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2022年甘肃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指南.docx
附件 1: 2022 年甘肃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指 南 2022 年 4 月 目 录 一、参加人员范围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三)作品资格审定 (四)作品制作 三、参加办法 (一)参加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二)报送时间、方式 四、奖项设置 五、相关要求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附件: 1.作品登记表(课件、微课) 2.作品登记表(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3.联系人信息表 4.作品名单及联系人(学校管理员)信息表 5.组织单位作品推荐参考指标 6.“2022 年甘肃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活动平台市县管理员登记表 7.普通项目“课件”分项市(州)推荐作品名单 8.普通项目“微课”分项市(州)推荐作品名单 9.普通项目“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分项市(州)推荐作品名单 10.普通项目“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分项市(州)推荐作品名单 一、参加人员范围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2022 年甘肃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学校、不同 学段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在不同组别(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 位划分)分别设置了以下项目: 1.普通项目 (1)基础教育组: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3)高等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2.专项 (1)职业教育专项 ①中等职业教育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职业教育数字教 材(活页式)、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活页式)体例设计与样章。 ②高等职业教育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职业教育数字教 材(活页式)、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活页式)体例设计与样章。 (2)中小学课例专项 ①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项目 ②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征集项目 (3)教育技术论文专项 从本届活动起,设置教育技术论文活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1-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1.课件:是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 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作完成的 应用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 目标。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 件等均可报送。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使用常用文件格式。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含作品登记表,见附 件 1)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 500MB。课件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 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 白板软件等。建议同时报送软件运行录屏解说文件。 2.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 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 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 视频,也可以是讲授者使用 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 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批注和讲解的视频。 中等职业教育组微课作品鼓励体现技能训练(包括训练模式)。 (1)制作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 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 底白字、楷体、时长 5 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 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 流媒体格式(如 mp4 等),画面尺寸为 640×480 以上,播放时间一 般不超过 10 分钟,视频左上角需全程出现教师本人讲课的同步画面。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 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含作品登记表,见附 件 1)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 500MB。 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织与 实施教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且教 学成效明显的教学活动案例。 (1)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 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创新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 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 是围绕一个教学专题的多节课课堂教学片段剪辑而成的专题介绍视 频。使用 mp4 等常用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 50 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如为教师个人应用国家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内的网络学习空间所开展的教学案例,需 同时提交 PPT 文档、空间访问说明文档(含空间网址)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含作品登记表,见附 件 2)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 500MB。 4.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转变 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包括 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学等多种类型, 采用混合教学或在线教学模式。鼓励思政课、教师教育类的信息化教 学案例报送。 (1)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 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3-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 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 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用 mp4 等格式,时间总 计不超过 50 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作品以 zip 压缩包格式(含作品登记表,见附 件 2)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 500MB。 5.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作品提交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 的教学视频,视频内容为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视频以 职业岗位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围绕单一和明确的实践性教学 主题,以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工作项目、典型任务、技能操作、实验实 训过程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鼓励将 行家里手、能工巧匠等引入教学,开展双师或多师协同合作的教学, 实现深度校企合作。可分为以助教为主的教学案例和以助学为主的教 学案例。以助教为主的教学视频反映一堂课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帮助教师观摩和研究教学方法;以助学为主的教学视频突出教学演示 与操作等,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1)要求:须提交教学视频及其他配套资源。 教学视频:反映实践教学情况及特点,视频数量为一个,时长不 超过 25 分钟。视频须提供缩略图,图片比例为 16:9,最小尺寸 220× 124,格式为.jpg。 配套资源:可支持视频学习的颗粒化资源总和,与教学视频有机 融合,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试题、作业、答疑材料 等。 (2)报送形式:教学视频以 mp4 格式上传,配套资源经命名后 逐个上传,总大小不超过 1GB。 -4- 6.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活页式):提供一本完整的数字教材。教 材基于对工作与岗位要求的全面分析,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 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可实现快速、灵活更新教材模块内 容,适应结构化、模块化教学需求;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注重交互 体验,提升学习者的沉浸感和参与度,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 (1)要求:须提交一本完整的数字教材(活页式)及配套教学 资源。 数字教材(活页式):具备可灵活调整教材内容、配套资源丰富、 呈现形式灵活、交互功能适当等特点,可通过两种形式提交:一种是 以基于 HTML 文档的 Web 页面形式,支持多样化教学资源呈现,排版 布局灵活多样。另一种是基于 PDF 文档形式,嵌入丰富多样的教学资 源,编排方式科学恰当。 配套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动画、AR/VR、案例、课件、交 互式测试题等,可通过两种方式提供:一是直接内嵌于数字教材文档 中,与数字教材一并上传,二是通过提供链接方式跳转至相应平台查 看资源,采用该方式须确保用户可无缝跳转至相关平台的资源页面, 无需二次登录。 (2)报送形式:数字教材(活页式)以 HTML 格式或 PDF 格式文 档上传,配套教学资源经命名后逐个上传或提交资源链接,总大小不 超过 1GB。 7.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活页式)体例设计与样章:提供数字教材 目录、一个或若干个样章与样章配套教学资源。教材目录及样章以真 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可实现快 速、灵活更新教材模块内容,适应结构化、模块化教学需求;创设沉 浸式教学环境,注重交互体验,提升学习者的沉浸感和参与度,支持 学习者自主学习。 (1)要求:须提交一本完整数字教材(活页式)目录、一个或 -5- 若干样章及与样章配套的教学资源。 数字教材(活页式)目录:体现整本数字教材(活页式)设计思 路和活页式教材模块化、结构化设计理念,突出可快速和灵活更新教 材模块内容的特点。 数字教材(活页式)样章: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 例等为载体选取和组织样章内容,突出可快速、灵活更新教材内容的 特点,具备适当的交互功能,提供丰富的配套教学资源。 配套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动画、AR/VR、案例、课件、交 互式测试题等。配套资源可通过两种方式提供:一是直接内嵌于数字 教材样章中,与样章一并上传,二是通过提供链接方式跳转至相应平 台查看资源,采用该方式须确保用户可无缝跳转至相关平台的资源页 面,无需二次登录。 (2)报送形式:数字教材(活页式)目录以 Word 格式文档上传, 数字教材(活页式)样章以 HTML 格式或 PDF 格式文档上传,样章配 套教学资源经命名后逐个上传或提交资源链接,总大小不超过 1GB。 8.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详见 2022 年全国师生信息素 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项目 指南。 9.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详见 2022 年全国师生信息素 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征集项目 指南。 (三)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2.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四)作品制作 -6- 1.作者应对作品的原创性、真实性负责,非原创的部分需注明出 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 2.普通项目类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 3 人,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 创作的作品。 三、参加办法 (一)参加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1.普通项目 (1)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 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由教师个人网上报名提交作品。提交 作品结束后,根据各市(州)提交作品的数量、质量情况,在适度照 顾欠发达地区的原则下分配各市(州)入围省级活动的作品数量即推 优名额,各市(州)活动组织部门根据推优名额进行推荐,相关事宜 另文下发。 (2)高等教育组 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由各高校活动组织部门统一网上报送, 每个学校报送作品总数不超过 5 件。 解放军、武警部队院校作品须由解放军、武警部队活动组织部门 统一报送,每个组织部门报送总数不超过 100 件。 2.专项 (1)职业教育专项: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由学校组织部 门统一网上报名,省级组织部门进行推荐后,学校统一网上报送,作 品数量不限。 (2)中小学课例专项: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由授课教师 将课例上传至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课例征集 项目平台。 -7- (二)报送时间、方式 1.普通项目 (1)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 ①作品上传 2022 年 6 月 13 日至 6 月 30 日,由教师个人登录甘肃省智慧教 育云平台(www.gsedu.cn),从“活动中心”进入“2022 年甘肃省教 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专题网站,按照《作品上传操作手册》, 进行网上报名、在线填写作品信息、上传作品,并对报送信息和作品 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②县级遴选及报送 2022 年 7 月 1 日至 7 月 20 日,县级组织评审、公示,并向市级 报送优秀作品。市直、省直学校作品直接参加市级、省级评选。 ③市级遴选及报送 2022 年 7 月 21 日至 8 月 10 日,市级组织评审、公示,向省级 报送优秀作品。 ④省级遴选 2022 年 8 月 11 日至 9 月 3 日,省级评审并公示结果。 省电教中心将在专家遴选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参加“2022 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⑤省级现场交流活动 根据市(州)推荐情况及市优作品评审情况,省电教中心将举办 现场交流活动,具体情况另行通知。 相关资料可在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www.gsedu.cn)【活动中 心】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专题栏目下载。 -8- (2)高等教育组:2022 年 9 月 1 日—20 日期间,由高校登录活 动网站(http://mtsa1998.ncet.edu.cn)进行报送。高校活动组织 部门需注册账号,并将加盖学校公章的联系人信息表(附件 3)发送 到指定邮箱。账号审核通过后,可登录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在线填写 作品信息、上传作品,并对报送信息和作品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2.专项 (1)职业教育专项:2022 年 4 月 18 日-7 月 15 日期间,中、高 职院校到项目管理平台(www.yklmeta.com)注册学校管理员账号并 在线提交加盖学校公章的作品名单与学校管理员信息表(附件 4)。 账号审核通过后,学校管理员登录项目平台、生成教师账号,教师登 录后在线填写作品信息表并提交。7 月 18 日-8 月 31 日期间,我中心 将通过项目平台推荐院校及作品名单。9 月 1 日-10 月 31 日期间,经 我中心推荐的院校在项目管理平台上传作品,并对报送信息和作品的 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作品推荐参考指标见附件 5。 (2)中小学课例专项: ①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项目:授课教师于 2022 年 4 月 1 日 0:00—10 月 15 日 24:00 间,将课例上传至全国师生信息 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项 目(以下简称“课例征集项目”)平台。中央电教馆将于 2022 年底 前组织专家遴选确定项目入围课例(分为创新课例、典型课例、特色 课例三个层次),由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组 委会统一公布入围课例名单并发放电子证书(查询与下载方式另行通 知)。 项目入围课例将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 台”(ai.eduyun.cn)上公开展示。中央电教馆将择机召开全国交流 展示活动,活动举办时间、方式、地点视具体情况确定(相关通知文 件另发)。 -9- ②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征集项目:授课教师于 2022 年 4 月 1 日 0:00—10 月 15 日 24:00 间,将课例上传至全国师生信息素 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征集项目 (以下简称“课例征集项目”)平台。中央电教馆将于 2022 年底前 组织专家遴选确定项目入围课例(分为创新课例、典型课例、特色课 例三个层次),由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部分)组委 会统一公布入围课例名单并发放电子证书(查询与下载方式另行通 知)。 项目入围课例将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服务系 统”(vlab.eduyun.cn)上公开展示。中央电教馆将择机召开全国交 流展示活动,活动举办时间、方式、地点视具体情况确定(相关通知 文件另发)。 四、奖项设置 普通项目的基础教育组和中等职业教育组作品将设置省级特、一、 二等奖,并颁发获奖证书。综合各市(州)、县(区)组织情况和作 品质量,择优颁发优秀组织单位证书。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公平公正 各市、县活动组织单位要将本次作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和抓手,高度重视,组织当地 中小学(含中职)、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踊跃参与,做好作品 遴选和报送工作。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公示制度,将活动结果面向社会 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对于弄虚作假的行 为,一经发现即取消作者参赛资格,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二)及时总结经验,交流分享成果 各市(州)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及时 总结经验,分享成果,方便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观摩学习,推动广 大教师提高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10 - 六、其他事项 (一)各市(州)活动组织部门于 2022 年 5 月 13 日前,将“2022 年甘肃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活动平台市县管理员登记表 (附件 6)的电子版及加盖公章的扫描版发送至省电教中心联系人邮 箱。 (二)评审时间段内,市(州)、县(区)管理员在活动平台应 完成如下工作:作品分组、专家分配、作品评审、择优推荐。各级评 审时间截止后,系统会自动关闭评审和推优功能,请务必按时完成相 关工作。 (三)8 月 13 日前,各市(州)完成普通项目的基础教育组和 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推荐后,将普通项目“课件”分项市(州) 推荐作品名单(附件 7)、普通项目“微课”分项市(州)推荐作品 名单(附件 8)、普通项目“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分项市(州) 推荐作品名单(附件 9)、普通项目“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分项市 (州)推荐作品名单(附件 10)的电子版及加盖公章的扫描版发至 省电教中心联系人邮箱。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普通项目 (1)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教研培训科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931-8823137 电子邮箱:349780589@qq.com 联系地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 571 号教育大厦 - 11 - (2)高等教育组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 联 系 人:曹琦 联系电话:010-66490952 电子邮箱:xmb@moe.edu.cn(邮件主题注明“2022 教师活动”) 网 站:http://mtsa1998.ncet.edu.cn 2.专项 (1)职业教育专项 联 系 人:成秀丽 联系电话:010-66490979 电子邮箱:chengxl@moe.edu.cn 项目管理平台:www.yklmeta.com (2)中小学课例专项 ①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项目 联 系 人:宋佳 联系电话:010-66490954 电子邮箱:songjm@ moe.edu.cn 网 站:ai.eduyun.cn ②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征集项目 联 系 人:方圆媛 联系电话:010-66490928 - 12 - 电子邮箱:fangyy@ moe.edu.cn 网 站:vlab.eduyun.cn - 13 - 附件 1: 作品登记表(课件、微课) 注:由普通项目类的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填写,高等教育组不需填写。 作品 名称 作品名称请勿使用 书名号《》 学科 作品 大小 年级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课件□ 基础教育组 小学□ 微课□ 初中□ 项目 高中□ 课件□ 中等职业教育组 姓名 微课□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作者 信息 联系 姓名 手机 信息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 14 - @ MB (包括作品简介、特色亮点等,300 字以内) 作品 特点 (安装运行所需环境,临时用户名、密码等,300 字以内) 作品安 装运行 说明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出版或在教师活动网站 等公益性网站共享 共享 说明 □是 □否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推荐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www.eduyun.cn) □是 □否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 及他人的著作权。 作者签名:1. 2. 3. 年 - 15 - 月 日 附件 2: 作品登记表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注:由普通项目类的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填写,高等教育组不需填写。 作品 名称 作品名称请勿使用 书名号《》 学科 年级 作品 大小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小学□ 基础教育组 初中□ 项目 高中□ 中等职业教育组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姓名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作者 信息 联系 姓名 手机 信息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 16 - @ MB 教学环 (300 字以内) 境设施 建设 情况 (300 字以内) 课程建 设情况 教学实 (300 字以内) 施情况 及教学 效果 教学成 (300 字以内) 果、获 奖情况、 推广情 况 (300 字以内) 其他 说明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出版或在教师活动网站 等公益性网站共享 共享 □是 □否 说明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推荐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www.eduyun.cn) - 17 - □是 □否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 及他人的著作权。 作者签名:1. 2. 3. 年 - 18 - 月 日 附件 3: 联系人信息表 (由普通项目类的高等学校活动组织部门填写) 单位名称: 联系人姓名 部门、职务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 备注 填写说明: 请高等学校组织部门在活动平台注册后,将此表加盖公章并将扫描版和 word 版发送至邮箱:xmb@moe.edu.cn,主题注明“2022 教师活动”。 (将以此表为准,对活动平台注册的账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登录 平台报送作品。) 单位公章: 年 - 19 - 月 日 - 20 - 附件 4: 作品名单及联系人(学校管理员)信息表 (由职业教育专项的中职、高职学校组织部门填写) 单位名称: 序号 参加项目 作品名称 (可扩展,若 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 不参加本项目 案例 不需要填写) (可扩展,若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 不参加本项目 不需要填写) (活页式) (可扩展,若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 不参加本项目 (活页式)体例设计与 不需要填写) 样章 联系人 部门及 (学校管理员) 姓名 职务 固定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QQ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填写说明: 请参加职业教育专项的学校填写此表并加盖公章。(将以此表为准,对在项 目平台注册的学校管理员账号进行核验,若表中学校管理员信息与注册账号信息 不一致,将不予通过。) - 21 - 单位公章: 年 - 22 - 月 日 附件 5: 组织单位作品推荐参考指标 1.课件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教学设计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内容呈现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生动直观、结构合理。 运行流畅,操作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技术运用 互动性强,导航准确,路径合理; 新技术运用有效。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创新与实用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高等教育组作品的使用量应达到一定规模。 2.微课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主题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 23 - 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形式新颖,趣味性和启发性强; 创新与实用 视频声画质量好; 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理念; 教学设计完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 和教学评价等; 教学设计 教学环境设施满足需求,有特色,教学情境符合教学 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教学资源选择恰当,形式多样; 注重学科特点,信息技术应用恰当。 教学活动过程记录完整,材料齐全; 教学应用 教学方式多样; 有利于形成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有常态化应用,学生深度参与,活跃度高,教学效果 突出; 教学效果 教师、学生成果丰富,校内外评价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 24 - 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资源共享、机制创新等方面 特色创新 有特色; 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4.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信息化软硬件符合教育教学需求,有特色;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体现现代信息技术 的运用; 课程资源丰富,信息技术运用恰当。 教学活动过程记录完整,材料齐全; 教学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形成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深度参与,活跃度高; 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能力提 升明显; 学生、教师、学校评价好。 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资源共享、机制创新等方面 特色创新 有特色; 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5.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 25 - 内容相对稳定、独立完整,与职业岗位活动紧密结 合,精准对位职业岗位能力和企业需。视频课、资 内容设计 源包等配套资源数量丰富、内容完整、颗粒化程度 高,应用方便。过程性测试题呈现适时,结课性试 题呈现完整、内容丰富,满足平台运行条件。 注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注 教学设计 重在教学中引入行业里手和能工巧匠,开展双师(多 师)协同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破解教学重 点、难点内容,数字教学媒体运用适宜。 遵循教学媒体呈现规律,注重教学媒体呈现设计。 视频课、资源包等数字教学媒体呈现与教师讲解、 呈现设计 教学内容等适配度高。 视频课双师授课呈现科学、符合教学需求。 开放共享程度高,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视频课引入 应用与创新 企业活动信息实时、准确,教学模式具备一定创新 性。 6.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活页式)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定位准确,思想观点正确,符合辩正唯物主义,注意 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素质,符合中、 高职学生学习特点。 教材内容 注重岗位技能,体现职教特色。适应结构化、模块化 教学需求,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 为载体设计和组织教学单元。具有良好扩展性,满足 快速更新需求。无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 符合课程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符合行 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取材合适,支持学生自主学 习和教师教学需求。 教材设计 教材结构设计科学、规范,教材目录所呈现的体例等 设计科学、完整,突出活页式教材结构设计特征。 - 26 - 文字规范、简练,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具备适当的交互功能,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 教学资源富媒体化,创设真实、沉浸式教学环境,注 重交互体验。 媒体设计 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 协调,重点突出,符合视觉心理。 采用主流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完整的技术文 档,附带数字教材运行所需插件。 技术规范 支持常用格式,提供关键检索信息和检索标记,支持 字典查阅;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 支持多终端阅读,具有书签等阅读功能。 7.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活页式)体例设计与样章 推荐指标 推荐要素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所呈现的教材结构、体例等设计科学、完 整,符合课程标准,注重岗位技能,体现活页式教 材结构特征。 编写大纲 创作依据充分,完整规范、步骤清晰,突出职教特 色。 符合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取材合适,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容量恰当,以活页 式形式呈现一个完整的模块化内容。 数字教材 样章 适应结构化、模块化教学需求,以真实生产项目、 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 具有良好扩展性,满足快速更新需求。无政治性、 科学性、知识性错误。 具备适当的交互功能,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 教学资源富媒体化,创设真实、沉浸式教学环境, 注重交互体验。 技术规范 采用主流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支持多终端阅 读,具有书签等阅读功能,附带数字教材运行所需 插件。 - 27 - 支持常用格式,提供关键检索信息和检索标记,支 持字典查阅。 - 28 - 附件 6: “2022 年甘肃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活动平台市县管理员登记表 ( )市(州) 登录账号 序 (甘肃省 号 智慧教育 姓名 邮箱 手机号 QQ 号 职务 工作单位 所在地 管理员级 (市县) 别 XX 市 市州 XX 市 市直属 XX 县 县区 XX 县 县区 XX 县 县区 XX 区 县区 云平台) 说明:1.管理员承担作品报送的指导、评审活动的管理、市县推优等工作。 2.登录账号为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账号(8 位数字)。 3.市州管理员和市直属管理员不能为同一个人。 4.请以市州为单位,收集整理后由市州管理员发送至 349780589@qq.com - 29 - 邮箱。 5.请市县管理员加入 QQ 群:811802871(甘肃教师素养活动市县管理 员),加入截止时间:6 月 1 日。 附件 7: 普通项目“课件”分项 ( 序 号 组别 作品编号 )市(州)推荐作品名单 作品名称 作者 姓名 - 30 - 所在 学校 区/县 手机号码 请各市(州)于 8 月 13 日前将电子表及公章扫描版发至省电教中心联系人 邮箱 349780589@qq.com。 附件 8: 普通项目“微课”分项 ( 序 号 组别 作品编号 )市(州)推荐作品名单 作品名称 作者 姓名 - 31 - 所在 学校 区/县 手机号码 请各市(州)于 8 月 13 日前将电子表及公章扫描版发至省电教中心联系人 邮箱 349780589@qq.com。 附件 9: 普通项目“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分项 ( 序 号 组别 作品编号 )市(州)推荐作品名单 作品名称 作者 姓名 - 32 - 所在 学校 区/县 手机号码 请各市(州)于 8 月 13 日前将电子表及公章扫描版发至省电教中心联系人 邮箱 349780589@qq.com。 附件 10: 普通项目“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分项 ( 序 号 组别 作品编号 )市(州)推荐作品名单 作品名称 作者 姓名 - 33 - 所在 学校 区/县 手机号码 请各市(州)于 8 月 13 日前将电子表及公章扫描版发至省电教中心联系人 邮箱 349780589@qq.com。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