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全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20年度报告.doc
批准立项年份 2013 年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年度报告 (2020 年 1 月 1 日——2020 年 12 月 31 日)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大玉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刘品妍/13488881176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liucong@bucea.edu.cn 所在学校名称:北京建筑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孙慧超/010-61209433 2021 年 2 月 26 日填报 1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伴随着高等教育内容的日趋多样化和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发展的必 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应用,以及信息化条件下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因此,国家对高 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综合应用虚 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通过构建逼真的实验 操作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开展高效、安全且 经济的实验,达到真实实验环境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是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思想、 体系和模式的革新。 我校是北京市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建筑类的高等学校,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中心(英文名称为 General Platform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for Building Process,VSEBP 中心,以下简称虚拟中心)最早建于 2003 年,当 时是依托我校的建筑与环境模拟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建设,2013 由教 育部审批公布为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自中心建立以来,依托我校 的建筑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建筑学高精尖学科建设、建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 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特别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面进行 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旨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提升卓越建筑类人才培 养质量,实施教学资源的开放运行和辐射共享,确保建筑类学科的引领地位。 1.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北京建筑大学在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非常重视实验教学资源建 设,尤其是虚拟中心所依托的建筑学专业。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始建于 1980 年,是国内较早设立的建筑类本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1996 年学校是首批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并且使全国 15 所获得评估 7 年最高有 效期的高校之一。建筑学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2 年学科评估中位列 全国第 9 名,2012 年获批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8 年获得建筑学 2 博士点。在此背景下,虚拟中心建设以学校教务处牵头,已建立了实验室建设和 管理的“校-院-中心”的三级管理模式,虚拟仿真教学模块穿插到整个本科教学中 (图 1)。 图 1 建筑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模块与理论课程的对应关系图 虚拟中心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牵头,联合全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 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 信息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共同建设,搭建起由主管校长领队、实验室核心 成员组成、其他相关教师公共参加的中心七大实验教学平台(空间感知实验平台、 绿色建筑实验平台、遗产保护实验平台、结构工程实验平台、设备系统实验平台、 建筑施工实验平台、运营管理实验平台),实现了实验、生产实习、实验安全管 理和实训等实验教学任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和示范辐射作用(图 2)。 3 图 2 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组织架构表 在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中,注重各个平台的独立建设与联 合共建,形成横向联合、纵向深入的多专业多学科交叉配合的实验教学平台架构。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构建 围绕北京建筑大学的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环境艺术设计、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紧密结合 学科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育为目标,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助推“厚 基础、强能力、重创新、促应用”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与创新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按照以下设计思路,整合构 建了面向建筑业人才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首先,确立以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特色资源为核心要素,针对特定 的人才培养要求,分平台、分模块整合和建设优质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强调建 设中总结、总结中提升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库; 其次,购置及研发先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软件,构建面向专业 核心课程的全系列实验教学资源,强调与国际国内最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教学 接轨,学习和开发并举,提升实验教学资源的技术水平高度; 再次,注意虚实结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提倡绿色教学,减少浪 费,提高教学时效。尤其是利用实验教学现实环境达不到、抗击新冠疫情等特殊 状况下,积极推进虚实结合、以虚代实、以实补虚的教学过程与效果; 最后,充分利用和借助学校各个学科发展中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以及和优秀企 业的合作,保证实验教学项目的先进性和建设的可持续性。 4 经过整合与提炼,中心已经形成了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七大平 台为核心,构建 25 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其中建筑学、城乡规划、风 景园林、建筑遗产保护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等 专业形成了覆盖专业核心课程的系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3.实验安全培训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的优质资源,是开展前沿建筑类科学研究的重要工 具。现有面积 1500 多平方米,单价在 800 元以上的本科教学仪器设备 69 台 (套),拥有 Cave 等一批大型仪器。2020 年学校支持 10.3 万元,新增 VR 眼镜, 全景相机等设备共计 8 台(套)。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耗材、配件特殊,操作步骤复杂,该课程主要 以演示教学、软件操作的虚拟教学和多人一组的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虚拟 环境构建实验真实环境,在场景中对虚拟中心安全事故进行模拟,完成了对实验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习,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2020 年新上线的实验室 学生预约管理系统(http://10.12.39.202.8080/lab),要求学生必须在线学习虚拟中 心规章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且通过虚拟中心安全考核,方有资格进入虚拟中心 开展实验。 4.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成效 目前,我校已建成实体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互补的建筑全过程虚拟 仿真教学实验中心。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广泛应用于我校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工 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 16 个 专业的教学实践,涵盖了建筑设计、建筑遗产保护、城市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建立 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25 项,教师或学生可以在开放虚拟中心预约训练,也可以 通过中心网络平台进行训练,从而使实验、技能操作实现了预习一实际操作一复 习循环式强化训练模式,真正实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020 年实验室支撑完成多项教学资源建设成果。 (1)支撑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申报成功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 点,支撑学校其他学院申报成功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表 1) 5 2020 年新增一流专业建设点级别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国家级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乡规划 国家级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风景园林 国家级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国家级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国家级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北京市级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 北京市级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北京市级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 北京市级 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北京市级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表1 (2)支撑建筑学院申报学校教学成果奖,建筑学院 5 项教学成果奖进入校级教 学成果奖特等奖竞选行列。(表 2) 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竞选项目名称 批次 负责人 通专合一 学研融贯——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方向人才培养 第一批 欧阳文 第一批 李春青 第二批 金秋野 第二批 荣玥芳 第二批 丁奇 的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与古为新 传承致远——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的建筑遗产保 护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面对建筑产业智慧升级的数字化复合型建筑学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与实践 适应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面向首都规划建设的城乡规划专业 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乡村治理的乡村景观营造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表2 (3)支持实验中心兼职教师李煜、孟璠磊、任中琦三名教师参加校青年教师基 本功比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孟璠磊将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青年教 6 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位老师在课件中都运用了虚拟仿真技术,如孟璠磊老师用 VR 动画分析了罗浮宫建筑改造项目,任中琦老师用 VR 动画分析了科尔多瓦清 真寺大教堂。 (4)支撑完成我校 2019 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表 3) 2019 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申报所属类别 激光雷达技术古建筑三维精细化重构虚拟仿真实验 赵江洪 建筑类 智能房地产策划仿真实训 秦颖 经济管理类 建筑环境冷热源设计及运行特性仿真系统 徐荣吉 土木类 表3 (5)支撑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项目的申报。项目充分利用了实验平台与技 术。(表 4) 项目编号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申报项目名称 所属类别 合作企业 20200211 减震技术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 教学内容和课 广州建研数力建筑科 6003 中的改革实践 程体系改革 技有限公司 20200205 基于“一平三墙”建设《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内容和课 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 6026 线上线下混合“金课” 程体系改革 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200207 融合 FPGA《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 教学内容和课 北京至芯开源科技有 7015 革探索 程体系改革 限责任公司 20200204 VR 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创新人才 实践条件和实 北京绿建软件股份有 2026 培养基地 践基地建设 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解琳琳 黎芳 黎芳 李春青 表4 (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围绕建筑行业,将科研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是我们在虚拟中心 建设的重要举措。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满足科研的需要的同 时可以兼顾实验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虚拟仿真 实验项目,既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也不断提升实验教学平台的技术水平,保证实 验教学平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虚拟仿 7 真实验项目是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科研转化为教 学实验也是建筑类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的特色之一,在已建设的项目中,有 3 项 为科研转化项目。从而使得科研与教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与互进的良性关系。 (三)校企合作情况 首先,联合企业进行师生虚拟仿真技术培训。在虚拟中心建设过程中,教师 和学生对最新虚拟仿真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培训是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我中心结合 具体的教学实验项目建设,联合北京博雅智学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建大科 技有限公司等,邀请专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现场培训,并交流实验开发经验 与难点,形成了常规性的工作,成效显著。 其次,中心教师还与技术企业展开联合科研与教学研究,形成可以共享共用 的代表性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心还与企业联合指导学生竞赛,促进设 计创新。 (四)资源共享情况 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优质资源共享为核心,以全方位服务教学为基点,实现校内共享和校外共享。 1.校内共享 将平台纳入了数字化校园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通过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和共享, 服务于全校 20 多个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现“时间、空间、内容”三开放。 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实行课内实验和预约实验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全 天候开放;软件共享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通过中心共享平台,在校园网内实行在 线实验;同时学生在管理平台中不仅可以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还可以自行 设计实验内容。 2.校外共享 中心正在建设通过利用虚拟化云服务公共支撑平台,允许校外相关的企业、 研究所以及兄弟院校共享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可以通过申请虚拟设备、服务器和 计算平台使用,直接开展实验和开展复杂数据分析;并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进行共 享实验教学成果和企业设计成果的校企联合教学平台开展相关虚拟实验。同时通 过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等平台,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 8 享,实现彼此间设备和技术的优势互补。 二、师资队伍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虚拟中心目前已拥有固定编制实验教师 4 人,占 5%;固定专业教师 14 人, 占 18%;兼职专业教师 60 人,占 77%,形成了教师教学与科研研究,实验教师 管理辅助的合理配置。从年龄构成上看,中心队伍中四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 70%,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展 30%,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平均每年培养本科生 210 人,硕士研究生 130 余人。 虚拟中心主任由主管科研的校领导张大玉副校长担任,建筑学院副院长李春 青担任副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要负责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日常管理工 作。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 虚拟中心教师团队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效果良好。2020 年,开展教学 改革项目 22 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4 项。实践内容的网络化、 虚拟化、三维化、直观化,使中心充分发挥了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心更好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建筑业和城 市建设的功能。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1、教学改革目标 虚拟中心,在充分发挥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软、硬件建设, 将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网络通讯、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等各 环节的实验教学相结合,构建融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与一体的虚拟仿 真实验平台与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上述信息技术,将现代建筑工程实践中的海量 信息进行集成创新,使传统的实验平台中无法开展的实验教学通过虚拟仿真等方 9 式得以实现,更好的适应和满足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需要。其目标在于构建融建 筑全过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实验教学体系,满足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需要; 打通数字技术渠道、注重学科交叉与技术引领,实现了实验教学系统的高科技集 成。 2、教学改革进展 虚拟中心的建设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全面提升阶 段。第一阶段开展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信息收集工作,先后建成了“建筑电气与 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和“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2 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为后期的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完善的虚拟试验平台和信息储备。第二 阶段依托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在已有两 个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新增建筑遗产保护、建筑施工实验、设备系统实验、绿色 建筑实验、运营管理等 5 个实验平台,形成了集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 于一体的虚拟中心体系架构。第三阶段在虚拟中心体系架构下,以“建筑与环境 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级示范中心为主体,将传统实验项目与虚拟仿真实验 项目的建设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将示范中心中不能或难以实现的具有虚拟仿真 实验特点的实验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构建 5 组模块,打造 7 类实验平台,架构 7 种实验项目群,进一步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拓展实验教学项目,构筑了完整的 “3-5-7”实验教学体系,虚拟中心将在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中,紧系社会发展面临 的各种建筑类问题,不断做实各类实验平台,丰富完善实验项目群,为适应与满 足北京特大城市建设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虚拟中心构建了融建筑全过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实验教学体系, 满足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北京建筑科技发展高端化,高、大、难、新 的特大异型建筑工程不断涌现的实际状况,虚拟中心集成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虚 拟仿真装备,创新性的构建了融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与一体的虚拟仿 真实验平台与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 7 个实验平台和多个针对特大城市与建筑的 特殊数字设计与分析的实验项目,引领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教育领域的方 向与发展。解决传统实验平台中无法开展的实验教学问题。 开展了很多无法在实际情况中开展的实验教学项目。如建筑遗产保护课程中 10 遗产保护、古建遗址上古建再现;医院设计中高度洁净和严重污染空间的调研、 涉密建筑空间学习与体验;城市环境改造比较与分析,如城市结构的改变、地貌 改变、大规模迁徙拆迁等;建筑物理环境的可视化,如风环境、声场等在实际环 境中难以准确测量和分析; 开展了高危险、大型、综合的实验教学项目。如紧急状况下人员疏散模拟, 火灾、地震、突发事件;危险场所如工业建筑、地下空间、施工场地实景再现; 大型建筑施工、装饰装修施工;古建构造实习等现场实验等; 开展了模拟真实对象成本高的实验项目。特种构造如大型体育场馆可开启屋 盖;复杂综合外因影响下环境改造和优化;风洞实验;建筑构件的特性测试等; 开展了资源(包括能源和试验原材料)消耗大或污染严重的实验教学的项目。 如环境心理学需要长时间行为观察但短时间展示困难;大型建筑建造过程时间长, 场地情况复杂;特殊构造成本高;材料与工艺实验;参数化非线性、非物质建造 研究与设计等。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设定与组成以建筑全过程为目标,以设计阶段为重要环 节,贯穿于我校各专业的 1-4 年级及 5 年级教学培养方案各阶段(建筑学院主要 专业为 5 年制),其中主要安排在第 4-7 学期期间,部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覆盖 2-3 学期的时间跨度,其中建筑设计环节的第 10 学期毕业设计阶段的成果检验也 应用了大量的虚拟仿真实验内容。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充分与传统实验项目相结 合,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能运用传统实验手段达到教学与实验效果 的实验项目我们继续坚持与贯彻在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之中,以利于学生亲手实 验、亲身参与、亲自体验。在传统实验不能或难以实现的实验项目环节中则充分 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开展进行,以贯彻国家对高水平建筑大学教学水 平不断提升的要求,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 的需求。 3、教学改革成果 实验教学团队先后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依托 7 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 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多个本科专业 11 开设相关实验项目 25 项,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中国传 统建筑营造虚拟仿真实验(清代官式)”项目,在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课程教 学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构造图纸和静态模型所带来的教学局 限性,提升了传统建筑营造相关知识学习的方法,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该实 验教学契合了建筑史学发展的新方向,注重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有效锻炼和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益于培养懂历史、有内涵、高素质的建筑学复合型人才。 2020 年,依托虚拟中心,实验教学团队先后主持承担教改项目 22 项,发表 论文、专著 29 篇(部)。学院在张杰院长的领导下,申报确立了校级教学改革 重点项目:促进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教、研协同发展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研 究。组织学院各个专业教师结合北京市三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州副中心规划)进行设计课教学改革,将设计课与首都北 京实题建设结合,突出北京特色。同时结合疫情,利用 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 教学,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设计过程和成果的虚拟仿真演示与体验,提升设计 过程的改革创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的俞天琦副教授的建筑设计 5 课程 “北京市百善镇文体活动中心”的教学改革成果,利用 VR 技术探讨学生设计过程 的优化提升设计,并用 VR 技术做成动画视频成果在西城校区教四进行了展览展 示,获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园林系傅凡教授依托实验中心开展园林假山虚拟仿 真展示与体验研究,研究成果用于园林设计教学和中国园林史教学,获得了很好 的效果。建筑系郝晓赛老师在通过实验室进行医疗建筑设计方面的寻路研究,对 本科生设计课和研究生硕士论文写作都有积极的提升支持。中心一致鼓励和支持 教师和学生依托虚拟中心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 竞赛,成绩斐然。 经过持续建设,逐步形成了跨学科、跨院系,以“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与体 验”为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20 年,虚拟中心在研省部级以上课题 55 项,发表论文 155 篇。 实验教学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依托虚拟中心,先后建成 1 个国家级 12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 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为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提 供了有力支撑。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先后自主研发了基于 CAVE 系统的空间建 模与体验系统、古建筑数据采集及虚拟成像实验系统、地下工程施工过程虚拟仿 真系统、建筑遗产仿真展示实验系统等,并通过与国内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先 后建成了“建筑类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雨水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节 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大大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科 研的能力与水平。 四、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虚拟中心以解决北京城市发展建设的突出问题为主要目标,对建筑全过程所 涉及到土建类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架构了“3-5-7”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即:3 个阶段、5 组模块、7 类实验教学平台。3 个阶段代表对“建筑全过程”的整 体把握,实现扩大学生专业视野的实验教学目标;5 组模块代表建筑类学科知识 结构,即:建筑设计模块、建筑结构模块、建筑设备模块、建筑施工模块、建筑 管理模块,是实验教学的重点能力培养环节;成了建筑全过程的整体组成部分, 架构了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全过程。7 类实验平台是虚拟仿真技术与专业 结合开展实验教学的根本平台保障。 例如,中国清代官式木作营造虚拟仿真实验课程项目,得到了学院大力的支 持,由主管教学副院长牵头,购置了信息数据存储服务设备,组织教师和校外企 业共同进行了实验课程的建设和系统的开发。系统对传统建筑的形制与模数、构 造与榫卯、营造与工序进行了虚拟的展示与实践,特别对大木构件及榫卯结构进 行了细致的表达。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为了保证实验课的进行的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虚拟中心每周 5 个工作 日均对学生开放,并按照学校的虚拟中心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虚拟中心实验内容 及实验场地均向全校师生开放。实验内容具有多选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根据 13 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虚拟实验。中心在 2020 年专门建设了实验室网络预约系统, 老师和学生均可以通过网络预约系统提前预约虚拟中心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进行 使用,预约系统的预约情况在实验中心的系统和门厅可以实时显示,方便所有人 了解使用情况,虚拟中心专职人员会为学生提供完成实验的必要服务和指导,帮 助学生在虚拟中心完成指定实验任务(图 3)。虚拟中心每天均有教师和技术人 员值班,辅助实验完成。 图 3 网络预约系统在门厅实时显示 实验中心具有良好的教学实验环境,以及先进的实验设备。严格执行国家标 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实验中心制定了安全保障制度,及安全保障责任人, 每天巡查。每学期开学和结束都会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假期也 会定期有值班人员。实验中心的安全工作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专人负责,督促检 查落实,防患于未然。实验中心环境卫生定期清扫。在运行过程中,未发生任何 安全责任事故,及人员受伤情况。 五、虚拟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虚拟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1.我校获得 4 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 2020 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图 4、表 4)项目中都融合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教学改革。尤其是“VR 背景 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研究内容包括打造符合新时代建筑 14 类人才要求的虚拟仿真+绿色建筑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北京地缘优势, 吸收国内外高端专家资源,促进绿色建筑产学研实践。通过 VR 技术融合绿色建 筑最新技术,促进建筑设计类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推动建筑类专业的绿色建筑课 程群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优化改革。 (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Wmp-KDvBjzFc1Q7811pVBw) 图4 2. 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支撑我校 11 个新增国家级和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支 撑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申报成功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支撑 学校其他学院申报成功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MVgrbZs3ULMj8uNcYpMmWg)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虚拟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11 月 30 日下午,北京挂职湖北干部团队领队、十堰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启 鸿率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校相关领导一行前来我院 实验中心进行了调研。建筑学院书记何立新、副院长金秋野、办公室主任陈霞妹、 实验中心副主任刘品妍等陪同。访问团进入建筑学院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进行了 参观,杨振老师进行了详细讲解,分别对实验室包括虚拟实验室教学的建设情况 进行了说明。访问团观看了实验中心教学科研成果展,刘品妍老师进行了讲解。 (图 5) 15 图 5 参观照片 (三)其它对虚拟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活动、会议记录表 月份 2 月 15 日,建筑学院确定 2020 年春季本科教学课程在线教学方式。虚拟中心的相关实验暂缓线 下实验,改为线上。 2 2 月 20 日,虚拟中心召开线上网络会议,积极准备教育部《2019 年全过程虚拟仿真中心国家级虚 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年度报告》准备讨论会。会议重点总结了前期寒假的阶段性工作,并布置了 下一阶段的材料补充方法和任务分工。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继续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考核和提交高校教学实验室 安全工作年度报告的通知》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 建筑学院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开展我校国家示范中 3 心 2019 年年度考核工作,虚拟中心召开了《国家级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年度报告》 编制和发展计划视频会议。 3 月 17 日,建筑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虚拟中心副主任及教师参加,会议在 2020 年招生、一流 专业申报、稳定在线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建设等方面提出工作部署。 4 月 15 日,虚拟中心召开实验室规章制度学习培训会,重点学习了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水 电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等,并提出将下一步细化学院的实验室制度建 4 设和安全管理,落实实验室管理主体责任。 4 月 22 日,虚拟中心参与建筑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梳理近期教学优秀奖申报,教学经费预算、 实验中心管理条例修订、高考在线招生、一流专业申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等众多急迫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逐一谈论商议对策,为后半学期教学建设奠定基础。 5 虚拟中心参与建筑学院组织召开实验室制度建设及工作推进研讨会,梳理实验中心下一阶段工作 重点,包括完善管理方案、增强预约管理成效、制定宣传方案等内容。 虚拟中心参加了教务处组织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交流会。建筑学院作为建筑全过 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牵头学院进行了工作汇报并与其他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虚拟中心召开国家级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视频研讨会。中心主任及老师们参加 6 了会议。会议研讨了疫情状态下应加强虚拟仿真教学建设的技术提升、内容建设和未来发展三方 面内容,并确立了下一步建设的重点。 6 月 30 日,虚拟中心完成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年度报告编写工作并顺利 提交。 16 7 月初,虚拟中心参与了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 2020 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工作。共 7 有 8 项申报项目制作了申报视频。 9 月 4 日,就建筑学院虚拟实验专业教学体系建构研讨会上讨论的结果,建筑学院支持一部分教 9 学经费为实验室进行设备更新。 虚拟中心参与建筑学院召开“服务首都北京城市建设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 虚拟中心按照学院的安排深入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认真研读张桂梅同志事迹的文字材料、观看 其模范事迹的纪录片、事迹宣讲,以集中讨论的形式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纷纷 10 表示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忠实履行教育工作者为党育 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虚拟中心与“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文化与可持 12 续发展”教席一起参与学科评估工作。 六、虚拟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性研发还比较欠缺,经费支持还有待加大; 目前实验中心在应用性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比较多,在基础性实验教学资 源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同时,基础性研究和建设也需要经费的支持。 相关设备陈旧老化,CAVE 系统有部分元件损坏亟待维修,缺少计算机工作 站。 (二)实验教学项目的开放性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项目主要在学院内进行共享,2020 年已打通学校 范围内的共享,但学校外范围的共享和开放有待拓展,需要充分研究版权和所有 权等政策和网络信息技术保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三)实验中心的管理机制与制度还有待完善。 目前实验中心的管理机制还不全面,关于设备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有一些, 但是关于高效运行管理的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全面化,促进中心健 康发展。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主任由学校的张大玉副校长任主任,对实验中 心的建设提出重要的指导,并统筹各个部门和学院的领导和教师加强实验教学资 源的联合开发和共同使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17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春青副院长任副主任,学校的土木学院、环境与能源 工程学院、电信学院、经管学院、测绘学院、机电学院各个学院教学副院长都是 实验中心的重要建设成员,有利于学院之间进行联合共建与共享。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联合共建促进基础研发 联合校外科研机构与研发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合作,提升应用性。 联合我校重要科研方向和项目负责人,共建特色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共同用 于教学和实践。 联合教务处和各个共建学院共同加强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基础 性研发的投入与组织工作,提升实验资源建设的含金量与水平。积极建设和申报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开放 进一步加强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网站建设,从中心的结构架构建 设、到相关管理文件公布、到科研成果宣传、讲座培训信息新闻公布等各个方面 强化中心的网站的宣传功能和建设功能,构建网上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进一步坚强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促进实验中心使用的电子化和便利性,同时加强 校内网和校外网的实验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提升实验中心教学资源的作用和效 益。 (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效率 1 加强实验室预约管理和设备管理机制,提升实验室建设效率。 实验中心预约管理系统是在开放式实验教学和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背景 下,由实验教师传统的实验室教学及管理模式专项信息化、规范化的预约管理系 统。本系统包含实验室预约、实验仪器设备借用、实验材料耗材领用三大功能模 块,覆盖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全流程服务,自 2019 年上线,2020 年运行一周年, 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简化了实验室预约流程,提升了 实验室工作效率,得到了师生好评。 2 设备使用管理与培训 18 为加强中心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实验中心制定实施了实验仪器管理办法, 并通过预约管理系统实时显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内容、性能、数量、状态等信息。 针对贵重设备、大型仪器设备,会组织实施相关技术培训,并通过预约备案、绩 效跟踪等方式加强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实验开出率。 3 大型设备的开放使用 学校关于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先后出台了《北京建筑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实施办法(试行)》、《北京建筑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收费实施细则》 等相关制度文件,并以此为依据,加强校内外教学科研合作,逐步打造开放型、 共享型实验室。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虚拟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 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有虚拟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 的署名,且署名本校名称。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 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19 第二部分 虚拟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一、中心基本情况 虚拟中心名称 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所在学校名称 北京建筑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北京市教委 中心共享网址 http://syzx.bucea.edu.cn/xnzx/default.aspx http://10.12.39.202.8080/lab 中心详细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 1 号 北京建筑大学科研楼 301 室 固定资产情况 实验仪器设备数量 61(台/套),设备总值 806.4 万元 建筑面积 1500㎡ 设备台数 816.7 万元 设备总值 邮政编码 100044 69 台 (总)经费投入情 816.7 万元 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10.3 万元 0 万元 (直属高校不填)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 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教学资源情况 (一)实验教学情况 序 号 课程名 称 教师 上课 年级 专业 1 城市设计 苏毅 3 实验项目名称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 20 学时 数 实 验 人 数 是否 为虚 拟仿 真项 目 2 52 是 项 目 级 别 校 级 级别 认定 文件 名及 文号 无 2 城市设计 苏毅 4 3 建筑设计 5 郝石盟 徐跃家 4 4 城市设计 宋玥芳 4 5 家具设计 韩风 3 6 数字化设 计(参数化 设计) 杨振 2 7 数字化设 计(参数化 设计) 杨振 2 8 数字化设 计(参数化 设计) 杨振 3 9 数字化设 计(参数化 设计) 杨振 3 10 建筑设计 3 李春青 3 11 数字化设 计(绿色建 筑) 刘品妍 3 12 建筑物理 刘博 3 广场和街道界面 的数字化城市与 建筑空间实验项 目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 建筑群室外风环 境模拟实验项目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 参数化建筑空间 过程化设计体验 实验项目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城市与建 筑空间过程化设 计实验项目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依托传统 家具构造的空间 虚拟体验实验项 目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标准剧院 座位智能生成系 统实验项目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城市设计 建筑群立面表皮 快速生成系统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建筑功能 空间智能排布系 统实验项目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城市设计 中主街建筑贴线 率模拟分析实验 项目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类型建筑 设计虚拟仿真体 验实验项目 绿色建筑实验平 台——绿色小屋 建筑设计虚拟现 实实验项目 绿色建筑实验平 台——参数化表 皮物理环境评价 21 2 52 是 校 级 无 4 70 是 校 级 无 2 52 是 校 级 无 2 无 是 校 级 无 2 60 是 校 级 无 2 60 是 校 级 无 2 60 是 校 级 无 2 60 是 校 级 无 2 70 是 校 级 无 2 30 是 校 级 无 2 50 是 校 级 无 模拟实验项目 13 建筑物理 邹越 4 14 历史建筑 保护设计 刘临安 4 15 模型工艺 郎世奇 1 16 历史建筑 保护原理 与技术 陈玉龙 3 17 历史建筑 保护设计 (1) 齐莹 2 18 历史建筑 保护设计 (2) 齐莹 3 19 大地测量 学基础 赵江洪 3 20 激光雷达 测量技术 与应用 赵江洪 3 21 激光雷达 与摄影测 量三维重 建 赵江洪 3 22 历史建筑 保护原理 与技术 23 房地产开 发与经营 陈玉龙 秦颖 3 3 绿色建筑实验平 台——太阳能建 筑设计物理环境 模拟实验项目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西直门历 史建筑复原与修 复模拟实验项目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历史建筑 构造模拟实验项 目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先农坛太 岁殿建筑虚拟仿 真实验项目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北京中轴 线地安门数字化 复原实验项目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应县木塔 设计制度研究及 数字化表现实验 项目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二等水准 测量虚拟仿真实 验项目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激光雷达 技术的古建筑三 维精细化重构虚 拟仿真实验项目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 ——激光雷达技 术古建筑三维精 细化重构虚拟仿 真实验 遗产保护实验平 台 ——中国传统建 筑营造虚拟仿真 实验(清代官式) 运营管理实验平 台 ——智慧房地产 22 2 50 是 校 级 无 2 25 是 校 级 无 2 25 是 校 级 无 2 25 是 校 级 无 2 25 是 校 级 无 2 25 是 校 级 无 2 25 是 校 级 无 2 25 是 校 级 无 2 30 是 校 级 无 2 25 是 校 级 无 2 100 是 校 级 无 BIM 技术 与应用 24 王佳 3 25 徐荣吉 3 26 建筑设计 5 俞天琦 郝晓赛 王光新 晁 军 4 27 绿色建筑 设计原理 俞天琦 5 建筑冷热 源工程 开发与经营仿真 模拟实验 运营管理实验平 台 ——基于 BIM 的 智慧城市管理虚 拟仿真系统 设备系统实验平 台 ——建筑环境冷 热源设计及运行 特性仿真实验 空间感知实验平 台—— 大型公共建筑室 内外空间虚拟仿 真设计项目 绿色建筑实验平 台——绿色建筑 物理环境评价模 拟实验项目 2 100 是 校 级 无 2 24 是 校 级 无 20 52 是 校 级 无 4 96 是 校 级 无 注:(1)项目级别:是否为国家级、省级、校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二)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序 号 科研成果名称 完成 人 转化方 式 实验教学内容 网络访问 地址 https://beyon 1 狮子林元代假山全 景漫游 傅凡 实验案例 《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 课程教学 d.3dnest.cn/p lay/?m=114c e626_OFru_b 6f9_2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 2 国建筑业发展模式 秦颖 实验项目 创新研究 智慧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仿 真模拟实验 CAD 图纸正逆向结 合的建筑物三维模 赵江洪 实验项目 ucea.owvlab. 精细化重构虚拟仿真实验 net/vlab/gjz.h tml 小尺度太阳能中温 集热器基础科学问 n/ 激光雷达技术古建筑三维 型构建 4 n.bucea.edu.c http://chxy.b 基于点云数据及 3 http://jinggua 徐荣吉 实验项目 题研究 建筑环境冷热源设计及运 行特性仿真实验 http://115.28. 140.122/NVS OEAE/ 注:(1)转化方式:实验软件、实验案例、实验项目、其他。(2)实验教学内 容:详细填写对应的转化后的实验教学项目面向本科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具体 23 教学内容,包括实验知识点、实验目的、面向专业、人数、学时数等相关内容。 (三)合作企业参与程度和成果 序 号 企业名称 北京博雅智 1 学软件股份 有限公司 北京北建大 2 科技有限公 司 联想(上海) 3 信息技术有 限公司 上海曼恒数 4 字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北京现代中 5 欧软件开发 有限公司 6 参 与 程 度 共 建 共 建 共 建 共 建 共 建 北京鑫悦诚 共 毅科技 建 参与方式 联合开发 联合开发 联合开发 技术服务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合作成果 虚拟仿真实 验项目 虚拟仿真实 验项目 虚拟仿真实 验项目 虚拟仿真实 验项目 虚拟仿真实 访问网络地址 http://bjjzdx.college.vrmajor.com/ http://www.bucea.edu.cn http://www.lenovo.com http://115.28.140.122/NVSOEAE/ http://jingguan.bucea.edu.cn/ 验项目 虚拟仿真实 http://bjjzdx.college.vrmajor.com/i 验项目 ndex 注:(1)参与程度:共建、共享、其他方式。(2)参与方式:联合开发、联 合共建、技术服务、其他。(3)合作成果:专利、著作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在线课程、其他。 (四)教学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效果 序 号 1 2 3 4 5 教学资源名称 中国清代官式木作营 造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历史建筑保护原理与 技术 建筑物理环境(光) 智慧房地产开发与经 营仿真模拟实验 激光雷达技术古建筑 共享单位名称 北京建筑大学 共享方式 在线直接访 问 参与人数 效果 216 良好 北京建筑大学 校内访问 50 良好 北京建筑大学 校内访问 90 良好 无 良好 无 良好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24 在线直接访 问 在线直接访 三维精细化重构虚拟 问 仿真实验 建筑环境冷热源设计 6 及运行特性仿真实验 在线直接访 北京建筑大学 问 52 良好 注:(1)共享方式:在线直接访问、在线使用账户访问、校内访问、其他。 (2)参与人数:除本校学生使用之外的共享资源使用人数。(3)效果:优秀、 良好、一般。 三、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份 职称 职务 1 张大玉 男 1966 高级 中心主任 2 李春青 女 1974 副高级 副主任 3 欧阳文 女 1969 高级 4 杜明义 男 1963 高级 5 邹越 男 1967 副高级 6 俞天琦 女 1981 副高级 7 刘博 男 1982 副高级 8 刘品妍 女 1987 中级 9 郝石盟 女 1986 中级 10 苏毅 男 1980 中级 11 秦颖 女 1968 高级 12 王佳 女 1969 高级 13 赵江洪 女 1976 副高级 14 徐荣吉 男 1981 副高级 工作 性质 管理 教学 管理 教学 管理 教学 教学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管理 教学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25 学位 博士 博士 硕士 备注 博士生导师 (2016 年) 无 博士生导师 (2019 年) 博士 无 博士 无 博士 无 博士 无 硕士 无 博士 无 博士 无 博士 无 博士 无 博士 无 博士 无 15 傅凡 男 1974 高级 16 陈玉龙 男 1984 中级 17 杨振 男 1983 中级 18 尚华 男 1987 中级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教学 技术 博士 无 硕士 无 硕士 无 硕士 无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中心编制的人员。(2)中心职务: 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4)学位:博 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 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陈静勇 男 1963 高级 无 教学 硕士 无 2 陈雳 男 1973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 陈志端 女 1983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 范霄鹏 男 1964 高级 无 教学 学士 无 5 傅微 女 1988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6 顾月明 女 1985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7 韩风 男 1977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8 郝晓赛 女 1977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9 何力 男 1972 副高级 无 教学 硕士 无 10 贺鼎 男 1987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11 金秋野 男 1975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12 靖常峰 男 1979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13 阚玉徳 女 1976 中级 无 教学 硕士 无 14 李利 男 1986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15 李露 女 1983 中级 无 教学 硕士 无 16 李勤 女 1981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17 李珊珊 女 1986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18 李欣 女 1983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19 李雪华 女 1970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0 李煜 女 1987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1 林文洁 女 1972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2 刘博 女 1982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3 刘平浩 女 1988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4 刘烨 女 1984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6 25 吕小勇 男 1980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6 马全宝 男 1982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7 孟璠磊 男 1987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8 齐莹 女 1980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29 秦红岭 女 1970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0 秦颖 女 1976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1 任超 男 1986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2 任中琦 男 1986 中级 无 教学 硕士 无 33 荣玥芳 女 1972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4 商谦 男 1982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5 石炀 男 1985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6 孙立 男 1974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7 孙喆 男 1988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8 滕学荣 女 1975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39 王坚 男 1980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0 王晶 女 1981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1 王思思 男 1981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2 王韬 男 1982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3 王佐 男 1971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4 王作虎 男 1971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5 徐跃家 男 1985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6 杨琳 男 1968 副高级 无 教学 本科 无 47 杨晓 男 1973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8 杨一帆 女 1973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49 杨振 男 1983 中级 无 教学 硕士 无 50 杨震 男 1985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1 尹静 女 1985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2 张杰 男 1965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3 张曼 女 1982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4 张艳霞 女 1970 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5 张颖异 女 1988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6 张羽 女 1977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7 周仪 女 1986 中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8 周命端 男 1965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59 赵光哲 男 1970 副高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60 祝贺 男 1991 初级 无 教学 博士 无 注:(1)兼职人员:指在中心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 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 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 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27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 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 经费(万 起止时间 员 元)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1 的历史建筑保护工 CDDB20 程专业教学体系构 20150 2020-09-16 杨一帆 至 通专合一学研融贯 2 金秋野、 2020091 市设计方向人才培 0 欧阳文 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李煜、刘 平浩、商 谦、铁雷 4 教育培训、技能培养 5 a 1 a 1 a 1 a 1 a 2 a 0 a 1 a 2020-09 至 2023-09-10 2019064 滕学荣 杨琳 至 研究 2021-01-01 “专业色彩设计专题” 2019-03-30 在多专业教学中的 a 2019-12-01 家具制作技艺人才 3 3 2023-12-31 建 ——建 筑 学 专 业 城 类别 Y1821 阚玉徳 至 2020-12-30 应用研 面向跨学科复合型 5 人才培养的风景园 林设计课程教学研 Y1824 2018-11-01 孙喆 2020-11-30 究 2018-11-09 环境设计及原理课 6 程教学创新性研究 Y1826 张羽 滕学荣 至 2020-11-30 与实践 强化首都城市高精 2018-11-09 尖发展定位的城市 7 设计与建筑复合型 Y1804 王佐 至 2020-11-30 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研究 从既有体验到专业 认 知 ——建 筑 学 低 8 年级设计教学的专 王韬、金 2019044 刘烨 秋野、孟 项研究与连贯思维 璠磊 2019-10-08 2021-10-30 训练 基于国家高精尖城 9 市发展战略的城市 设计“创一流”复合型 201977 王佐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8 研究 以可教性为导向的 10 空间建构设计教学 2019028 2020-01-01 任中琦 2020-12-30 方法研究 0 a 1 a 0 a 0 a 0.5 a 0 a 1 a 3 a 1 a 0 a 0 a 0 a 赵希岗, 基于建筑文化遗产 11 项目的设计学类专 齐莹,张 2019051 阚玉德 业教学模式的研究 笑楠,李 沙,陈静 2019-10-08 2020-12-30 勇 保护与设计—历史 12 建筑保护工 程专业 2019040 2019-10-08 杨一帆 2020-12-30 本科教学体系研究 面向学科交叉融合 13 的风景园林本科设 计课程教学改革研 李利,张 2019016 孙喆 究 14 砖雕制作技艺人才 培训、技能培养研究 振威,王 2019-10-01 思思,傅 2020-12-30 微 2019024 杨琳 2019017 李煜 Y1823 韩风, 滕学荣 2019-10-01 2020-12-30 基于建筑学的城市 设计专业课程教学 15 改 革 研 究 ——以 北 京建筑大学“建筑学 2019-10-08 2021-12-30 (城市设计方向)” 专业建设为例 针对首都“文化中心” 16 功能定位需求的传 统建筑装饰设计人 李沙,张 2018-11-01 羽 2020-11-30 陈晓彤, 2019-06-20 王如欣 2022-08-31 才培养研究 共生理念在历史街 17 区保护规划设计课 程中的实践研究 3063-001 3 李勤 面向新工科培养需 18 求的城市社会学教 张忠国, Y1819 吕小勇, 学研究 19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 建筑设计教学研究 桑秋,李 勤 2018-11-01 2020-11-01 2019-10-08 2019013 王韬 2019045 刘平浩 2019039 马全宝 2021-12-30 立足于北京建筑大 学建筑学(城市设计 20 方向)实验班一线教 2019-10-08 2021-05-30 学的城市设计方向 设计课程研究 21 文化传承与遗产利 29 杨一帆, 2019-10-08 用背景下建筑设计 刘烨,齐 教育改革实践与对 莹,陈玉 策研究 龙 文脉传承在“老城街 22 区保护规划”课程中 2019061 李勤 的实践研究 2020-12-30 陈晓彤, 2019-10-08 王如欣 2020-12-30 0 a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 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 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虚拟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兼职人员)。 (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 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 分为 a、b 两类,a 类课题指以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 类课题指本中心 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三)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 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 间 经费 (万 元) 杨一帆,陈雳, 北京城市历史建 1 北京市社会 王兵,高晓勇 筑的保护策略研 20LS 究—以近现代建 B005 杨一帆 筑遗产为例 (学),李德 2020.12- 润(学),袁 2022.06 科学基金项 6 般项目 崔晶铭(学) 任中琦,朱起 2 北京市社会 鹏(外),刘 为线索的北京老 20LS 城老旧建筑更新 C014 任中琦 和改造方法研究 平浩,赵维珩 2020.12- (学),焦天 2023.06 科学基金项 6 年项目 品(学) 杨震,孙喆,张 3 京市体育设施服 20YT 务能力评估体系 C031 颖异,赵旭 杨震 (学),王一 鸣(学),张 研究 北京市社会 2020.122022.07 科学基金项 6 亚飞(学) 4 落保护更新机制 研究 20JC C042 (外),赵幸 石炀 (外),贺鼎, 杨震,孙喆,张 年项目 北京市社会 2020.122021.12 4 完善北京历史文 20JC 任超 任超,吴晨 30 科学基金项 目-基金基地 项目 颖异 5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青 石炀,边兰春 北京老城居住院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青 (学),王逸 生活圈视角下北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一 菀咛(学), 以遗产影响评估 类别 2020.12- 4 北京市社会 化名城范围内历 C043 (外),李志 2021.12 科学基金项 史建筑保护的法 国,刘阅春 目-基金基地 治化路径研究 (外),王瑞 项目 (外),陈雳, 王闯(外), 李维明 (外),刘介 群(外) 北京市社会 生活圈视角下北 6 京市体育设施服 20YT 务能力评估体系 C031 杨振 杨振 2020.122022.07 科学基金项 6 规划项目青 研究 年项目 住建部科技 传统村落保护发 7 展对贫困地区打 建村 赢脱贫攻坚战、接 【202 续推进乡村振兴 0】69 李雪华,张大 李雪华 项目-其他科 玉,欧阳文,李 2020.12- 春青,张曼,吕 2021.03 30 小勇,谢天成 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 知指标-空间要素” 徐跃家 徐跃家 协方差量化模型 2021.012023.12 24 城市居民职住分 机制研究——基 于家庭的微观视 52008 016 孙喆 孙喆 2021.012023.12 24 科学基金项 国家自然科 北京老城私家园 林与城市公共空 李露 李露 间融合发展策略 2021.012023.12 24 学基金-青年 科学基金项 目 研究 基于 CA 模型的 北京市教委 北京城市绿色空 间韧性测度与优 李利 李利 化关键技术研究 2021.012023.12 科研项目-科 14.5 技计划一般 项目(面上项 与示范 12 学基金-青年 目 基于价值认知的 11 科学基金项 国家自然科 角 10 学基金-青年 目 研究 9 建设司委托 2 月 25 以后) 行空间设计的“感 离的测度及影响 研项目村镇 项目(2016 年 面向健康城市步 8 目-基金年度 目) 基于遗产影响评 KM2 估的北京老城老 02110 旧建筑更新与再 01601 任中琦,穆钧, 任中琦 朱起鹏 (外),刘平 31 2021.012023.12 北京市教委 15 科研项目-科 技计划一般 利用方法与技术 6 优化研究 浩,曹成刚 项目(面上项 (学),邱瑾 目) (学),董春 凤(学) 数字技术支撑下 13 的高密度城市形 态控制与评价 基于仪轨制度的 14 外朝及皇城空间 演变研究——以 明清北京为例 北京老城整体风 15 貌体检评估技术 研究 北京市教委 KM2 张颖异,荣玥 02110 芳,陈闻喆,王 2021.01- 如欣,杨震,石 2023.12 01601 张颖异 7 科研项目-科 14.7 技计划一般 项目(面上项 炀 目) 北京市教委 SM20 21100 齐莹,陈玉龙, 齐莹 16001 胡萍(学), 杨梦(学) 2021.012023.12 科研项目-社 5 科计划一般 项目(面上项 目) 2020R-022 张杰 张杰,石炀,贺 2020.09- 鼎,王坚 2022.08 住建部科技 20 项目-软科学 研究项目 李雪华,吕小 勇,石炀,迟义 宸(外),王 小丹(外), 北京城市小微公 16 共空间更新治理 李雪华 技术研究 孙瑶(学), 2020.01- 汤豪(学), 2022.08 住建部科技 20 项目-软科学 研究项目 李红芳 (学),方婷 婷(学),尤 月好(学) 教育部人文 17 虚拟现实环境中 20YJ 光色对人精神压 CZH0 力的影响研究 41 社科科技项 郝石盟 郝石盟,刘少 2020.01- 瑜(外) 2022.12 8 目-教育部人 文社会繁荣 计划青年项 目 陈静勇,孙小 基于古都五色系 18 统的北京老城历 史建筑色彩谱系 赓续与保护研究 20YJ A760 陈静勇 002 鹏(学),张 教育部人文 可凡(学), 社科科技项 姬笑笑 2020.01- (学),张晓 2021.12 10 目-教育部人 文社会繁荣 丽(学),谢 计划一般项 汀梓(学), 目 林琛(学) 19 健康促进视角下 林文洁 林文洁,郝晓 32 2020.01- 20 北京市自然 的老年人宜居社 赛,李煜,李路 区环境构建研究 阳 基于改善心理不 20 舒适度的中国传 统亲和设计要素 2022.12 科学基金项 目-面上项目 北京市教委 KM2 02010 01601 张曼 张曼 2020.012022.12 科研项目-科 15 技计划一般 项目(面上项 7 目) 张大玉,高春 花,陈静勇,高 21 北京市城市标识 建设研究 19JD YTA 春凤,王锐英 张大玉 005 (外),聂平 俊,张笑楠,肖 北京市社会 2019.112021.06 30 科学基金项 目-基金基地 项目 建杰,滕学荣, 武烜,叶青 李春青,汤羽 扬,张大玉,穆 钧,傅凡,孙冬 清代北京王府建 22 筑艺术解析与传 承设计研究 北京市社会 宁(外),刘 19YT B014 李春青 介群(外), 2019.11- 张晓燕 2022.07 科学基金项 8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一 (外),张曼, 般项目 刘圣楠 (学),李博 玄(学) 北京“新总规”背景 下基于多源大数 23 据的职住平衡测 度及规划管控指 北京市社会 19GL C065 孙喆 孙喆 2019.112021.06 科学基金项 8 规划项目青 标研究 年项目 尹静,汪长征, 基于群体智能的 24 北京城市副中心 人水和谐度研究 北京市社会 霍丽霞,俞天 19GL B011 尹静 琦,付昆明,杨 2019.11- 琛(学),林 2022.06 科学基金项 8 传统建筑风貌保 护视阈下的北京 19JD 老城居家养老环 SRA0 般项目 境品质提升策略 01 郝石盟,胡雪 郝石盟 26 大都市区生态规 41901 划对景观格局与 220 北京市社会 松,赵仲杰,韩 2019.11- 涵(外),于 2022.06 15 长艺(外) 与路径研究 傅微 傅微 33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一 涛声(学), 杨阿慧(学) 25 目-基金年度 科学基金项 目-基金基地 项目 2020.012022.12 29.78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青年 27 生态服务的作用 科学基金项 机制研究 目 家庭全生命周期 国家自然科 视角下百年住宅 51908 适应性能模块及 019 李珊珊 李珊珊 2020.012022.12 28.6 指标体系研究 28 护发展的理论与 方法研究 51938 002 胡雪松,李雪 张大玉 华,张曼,李春 青,陈志端,王 国家自然科 2020.012024.12 360 29 北京城市绿地格 局规划实施评价 01601 项目-重点项 北京市教委 KM2 01910 学基金-重点 目 韬,刘烨,李露 基于生态效益的 科学基金项 目 张大玉,穆钧, 中国传统村落保 学基金-青年 傅微 傅微 2019.032020.12 科研项目-科 15 技计划一般 项目(面上项 8 目) 李煜,金秋野, 30 基于健康影响评 KM2 估(HIA)方法的 01910 北京城市社区防 01601 病设计研究 7 郝晓赛,刘平 浩,丁姿 李煜 (外),单超 (学),潘奕 北京市教委 2019.012020.12 科研项目-科 15 技计划一般 项目(面上项 (学),陶锦 目) 耀(学) 郝石盟,穆钧, 31 基于红外热成像 KM2 技术的生土复合 01910 墙体湿热传递过 01601 程研究 6 邹越,王嘉亮 (外),单超 郝石盟 (学),赵沫 沙(外),高 北京市教委 2019.012020.12 科研项目-科 15 技计划一般 项目(面上项 晶(学),张 目) 冠锋(学) 李勤,程伟 生态宜居理念导 32 (学),刘钧 向下城市老城区 2018. 人居环境整治及 K2-0 历史文化传承研 04 宁(学),郁 李勤 小茜(学), 尹志洲 究 2019.012020.12 住建部科技 0 项目-科研开 发项目 (学),田伟 东(学) 郝晓赛,马中 医学社会学视野 33 下的近现代医院 建筑演进研究:以 北京地区为例 文(外),刘 郝晓赛 勇(外),齐 莹,王悦 (学),潘奕 34 北京市教委 2019.012021.12 20 科研项目-社 科计划重点 项目 (学),张伟 峰(学),刘 小佑(学) 欧阳文,穆钧, 李春青,王韬, 甘振坤 基于风貌特色传 34 (学),黄庭 承的传统村落公 51878 共空间再造研究 021 欧阳文 ——以北京为例 晚(学),张 2019.01- 伟靓(学), 2022.12 国家自然科 74 学基金-面上 项目 秦学颖 (学),岳天 琦(学),段 泠飞(学) 陈志端,荣玥 35 基于 CAS 理论的 芳,孟璠磊,孙 韧性城市系统模 喆,甘振坤 型构建与实证研 究——以北京通 51808 024 陈志端 (学),李文 博(学),高 州为例 国家自然科 2019.012021.12 27.08 学基金-青年 科学基金项 目 朋辉(学), 吴昕泽(学) 张曼,汤羽扬, 36 “系列遗产”理念 欧阳文,蔡超, 下京津冀地区大 刘昭祎 运河沿运聚落空 间形态特征及整 51808 023 张曼 (学),袁琳 溪(学),耿 体保护研究 国家自然科 2019.012021.12 29.24 学基金-青年 科学基金项 目 碧徽(学), 曹玺武(学) 孟璠磊,齐莹, 基于“临时性使用” 模式的工业建筑 37 遗存开发与再利 用策略研究—— 陈志端,甘振 51808 021 孟璠磊 国家自然科 坤(学),刘 2019.01- 丹书(学), 2021.12 25.2 杜婷(学), 以北京为例 学基金-青年 科学基金项 目 耿丽媛(学) 贺鼎,马全宝, 解扬(外), 中国传统瓷业聚 落空间形态、演变 38 机制与保护利用 研究——以景德 张振威,楼吉 51808 022 贺鼎 国家自然科 昊(外),张 2019.01- 玮靓(学), 2021.12 30 秦学颖 镇为例 学基金-青年 科学基金项 目 (学),岳天 琦(学) 39 建筑与小区绿地 31870 王思思 王思思,张君 35 2019.01- 66.2 国家自然科 的径流削减效果 704 枝,苏毅,郑贵 影响因子及径流 堃(学),杨 系数研究 珂(学),任 2022.12 学基金-面上 项目 朝阳(学), 冯梦珂 (学),王榕 (学),王昊 玥(学) 腾退疏散背景下 北京工业建筑遗 40 存综合性再利用 策略与管控导则 18GL C068 孟璠磊 陈志端,刘保 2018.06- 奎(外),干 2021.06 科学基金项 8 宜居理念导向下 年项目 北京市社会 李勤,苏毅,王 北京老城区历史 18YT 文化传承与文化 C020 李勤 空间重构研究 如欣,程伟 2018.06- (学),刘钧 2021.06 科学基金项 8 年项目 贺鼎,何思倩 42 北京市社会 (外),马全 景下白洋淀聚落 18YT 空间形态与保护 C019 贺鼎 策略研究 宝,傅微,单超 2018.06- (学),张伟 2021.06 科学基金项 8 年项目 萍(学) 43 18YT 下的地铁公共艺 B014 杨晓 术研究 基于新时代“美好 44 生活需要”的城市 设计伦理研究 18BZ X119 秦红岭 保护地体系建构 研究 2021.06 8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一 般项目 张景秋 2018.02- (外),陈闻 2021.06 国家社会科 20 学基金-年度 项目 北京市社会 刘烨,李煜,孟 刘烨 城区既有社区有 线规定的京津冀 赵希岗,仝朝 科学基金项 喆,金焕玲 璠磊,常涛 (学) 机更新研究 46 2018.06- 秦红岭,丁奇, 景观的北京中心 基于生态保护红 (外),钟铃, 晖,尚华 基于生产性城市 45 北京市社会 杨晓,刘斌 与文化传承背景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青 靓(学),胡 北京老城区保护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青 宁(学) 雄安新区设立背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青 振坤(学) 研究 41 北京市社会 孟璠磊,齐莹, 2018.012021.06 科学基金项 8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青 年项目 张振威,丁奇, SZ20 18100 16009 张振威 王思思,潘剑 北京市教委 2018.01- 彬,孙喆,李利, 2020.12 魏菲宇 36 20 科研项目-社 科计划重点 项目 科技部-国家 西部传统地域建 47 筑绿色性能总结 及科学评价 2017 YFC0 70240 范霄鹏,段炼, 范霄鹏 蒋方,吉少雯, 李勤,魏菲宇 1-2 “十三五”国家 2017.072020.12 38 重点研发计 划-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项 目(子课题) 北京旧城地下空 48 间利用现状评价 及优化策略研究 49 国家自然科 51708 321 商谦 商谦 2017.072020.12 30.34 学基金-青年 科学基金项 目 建筑垃圾再生渗 2017 蓄功能材料的制 YFC0 备及应用关键技 70330 术研究与示范 6 科技部-国家 张大玉,李飞, 周理安,卞立 张大玉 波,李海燕,张 晓然,武利园, “十三五”国家 2017.072020.12 185 重点研发计 划-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项 张紫阳 目(课题) 科技部-国家 钢结构建筑高效 50 装配化连接技术 与示范 2017 YFC0 70380 张艳霞,王孟 张艳霞 鸿,俞天琦,侯 敬峰,曲秀姝 6 “十三五”国家 2017.072020.12 309 重点研发计 划-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项 目(课题) 北京市社会 北京针对“大城市 51 流行病”的健康城 市设计导则研究 17GL C049 李煜 李煜 2017.072020.12 科学基金项 8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青 年项目 北京市社会 北京传统建筑砖 52 雕技艺保护与传 承研究 17YT B008 杨琳 杨琳 2017.072020.06 科学基金项 8 目-基金年度 规划项目一 般项目 科技部-国家 53 建筑垃圾资源化 2017 全产业链高效利 YFC0 用关键技术研究 70330 与应用 0 张大玉,李飞, 张大玉 周文娟,荣玥 芳 “十三五”国家 2017.072020.12 1348 重点研发计 划-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项 目(项目) 城市规划中建筑 54 垃圾源头减量化、 资源化研究 2017 YFC0 70330 科技部-国家 荣玥芳 荣玥芳,李颖, 2017.06- 桑秋 2020.12 1-01 20 “十三五”国家 重点研发计 划-国家重点 37 研发计划项 目(子课题) 张大玉,欧阳 文,胡雪松,李 京津冀地区传统 55 雪华,王韬,刘 村落空间结构特 51670 征及优化整合研 82947 张大玉 究 烨,张曼,龙林 2016.07- 格格(学), 2020.12 国家自然科 74.4 学基金-面上 项目 李超楠 (学),宋鑫 宇(学)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项目要求同上。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 号 专利名称 一种基于稀疏位姿调整 1 的移动机器人的 Gmapping 建图方法 2 3 4 5 经网络的表情识别方法 0252867.1 一种建筑垃圾遥感图像 ZL20191100340 样本的生成方法 5.X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监测 ZL20191041983 塔式起重机的方法 8.7 一种基于 GNSS 的塔机 ZL20181036261 吊钩定位方法 3.8 加固方法、加固结构及 用于幕墙安装的连接方 法、连接结构及幕墙装 配系统 一种背栓式石材幕墙安 8 装连接节点的加固结构、 系统及方法 一种顾及风速影响的建 9 筑施工塔吊机防碰撞预 警系统 10 202010515565.9 ZL 2020 1 幕墙装配系统 7 ZL 一种基于轻量化卷积神 用于幕墙安装连接点的 6 专利授权号 ZL20181018796 0.1 ZL 2018 1 0187256.6 ZL20181018934 9.2 ZL20191104210 3.3 一种建筑施工塔吊机群 ZL20181134336 防碰撞中央处理装置 1.0 38 获准国 别 完成人 中国 赵光哲 中国 赵光哲 中国 杜明义 中国 周命端 中国 周命端 中国 王作虎 中国 王作虎 中国 王作虎 中国 周命端 中国 周命端 类型 发明 专利 类别 独立完成 发明 合作完成- 专利 第一人 发明 合作完成- 专利 第二人 发明 专利 发明 专利 发明 专利 发明 专利 发明 专利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发明 合作完成- 专利 第一人 发明 合作完成- 专利 第一人 11 12 一种建筑施工塔吊机防 ZL20181134355 碰系统 1.2 一种建筑施工塔吊机避 ZL20181133756 碰方法 8.7 中国 周命端 中国 周命端 发明 合作完成- 专利 第一人 发明 合作完成- 专利 第一人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 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虚拟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和兼职人员), 多个完成人只需要填写中心人员中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 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 (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 果全部由虚拟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虚拟中心与其他单位合 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虚拟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虚拟 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虚拟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 成-其他。(以下类同)。 (四)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 号 论文/ 专著名称 刊物、 出版社 名称 作者 卷、期 (或章 节)、页 类型 类别 北大中 合作完成 核心 —其它 戴菲(外), 城市街区形态对 PM10、 1 PM2.5 的影响研究——以 武汉为例 陈明(外), 王敏(外), 中国园 朱晟伟 林 (外), 2020,36(0 3), 109-114 傅凡 2 3 从山水城市到公园城市 ——中国城市发展之路 傅凡, 李 红(外), 赵彩君(外) 文化景观的共时性与历时 傅凡,姜佳 性——对香山遗产价值构 莉, 成多维度认知 李春青 中国园 2020,36(0 北大中 合作完成 林 4),12-15 核心 —第一人 中国园 2020,36(1 北大中 合作完成 林 0),18-22 核心 —第一人 35 SSCI 独立完成 92/8-19 SSCI 独立完成 JOURN AL OF 4 Do housing tenure and HOUSI public transport provision NG matter in automobile use in bedroom suburban AND 孙喆 THE communities Evidence from BUILT Beijing ENVIR ONME NT 5 Transport equity as relative TRANS 孙喆 39 accessibility in a megacity: PORT Beijing POLICY 北京大 西安建 基于功能需求的旧工业建 6 筑体育空间再生设计策略 筑科技 李勤 大学学 研究 报(自然 学中文 VOL52N 核心期 O5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科学版) 文 北京大 高密度城区形态要素对热 7 环境的影响作用——以北 生态环 孙喆 境学报 京市五环内区域为例 29(10), 2020-202 7 学中文 核心期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基于改进熵权-未确知测度 8 理论的历史建筑保护修复 学中文 安全与 李勤 环境学 工程 vol20 no4 报 核心期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学中文 9 再循环理念下太原管子车 间老厂房联动重塑探索 工业建 李勤 筑 50 571 核心期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10 白洋淀地区历史村镇空间 形态特征与形成原因分析 干旱区 杨震 资源与 环境 学中文 2020(08): 核心期 154-160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11 基于保护再生视角的旧工 业厂区现状可利用性评估 安全与 李勤 环境学 报 学中文 VOL20 核心期 NO3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基于 FDM-AHP 的既有居 12 住建筑剩余服务寿命预测 李勤 模型研究 40 安全与 2020 环境学 VOL20 报 NO3 北京大 学中文 核心期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13 全国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 征及影响因素 中国农 孙喆 业资源 与区划 学中文 41/5/205- 核心期 214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14 湖南通道侗族聚落的空间 基因图谱研究 南方建 李欣 筑 2020,196 (2): 89-96 学中文 核心期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学中文 15 中国传统身体观念与人性 化的建筑空间 顾月明 新美术 41/3/128 核心期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学中文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 16 (ATL-ReBAM)营建研究 中国园 李露 林 ——以成都为例 80-84,5 核心期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北京大 基于生态安全约束的再生 17 利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决 安全与 李勤 环境学 策 报 学中文 VOL20 核心期 NO1 刊要目 独立完成 收录论 文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的武汉 18 绿地景观格局与气溶胶光 傅凡 学厚度的相关性 19 20 21 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用地 一体化开发 旧工业厂区绿色重构安全 规划 城市设计治理:英国建筑与 建成环境委员会(CABE)的 王晶 中国城 18/1/13-1 国内重 市林业 9 要刊物 中国建 978-7-112 筑工业 -25764-5 出版社 李勤 祝贺 41 中文专 著 建工出 978-7-112 中文专 版社 -25062- 著 中国建 97871122 中文专 筑工业 48247 著 独立完成 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 译著 实验 22 23 24 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 市与遗产 城建溯踪 ——青岛近代城 市遗产发展研究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北京卷 出版社 贺鼎 清华大 978-7-302 学出版 -56091-3 社 陈雳 孟璠磊 东南大 978–7–56 学出版 41–9106– 社 1 华南理 978-7-562 工大学 3-6425-2 出版社 25 26 27 丹尼尔·李伯斯金 : 建筑创 作的艺术化表现 老旧街区绿色重构安全规 划 《日本营造之美》系列图书 张曼 中国建 978-7-516 材工业 0-2992-3 出版社 李勤 冶金工 978-7-502 业出版 4-8413-2 社 周仪 上海人 978-7-503 民出版 9-5001-8 社 28 江南人家 马全宝 中文专 著 中文专 著 中文专 著 中文专 著 中文专 著 中文专 著 黑龙江 978-7-208 少年儿 -16328-7/ 中文专 童出版 G.2008 著 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 编著 编著 社 29 花园里的花园 金秋野 同济大 978-7-531 学出版 9-6471-1 社 中文专 著 学术专著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 一般教材及会议论文不在此填报。请将有虚拟中心成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 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 (E)收录论文、SSCI 收录论文、A&HCL 收录论文、EI Compendex 收录论文、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 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 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 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 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 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多个作者只需要填写靠前的其中一位,排名 在类别中体现。 3. 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仪器设 自制或 开发的功能和用途 研究成果 推广和应 序号 备名称 改装 (限 100 字以内) (限 100 字以内) 用的高校 1 无 42 无 2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 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 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 1-2 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6篇 国际会议论文数 9篇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140 篇 省部委奖数 2项 其它奖数 4项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三)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http://syzx.bucea.edu.cn/xnzx/default.aspx 中心资源共享网址 Http://10.12.39.202.8080/lab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800 人次 信息化资源总量 1536Mb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1536Mb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8项 姓名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移动电话 电子邮箱 陈玉龙/刘品妍 13810199051/13488881176 chenyulong@bucea.edu.cn liucong@bucea.edu.cn (二)开放运行情况 1.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 号 1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2020(第五届) 北京建筑大学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崔愷 2000 43 时间 类型 2020.11 国际会 2 北京国际城市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 议 设计大会 尖创新中心 美好生活与公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园城市网上学 北京建筑大学,成 术论坛 都公园城市管理局 张大玉 3000 20200412 国内会 议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 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2. 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 号 1 2 3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新郑望京楼夏商城址的 阐释与展示 从一座北京四合院建筑 看佛教的中国化 时间 地点 2020-12-29 北京 2020-11-26 北京 2020-10-21 北京 2020-09-22 北京 2020-09-11 山东 2020-08-22 北京 2020-07-08 北京 2020-06-27 北京 李欣 L+A TALKS(第 6 期) 2020-05-20 北京 傅凡 “风景园林与公共卫 2020-04-25 北京 杨一帆 5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放 利用模式创新研讨会 第五届黄寺论坛《从 李春青 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 化》 Bike Urbanism :From Copenhagen to Beijing 苏毅 Crafting the Sites: Suzhou 4 会议名称 Gardens and its Ideal of 丹麦大使馆绿色都市 会议 Invited Lecture for 周仪 Rhold Island School of Natural Landscapes Design, USA 中国北方洼淀文化景观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 及其雨洪适应智慧研究 贺鼎 ——以白洋淀为例 会文化景观学术研讨 会 文化景观的共时性与历 时性——对香山遗产价 6 值构成的再认知 作者 傅凡 姜佳莉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 李春青 化景观专业委员会 2020 年会 李 春青(通讯作者) 通州“三庙一塔”整治工程 7 涉及的广场铺地及景观 何力 课题 通州“三庙一塔”整治 工程研讨会 天涯与共-同济大学 国际建造节回顾研讨 8 建构之美与建构匠意 李煜 会 A Place in Time Symposium of Tongji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Festival 9 10 传统乡村聚落的人工智 能生成模拟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下对风景 44 园林建设的反思和构想 生安全”云端论坛 11 公园城市与环境公平 傅凡 12 什么是好的医疗建筑 郝晓赛 13 建筑师眼中的好医院 郝晓赛 “美好生活与公园城 市”网上论坛 市属医院第二十五期 基建沙龙 抖音直播-建筑师眼 中的好医院 2020-04-11 北京 2020-04-09 北京 2020-03-23 北京 2020-03-21 北京 2020-03-16 北京 一席(现场演讲与网 14 什么是好的医疗建筑 郝晓赛 络视频结合的演讲节 目) ICSWHM 2020 : 22th Networking Approach for 15 International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贺鼎 Case Study of the Conference on Strategies for World Porcelain Capital of China Heritage Management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3.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1 竞赛名称 竞赛 级别 北京公共空间城 省部 市设计大赛 级 参赛 人数 负责人 职 称 起止时间 1500 张大玉 教授 2019.7-2020.3 总经费 (万元) 188.49 注: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三)安全工作情况 400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伤亡人数(人) 伤 亡 0 0 未发生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 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