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专访我眼中的李一舟.doc
我眼中的李一舟 因为参加某知名电视节目,舌战 BOSS 团反被众家企业哄抢,从而成为“最 强势求职者”的李一舟,一直以来都是颇受人关注。年仅 28 岁的李一舟就已是 “百度爱乐活 O2O 用户体研究团队建设负责人、诺基亚 UI2016 主要设计师、佳 能中国 UI 设计趋势研究负责人、“只为她设计”发起人……这些大大小小的称 号堆积在一起,不仅使他看起来是那么耀眼,也让他变得更加神秘,使人充满了 好奇心。 据悉,李一舟此次武汉行的目的是与三所武汉高校分享艺术设计,将自己 的艺术理念传递给那些有梦想的年轻人。很荣幸的是,11 月 5 号,我们艺传学 院邀请到了他,并分别安排下午和晚上与老师和同学座谈、举行讲座。这也是记 者们与他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让人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一舟。 座谈会在拖延了一个小时之后终于开始。虽然等待时间有点长,但是他一进 门就急着道歉,还是令记者们产生了不少好感。格子衬衫,灰色针织外套,深色 牛仔裤,李一舟年轻、活力的样子与想象中的博士形象大相径庭。 在随后的交流中,关于新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环境的设置、该怎么做才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学生就业的问题、李一舟老师给出了选择校企合作的方 式的建议。让一些企业来赞助新课程的开设,当然,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觉 得他所学的东西有实实在在的用处,可以用这些东西去挣钱,哪怕只是一点点,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随后,李老师还给了学生择业方面的指 导。他认为,学生如果是为了求安稳,可以去百度那样的大公司,但是想学到知 识,想有较大的提升,还是建议去小型的创意公司。刚起步的创意公司最大的不 同之处在于需要去做方方面面的东西,年轻人在这过程之中可以收获很多东西。 关于学生怎么确定发展方向的问题,李一舟认为环境决定方向。他以自身举 例,正是因为北京给了他一个优良的环境,他才朝着用户体验这个方向发展。他 建议学生们毕业后也可以去北京闯荡,那里的信息量较大,传播速度较快。 李一舟在分享经验过程中所流露的的个人魅力和知识思维模式冲击深深地 感染着记者们。从他幽默睿智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艺术设计,对于未来的 明确规划。 虽然他的语速有点快,但是都很详细,还会不时用手比划并举例说明。交流 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向记者们展示着一个不一样的李一舟:当老师提出一个很长 的问题时,他会边听边用手抓自己的头发,以集中注意力;交流中有一个电话打 进来,他没有接,而是看了一眼就挂断电话继续与老师们探讨问题;期间有小孩 在旁边玩闹,他却没有受到半点影响。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他认真谨慎地回答 着各种问题。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他还大方地分享了他们团队制作的一份未公开 的作品,最后离开时他还在一边收拾东西一边为自己之前的答案进行补充。 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会议上,李一舟的演说总是很精彩,说的每一句话也 都在点上。他给人的不是那种嚣张、高傲的感觉,而是就事论事地说自己了解的 东西,通过这次简短的交流,带给记者们的思考和感悟却是永远的。记者们在采 访中看到了他认真、可爱的一面,也体会到了他的严谨、勤奋。这也许正是他的 人格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成功人士是如何拓展 自己,为自己搭建更好的平台,从而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行各业之间。这些经验 都将成为所有年轻人学习的闪光点。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应该有属于他的独特 的光芒,就像李一舟那样。而他只不过比我们提前了一步,也正因为如此,他才 能够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年轻有为的人。 艺传记者团 文/潘宣池 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