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pdf

黑人Rap$20 页 516.03 KB 访问 1392.97下载文档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pdf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pdf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pdf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pdf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pdf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pdf
当前文档共20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pdf

国发 〔 2021〕9 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规划纲要 ( 2021—2035 年 ) 的通知 各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人民政府 , 国务院各部委 、 各直属机构 : 现将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行 动 规 划 纲 要 ( 2021—2035 年 )»印 发 给你们 , 请结合本地区 、 本部门实际 , 认真贯彻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此件公开发布 ) 2021 年 6 月 3 日 — 1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 2021—2035 年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 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 部署 ,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华人民共和 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以下简称科普法 ), 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战略 规划 , 特制定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行 动 规 划 纲 要 ( 2021—2035 年 )» (以下简称 «科学素质纲要 »). 一 、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科技创新 、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 的两翼 ,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 没有全 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 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 难 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 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 础 .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 , 树立科学思想 , 掌握 基本科学方法 , 了解必要科技知识 , 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升科学素质 , 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 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 、 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2 — 自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行 动 计 划 纲 要 ( 2006—2010—2020 年 )» 印发实施 ,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坚强 领 导 下 , 在 国 务 院 统 筹 部 署 下 , 各 地 区 各 部 门 不 懈 努 力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 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 公民科学素 质 水 平 大 幅 提 升 ,2020 年 具 备 科 学 素 质 的 比 例 达 到 10 􀆰56% ; 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持续完善 , 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 育各阶段 ;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大幅提高 , 科普信息化水平显 著提升 ; 科普基础设施迅速发展 , 现代科技馆体系初步建成 ; 科 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 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实现新突破 ; 建立以科 普法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 ; 构建国家 、 省 、 市 、 县四级组织实 施体系 , 探索出 “党的 领 导 、 政 府 推 动 、 全 民 参 与 、 社 会 协 同 、 开放合作 ” 的建设模式 , 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 为确 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 贡献 . 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 足 . 主要表现在 : 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 , 城乡 、 区域发展不平 衡 ; 科学精神弘扬不够 , 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 科普有 效供给不足 、 基层基础薄弱 ; 落实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 要 ” 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 , 组织领导 、 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深入人心 , 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 — 3 — 加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 我国已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科技与经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生态文明深入协同 , 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能量 , 深刻改 变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 . 人才是第一资源 、 创新是第一动 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 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先决条件 . 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 开启了跻身 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新征程 . 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 需要科学素 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 . 一是围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 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彰显价值引领作用 , 提高 公众终身 学 习 能 力 , 不 断 丰 富 人 民 精 神 家 园 , 服 务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 二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 , 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在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以高素质创新大军支撑高质量发展 . 三 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促进人的现 代化 , 营造科学理性 、 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四是围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 需要科学素 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 深化科技人文交流 , 增进文明 互鉴 ,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二 、 指导思想 、 原则和目标 (一 ) 指导思想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 三中 、 四中 、 五中全会精神 , 坚持党的 — 4 — 全面领导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坚持新发展理念 , 统筹推进 “五 位一体 ” 总体布局 , 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 , 全面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 , 以提高 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 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 , 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 , 着力 打造社会化协同 、 智慧化传播 、 规范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的科学 素质建设生态 , 营造热爱科学 、 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 提升社会 文明程度 ,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础支撑 , 为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 (二 ) 原则 . ———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弘扬科 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 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 加强理 性质疑 、 勇于创新 、 求真务实 、 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 , 坚定 创新自信 , 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 ——— 坚持协同推进 . 各级政府强化组织领导 、 政策支持 、 投 入保障 , 激发高校 、 科 研 院 所 、 企 业 、 基 层 组 织 、 科 学 共 同 体 、 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 , 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 , 构建政府 、 社 会 、 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 ——— 深化供给侧改革 . 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障碍 , 突出价值导向 , 创新组织动员机制 ,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 , 推动科普内容 、 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 , 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 , 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 ——— 扩大开放合作 . 开展更大范围 、 更高水平 、 更加紧密的 — 5 — 科学素质国际交流 , 共筑对话平台 , 增进开放互信 , 深化创新合 作 , 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 ,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 推进全球 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 (三 ) 目标 . 2025 年目标 :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 15% , 各 地区 、 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 . 科普供给侧改革成 效显著 , 科学素质标准和评估体系不断完善 , 科学素质建设国际 合作取得新进展 ,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 的制度安排 基本形成 , 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 , 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 益浓厚 ,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 2035 年远景目标 :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25% , 城乡 、 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 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 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 科普服务社 会治理的体 制 机 制 基 本 完 善 , 科 普 参 与 全 球 治 理 的 能 力 显 著 提 高 , 创新生态建设实现新发展 , 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 人的 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提供有力支撑 . 三 、 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 培 育理性思维 , 养成文明 、 健康 、 绿色 、 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 , 提 高劳动 、 生产 、 创新创造的技能 , 在 “十四五 ” 时期实施 5 项提 升行动 . (一 )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 6 —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 , 增强科学兴趣 、 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 , 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 为加快建设 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 ———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 . 坚持立德树人 , 实 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 , 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活动 , 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 培养 学生爱国情怀 、 社会责任感 、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 . 引导变革教学方式 , 倡导启发式 、 探究式 、 开放式教学 , 保护学生好奇心 , 激发求知 欲和想象 力 . 完 善 初 高 中 包 括 科 学 、 数 学 、 物 理 、 化 学 、 生 物 学 、 通用技术 、 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评价制度 , 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 . 加强农村中小学 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 , 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 倾斜力度 . 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 , 推行场景式 、 体 验式 、 沉浸式学习 . 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 测评估 . ———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 . 深化高校理科 教育教学改革 , 推进科学基础课程建设 , 加强科学素质在线开放 课程建设 .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深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 、 创业训练 和创业实践项目 , 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 ———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 . 建立科学 、 多元的发 现和培育机制 , 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 . 开展 — 7 — 英才计划 、 少年科学院 、 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 , 探索从基础 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 深入实施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 􀆰0,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 . 实施馆校合作 行动 , 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 、 博物馆 、 科普教育基地等科 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 , 组织高校 、 科研机构 、 医疗 卫生机构 、 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 , 鼓励科学 家 、 工程师 、 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 , 开展科学教 育和生理 卫 生 、 自 我 保 护 等 安 全 健 康 教 育 活 动 . 广 泛 开 展 科 技 节 、 科学营 、 科技小论文 (发明 、 制作 ) 等科学教育活动 . 加强 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 , 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 . 加强学 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 . 推动学校 、 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 ———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 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 过程 , 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 , 加强新科技知 识和技能培训 . 推动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科学教育本 科专业 , 扩大招生规模 . 加大对科学 、 数学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学 、 通用技术 、 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 . 实施乡村教师 支持计划 . 加大 科 学 教 师 线 上 培 训 力 度 , 深 入 开 展 “送 培 到 基 层 ” 活动 , 每年培训 10 万名科技辅导员 . (二 )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以提升 科 技 文 化 素 质 为 重 点 , 提 高 农 民 文 明 生 活 、 科 学 生 产 、 科学经营能力 , 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 素质农民队伍 ,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 8 — ——— 树立相信科学 、 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 . 重点围绕保护生 态环境 、 节约能源资源 、 绿色生产 、 防灾减灾 、 卫生健康 、 移风 易俗等 ,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 ———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 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 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 、 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 需求 , 依托农广校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 大力提高农民科技 文化素质 , 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 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 等级认定 、 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 , 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 、 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 、 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 , 开展农民教 育培训 1000 万人次以上 , 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 100 万名以 上 . 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 , 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 代化建设 . ———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 .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 乡村振兴智力服务 , 推广科技小院 、 专家大院 、 院 (校 ) 地共建 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 .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 支持家 庭农场 、 农民合作社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 、 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 ,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 引导专业技术学 (协 ) 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 业科 技 服 务 , 将 先 进 适 用 的 品 种 、 技 术 、 装 备 、 设 施 导 入 小 农 户 ,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 ——— 提升革命老区 、 民族地区 、 边疆地区 、 脱贫地区农民科 技文化素质 . 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倾斜 . 开展兴 边富民行动 、 边境边民科普活动和科普边疆行活动 , 大力开展科 — 9 — 技援疆援藏 , 提高边远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 提升农村低收入 人口职业技能 , 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 (三 )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以提升技 能 素 质 为 重 点 , 提 高 产 业 工 人 职 业 技 能 和 创 新 能 力 , 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 、 懂技术会创新 、 敢担当讲奉献的高 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 更好服务制造强国 、 质量强国和现代化经济 体系建设 . ———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 . 开展 “中国梦 􀅰 劳 动美 ”、 最美职工 、 巾帼建功等活动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 劳动 精神 、 工匠精神 ,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 精益求精的敬业风 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 ——— 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 . 开展多层级 、 多行业 、 多工种 的劳动和技能竞赛 , 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 统筹利用 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发现 、 培 养高技能人才 . 组织开展 “五小 ” 等群众性创新活动 , 推动大众 创业 、 万众创新 . ———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 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 步突出科学素质 、 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 , 构建职业教育 、 就业培 训 、 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 . 通过教育培 训 , 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深入实施农民工职 业技能提升计划 、 求学圆梦行动等 , 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 机会 . ——— 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 . 弘 — 10 — 扬企业 家 精 神 , 提 高 企 业 家 科 学 素 质 , 引 导 企 业 家 在 爱 国 、 创 新 、 诚信 、 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 , 做创新发展的 探索者 、 组织者 、 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 鼓 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 , 在关键岗位 、 关键工序培 养使用高技能人才 . 发挥学会 、 协会 、 研究会作用 , 引导 、 支持 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 . 发挥 “科创中国 ” 平台 作用 , 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 机制 . 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快递员 、 网约工 、 互联网营销师 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 (四 )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 , 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 展能力 , 增强获得感 、 幸福感 、 安全感 , 实现老有所乐 、 老有所 学 、 老有所为 . ———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 . 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 、 融入智 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 , 依托老年大学 (学校 、 学习点 )、 老年科 技大学 、 社区科普大学 、 养老服务机构等 , 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 技能 , 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 、 识别和使用能力 , 有效预防和应对 网络谣言 、 电信诈骗 . ———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 . 依托健康教育系统 , 推动老 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 、 进乡村 、 进机构 、 进家庭 , 开展健康大讲 堂 、 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 , 利用广播 、 电视 、 报刊 、 网络等各 类媒体 , 普及合理膳食 、 食品安全 、 心理健康 、 体育锻炼 、 合理 用药 、 应急处置等知识 , 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 充分利用社区老 — 11 — 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 科普园地 、 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 康科普服务 . ———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 . 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 大力发展 老年协会 、 老科协等组织 , 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 、 智库等方面 的作用 . 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 . 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 , 在 社区 、 农村 、 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 . (五 )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 、 创新驱动发展等 战略的认识 ,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 树立科学执政理念 , 增强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 , 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 . ———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 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 为实践的切入点 、 结合点和着力点 , 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 履职水平 , 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 ———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 认真贯彻落实 «干部教育培训 工作条例 »、 «公务员培训规定 », 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 发展趋势学习 , 突出科学精神 、 科学思想培养 , 增强把握科学发 展规律的能力 . 大力开展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 特别是革 命老区 、 民族地区 、 边疆地区 、 脱贫地区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 作. ——— 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 . 不断完善干部考核 评价机制 ,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 , 强化科学素质有关 要求并有效落实 . — 12 — 四 、 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 给 侧 改 革 , 提 高 供 给 效 能 , 着 力 固 根 基 、 扬 优 势 、 补短板 、 强弱项 , 构建主体多元 、 手段多样 、 供给优质 、 机 制有效的全域 、 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 , 在 “十四五 ” 时期实施 5 项重点工程 . (一 ) 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 ,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 责任意识 , 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 , 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 力. ———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 . 鼓励国家科技计划 (专 项 、 基金等 ) 项目 承 担 单 位 和 人 员 , 结 合 科 研 任 务 加 强 科 普 工 作 . 推动在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 . 推动将科普 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 . 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 创新基地 考 核 . 开 展 科 技 创 新 主 体 、 科 技 创 新 成 果 科 普 服 务 评 价 , 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 , 支持 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等发展 , 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 发展 , 探索 “产业 + 科普 ” 模式 . 开展科普学分制试点 . ———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 . 支持和指导高校 、 科研 机构 、 企业 、 科学共同体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 , 开发科 普资源 , 加强与传媒 、 专业科普组织合作 , 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 果 . 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 , 分类制定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指 南 . 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 , 鼓励大科学装置 (备 ) 开发科 普功能 , 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 — 13 — 的科普活动 . ———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 开 展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 依托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等设 施和资源 , 打造科学家博物馆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 展示科技 界优秀典型 、 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 , 激发全民族创新热情和创造 活力 . 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 , 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 建设宣讲活动 , 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 , 自立自强 , 建功立业 , 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 . 通过宣传教育 、 能力培 训 、 榜样示范等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 , 针对社会热点 、 焦点问 题 , 主动 、 及时 、 准确发声 . (二 ) 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 ,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 媒体深 度 融 合 , 建 设 即 时 、 泛 在 、 精 准 的 信 息 化 全 媒 体 传 播 网 络 , 服务数字社会建设 . ——— 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 . 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 . 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 面向经济主战场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 . 大力开发动漫 、 短 视频 、 游戏等多种形式科普作品 . 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 , 培养 科普创作领军人物 . ——— 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 . 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 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 , 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 , 为科幻电 影提供专业咨询 、 技术支持等服务 . 推进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 , 加强科幻影视创作 . 组建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 . 鼓励有条 — 14 — 件的地方设立科幻产业发展基金 , 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和科幻主 题公园等 . ——— 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 . 推进图书 、 报 刊 、 音像 、 电视 、 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 鼓励公益广告 增加科学传播内容 , 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 引导主流 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 , 增加科普内容 、 增设科普专栏 . 大力发 展新媒体科学传播 . 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 . 促进 媒体与科学 共 同 体 的 沟 通 合 作 , 增 强 科 学 传 播 的 专 业 性 和 权 威 性. ———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 . 推进科普与大数据 、 云计 算 、 人工智能 、 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 , 强化需求感知 、 用户分层 、 情景应 用 理 念 , 推 动 传 播 方 式 、 组 织 动 员 、 运 营 服 务 等 创 新 升 级 , 加强 “科普中国 ” 建设 , 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构建国家级科学 传播网络平台和科学辟谣平台 . 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 , 与智慧 教育 、 智慧城市 、 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 , 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革 命老区 、 民族地区 、 边疆地区 、 脱贫地区倾斜 . (三 )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 加强科 普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建 立 政 府 引 导 、 多 渠 道 投 入 的 机 制 ,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 、 广覆盖 . ———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 . 制定 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 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 .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 建 立健全分级评价制度 . 完善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 — 15 — 惠政策和法规 . 推行科技馆登记注册制度和年报制度 . 推进符合 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 . ——— 创新现代科技馆体系 . 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 、 文化馆等 融合共享 , 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 加强 实体科技馆建设 , 开展科普展教品创新研发 , 打造科学家精神教 育基地 、 前沿科技体验基地 、 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 资源汇集平台 , 提升科技馆服务功能 . 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 , 统 筹流动科技馆 、 科普大篷车 、 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 , 探索多元主 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 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 . ———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 深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 动 , 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 . 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 立科普教育 、 研学等基地 , 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 推进图书馆 、 文 化馆 、 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 , 拓展科普服务功能 . 引 导和促进公园 、 自然保护区 、 风景名胜区 、 机场 、 车站 、 电影院 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 . 开发利用有条件的工业遗产和闲 置淘汰生产设施 , 建设科技博物馆 、 工业博物馆 、 安全体验场馆 和科普创意园 . (四 ) 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 , 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 力 , 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 ——— 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 . 利用已有设施完善国家级 应急科普宣教平台 , 组建专家委员会 . 各级政府建立应急科普部 门协同机制 , 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 , 纳入各级突发事 — 16 — 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 . 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 资源 , 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 、 防灾减灾 、 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 教活动 , 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 、 进农村 、 进社区 、 进学 校 、 进家庭 . 突发事件状态下 , 各地各部门密切协作 , 统筹力量 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 , 及时做好政策解读 、 知识普及和舆情引 导等工作 . 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 , 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 员的应急科普能力 . ——— 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 . 构建省域统筹政策和机制 、 市 域构建资 源 集 散 中 心 、 县 域 组 织 落 实 , 以 新 时 代 文 明 实 践 中 心 (所 、 站 )、 党群服务中心 、 社区服务中心 (站 ) 等为阵地 , 以志 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 . 动员学校 、 医院 、 科研 院所 、 企业 、 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 , 完 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 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 、 规范化 、 常态化发展 , 推广群众点单 、 社区派单 、 部门领单 、 科技志愿服 务队接单的 订 单 认 领 模 式 . 建 立 完 善 跨 区 域 科 普 合 作 和 共 享 机 制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全领域行动 、 全地域覆盖 、 全媒体传 播 、 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 . ——— 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 动计划 . 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 (市 、 区 ) 创建活动 . 加强基层科 普设施 建 设 , 在 城 乡 社 区 综 合 服 务 设 施 、 社 区 图 书 馆 、 社 区 书 苑 、 社区大学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 . 探索建立基层科普展览 展示资源共享机制 .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全国科普日 、 科技 活动周 、 双创活动周 、 防灾减灾日 、 食品安全宣传周 、 公众科学 — 17 — 日等活动 , 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 ——— 加强专 职 科 普 队 伍 建 设 . 大 力 发 展 科 普 场 馆 、 科 普 基 地 、 科技 出 版 、 新 媒 体 科 普 、 科 普 研 究 等 领 域 专 职 科 普 人 才 队 伍 . 鼓励高校 、 科研机构 、 企业设立科普岗位 . 建立高校科普人 才培养联盟 , 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 , 推动设立科普 专业 . (五 ) 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 , 搭建开放合作平台 , 丰富交流 合作内容 , 增进文明互鉴 , 推动价值认同 , 提升开放交流水平 , 参与全球治理 . ——— 拓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渠道 . 围绕提升科学素质 、 促进 可持续发展 , 充 分 发 挥 科 学 共 同 体 优 势 和 各 类 人 文 交 流 机 制 作 用 . 开展青少年交流培育计划 , 拓展合作领域 , 提升合作层次 . ——— 丰富国际合作内容 . 深入开展科学教育 、 传播和普及双 多边合作项目 , 促进科普产品交流交易 . 聚焦应对未来发展 、 粮 食安全 、 能源安全 、 人类健康 、 灾害风险 、 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 续发展共同挑战 , 加强青少年 、 妇女和教育 、 媒体 、 文化等领域 科技人文交流 . ———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 推进科学素质建设国际合作 , 探索 制订国际标准 , 推动建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 , 参与议题发起 和设置 , 在多边活动中积极提供中国方案 、 分享中国智慧 . ——— 促进 “一带一路 ” 科技人文交流 .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 则 , 深化公共卫生 、 绿色发展 、 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 . 推进科学 — 18 — 素质建设战略 、 规 划 、 机 制 对 接 , 加 强 政 策 、 规 则 、 标 准 联 通 , 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 高质量发展 . 五 、 组织实施 (一 ) 组织保障 . 建立完善 «科学素质纲要 » 实施协调机制 , 负责领导 «科学 素质纲要 » 实施工作 , 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 加强对 «科学素质纲要 » 实施的督促检查 . 各部 门将 «科学素质纲要 » 有关任务纳入相关规划和计划 , 充分履行 工作职责 . 中国科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 做好沟通联络工作 , 会 同各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科学素质建设 . 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 «科学素质纲要 » 实施工作 , 把 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 纳入本地 区总体规划 , 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 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 地方各级 科协牵头 实 施 «科 学 素 质 纲 要 », 完 善 科 学 素 质 建 设 工 作 机 制 , 会同各相关部门全面推进本地区科学素质建设 . (二 ) 机制保障 . 完善表彰奖励机制 .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 对在科学素质建设 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 . 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 , 制定新时代公 民科学素质标准 , 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 、 科学素质建 设能力监测评估 . (三 ) 条件保障 . 完善法规政策 . 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 — 19 — 制修订科普条例 , 制定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 , 开展评定工 作 , 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 . 加强理论研究 . 围绕新科技 、 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 、 科技 安全 、 科学谣言等方面 , 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 深 入开展科普对象 、 手段和方法等研究 , 打造科学素质建设高端智 库. 强化标准建设 . 分级分类制定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 , 实施科 学素质建设标准编制专项 , 推动构建包括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多维标准体系 . 保障经费投入 . 各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 . 各级 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 . 大力提倡个人 、 企业 、 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 、 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 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20 — 2021年6月7日 印 发 2021年6月30日 翻 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