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1年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pdf

﹏heartbreaker°34 页 476.676 KB 访问 1492.97下载文档
2021年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pdf2021年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pdf2021年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pdf2021年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pdf2021年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pdf2021年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34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1年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pdf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学 大 筑 高校 名称:安徽建筑大学 (公章)代码:10878 安 建 徽 2022 年 3 月 25 日 目 录 一、总体概况.......................................................................................... 1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二)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3 (三)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 4 (四)研究生在读、毕业及学位授予基本情况...............................5 学 大 筑 (五)研究生就业基本情况............................................................... 6 (六)研究生导师队伍基本情况..................................................... 11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2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3 建 徽 (三)校园文化建设......................................................................... 14 (四)日常管理服务......................................................................... 16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18 安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8 (二)导师选拔培训......................................................................... 19 (三)师德师风建设......................................................................... 19 (四)学术训练................................................................................. 20 (五)学术交流................................................................................. 21 (六)研究生奖助............................................................................. 22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23 (一)人才培养................................................................................. 23 (二)教师队伍建设......................................................................... 24 (三)科学研究................................................................................. 25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 27 (五)国际合作交流......................................................................... 28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29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29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30 六、改进措施........................................................................................ 31 学 大 筑 (一)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二)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31 安 建 徽 —、总体概况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 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 1958 年。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 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凝练科研方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 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 学 大 筑 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 学校坚持“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立足 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和“质 量立校、创新领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 念,坚持走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 2006 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 建 徽 位;2009 年,学校被批准为省级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 单位;2010 年,建筑与土木工程、材料工程 2 个领域取得工程 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 年,我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 安 现有 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 权点、14 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目前,学校在校研究生 2100 余 人,现有博士生导师 15 人,硕士生导师 634 人。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2021 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关于下达 2020 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 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1〕13 号),我校获批为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土木工程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获批测绘 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资产评估、交通运输、公 1 共管理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 年,工程力学(2006) 和风景园林学(2011)动态调整为化学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校 现有 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 权点、14 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具体学位点结构及分布详见表 1-1。 表 1-1 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序号 学科/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授权批准时间 1 土木工程 博士一级学科 2021 学 大 筑 2 土木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土木工程-2011 结构工程-2006 市政工程-2006 3 建筑学 硕士一级学科 2011 4 城乡规划学 硕士一级学科 城乡规划学-2011 城市规划与设计-2006 5 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 材料学-2006 6 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2011 7 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2015 8 化学 硕士一级学科 2015 9 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科 2017 10 安全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2017 11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学科 2017 12 公共管理 硕士一级学科 2017 13 测绘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科 2021 14 土木水利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土木水利-2019 建筑与土木工程-2010 15 电子信息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电子信息-2019 计算机技术-2014 16 机械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机械-2019 机械工程-2014 安 建 徽 2 17 资源与环境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资源与环境-2019 环境工程-2014 18 工程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14 19 风景园林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17 20 艺术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17 21 应用统计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17 22 建筑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16 23 城市规划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16 24 资产评估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21 25 交通运输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21 26 公共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21 27 会计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2021 学 大 筑 (二)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1.加强顶层设计,学科内涵不断加强 2021 年,学校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体现 建 徽 特色,分层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安徽省高峰学科为引领, 以新兴交叉学科为增长点,以全面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为目标,凝 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内涵建设。 安 学校进一步明确实施“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 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特色优势学科群提升工程; 瞄准“新型建筑工业化、轨道交通、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城市 管理”5 个重点研究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新兴交叉学科;实施 基础学科群强化工程,为各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2.提升办学层次,学位点建设取得突破 2021 年积极跟进了解学位点申报情况,并获批博士学位授 予单位,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一 级学科授权点,资产评估、交通运输、公共管理和会计硕士专业 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 3 碑,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成长及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 为安徽省学科建设打开新局面。截止目前,学校共有 1 个一级学 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 个专业 学位授权类别。 3.学科建设获省政府大力支持,财政投入逐步增大 2017 年,土木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一流学科 B 类奖补资金 项目,补助周期为四年,每年可获得 500 万奖补资金;2018、2019 两年获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配套支持经费累计 5000 万 学 大 筑 元;2020 年,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土木工程 3 个学科获批立 项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经费达 1600 万元;2021 年省财政追加 建设经费 7823 万元。财政经费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学 校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三)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 1.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 建 徽 加强招生工作统筹设计,优化类型结构,构建“学校-学院导师”三位一体的招生考核工作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分类选拔 方式。优化初试自命题科目和内容,注重初试环节与复试环节有 安 效衔接,强化复试考核,加强能力考察,注重综合评价,建立健 全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核选拔体系。 深化研究生招生录取改革,探索建立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 实施机制,通过实行通识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积极发 挥研究生招生培养一体化设计,破除壁垒、减少重复教学、因材 施教等方面的优势。 发挥和规范导师在招生选拔中的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 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 规范教导的责任。在复试环节,充分发挥导师团队集体考核的作 4 用,注重对考生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考察。 2.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2021 年,我校招收研究生 862 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 生 809 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53 人,较 2020 年增加 16%。一 志愿报考我校 2244 人,报录比为 2.6:1。各学科复试、招生和 录取生源情况见表 1-2。 表 1-2 硕士研究生生源情况 一志愿录取 比例(人数) 本校/外校生源 比例(人数) 男/女生源 比例(人数) 省内/省外生源 比例(人数) 应届/往届生源 比例(人数) 一志愿 调剂 本校 外校 男生 女生 省内 省外 应届 往届 67% (577) 33% (285) 21.5% (185) 78.5% (659) 66% (573) 34% (289) 65% (558) 35% (304) 63% (546) 37% (316) 学 大 筑 2021 年录取考生毕业院校来源 建 徽 一流高校 安 比例 (人数) 3.13% (27) (四)研究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基本情况 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 学校有各类在读硕士研究生 2200 人。 全日制在读研究生 1953 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649 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 1304 人。非全日制在读研究生 192 人,往届延期在职研究生 55 人。 2021 年,共毕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390 人,非全日制硕士 研究生 33 人。 2021 年 6 月和 12 月,学校两次召开学位评定会议。上半年 5 授予硕士学位 415 人,下半年授予硕士学位 22 人。其中,全日 制学术硕士学位 127 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 262 人,非全日制 硕士专业学位 48 人。 (五)研究生就业基本情况 1.毕业研究生人数及构成 2021 年,我校毕业硕士研究生 423 人,其中应就业毕业研 究生共计 411 人,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专业学位四种学科 门类。具体情况见表 1-3: 学 大 筑 表 1-3 2021 届应就业毕业研究生学科结构统计表 学科门类 硕士毕业人数 男 工学 298 218 理学 13 4 管理学 9 3 专业学位 91 58 411 283 总计 男女比例 建 徽 68.86% 女 比例 80 72.5% 9 3.17% 6 2.19% 33 22.14% 128 100.00% 31.14% 100.00% 2.毕业研究生需求情况 安 面向 2021 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会从 2021 年 9 月开始进入高 峰期,9、10、11、12 月份招聘宣讲会密度最高。在 2021 届毕 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中,学校举办了多场大中小型供需见面会,吸 引了多家企业参会,有多家单位来我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有千余 家单位在我校就业工作处网上发布需求消息,其中提供研究生就 业岗位有 700 余个。 从单位行业分布看,来我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主要涉及建筑 业、房地产业、制造业、教育、服务业等,其中建筑业、房地产 业、教育等领域单位招聘需求信息占 70%以上。 从地域分布来看,安徽地区的用人单位比例最高,达到 70% 6 以上,其次,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的用人单位高于 20%。 3.就业率 近年来,在全国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情况下,尤其是受到疫 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 91%以上, 实现了“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质量逐步提 高”的目标。 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我校 2021 届应就业毕业研究生就 业率为 91.73%,其中,协议就业率为 69.59%。 学 大 筑 表 1-4 2021 届应就业毕业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表 其中 就业率 91.73%(377/411) 协议就业率 劳动合同 就业率 其他录用形式 就业率 升学及出国 出境率 69.59% (286/411) 5.35% (22/411) 13.87% (57/411) 2.92% (12/411) (1)分学院就业率 建 徽 表 1-5 2021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分学院统计表 学院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土木工程学院 92 83 90.22% 建筑与规划学院 64 57 89.06%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70 67 95.71% 电子与信息工程 48 46 96.83%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35 27 77.14%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44 44 100.00% 经济与管理学院 47 45 95.74% 数理学院 11 8 72.73% 安 (2)分学科(专业)就业率 2021 年,我校应就业硕士毕业生分布在 26 个学科点。其中, 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分布在 19 个专业,有 15 个专业的就业率为 100%;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分布在 7 个专业,3 个专业的就业率 为 100%,具体数据见表 1-6、表 1-7: 7 表 1-6 2021 届毕业研究生(学术型)就业率分学科统计表 专 业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岩土工程 4 4 100.00% 结构工程 22 20 90.91%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 1 100.00% 桥梁与隧道工程 2 2 100.00%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9 9 100.00% 市政工程 23 23 100.00% 学 大 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6 6 100.00% 4 4 100.00% 1 1 100.00% 1 1 100.00% 6 5 83.33% 5 5 100.00% 11 10 90.91% 11 8 72.73% 工程管理 10 10 100.00% 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 1 1 100.00% 分析化学 4 3 100.00% 无机化学 5 4 100.00% 物理化学 3 2 100.00% 节能工程与楼宇智能化 材料物理与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材料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建 徽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系统工程 安 表 1-7 2021 届毕业研究生(专业硕士)就业率分学科统计表 专 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建筑学 城乡规划学 环境工程 机械工程 毕业生 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43 40 38 12 14 127 39 32 12 14 88.81% 97.5% 84.21% 100.00% 100.00% 8 计算机技术 工程管理 28 7 27 7 96.43% 100.00% (3)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我校 2021 届未就业毕业研究生共 计 34 人,其中选择“继续报考公务员”16 人,占比 47.06%,“已 就业但未签约”12 人,占比 35.29%,“继续报考博士学位”6 人,占比 17.65%,见图 1-1。 图 1-1 2021 届毕业研究生未就业情况调查统计图 学 大 筑 建 徽 4.就业流向 (1)就业地域分布 从就业地域来看,我校 2021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分布排 安 前三的省(市)为安徽、江苏、上海,所占比例分别为 68.44%、 9.02% 和 5.31% , 其 余 毕 业 研 究 生 到 华 中 地 区 就 业 的 比 例 为 5.04%,到华北地区就业的比例为 5.84%,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比 例为 1.06%。具体分布见表 1-8: 表 1-8 2021 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统计表 省份 安徽 江苏 浙江 山东 上海 广东 北京 云南 甘肃 人数 258 34 13 8 20 5 8 1 1 比例 68.44% 9.02% 3.45% 2.12% 5.31% 1.33% 2.12% 0.27% 0.27% 省份 天津 湖北 江西 河南 陕西 内蒙古 福建 湖南 山西 人数 3 12 1 3 2 1 2 3 2 9 比例 0.80% 3.18% 0.27% 0.80% 0.53% 0.27% 0.27% 0.80% 0.53% (2)就业行业分布 我校毕业研究生面向经济社会的各行业就业,到建筑业就业 的人数最多,比例为 36.44%,这充分反映了我校的学科特色、 行业优势,也与国家相关政策密不可分;其次是房地产业,比例 为 16.44%,具体情况如表 1-9 所示: 表 1-9 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布情况统计表 就业单位所属行业 人数 比例 建筑业 133 36.44% 60 16.44% 28 7.67% 39 10.68% 27 7.40% 1 0.27% 30 8.22% 4 1.10% 11 3.01% 9 2.4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 0.82% 批发和零售业 2 0.55% 采矿业 2 0.55% 金融业 8 2.1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 1.10% 卫生和社会工作 2 0.55% 住宿和餐饮业 2 0.55% 学 大 筑 房地产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制造业 教育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 徽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安 (3)就业单位分布 图 1-2 2021 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别统计图 10 图 1-2 统计数据表明,我校 2021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以 国有企业为主,所占比例为 51.72%;其次是其他企业,所占比 例为 34.75%。高等教育单位占比 4.77%,其他事业单位占比 3.18%,科研设计单位、机关、医疗等占比 5.58%。 (4)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学 大 筑 2021 年我校毕业研究生考取博士 12 人,其中建规学院 4 人, 电信学院 3 人,机电学院 2 人,环能学院 2 人,材化学院 1 人。 具体情况如表 1-10 所示: 表 1-10 毕业研究生考取博士情况统计表 考取单位名称 人数 专业 建 徽 2 节能工程与楼宇智能化、模 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 市政工程 1 机械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1 城市规划 北京师范大学 1 城市规划 上海大学 1 机械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 1 计算机技术 天津大学 1 建筑学 同济大学 1 建筑与土木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1 城市规划 安徽工业大学 1 材料物理与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合肥工业大学 安 (六)研究生导师队伍基本状况 2021 年,学校共有博士生导师 15 人,硕士生导师 634 人, 其中校内导师 265 人(不包括未通过复审导师),校外兼职导师 165 人,专业学位校外导师 204 人。学校硕士生总体生师比约为 3:1。担任一导的 430 名校内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中正高级职称 216 人,副高级职称 214 人;263 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 61.16%。 11 导师年龄结构分布较为均匀,35 岁以下导师 9 人, 占 2.09%;36-40 岁导师 74 人,占 17.21%;41-45 岁导师 153 人,占 35.58%;46-50 岁导师 91 人,占 21.16%;51-55 岁导师 43 人,占 10%;56-60 岁导师 57 人,占 13.26%;60 岁以上导师 3 人,占 0.7%。整体 导师力量以中青年导师为主。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学 大 筑 1.推进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强、情怀深、 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研究生思政教育队伍。学校 重视研究生教育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党政齐抓共 管、教学和行政部门协调统一、专兼职队伍相结合、鼓励研究生 自我教育的思政工作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前,研究生辅导员 队伍包括专职辅导员 2 人、兼职辅导员 10 人,围绕立德树人根 建 徽 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2.加强研究生辅导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思政教育者的综合 素质。2021 年 9 月学校组织开展新入职辅导员专题培训,构建 安 分层次、全方位、多形式、重实效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体系。依托 学生工作实践项目培育及工作坊建设,着力打造研究生工作典型 经验交流平台,开展多场次、多层次、全方位培训沙龙活动。全 年召开辅导员会议 2 次,举办“易海会客厅·辅导员沙龙”5 期。 通过培训,努力提升辅导员的党性修养和爱党爱国爱校意识,全 面深化研究生辅导员对信仰、忠诚、责任和担当的理解与认识, 加深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3.完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管理体系,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 12 量。学校定期召开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管理部门的教育座谈 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开展研究生会机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骨 干的工作能力和自主参与意识。加强研究生的民主管理,充分发 挥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同时,学校注重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 领导权,切实筑牢育人阵地。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 估,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学 大 筑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理想信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 神,持续深化研究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举办安徽建筑大学 2021 年研究生支部书记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印发《2021 年 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材料汇编》和《2021 年研究生院分党校 建 徽 培训材料汇编》,开展“抗疫在行动”毕业生党员离校系列志愿 服务活动,召开“重温入党誓词、严守招生纪律”主题党日活动, 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 安 2.提高政治素养,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开 展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生院党委研究制定了《研究生院党史学习 教育工作方案》,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组 织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 班。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课 堂管理,严格公众号推文、各类论坛、讲座审批,牢牢掌握意识 形态工作领导权,切实筑牢育人阵地。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研 心向党,百年礼赞”党史知识微视频,推送“党史学习——先辈 13 故事”等学习资料,生动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推动党史学习 教育焕发新活力。目前研究生院公众号关注量已达 5124 人,推 送原创文章 240 篇,其中平均阅读量 519 人。开展“亮身份、树 旗帜、作表率”党员宿舍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完成南北校区 265 间研究生党员宿舍挂牌,其中 23 个党员宿舍获得“优秀研究生 宿舍”表彰。 3.以“诚信教育”为契机,多措并举推进研究生科学道德和 学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学科建设 学 大 筑 和人才培养的生命线,纳入研究生思政教学体系。深入开展研究 生学术诚信教育,加大教育宣讲力度,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风清 气正、诚信严谨的学术氛围。全年组织研究生班级开展“传承建 大精神、弘扬道德风尚”以及“诚信考试”主题班会等活动共计 12 次,师生共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充分了解违 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表现,认识学术失范的危害。在新生入学教育 建 徽 环节中加入科学道德教育,保证新生学术诚信教育的覆盖面,严 明学术纪律,加大对研究生违反学术纪律行为的教育和防范力 度,规范各类评奖评优的程序,坚持学术诚信的基本要求,使研 安 究生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三)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紧紧围绕党的旗帜。深入学习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 神、“四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入学习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 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 上的讲话精神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 布置,加强对研究生院网站、公众号等阵地管理,严格落实“一 14 会一报”制。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理念,推进研究生工作扎实开展。 开展“研心向党”年度主题教育活动;成立“党史”学习教育研 究生支部书记巡讲团巡讲 14 场次;开展“研星璀璨”国奖专访 活动。 2.聚焦“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加强校园文 化载体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举办“易海大讲堂”15 期、 编制 2021 版《印象安建大》,构建了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 和建大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在哲学社会科 学 大 筑 学学科方向的发展,积极推动人文社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不 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科学科间的协同优势合作。2021 年, 我校首次应邀作客《安徽人文讲坛》,硕士生导师冀凤全教授主 讲“徽州风景园林的山水智慧”,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3.推动学术科研建设,催生优秀创新成果。2021 年举办“研 在安建大”研究生学术训练营活动共计 4 次,邀请相关专家以科 建 徽 学研究为导向,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学术训练营以讲座授课 的方式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研究方法、学术活动、 学术经典或前沿问题研究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举办“双百”大 安 赛、“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和科研经验 分享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科技文化活动。2021 年,我校 研究生参与的项目荣获第九届“挑战杯”省赛二等奖 1 项、三等 奖 2 项,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 1 项、 省铜奖 1 项。通过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术素养,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创新协作能力。 4.加强研究生会建设,创新体制机制。2021 年学校召开第 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全校 10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共 2000 余名研 究生通过民主选举,选举产生了 46 名正式代表。会议广泛听取 15 了广大研究生对学校发展的积极建议,提高了研究生的校园建设 参与感。设立研究生委员会,进一步巩固扩大会议成果,建立常 态化会议机制。 5.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助推研究生五育并举。注重理论教育 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 践内容,创新理论教育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师生 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先后组织 600 余名 研究生参加全国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考试网络阅卷工作,并 学 大 筑 高质量完成任务。助力脱贫攻坚,组织 365 名师生奔赴毛集试验 区、颍州区、临泉县、潘集区、望江县和休宁县,圆满完成安徽 省 2021 年度巩固脱贫成果第三方评估工作。 (四)日常管理服务 1.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结合教学 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师生需求。在保证工作成效的前提 建 徽 下,疫情期间,简化工作程序,提升服务效率,保障师生权益。 推进研究生管理新系统建设,为二级学院和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 化服务。关心爱护学生,认真做好“五特”群体研究生的帮扶工 安 作。通过实地走访贫困研究生、拓展就业单位等工作,解决学生 实际困难。 2.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2021 年,研究生院党委 共发展党员 158 人,保证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加强党 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各党支部组织“学 史力行,以行践知”“观看建党伟业党史教育”“观看榜样 5” 等专题集中学习 45 次;开展“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 等主题党课、专题宣讲活动 29 场;组织师生党员瞻仰参观革命 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 4 次;开展“考研招生咨询服 16 务”“衣旧暖人心,爱心大奉献”等“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 动 63 次;师生党员参与党史知识答题竞赛、党员志愿服务、红 色电影观赏达 1011 人次。 3.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安徽建筑大学研究 生院”微信公众号推送 12 篇文章;完成 2021 级新生心理普查工 作;对重点关注学生开展谈心谈话 48 人次。 4.坚持全年开展学术诚信教育。深入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 育,弘扬科学精神,严明学术纪律,将诚信教育纳入 2021 级新 学 大 筑 生入学教育环节,规范各类评奖评优程序。 5.完善研究生资助管理服务工作。完成了全年研究生国家、 学业、社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研究生评优、“三助”、困难 求职补助等评定、发放和数据上报工作。2021 年度,共评定研 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26 人、学业奖学金获得者 1891 人、国家 助学金获得者 3473 人(上半年 1536 人,下半年 1937 人);建档 建 徽 立卡学生 166 人(上半年 76 人,下半年 90 人),享受助学金 166 人,实地慰问贫困研究生,本年度各项奖助金额达 2600 万元。 6.完善研究生日常管理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组织结 安 构扁平化,健全包保责任制,确保能够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 情况,严格规范执行班委打卡监督轮值制度,落实管理工作的科 学化、人性化。各年级研究生辅导员利用碎片化时间,时时提醒, 开展主题班会宣传,提高辅导员深入宿舍频率,强化体温抽查力 度。学校定期开展校园安全讲座,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 度;同时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加强校园人员、车辆进出管理,给 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7.做好研究生毕业、就业服务工作。针对疫情影响下严峻的 就业形势,建立导师和辅导员双联系人制度,形成协同推进、全 17 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助力研究生高质量 就业。截至 2021 年 12 月,2021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 91.8%, 其中 12 人考取博士研究生。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研究生课程开设情况 2021 年,全校共开设各类研究生课程 468 门,其中公共课 学 大 筑 66 门,专业课 402 门,各学院新增课程 30 余门。 2.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增强研究生的政治认同和 法治意识,涵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学校根据全国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统筹 研究生通识类课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 建 徽 题研究,新开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 同时学校也强调要挖掘梳理各门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思政 安 教学体系,重点在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上打造一批结合学科专业 融国情国史教育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研究生课 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立项。全力推进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深度协同, 最大限度发挥研究生课程的育人功能。 3.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结合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调整,我校启动 2021 级硕士研究 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织对全校 30 个全日制专业,8 个非全 日制专业的 50 个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制)订,并按照 18 学术型、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要求,组织各学科 开展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课程 体系优化。增设了《现代原位测试技术》、《数字建筑设计》、 《科研论文配图》等约 30 门课程,新增课程充分考虑学科内涵 和学科前沿,突出专业特色,为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打下坚 实基础。 (二)导师选拔培训 学校严格选拔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废除导师资格终身制, 学 大 筑 建立了能上能下的动态遴选与复审机制,不断加强硕士研究生指 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学 术水平,更好地保证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021 年,学校完善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导师管理模 块功能,首次以线上审核方式开展了 2021 年硕士研究生导师遴 选与资格复审工作。通过无纸化、数据化的形式高效率的新遴选 建 徽 校内导师 9 人,校外兼职导师 26 人,专业学位校外导师 25 人; 复审通过校内导师 47 人。 (三)师德师风建设 安 学校不断完善导师管理制度,强化导师岗位职责,明确导师 责任、权利,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 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2021 年,学校依据《安徽 建筑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安徽 建筑大学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狠 抓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在硕 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和复审中,把做“四有好老师”、“立德树人” 作为基本条件,加强对导师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基本素质的考 核;在 2021 级研究生新生与硕士生导师互选中,坚持贯彻导师 19 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引导导师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 和引路人;及时通知各培养单位组织研究生导师认真学习领会 《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国家研究生导师指导文件,并督 促导师严格贯彻落实,规范指导研究生过程,正确履行导师职责; 学校还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考核评价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体系, 以《安徽建筑大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为依据,结合《安 徽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文件,采取学院学 学 大 筑 术分委员会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研究生评价和导师自我评价相 结合的方式开展导师立德树人考核评价;学校还把导师立德树人 职责落实情况纳入教学检查范畴,加强督导检查。通过期初和期 中的研究生教学检查工作,广泛调研师生意见,了解学院和导师 立德树人工作执行情况。对于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导师,学 校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 建 徽 学校通过不断完善以教育、宣传、践行、考核、监督和奖惩 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工作体系,全面把控师德师风建设质量,引导 广大教师懂政策、知红线、守底线,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服务 安 社会。 (四)学术训练 1.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实践环节 我校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大学术训练力度。对于研究生 培养过程中的“学术活动与文献阅读”和“专业实践”必修环节, 加强组织与管理,依托学校科研平台和导师科研课题,充分利用 与 60 余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的研究生实习基地,加强与兄弟院 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提高研究生的科 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0 2.创新研究生科研项目 学校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能力,为提高研 究生科研创新水平与实践创新能力,积极组织研究生申报 2021 年度高校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生科研项目,在项目申报中提倡跨年 级、专业等具有不同背景的研究生组建项目组,关注学科交叉性 和相关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注重科研项目的现实意义和创新精 神,最终申报并获批了 17 项高校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生科研项目。 3.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竞赛 学 大 筑 我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国际及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活 动,利用竞赛为研究生学术及实践能力发展搭建平台,通过完善 培养制度,加强培养环节管理,强化科研训练,提升研究生学术 科研能力,2021 年我校研究生在各国际、国家级、省部级竞赛 项目中再创佳绩,获得 2 项国家级专业奖,8 项国际竞赛奖、50 余项省部级专业奖,30 余项行业竞赛奖。 建 徽 (五)学术交流 1.推进常态化学术交流 为营造研究生学术创新氛围、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研究生 安 积极举办各类学术论坛,2021 年,创建“研在安建大”品牌活 动,每期一个学术主题,邀请一名研究生导师或者优秀博士和 N 名高年级优秀硕士分享科研经验,2021 年线上线下共举行 4 期 活动,参与研究生达 1000 余人。 2.拓展国际学术交流 学校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桥梁纽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 作,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鼓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举办国 际性学术交流会议和研究生导师及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21 年我校主办“第三届城市智能与应用线上国际会议”、协办“第 21 三届建筑节能、热安全及环境污染防控国际线上学术会议”和“第 十五届多功能材料与应用线上国际会议”、组织学生参加第五届 “一带一路”国家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年会。此外,还组织学生 参与 2021 年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与数字建模竞赛等各类国际学 术交流活动并获奖。 (六)研究生奖助 根据《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实施办法》 (校字〔2019〕30 号)、《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 学 大 筑 金评选实施办法》(校字〔2019〕29 号)、《安徽建筑大学研 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校字〔2017〕88 号)、《安 徽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校字〔2018〕 52 号)文件要求,2021 年学校构筑了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管”、“助教”岗位津贴在内的 研究生资助体系。 建 徽 2021 年度研究生共评选出国家奖学金 26 人,一等学业奖学 金 242 人,二等学业奖学金 1133 人,三等学业奖学金 516 人, 其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 万元/人/年,学业奖学金 6000-12000 安 元/人/年,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共计发放 1558.4 万元。2021 年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共计发放 1041.9 万元,其中上半年发放 1536 人,460.8 万元,下半年发放 1937 人,581.1 万元。全年 共设置“助管”、“助教”岗位 278 个,发放津贴 17.34 万元。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1.不断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021 年,学校完善了新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优化了研 22 究生培养流程,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为研究生培养工作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新系统加强研究生学籍、课程学习、中 期考核、论文开题、答辩等各培养环节过程管理和考核。 2019 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再次重申,“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 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 关规定,严格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对所有延期毕业学生进行了 摸排,综合考量延期学生的学习意愿,科研条件,论文进展等发 学 大 筑 布了《关于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及未按期注册研究生作退学处 理的公告》、《安徽建筑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 告》对超过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仍未完成学业和不按学校要求 注册学籍者给予退学处理,并对即将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 予以预警,提醒延期研究生按时完成培养流程,2021 年共清退 60 名硕士研究生。 建 徽 2.加大督导力度,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系统 学校加大了研究生期中教学检查的力度,以督导组的形式开 展教学检查,客观公正的进行研究生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对研 安 究生课程教学及培养过程管理情况的督导,及时发现各学位授权 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保证 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学位授予方面,我校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安徽建筑大学硕 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对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和《安徽建筑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和盲审实施办法》,响应国家破“五 唯”的精神,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同时提高了论文盲审的 标准。通过这些措施,认真进行学位资格的审核,对学位论文实 行复制比全检测和全盲审,委托第三方平台进行盲审,保证公平 23 公正,严把学位质量关。 3.推进联合培养,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学校高度重视 与科研院所、其他高校及知名企业的合作。2021 年,学校继续 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研究院合肥物质科学 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研 究生,加强与 60 余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合作, 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 学 大 筑 能力。2021 年,我校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长之源环境工程有限 公司合作被遴选为安徽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二)教师队伍建设 2021 年,学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形成校党委书记带头抓人 建 徽 才工作、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桉照分工抓分管领域人才工作、人事 部门和学院抓人才“引育留”的具体工作格局,切实增强人才工 作合力。 安 学校现有教师 1214 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 称 480 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1094 人,博士生导师 15 人, 硕士生导师 634 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6 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省级教学名师 29 人,国家级、省级教学 团队 13 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5 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14 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6 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 7 人。 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情况作为 人才引育的“第一标准”,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双一 流”建设和高峰学科建设需求,积极融入安徽省“三地一区”建 24 设,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优势,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 校院所的对接,提升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层次和水平,助推一流学 科和一流专业建设。 学校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 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养,提升教师的学历 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2021 年,获批 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 4 项、优秀青年骨干 学 大 筑 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 3 项、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 8 项, 1 人入选“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 人入选“皖江学者”特 聘教授,2 人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 人入选安徽省学 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学校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培育 了教研兼优的导师,2021 年,我校通过硕士生导师遴选与复审 建 徽 工作,新遴选校内导师 9 人,校外兼职导师 26 人,专业学位校 外导师 25 人;复审通过校内导师 47 人。 (三)科学研究 安 学校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全力打造打造特色科研平台,为研 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学校整合现有重点科研平台资 源,推进科研平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出台《安徽建筑 大学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凝练科研团队和 学术方向,依托科研平台集聚优秀人才,出台《安徽建筑大学科 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为科研平台的良好运行提 供制度保障。学校进一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启动科研平台和科 研创新团队用房分配工作,改善平台科研条件,以更好的支撑人 才培养,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同时学校启动安徽省“省-校”两 25 级科研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完成 2021 年度科研平台仪 器设备采购工作,下拨学校科研平台年度运行经费 920 万元。 2021 年,学校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纵向自然科研项目 600 余项,立项 29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 项,国家 社科基金项目 2 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 5 项,安徽省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9 项、青年项目 8 项,安徽省社科规划 项目 13 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16 项,安徽省软 科学研究项目 1 项,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 1 项。全年纵向科 学 大 筑 研项目立项经费达 1900 余万元,到账纵向科研经费达 2800 余 万元。 良好的科研平台,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导师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引领和激励着研究生不断进行科研创 新。2021 年,我校研究生申报并获批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 研究生科研项目 17 项,参与合肥市 2021 年度哲学社科规划项目 建 徽 2 项;研究生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 238 篇,其中 CSSCI、CSCD、 SCI、SSCI、EI 等高水平期刊论文 110 篇,研究生获得发明专利 16 项,软件著作权 31 项;参加国内外各类研究生科技竞赛获奖 安 达 90 余项,其中研究生参与的项目获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 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 1 项、省 铜奖 1 项,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三等奖 1 项。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校以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一流大学”为办学 目标,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 的办学定位,秉持“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办学 思路,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 26 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形成了以服务“城乡建设”为特色的优 势学科群。 我校是土建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 学和建筑学均为安徽省高峰学科,培养的城乡建设类高端人才, 广泛活跃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学校始 终坚持徽派建筑特色领域研究,依托地域优势,构建以建筑学学 科为引领,全方位的徽派建筑研究体系,编制的标准(导则、工 法、规程等)广泛应用于以徽州府衙、屯溪老街、西递宏村为代 学 大 筑 表的徽州建筑遗产修缮保护利用中,关键技术的应用和行业标准 的推广,规范了历史建筑房屋维护修缮和各类文物保护工程管 理,提升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徽州古建筑 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相关导则、标准被黄山市政府及住建部门 列为建设要求,指导传统村落更新 54 处,传统建筑改造 262 处, 助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大大提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 建 徽 示范区建设质量,在研的“徽州文化传承与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 艺革新路径与机制研究”、“徽文化形态研究与传承实践探索” 等科研项目,对于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成果“厚 安 植徽匠精神 造就卓越人才 土建类专业‘1234’特色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纵 深推进,成果“制度支撑·全程融入·评价进阶:新文科背景下 公共管理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探索”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五)国际合作交流 2021 年,受疫情影响,国际交流合作面临巨大冲击与挑战。 面对困难,学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大力加强研 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 1.制度建设创新 27 为做好留学生日常教学管理,2021 年,草拟了《国际学生硕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全日制来华留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 工作规定》,学校还编制了《安徽建筑大学国际学生手册》(中 英对照版),持续做好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使留学硕 士研究生的规范培养有章可循。 2.实现多层次的留学生培养 2021 年,我校秋季留学生招生圆满完成,第一次突破硕士 留学生招生,实现招收多层次留学生的格局。共录取来自俄罗斯、 学 大 筑 乌克兰、蒙古、摩洛哥、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 6 国的外国留 学生 19 人,其中硕士学历生 3 人。 同时,学校克服疫情影响,创新培养模式,对于新录取的硕 士留学生,采取网上报到注册和线上教学的方式,确保硕士研究 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举办国际会议,参与国际活动 建 徽 2021 年,我校主办了“第三届城市智能与应用线上国际会 议”、协办了“第三届建筑节能、热安全及环境污染防控国际线 上学术会议”和“第十五届多功能材料与应用线上国际会议”、 安 组织学校师生参加了第五届“一带一路”国家建筑类大学国际联 盟年会。此外,还组织学生参与了 2021 年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 与数字建模竞赛等各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奖。 4.做好(国)境外访学活动 2021 年,学校采取措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密切关注, 动态跟踪,保证(国)境外访学活动的顺利进行,1 名教师顺利 完成访学任务,另有 1 名教师目前仍在外访学。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28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学科评估进展 2021 年,学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开展 2020-2025 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制 定了《安徽建筑大学 2020-2025 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 作方案》,学校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和时间安排,逐步推进学位 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各学位授权点所在学院成立了周期 性合格评估工作组,组织进行合格评估工作,以《研究生教育质 学 大 筑 量发展报告》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状态信息表》的撰写和填 报为契机,对学位授权点进行全面梳理,查找问题,补差补缺, 以评促建。 2.存在问题分析 (1)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所需的师资力 建 徽 量不足,近几年硕士生导师遴选增加的导师人数下降,骨干教师 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一些学位授权点存在导师不足、中青 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的现象。 安 (2)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在培养过程方面基本已经形成完 备的培养体系,但是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和监督体系建设方 面存在不足,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仍然存在着 部分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等现象。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1.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学位论文质量是反映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 一直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坚持实行学位 29 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和规范的答辩过程管 理。 2021 年,我校严格按照《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复制 比检测和盲审实施办法》要求,采取平台送审全委托方式,完全 实现学位论文第三方评价,强化学术不端检测和学位论文全盲审 制度。2021 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累计送盲审 451 人次,共计 964 篇次,其中不合格 16 篇。 2021 年 4 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 学 大 筑 于开展 2020 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知》 (皖学位办〔2021〕 1 号)文件要求,我校共报送抽检硕士学位论文 20 篇,按时报 送省教育厅学位办。根据论文抽检反馈结果,其中有 1 篇存在问 题论文。 2.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论文盲审和抽检,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还存在着一定的 建 徽 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院和导师监管力度不够,把关不严, 导致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投入精力不够,学位论文质量不 高。 安 六、改进措施 (一)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校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生生源质 量不高;二是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同时需要加强中青年骨干力 量的培养;三是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四是联合培 养研究生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 (二)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30 目前正值“十四五”的急速发展时期,研究生教育面临着重 大机遇与挑战,我校下一步将加大改革力度,从以下几方面采取 措施,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同时依托博士 点招生,制定本硕博贯通培养实施办法,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 模式采用“3+1+X”模式,依托安徽建筑大学优势学科和优质教 育资源,加强基础理论,优化知识结构,实施贯通式人才培养, 吸引优质生源。 学 大 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导师遴选和复审制度,建立完善 的导师培训制度,培育中青年骨干力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监控,强化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 量。 3.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规 建 徽 范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大教学督导力度,健全研究生培养质 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有效实施对研究 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学校实行研究生学 安 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4.进一步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为了进一步增强研究 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加大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我 校将制定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规范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企业研究生实践基地的作用,推进科教融 合、产教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