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11.20.doc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青海省唯一 一所招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 专业学生的医学类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主要为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的技术技能型卫生人才。但是,近年来就我省和全国范围来看,由于高 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与技能等多方面的因素,高 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有逐年下滑趋势,这对 临床医学专业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本专业在青海卫生职教集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根 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 以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实力为宗旨,建立 起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交融的一贯式临床医学专 业教学体系。并依据基层医疗卫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出临床医学 专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以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和 新医改大的背景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本着课程体系改革与 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一优化、二突出”专业特色。即优 化整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突出 职业岗位需求“三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实践教学贴近、职业环境贴 近),实现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近距离”对接。 第一部分 主 体 方 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代码:620101K 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1. 教育类型:普通全日制专科(高职) 2. 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具有中专或没有学历的乡村医生 2.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就业范围与职业岗位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一)培养目标 能够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面向“社区、家庭、个人”提供“预 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位一体的 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规格要求 学生应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拥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 道德品质,热爱医疗卫生事业,愿意在基层担当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 人”。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的理念、具有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的执 业素养。 1.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与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与疾病诊疗、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及中医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 (2)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公共卫生等 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素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和发展潜能。 2 (3)掌握英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 (4)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临床基本实训操作知识。 (5)了解医疗卫生法规、基层卫生政策等基本常识。 2.能力结构 (1)熟悉全科医学的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具备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 需要的系统的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与医患沟通能力,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具有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和预防保健工作能力。 (2)具有对常见多发疾病诊治、院前急救、康复医疗、转诊服务、 家庭服务、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保护、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须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达 到英语应用能力(B 级)。 (4)具有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的能力、掌握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 (5)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 际交往能力;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素质结构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基础知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 敬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 (2)通过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加强爱国 主义、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品德修养。 (3)通过社团活动、开放校内实训基地等,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 新精神。 三、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及内涵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总结提升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进一 步探索“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个合作” ( 校院合作共构人才培养方案、校院合作共建教学团队、校院合作共建 3 实训基地);实施“三个对准”(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实践、对 准德育抓素质) 。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 职业素质有机融合,凸显“综合素质高、医学基础宽、专业知识够用、 实践技能实用”的专业特色,对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毕业生工作 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一条主线、两个真实、三位 一体”教学模式,即以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模拟真实和临床 真实,教、学、做融为一体。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一致,形成人才 培养过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岗位需求“三贴近”:一是教学内容 贴近,学院选择与医院合作,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优秀医师聘为兼职 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承担专业课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 未来岗位需求紧密融合。二是实践教学贴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工 作任务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学生通过见习及实习。有更多机会 接触到未来岗位将要面对的病例,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促使实 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贴近。三是职业环境贴近,学生在基层医院实践过 程中,经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了解,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职业环境, 为就业后能适应基层医疗条件,更好地与服务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提 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二)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流程 按照“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的建设思路,依托青海卫生职教集团与各级医院进一步加强合作。本着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职业思维能力与完成 临床实践工作任务的全面发展能力。成立临床医学专业“专业建设委员 会”,通过校院合作,定期召开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会议,探讨合作办 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专业发展路子,完善校院双方共 同培养人才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培养防治结合型、初级医学人才,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将以临床 综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 质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深化“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 养。 4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模拟临床医师岗位工 作流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教学与临床岗位工作对接。实现课 堂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教学与自主学习一体化,能力训练与思维训 练一体化,达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学生熟练的 临床技能和未来专业发展潜力,使学生掌握适应基层医疗岗位需要的临 床常用诊疗技术,学会运用新的医学模式和服务理念进行临床思维和指 导医疗实践,毕业后能够在基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 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 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和 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作过程 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 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 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操作 技能的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发展变化,确立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的培养应适应的职业岗位,即基层各级综合型医疗卫生机构,围绕职业 岗位胜任力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全 科医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特点,进一步探究临床医学教学的特点、 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技能考核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强化专业内涵建 设,统筹规划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明确教学重点。创新实践“项目课 程与情景教学” ,将“岗位分析、任务引领、项目驱动、能力本位、职业 导向”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 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开展行业调研、毕业生跟 踪调查、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研讨,准确界定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职业岗 5 位领域,分析各岗位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职业能力要求 做出科学取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线索,按照职业能 力成长规律,结合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服务方向”的知识需要,参 照临床医学专业职业标准,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初级 到高级的顺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推进课程 体系建设,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项目,开发具有高职特点的专 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调整核心课程的内容与教学重点,将思想道德 修养、职业操守、专业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在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特色专业拓展课程。 3. 岗位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分析 在课程设置之前首先要进行岗位调研,通过调研,明确了高职高专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毕业生工作岗位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工作任务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要完 成工作任务,必须掌握预防(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健康教育技 术)、医疗(基础医学+临床诊断技术+全科应诊技术+症状与鉴别诊断学+ 常见疾病防治技术+院前急救技术+中医药应用+常见心理咨询技术)、保 健(重点人群保健)、康复(社区康复)。根据专业课程需要,综合基础 课程,将基础医学中《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整合成 《人体机能学》,将《解剖学》和《组胚学》整合成《人体形态学》,根 据培养目标需要,整合专业课程,将《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和《儿科学》整合成《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调整《内科学》和《外 科学》课时量。按全科医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从“预防、保健、医疗、 康复”四方面构建专业课程,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 4.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课程体系开发是通过对基层医院医生岗位能力的分解,明确其职业 能力包括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岗位基础能力、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 拓展能力四大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模块由基层医院医生必需完成的 “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大任务组成,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 6 放性。由此逐级开发出课程,制订出符合技术技能型卫生人才培养的课 程体系,进而开发出为其服务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拓展知识,形成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根据“防、治、保、康”任 务开发其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全 科医师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和适宜技术的学习,达到技术技能型卫生人 才培养的目标。 5.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从培养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技术技能型卫生人才的角度出发,遵 循职业教育规律,根据市场就业的需求,行业要求的目标,培养应用型 和复合型人才的思路,突出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构 建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 使学生具备临床医学岗位群所需的实践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 接。体现高职院校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校院合作、课证融通、突 出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确定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突出应用意识、强化能力训练,培养 创新精神。形成人才培养过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岗位需求“三贴 近”,培养学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 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人才的 社会服务需求。 (二)核心技术及课程内容 1.核心技术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 执业助理医师,核心能力是能够从事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相应核心课程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概论》、 《社区常见 疾病防治技术》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健康教育技 术》、 《社区重点人群保护》、《社区康复》。 核心课程内容 表 4-1《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7 学习领域名称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对应行动领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先修课程 《人体机能学》 、《人体形态学》 学时 专业基础课 114 学分 6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内科学、外科学、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妇产科 后续课程 目 标 描 述 类别 学与妇女保健) 1.知识目标 深入领会常见症状、体征、各种检查的选择和临床意义。 2.技能目标 学会与病人交流,独立进行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和 重点器官系统检查;熟悉必要的临床诊疗操作;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做出 初步诊断并书写较高质量的病历。 3.素质目标 适应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贯穿以人为本,爱岗敬业,重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关 心爱护患者,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促使患者配合各项检查,根据主客观资料综合分析疾病。 主要内容:问诊;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和重点器官检查;基本的临床诊疗操作技术;临床疾病思 维模式及病历书写。 表 4-2《社区预防》 学习领域名称 社区预防 类别 对应行动领域 先修课程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学时 76 学分 4 《人体机能学》 、《人体形态学》 《病理学》 、 《药理学》、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等 后续课程 《全科医学概论》 、 《中医基础理论及适宜技术》、 《医学伦理学》等 8 专业课 目 标 描 述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健康、健康促进的含义,熟悉促进健康的基本原理和途径 2.掌握疾病的“三级预防” 策略;掌握生产生活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本知识 3.理解、熟悉群体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基本知识 (二)技能目标 1.能在日常工作中依据就诊者的情况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 2.运用三级预防策略结合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 开展社区人群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 3.能运用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工作场所察觉并及时报告公共卫生问题 4.能初步运用群体健康研究方法分析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影响因素,实施社区预防服务项 目,同时在临床工作中能初步运用宏观群体研究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三)素质目标 1.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2.具有“群体观念” 、 “环境观念” 、 “大卫生观念”和“三级预防”策略思想 主要内容:健康、健康促进的含义,促进健康的基本原理和途径;疾病的“三级预防” 策略;生 产生活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本知识;群体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基本知识。 表 4-3《内科学》 学习领域名称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内科学) 类别 专业课 对应行动领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学时 152 先修课程 《人体机能学》 、《人体形态学》 《病理学》 、 《药理学》、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后续课程 《全科医学概论》 、 《中医基础理论及适宜技术》、 《医学伦理学》等 目 标 描 述 学分 8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乡村及社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2.掌握内科常见危急重症的抢救措施; 3.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 (二)技能目标 1.具有对基层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2.具有与患者、家属和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保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具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安全、经济、有效的临床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一定创新能力; 2.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能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主要内容:乡村及社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9 表 4-4《外科学》 学习领域名称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外科学) 对应行动领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先修课程 《人体机能学》 、《人体形态学》 《病理学》 、 《药理学》、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后续课程 《全科医学概论》 、 《中医基础理论及适宜技术》、 《医学伦理学》等 目 标 描 述 类别 专业课 学时 114 学分 6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层外科常见及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 2.熟悉基层外科常见病的病因、预防;了解外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 (二)技能目标 1.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2.能够独立进行对基层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3.能够处理外科急危重症和进行初步抢救、安全转诊。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尊重、关心病人; 2.具备浓厚的兴趣和上进心,树立诚信意识、团结意识、法律意识; 3.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的能力;具备扎根农村,为基层卫生事业贡献终身的信念; 主要内容:乡村及社区常见外科疾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表 4-5《妇产科学与妇女保健》 学习领域名称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妇产科学与妇女保健) 类别 专业课 对应行动领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96 先修课程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内科学、外科学) 后续课程 《全科医学概论》 、 《中医基础理论及适宜技术》、 《医学伦理学》等 10 学时 学分 6 目 标 描 述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特征及正常妊娠、分娩过程的监护及处理; 2.掌握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及非妊娠状态下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 3.熟悉妇产科常见病的鉴别诊断;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技能目标 1.具备妇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断、治疗能力; 2.熟练地询问病史并进行妇产科常规检查,能完整书写病历; 3.具备对妇产科急危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能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宣教、咨询和指导;为广大妇女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三)素质目标 1.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尊重、关心患者,注意保护隐私; 2.具备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主要内容:乡村及社区妇产科常见疾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妇女进行健康评估。 表 4-6《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 学习领域名称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 类别 专业课 对应行动领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学时 64 先修课程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内科学、外科学) 后续课程 《全科医学概论》、 《中医基础理论及适宜技术》 、《医学伦理学》等 学分 4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各年龄期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做出正确评价。 目 标 描 述 2.阐述儿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描述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儿科临床基本诊断技能、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具备基本的临 床诊断思维能力。 2.能对生长发育异常的患儿做出适宜的医疗决策并付诸实施。 3.能够根据临床疾病知识结合患者病情,对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 断及治疗。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与关爱。 2.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主要内容:社区常见儿童疾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11 表 4-7《全科医学概论》 学习领域名称 全科医学概论 类别 对应行动领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先修课程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学时 专业课 32 学分 2 后续课程 目 标 描 述 1.知识目标 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与特点;掌握全科医疗实践中的临床思维方法与 策略;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理论精髓——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 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模式;掌握病人教育的原则与途径。 2.技能目标 建立和谐稳定的病人参与式医患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向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医疗、 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位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3.素质目标 具备现代的全科医疗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关爱、关怀等人文精 神;培养医学职业道德素质,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主要内容: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发展史及前景;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与特点;全科 医疗实践中的临床思维方法与策略;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理论精髓——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 位、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模式。 表 4-8《社区康复》 学习领域名称 社区康复 对应行动领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先修课程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后续课程 《全科医学概论》 、 《中医基础理论及适宜技术》、 《医学伦理学》等 目 标 描 述 类别 学时 专业课 32 学分 2 1.知识目标 掌握社区康复基本知识、工作方法与特点;掌握社区康复服务实践中的临床思维方法 与策略;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对社区特定人群采用康复训练与服务。 2.技能目标 建立和谐稳定的协作与式医患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向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康复服务。 3.素质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关爱、关怀等人文精神;培养医学职业道德素质,具 备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主要内容: 残疾与康复基本知识;社区康复基本知识;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康复服务;康复训 练与服务。 12 表 4-9《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学习领域名称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对应行动领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各岗位 先修课程 《人体机能学》 、《人体形态学》 《病理学》 、 《药理学》、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后续课程 《全科医学概论》 、 《中医基础理论及适宜技术》、 《医学伦理学》等 目 标 描 述 类别 专业课 学时 57 学分 2 1.知识目标 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为主线,侧重于: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 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儿童保健:开展新生 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 指导。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 健康指导。 2.技能目标 建立和谐稳定的病人参与式医患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向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保健服 务。 3.素质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关爱、关怀等人文精神;培养医学职业道德素质,具 备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 主要内容: 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保健 五、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一)时间分配(见表) 表 5-1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时间分配表(周) 校内教学 专业 学年 学期 课堂讲授 及实验 顶岗 入学教育 毕业教 岗前 考 实习 及军训 育 培训 试 2 机动 教学总 周数 1 16 1 19 2 19 1 20 3 19 1 20 4 16 1 一 二 三 合计 5、6 2 19 1 70 5 44 2 44 13 2 1 46 1 124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 表5-2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 课程分类 门数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学分 占总学分% 必 公共素质模块 9 390 194 196 24.5 14.8 修 职业基础模块 7 487 338 149 29 17.5 专业能力模块 14 983 696 287 56 33.6 合计 30 1860 1228 632 109.5 65.7 课 选 公共选修课 按实际课时 6 3.6 专业选修课 按实际课时 5 3.0 实践教 专业岗前培训 2周 2 1.2 学 顶岗实习 44周 44 26.7 166.5 100 修 课 总课时 1860+选修课+46周 (三)教学进程设置 表 5-3 分 类 公 共 素 质 模 块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教学计划进程表 按学 期分 配 课 程 序 号 其中 课程名称 学 分 考 考 试 查 1 总计 理 论 实 践 16 周 3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 48 32 16*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2 76 38 38* 3 形势与政策 1 1 2 8 8 4 军事理论 2 1 2周 5 体育 4 6 英语 4 7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 4 8 安全知识 9 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 小计 职 业 第一 学年 总学时 1 2 1 2 第二 学年 3 4 19 19 周 16 周 周 周学时数 2 4×1 4×1 4 66 2 2 70 50 20 2 2 2 76 38 38 0.5 1 4 4 1 1 4 4×1 16 16 0 390 194 196 1 10 人体机能学(生理、生化) 6 1 95 72 23 5 11 人体形态学(一)(解剖学) 6 1 96 50 46 6 14 5 6 2 44 周 周 4 70 24.5 第三 学年 专 业 岗 前 培 训 顶岗 实习 44 周: 内科 8 周、 外科 8 周、 妇产 科5 周、 儿科 5 周、 急诊 科5 周、 基 础 模 块 12 人体形态学(二)(组织与胚 胎学) 3 13 医学伦理学 2 14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4 15 病理学 4 2 16 乡村医生合理用药指导 4 3 小计 29 17 全科医学概论 2 18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6 19 中医基础理论及适宜技术 6 20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一) (内科学部分) 8 1 32 16 16 4 32 26 6 1 64 48 16 76 58 18 2 4 4 76 60 16 487 338 149 32 24 8 114 60 54 96 70 26 3 152 108 44 8 6 3 114 9 0 24 6 6 4 96 80 16 6 4 4 64 40 24 4 2 4 2 4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二) 21 2 (外科学部分) 4 2 6 6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三) 专 业 能 力 模 块 22 (妇产科学部分) 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四) 23 (儿科学部分) 24 神经精神病学 2 4 32 22 10 25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3 3 57 49 8 26 五官科 2 4 32 22 10 27 医学心理学 2 2 38 30 8 28 传染病学 2 4 32 28 4 29 社区预防 4 3 76 56 20 30 常用护理技术 3 48 17 31 小计 56 983 696 287 表 5-4、5 11 选 修 课 4 2 2 2 4 3 按实际课时 120.5 合计 3 1860 1228 632 专业岗前培训 2 4 2周 顶岗实习 44 5、6 44 周 总学分 166.5 1860 +选修课+46 周 33 30 25 29 每学期开课门次 10 9 5 9 考试课门数 3 2 3 3 考查课门数 7 7 2 6 总课时及周课时 毕业考试科目 1.临床理论综合(内、外、妇、儿、社区预防) 2.临床基本技能操作(三站式) 备注:1.*为课外实践,包括职业素质拓展,思政社会实践。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为在线学习 3.毕业考试评定:毕业考试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并重,毕业考试评定包括理论考试和 顶岗实习成绩,两者各占50%,其中毕业理论考试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选修课设置表 表5—4学校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15 执行学期 五官 科4 周、 中医 科5 周、 乡镇 卫生 院、 社区 卫生 服务 中心 4 周。 总计 理论 实践 1 人际沟通 16 16 1 1、3 2 大学语文 32 32 2 2、4 3 公共关系学 16 4 1 2、4 4 生命健康与法律 32 32 2 1 5 优生与遗传 16 16 1 1、3 6 环境与健康 16 16 1 2、3 7 常见疾病与用药 16 16 1 1 12 注:1. 公共选修课开设数量将根据专业、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适时作出调整; 2.上表所列公共选修课(在线)必须保证按执行学期开设,无特殊原因连续两次未开设或选 修人数太少未组班的,下一学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被删除; 3.上表所列公共选修课与所学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相同或内容雷同的,不得作为选修课 选修。学生在确定选修课程时可以向所在系教学办咨询。 表5-5 序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选修课设置表 课程名称 号 学时 总计 理论 实践 学分 执行学期 1 卫生法规(限选) 16 14 2 1 4 2 院前急救技术(限选) 19 10 9 1 2 3 健康体检应用知识(限选) 19 10 9 1 3 4 社区康复(限选) 32 22 10 2 4 六、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毕业最低总学分要求为 165.5 学分,其 中:必修学分为 154.5 学分,选修学分为 11 学分。创新创业奖励学分可 冲抵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选修课程的部分学分。 七、培养方案编写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 境,使课程体系设计由单一课程的完整性向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 的综合性转化。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 16 工作情景,对内容相互关联的、具有综合可能条件的课程内容适当整合, 改变专业教育中每一领域所需知识和能力分散几门专业课程来完成的现 状。学时安排方面,优先安排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体化课程;未经优 化和重构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为原则;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扩 大知识面方面的课程,采用讲座、选修、自修等多种形式安排。根据专业 领域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服务的 职业领域,参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适应不同岗位能力培养 的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化课程,便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 环节包括实训课(实验、模拟训练)和实习(见习、模拟实习、专业实 习)。 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计算:校内实验实训课时包含在相应课程学时 内,专业实习按每周 30 学时计算。 八、培养方案实施说明 (一)教学组织 实行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明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和管 理办法。规范教学任务下达、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 验实训、学生考核等工作。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课外活动第二课 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调查、岗位见习、 科技文化服务、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 一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增长才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利 用一切机会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利用课余、寒暑假社 会实践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职业文化,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结 合工作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举 办学术讲座、专业知识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大专辩论会等活动;大力 开展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摄影等活动,激发学生知美、爱美、创 造美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陶冶建康的审美情趣,通过全方位 素质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以岗位 17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 发展。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 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体 现出较强的协作力和竞争力,是能够胜任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工作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 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将项目驱动的教学法应用到课程实践(实验) 、课程综合实训等实 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有针对性地培 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3.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 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 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 力。 4.应用信息化教学、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 技能。 (四)教学评价 采用教学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 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 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 必修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 分为合格。选修课程的评价方法,建议在教学 中按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评分,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评价标准 参照各课程标准。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结合课堂提问、现 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 重平时采分。(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 式的改变。 (五)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通过搭建起多维、动 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 充分调动。 18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医疗资源,满足学生见习、 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 容的调整。 3.积极利用课程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专 业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 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依据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 设计思想。 5.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 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实际操作。活动设计要具有 可操作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保障条件 一、师资队伍配置 (一)专业师资配置、要求和职责 1.课程负责人的基本要求 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熟悉本行业新技术发展动态、把握专业 发展方向的能力,能主持专业课程开发,带动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教育教学 改革、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技术 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等。 2.专任授课教师、兼职授课教师的配置与要求 专任授课教师熟悉高职教育理念,了解高职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教 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兼职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实践 指导能力。 3.课程负责人的职责 课程负责人除主持专业课程开发,带动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教育教学 改革等工作之外,要全面负责每学期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如: 任务书,课程教学团队各人员的授课时数、班级安排,监控本课程教、学、 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情况等) 19 (二)教学团队保障 1.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坚持教学水平与师德并重,教学能力与 科研推广应用及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在临床医学专业人员中选拔和培 养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使之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全 科医学)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领军人物。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依托行业和临床医院,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 方式,培养或引进既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又能出色胜任高职临床医学教学 的专业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使之成为临 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3.建立“双师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从各医院临床医学行 业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 建立完备的、合理的、动态的临床医学专业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保证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技术技能型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 4.聘请行业专家指导:按照临床医学教学与科研岗位聘请临床、教 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具体指导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引入 最新临床医学理念和技术,并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评估、综合评价。 5.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实践锻炼: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鼓励和支 持青年教师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 (三)专业课教师配置表 按照在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学生 100-150 人的规模,本专 业需配备专业课教师 10-15 人,现有专任教师 16 人,兼职教师(校内) 8 人。专业带头人 1 人,骨干教师 4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 50%以上,双师 素质教师为 100%。 表 1-1 临床医学专业专业课教师配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师资 学历 教学任务 配备数 1 临床诊断基本 9 本科以上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内科 技能;内科学; 学;临床医学概论理论与 全科医学概论; 实践教学 20 2 外科学 5 本科以上 外科学理论与实践教学 3 妇产科学及妇 2 本科以上 妇产科学及妇女保健 理论与实践教学 女保健 4 儿童保健与疾 2 本科以上 理论与实践教学 病诊疗 5 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 中医学 3 本科以上 中医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合 计 21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一)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1.根据高职高专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依据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和临床实践教学需要,临床医学系组建了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基地,分别 为外科综合、穿刺技能、模拟病房、模拟诊查、中医综合技能、检体技 能、心电超声技能、急救技能、康复保健技能、心理综合实训室,实训 基地面积近 700m2,设备总价值达 700 余万元,实训基地拥有较为先进 的 AIS 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人、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智能化医学模拟系 统、临床仿真模拟实训设备,每门课程的实训项目都有技能操作训练指 导书,学生通过仿真电子病人模拟教学系统等硬件设施,在“高仿真” 实训室中进行临床常用诊疗操作技能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临床操作技 能水平,缩短了与临床的距离。 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临床课程常规技能操作实训课、实 习前培训、学生临床技能比赛和职业培训等需求。为解决多个班级同时 上课,实训面积不足等问题,采取延长开放实训室时间,教师随时辅导 等措施,为学生技能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保证了实训课教学质 量和实训开出率。 2.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基地 表 2-1 校内各实验、实训室情况一览表 21 实训(验)室 实训基地 名称 实训实验课程 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基地 《人体解剖学》 ----解剖实验室 《人体断层解剖》 实训(验)项目 正常人体各系统结构 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的器官结构的形 态、位置以及其相关关系 1.人体心电图的描记;2.人体心音的听诊 3.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4.人体脑电图的 描记;5.人体肌电图的描记;6.人体肌肉 医学机能实验实训室 《生理学》 反应 7.反射与反射时;8.人体感觉实验;9.人 体呼吸运动;10.人体泌尿实验 11.人体肺 功能 外科综合实训室 检体技能实训室 《外科学》 外科基本技能 《成人护理》 动物手术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健康评估》 《中医学》 临床技能 综合实训 中医综合技能实训室 基地 《针法灸法学》 《推拿手法学》 《传统康复疗法》 全身系统体格检查(身体评估) 1.拔罐、推拿、针法、灸法、刮痧等中医 适宜技术 2.中药鉴别、煎煮法等 《康复功能评定学》 《运动疗法》 康复保健技能实训室 康复功能评定、运动治疗法、作业治疗法、 《作业疗法》 物理治疗、康复护理方法等 《物理疗法》 《康复护理》等 急救技能实训室 《急救医学》 心肺复苏、除颤术等急救技能,呼吸机和 《外科学》 麻醉机的应用 《医学心理学》 心理综合实训室 《护理心理学》 心理问题评估 《人际沟通》 心电超声诊断技能实训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室 《健康评估》 穿刺技能实训室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健康评估》 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 腹膜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腰穿术 合计 (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表 2-2 序 号 实习医院名称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一览表 实习项目(岗位) 22 时间(周) 人数 青海省人民医院 1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36 10 临床各科室等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36 10 青海省红十字医院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青海省交通医院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青海仁济医院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海东地区人民医院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民和县人民医院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互助县人民医院 内科、外、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大通县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湟中县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湟源县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海南州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海北州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海西州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黄南州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玉树州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果洛州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格尔木市人民医院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西宁市城东区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西宁市城中区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西宁市城西区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西宁市城北区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各科室 三、工学结合基本要求 推行以基层医师工作岗位项目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工学结合一贯 式,(认知见习-项目实训-岗位见习-临床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 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 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临床实践 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 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可用“项目导向”、 23 “ 理实一体化”、“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 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加强校院(医院)合作是解决校外实习基 地与设备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学校与医院互利双赢需要理性培育,需 要国家引导学校与行业建立紧密联系、共同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一)制度完备,机构健全 学院制定有《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学生管理制度汇编》,制度完备。 成立有教学督导小组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构健全。 (二)质量标准有据可依,教学文件齐全 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进度计划、以及 教学的组织、考试,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的质量标准,使专业教学秩 序稳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三)构建了“四评二查一考核”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即:组织评价、同行评议、学生评教、社会评效,定期与随机检查, 全程考核。 (四)实施第三方评价 根据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总体规划,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多元化、 综合性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形成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对各环节的评价 和监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