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复旦》第1237期 2021年11月28日 拼接版.pdf

What is love8 页 6.524 MB 访问 522.97下载文档
《复旦》第1237期 2021年11月28日 拼接版.pdf《复旦》第1237期 2021年11月28日 拼接版.pdf《复旦》第1237期 2021年11月28日 拼接版.pdf《复旦》第1237期 2021年11月28日 拼接版.pdf《复旦》第1237期 2021年11月28日 拼接版.pdf《复旦》第1237期 2021年11月28日 拼接版.pdf
当前文档共8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复旦》第1237期 2021年11月28日 拼接版.pdf

复旦率中国科学家团队为未来生命科学研究“引路” 初步绘制全球首张人类表型组参比导航图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密测量平台和自主研发的全过程、自动 化表型组大数据平台,中国科学家团队 从 2020 年起开展了“上海自然人群健 康表型核心队列研究” 。 来自 19 个国家的 21 位协作组理事 和多位表型组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出席 了此次会议,就下一步加快推进人类表 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事项展开国 际协商和深入探讨。 详见 6 版 来源 / 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 ▲ ▲ 1237 新编第 期 2021 年 11 月 28 日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31-0801/G 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主管、 主办 本报讯 11 月 19 日,国际人类表型 组研究协作组第三次理事会在线召开。 中科院院士、 校长、 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 研究院院长金力介绍了复旦领导的中国 科学家团队初步绘制的全球首张人类表 型组参比导航图的研究情况。 作为上海市市级重大专项“国际人 类表型组计划(一期)”的核心任务之 一,依托在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成 的世界首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精 翁铁慧一行到复旦调研指导督促中央巡视整改落实工作情况 打好巡视整改硬仗, 向党中央交上满意答卷 我校启动基础研究 特区计划首批项目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 长翁铁慧在复旦大学主持召 开了中央巡视整改工作专题 调研座谈会并作总结讲话。 翁铁慧希望复旦大学打好巡 视整改这场硬仗,以实实在 在的整改成效向党中央交上 满意答卷。会上,校党委书 记焦扬汇报了学校巡视整 改工作情况,校长金力汇报 了学校“双一流”建设情况。 校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 加本次巡视整改工作专题调 研座谈会。 11 月 22 日 下 午 ,教 育 部 党 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一行到复 旦大学调研指导督促中央巡视 整改落实工作情况。校党委书 记焦扬、校长金力、党委常务副 书记裘新等陪同调研。教育部 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教育部学 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 任徐忠波,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 司长宋凌云等陪同调研、指导工 作。 落实巡视整改是重大政治任务 座谈会上,翁铁慧表示,复 巡视反馈意见,高位谋划统筹推 旦大学党委切实担负起巡视整 进,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切实 改的主体责任,把巡视整改作为 抓好政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 重 大 政 治 任 务 ,成 立 了 领 导 小 作、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师德 组 ,制 定 了 具 体 可 行 的 整 改 方 师风建设、班子队伍和基层党组 案,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有的问 织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新一轮 题已经立行立改,重点问题正在 “双一流”建设。要坚决落实巡 加速推进。她强调,复旦大学要 视整改政治责任,扎实做好巡视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后半篇文章”,在整改落实上见 话精神,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增 真章、求实效,切实履行巡视整 强做好巡视整改工作的责任感、 改主体责任,坚持标本兼治,力 使命感,深刻领会做好专项巡视 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每 整改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 项整改落到实处。 行动,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抓巡视 翁铁慧指出,落实巡视整改 整改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高 任务是复旦大学的重大政治任 度重视,深刻领会做好中央巡视 务,希望复旦大学锚定目标,抓 整改是加快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铁 有 痕 ,打 好 巡 视 整 改 这 场 硬 的重要契机。要对标对表习近 仗,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向党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 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折不扣把巡视整改抓实抓好 焦扬代表学校党委作学校 巡视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她表 示,中央巡视组向学校党委反馈 巡视情况后, 学校党委认真研究、 照单全收、严肃对待、彻底整改。 她从三个方面向巡视整改督导组 汇报了学校巡视集中整改进展情 况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她表示,学校党委切实承担 主体责任,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 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加强组织 领导,增强整改的思想自觉、行 动自觉、政治自觉。敢于动真碰 硬,坚持“三线联动”,做到责任 项项压实、任务条条落地。抓好 任,切实深化从严管党治校、落 深度融合,以巡视整改引领保障 实“两个责任”,切实加强班子队 高质量发展。围绕解决突出问 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抓 题,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巡视反馈 好长期整改,为建设“第一个复 意见的整改。学校党委践行初 旦”奠定坚实政治根基。进一步 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切实强 拿 出 抓 铁 有 痕 、踏 石 留 印 的 劲 化政治建设,切实把立德树人摆 头,克服“过关” “ 闯关”心态,凝 在中心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切实 神聚力打好集中整改决战,做到 “ 长久立”久 贯彻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当下改”恪尽全功、 制、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 久为功、 “ 利长远”务实建功,以 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斗争精 整改的实际成效向党中央、向人 神 、落 实 意 识 形 态 工 作 领 导 责 民交出一份合格政治答卷。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金力从 6 个方面汇报了学校 “双一流”建设情况。他指出,谋 划好新一轮“双一流”规划,深入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是学校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 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建设“第 一个复旦”的关键抓手。 经过首轮“双一流”建设,学 校取得长足的进步。对照中央 巡视整改意见和建议,学校将在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采取有 力举措,着力补齐短板,奋力取 得更大进展。金力表示,努力成 为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建设 好“第一个复旦”,是学校持之以 恒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 标,学校要在最重要学科领域布 点、在最前沿学术领域开拓,力 争做出最突出贡献,以最佳状态 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在学 科建设总体规划方面,扎实推进 学科内涵建设,不断拓展学科前 沿,优化学科体系架构,布局新 的优势学科和特色研究领域,培 育学科创新发展的持续动能。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全面 推进落实各项建设任务与改革 任务,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 推行更加有力的举措。学校将 在建设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和科 技强国的新征程中继续主动担 当,按照国家建设高水平研究型 大学的战略目标指引,奋力彰显 担当国家使命、服务经济社会、 文化传承创新等卓越贡献力,创 造性实现“第一个复旦”。 座谈会前,翁铁慧一行先后 在经济学院、逸夫科技楼调研。 在经济学院,翁铁慧听取了经济 学院院长张军、党委书记李粤江 关于学科建设和党建工作的汇 报。在逸夫科技楼,翁铁慧察看 了复旦教材建设展、 “ 两大工程” 成果展,副校长徐雷介绍了相关 情况。 文 / 赵天润 摄 / 成钊 本报讯 日前,复旦大学基础 研究特区计划启动会暨首批入选 者座谈会在邯郸校区逸夫科技楼 举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 高,基础研究特区区长、校长金力 出席会议,并为第一批入选者颁 发证书。会上,科研院介绍了基 础研究特区计划的定位布局、实 施方案及立项情况。研究生院、 人事处、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 融合创新研究院等相关职能部处 负责人参加。 朱启高表示,基础研究是科 技创新的源头,当前我国已经到 了进一步大力加强基础研究、鼓 励原始创新的关键时期。他勉励 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各位入选者应 敢为天下先,以“宁打一口井不挖 十个坑”的精神,聚焦前沿领域进 行长期攻关。 金力表示,基础研究特区的 实施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对基础研 究的高度重视和高瞻远瞩的发展 战略。复旦大学基础研究特区计 划要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 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打 造学校新的科研增长点和学科优 势领域,成为学校基础研究的新 品牌、新起点,为上海加快建设具 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 出贡献。每位入选者要立志成为 “大先生”,心怀“国之大者”,主动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 任。学校也将积极回应科研人员 的需求,把复旦建成适合基础研 究人才成长的沃土。 据悉,上海市试点设立基础 研究特区是上海市近日出台的 《关于加快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 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二十项任 务举措之一。通过选取包括复旦 大学在内的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 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重点 领域和重点团队给予长期、稳定 和集中的支持。在市科委的指导 下,学校通过专家评议,先期启动 第一批原创引领性强、共识性高 的 17 个项目, 赋予项目负责人充分 科研自主权, 支持自由选题、 自行组 织、 自主使用经费, 在科研组织模式 和管理体制机制上给予充分的改 革探索空间。 来源 / 科研院 2 校园新闻 星期日 一、二版编辑/黄文发 2021.11.28 区校合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创平台 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揭牌, 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揭牌 , 首批共 8 个项目入驻 复旦8 复旦 8 个项目入驻科创中心 这 8 个重点项目, 除了国家自 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科院 院士赵东元领衔的功能介孔材料 研发项目外,还有周树学教授与 武利民教授领衔的高性能涂层材 料研发项目、彭慧胜教授领衔的 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项目、杨晓 峰教授领衔的半导体装备核心零 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张清纯 教授领衔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应用 及产业化项目、姜育刚教授领衔 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缺陷检测项 目、郑立荣教授领衔的智能楼宇 通信与控制物联网项目,以及徐 敏教授领衔的低照度成像模组和 红外双胶合透镜项目。 校长、 中科院院士金力, 区委 副书记、 区长高奕奕, 宝武集团宝 地资产总裁、党委副书记王语致 辞。宝山区副区长翟磊主持仪 式。出席本次仪式的还有市发改 委副主任裘文进,市教委一级巡 视员蒋红,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 焦扬、 金力、 陈杰、 高奕奕等参观入驻的复旦项目 继杨浦复旦创新走廊、张江 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之后,复旦大 学又与宝山区牵手合作,建设宝 山复旦科创中心。11 月 24 日上 午,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 宝山 区委书记陈杰共同为宝山复旦科 创中心揭牌。复旦大学首批共 8 个重大创新项目入驻。 ▲ 新启用的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将依托复旦大学优势学科 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聚焦新材料、信息电子、装备制造等 新兴领域,帮助对接科研成果、市场需求。特别是,以贯穿 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服务“催化”成果转化链路。从科创一卡 通、科创服务热线、宝山 7*24H 科创会客厅等,让各类科创 资源一眼可见、一键可享、一站可达。 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尧 水, 校党委副书记许征, 宝山区委 常委、 副区长郑益川, 市经信委二 级巡视员蒋玮,市科委二级巡视 员胡睦等。 期待产出高质量科研新成果 金力在致辞中指出,宝山复 旦科创中心依托复旦大学优势学 科, 以国家级、 省部级科技平台基 地的重大创新成果为基础,聚焦 新材料、 信息与电子、 装备与制造 三个领域,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 研对接,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平 台。期待入驻的第一批重大创新 项目能充分利用好创新平台和创 新机制, 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促 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现更多 从“1 到 100”的突破,以科技创新 催生发展新动能,共同打造产学 研合作示范区。 金力表示,区校应进一步深 化联动, 加速“科创宝山” 和“第一 个复旦”共赢发展。要加快推进 医疗创新板块的合作,加强文化 科技艺术融合领域合作,深化人 才安居保障工程,扎实推进新一 轮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 提供一站式服务全方位保障 高奕奕表示,建设上海科创 中心主阵地,要打好“大学牌”和 “大企业牌”。复旦和宝山渊源 深厚,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 公学就创立于宝山。今年年初, 双方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就科技成果在宝山的产业化达 成高度一致。宝武集团作为全 球 最 大 的 钢 铁 企 业 ,是 实 施 国 家重大战略的开拓者、领跑者, 也 是 推 动吴淞地区转型开发的 主力军。 他强调, 宝山将和复旦大学、 宝武集团一起,在科技成果转化 和产业化方面, 全面合作、 共同发 力。宝山区将围绕科技成果转化 的关键环节, 从要素保障、 机制创 新, 政策设计等方面, 形成一整套 软化体系,为复旦科技成果转化 应用, 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复旦顶 尖技术团队提供全方位保障。 王语表示, 首批入驻的 8 个复 旦大学重大创新项目,都是权威 云集、超重量级项目。宝武集团 将积极服务高校重大科研创新平 台, 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助力前沿 科技研发,为宝山复旦科创中心 建设和宝山区科创主阵地建设, 提供服务支撑。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手抓 从 “实验室” 到 “生产线” , 8个 项目入驻科创中心,成功宣告摆 脱了科研成果“沉睡之困” 。新启 用的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将依托复 旦大学优势学科和重大科技创新 成果,聚焦新材料、信息电子、装 备制造等新兴领域,帮助对接科 研成果、市场需求。尤其是以贯 穿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服务, “催 化”成果转化链路。从科创一卡 通、科创服务热线、宝山 7*24H 科创会客厅等,让各类科创资源 一眼可见、一键可享、一站可达。 首批入驻项目代表赵东元院 士说,科技创新对科研工作者提 出了新的要求。基础研究和应用 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他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 面介绍了团队在功能介孔材料领 域作出的努力,希望未来在宝山 复旦科创中心的支持下,推动上 海宝山“介孔谷” 新材料研发中心 发展,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的“产 学研用” 一体化发展。 宝山复旦科创中心的启用是 校地合作的阶段性成果。今年 2 月,宝山区与复旦大学签订深化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 还将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项 目先导、共同发展”为原则,继续 在党建、干部人才交流、医疗卫 生、产学研合作、美育与艺术教 育、人才安居保障等方面开展深 入合作。 入 驻 仪 式 前 ,焦 扬 、金 力 、 陈杰、高奕奕、许征等领导, 先后 参观了位于不锈钢大厦的赵东元 院士团队项目、姜育刚教授团队 项目和郑立荣教授团队项目。 文 / 章佩林 摄 / 成钊 第七届复旦大学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对学校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讯 11 月 25 日下午, 第七 届复旦大学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在 上海宝龙美术馆举行。校长、中 科院院士、校董事会主席金力, 许 宁生校董, 校党委副书记、校董事 会秘书长许征, 资深校董、宝龙集 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以及数十 位校董、校董代表线上、线下出席 会议。 金力代表校党委书记焦扬, 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复旦事业发 展的全体校董表示感谢,向新任 资深校董许健康先生致以敬意, 向新晋成为校董的许华芳先生和 谭瑞清校友表示祝贺。他期待各 位校董一如既往关注复旦、爱护 复旦、支持复旦, 助力学校向着奋 斗目标勇毅前行。 金力向刚刚卸任第七届校董 事会主席的许宁生表达谢意。许 宁生作为第五、六、七届校董会主 席,带领校董会不断完善自身建 设,发挥重要作用,作出重大贡 献。金力感谢许宁生接受校董会 邀请, 继续留任校董, 支持学校各 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许征为许宁生校董赠送纪念 相册,相册扉页题有“奋进的复 旦,更好的我们,感恩有你,共同 走过” , 会场数次以热烈掌声感谢 许宁生在担任复旦校董会主席七 年期间作出的卓越贡献。 会上,许征做校董会工作报 告, 从 5 个方面回顾 2019 年 9 月以 来第七届董事会的工作成就。校 董会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用心 用情培育学生、全面助推学科和 人才发展、齐心建设美丽校园、扶 贫帮困服务国家战略等多方面作 出了卓越贡献。 第七届董事会延续了往届校 董会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挥校董 会引资引智引流重要平台作用, 全面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秘 书处紧紧围绕学校发展需求,加 强与校董和校董企业的联系,积 极联络和服务校董,促进校董与 学校之间交流互动,形成携手发 展的良好态势。 发规处处长吴力波从党建引 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融合创 新、服务国家、师资队伍、国际影 响、办学空间、综合保障等方面, 回顾了学校“十三五”建设成效, 并向校董汇报了学校“十四五” 规划。 听取校董会工作报告、复旦 大学“十四五”规划后,参会校董 丁肇中、董建成、谢明、朱民、曹其 镛、王纪来、周益民、刘振鹏、许华 芳、谭瑞清、蔡彤、卢长祺、陈家 泉, 资深校董许健康, 校董代表吴 春艳依次对复旦大学、校董会未 来发展建言献策, 发表真知灼见。 文 / 胡慧中 摄 / 戚心茹 2021.11.28 星期日 编辑/黄文发 专题报道 3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2021年三大奖项颁发 许庆瑞等六人分获终身成就奖、杰出贡献奖和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 王家瑞向许庆瑞颁发“终身成就奖” 本报讯 11 月 26 日,2021 年 复旦管理学论坛暨复旦管理学 奖 励 基 金 会(以 下 简 称“ 基 金 会” )颁奖典礼在沪举行。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福 利会主席王家瑞出席颁奖典礼, 并为今年的“复旦管理学杰出贡 献奖” “ 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 奖” “ 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获 奖人颁奖。复旦管理学奖励基 金会评审委员会主席、教育部原 副部长、同济大学教授吴启迪宣 读获奖名单。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基金会理事 长焦扬出席颁奖典礼并讲话,复 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 力 致 欢 迎 辞 ,基 金 会 名 誉 理 事 摄 / 成钊 长、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 以视频形式致辞。基金会秘书 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主持 论坛开幕式暨颁奖典礼。 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 记、秘书长张晓敏,复旦大学党 委 副 书 记 、基 金 会 副 秘 书 长 许 征,上海市民政局、上海社会组 织 评 估 院 相 关 领 导 ,基 金 会 理 事、监事,往届获奖人代表,国内 管理学界学者代表以及复旦师 生代表共同见证了盛会。 虞丽娟表示,上海正立足新 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 新发展格局,努力以更科学系统 的管理学思维和方法处理好政 府、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 形成 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更好地为 国计民生事业固本培源。真诚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许庆瑞获“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哈尔滨工业 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一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大军、天津大学讲席教授 张维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获“复旦企业管理杰出 贡献奖” 。 待管理学专家为上海的未来发展 建言献策, 贡献智慧力量。 焦扬表示,站在向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上,基 金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 持与时代同步伐,推动中国管理 学更深入地解读中国实践、构建 中国理论,实现自身更长远、更 高质量的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构建 管理学的“中国理论”,更好发挥 风向标作用,引领中国管理学的 发展方向,激励更多管理学人从 中 国 实 践 中 来 、到 中 国 实 践 中 去。发现挖掘管理学的“中国力 量”,带动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 出、快速成长,确保中国管理学 人才辈出、薪火相传。讲好讲透 管理学的“中国故事”,让中国的 管理智慧和管理思想不断走向 世界,不断提高中国管理学国际 地位和影响力。 金力表示,复旦大学是一所 具有管理学研究传统与雄厚研 究实力的大学,一贯重视管理学 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学人才的培 养。希望学校各相关学科和智 库,继续整合学术资源,共同承 办好基金会每年的管理学论坛, 结合中国和全球管理学领域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促进中国管 理学人才的成长,提高中国管理 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力,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 发展道路, 贡献复旦智慧与力量。 刘遵义表示, 基金会已经逐渐 成长为中国管理学领域最具影响 力、 最具公信力的奖励基金会。基 《十九届六中全会 “历史决议” 导读》专题讲座举行 11 月 23 日 下 午 ,望 道 深入学习十九届 深入学习十九届 大讲堂第 六中全会精神 六中全会精神 三讲通过 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形式在邯郸校区举行, 中 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 执行院长、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 长杨凤城教授作题为《十九届六中 全会“历史决议”导读》的专题讲 座。 “形势与政策课” 选课学生和教 研室成员, 以及部分研究生党员代 表共计 1200 余人在主、分会场集 中收看。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玉 刚主持。 讲座中, 杨凤城教授围绕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 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 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 决议》, 从深刻领会《决议》的文本 结构和核心要义、 党的百年奋斗取 得的重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 革、 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 史经验、树立大历史观等方面, 对 全会精神和《决议》文本进行了系 统导读和深入阐释。 杨凤城教授指出, 《中共中央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 史经验的决议》的主题主线是围绕 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叙述和布 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 “中国 共产党 100 年进行的一切奋斗、 一 切牺牲、 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 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 《决议》的第一部分至第四部 分紧紧地围绕这一主题呈现了中 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杨凤城教授认为, 第一个重大 成就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 胜利, 实现了从被视为 “东亚病夫” 到站起来的历史飞跃, 彻底结束了 旧中国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社会 的历史, 实现了由封建专制到人民 民主的历史跨越, 实现了从一盘散 沙到组织起来的历史转变, 从而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 本社会条件。 第二个重大成就是完成社会 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从 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 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 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 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 会主义社会, 向世界庄严宣告: 中 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发展中国。 第三个重大成就是进行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的正确道路,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 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 共产党通过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 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使 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第四个重大成就是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 开启全面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 斗新征程, 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决议》 从 13 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 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发生的历 史性变革, 体现新时代以来探索形 成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 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与此同 时, 这 13 个方面的历史成就, 也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 善的制度保障, 更为坚实的物质基 础,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杨凤城教授指出, 通过党的百 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历史梳理, 有助 于我们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 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 功, 这是《决议》的灵魂和核心问题 导向。 据悉, 望道大讲堂是学校在全 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之际, 为传承老校长陈望道 追求真理、 传播马克思主义精神所 推出的的一项重要举措。系列讲 座邀请时代先锋、行业楷模、优秀 党员、名师大家等到学校作报告, 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 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 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信心。 来源 / 复旦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 文 / 高晓林 谈思嘉 金会评选出的每一位获奖人都是 所在学科领域的佼佼者, 每一位获 奖人身上都反映着时代风貌, 更折 射着他们在各自领域上求索的治 学理念和企业家精神。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由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于 2005 年发 起成立,是中国管理学界第一个 奖励基金会,旨在奖励我国在管 理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工作 者,倡导管理学理论符合中国国 情,并密切与实践相结合,推动 我国管理学长远发展,促进我国 管理学人才的成长,不断提高我 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和影响力。已有 62 位管理学领 域学者和实践者获奖。 文 / 张洁玲 李沁园 李斯嘉 复旦教师赴华为上海 研究所开展社会实践 本报讯 11 月 23 日下午,由 复旦各单位老师组成的教师实 践团,前往华为上海研究所参观 学习,了解华为雄厚的技术积累 与前沿的技术进展,感受科技报 国的精神力量,担起科技自立的 时代重任。华为是全球领先的 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 供应商,并致力于构建更美好的 全联接世界。华为上海研究所 是华为在全球拥有的 12 个无线 网络设备研究机构的中枢。 在展厅中,教师实践团的老 师们聚焦移动宽带产业发展,了 解华为 5G 以及面向 5G 演进的端 到端领先性。讲解员为教师实 践团的老师们介绍了各种 5G 的 运用,包括 5G+云+AI、5G+新媒 体等。展厅还展现了 5GtoB 的各 种应用场景,如机器视觉、数据 采集、室内定位、远程控制、智慧 医疗等。 教师实践团的老师们还与华 为员工进行了交流座谈,就 5G 布 置的网络环境和服务器要求、华 为团队协作、5G 能否在医学实践 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中发挥作用等 进行了探讨。 来源 / 党委教工部 4 医学健康 星期日 编辑/黄文发 2021.11.28 万家灯火里, 给外地来沪就医患儿留一抹亮光 小布家园-复旦儿科上海同心圆小家运转一年焕新颜 复旦泰州健康科研院 牵头启动 “福声计划” 小布家园目前已建有 “生命源泉-肾病儿童小 家” “白鳍豚先心患儿小 家”和“上海同心圆小家”, 造福患儿家庭。 “ 如果可以 的话,偌大的上海,万家灯 火,我们想给外地来沪治疗 的重病患儿家庭留一盏 灯。未来,希望小布家园平 台能吸纳更多的爱心力量, 租下更多的房间,同时借助 小布家园平台开展更多志 愿服务和家长互助活动,使 项目形成良性循环,帮助更 多患儿家庭。”复旦大学附 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 教授对此满怀期待。 又到了萱萱来做化疗的日子 了,妈妈提前跟病区护士申请了 小布家园项目的免费住宿,于是 她们一到上海就赶紧联系基金会 的志愿者老师办理入住。去往小 家的这条路对她们来说已经很熟 悉了,这是她们母女俩第 11 次入 住小家。但这次萱萱很惊喜,因 为小家和以前不一样了,它变得 更温馨更漂亮了,在阳光下闪闪 发光。萱萱抬头看着天空,露出 了久违的笑容。 让失去光的家庭重新被太阳点亮 光亮,是小布家园-复旦儿 造方案正式发布,小家所在的大 科 上 海 同 心 圆 小 家 的 主 旋 律 。 楼已经初焕新颜。 项目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 这次小家的升级改造得到 为异地来沪就医的大病患儿家 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逸 庭带来一丝光亮,为他们打造在 夫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力支持。 沪的临时小家,让孩子得到最好 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环境设 的 照 顾 ,让 家 长 关 注 自 己 的 健 计专业负责人和师生团队多次 康,有安身处并获得支持共同面 到 现 场 勘 察 测 量 ,几 次 创 意 改 对疾病。去年 11 月 17 日,第一 版,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融合 位来自 PICU 的患儿家庭入住小 “小家”项目的内涵,形成了最终 家,至今,小家已经顺利运行了 的升级改造方案,并将方案命名 一周年。 为“送你一抹小阳光”。 重症患儿母亲陈女士说道: 在小家周年庆之际,小家的 “作为一名外地来沪的重症患儿 升级改造方案也有部分呈现。 家 长 ,能 有 机 会 入 住 同 心 圆 小 外墙采取多彩的色块互相交叠, 家,特别激动。很感谢这一项公 原本黯淡单调的走廊被涂上明 益项目,让我们这些患儿家长在 亮的色彩,分离的色块,聚集在 上海感受到了大爱的温暖,自己 每个房间的门口处,突出房间入 成为第一批入住的患儿家长很 口 ,就 如 同 一 抹 抹 阳 光 透 过 云 幸运,也希望能够把爱一直传递 层,星星点点地洒落在每个房间 下去。”在入住 5 天后,她交给护 的 房 门 上 ,而 赞 助 企 业 与 个 人 士 长 一 份“ 同 心 圆 小 家 居 住 体 的名字将呈现在小阳光造型的 会”,满满两大张纸记录了给后 捐赠牌上。一楼入口处墙面上 续即将入住小家的患儿家庭的 的 小 留 言 板 ,让 住 在 这 里 的 家 温馨贴士,包含了衣、食、住、行 庭可以把自己想表达的心情或 各个方面的注意事项,还记录了 语言写在上面,相互鼓励、相互 对管理好小家的建议。陈女士 扶 持 ,相 互 传 递 温 暖 。 而 每 多 表示,在孩子出院离沪之前,她 一 人 捐 赠 ,一 个 捐 赠 牌 就 会 出 很愿意成为小家的一名志愿者, 现 在 留 言 板 周 围 ,捐 赠 牌 越 来 一起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家庭。 越多,慢慢地,一抹抹小阳光汇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 聚 在 一 起 ,就 变 成 了 明 亮 的 太 院联合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 阳,照亮小家,温暖住在这里的 链接多方资源,在小家运营一周 人们。这个总捐赠墙的设计, 年之际对大楼进行了部分升级 像讲故事一样把“给予爱、让患 改造,并在今年 11 月 19 日成功 儿家庭感受爱、进而散发爱、传 举办小家周年庆活动暨小家升 递 爱 ”的 设 计 理 念 做 了 很 好 的 级改造仪式。当天,小家环境改 诠释与表达。 本报讯 日前,由复旦大学泰 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牵头, 联合上海 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鹍远生物 以及国内 11家三甲医院在上海启 动“福声计划” 中国人群泛癌早筛 研究。据悉, 这是我国迄今规模最 大、 范围最广的泛癌种早筛前瞻性 研究, 覆盖华东、华北、华南、西南 等地区的10个省及直辖市。 去年 7 月, 复旦大学泰州健康 科学研究院团队利用鹍远生物自 主研发的循环肿瘤 DNA(ctDNA)甲 基化泛癌筛查技术PanSeer®, 首次 实现泛癌早筛技术在大型自然人 群队列中的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刊 发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来沪就医患儿与家长安心入住小布家园 之上。研究发现:应用 ctDNA 甲 基化标志物,实现了提前 4 年“预 警”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 直肠癌等 5 种常见恶性肿瘤。通 着力打造温馨公益慈善文化氛围 过 PanSeer® 这一中国原创技术, 证明癌症信号在疾病早期、甚至 小家项目是复旦大学附属儿 外,也积极链接资源为患儿家庭 在无症状的若干年前就会存在 科医院、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 开通了免费的专属班车。为了缓 于血液中。 共同发起的重病儿童住宿项目, 解患儿家庭的焦虑情绪,小家专 本次启动的 “福声计划” 中国 旨在为异地来沪就医的大病患儿 为家长开设了正念减压课程。在 人群泛癌早筛项目, 将在上述基础 家庭提供短期住宿,减少患儿家 端午节、中秋节、儿童节、春节等 上, 进一步推进泛癌种早筛领域的 庭经济负担, 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这些传统节日之时,复旦大学附 深入研究, 旨在建立适于中国人群 提升患儿就医体验。截止今年 11 属儿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协同北京 的泛癌早筛模型, 并面向人民健康 月 19 日,项目已开设了 17 间房 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志愿者会,定 战略需求加快推进前沿创新成果 间, 为近400 个家庭提供超过3500 期组织慰问和感恩活动,促进医 转化和相关应用产品开发。 个夜晚的住宿,覆盖复旦儿科 17 护人员和患儿家庭的相互了解, “福声计划” 学术专家委员会 个病区。项目实行病区负责制, 也增强患儿家庭间的朋辈支持,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院士、 南京 每个病区有专属的小家房间。项 让患儿家庭真正有家的感觉。 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 中南大学周 目有严格的评估和审核机制,由 小家项目在成功运行的一年 宏灏院士、 中科院上海分院赵国屏 医院社工部和护理部牵头,病区 中也在院内外形成了良好的社 院士和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 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组成评估小 会反响,打造了温馨的公益慈善 究院金力院士等在内的 30 余位顶 组,交由医院社工部和北京同心 文化氛围,小家的家长形成自助 尖专家组成。 圆基金会专人审核方可入住。 互助的良好风气,在退房时会将 金力表示,癌症防控是我国 项目在顺利运行的一年中, 房间打扫干净,也会将必须的生 疾病防控的主战场,需要加大临 除关注患儿的实际住宿问题外, 活用品留下,还会在本子上写上 床诊疗技术和药物的研发,为广 也为患儿家庭提供了人性化的服 鼓励和感谢的话语将爱和温暖 大患者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要 务,充分展现上海温度。北京同 传递。也有家长自发地成为家 在癌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 心圆基金会对每个房间进行了精 长志愿者协助其他患儿家庭,为 早期干预领域,充分发挥科技力 心布置,准备了齐全的生活物资 小家服务。小家的患儿和家长 量,研发可用于癌种早期筛查的 及智能杀菌灯、消毒柜等特殊设 还可以留下自己对小家的建议 生物标志,提高癌症的早诊率, 备。这一年来,小家也得到了所 和意见,共同参与小家的建设, 降低疾病负担。国家出台了一 在地泊寓公寓的大力支持,不仅 为小家未来更好的发展贡献自 系列政策来切实推进癌症的早 给患儿家庭提供各种便捷服务 己的力量。 期 筛 查 工 作 ,并 通 过“ 十 三 五 ” “十四五”重点科技专项,保障癌 给来沪的重病患儿家庭留一盏灯 症早筛的技术创新。近年来,液 体活检作为新兴的癌症早筛技 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科研 小家项目是上海打造儿童友 圆小家”。 界和产业界都展示出巨大潜力, 好型城市的缩影,也是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 附属儿科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 书记徐虹教授表示,万家灯火里, 但这种新兴技术要真正做到为 百姓服务,还需要经过大规模的 中心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医院的 我们想给外地来沪治疗的重病患 人群研究,来证实其准确性和可 重要举措。小家项目将医疗从个 儿家庭留一盏灯。希望来上海看 靠性。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国际公 体延伸到家庭再到社区再到城 病的患儿家庭,在上海的每一天 认研究慢性病发生发展影响因素 市,展现上海温度。 都能安心、安身。希望小布家园 小家以儿科医院健康科普吉 平台在今后能吸纳更多的爱心力 的首选设计。 “ 福声计划”中国人 祥物小布谷鸟为代言,寓意每个 量,租下更多的房间,同时借助小 群泛癌早筛项目,正是在具有成 孩子能成为快乐的布谷鸟,远离 布家园平台开展更多志愿服务和 熟队列人群和生物样本库资源基 病痛,自由翱翔。目前,已建有 家长互助活动,使项目形成良性 础上,早筛技术迈向临床实验与 “生命源泉-肾病儿童小家” “白 循环,以帮助更多患儿家庭。 真实世界应用前的重要一环。 鳍豚先心患儿小家”和“上海同心 文 / 奚晓蕾 来源 / 复旦泰州健康科研院 2021.11.28 星期日 编辑/胡慧中 专题报道 5 复 旦 航 空 航 天 系 团 队 赢 得 奖 项“ 大 满 贯 ” 11 月 20 至 21 日,由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艾剑良教授指导、复旦大学 FDAA 团队开发的,针对“低 慢小”的察打一体化多旋翼无人机系统项目,在“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 荣获全国一等奖、 最佳实物演示奖, 复旦大学还荣获优秀组织奖。 这是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首次同时获得大赛全国一等奖及最佳实物演示奖,复旦大学摘得本届 奖项“大满贯”!参赛筹备过程中,航空航天系积极组织师生参赛,比赛成绩的取得同样离不开研究 生院的大力支持。 复旦大学 FDAA 团队由 2020 级航空航天系的 5 位研究生组成, 分别为直博生刘云霄, 硕士生肖选 杰、 张浩天、 屈文凯, 博士生李涵担 任队长。团队导师艾剑良是复旦 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航空 航天系教授、 飞行器设计研究所所 长,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领 军人物。 7 年来, 艾剑良指导团队参加 了 7 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 新大赛, 收获 3 个全国一等奖、 2个 二等奖,两次获得最佳实物演示 奖,荣誉凝聚了师生的智慧与真 情, 为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揽下了 璀璨星辰般夺目的光辉。 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 究生教育司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 已经成为在 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航 空航天院所厂企及社会上具有最 高影响力的高层次重要赛事。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 9 个国家、 12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03支队 伍参赛, 参赛高校包括复旦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 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 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 大学等知名高校。 让无人机化身“ 空中航 母” ,为守护祖国低空安全贡 献复旦力量 上海进博会圆满落幕, 北京冬 奥会召开在即, 对 “低慢小” 航空器 的管制成为大型活动安全保障中 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飞行器为 守护祖国低空安全贡献力量, 实现 空中哨戒? “无人机” 已经成为普罗大众 熟知的设备, 在诸多场景发挥了极 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航 空飞行产品逐渐向小型化、 民用化 拓展, 小型飞行器和空飘物威胁航 空运输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及其隐私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 怀揣着守护祖国低空安全的 拳拳之心, 复旦大学FDAA团队系 统地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基于多旋 翼航母平台+模块化打击任务子机 的察打一体化多旋翼无人机系统, 实现了基于 360°全景+光学变焦 目标跟踪搜索的人工智能自动探 测; 基于协同组网指挥的任务分配 技术, 实现打击任务子机对“低慢 小” 目标的自动跟踪与打击, 目前 已完成原型系统开发与功能测试 验证。 “海面上的航空母舰可以提供 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 我们的察打 一体化多旋翼无人机就像是 ‘空中 航母’ 一样。 ” 团队队长、 2020 级航 空航天系博士生李涵介绍。 基于国防需求、 民用和工业等 需求设计的飞行器, 未来应用场景 十分广阔, 可以用于如净空区管理 或大型活动安保, 实现空中哨戒; 还可以与车载系留技术相结合, 实 现超长航时的边境线巡逻; 未来还 可在多架子母机组网的基础上, 覆 盖反制蜂群无人机目标, 治理空飘 气球等复杂场景。 在参赛作品的研发过程中, 复 旦团队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 闭环, 目前正在申请 10 项专利和 2 项软件著作权, 第一发明人均为参 赛团队成员。 31 天外场试飞 天外场试飞, ,100 多 公里往返路程, 公里往返路程 ,不畏艰难送 “它” 上青云 在上海郊区的水稻田里, 五个 男生用麻绳拴着对方, 弓着腰在田 里摸索,脚上的雨靴浸没在泥沼 里。很难想象他们不是在插秧, 而 是在寻找试飞坠落的 “飞行器” 。 终于, “下落不明” 的飞行器被 举起来, 浑然被烂泥包裹, 面目全 非。 这已经是 FDAA 团队第二次 试飞失败了。一周前,他们在临 港经历了第一次试飞事故,飞行 器重重地摔到地上,以至于只能 从头再来。而距离大赛提交作 品的时间已临近,五位成员心情 十分低落。 回到学校,艾剑良对学生们 说: “ 试飞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 事情,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坚 持这件难而正确的事情!”受到 老师的精神鼓励,团队成员重振 士气,脚步愈发坚定。自 5 月 25 日立项参赛,他们辗转松江、嘉 定、临港等四地外场,每天 100 多 公里往返路程披星戴月,完成 31 天外场试飞,不畏艰难,不惧挫 折,成功将承载着志向与毅力的 飞行器送上青云! 飞行器设计需要多学科融合, 技术复杂度非常高, 从软件开发、 算法设计、 系统设计、 系统测试、 外 场试飞, 是一个问题攻关、磨练心 志的长时间迭代过程。团队五位 成员去年已在科研项目中磨练合 作, 这半年的参赛过程更加深了相 互配合的默契, 凝聚成一股“向心 力” 。2020级航空航天系直博刘云 霄说: “今天的成果是我们所有人 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一起经历 过凌晨的挑灯夜战, 一起等待过太 阳的冉冉升起, 一起经历过 ‘炸机’ 过后的挫败和绝望, 也一起经历过 成功时的喜悦和兴奋。 ” 复旦大学 FDAA 团队师生与获奖作品合影 “艾老师常说我们五个人是优 势互补, 缺一不可的, 与同样优秀 的人一起共事真是太美妙了!” 2020级航空航天系硕士屈文凯说。 怀揣航空报国之心, 怀揣航空报国之心, 复旦 航空航天系少年不负凌云志 “我们对航空航天有一种情 怀, 这种情怀让我们飞得更高, 走 得更远。 ” 李涵十多岁的时候就喜欢制 作航模, 心中有一颗热爱的种子萌 芽成长。他跟队员交流时, 发现他 们也很早就爱上了航空航天, 也许 这份热爱化作缘分, 让他们相聚复 旦航空航天系, 成为艾剑良教授的 学生。 艾剑良的微信头像, 便是他和 学生们的合照, 师生们在蔚蓝晴空 下笑容灿烂。对学生们而言, 艾剑 良老师不仅在学术科研上为他们 指引方向, 更带给他们很多精神关 怀与鼓励。 “做科研, 搞学术就是不断发 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痛苦而 美好。 ” 2020 级航空航天系硕士肖 选杰在比赛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 会到艾剑良常常说的这句话, 激励 并鞭策他在挫折中不断蜕变。 过去半年来,2020 级航空航 天系硕士张浩天从对软硬件的几 乎不了解, 到可以熟练使用, 再到 开发新功能, 取得了很大进步。他 发自内心地认为, 这一切与艾剑良 教授的指导与帮助密不可分。 “好的导师能够塑造人生观价 值观,教会我们行业领域的洞察 力, 人生的发展规划。 ” 李涵听说很 多师兄都去国防工业部门工作, 更 加坚定了耐住寂寞, 航空报国的决 心, 爱国情怀日益增长。导师艾剑 良经常讲述长期从事航空航天领 域的同仁的杰出成就, 带给学生们 星辰大海的激励与鼓舞。 一次试飞过程中, 李涵和队友 萌生了以无人机自主设计, 光绘映 射对祖国的告白的想法。在融媒 体中心的合作下, 于是有了今年国 庆《百年告白》影片中的动人一幕 ——无人机在光草上空闪烁成 CHINA。 艾剑良对学生们颇感自豪: “我们的自主飞行与控制团队敢于 争先, 勇于克难, 同学们都怀揣着 航空报国的崇高理想, 努力践行航 空强国的时代号召。项目团队分 工明确, 同学们各司其职, 他们总 能够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方法, 在试飞失败过程中从不放弃, 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 在我眼里他们是非 常优秀的团队。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 上九万里。”成长之路漫漫,愿复 旦航空航天系学子们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地践行航空报国的精 神,让复旦人的凌云之志在祖国 浩瀚苍穹之上振翮翱翔! 文 / 胡慧中 守望相助, 复旦人始终在一起 11 月 27 日 上 午 10 时 ,根 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复旦大 学 江 湾 校 区(含 学 生 生 活 园 区)、爱久公寓已完成排查工 作,结束自 25 日午间开始的闭 环管理。 自 25 日下午起,校党委书 记焦扬、校长金力先后主持召 开全校分党委书记会议、疫情 防控专题工作会议,第一时间 部署工作。 学校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和 ■ 复旦江湾校区师生排队做核酸检测 工作专班, 专门派校领导赴江湾 校区现场指挥, 全面部署疫情防 控有关工作, 全力保障着江湾校 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展开。 按照市防控办要求,在江 湾校区闭环管理的学生和教职 工,从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8 日实 行 12 天健康观察。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全校 师生将继续努力,认真做好观 察,守护生命安全。 文 / 汪祯仪 摄 / 张光杰 6 学术 文化 星期日 编辑/傅 萱 2021.11.28 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第三次理事会上传来消息 全球首张人类表型组参比导航图初步绘就 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 组(IHPC)第三次理事会 11 月 19 日在线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国际人类表 型组研究院院长金力在会上介 绍了复旦领导的中国科学家团 队正在绘制的全球首张人类表 型组参比导航图的研究情况。 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图呢? 金力介绍,表型是生命体的生物 特征。表型组,是指生物体从微 观(即分子)组成到宏观、从胚胎 发育到衰老死亡全过程中所有 表型的集合。基因(内因)与环 境(外因、含环境暴露和生活方 式)共同决定了表型。人类表型 组计划就是要基于“测一切之可 测”的理念,对人类的各种表型 ■ 在 19 日当天的国际协作组理事会上,金力院士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团队正在绘制的全球首张人类 进行跨尺度、全周期精密系统测 表型组参比导航图的研究情况 量,从而解析基因-表型-环境之 间以及宏观-微观表型之间的关 的能力”。而这张“导航图”,将 旦国际创新中心建成的世界首 景表型测量,使科学家首次获得 联,进一步破解各种表型和人类 为科学家未来进一步解析复杂 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精密 了自然人群样本贯通宏观至微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大科学计 生命系统的机理与奥秘指明新 测量平台和自主研发的全过程、 观尺度 20 余个领域类别的海量 划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为未来的 的方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是 自动化表型组大数据平台,中国 表型基线大数据,数据总量超过 生命科学研究绘制“导航图”,也 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生命科学原 科 学 家 从 2020 年 起 开 展 了“ 上 了 3PB。 经 过 多 学 科 团 队 对 现 就是几万种甚至十万种不同人 始创新源,有望引领新一轮健康 海自然人群健康表型核心队列 有数据的协同分析攻关,科学家 类表型之间的关联图。他强调, 科技与生物产业变革。 研究”。截止 11 月 19 日,已有超 们 发 现 了 不 同 表 型 间 超 过 150 “科学家们通过按图索骥,可以 作为上海市市级重大专项 过 730 位常住上海的 20-60 岁志 万个强关联,其中约 39%为跨尺 大大提高生命科学的创新效率, “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 愿 者 完 成 了 在 张 江 平 台 2 天 1 度关联,且大部分关联是科学界 大大提高我们对生命现象认知 的核心任务之一,依托在张江复 夜、每人测量超 3 万个指标的全 首次看到。通过这些强关联形 邵鼎煜与其合作者在量子色动力学 喷注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 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统 称为基本相互作用(fundamental interaction), 为物质间最基本的相 互作用,常称为自然界四力或宇 宙基本力。迄今为止观察到的所 有关于物质的物理现象,都可借 助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机制得 到描述和解释。理解基本相互作 用的本质是自然科学最前沿的研 究领域。 强相互作用(strong interaction)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 用中最强的一种。描述强相互 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简 称 QCD), 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 成部分。 我校物理学系青年研究员邵 鼎煜与其合作者在量子色动力学 喷注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他们基于重整化群理论,发展了 新方法,研究了喷注产生过程中 的“超级领头对数”效应,首次得 到了所有阶重求和的解析结果, 并且发现了适用于任意反应过程 的普适公式。 存在于宇宙中的物质都是由 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 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 子组成。中子没有电荷,而质子 则带正电荷;他们之间需要牵引 力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强相互作 论物理学家发现,喷注产生的理 用就是这种“牵引力”,因此强相 论计算在微扰论四圈水平上会出 互作用又称为强核力。 现 “超级领头对数” 效应。然而从 人们最早是从研究核子(质 那以后,人们对这种效应的物理 子或中子)之间的核力开始, 来研 性质并没有进一步的理解,其主 究强相互作用的,它是使核子结 要困难是相关理论框架不完善。 合成原子核的力。1947 年,科学 其中不仅涉及到高圈多腿的费曼 家发现了这种传递核子间相互作 积分,而且还包含了高维度颜色 矩阵的计算等难点。 用的中间π介子以后,实验中陆 续发现了几百种参与强相互作用 邵鼎煜与其合作者的这项研 的粒子,这些粒子统称为强子。 究表明,超级领头对数的渐进行 为与通常人们所熟知的 Sudakov 对强相互作用本质的探索,一直 对 数 非 常 不 同 ,从 而 揭 示 了 是物理学中的难题。科学家们提 出了许多研究强作用的理论,但 Yang-Mills 理论中散射过程红外 取得的成就都很有限。原因之一 结构的非平庸性。同时发现,在 是理论中没有小参量,找不到可 考 虑 五 圈 量 子 修 正 后 ,即 使 对 靠的近似方法。从强子的夸克模 Drell-Yan、或胶子融合 Higgs 产 型和规范场的概念出发,科学家 生等颜色结构较简单的反应过 们提出了量子色动力学,这个理 程, 超级领头对数也会产生贡献, 论有在短程作用中逐渐变弱的性 相应的数值计算表明该效应对目 质,称为渐近自由。这是强相互 前理论结果的修正可以达到 5% 作用的一个重要性质,且已被实 以上。 验证实。目前量子色动力学的理 该工作于 2021 年 11 月 19 日 论预言和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 在 线 发 表 于《物 理 评 论 快 报》 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被认为是强 (Physical Review Letters,127, 作用基本理论。 212002(2021)按照高能物理学界 QCD 涉及的物理现象非常 的惯例,文章依姓氏英文字母顺 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的预言就是 序署名), 邵鼎煜是文章的共同通 喷注的产生。喷注描述了高能散 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jour射中夸克、胶子通过碎裂产生高 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 能 量 的 强 子 束 流 的 物 理 过 程 。 PhysRevLett.127.212002 2006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理 文\刘岍琳 成的网络,中国科学家初步绘制 了基于上海核心队列的全球首 张人类表型组参比导航图。目 前,面向科研用户的导航图数据 库网站已经上线公测,多支科学 团队正在从现有 1.0 版的导航图 中,筛选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 用价值的强关联,开展进一步科 研攻关。 来自 19 个国家 21 位协作组 理事和多位表型组学领域的一 流科学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就下 一步加快推进人类表型组国际 大科学计划的重要事项展开国 际协商和深入探讨。 会上,全球第一本专门聚焦 表型组研究的同行评审国际学 术期刊《表型组学》(Phenomics) 执行主编、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 研究院副院长丁琛教授向各国 科学家汇报了该刊创刊一年已 刊发 6 期 25 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前期共收到 10 个国家 70 篇投稿, 已经成为国际学界交流分享表 型组学前沿创新成果的重要国 际平台之一。 第三次理事会还就人类表 型组大科学计划下科研数据跨 境共享与开放的基本原则达成 共识。 来源: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陈茂课题组开发含氟聚合物的可控合成方法 助力提升锂电池界面稳定性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 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 茂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含氟聚合 物的可控合成方法,相关成果近 期发表于能源领域国际顶刊《能 源 快 报 》(ACS Energy Letters 10.1021/acsenergylett.1c02036)。 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能量 密度、高稳定性、可加工等优点, 有望应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等新能源领域。但传统氟聚合 物具有易结晶、直接溶解锂盐能 力 差 、室 温 离 子 电 导 率 低 等 缺 点 ,难 以 用 作 聚 合 物 电 解 质 材 料。此外,氟聚合物制备通常需 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气体单 体进行转化,按需合成特定化学 结构的氟聚合物非常困难。 课题组以三氟氯乙烯气体 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不可燃、不 结晶、化学稳定性好的新型主链 含氟交替共聚物,不仅实现了锂 离子的室温高效传输,而且在高 达 5.3V 的电化学窗口展示了优 异稳定性。对抑制锂枝晶、提高 材料机械性能起到了积极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定制化合成 的氟聚合物与锂离子形成了六元 环结构, 提供比含氟小分子、 侧链 含氟聚合物更加显著的弱溶剂化 效应, 促进形成稳定的负极-电解 质界面。高分子科学系博士研究 生马明钰为论文第一作者,复旦 大学陈茂研究员、云南大学林欣 蓉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 文 链 接 :https://pubs.acs. 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1c02036 来源: 高分子科学系 博士生李晗在国际传播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新闻学院在读博士生李晗 近期在传播学权威期刊《计算机 中介通信学报》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发表论文《异步和同步社区平台 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社区凝聚力 的影响——基于论坛和聊天的 网络心理健康社区的比较研 究》。这是国内研究生在国际权 威期刊发表的重要突破。 该论文探讨了具有不同的 技术特征的在线心理健康支持 社群中的群体互动和群体凝聚 力。李晗师从新闻学院廖圣清 教授,廖圣清课题组在国内开设 首个计算传播博士专业方向。 文章链接:https://academic. oup.com/jcmc/article/26/6/403/ 6375170?login=true 来源: 新闻学院 2021.11.28 星期日 编辑/傅 萱 学术 文化 7 老教授谈教书育人 从制造白炽灯起步到享有盛誉的特色专业 􀤃􀤃􀤃􀤃􀤃􀤃􀤃􀤃􀤃􀤃􀤃􀤃􀤃􀤃􀤃 复旦大学的电光源研究 工作始于 1960 年。当时由蔡 祖泉教授带领的电光源研究 小组,克服科研设备简陋、技 术资料缺乏等困难,制成我 国第一只高压汞灯。随后又 研制成功了碘钨灯、长弧氙 灯、超高压球形氙灯等十余 类照明光源和仪器光源,揭 开了中国电光源科技水平从 白炽灯向气体放电灯飞跃的 序幕。 “你们不是在等待我 是在等待哲学” 􀤃􀤃􀤃􀤃􀤃􀤃􀤃􀤃􀤃􀤃􀤃􀤃􀤃􀤃􀤃 从 1963 年跟随蔡祖泉师傅 开始电光源和照明工程研究到 2006 年在电光源研究所退休,我 在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工作 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期间我 亲历了电光源研究所成立、发展 的过程,深深体会到这一切都离 不开党的领导和关怀。在庆祝 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重温在党 的领导下电光源研究所走过的 历程,以鼓舞年轻一代为民族振 兴而奋斗。 1963 年我从复旦大学物理 系毕业,加入了蔡祖泉师傅领导 的电光源研究课题组,当时课题 组只有 4 人,除蔡师傅外还有一 名玻璃工和两名技术员。记得 当时校党委领导同志亲自找我 谈话,告诉我蔡师傅是解放前入 党 的 老 党 员 ,对 党 有 深 厚 的 感 情,他在党的培养下,由一名玻 璃工人成长为优秀的科技工作 者。1956 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 范。他还对我说,我是第一个跟 蔡师傅做徒弟的大学毕业生,要 好好向他学习,争取入党。做一 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我们课题组遵循党的教导, 工作始终有明确的目标:为国家 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富强而 努力。蔡师傅也经常对我们讲 他是如何走上电光源和照明技 术研究的:在 1959 年建国十周年 的时候,首都北京建设了十大建 筑,世界为之瞩目,但是照明还 是陈旧落后,用的还是普通白炽 灯,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 距。蔡师傅觉得他有玻璃制作 的技术,校内也有制造电真空器 件的条件,应该在这方面为国家 做一点工作,这个想法得到了党 组织的支持,从此他和华中一教 授合作,开始了我校电光源和照 明技术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 列的成果。 在六十年代初,新闻摄影用 的是大小如同篮球的白炽灯,而 国外已经有了大小如同半支铅 笔的卤钨灯。在化学系教师的 帮助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花 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研发成功了 卤钨灯,在新闻电影制片厂试用 并获得成功。我们还研制成功 长弧氙灯,用于我国第一个灯光 足球场改写了我国没有灯光足 球场的历史。后来又陆续研发 成功一系列光学仪器使用的光 谱灯。 1964 年,我们电光源研发课 题组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组织 上分配来了周太明、胡荣生等一 批大学生,课题组变成了电光源 实验室,实力大大增强。我们相 继研发成功 200 千瓦长弧氙灯, 并在 1965 年的北京高校展览会 展出。灯点在化工学院六楼屋 顶上,学生可以在下面的广场打 球,读报,影响很大。党中央领 导同志,包括邓小平同志也专程 来参观,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再 接再厉,我们又先后研发成功了 用于航天工业的太阳模拟器用 的 20 千瓦短弧氙灯,这是长春光 机所王大珩先生专门委托我们 研发的。成功以后,王先生还特 地请我们吃饭,以示鼓励。 在推进科研工作进展的同 时,我们还注重和企业的联系, 尽可能快地把新的成果无偿提 供给企业。1962 年研制成高压 汞灯,很快在 1964 年,由亚明灯 泡厂生产,上海道路照明就用上 了高压汞灯。道路照明不再用 白炽灯了,路面亮度大大提高, 交通事故大幅减少。1965 年卤 钨灯在沪光灯具厂大批量生产, 解决了新闻电影摄影问题,也用 于大型工地、厂房的照明。由于 工厂的大批量生产,急需这方面 的技术人才,我们开办了各类短 训班,还招收了工农兵大学生, 为社会培养光源和照明人才。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 党中央下决心拨乱反正,给我们 电光源事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 机遇。1977 年蔡师傅随中国人 大代表团出国访问,他委托我代 他参加高教部的科技发展规划 会。会上复旦大学提出成立数 学所、近代物理所、遗传所和电 光源研究所。第二年教育部正 式批准成立,并由蔡祖泉担任所 长,下设光源、电器、材料和测试 四个研究室,以后又增加了照明 视觉研究室等。电光源研究试 制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展了视 觉 研 究 、照 明 设 计 的 应 用 研 究 等 ,先 后 研 制 成 功 金 属 卤 化 物 灯、高压钠灯、紧凑型荧光灯、真 空紫外灯。同时对智能化照明、 景观照明开展了研究,取得了许 多可喜成果。 为了满足对光源和照明专 业人才的需要,1984 年成立了光 源 与 照 明 工 程 系 ,培 养 本 科 学 生,并在同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以后又开始招收博士生。与此 同时,还邀请了多位国外知名学 者来讲学,与许多优秀大学研究 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派出教师去 国 外 学 习 。 例 如: 徐 学 基、何 鸣 皋、胡荣生、诸定昌、陈大华等到 美国国家计量局学习(现已改名 为美国国家计量与标准技术研 究所),朱绍龙到牛津大学学习, 周太明到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学习,方道腴到慕尼黑工业大学 学习,等等。还与包括松下电子 和岩崎电子、飞利浦和美国通用 电气等国外企业合作,提高了研 发能力,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 上也有了一定影响。 2007 年,电光源所作为东道 主在复旦大学举办了第 11 届国 际电光源科技研讨大会。和中 国照明学会联合在北京举办了 第 26 届国际照明大会。电光源 研究所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 高。大家记得蔡师傅常常告诫 我们说,中国已经是照明电器的 生产大国,也将成为照明电器的 研发强国。这是他的一个奋斗 目标。现在,他的目标已经实现 了。 岁月匆匆,如今我已是 80 多 岁的老人,退休十多年了。电光 源研究所已经有许多青年俊杰 接过了研究重担。开始了智能 照明、固态光源、远紫外光源等 的一系列新的研究,取得了许多 新的成果。希望我们不忘初心, 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努力, 为 振 兴 民 族 工 业 ,做 出 更 大 贡 献。 文/朱绍龙(信息科学与工程 学院退休教授) 这些年,如若提及哲学和思 想领域,一定绕不开“王德峰” 这个名字。在复旦大学的讲台 上,他教授了 70 后、80 后、90 后 和 00 后四代学生。王德峰习惯 在袅袅烟雾中投入讲课,在复旦 园里,他绝对是一个神奇又厚重 的存在。 在今天的时代状况里,哲学 的孤独很是自然,但王德峰并没 有感受到。除了哲学专业的学 生,还有很多非哲学专业的同学 也非常喜欢去上他的哲学课。 因为前来“蹭”听的学生太多,他 的课堂不得不从 50 人的小教室 换成了百来人的大教室,最后不 得 不 换 成 了 能 坐 200 多 人 的 阶 梯教室。当他走进课堂,迎向满 室学生充满期待的眼光,脱口而 出的是这样的开场白: “ 你们不 是在等待我,是在等待哲学。” 王德峰说: “ 哲学的学习是 一件有意思的事,因为它往往打 破我们对事物通常的理解和框 架。”但是对很多人而言,想要习 得哲学并非易事,既很难完全理 解晦涩的哲学原著,又苦于难以 找到一位既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又能深入浅出讲授的老师,来答 疑解惑。 或许,我们可以从王德峰这 本《哲学导论》出发。 王德峰为本科生开设“哲学 导 论 ”课 程 始 于 1996 年 。 二 十 余年的教学经验及受学生欢迎 程度足以说明这门哲学入门课 程的分量。 《哲学导论》一书便生 发于此一课程的讲稿。王德峰 在后记中说: “ 这本书严格说来 不是‘教材’,而是路标,标示了 我与年轻学子之间为守护思想 的事业及其尊严而展开的对话 历程,其中的痛苦和欢愉,是凡 听过我讲课的本科学生都曾体 验过的。我怀着深深的感激之 情铭记着这段经历。” 哲学的真正使命究竟是什 么?她究竟能否引导我们达到 确凿无疑的真理?这两种对于 哲学的正相反对的极端看法都 是不正确的。 一种看法认为,哲学在人类 知识体系中居于君主地位,哲学 是“科学的科学”,是最高真理的 揭示者,是“科学之王”。 另一种看法则以为,哲学是 不着边际的玄想,是脱离实际的 抽象思辨,是“不能烤面包”的高 谈阔论,是学问和修养的表面装 饰。 这两种看法都是对哲学的 误解。哲学从不放弃对真理的 《哲学导论》 王德峰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严肃追求,但始终对每一次追求 所得抱着严格的批判态度。她 并不自诩真理在握,只等着人们 的朝拜,而是虚怀若谷地迎接着 更进一步的探索。她意味着新 境域的不断打开,她是通向智慧 道路的不停息的开拓者。 值得庆幸的是,上述两种对 哲学的误解在当今年轻一代的学 子中正愈见其稀。他们对哲学正 开始形成真诚的渴望。他们或许 并不以哲学为专业,他们研究历 史、语言等人文科学,或者研究诸 如经济学、政治学这样的社会科 学,或研究数学、自然科学,但对 哲学却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 表现出了关注和热情。 我们目前还无法准确地估 量这种现象的全部意义和前景,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哲 学以她对人类文明精神之根的 追问和对人的真实价值的探求, 代表了当代人内心最深刻的需 要,而这种需要惟在年轻而纯真 的心灵中才最易生长出来。 如何写出一部合适的“哲学 导论”?王德峰认为,最好的态 度是把“哲学导论”的写作也看 作是哲学研究范围内的一种努 力。在这种努力中会有不同“哲 学观”的竞争,这自然也体现了 哲学的本来精神。因此本书采 取了如下的写作思路: 对哲学的介绍围绕哲学的 几大问题域并依其内在关联而 顺次展开; 着力于向读者提示哲学问 题的缘起、性质、意义、求解的动 力与途径以及这些问题与人类 生活总体的关系; 把对哲学问题本身的探讨 与哲学思想史有机结合,呈现不 同的思想境域; 致力于展示哲学思辨应达 到的水准,以引导读者进入对哲 学之意义的解悟。 文/陈丽英 8 芳草地 编辑/傅 萱 星期日 党史学习教育 2021.11.28 合力攻破技术难关 助力 “两弹一星” “58 中队” :隐姓埋名人, 干出惊天动地事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复旦大学官 方媒体平台开设“红色基 因,赓续百年”专栏,推出 100 集 融 媒 体 系 列 报 道 《青年问:百年复旦光荣底 色》。100 天听青年人讲 100 个故事。通过图文、 音 频 、视 频 等 形 式 ,全 方 位、多媒体、立体讲述一代 又一代复旦人听党话、跟 党走的生动故事,展现一 代又一代复旦人前赴后 继、接力奋斗的光辉画卷, 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 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 实事、开新局,凝聚起全体 复旦人迈进新征程、奋进 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保家卫国, 抵御霸权国家的 核讹诈, 复旦不能缺席! ” 近日,原创系列校史展演剧 《追梦百年》在相辉堂北堂上演。 剧目围绕“革命、建设、传承” 三个 主题, 用复旦 116 年校史中的三个 故事展现了不同时代复旦人的追 梦历程。 其中,六十多年前“58 中队” 的故事再一次将观众们的视线带 回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岁月。 升起的蘑菇云 :一个历史性 升起的蘑菇云: 的瞬间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时,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 成功, 平地腾升起壮观的蘑菇状烟 云, 震动了全世界! 这一空前的爆炸打破了美苏 等国的核垄断, 使中国成为继美、 英、苏之后的全世界第四个核大 国。至今, 化学系的袁竹书还能准 确回忆起当时的细节: “作为核物 理专业学生的我和同学们当天晚 上在复旦大学2号楼2楼盥洗室听 到十点的广播时高兴得不禁跳了 起来! ” 回首这段峥嵘岁月,伟大成 就的背后就有许多隐姓埋名的复 旦人, 他们听从党和国家的指挥, 一路负重前行; 他们在核事业的道 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勇攀科学之高 峰,他们的代号就是—— “58 中 队” 。 1956 年, 中共中央提出 “向科 学进军” 的伟大号召, 并制定了《一 《复旦》编辑部出版 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 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中国的科学 技术事业开始走向一个有计划的 蓬勃发展新阶段。1957 年起,中 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 探索阶段, 在此过程中, 复旦大学 抓住机遇, 认真贯彻以教学为主的 原则, 努力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 取得了显著成效。1958-1960 年 间, 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 创 建了包括核物理、放射化学、无线 电、计算机、半导体等一大批新专 业。 ② ④ ① ③ 跟随时代洪流, 跟随时代洪流 ,到祖国最需 要的领域去 1958 年,面对国际上的核垄 断、核威胁与核讹诈, 党中央提出 中国要自力更生大搞原子能, 同年 年底复旦大学党委决定从化学和 物理两系抽调部分师生建立原子 能系、服务我国原子弹事业, 将开 展铀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作为首 要任务, 在对各种可能用于铀同位 素分离方法进行了探索后、 明确了 主攻方向是分离铀同位素气体扩 散法中的核心技术—分离膜研制, ① 1958 年起,复旦组成“58 中队”参与原子弹研制技 并为此成立代号为 “58 中队” 的科 术。图为参加研制 “甲种分离膜”的复旦部分教师合影。 研组。 ② 李郁芬(左)与李长林在研讨工作。 在当时,中国的核工业研究 ③ 复旦大学原子能系放化专业第一届毕业生。 刚刚起步, 世界上只有美、 英、 苏三 ④ 柳襄怀,1965 年送分离膜样品去北京 615 所测试。 国掌握了制造分离膜元件的技术, 天安门前留影。 该技术被这些核国家列为重大国 防机密并严禁扩散。1960 年主管 核工业的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来 复旦视察时,对“58 中队”的工作 颗原子弹及随后的氢弹成功爆炸 了” , 甚至她的儿子张左之也是通 星”的科研队伍,凝聚了一代复 给予了肯定。 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各种公开渠道, 才慢慢了解到母 旦原子能研究者们的共同记忆。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 1978 年,该项攻关成果获得 亲为国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今年,作为复旦大学庆祝中 于 1960 年从当时主管核工业的二 了 全 国 科 学 大 会 奖 ,后 又 获 得 “妈妈总是做得多, 不愿意表功, 因 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原创系列 机部撤走专家, 并留下“中国核工 1984 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85 此从不多谈此事。 ” 面对媒体的采 校史展演剧《追梦百年》的一部分, 业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 别说制造 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访, 李郁芬本人只是寥寥数语: “国 这段隐秘而伟大的记忆被搬上了 原子弹了” 的论断。1961 年 11 月, 家需要你, 你肯定要好好干, 我们 相辉堂舞台, 复旦学子用生动形象 在原子能系副教授李郁芬的带领 “保密 保密! ! ” : 做隐姓埋名人, 做隐姓埋名人 , 干惊 当时都愿意像一个螺丝钉一样工 的舞蹈语言展现了 “58 中队” 的奋 下,复旦“58 中队”全体研究人员 天动地事 作! ” 斗历程。 连同仪器设备集中到上海冶金所 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 演出开始前, “58 中队”党支 会战攻关, 代号为 “真空阀门” —— 除了推进艰难的攻关研究, 事——从 1958 年到 1961 年, “58 部书记薛履端和小演员们作了 这一项目被称为建造原子弹的三 “58 中队”成员还要做到守口如 中队” 坚决服从国家需要, 坚持研 交流。谈话间,历历往事涌上心 大技术难关之一。 瓶。由于 “58 中队” 所负责的研究 究工作,并对制造全过程有了深 头: “ 我们当年都是自觉工作,党 面对着极其有限的技术资料 是绝密任务, 参与研制原子弹的科 入了解,逐渐成为原子能科学领 叫干啥就干啥。原子弹研制工 和紧张的国际环境, 科研人员们丝 研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域的专家。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 作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我只是 毫没有松懈或气馁, 仍旧热诚地对 不得与本任务之外的任何亲朋好 牺牲与奉献,换来了中国科技事 参与辅助了一个大工程中的一 待着高强度的研究任务, 积极支援 友(包括配偶)谈及这一工作, 不得 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 个小部分,就如同大海里的一滴 国家建设。 公开发表论文, 并要树立终生为之 2005 年 9 月 21 日,是 65 届原 水。当时主要是党和国家的决 复旦原子能系 61 届的柳襄 工作的思想。 子能系(物理二系)校友聚会的 心大,没有党的领导,根本搞不 怀,在毕业后就到了冶金所参加 参与“甲种分离膜” 制造技术 日子,80 多位为祖国原子能工业 出来!”。 “真空阀门”的项目,柳襄怀还记 攻关研究的史佩枋做实验时总是 贡献了青春的复旦学子,风尘仆 “做国家最需要的研究,做 得, 瘦小的他常常肩扛着沉重的大 冲锋在前, 他的妻子李美娟在丈夫 仆地从青海、甘肃、四川、北京等 人民最急切的突破。”现代物理 钢瓶爬上四楼实验室; 在气温高达 过世几十年之后还不知晓他的具 地赶来,在复旦校史馆的老照片 研究所 2021 级研究生王友敬被 40 度的炎夏,研究工作者们几乎 体工作, 直到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 前 ,他 们 辨 认 出 了 40 年 前 的 同 这段故事深深打动,正如他说的 整日处于汗流浃背的状态…… 子弹成功爆炸 50 周年时,看了他 学、老师和自己,激动地指着照 那样: “ 百年不过是故事的开始, 扛着压力与期盼,在科研人 当时的战友柳襄怀作报告的资料, 片说: “我就是 58 中队!” 我们复旦青年还将怀揣初心与 员集聚集体智慧, 不断试错、分析 她才得知丈夫付出生命, 是在为我 对于他们来说, “58 中 梦想,去追逐下一个百年!” 与总结中, “真空阀门” 的工作最终 国的原子弹研制默默无闻作贡献。 队”——这支诞生于共和国核工 文/项天鸽 全面告捷,1964 年上半年, “ 甲种 多年来默默工作的李郁芬更 业起步之初、合力攻破“甲种分 图/王 玥 高嘉玲 刘宇龙 张 分离膜” 获得突破, 它为我国第一 是被她的老友调侃 “从地球上消失 离 膜 ”技 术 难 关 、助 力“ 两 弹 一 子涵 阿迪拉 主编: 樊巍 地址: 上海市邯郸路 220 号 电话: 65642617 邮编: 200433 排印: 上海立奇图文设计制作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