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基地情况介绍.doc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情况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原“中共中央编 译局·东华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中心”)是东华 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合作共建的研究基地,基地由中共中央编 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部和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管 理和建设。基地的主体研究人员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东华大学的 研究人员构成,同时还适当吸纳了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 员。基地通过依托中央编译局的学术高地,逐步形成自身的研究 特色。 基地建设的目标是,通过依托中共中央编译局的学术高地, 逐步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经过一定时期的内涵发展,不断凸显 自身的学术影响力,从而带动东华大学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促进京沪之间、校际之间、海内海外之间 高层次学术交流,并努力向新型智库这一建设目标迈进,希望在 政策建言、战略研究、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功能。 研究基地结合学科建设,不断凝练基地建设重点和特色。经 过三年多的建设和积累,以问题聚焦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研究 重心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研究。围绕这一研究重心, 具体又分为三个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与社会 发展研究;2、马克思主义与人类美好生活研究;3、马克思主义 生存方式研究。通过建设积累,不断凝聚和完善基地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推进学院学科建设。 研究基地在多年的建设汇总,注重加强学术交流,扩大社会 影响。从 2014 年 9 月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有影响的国内 学术研讨会。包括 2014 年 9 月召开的“正义与财产权”学术会 议、2015 年 9 月,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杂志社联合组织“恩格斯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 2015 年 10 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存在方式:技术·资 本·正义”学术会议、2016 年 12 月的“公平正义与当代中国发 展”学术研讨会、2017 年 10 月,“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社会 发展”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 科学网、社科播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得到了较好的反映。 为了加强基地的科学研究,每年邀请学科领域的专家来校为 大家进行讲座和学术交流,包括有: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季正聚教 授、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侯惠勤教授、马克思 主义理论学科长江学者邹诗鹏教授、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南京 大学林德宏教授、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曹泳鑫研究员、中央 编译局陈家刚教授、华东师大学齐卫平教授、南京大学肖玲教授、 《江海学刊》主编韩璞庚教授、南京大学姜迎春教授、中国人民 大学罗骞教授等知名学者。每年举办的学术讲座和报告 20 多场 次。 同时,基地成员还积极参加在全国各地举行的学术会议,进 行大会报告。 研究基地注重师资培养和建设工作。一方面,通过基地的平 台建设,积极推进特聘教授引进,增强学术指导教师队伍。目前, 研究基地用有两位校特聘教授、一位校顾问教授、两位学院特聘 教授。另一方面,围绕基地建设,不断引进和培育学院青年教师。 目前基地 13 名核心成员中,40 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了 65%左右。 研究基地以学术研究为中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丰 硕成果。目前,研究基地成员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 项、 教育部专项课题 1 项、上海市教委专项经费课题 2 项、承担中央 编译局委托课题 2 项,一般课题 5 项。基地成员近年来发表论文 100 多篇。基地成员曾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2014 年度提名人物”、教育部 “2015 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 划”、上海市教委首届思政教师拔尖人才培养班计划等荣誉称号。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