学科以及地域特色的 14 个专题特色数据库,如 西北民族音乐学术资源数据库、西安鼓乐数据库、陕北民歌数据库、 赵季平音乐数据库、饶余燕音乐数据库、本科生研究生毕业音乐会数 据库等,累计资源量 700GB,在推介我校、陕西乃至西北地域性音乐 资源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4.馆藏资源利用情况 图书馆日常开放借阅欣赏的资料室有 3 个(包括普通资料室、音 乐资料室、音像资料室)、阅览室 4 个(包括专业阅览室 1 个、普通 阅览室 3 个)、欣赏室 1 个、多功能室 1 个。图书馆周开放时间 70 小 时,网上检索系统、数据库、特色库等数字资源每天 24 小时开放。 随着图书馆文献服务网络化、远程化的深入以及数字阅读的普及, 近年来图书馆传统的阅览、出借人数有所下降。以利用率较高的音乐 资料室为例,2013 年,借阅 21205 人次,书谱 59880 册次。2016 年, 借阅 11623 人次,书谱 45240 册次。与此同时,远程数字资源访问人 数以及点击、下载、传递量却逐年递增。经统计,2016 年各类数字 资源访问量累计 2475693 人次,点击、下载、传递量累计 12378465 篇次。 为弥补人文社科图书资源的不足,我们还利用方便的地理位置, 与相邻的陕西省图书馆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 务,并在特色文献共享、图情资源、阅读推广、公共宣传等方面进行 广泛合作。同时,陕西省图书馆还为我馆提供数字资源证 10 张和人 文社科等方面的馆藏书目信息等作为共享资源使用,为我校广大师生 16 的阅读和研究需要提供方便。 (四)实验实训教学 在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本科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的推动 下,学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国家级、 省级示范中心建设为核心,在实验室体系建设、仪器设备更新、优质 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学校现有专业实验室 9 个,总面积为 7109.13 平方米,各类设备 447 台(套) 。实训场所 3 个,总面积为 56697.24 平方米,各类设备 427 台(套)。 由于音乐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实训场所在日常教学过 程中承担了主要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舞蹈教室 10 间、教师琴房 314 间、学生琴房 644 间。琴房开放时间除了寒暑假规定时间外,一般为 “5+2”全周开放,每天上午 8 时—晚 10 时,以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 3 小时以上的练琴时间。另有多媒体教室 40 间、语音教室 4 间、计 算机教室 2 间。 教学排练设施:小型演奏厅 2 个、管弦乐队排练厅 1 个、民族 管弦乐队排练厅 1 个、合唱排练厅 1 个、秦筝排练厅 1 个;学术报告 厅 1 个,艺术中心(含标准音乐厅 1 个、歌剧舞剧厅 1 个、室内乐演 奏厅 2 个),库存乐器(含教学实验物品/道具)1424 件、演出服装 2977 套。随时保障和满足教学实践需要。 音乐科研设施:录音棚 1 个,电子音乐实验室 5 间,专家音乐工 作室 4 间。其中录音棚总面积约 175 平米,控制室总面积约 42.3 平 17 米,可录制大型管弦乐队作品,录音设备属国内一流。实验室、专家 工作室可满足目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开展截至 2017 年 9 月底, 实验、实训教学场地总面积为 63806.37 平方米,生均实验、实训教 学场地面积为 15.70 平方米,学年度承担的实验、实训教学人时数约 达 15735 小时,学年度承担的实验、实训教学人次数约达 6350 人次, 本科生教学实验、实训项目 12 个。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6458.64 万元,其中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值 133.18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35 万元,当年新 增所占比例 2.11%。 (五)信息资源建设 我校网络中心占地 387 平方米,拥有办公室、会议培训室、网络 中心机房、演播室、教学资源制作室等工作场地。网络中心机房 124 平方米,有机柜 14 组,精密空调 1 台,UPS 安全电源、监控系统、 灭火系统完备。 校园网已铺设光缆 6.61 公里,学校网络总信息点达到 5931 个, 其中有线网信息点 5021 个,无线 AP910 个,校园网络设备 1255 余台, 校园网注册用户 3593 户。目前已完成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100M)、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000M+2500M)的光纤宽带接入,出口总带 宽达到 3.6G。校园网采用了先进的网络设备和三层全交换技术网络 架构,网络核心采用高性能冗余网络设备构建,互为备份;完成全院 楼宇光纤互联,实现了网络主干万兆,用户接入百兆的链路连接;全 面覆盖教学、行政、办公、学生公寓区域与家属区所有楼宇,接入院 18 内所有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及家庭用户。校园网内部提供了 DNS、 WWW、FTP、网络防病毒等基础网络服务;通过流量控制、带宽管理、 带宽预留、计费认证等出口管理功能实现校园网络监测管理;通过 用户端口准入控制入网机制和全网防病毒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校园网 信息安全。 2016-2017 年,完成云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工作,对全校 60 个二 级网站及业务系统提供安全防护,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业务集中管控和 统一的安全配置、业务监控和数据分析,充分利用云端的流量清洗能 力和攻击样本检测能力,实时动态升级防御规则,实现网站云防护, 增强了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完成考试语音广播系统的建设工 作,建立了两个独立的广播系统,分别管理 4 号教学楼 15 个教室和 5 号教学楼 10 个教室的英语考试语音广播。相继建设完成 1 号家属楼 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工作;完成家属区用户认证方式改造项目,实 现用户多移动终端同时上网,增强了用户上网体验。 专业教学资源录制方面,学校高度重视艺术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工作,配备专业技术队伍,投入广播级专业摄录设备,拍摄制作的教 学艺术实践资源 2000 余场次,覆盖学校所有专业方向。目前,学校 各类教学实践音乐会、精品课公开课、学术讲座等教学资源数字录像 带共计 320 盘,DVD 光盘 1200 余盘,资源时长约 2400 小时。2015 年, 学校投入建设了媒体资源存储系统,对所有录像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 换工作,并将新建教学资源直接存储与媒资系统,目前,媒体资源系 统存储教学资源已累计达到 5.7T。 19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网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开发,教学 质量与改革工程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精品课程申报平台、一卡通系 统、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音乐专业基础课教学课件资源、校园网 站系统、财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服务系统已搭建完成。这些服务系统的良好运行, 为我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创建了良好的网络信息化应用平台,在教 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四、对标一流、查漏补缺、迎头赶上 学校一贯秉承立足陕西、服务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服务 和发展路径。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 学方向,坚持特色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视野,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 学道路。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形成了以周秦汉唐音乐 文化、陕北红色音乐文化、西北区域音乐文化和秦派风格音乐文化为 代表的办学传统。一是立足历史文化研究,在“西安鼓乐”“汉唐音 乐史”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陕北音乐文化研究”“唐乐舞” “中国 琴学”等方面培育出了一批特色研究成果和高水平专家;立足地方文 化资源的挖掘,在“西安鼓乐”“陕北民歌”“秦派民乐”等方面培育 出了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成果和创造性科研力量。二 是立足区域文化传播,在音乐创作与表演方面打造了“赵季平音乐工 作室” “乔建中音乐地理暨中国音乐地理研究工作室”;经省政府批 准,成立了“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 20 68 年来,学校为西北、为全国乃至世界输送了 2 万余名高素质的 音乐艺术工作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涌现出了赵季平、鲁日融、乔建 中、和慧、闫慧昌、吕继宏等一大批活跃于国内外乐坛的著名作曲家、 教育家、歌唱家和指挥家,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建立完整的高等音乐教 育体系,为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普及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繁荣我国音 乐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面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学校坚持贯彻落 实党的教育政策和文艺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 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 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综合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 保障,聚焦“十三五”和“追赶超越”目标,解放思想、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音乐学院努力奋进! 2017 年 9 月 30 日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