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pdf

upergirl你187 页 1.816 MB 访问 7052.97下载文档
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pdf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pdf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pdf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pdf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pdf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pdf
当前文档共187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pdf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资料汇编 党委宣传部 2023 年 8 月 目 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学习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的深意 ........... 1 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指引——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4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 2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高质量做好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 ............................... 3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讲话和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材料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 43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51 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61 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 6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 重要论述学习材料 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见实效 ............................... 74 努力在以学增智上见实效 ................................. 78 深刻把握以学正风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81 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 8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学习材料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 95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 100 树牢正确政绩观 ....................................... 105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 10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材料 着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116 发挥好北京辐射带动作用 ................................ 120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北京篇章 ....................................... 123 科学规划建设,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 13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材料 以科教兴国战略为契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 ........... 140 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 147 以“三个务必”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 156 根植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162 关于党内法规的学习材料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 173 用好纪律这把管党治党的“戒尺” ........................ 176 不断提高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 更好发挥党章规范和指导作用 ... 179 做遵守党规国法的模范.................................. 181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的深意 6 月 28 日至 29 日召开了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我 们从三个方面加以学习领会。 一次关键节点召开的会议: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和组 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离不开有力的组织工作保证。 党强大的组织优势是党一次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锚定中心任务:团结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其艰巨性和复杂性都前 所未有,对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对党员领导 干部素质能力、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对人才队伍创新活力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唯有在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中把准组织工作定位,在加强党的领 导、推进党的事业、全面从严治党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才能 真正实现以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组织力量。 1 这也正是召开这次组织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项根本遵循: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 要思想为根本遵循 这次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这一提法。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党强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供科学指引。 从鲜明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到找到 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再 到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突出全面从严治 党这个主题主线,明确了党的建设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 追求、重点任务。 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 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 新高度,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篇”,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 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个重要目标: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征程上组织工作怎么干指明了方向—— 一条最高原则: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2 一项根本使命: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 一个重大任务: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最终落脚到“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 量”上。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 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具体到组织工 作中,同样需要“高质量”。 新征程上,组织工作要紧紧扭住“高质量”这个“牛鼻子”, 就是要为更好地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来源:新华社,2023 年 6 月 30 日) 3 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指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2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 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 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 组织路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国组织 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 设的重要思想”,这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史和中国共产 党党建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 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 结,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 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全面掌握其核 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其重大 意义、地位作用、理论贡献的认识,更加强化用其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开辟百年大党自 我革命的新境界。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大 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在科学运用马 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有效破 4 解党的建设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推进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展 现出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 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建 设和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 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理论也会发展 到什么阶段。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的 建设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在发生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在继承和发扬党的建设成功经验、优良传统基础上,紧 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针对党的建设的现状和面临 的问题作出深入思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 列重大问题,带领全党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 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 重大成就,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的时代内涵,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形成了系统 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关于新时代党的建 设和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源于新时代党的建设伟 大实践,是在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形成的,同时 又回到实践、指导实践,进而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 5 而不断丰富发展,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 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 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 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党的建设,因而也非常重视马 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立、丰富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艰 难曲折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指导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形成了一整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毛泽东建党 思想,解决了在东方落后国家怎样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问题,并就党如何在执政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 了探索。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执政和 改革开放条件下党怎样加强自身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 索,形成了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以江泽民同 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过 程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取得新的成 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 结全面从严治党经验基础上,更加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 说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并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 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 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总结 6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 设规律,既与前人的理论创造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基础上提出 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 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 的飞跃、升华,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 贡献,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引党的自我革 命开辟了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着眼社会发展大趋势、世界变化 大格局、民族复兴大事业,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 面从严治党,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 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的 建设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 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 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党的作风建设成效卓著,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为新时代伟 大变革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新时代 好干部标准得到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充分彰显, 干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显著增强。 7 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有效,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扎 实推进,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党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进一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显现。党内法规制度 释放出强大治理效能,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明显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 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 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引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指 引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中 国式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稳居世界第二位。 指引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 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指引推动了改革开放在许多领域实现 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 显提高。指引推动了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对全面依 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 的能力显著增强。指引推动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指引推 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党全 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 显改善。指引推动了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党对人 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如磐石。指引推动了中国 8 特色大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 制机制健全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 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指引推动了党心军心民心高度凝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新征程上昂首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深远世界意 义和重大国际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剖析大党之 难,诊断大党之疴,革除大党之弊,鼎新大党之治,让我们这 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历经百年风华而青春依旧、长成参天巨树 仍岁岁发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世界瞩 目,成为我们党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的重要来源。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政党图存、国家求强、治理求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打破了西方政党制度 的迷思,以其崇高的价值取向、独特的思想魅力为人类对更好 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以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为主 要代表的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角度出现重要变化:从 询问“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到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从惊叹“中国共产党能”到思索“我们怎么做才会也能”,对 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的期待值不断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 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世界意义,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 文明发展提出了中国主张、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人类政治文明 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指明了中国方向。 9 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科学 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高屋建瓴、视野 宏阔、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科学系统,从历史和 现实相贯通、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根本 原则、方针主线、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 到了新高度。 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 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中央集 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突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极 端重要性和在党的领导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强调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 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 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和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 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等等。阐明党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为把党的领导制度作为国 10 家根本领导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之中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党的领导的法治、制度、体制、机制 和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在实践上更加到位有效。 鲜明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 二个答案,深刻昭示了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实践 真谛。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经过不懈 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 个答案;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 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 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 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 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 引领社会革命;等等。这指明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根本途径,拓展了推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自我提高的内涵和载体。 鲜明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 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凸显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和关键举措。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 建设方向和效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每一个共产党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 的一言一行;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 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增强党内政治生 11 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 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 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 心灵;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 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等等。这指明了党 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 从政治上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要求。 鲜明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阐述了为 民造福这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坚守初心使命 这个我们党勇往直前、永远奋斗的动力源泉。强调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 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 监督;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采取 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要永远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 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继承 下去、发扬光大;等等。这贯通了党的百年历史,道出了共产 党人人民至上、初心不改的赤子之心,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 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发出了我们党矢志不渝、砥 砺前行、赢得民心、赢得未来的时代强音。 12 鲜明提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科学阐释了我们党历经挫 折不断奋起、历经磨难淬火成钢的制胜密码。强调注重思想建 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加强思想教 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 一致的前提;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掌握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 想境界的高度;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等等。这指明了确保党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路径。 鲜明提出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 织功能,彰显了党的力量的物质依托和体系化建设的内在要 求。强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各级党 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 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坚持 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 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 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等等。这指明了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指明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 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鲜明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清正廉洁”20 字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明确了怎样才是好干部、 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选用好干部的基本原则和造就高素质 干部队伍的根本标准。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 13 部队伍,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 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 导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 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 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坚持 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 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积极作为;等等。 这既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为选人用人工 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又为广大干部指明了健康成长的努力方向。 鲜明提出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 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 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 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 服务人民;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 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 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等。这凸显了人才引领发展 的战略地位,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14 鲜明提出反对和纠治“四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明确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 目标思路。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党的作风就是 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具有 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 长;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要管党、从 严治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作保证,首先是把党的纪律和规矩 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 各项纪律全面从严;等等。这既深化了对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规律性的认识,又赋予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新的时代内涵。 鲜明提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永远 在路上,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展现了党中 央“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和刮骨疗毒、猛 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 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 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无禁区、全 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 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决惩治不收敛不收手、 胆大妄为者,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 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等 等。这体现了我们党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理念惩治腐败的新 15 探索新进展,推动了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 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鲜明提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 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增 强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整体合力。强调以党内监督为主导, 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 巡视监督协调衔接,推动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 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健全党统一领导、 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落 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必须把权力关进制 度的笼子里,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 权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等等。 这是确保党长期执政、长治久安的深远谋划,也是我们党在长 期执政条件下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积极 探索。 鲜明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 治党,深刻指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强 调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 规治党有机统一,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 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建章立制,要坚持系统思维、辩 证思维、底线思维,体现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要搞好制 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空白缺位的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尽 快完善,成熟经验及时推广;制度是用来遵守和执行的,全党 16 必须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 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 等等。这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基石 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鲜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必须增 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 政绩,深刻指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强调党的建设必 须全面从严,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都是责任主体;不明确责 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各级各 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各级党委要 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 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考 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落实管党治 党责任,把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建设、管理、监督之中; 等等。这对于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政治内涵和实 践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完备、 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 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推进、具 体展开和逐步深化,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必将继续拓展新视野、 提出新命题、作出新论断、形成新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 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观点逻辑、体系结构、理论形态会更加丰 17 富更加完备。我们要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 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基础上,努力做到全面系统学、 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切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推 进党的建设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壮阔实践中,我们党要 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顺利完成使命任 务,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永 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 和坚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学习、研究、 宣传、贯彻好,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各级党 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我们要认真落实全国 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 觉,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吃 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 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学习培训。 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各级党组织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开展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 容、重点工作,作出专门计划安排,通过个人自学和学习会、 18 报告会、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全覆盖,真正 学深悟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各级 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专题会议、 专门研讨等形式,与整体性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领导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组织编 写权威读物,为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 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提供教材。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 重要思想纳入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作为党校(行政 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 切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融入学校教 育,纳入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 头脑工作。 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研究。从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高度,把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学习总结好、研究阐释好、 贯彻落实好。尽快设立研究中心,统筹全国党建研究资源,全 面、系统、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研 究和阐释,努力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重要智库、重要平台 和学术高地、示范样板,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 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 19 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 体系建设,设立专门研究方向,设置科研课题,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 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的研究,强 化党建工作者和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媒体智库党建工作研 究者的交流,统筹使用好各方研究力量,挖掘提炼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对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历史源流、严谨逻辑和道理学理哲理 进行深度研究,做好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 大众化传播工作,注重理论积累、研究积累、知识积累和成果 转化运用,努力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知识 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 重要思想转化为深入人心、深刻持久的理论力量和真理力量。 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宣传阐释。 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 的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讲清 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核 心要义、创新观点、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讲明白,把贯穿其中 的立场观点方法讲透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增强 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注重运用各类融 媒体手段和平台,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 想的宣传解读,把宣传阐释与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践行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进展成效、经验做法和推进 20 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与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习宣传往深 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推进新 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 的重要思想外宣工作,针对不同国家和政党采取不同的语言方 式、传播方式,持续扩大国际影响,为国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 提供中国智慧;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特别是 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故事,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治 国理政的独特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不断扩大中国共产 党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彰显我们党人民立场、 为民宗旨和国际视野、人类情怀的内在统一,推动国际社会加 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 组织全国各级党建研究会、各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和广大 党建研究工作者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 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专业研究者、积极传播者、 模范践行者,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有 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统 一思想、明确使命、砥砺前行,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 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过 程和各方面,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实 际成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 21 极投身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发挥智库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当前 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情况摸清、 问题找准、对策提实,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来源:《学习时报》,2023 年 7 月 3 日) 22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 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国组织工 作会议从十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 想作了系统阐述。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 要思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大 意义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管党治党、 兴党强党时代答卷,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是 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 重要思想展现出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指引我们党在 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 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 23 时代课题,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 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等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讲出了经典作家没有讲过的新话,回答了前人没有回答过的课 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 思想,深刻阐明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 重点任务,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党建理论,极 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建党 学说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 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科学指引百年大党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深入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 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 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 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 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提出和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以正风肃纪激浊扬清,以“打虎”“拍蝇”“猎狐”惩治腐败,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刹住了一 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从 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经过艰苦努力,党的自我 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全面从 24 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 响,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对世界政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 设的重要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之治开创新局面、推动中国之治 形成新气象,我们党和国家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 势,创造了世界政党史上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成功经验。这 一重要思想,以高度历史自觉为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建设和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注入强大理论信心、必胜决心,为人 类对更好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这一重要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政 党和政治组织学习借鉴,成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引领力的重要来源。国际社会掀起“向东看、学中国”的热潮。 世界观察中国的视角从重点关注建设成就,拓展到重点关注这 些成就取得的政治原因和“制度秘诀”。 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丰富 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 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整体,涵盖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内涵十 分丰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十三个坚持”系统阐述了这一 重要思想,我们要以此为遵循,深入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 内涵。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 25 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 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党的 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 落实。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 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这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阐明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关系。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完 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 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全面推进党 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鲜明宣示 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有效路径。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政 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 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 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党内政 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 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清晰阐明了新时代党的 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举措。 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 26 民的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 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 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心连心”。这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 问题。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建 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 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凝心铸魂”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这科学揭示了我们党历经挫折不断 奋起、历经磨难淬火成钢的制胜密码。 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 织路线,并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 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以组织体系建设为 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严密上下贯 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这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和党的力 量的坚实依托。 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 担当、清正廉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培养忠诚干 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 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 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 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 27 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这明确了新 时代怎样才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选用好干部的基 本原则,明确了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标准和重要原则。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 一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坚持党对人 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 新举措”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 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化人 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 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 民事业中来”。这明确了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深刻回答 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 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问题 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 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 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督促领导 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把党 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这确立 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目标思路。 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 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 28 贯通起来,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坚决防止 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这展 现了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与时俱进、标本兼治的 战略考量。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 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 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 监督贯通起来”“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 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 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这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 督制约的一条新路。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 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健 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需要我们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 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 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 这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 期性保障。 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全 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 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 治党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深刻揭示了全 29 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使得管党治党千头万绪的工作有了强 有力的抓手。 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学习领会好、 贯彻落实好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 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 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 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 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深入学习。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最新重要讲话和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学思 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通过持之以恒的全面深入学习,推动广 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研究阐释。要坚持“两个结合”,在深化对马克思主 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研究基础上,讲清 楚“十三个坚持”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立论依据、内在逻 辑,推进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体系化、 学理化研究阐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伟 30 大实践,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 作出新概括,提炼出标识性概念、原创性观点,积极推进党的 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 推动贯彻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特别要以当前正在做的事 情为中心,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实际工作。全国党建研究会要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发挥好高端智库作用,整合资 源、激发活力,形成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 的重要思想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建研究机构和广大党建研究工 作者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找准结合点,围绕党的建设工 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为推动实践基础上的党建理论 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3 年 7 月 25 日) 3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2 周年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 要求。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总结新时代 10 年重大成就,对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作出部署。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我们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坚持和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 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 党体系为重大任务,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 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新时代 10 年党的建设和 组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根本在于有习近 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 学指引。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灵魂所在、精髓所在。新征程上推动组织 工作高质量发展,最紧要的就是把这一重要思想领会深、把握 准、落到位。 32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大 意义。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 么阶段。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党始终重 视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 党这个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 思想新战略,指引我们党成功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开创了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之治的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 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时代意义,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 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把这一重要思 想贯彻好、落实好,不断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更好 地引领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科学 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 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深邃、逻辑严密、有机统一。坚持和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 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严密党的组织 体系,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聚天下 33 英才而用之,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制度治党、 依规治党,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这“十三个坚持”, 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 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贯 穿着强烈的历史担当、深厚的人民情怀、坚定的问题导向、科 学的思想方法。我们要全面深入理解,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 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努力掌握好这一管党有方、治党有力、 建党有效的锐利思想武器。 认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学习 宣传研究工作,紧密结合组织部门职能职责抓好贯彻落实。科 学理论只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要突出抓好学习培训,把这一重要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 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 院教学安排,作为组工干部学习培训的首课、主课,引导广大 党员干部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思想具有的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强 大的实践引领力和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真正学深悟透用好。要 深入开展宣传解读,持续深化研究阐释,讲清楚这一重要思想 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立论依据、内在逻辑,不断增进党员 干部群众的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积极推动党的建设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自觉对标对表,事不避难、义不 逃责,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具体政策、具体任务、具体措施, 34 一项一项抓落地、抓到位、抓见效,为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作出 新的更大贡献。 二、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在党和国家工 作大局中精准定位、积极作为 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 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 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党 之大计,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把准 职能定位,奋力担当作为。 在加强党的领导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把坚持和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 实到党的组织建设实践之中。要推动进一步健全总揽全局、协 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 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的组织制度。要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严明党的政治 纪律和组织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要着力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 35 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存在的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有令不 行、有禁不止,打折扣、搞变通、不到位等问题,确保全党在 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 度一致。 在推进党的事业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党的组织路线服务 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使命所 系、价值所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 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对各级 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对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 素质能力、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对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活力 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聚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把 事业为上落实到组织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通过建强组织、配强 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把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 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把组织力量、组织优 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 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磅礴力量。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我们党作为世界上 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 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党的 二十大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作出重要部署。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 要从中找准着力点,紧紧围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落实全 36 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 强弱项,着力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素质培养、 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 严把入口、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管理体系, 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党的组 织工作制度规范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推动新时代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三、求真务实、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 的组织工作各项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落实 好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按照 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抓干部、抓人才、抓组织、抓党 员,以及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工作布局,忠诚履职尽责,狠 抓任务落实,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组织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思想” 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组织推动广大党员干部 尤其是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 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扎实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 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党员干部真正 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 37 一,引导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 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 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 找思路、找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 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 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突出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使选 出来的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 业导向。要突出抓好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把中 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和地方党委建设成为坚强有 力的“中坚层”,优化班子结构和功能,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 定。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 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 和经常性监督,管好“关键少数”,开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 治,进一步扎紧织密管权治吏的笼子。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 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把 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 理监督,使更多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涌现出来。要拿出更加 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担当作为。 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解决好乱作为问题,推动干部能 上能下常态化、解决好不作为问题,细化实化“三个区分开来”、 解决好不敢为问题,强化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解决好不善为 38 问题,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形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满腔热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要坚持把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国家和民 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来抓,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着 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战略 布局,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教育 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加快形成人才发展的战 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坚定信心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 的人才政策,做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工作。要深化人才 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放权松绑与约束监督相结合,完善人 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人 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 吸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 献、服务人民。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 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把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作为长期任务 来抓,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注重突破难点、疏通堵点、 加强薄弱点,不断提升整体效能,确保贯通有力、覆盖到位、 运行高效。要坚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抓基层打基础 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 39 堡垒。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 级组织体系,提高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 一书记和工作队,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要推进以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工 作机制,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健全完善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高 机关党建质量,推进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党建工 作,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 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加强新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探索构建条块结合、上下 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行业协会、学会、 商会的党建工作,加强对新兴领域人员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 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坚持从严管理党员,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党员是党的 肌体的细胞,党的活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 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要把党员队伍建设的 重心放到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来。要严把发 展党员政治标准,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 发展党员,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促使广大党员按党的标 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全 覆盖、全方位、全周期,严格管理标准、延伸管理链条、落实 管理责任,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 40 强新兴领域党员管理,严格规范和管理党员网络言行。要健全 完善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志愿服务、承诺践诺等机制,积极 搭建日常发挥作用有效平台,探索建立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 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 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中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以模范行 为为党旗增光添彩。 四、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着力打造政治 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 打铁必须自身硬。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 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 好”,坚持“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持续深化模 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 和组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要持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组工干部把对党 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品质,走好第一方阵,自觉做坚定拥护“两 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要坚守公道正派, 着眼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坚持对党负责、坚持原则、 敢于担当,敢于向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亮剑,敢于为好干部主持 公道、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增强履职本领,自觉用 党的科学理论指导组织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求解的思维、创 新的办法破难题、开新局,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 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锤炼过硬作风,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 41 定精神,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 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永葆清廉本色,坚持知敬畏、 存戒惧、守底线,自觉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 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是由组织部门的政治机关属性 决定的,是由组织工作的职能职责决定的,是由组工干部的身 份角色决定的,是由组织部门的光荣传统和优良部风决定的。 推进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要坚持真管真严、敢 管敢严、长管长严,严格落实执行各项纪律要求,深入细致做 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组工干部懂得严的道理、严的意义、 严的要求,时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律,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日常习 惯。要在主题教育中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干部队伍教 育整顿等工作,自觉走在前、作表率,以纯洁思想、纯洁组织 的实际行动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来源:《求是》,2023 年 8 月 1 日) 42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的重要基础,对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 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 党”“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落实这一重大任务,必须充 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态的涵养功能,以理想、信 念、价值、操守等文化的力量,促进党的建设由“治污”向“清 源”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迈进,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发展 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要努力建设崇高执着的信仰文 化、团结统一的组织文化、先进纯洁的行为文化、科学规范的 制度文化。 1.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构筑崇高执着的信仰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结晶, 作为精神内核的信仰文化使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持续 影响着组织成员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并在成员的共同形塑 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 种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一般规律,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这一远大图景的合理性,为人 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人间正道,占据了真理和道义制高 点,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 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共 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 43 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此来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 神大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依归。 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百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 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 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 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 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可 以说,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既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也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构 筑党内信仰文化的历程。 新征程上,构筑崇高执着的信仰文化,要深入学习马克思 主义基本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 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 44 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坚信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 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 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 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问题,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的灯塔,做到虔诚而执着、至 信而深厚。同时,坚决防止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 坚决反对各种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在意 识形态斗争中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 2.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凝聚团结统一的组织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既表现和反映党的整体,也存在和表现在每 一个个体即共产党员身上。从整体来看,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 内在的价值取向和外在的形象展示,主要表现为政党意识形态; 从个体来看,党内政治文化表现为政党成员的价值取向、政治 心理和行为模式等。但从本质属性上讲,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 体现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并且有严密组织体系和纪律保 障的组织文化。这种组织文化以共同政治信仰为核心,以组织 体系为载体,以组织路线为遵循,通过“组织起来”实现团结 统一目标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和行为模式等,具体表现为组 织观念、组织意识、组织纪律等。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共同构成强大组织体系, 45 成功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形成团结统一的力 量。民主集中制不仅是组织架构和权力运行的根本原则,更是 一种集中统一的党内组织文化,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团结统一、 充满活力战斗力的制胜法宝。实际上,民主集中制无时无刻、 无处不在地决定和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活方方面面。建设团结统 一的组织文化,要坚持好运用好民主集中制这一制胜法宝,做 到既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 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 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 党,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政党,统一的思想和统一的意志让 党更加团结、更有战斗力。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决定了党 内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 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正是基于组织文化的特 点,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 党党内政治文化的主基调。建设团结统一的组织文化,其要义 在于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 高度一致。同时,坚决抵制、反对和清除个人主义、分散主义、 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消极文化现象, 46 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 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3.以彻底的自我革命塑造先进纯洁的行为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不同的政治文化会产 生不同的政治行为,生成不同的政治实践。党内行为文化是党 内信仰文化的动态载体与过程展开,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 的政治实践与行为模式。先进纯洁的党内行为文化是广大党员 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塑造的、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的政治实践活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成效,最终取决于能否 建设先进纯洁的党内行为文化,能否将党性原则转化为党员的 自觉行动,进而聚合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自我革命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密码,是党跳出治乱兴 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 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余年沧桑更 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刮骨疗毒、善 于自我革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 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 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 解决。为此,要不断推动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 新、自我提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涤荡“四风”,铁腕反腐, 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行为作坚决斗争,着力解决 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始终成为复兴路上的领路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47 锤炼先进纯洁的党内行为文化,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 政治生活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抓紧做实,不断增强党内政 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聚焦党性锤炼, 通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长期淬炼,使党员干部经常接 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不断提高政治判 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而有效促进党的理想信念、 道路主张、目标任务、纪律规矩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思想自觉、 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民主集中制为牵引,进一步提高“三 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 员、主题党日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 利武器,让组织生活这座“大熔炉”,不断激浊扬清、扶正祛 邪,清除腐朽文化的影响,达到修复政治生态的目的。 4.以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构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制度和文化始终是凝结在一起的,制 度既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 党内政治文化的运行和发展也需要通过制度来承载和呈现。中 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 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等政治文化因素,都需要通过制 度形式承载并体现出来。党章及依据党章所制定的准则、条例、 规则、规定、办法、细则,构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党内 政治文化在不同层面及不同程度上的体现。党内法规制度不但 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48 注重通过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条重 要经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初期就开启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 历史进程。党内法规制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由 面到体,日益呈现体系化特征,不断接近体系化目标。截至 2022 年 6 月,我们党已经形成了包括 221 部中央党内法规、 170 部部委党内法规、3327 部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度体系。党的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体式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初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 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广大党员 干部尊规学规守规用规意识明显增强,党内法规制度优势较好 转化为党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治理效能。制度治党、依规治 党,成为“中国之治”的一个独特治理密码,成为彰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张金色名片。 “党内法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鲜明价值导向、科学治理 逻辑、统一规范功能”,有助于塑造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新时代党的 建设和党的事业昂首阔步前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与时俱 进、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 笼子,把我们党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 来,使之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依靠党内法规制度保 障党内政治文化的固化运行,推动良好政治文化在全党蔚然成 风。规范选人用人制度,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 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 49 以选人用人的风清气正厚植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完善党 内监督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权力在制度的轨道 上运行,遏制不良的政治文化在党内滋生和蔓延。 (来源:《光明日报》,2023 年 2 月 6 日) 50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组织规模之大、 党员人数之多,都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辩证地看,大有大 的优势,大也有大的难处。如果管党治党有力,汇聚磅礴力量, 我们党就会无往而不胜,就能够办大事、建伟业、创奇迹,否则 就会一事无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 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兴衰成败, 是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问题。那么,我们 党面临哪些“独有难题”,如何去破解呢?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 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作出了“六个如何始终” 的重要论述,为全党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指 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一个问 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 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 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忘记我是谁、为了谁、 依靠谁。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 标的集中体现。这个问题关系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问题,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根与本、精神支柱与政治灵魂。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 51 主义信念,并一以贯之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中。100 多年来, 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 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 最恢宏的史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 高追求,靠的就是广大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始终坚守。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有 了坚定的初心使命,才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一名党员干部 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能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做 到“任尔东西南北风”。 新时代新征程,目标更加宏伟、任务愈加繁重、挑战日益 严峻,需要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坚持不懈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坚定对马 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炼 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百姓心为心,与 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必须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二个问 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治理我 52 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如果没有全党全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这个问题决不是一般的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 根本性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 从党的历史看,凡是我们党保持团结统一的时候,我们的 事业就会取得胜利;凡是我们党的团结统一遭到破坏的时候, 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遵义会议前,由于我们党没有形成 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形成全党的团结统一,党和人民事业 多次遭受挫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 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 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 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此后,我们 党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改革开放以后,党为加强和改善党 的领导进行持续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 证。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 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 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 信,严重损害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党 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 53 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党的团 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所在。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 关重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新时代新征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要深 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 统一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 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党要 在重大问题、严峻形势面前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 结一致向前进。 必须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三个问 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一个在 14 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面对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能力不足、 本领不强,就无法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这个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关键问题,关系重大、决定 全局。 我们党一路走来,从弱小到强大,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 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历来 54 高度重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和能力水平提升。早在延 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 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毛泽东同志 要求全党:“边学边干,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增长才 干,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辩证法!”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 同志强调,要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不好好研究这 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 威信”。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 “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 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 学习大国。”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 依靠学习创造伟业。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党和 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面对新情况 新问题,一些干部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 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违背规律、蛮 干盲干,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严重损失。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 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 也要有成事的真本领。 新时代新征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要增强 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 高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向 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人民学。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大 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 55 问计于民、问策于民。要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 执政水平。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在重大斗争中不断磨砺提升能力水平,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 重任。 必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四个问 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习近平总 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大党长期执政, 承平日久,容易追求安逸享乐,从而精神懈怠、意志消沉、不 思进取。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个问题关系到 党能不能永葆革命精神、坚定革命斗志,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 脉,鼓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从而走好新的赶 考之路。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我们党一路走来,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以伟大 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 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 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 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 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 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 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 56 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 “三牛” 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 丝路精神等伟大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中国 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宗旨意识、意志品质、精神风 貌的综合体现,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党的 百年奋斗史表明,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 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李大钊说过:“历史的道路,不 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 才能够冲过去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 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历史启示我们,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拥 有革命加拼命精神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新时代新征程,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就要弘扬伟 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就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就要发扬伟大 的历史主动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在迎接挑战和攻坚克难中奋 勇向前。 必须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五个问 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要勇于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个问题关系到党能不能突破“革别人 57 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世界性难题,能不能在直面问题、克 服不足中永葆青春活力而长盛不衰。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推进民族复兴 历史伟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探索中出现失误甚至错 误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党在人民的支持下,依靠自己 的力量战胜困难、纠正错误、走向光明,可以说是几度绝处逢 生、又几度柳暗花明。正是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我们党愈益 强大和成熟起来。历史和现实证明,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 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 题,勇于自我革命。 新时代新征程,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发 扬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 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把党建设成为始 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 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必须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第六个问 题,强调的是“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 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政治生态同自 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 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这个问题事关党的肌体健康,事关我们 58 党能否汇聚起激浊扬清的强大正能量,事关我们党能否做到永 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 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在党内决不允许存在 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也决不允许结党营私。开展严肃认真的 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 治优势。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就是强调要 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遵义会议之所 以开得好、开得成功,就是恢复了民主集中制,党内开展了积 极的思想斗争,有了正常的党内生活。延安整风后,我们党在 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 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 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保证了党充满生机和活力。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 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 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 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历史和现实充分 证明,什么时候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什么时候 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 新时代新征程,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要严肃 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和践行忠 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倡导清清 59 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政商关系。坚 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决心和意志坚 决反对腐败。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汇聚起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 礴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3 年 3 月 14 日) 60 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 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 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 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 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 胜的坚硬钢铁”。这深刻揭示了开展主题教育的深远政治考量, 为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 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 党。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能成为百 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 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我们这么大一个党, 领导着这么大一个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 61 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 统一行动”。 我们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始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始终 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 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 大的战斗力。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 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党加强 自身建设的经验总结。 党的团结建立在正确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建 立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严 明的纪律规矩、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上,需要全党同志 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坚持党性原则,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 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 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团结奋斗。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进一步增进全党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 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 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 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 62 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始终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实现思想上更加统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思 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马克思 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 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 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 动的根本所在。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拼出来、 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 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 明,“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反映了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 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 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3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全面系统 深入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 践要求,深刻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 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 学到手;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 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 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深刻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 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筑牢信仰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信心。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在政治信仰感召下、在共同理想信 念激励下,全党更加团结统一,凝聚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坚持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现政治上更加团结 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 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 果党中央不能实行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出现各自为 政、自行其是的局面,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政治上的团结, 需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 醒和坚定,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 坚定政治立场、承担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 64 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 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维护党中 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落实到坚定维护党 中央权威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 一致,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决不能荒腔走板、 变味走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 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 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 禁止的坚决不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 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 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要突出 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 从严治党,敢于刮骨疗毒,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 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着力解决思想不纯、 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 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实现行动上更加一致 党的团结统一,要求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步调一致向前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65 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 新功”。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把其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 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 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 展新突破。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在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树立正 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 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 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推动高质量 发展取得新成效。 这次主题教育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 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将焕发出来的学 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践 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实践。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 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创造经得 66 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 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经济日报》,2023 年 5 月 10 日) 67 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组织规模最大、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规模大、人数多,是党的一个明显 优势,这个优势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 期,都发挥出不可取代的巨大威力。如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 有两面性,大也有大的难处。特别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已 经建立一百多年的大党,随着党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党员人 数不断增多,在党的活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必然会 出现很多百年大党所独有的难题。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 醒和坚定,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清醒认识大党独有难题产生的原因 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产生自身独有难题的 一个重要原因。在一百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一 个只有 50 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 9600 多万名党 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从一个为夺取政权而浴血奋战 28 年、经 历了各种艰难困苦的政党,成为一个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 从一个在计划经济和相对封闭条件下长期执政的政党,成为一 个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政党,其经历的环 境变化在世界政党中是独一无二的。在环境发生如此变化的情 况下,全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必然会成为党所面临的一个 难题。 68 巨大的组织规模和众多的党员人数以及复杂的党员队伍 构成,是形成自身独有难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在 极其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 够最广泛地团结和动员中国各阶层、各领域广大人民群众,之 所以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从组织定位来讲,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全国范围的、群众性 的政党。与此同时,巨大的组织规模和复杂的党员队伍构成, 对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员队伍管理教育等方面提出更多难 题。我们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作风建设和纪 律建设,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就是为了始终保持党在政治上、 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今天,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党的组织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作为一个群众性 政党,巨大的组织规模和复杂的队伍构成,依然会给党的政治、 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建设提出许多新的难题。 肩负任务的特殊艰巨性,也是大党独有难题产生的主要原 因。回顾百余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在艰苦的探索中领导中 国人民做前人不曾做过的事,因此必然会遇到其他政党不曾遇 到过的独有难题。正是在破解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 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进行一场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在 一个一穷二白、几乎完全没有现代工业基础的农业国度建成了 69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要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 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 党领导人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历史再一次把更加 艰巨的任务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 深刻理解大党独有难题揭示的本质关系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六 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做了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大 党独有难题的本质,即党在推进自身建设和领导事业发展中需 要重点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马克 思主义政党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也是 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的历程。面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处环境 的变化、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理论、实 践、制度等各方面不断创新,在理论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取得了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一系列巨大成就。历史证明,创新是党前进和发展的不 竭动力。在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自身建设和 党的各项工作更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守正。党在一百 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顺应时 代潮流,就是因为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始终保持不变的 初心,始终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使命感。守正,就是 70 要守住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因为一旦忘记这个根本,创新的动 力也就随之枯竭。作为一个用共同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凝聚起 来的大党,一旦丟了这个根本,党也就失去了团结统一的思想 基础。 处理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关系问题, 是党在推进自身建设中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一百多年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党必 须适应这种变化并主动引领这种变化,才能够保证党自身的发 展和事业的兴旺,保证党的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时代 特征,顺应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和经济全球化要求,领导中国人 民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社会迅速 发展,从根本上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水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体现。与此同时,中国 共产党自身也面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这种考验不仅 表现在驾驭经济、治理社会、发展文化、保护生态等方面的能 力上,更突出表现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即努力保持党内风清 气正的政治生态,保证党的各级干部清正廉洁。 处理好党领导社会革命和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关系,是中 国共产党顺利推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社 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 命的能力。但是,由于社会的复杂性、认识的过程性、任务的 艰巨性、考验的严峻性,中国共产党也会出现失误,党内也会 71 产生各种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 入的不健康因素。及时纠正这些失误,清除这些不健康因素, 是党所领导的事业顺利发展的需要,而这种纠正失误和清除不 健康因素的工作,就是党的自我革命。一方面,只有通过不断 自我革命,才能保证党更好地领导推进社会革命;另一方面, 党的自我革命不是在真空中实现的,是在领导社会革命中实现 的。所以,在领导社会革命实践中,不断强化自我革命的自觉 性,增强自我革命能力,提高自我革命效能,成为党的长期任 务。 坚定把握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点要求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 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过去革命、建设和改革靠马克思主义指 导,今天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依然要靠马克思主义指导。其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理论武装,强化党的建设,本身就是解 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准 确分析和判断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源和症结的有力武器;其三,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实践中有效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重 要的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长 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 72 义政党这一重大问题做出科学回答,为我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提供了根本指导。 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党的自身建设工作机 制。进一步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更好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完善干部工作的考核激励制度, 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党 内政治生活制度特别是强化有利于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 务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解决党内各种问题中的重 要作用;进一步疏通党内各种信息渠道,减少由于规模大、环 节多而形成的信息滞留的可能性,形成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全党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大 党独有难题,是全党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全党的智慧和力量 才能完成。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问题, 党内政治生态净化问题等,历史上都曾经遇到过,但在党中央 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党的智慧和力量都能有效解决。新形势下, 我们相信,只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 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 够成功破解新条件下大党独有的各种难题。 (来源:《光明日报》,2023 年 6 月 30 日) 73 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见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以学铸魂,就是要做 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 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 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并围绕以学铸魂从“坚定理想信念” “铸牢对党忠诚” “站稳人民立场”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 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 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 活上腐化。强化理论武装。理论上的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思 想上的追随是最内在的追随。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思践悟中 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坚定对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锤炼党性修养。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 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要多做一点“反躬自省、扪心自问” 的功课,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 始终强化党性修养、纯正人品官德、培养健康情趣,把好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不变质、不变色、 不变味,让理想之灯、党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坚强党性保 证自身的纯洁和健康。加强实践磨练。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 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 74 断砥砺、经受考验。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植入心灵、融入岗位、 嵌入实践,主动到艰苦环境中吃苦磨练、茁壮心力,到斗争一 线增长才干、施展才华,百折不挠地为了理想而拼搏奋斗。 铸牢对党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 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 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 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新征程上,面对风高浪急甚至 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把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 针”。“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 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 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 诚上。”铸牢对党忠诚,要求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 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 个维护”,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 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 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 的实际行动上。“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 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 的忠诚。”铸牢对党忠诚,就要把忠诚于党作为一辈子的信仰 信念来坚守,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 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把 75 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 党叫干啥就干啥,以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的实际行 动彰显对党忠诚。 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成立之日起, 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写在旗帜上、融入血脉里。在波 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围绕为中国人民谋 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展开。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团结带 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 终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 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 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 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 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把 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这个深刻命题,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个颠 扑不破的真理,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做到“民之所 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始终为人民利益不懈 奋斗。践行为民宗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要坚持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 情怀,常怀爱民之心、为民之志、惠民之情,把为人民谋幸福 作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 76 的奋斗目标,锚定目标、奋勇拼搏,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 更幸福的生活。走好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 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就有了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要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 心,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 创精神。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 民共享,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来源:中国军网,2023 年 5 月 19 日) 77 努力在以学增智上见实效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 教育是今年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必须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 “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 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 力把以学增智的实效体现到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 力上。 提升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 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提升政治能力, 确保政治过硬。”在党员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 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 题,善于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工作中去,才能做到自 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以学增智,就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 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 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 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要从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不断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对党忠诚体现 78 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通过创造性担当 作为,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提升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 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 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能力的直接体现。思维能力强,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 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阐 明是什么、怎么看,又指出为什么、怎么办,为我们提升思维 能力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以学增智,就要通过学思践悟,切 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 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作为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 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 主动性、创造性。 提升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鲜 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 极‘改变世界’。”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 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 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 79 这一重要思想是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丰富发展的,是在推 动实践、指导实践中成熟完善的,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 明实践品格。以学增智,就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提高知信行合一能力。要带着责任、 带着问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熟练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 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把所学所悟转化为解决各 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 民检验的实绩。 (来源:《人民日报》,2023 年 7 月 27 日) 80 深刻把握以学正风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 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 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正风”作出 深刻阐释,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 俭朴之风”,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提供 了遵循。 大兴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实以学正风,首先要大 兴务实之风,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 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 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无论工作再繁忙,每年都要抽出 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嘘寒问暖,深入调研把脉定向,为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立了光辉典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 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以调研开局、 开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下沉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 以基层鲜活案例解剖麻雀,在群众中寻找破题解题办法。要以 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真研究问题、研 究真问题。在调研中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 听真话、察真情,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改进调研方式,坚持“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 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特别是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 81 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推动思想大解放、 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 向实干实效聚力发力。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我们党的 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 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切成 就都要通过我们共同拼搏来取得”。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 的远征,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向实干聚力、向实干问效。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 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 事,不脱离实际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 绩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 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抓出成效。牢 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古训,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提振锐意进取、担 当有为的精气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慕虚荣、不计 功名,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努力把工作抓实、 基础打实、步子迈实,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弘扬清廉之风,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 “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 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要坚持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 强免疫,持续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着力增强 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始 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队伍纯洁。 82 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 识到,自己拥有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 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决不能把手 中的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广大党员干部要 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 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 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 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牢记清廉是福、贪欲 是祸的道理,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敬 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 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自觉筑牢防线、坚守红线。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 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 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抓实以学正风,就要坚持目标导 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 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 效。党员干部要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加强廉洁体检,堵塞廉 洁漏洞,扎固廉政篱笆,化解廉政风险。要常思为政之德、常 掸思想之尘、常思贪欲之害、常破心中之贼,时刻保持思想、 工作和作风上的纯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守法纪红线, 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时刻警惕来 自各方面的“围猎”,做到一心为公、一尘不染,清白做人、 廉洁从政。 83 健全制度、严格执纪,建好护栏。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 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斗争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我们 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 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只要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 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响冲锋号。要按照“三 不腐”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一体推进,健全相关制度,严格 执纪问责,建好纪律围栏,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 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 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形成激浊扬清、固本培 元、海晏河清的良好廉政生态。 养成俭朴之风,以俭养德、筑牢堤坝 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谨记“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的道理,时刻警醒自己要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养德、 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 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廉本色。 抓好生活作风检视整改。生活作风辐射工作作风。党员干 部生活上做不到自觉自律,工作上就难以做到清廉自守。“巴 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养成俭朴之风,要从日常 生活严起,从点滴微末做起,从小事小节细起,崇尚简朴生活, 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养成严谨生活作风。认真贯彻党员廉洁自 律规范,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甘于奉献。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把生活作风问 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 84 边整改,主动查找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 味等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 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良好的生活 作风带动社风民风,巩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中央 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 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 领社风民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破题,坚持不懈纠治“四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 持续向好。“四风”问题只是表象,根上是背离了党性,丢掉 了宗旨。要准确把握党性党风党纪的内在关联,把握“四风” 与腐败风腐同源、风腐一体特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 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持治“四风”与树新风并举,在常 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持续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 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作风温床。广大党 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是必须长 期坚持的铁规矩、硬杠杠,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 本要求,要内化为工作生活的一种习惯,转化为拒腐崇廉的理 性自觉。 党校是党的重要窗口,必须保持风清气正。党校是传承党 的精神血脉的殿堂,更要大力弘扬清廉之风,着力打造风清气 85 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坚守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落实从 严治校、质量立校重要要求,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 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 和力量。 (来源:《学习时报》,2023 年 7 月 14 日) 86 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 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理论学习的目的在 于应用,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7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就 “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指明努力方向。 1.匡正干的导向,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 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 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 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 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领导干部 树立正确政绩观、匡正干的导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 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 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 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 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 的高度统一,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领导干部的政绩就是为民造 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 87 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 观不出偏差。”如果领导干部党性不纯、私欲膨胀,就会把干 事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从而滋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等消 极思想,导致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主观主义,严重妨碍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领导干部必须从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高度把握政绩观,充分 认识到民心是最大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在谋划工作过 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动机与效果的高度统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不解决桥和船 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 仅有良好愿望和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实践的目的和动机必须符 合客观实际,才能创造真正的业绩。如果违背了客观事物的规 律性,即使有好的动机,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 原则。现实中,有的干部干事热情很高,但缺乏科学精神、求 实态度,结果不仅没有出业绩,反而带来了一堆问题。”在实 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因势 利导,而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实施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 至出现“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的现象。领导干部干事创 88 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科学论证, 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避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 坚持立足当前与面向未来的高度统一。共产党人必须运用 历史眼光和科学思维来看待政绩。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干部应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认识到有的政绩是“一 时”的,但不利于长远发展;有的政绩是局部的,有损于全局 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 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 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风物长宜放眼量,领导干部既 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 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我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 千年为计。”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许多事业 功在当代,泽被后世。领导干部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 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多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基础性工程和 周期长、见效慢的“潜绩”上下功夫,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 践检验的政绩。 2.增强干的动力,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勉励广大党员“鼓足干事创业 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严肃 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 89 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共产党员应以昂扬向上的精 气神增强干的动力,为党和人民履职尽责。 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 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焕发出高 昂的奋斗精神,就能极大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始终保持干事 创业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 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淬炼中坚定理想信念是始终保 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 不是拿来喊空头口号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中国共 产党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机盎然,源于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孜孜以求和对初心使命的 执着坚守。必须牢固树立忠诚意识,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骨髓、 浸入灵魂深处,让理想之灯、党性之光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秉持对党和人民负 责、对岗位负责的态度,以攻坚克难的拼劲闯劲韧劲解决实际 问题,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担当作 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和干事创业的底气,积极应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各种风险挑战,推动 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 的自我革命,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可以激浊扬清、激发斗 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作风之弊进行大排查、大检修、 大扫除,打出了组合拳,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的顽瘴痼疾。强 90 化正风肃纪需把好执纪的尺度、力度、温度,精准运用监督执 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多做红 脸出汗、咬耳扯袖的工作;督促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 严管所辖,将一切消极怠工不作为现象扼杀于萌芽之中。正风 肃纪的着力点是突出“实”的要求,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 求实效。坚持以“问题导向”指引“调查方向”,把情况摸清、 把问题找准、把决策提实;坚持精准施策求实效,以绣花功夫 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科学有效的机制有利于持续凝 聚力量,为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一是实 现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协同发力,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的干部鼓劲,激励他们铆足干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二是 实现优化权责与考核促动协同发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 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其愿担当、 敢担当、乐担当,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 确导向,让吃苦者吃香、埋头者出头、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 惠、有为者有位,推动干部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干事活力、练 就过硬能力。三是实现精准问责与大胆容错协同发力,严格遵 循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坚持敢于担当的目 标方向,善于利用问责与容错这一推动干部担当作为的“双引 擎”,该问责就要精准问责,该容错就要大胆容错,防止问责 泛化,及时澄清正名,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 91 者撑腰,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持 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3.汇聚干的合力,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 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落实,聚 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 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贯彻落实党 中央决策部署提出新的要求。 积极主动抓落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基本 素养,也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 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 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中国共产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昭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 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 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 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 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 征程上面对风险与挑战、困难与矛盾,要有不信邪、不怕鬼、 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认清历史大势,把握历史主 动,积极作为、超前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 坚定不移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92 聚合众力抓落实。团结就是力量,实干成就伟业。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如果不 能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抓落实的效果就会大打 折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 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 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 动之中。”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 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使命感,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群众 路线,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带领人民创造 历史伟业。出台决策部署时注重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实践过 程中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试、大胆闯,及时总结 经验,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成果, 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 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 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 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 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要求。不 少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以钉钉子 精神抓落实,就要将“钉钉子”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咬定青山 93 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能钉错位, 不能钉歪了,不能钉半截,必须一以贯之抓落实,确保钉得准、 钉得牢、接续钉。 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 是抓落实的方向和目标。抓落实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聚焦实 际问题抓落实就是形式主义。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面临问 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改革发展稳定 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 突出问题,都是前进道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置若罔闻、 熟视无睹就会积重难返,小问题将变成大问题。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征程上深入 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善于借助马克 思主义“望远镜”“显微镜”发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 解决问题过程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握问题的轻重缓 急,不断提高抓落实的成效,推动形成狠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2023 年 7 月 24 日) 94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 是习近平总书记 2003 年 6 月在浙江工作期间,广泛深入调查 研究,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 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亲自谋划、亲自 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 年跨越发展,20 年不懈 奋斗,“千万工程”造就了广袤美丽乡村,造福了广大农民群 众,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使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 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 6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 20 年稳居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 10 年缩小,逐步形成 “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 动局面。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 接着一年干的生动范例。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 本认识和态度,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方 法、工作方式、行为取向、实际行动等方面的具体反映。只有 牢记初心使命、坚守宗旨意识,才能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 政绩,才能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格局。“树 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在 2022 年 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 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有坚强党性才有正确政绩观。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 立言、立德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坚强的党性铸就了辉煌 95 的过去和今天的奇迹,也定义着光明的未来。错位的政绩观, 根子在于背离了党性、沾染了杂念。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 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带领兰考人民斗盐碱、锁风 沙、治内涝、种泡桐,“父老生死系”;谷文昌“上战秃头山, 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带领群众苦干 14 年,荒岛变宝岛,“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 40 余年,帮助 1800 多名贫困山区女孩 圆梦大学,同样是坚强的党性作基。党性的纯度,决定着境界 格局。无私则无欲、无欲则不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 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看重 党和人民事业,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对个人名誉地位利益想得 透、放得下,才能保持平和心态,才能乐意脚踏实地,处理好 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 个人利益的关系,坚持把那些打基础、利长远、见实效、创实 绩的事情抓好做实。 有为民情怀才有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 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 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坚持人民至上 是百年大党不懈奋斗的逻辑起点,也是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价 值源头。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自己是人民 一员,终生恪守人民情怀,才能感知群众的喜怒哀乐、牵挂群 众的冷暖疾苦;才能不做那些“作秀”不“做事”的表面文章, 96 重“面子”不重“里子”的形象工程,“造势”不“造福”的 虚假政绩,“竭泽而渔”不“泽被后人”的寅吃卯粮;才能想 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坚持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 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 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解决好群众牵挂的操心事、烦心事、揪 心事,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追求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 有真抓实干才有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 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 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求真务实,是 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领导干部干工作笃实、真实、扎实,是从政本分,也是一种信 念、一种担当、一种品德。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所有的工作, 都贵在落实、重在落实、难在落实,所谓“千虚不博一实”。 干部干部,就是干事的。要有义之所在、唯有求实的态度,不 能为了不出事而不愿干事,得过且过;不能只说不做、说多做 少,凌空蹈虚;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留下“半拉子工程”; 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爱惜羽毛;不能遇到矛盾难题绕道 走,不敢动真碰硬。应真正做到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 名,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实际情况摸清、把具体问题 找准、把疑点难点堵点分析透,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安排工 97 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举措符合具体情况、符合客 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有久久为功才有正确政绩观。卓越来自执着,当干部也要 有匠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 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 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1962 年,369 名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的创业者,从全国 18 个省份奔赴“黄沙 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啃窝头、喝雪水、住窝棚, 以超乎想象的坚韧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半个多世 纪、三代人、一件事,几十年如一日,正是这样的执着,才使 涓涓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地区构 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韧则久。从 物理学上说,韧性是材料受力时对折断的抵抗能力,韧性越好, 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坚韧不拔,是中华文化生命禀赋 和生存耐性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成 功因执着而眷顾,保持洗却铅华的从容,坚守滴水穿石的耐心, 才能有力有效推动一个地方的发展。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 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增强历史定力、 历史担当,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贪一时之功、不为 一时之誉、不计一段之成。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 的、契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一张蓝 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新官不理旧账”,防止不 98 切实际的“换赛道”“留痕迹”,真正一棒接一棒、跑好历史 的接力赛。 (来源:《学习时报》,2023 年 5 月 31 日) 99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 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 么树政绩”等重大问题。组织部门要紧扣工作实际,聚焦职能 职责,着力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在加 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实践中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 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以强化党性锤炼为根本夯实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 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 不出偏差。要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强化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 让正确政绩观扎根内心深处、融入灵魂血液。 在强化思想淬炼中端正政绩观。政治上的坚定、政绩观的 端正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交流研讨、 读书班、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扎实开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 绩观”专题讨论,推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把政 绩观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列为各级党校(行政 学院)培训的必修课程,推动广大领导干部坚定自觉树立和践 行正确政绩观。 在开展典型教育中端正政绩观。要大力学习弘扬先辈的优 良作风,充分挖掘党史资源和红色资源“富矿”,生动讲好“半 100 条被子”、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等故事,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牢记和回答好“我是谁、为了 谁、依靠谁”这个重大命题。坚持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 促改,深入剖析违背规律搞“疯狂举债”、大干快上搞“政绩 工程”、统计造假搞“虚假政绩”等典型案例,深刻分析问题 的性质、危害、原因、教训,举一反三纠正政绩观偏差,坚决 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寅吃卯粮 的负债工程,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切实引导广大 干部把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在严肃组织生活中端正政绩观。要把政绩观教育与开展 “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组织支部党员讲“微党课”、观看 党员教育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深度融合,开 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微党课比赛,推出一批专题教育 片,在联系群众、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正确政绩观的 理解和感悟。认真抓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 活会,围绕是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入开展党性分析,严 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并纠正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 题。对政绩观出现偏差的干部,及时教育提醒、咬耳扯袖,以 经常性谈心谈话推进政绩观有效纠偏。 以鲜明用人导向为关键引领正确政绩观 选人用人导向对政绩观具有重要影响,用什么样的人就是 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以 101 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领导干 部在干事创业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树牢实干实绩“风向标”。政绩观既检验“德”,又体现 “才”,与选人用人标准是内在统一的。要严格政治标准,坚 持事业为上,突出实干实绩实效,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 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建立“赛场选马”机制, 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经常性深入产业项目、 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实践一线了解干部活思想、真情况和群 众认可度、工作真业绩,结合干部日常表现、重大事件发生时 的表现和一贯表现进行比选择优,真正把既有本事又干实事、 既有政绩又有政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不用那些搞虚 假政绩、泡沫政绩、门面政绩的干部,树牢有为者有位、能干 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的鲜明导向。 用好政绩考评“指挥棒”。坚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情况纳入政治建设考察、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现 实表现情况日常调研、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重要内容。优化 考核指标体系,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强化考核评价 指标体系的衔接,加大制造业增加值、投入产出比、非税收入 占比、亩均税收、PM2.5 年平均浓度等指标考核权重,着力提 升考核质效。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坚持以考促改、以考促用、 以考促建,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对考核 中发现的防范化解政府债务有办法、有成效的干部大胆使用, 真正使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102 打出严管厚爱“组合拳”。坚持把政绩观错位问题作为干 部日常管理监督重要内容,强化履职用权风险提示。强化监督 问责力度,共享运用纪委监委、财政、审计、统计、信访、巡 视等干部监督信息,综合运用好各类监督检查成果,全面检视 领导干部政绩观情况,推动健全政绩观错位问题监督约束机制。 对于不顾发展规律片面追求政绩的,坚决予以调整和处理,着 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问题。同时,完善干部担当 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细化完善容错纠错办法,积极稳妥使用 受处理处分期满、符合选任条件的干部,着力营造组织为干部 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干部心无旁骛干事 创业、干出实绩。 以严肃问题整改为抓手树牢正确政绩观 坚持问题导向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始终突出 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紧盯干部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 责任心缺失等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在抓实问题整改中 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全面排查梳理促整改。结合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开展“走 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调研活动,推动各级部门对 统计造假、盲目举债等政绩观错位问题开展大梳理、大摸排。 充分运用调研问题信息报送系统,引导各地各单位积极主动发 现报送“虚假政绩”“数字政绩”等问题,真正摸清底数掌握 实情,找准问题明晰情况。 103 推动专项整治促整改。重点对大肆举债、大干快上搞“半拉 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及统计造假搞“虚假政绩” 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照党中央要求,组织各地各单位对党的 十九大以来的基建项目、民生项目、产业项目等进行一次全面梳 理和审视评估,实事求是地对政绩观偏差导致的问题进行整改整 治,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校准并践行正确政绩观。 强化建章立制促整改。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整治解决当前问题,又坚持举 一反三、以点带面加强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政绩观错位问题清 单化、闭环式长效整改机制,逐类逐项列出清晰明确的问题清 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时限清单,推动工作实化细化量化 具体化。督促各级各部门着眼常态长效,紧盯重点领域、关键 环节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虚假政绩”出现, 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来源:《学习时报》,2023 年 7 月 3 日) 104 树牢正确政绩观 “新班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 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 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 化建设。”2023 年 3 月 5 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自己在二十届二 中全会上的这番叮嘱,进一步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 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 GDP 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 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政绩观是否对头,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 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 党员干部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领导 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 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 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 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创造业绩,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 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在 《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 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中,总书记 105 进一步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深刻论述,对年轻干部提 出明确要求。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 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 证政绩观不出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一些领导干部因“把 干事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所导致的种种扭曲政绩观,忠告 年轻干部:“一定要牢记创造业绩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真 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给人民办 事的,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 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总书记 结合自己在地方工作时的经历,再次强调, “ 哪里有人民需要, 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 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总书记辩证地指出,“有 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 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政绩观、发展 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理念是指挥 棒、红绿灯,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 键在于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批 106 评了一些干部跟不上新的发展要求的问题,再次强调,“新形 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 理念是一个整体,一定要在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上 下功夫”。 “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 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 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 “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 就要注重调查研究。针对现实中一些干部缺乏科学精神、求实 态度而产生的问题,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科学论证,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 总书记带领大家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论 述,强调“这些要求和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 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 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 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 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 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 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 107 久久为功。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 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 做到位”。 (来源:求是网,2023 年 7 月 7 日) 108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绩观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 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 靠什么树政绩”的重大问题,既是响鼓重锤,又是如山号令。 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牢固树立和大力践行正确政绩观,以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创造实打实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立 起了思想标杆,揭示了政绩观与人民观、历史观、发展观、事 业观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标注了我 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绩观认识的新高度,为广大党员干部改造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必须从党的初 心使命、性质宗旨、中心任务的高度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进 一步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 自觉。 人民观是正确政绩观的价值原点,必须当好为民的“挖井 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我们党是人民的党, 坚持人民至上既是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价值源头,也是正确政 绩观的价值原点。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 治国理政方方面面始终贯穿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体悟习近平 总书记的真挚为民情怀,感悟“政绩为谁而树”的真谛,就是 109 要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第一标准,用 群众的“脸色”检验政绩的“成色”。 历史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逻辑起点,必须当好历史的“铺路 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 才能走得远”。沉淀后的历史是评价政绩最好的镜子,也是最 客观的尺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只有保持历史 耐心和战略定力,用正确历史观涵养正确政绩观,把发展急需、 安全急用、群众急盼的事办得立竿见影,把打基础、利长远、 增后劲的事干得厚重扎实,才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现实落点,必须当好发展的“拓荒 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 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政绩 观说到底要体现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 长的实践中,体现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 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实绩中。只有以正确政绩观校准发展 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才能避免走入“平庸之路”“失衡之路”“透支之 路”“封闭之路”“分化之路”。 事业观是正确政绩观的实践基点,必须当好事业的“追梦 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做事还是作秀、务实还是务虚, 既检视事业观,也折射政绩观。只有把正确政绩观统一于对党 110 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之中,真抓敢抓、善抓常抓,才能创出硬 邦邦的真业绩、交出响当当的“成绩单”。 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立起了政治标线,明确了 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践要求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是基本工作要求,更是重大政治原 则。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和执 政理念,是认识论和实践论有机统一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从政 治上认识、把握和落实,把树牢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体现到坚定拥 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 坚持以党性坚强为魂,树牢与党性立场相一致的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 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防止政绩观 扭曲偏向。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政绩,都源于为党分忧、为国尽 责、为民奉献的务实行动。我们必须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 慧和力量,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思想堤坝,以坚强党性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做到一心向党、一心为公,把全部心 思和精力都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 坚持以为民造福为本,树牢与人民利益相吻合的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为民造福 的政绩观源于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既是贯穿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也是党员干部必须 坚守的根本价值取向。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 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让群众当阅卷人,由 111 群众来评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 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用心用情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 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 民生,以为民造福的“好把式”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树牢与新发展理念相符合的政绩 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这既是推动 发展理念变革的科学指导,也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方向 指引。我们必须自觉以正确政绩观的“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的“列车”,更好推动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切实增强生存 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 全的保障,只重安全不重发展、只抓发展不抓安全都不是正确 的政绩观。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运用正确政绩观把握事物本 质、发展规律、政策尺度,从源头上、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 险隐患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坚持以真抓实干为重,树牢与“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要 求相匹配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发出了“社会主 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注入了强 大精神动力。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出真绩、实干才能 出实绩。我们必须把树牢正确政绩观的落脚点放到真抓实干上, 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鼓足干事创业 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防范和纠正政绩观跑偏错 位诱发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敢争上游、敢于胜利的 112 领跑意识,强担当、务实干、重实践、建新功,用实绩的厚度 保持发展的力度、提升民生的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立 起了行动标尺,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提 供了科学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贯穿了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为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无论作 决策、定政策,还是抓工作、促落实,都要牢记在心、细照笃 行,努力用“唯实”的尺规绘就“无憾”的蓝图。 注重把握“三对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 义政绩观的辩证思维和实践要求。把握好“上”和“下”的关 系,深刻认识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对上负责、对 下负责都要统一于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的理念统领发展,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把握好“有”和“无”的关系,把干事担事作为从政的价值所 在,作为创实绩、树政绩的根本所在,恪尽职守、担当作为, 迎难而上、敢于斗争,防止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 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以“有我”的担当和“无我”的境界书 写时代答卷。把握好“近”和“远”的关系,把近施和远谋结 合起来,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立足当下但不只 顾当前,着眼长远但不好高骛远,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久久为 功的韧劲,踏踏实实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13 注重做到“三要三不要”。政绩观是一面镜子,映射党员 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常常照镜自省、时时躬 身践行。要为人民谋福利,不要为个人争功劳,牢记政绩是勠 力实干的实绩、不是居功自傲的资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干一切工作都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全心全意而不 是三心二意,“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真正把政绩 留在“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为全局添光彩,不要为 个人谋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必须眼中有大我、 胸中装大局、脚下行大道,谋划发展算大账不打小算盘,干事 创业守大义不耍小聪明,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格局走好每 步棋、服务一盘棋。要为从政守名节,不要为个人赚名气,把 名节作为立身之本,视名节大于天、视名利淡如水,像珍惜生 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守住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 德、严以律己的品德,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创造经 得起检验的真绩实绩。 注重防止“八种倾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是“终 身课”,也是“实践课”,必须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坚定 方向、把准导向、防止偏向。要防止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倾 向,牢记最快的脚步是坚持、最好的状态是务实,涵养“前人 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真正把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 孙的事干到群众心坎上。防止盲目蛮干、不按规律办事的倾向,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有 多少汤泡多少馍”,不作超越阶段的决策,不定脱离实际的政 114 策,不干背离群众意愿的事情,不能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 拍屁股走人。防止“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倾向,不搞贪 大求洋的“大工程”、哗众取宠的“大运动”、赔本赚吆喝的 “大场面”,不能外面一团花、里面豆腐渣,不能让“形象工 程”毁了形象、“面子工程”丢了面子。防止“装样子、搞花 架子”的倾向,不能说起来漂亮、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防止投机取巧、虚 报浮夸的倾向,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既报喜又报忧,不 搞粉饰门面、精心包装的“数字政绩”“虚假政绩”。防止先 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倾向,坚决摒弃以破坏自然为代 价的发展模式,决不要带血的 GDP,守住绿水青山这个“金饭 碗”。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留下后遗症的倾向,对风险 隐患精确定位、精细处置、精准拆弹,不能把搞定当稳定、摆 平当水平、妥协当和谐,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防止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倾向,立起既看一时更看一贯、 既考显功更考潜功、既重面子更重里子的考核“风向标”,杜 绝看片子、看稿子的虚把式,以正确的考核导向引领干事创业 导向。 (来源:《学习时报》,2023 年 7 月 21 日) 115 着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 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仍然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 ‘阿喀琉斯之踵’。”着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 夯实科技作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必然 要求。持续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助于增强科技创 新动力活力,实现科技与经济高质量互动发展,为有力改善人 民群众生活提供服务,让百姓更具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围绕“四个中心”建设不断发力, 全面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科技创新对首都经济 增长贡献率超过 60%,成效极为显著。首先,从科技创新投入 来看,随着北京创新支持不断落实完善,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 展(R&D)经费及投入强度进一步加强,2021 年经费投入总量 为 2629.3 亿元,较 2016 年增长 77.1%,为北京创新发展注入 了强大活力。其次,从科技创新产出来看,随着北京创新激励 政策不断落实完善,企业研发动力持续增强,重点行业、重点 产业创新优势凸显。2016 年至 2021 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 量由 76.8 件增长到 185 件。再次,从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 献来看,以金融、教育、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生产 性服务业占北京市经济总量的一半,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优势 明显。此外,北京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北京已跻身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方阵,科技创新指数世界排名已经由 116 2017 年的第 7 位上升到 2022 年的第 3 位,全球城市综合实力 稳步上升。据《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 年,北 京蝉联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榜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明显加 速,创新驱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这些充分证明, 努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的重中之重。 北京科技创新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成效斐然,但仍存在一 定短板与一些关键问题。首先是对关键核心技术科创人才的吸 引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人才的薪资、医疗、保险等 方面的软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相应配套不够健全,行政化、绩 效化科研环境,都制约了对科创人才的吸引和后期科研效率。 其次是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北京科技创新国际交流覆 盖面不足,缺少海外分支机构,与海外科研机构互动不足等因 素,制约了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再次是科研成果 转化率不高。政府对科研项目引导力度不足、创新主体对科研 项目支撑力度较低以及资本对科研项目保障力度不够,导致产 学研协同力度较低,对科研成果转化形成掣肘。 为进一步提高北京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着力 从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交流 协作、提高科技创新转移转化效率等方面着手。 首先,要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通过鼓励和 支持在京增设国际科技组织,吸引外籍科学家、海外留学归国 人才来京科技学术组织任职和工作。要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工资 117 制度、奖励制度、住房制度、福利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保 障首都对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的可持续性。要依托大学联盟、 科研机构联盟,着力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首都科技 创新不断输送人才。 其次,要增强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北京科技 创新中心功能,在京建设国际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平台等,积极 “筑巢”“搭台”。还应布局海外独立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海外研发中心和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海外代表处和分支机构,增 强本土学者、研究人员与国外交流的范围、比例、规模、期限。 同时,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国际会展、学术交流、科 研成果展示方面的国际活动,强化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在全球的 地位。 再次,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强化政府对产学研 协同的引导力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统筹京内的科技 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实验室、中介和市场链接有效,为科研人 员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业环境和试错空间。要强化创新主体对产 学研协同的支撑力度,支持在京重点领域领军企业或领衔机构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承载能力;加强与相 关领域核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广泛对接,增强 创新联合体的资源组织集聚能力,丰富应用场景供给,加快创 新成果转化。通过系统发力,不断打造优良的科研生态环境, 形成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研究成果取得产出最大化, 增强首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 1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 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可 以说,抢收“科技红利”是现阶段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 责任。新时代 10 年,北京在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方面成果斐 然;新征程上,北京当有更大探索、更多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2023 年 2 月 21 日) 119 发挥好北京辐射带动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9 年来,三地通力合作,坚持“一 盘棋”,深化区域合作,积极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 模式,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 产业升级转移、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 积极进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关 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要求,应进一步发挥好北京的辐 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序疏 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核两翼”良性互动,深化北京创新链 与津冀产业链深度融合,科学布局京津冀创新空间载体。 发挥好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应优先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推进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构建以 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大整体功能 定位之首。应进一步加强北京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解 决城市群内等级规模断层、城市间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人口空 间布局不均衡、过密与过疏并存的问题。明确各层级城市功能 定位,构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城市体系,尤其注重加 强北京与其他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快地区之间要素自由 流动。 二是处理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关系,强化“一核 两翼”良性互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的“牛鼻子”,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关键举措。要引导 “一核”与“两翼”良性互动,促进首都功能核心区非首都功 120 能疏解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对相应功能的有序承接。 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降低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建筑、商业、 旅游密度,以提升首都功能和“四个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副 中心建设发展与功能提升,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三河、 香河、大厂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高标准、高 质量推动雄安新区建设。 三是深化北京创新链与津冀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京 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科技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源头 动力和重要引擎。针对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 科技投入、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和资源禀赋存在梯度差异的状 况,可通过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整合创 新资源来加快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助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 链深度融合。应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津冀的产业链,津冀应加 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北京创新成果比较集中和领先 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三条主要轴带, 推动科技研发、先进制造业等沿轴向集聚,加速形成智能制造 与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医药健康、新材料与智能装备 等凸显区域特色的带状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聚带。鼓励北京高 新技术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和拓展业务,支持北京部分高 新技术企业转移到津冀,推动京津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以及 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四是科学布局京津雄创新“金三角”、科创走廊以及共建 科技园区。依托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 121 转化基地和雄安新区承接北京科创功能转移等创新联动优势, 打通京津雄创新干线,协同发挥京津雄创新“金三角”的引擎 作用,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先实现京津雄创新要素自由流通 和创新成果共享。依托产业优势打造多条科创走廊。充分发挥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策源地作用,在重要城市与节点共建园区,协同布局重大创新 资源,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研平台,推动北京的高校、研究机 构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研发平台和转化基地,并重点布局产 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环节,推动中关村与各共建园区形成“研发 —孵化—转化”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来源:《光明日报》,2023 年 3 月 28 日) 122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踏上新征程的时代号 角。北京坚决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 政治任务,坚持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 密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持续推动往深 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把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 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 1.带头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 筹帷幄,以科学思想指引伟大实践,带领我们一仗接着一仗打, 一关接着一关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 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两 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 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应 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在十四 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 123 央军委主席,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总书 记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极大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更加紧密团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 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 新时代十年,也是首都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 要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 10 次视察、 18 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 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 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始 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风雨无阻、砥砺前行,推动 北京这座城市深刻转型、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四个中心” 城市战略定位、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 战略等得到全市广泛拥护,落实新版城市总规、疏解非首都功 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筹办北京 冬奥会冬残奥会等成为全市上下自觉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 实践。 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 航,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胜利。北京作为首都,要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 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 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开展好 124 主题教育,做好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熟练掌握贯穿其中的立 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确保 首都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风雨无阻向前行。 2.牢记首都职责使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最大市情就在于是首 都,历来同党和国家的使命紧密相连。在向着党的二十大描绘 的宏伟蓝图迈进的征程中,首都功能作用愈发凸显。我们将立 足首都职责、找准自身定位、担当历史使命,在服务党和国家 工作大局中,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一是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四个中心”“四个服务”是 引领首都城市发展的定向标。我们要始终把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摆 在首位,全力营造安全优良有序的政务环境。着力推进全国文化 中心建设,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统筹建设“三条文 化带”。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聚焦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全面提升设施和能力水平。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 心建设,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强基础研究,打造国家战略 科技力量,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从 0 到 1”突破。 二是自觉把首都发展纳入京津冀战略空间考量。京津冀协 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 国家战略。我们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充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 展格局。严格落实中央“控增量”“疏存量”要求,深入推进 125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建好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形成“两翼”齐飞生动格局。积极构建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提升“通勤圈”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功 能圈”错位联动发展,促进“产业圈”节点城市强链补链。 三是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建设和管理好首 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 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严格落实新一版城市总规、首都功能 核心区控规、城市副中心控规。坚持减量发展,严格人口、建 设规模双控,守住战略留白。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深入落实“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进 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进精治共治法治,努力让城市生活 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 四是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首都安全关系党和国家工作 全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决不能有丝毫闪失。我们要牢固树 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守土负责、 守土尽责,密切关注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等重点领域 风险,有效防范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为党中央和首都 人民站好岗放好哨。 3.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使命任务,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全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作为首都,在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向 126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同样要一马当先、走在前 列,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是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扩大内需,推 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 构建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先进 制造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全球数字经 济标杆城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优化营 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高标准建设“两区”,实现 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 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 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 “国之大者”,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继续 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 平。用好“接诉即办”主抓手,强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着 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多渠道促进农 民和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三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近年来,北京通过服务保障一系列重大 活动,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形成北京冬奥精神,极 大激发和凝聚了强大正能量。我们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127 值观,持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促进三大红色文化主题 片区协同发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繁荣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强国际传播 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十年来,北京环 境质量大幅改善,成为市民群众最有获得感的一件事。我们要 持续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努力让绿水青山蓝天成为大国首都的 鲜明底色。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扩大绿色 生态空间,促进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 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4.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凝聚新时代首都发 展的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 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 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 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 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一是增强昂扬奋进的精气神。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 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奋进。我们要 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 128 建设,形成团结协作、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生动局面。引导 全市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 动,强化责任担当,敢于攻坚克难,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 所嘱,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二是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 地基。我们要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继续探索具有首 都特点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实践,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健全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加强新经 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推进各领域党建工 作全面进步,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三是驰而不息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 严,要害在治。我们要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严 的基调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 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好新时代 群众路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 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持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旗帜指引方向,奋斗铸就辉煌。新征程上,我们将更加紧 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代 首都发展为统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2023 年 4 月 6 日) 129 科学规划建设,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新时代十年,北京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 规划战略引领、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认真贯彻新发展理 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首都 功能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深刻转型。 实践证明,“六个必须坚持”是推动首都规划建设事业 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武器。新征程上,坚持城市总体规划战略 引领,牢牢把握首都发展要义,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超大城市治理规律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规律,不断提高城市 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和坚实支撑。 新时代十年的首都建设特别是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深 入实施,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10 次视察北京、18 次对北京发表重要 讲话,考察第一站就选择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讲得最多的就 是城市规划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高度,对首都规划怎么看、怎么干 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深刻阐述,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所做的全部工作,归结起来就是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 根、开花结果,更好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30 聚焦“伟大成就” 首都规划建设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 新时代十年,北京市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深刻把握“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 核”与“两翼”的关系,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首都城市发展 方式实现深刻转型。 坚持规划战略引领,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2014 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 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 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为关 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要规划、重要事项把关定向,亲自擘画、 亲自主持审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副中心控规、核心区控 规,为首都规划搭建起四梁八柱,首都规划体系得到历史性深 化和完善。 北京市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街区控规、乡镇域规划、专项 规划,层层分解落实规划目标,连续 5 年组织开展城市体检评 估,顺利完成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任务。 “四个中心”功能全面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 建筑、商业、旅游密度稳步下降,中央政务环境持续改善。首 都规划向党中央负责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 会充分发挥把好关、管重点、强监督的职能作用,北京市严格 131 执行首都规划重大事项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先后向党中央 请示报告首都规划重大事项 28 项,多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 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疏解北京非首 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 北京市持续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一大批一般 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严格落实 “双控”要求,2016 年以来全市常住人口规模稳步下降。近 5 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约 2.4 亿平方米,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约 120 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城市副中心有序拉开城市框架,行政办公区一期、城市绿 心森林公园、广渠路东延建成投用,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北京 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 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 步伐。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北京的 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 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北京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五子”联动 融入新发展格局。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在严控 规模的同时,2020 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较 2015 年分 别提升 34%、54%。城市空间结构逐步优化,圈层联动不断加 强, “摊大饼”式蔓延趋势得以扭转。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提速, 132 绿化隔离地区城乡融合深入推进,多点新城积极承接适宜产业 和功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生态涵养区坚持生态优先, 京西地区加快转型,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都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科学合理。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像北京这样的 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 紧紧抓在手上。”北京市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把生态文明 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 确定“两线三区”全域全要素管控格局,严格管控 132 平方公 里战略留白用地。 近年来,北京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划定“三 区三线”,大规模复耕复垦,现状耕地已超过新一版城市总体 规划确定的 166 万亩耕地保护目标,规划对生态保护的引领作 用进一步增强。坚持大尺度绿化,精心打造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温榆河公园一期等城市绿肺,超额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 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44.8%。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 方式,建设了一批市民公园、小微绿地。截至 2021 年底,全 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6.6 平方米。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持续改善民生福祉。2017 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 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 价高涨、 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 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 ” 133 北京市紧扣“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积极回应 群众关切的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创新开展吹哨报到、接 诉即办,并向主动治理深化,兴起了一场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 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其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牵头聚焦历史遗留办证难 问题,为 35.6 万套房屋打通了办证路径。坚持轨道引领城市, 规划建设 71 个轨道微中心,深化交通综合治理,绿色出行比 例提高至 74%,慢行系统品质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 衡,“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数大幅提高。 聚焦“六个必须坚持” 感悟推动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伟力 新时代十年,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的一切成绩,根 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 系列重要讲话校正了首都规划的方向,指明了实施首都规划的 方法路径,提供了守住首都规划红线的强大政治保障。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推动首都规划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思想武器。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城市 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 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首都规划建设工作要始终站稳人 民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最好的资源 134 留给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首都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 美好。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贯穿党百年奋斗的一个基本点,就是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做好新时代首都规划建设,要立足我国国情、北京市市情,从 首都定位和实际出发,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回答好“建 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新 征程上,要坚决按照党中央批复的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来做工 作,在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敢为人先、 创新突破,打造首都样板,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创新,就是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新 问题。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持续推进规自领域问 题整改、营商环境改革,坚持破立结合,补短板、强弱项,探 新路、守底线,形成一套新的制度框架体系,创造性推动解决 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 究”三个基本原则,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坚持守正创新的生动 实践。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 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针对因长期开发 建设形成的资源环境超负荷等问题,提出减重、减负、减量发 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这是坚持问题导向的 135 生动实践。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以“一年一体 检、五年一评估”为抓手,持续跟踪检视,不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规划本身 就是一门统筹的学问,系统观念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维。 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率先实现了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实现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的转变,分 区规划衔接专项规划。通过推动多规合一,实现底图叠合、指 标统合、政策整合,进一步把各方思想统一到落实新一版城市 总体规划的战略发展目标上来。这一系列经验做法就是坚持系 统观念的实践证明。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胸怀天下, 立足“两个大局”,擘画首都发展蓝图,着眼区域协同,谋划 首都职能定位,才有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新一版城市总体 规划格局之大、视野之广、目标之宏伟,是其与前六版最大的 不同。做好首都规划工作,要有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自觉从 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首都规划,推动规划实施,确保把 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聚焦“使命任务” 在推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彰显担当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北京要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是新时 136 代对首都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赋予北京的历史责任。新征程 上,我们要深刻理解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坚持以规划 引领城市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为首 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牢牢把握首都发展要义,坚定不移强化首都功能。始终把 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摆在首位,以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 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 年—2035 年)》为抓手,持续 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严格建筑高度管控,抓好重点地区综 合整治,营造安全、优良政务环境。 全面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带动 重点文物腾退利用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雁栖湖国际 会都、第四使馆区等规划建设,提升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 活动服务保障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推进“三 城一区”和科创领域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坚持首都规划权属党 中央,进一步加强央地联动,充分释放“四个中心”“四个服 务”中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 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 量的空间保障。以“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 结构为引领,引导圈层联动发展。支持中心城区以提升促疏解, 保持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强度,鼓励多点地区提高综合承载能 力,推动生态涵养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项目跟着 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用好 市区两级联动机制,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跟踪、监测、服务。持 137 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规自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强 规划和用地政策深度融合,不断跑出项目审批新速度,更好服 务和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 科学把握超大城市治理规律,以首善标准抓好城市治理。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个 性化、品质化需求,打造广大市民满意的宜居、韧性、智慧城 市。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着力解决群 众反映强烈的诉求。大力推动城市更新,落实城市更新专项规 划,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为城市提供更多活力空间。 探索构建高品质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设 施均衡布局。积极建设韧性城市,制定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建设,做好市政管线“消隐”、 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科学把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规律,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 色发展之路。首都现代化建设要始终把守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 等大事,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高国土空间保护和 利用水平。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统筹加强非建设 空间规划管控,落实好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国土空间生态 修复规划等,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 决管住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落实 耕地保护责任,加快组织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在守好量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质,不断优化耕地布局。立足绿色发展推 动乡村振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 138 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用好点状供地等政策,促进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助力集体产业增值和农民致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 年 5 月 31 日) 139 以科教兴国战略为契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 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连结点和集中交汇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单列专章论述科教兴国战略,将教育、科技、 人才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 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 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 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在这样 的背景下,以科教兴国战略为契机,可从政治、知识、社会、 文化四个维度,理念、制度、话语三个层面,推进高等教育治 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协同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 1.科教兴国战略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从“教育救国”思潮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历程看,教育 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教育百年发展史表明,教 育始终是改造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从清末的“教育救国”思 潮、为救亡图存服务,到为社会扩大再生产培养各级各类劳动 力,再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服务,其核心使命就是通过振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 家富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教育、 科技、人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密切关系,更加强调三者内在关 系,旨在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统筹谋划并一体推 进,这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140 从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看,大学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类 型教育的核心特征。从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发展来看,其职能从 偏重教学到偏重研究,再到倡导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并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多次发生变化。大学的研究对象是“高深 学问”,生产的也是“高深知识”,现代大学所提倡的社会服 务,必定也是大学应用自身所特有的“高深知识”来解决社会 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互动,进一 步拓展了“高深知识”,丰富了其类型和功能。 从世界科学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看,科技发展与高 等教育密不可分。16 世纪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 5 次转 移。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与科学中心的转移高度相关,科 学活动和高等教育在推动世界发展方面同频共振,凸显了一定 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和全球影响力。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实质就是坚持科技是第一 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只有坚持 优先发展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 才能真正构建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系统,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从 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2.从政治、知识、社会、文化四个维度协同推进高等教 育强国建设 在政治维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习 141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国之大者”,将党的全面 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充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二,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 的高等教育,要通过相对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教育、 科技、人才发展合力,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以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公平 为基础,走向内涵式发展。第三,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高等教 育系统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和支持不同地区、 不同层次与类型的高等学校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 展,共同服务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知识维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体现分类定位和知识 生产模式变化。第一,知识逻辑下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 个分类分层的体系化目标。一方面,不同类型知识的目的和价 值不尽相同,天然体现出分层分类特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 体系作为生产高深知识的有机整体,内部自然演化出一套知识 的分类体系。第二,知识生产有不同模式,有的具有高度专门 性和独立性,有的具有跨学科特征。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揭示 了大学社会功能的变化,知识的交互性、外部性、社会性等越 来越受到重视。 在社会维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主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 需求。第一,高等教育系统要与其他社会系统良性互动,主动 142 对接其他社会系统的需求,形成自适应的调试机制。第二,高 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大学在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 题方面攻坚克难,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第三,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理念上, 要推动构建有利于全人类福祉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制度上,要 以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 征程;在行动上,前瞻研判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可持续发 展的教育共同体。 在文化维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高等教育强国既要 遵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一般规律和模式,更要适应我国独特的 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既要呈现共性,又要反映差异,培 养国家发展所需的杰出人才。第二,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高 等教育强国建设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的重要基石。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国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学术传统,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才能更好地吸收世界学术思想的精华,为中 国学者开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 提供精神养分与条件保障。第三,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 教育强国建设新路。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中国特色与世 界一流的关系,既要守正创新,又要注重科技自立自强,加快 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二是重点建设与整体提升的关 系,既要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升,也要有一批大学在 核心关键节点上取得重要突破;三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中国 143 特色一流大学并不存在统一模式,既可以“大而强”,也可以 “小而美”。 3.按照科教兴国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协同推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发 展。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但是,在研 究和实践领域,却普遍存在一种“科学主义”,将“科学”等 同于“好”的价值判断,将“科学”单一地理解为“自然科学”。 在这种倾向之下,高等教育系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主义、 绩效主义、“优绩制”等错误认知,严重影响了科研评价与科 学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加深对科 学本身的理解。第一,要注意反思戴着“科学”帽子的某些极 端行为、错误行为,尤其要警惕那些所谓“科学”的评价体系, 进一步深入推进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坚决破除“五唯”,加 强增值性、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和同行评议。第二,要深刻理 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 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稳步推进科学发展、 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加强有组织科研的同时,更加重视哲学社 会科学的发展。注重提升自然科学家的人文素养,更加重视科 学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伦理思考,警惕“科学”凌驾于价值观之 上而可能产生的科学困境。 继续深入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 化,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能力。制度体系是科教兴国 背景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依托,制度体系的背后是整个 144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 的全面领导,推动高校党建与办学治校深度融合,确保党的教 育政策和相关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第二,以评价制 度改革为抓手,一体化推进科技体制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全 面梳理现有科技评价和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发现其中的矛盾冲 突,适度整合、切实改革,构建科技评价和高等教育评价的“中 国标准”。第三,强化执行监督、保障政策效果,需要防范制 度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将复杂目标简化为具体指标的现象, 及时评估督导政策效果,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重塑世界高等教育版图 与教育话语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目标是拥有一批一流 大学、一流人才和一流成果,使中国成为世界科学知识和高深 学问的生产中心、传播中心。第一,以原始创新和思想引领为 标尺。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发挥好制 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人 文社会科学理念和思想,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全球思想界 的影响力。第二,用好来华留学生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在深 入实施既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基础上,探索面对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型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在自然科学、人文 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吸引力,多维多层讲好 中国故事,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话语权,提升中国文化吸引 力。第三,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需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从维护全人 145 类利益的高度出发,通过构筑跨国学术共同体、世界青年共同 体和社会责任共同体,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构 建新型世界秩序作出积极贡献。要以高等教育强国为抓手,推 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光明日报》,2023 年 6 月 27 日) 146 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 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 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 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现 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其中义务教育普及 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 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新征程上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推进 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5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 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 学习时专门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新时代 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全面回答了建设教育强国的一系列 重大问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 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 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最佳融 合点,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中具有重要 地位与价值。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没有高等 147 教育强国就谈不上教育强国。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 建成教育强国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发展高等教育,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适 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适应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新期 盼,不断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步伐。 1.坚定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必须“以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 根本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 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 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 体制机制,扎实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把政治要求、 政治纪律作为办学治校的首要标准,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 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思想政治工 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化大中小学思 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增强网络育人能力,不断提升思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深入实施好“时代新人铸魂工 148 程”,引导青年学生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 践伟力,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立身 之本和政治之魂,把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政治方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上来,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培育 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多高素 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2.坚定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 研创新”。高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发源地,承担着科学 研究的主要职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担当 起引领科学研究的职责与使命。高校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 创新活力持久和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 化组织管理模式,发挥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 生力军作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 克思主义对科研工作的指导地位,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实践、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 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 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以人民的需求引领学术追求, 149 把学术研究融入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 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以服务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 功能,注重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要 注重从行业产业实际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加快产学研深度融 合;注重推动科技评价改革、成果转化改革,实现从外延式扩 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瞄 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整合传统学科 资源,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积极回应 社会对高精尖技术和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新 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只有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 以不断优化的学科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高校才能在坚决打 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当好“尖刀连”“排头兵”。要深刻 认识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瞬间性、不确定性和难预测性等特点, 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的自身规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 主支配权,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切实解开束缚广 大科研人员手脚的不合理约束,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3.坚定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服务面向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必然结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 150 使命,是高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责任担当。在新一轮科 技革命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要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融入 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开拓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合作局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核 心竞争力。通过评价机制、资源配置方式与治理模式改革,构 建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化高 等教育体系。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精准把 握社会需求,预判和引领社会需求,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好用活调查 研究这个“传家宝”,积极开展调研走访,增进高校与政府、 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掌握国家整体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现状和现实需要,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教 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独特优 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提升 服务社会的力度、深度、广度。聚焦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高 等教育的期盼和需求,立足内涵式发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积极破除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弊 端,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难题、堵点痛点,努力提高办学质 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享有高质量高等教育服务的需要。高 校要坚持以“四个服务”为价值取向,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 合,形成与国家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化要求相适应的 多层次、多样化教育发展新高地,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 局,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 151 4.坚定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大学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镇, 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道路上,承担着 文化传承创新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刻领悟建设中 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 营养,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升华,从与其他 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启发,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接力者、继承者,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兴衰成败,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我们党的生死存 亡,关乎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统推进大中小 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 教育,润物无声地把红色种子深埋在青年大学生的心底。探索、 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价值,提升大学生的文 化品位,充分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振青年大学生对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将美育教育 152 摆在突出位置,塑造课程体系,创造美育环境,以美育人、以 美化人、以美培元,努力用美育浸润师生心灵。加强高校师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把高校建设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高 地、实践基地和传播重地。 5.坚定国际交流的中国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 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 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 要教育中心。”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国际 教育舞台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是判断一国教育实力强弱的重 要依据。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和国家对外工 作大局,坚持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开放与安全,推动高等教育 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高校在中外人 文交流中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 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 认同。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立场和态度,将传统文化与 现代文明更好衔接,全面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趋势,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展示出来,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 理念传播出去,把高校打造成传播文明、交流学术、推动合作 的国际平台。国际化人才是我国参与全球人才竞争的核心要素, 是参与和塑造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 153 际竞争格局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以更加开放 的视野和政策吸引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全球胜任力 的国际化人才,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 音、展现中国活力。要构建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新格局,积极服 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吸引更多世界 优秀学生来华留学,提高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对国外 优质教育资源的借鉴、吸收和再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国 际竞争优势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评价 工具。要扩大和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 际组织的务实合作,在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 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世界文明在交流中进步、发展。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是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 业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 强国的重大时代命题,系统阐述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作用,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对教育事业重要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把握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 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 论述,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我们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 育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学深 154 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回答好“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何为” 这个重大命题,进一步提升排头兵自觉,扛起排头兵担当,作出 排头兵贡献,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表率,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2023 年 7 月 10 日) 155 以“三个务必”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 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 加绚丽的华章。”高校党委应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深入开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重 要契机,引导干部队伍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信仰信念、树 立优良作风、提高工作本领,努力成为“老实人”、 “勤务员”、 “实干家”。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守初心担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高校党委 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政治三力” 作为衡量干部政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 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判断力事关办学方向,是顾全大局 看问题的能力,是加强高校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首要内容。一 要善于把握政治大局。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深刻领 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 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对涉及高校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始终立场坚定、 方向不偏,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 练就政治慧眼,从影响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 156 题中发现政治端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廓清思 想迷雾、识别现象本质、抵御风险挑战,用忠诚擦亮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 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领悟力事关办学定位,是统揽全局 谋大势的能力,是加强高校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石。一 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确保各级干部心怀“国之大者”,深 刻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 自觉对标对表,明确职责定位,及时校准偏差,不讲条件、不 打折扣、不搞变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要加强科学理 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 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精神,切实把党的二十大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落实到 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 提高政治执行力。政治执行力事关办学目标实现,是围绕 大局抓落实的能力,是加强高校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实践归宿。 一要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 的根本标准,引导各级干部自觉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 为十项准则》,把高校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 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新要 求新期待。二要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四个 服务”的时代使命,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 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方式改革,大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创新 157 精神的拔尖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在中国式现代 化道路上奋力书写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答卷。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做勤廉为民的“勤务员”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 和纯洁性、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要求干部队伍勤政廉 政作表率。勤政廉政,是新时代高校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高校党委应引导广大干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以 “三个为民”作为检验干部作风好坏的试金石,把为民、务实、 清廉的工作作风转化为为官、做人、做事的实际成效。 坚持权为民所用。为民用权是干部为政之道,事关干部为 谁做官、怎么做官的立场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作风建设的核 心要求。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规范运用、正确行使党和人 民赋予的权力,是干部为官的基本要求。要引导各级干部保持 谨慎态度,戒骄戒躁,把为师生办事、为师生造福作为最重要 的政绩,将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掌好权、用好权的自 觉行动。二要监督权力规范运行。群众监督是建立完善的权力 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是防止权力“任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 件。要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健 全民意表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提升高校治理的 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坚持情为民所系。一心为民是干部修身之本,事关干部做 怎样的人、怎样做人的根本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作风建设的 道德准绳。一要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5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情怀。要立 志做大事而非当大官,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正确认识岗 位和职责的关系,以服务师生、师生满意作为价值追求和工作 目标,全面提升为民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解决师生急难愁 盼问题。强化各级干部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常态化、长效 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为师生办 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利为民所谋。为民谋利是干部成事之要,事关干部以 什么态度做事、怎样做事的原则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作风建 设的基本底线。一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站在广大师生的立场上 观察和思考问题,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 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无条件服从整体利 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二要筑牢拒腐防变堤坝。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应坚持严字当头,绷紧勤廉弦、守住纪法线、算清 得失账,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闯禁区,妥善处理、正确把 握各种利益诉求和利益关系,坚决同侵害师生利益的腐败行为 作斗争。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担当有为的“实干家”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 “成功密码”。干事担事,是新时代高校干部的政治品格和从 政本分。高校党委应在斗争中加强干部队伍本领建设,以自我 159 革命精神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磨砺过硬的斗争本领,走好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的赶考之路。 坚定斗争意志。斗争意志,解决的是想不想斗争的问题, 是加强高校干部本领建设的前提。一要不断增强斗争意识。斗 争体现了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必然的。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各种可以预见和 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斗争日趋复杂。要坚决 摒弃回避矛盾、惧怕斗争的“鸵鸟”心态和行为,时刻绷紧斗 争这根弦,在斗争未到之时见事早、行动快,在斗争到来之时 不畏惧、不退缩。二要坚定斗争必胜信念。理论上清醒,斗争 时才能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力量。应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 行,通过理论武装淬炼斗争意志,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依靠顽强 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把准斗争方向。斗争方向,解决的是敢不敢斗争的问题,是 加强高校干部本领建设的基础。一要不断加强政治历练。高校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 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在事关“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敢于同一切错误的思 想认识、学术言论和政治观点进行坚决斗争,确保高校始终沿着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进。二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高等教育 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的应有之义。高校要站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立场,紧扣 160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 五大职能,着力破解制约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 碍,落实“五育”并举,推动“三全育人”。 增强斗争本领。斗争本领,解决的是会不会斗争的问题, 是加强高校干部本领建设的关键。一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正 确认识斗争规律、善于运用斗争规律,是增强各级干部抓工作 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斗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各级干 部观大势、谋全局,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全局,在大势中把 稳航向,在全局中锚定目标;要抓重点、重点抓,牵住立德树 人“牛鼻子”,紧盯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敢抓敢管、善作善 成;要防风险、守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提升见微知著能力, 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二要讲求斗争策略方法。注重斗争策 略、提高斗争艺术,是增强各级干部落实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夺取斗争最终胜利的重要法宝。要把握好时、度、效,根 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做到灵活机动;要坚持有理有 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方法 问题上随机应变;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取得共赢。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 年 7 月 13 日) 161 根植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如何回 答好、实践好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实现以教育之力厚植 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伟大目标?在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建设教育强国的养分,是一条重要路 径。这是提振中国教育自信心所必需、提高中国教育吸引力所 必需、提高中国教育整体水平所必需,更是提高中国教育国际 影响力所必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根本土,立足时代,到中华优秀 教育传统中汲取建设教育强国的智慧和力量。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根据传统所具有的相传性、继承性和影响性特征来分析, 在中国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上,形成并沿传下来了许多被后人 继承、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习俗乃至 教育行为方式等,这些可以统称为中华教育传统。中华优秀教 育传统是指对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并具有合规 律性、发展性和一定普遍意义的积极的传统。中华优秀教育传 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 年 9 月,习近 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 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 162 神命脉。”事实上,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是建设教育强国赖以依 存的坚实基础。 首先,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提升这 种自信需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 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 化自信,好的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 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高 度的文化自信,就很难促进中国教育的繁荣兴盛,就很难完成 建成教育强国的历史重任。 其次,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植根中 华优秀教育传统,从中汲取建设教育强国的养分。扎根中国大 地办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求办教育的人基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办教育;要求研究中国历史、现状 与发展趋势,把握中国国情,围绕培养解决中国问题的人才办 教育;要求密切关注中国教育实践中尤其是身边所形成和正在 形成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从中汲取鲜活的 营养;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从中汲取发展与创 新当代中国教育的力量。 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教育传统是当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 的根基,这个根基需要在新时代加以继承和弘扬,如果丢掉了、 忽视了,也就割断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命脉,也就失去了建 设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163 中华优秀教育传统中蕴含着建设教育强国的智慧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系统回答为什么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 样的教育、怎样发展教育、如何保障教育质量等基本问题。在 中华民族先辈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中,就蕴含着新时代建设 教育强国可以借鉴的作法与可以汲取的智慧。 从高标准设定培养目标的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智慧。 培养什么人,在我国古代,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政治家都重 视这一问题。总体来看,他们对培养目标的设定境界高远,期 待通过教育培养有高理想、高追求、高境界、高素质的人才。 孔子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不忧”、“不惑”、“不惧”的 精神境界,能够“修己安人”的“君子”。墨子要培养“厚乎 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孟子要培养“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荀子培养 人的理想目标是“圣人”、“大儒”,“大儒”不仅知识渊博, 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是能实现“法后 王、统礼义、一制度”的“圣人”。培养目标设定的高远,在 《大学》中有了纲领性的表达,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教育,将人之善性发扬光大,进而 由己及人影响他人,使民众向善,能够扮演好各种社会角色, 在不同的身份阶段都能做到尽善尽美。 高标准设定培养目标、高标准要求学子的优良教育传统, 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使心忧天下、报效天下,牺牲“小我”,捍 卫“大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164 万世开太平”成为中国古代求学精英共同的人生理想。正是这 种优良教育传统的不断继承与弘扬,才形成了“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形成了为天下奋斗、献身的担当精神, 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 绝,能够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建设教 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或缺的。 从注重全面训练,注重学习态度、学习志向与学习方法训 练的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智慧。 怎样培养人的关键问题是选择什么内容来培养学子,以达 成培养目标。中国古代形成了文武兼习、德艺双修,注重学子 全面发展的传统。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即“六艺”教育。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不仅以“六 艺”为教学内容,而且研究整理编成《诗》《书》《礼》《乐》 《易》《春秋》等教材,作为弟子学习的主要内容。北宋政治 家王安石明确提出,教育要崇实尚用,要学经术、学朝廷礼乐 刑政之事、学武事。清初教育家颜元在主持漳南书院时,设置 为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理学、帖括等“六斋”,每斋中 要学习的内容除了经、史、礼、乐等知识之外,还把诸多门类 的自然科技知识、军事知识和技能正式列进教育内容。从“六 艺”到“六斋”等,都表明对学子进行全面培养是教育需要坚 守的优良传统。 怎样培养人,需要解决学子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志向引 导与学习方法的训练问题。由于认识到学习态度对学子的成长 165 发展具有前提与基础性作用,孔子强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时还要在学习上有虚心和实事求是的 态度,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清楚“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孟子强调,学习要有专心的态度,要保 持恒心。在学习态度的训练上,荀子强调,“虚壹而静”,要 虚怀若谷,要精神专注,要头脑清醒。西汉教育家董仲舒强调,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心猿意马。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教育家颜 之推要求学习者端正学习动机,一切学习都应指向为了使自己 的德行完善和实行儒道以利于世间。南宋教育家朱熹强调,学 子读书时要“虚心涵泳”,即要有虚怀若谷、静心思考、仔细 体会的态度,还要对学问保持一种敬仰的态度。 中国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人生志向问题。因此,他们反复 告诫学子要立志,要明志。如朱熹《性理精义》所载:“问: 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人生志向、学习态度、学 习行为三者的关系,即人生志向影响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影响 学习行为,这种关系的揭示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古代教育家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总结,重视对学子 的学习方法训练。孔子告诫学生,在学习上要“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而时习”,要“温 故知新”,要“举一反三”。荀子要求学子学习时要善于“积”, 要“锲而不舍”,要“善假于物”。《中庸》则要求学子,学 习时要处理好学问思辨行的关系,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166 之,明辨之,笃行之”。颜之推在学习方法上提出了勤学、切 磋、眼学即“三学”的主张。朱熹特别重视读书方法的训练, 强调在读书时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等等,这些都是在读书治学中必须注意 的问题,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今天对我们仍有指导 作用。 从“有教无类”不拘泥身份施教的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智慧。 有教无类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传统。孔子倡导“有教无 类”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办学方针,一方面说明作为教育家的孔 子胸怀宽广包容;另一方面说明“有教无类”打破了贵贱、贫 富与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平民,适应了社 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 播、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影响深远,汉朝太学的非 正式生大都是出身寒微且有志于学习的人,有些学子甚至边读 书边做工,属于“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面 向积极向学的所有学子,一定程度地实现了在科举考试面前人 人平等,也可以看成是“有教无类”思想的一种影响。需要指 出的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教育主办者一般坚持的是为 统治者需要培养人才的立场,为光宗耀祖培养人才的立场,但 历史上真正的教育家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之为人的人格养 成、为了人之成人来办教育的。他们较好地处理了个体本位与 社会本位的关系,重视修己达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 167 天下,这就使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个体、群体和国家三者关系 的处理中实现了统一。 从为人师表、严格要求与选配教师的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 智慧。 人类最早是靠父母、靠长辈、靠老者来培养人的,随着学 校出现、教育专门化之后,主要靠教师即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来 培养人。基于培养人之教育事业具有重要价值与作用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一般人不可以为师。荀子认为教师的价值与作用主 要有三:其一,教师是“礼”、“法”的化身,教师能够“正 礼”,因而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其二,教师的作用决定着国 家的兴衰治乱,“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 而轻傅”。其三,教师能够改变学子的不良品性,“人无师无 法而知,则必为盗„„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因为教师 作用巨大,因此必须尊师重教,这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 《礼记·学记》提出“择师不可不慎”,并提出“择师” 标准:第一,“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 为人师也”。第二,“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 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第三,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礼记·学记》强调,教师要是严师,因为“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还强调教师要有志向,“善教者使人继 其志”。随着人们对教师发展及其影响认识的不断深化,西汉 思想家扬雄提出了“师者,人之模范也”的观点。明末清初思 想家王夫之认为,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教师要正言、正行、 168 正教。由上可见,在中国古代形成的为人师表、堪为模范的教 师标准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师德行要高,学问要好,教法要妙, 对教育的情感要深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为师者应修炼达到的。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植根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明 确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现有教师与后备教师的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教 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以“强”师为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我们的先辈对教师标 准、对教师选配、对教师为人师表、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艺 术的严格要求,对当下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 义。学习教育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教师风范 和高尚人格,对于培养现代教师的教育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 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教育风范和高尚人格, 经过历代教师的传承发展,已经积淀为一种优秀的教育传统和 稳定的教育品质,这种传统和品质应该在现代教师身上得到弘 扬和升华。 二是继承弘扬人才培养等优秀教育传统,在建设教育强国 中以“强”人为根本。 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是“强”人,即通过教育培养强健的 中国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 169 时候都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本领的人。先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 追求的刚强有力、自强不息,自省自律自觉、充满积极向上的 力量,充满生命的活力,等等,也是教育强国建设人才应具有 的内在品质。在新时代,要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奉献的人, 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学识丰富、能力高强、意志坚定、 善于创新的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近代 教育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建设教育强国必须 抓住培养强健的中国人这一根本。 三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多元化办学的优秀教育传统,在 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以“强”校为基础。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强”校为基础,要将现有学校办好, 促进学校均衡高质量发展,成为人民群众认可的高水平强校, 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高水平强校。只有众多的“强校”出现在 中华大地,建设教育强国才有底气,成为教育强国才会让人服 气。 如何建设“强”校?首先,要坚守学校之本,坚持学校是 培养人之专门机构这一根本,将学校办成学校。在这一原则下, 具体要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规定,遵循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办学规律。其次,建设“强”校,需要 构建学校发展的竞争机制。一方面,社会力量办学的活力需要 进一步激发。我国的社会力量办学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从举办 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比较完备的社会力量办学体 170 系,社会力量办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 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仍需要集中力量创办有特色的高 水平“强”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的分层分类管理,政 府在守住“有学上”这一底线的基础上,要鼓励学校的特色发 展与高水平创建、学校之间开展高质量办学的竞争、学校办学 的国际化视野等,这对于建设“强”校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鼓励支持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进行当代 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 中以“强”创新为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 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历程 中,从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营养,关键是要实现新时 代的创造性转化,使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焕 发生机与活力。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具有的合规律性、可继承性, 为新时代的教育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即使在被有些 人认为具有保守性的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也 富含鼓励创新、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思想。诸如“不愤 不启,不悱不发”,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诸如“不曰‘如 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 品质、鼓励学生提问的思想。诸如要求“可则因,否则革”的 改革思想等。这些都是在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进行教育创新、 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需要加以继承与弘扬的。 171 建设教育强国,强调创新的要义,就是要把培养创新人才 作为重要目标,要把教育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 作为突破口,要把激发教育者、办学者的创新活力作为关键, 使广大教师与校长能够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 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 年 8 月 10 日) 172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这是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2022 年 10 月 25 日,习近平 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2017 年 10 月 27 日,党的十 九大后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一项重要议题同样是审议贯彻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而这也正是 2012 年党的十八大 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聚焦的重要议题。十年间一以贯之、 落细落实,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 而不息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制度治党、 依规治党的坚强意志。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习近平总 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并将其作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长期执政和 国家长治久安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大 理论和实践意义。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制度 建设,注重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 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 建设贯穿新时代党的建设各方面,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全 方位、立体式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 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 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为框架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 实现落实党的领导有制可循、从严管党治党有规可依。从修订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 173 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到 印发《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新 时代十年,是党的历史上制度成果最丰硕、制度笼子最严密、 制度执行最严格的时期,坚持依规治党、加强自我革命制度建 设成为“中国共产党之治”的独特密码。实践充分证明,制度 治党、依规治党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党治党方式。 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 们党是拥有 9600 多万名党员、领导着 14 亿多人口大国、具有 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但 大也有大的难处。只有把规矩立起来、使制度严起来,坚持用 制度规矩管党治党,推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 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定,才能使全党上下统一思想、统 一意志、步调一致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内法 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必须清 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适应全 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 设之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必 能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更加坚强的制度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踏上 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二十 大报告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是加强新时代党的 建设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 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 174 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健全这个体系,需要坚持制度 治党、依规治党”。从“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 效的监督体系”,到“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从“发挥政治巡视 利剑作用”,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 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求 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把思 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制度治 党、依规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 系,更好发挥党内法规制度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就能使全面从 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柜里,各个时期的珍贵党章 版本引人注目。这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 党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 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有 序推进各位阶、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就一定能为 我们党管党治党、执政治国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政治保 障,就一定能以“中国共产党之治”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来源:《人民日报》,2023 年 2 月 8 日) 175 用好纪律这把管党治党的“戒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 话,强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这一重要论述凸显 了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为深入推进全面 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用好纪 律这把“戒尺”,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 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 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戒尺,是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惩罚用的木板。 “戒”, 是警戒、戒除,也是“界”,界限、界度;“尺”,是尺度、 标准。戒尺体现的是一种权威和底线。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 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纪律严明是 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 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关键就在于始终把加强纪律建设作 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始终坚持用纪律这把“戒尺”要 求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不断增强党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 和战斗力。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只有切实加强党的纪律 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和领导弱化 问题,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力戒“尺寸不一”。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基本手段,是 全党共同的行为底线,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关键是坚持制 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 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补齐制度短板,切实解决“牛栏关猫” 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 设,出台和修订一系列党内法规和制度文件,从修订《中国共 176 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 的若干准则》,再到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 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日臻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 “戒尺”严明了尺寸、统一了材质,为全体党员时常“照镜子、 正衣冠”提供了标准遵循,使党的纪律更具惩戒力和威慑力。 力戒“力度不同”。党章明确规定,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 平等。我们党是拥有 49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600 多万名党 员的大党,每一个组织、每一名党员,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对 象。无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贡献大小,每名党员都应平等 地遵守党的纪律,接受党的纪律约束。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 员,任何违反党纪的行为,都必然受到追究。坚决杜绝手持戒 尺“倾斜一下、摇摆一下”,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 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充分体现用严明的纪律管全 党治全党的要求。 力戒“效果不实”。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用“戒 尺”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是通过用好“戒尺”不断改进提升 党员干部的作风,让清风正气、干净纯粹成为全党“日用而不 觉”的常态。做到“严”字当头、落到“实”处,抓住“关键 少数”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督促党员 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 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加强日常监督,增强纪律敬畏感、规矩存 在感,使纪律和规矩真正在党员干部心中立起来、严起来。切 实增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坚决防止“灯下黑”, 使“手中有戒尺”者心中有敬畏、行为有底线,从而保证“戒 尺”打得正、打得好、打得疼。 177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新时代伟大事业对我们党 提高自身管党治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时代课题, 我们要用好纪律这把管党治党的“戒尺”,把纪律建设摆在更 加突出位置,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 难的考验,以严明纪律护航党的事业行稳致远。 (来源:《学习时报》,2023 年 2 月 24 日) 178 不断提高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 更好发挥党章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 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 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党章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时代 新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 维护党章,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章规定要求贯彻 到实际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 章。”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用发展眼光和历史思维审视时代 变化,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 体现到党章中,及时调整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 了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可以说,我们党党章的发展历程, 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 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百余年来,我们党制定和完善党章,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 为根本指导思想,非常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 成果及时写入党章。党的七大上,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规定中国 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的十五 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党章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党章 写入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党章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 179 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党章的最大亮 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实现了党的指导 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二十大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充实完善了这一重要 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一路走来,高度重视理论创新、 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并且取得了丰硕理论创新成果的中国共产 党,不断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写入党章,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遵 循,让我们党基业长青。 新时代新征程,切实提高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 维护党章的水平,让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发 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党 章规定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无 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始终遵守党章,留下了“革命理想高 于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众多感人故事。在和平 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共同严格遵守党章这一根本行为规范, 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新征程上, 我们要坚决落实好学习贯彻党章这个“第一位的要求”,深学 细照笃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章要求,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来源:《人民日报》,2023 年 5 月 4 日) 180 做遵守党规国法的模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 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 《意 见》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 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 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更加自觉地学习党内法 规,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牢固树立宪法法律 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 念,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 机统一,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要 求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 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强调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意见》贯彻落 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总体要求”,具体列明了习近平法 治思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等学习重点,提出明确的工作措 施,既有原则性要求、整体性安排,又有具体的清单,指导性 很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带 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遵守党规国 法的模范。 带头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播者、模范实践 者。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领 导干部模范遵守党规国法,首先就要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 181 想,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不动 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掌握习近平法 治思想作为重要必修课程,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 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 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自觉把习近平法 治思想贯彻落实到自身履职担当的全过程各方面,为不断开创新 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凝心聚力。 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地位,决 定了党规党纪必然严于国家法律。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使命、 受到严格组织约束的公民,必须受到更加严格的党规约束。要 在“严”字上下功夫,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论党龄长短、 职务高低,都必须严守党的纪律规矩。把党纪法规谨记在心, 从小事小节守起,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初慎微,清清白白做 人、干干净净做事。“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 有所止”。要有敬畏之心,不仅“应知应会”,深刻理解掌握 党规党纪基本精神,更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 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干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常怀敬 畏之心、戒惧之心,都要守纪律、讲规矩,习惯在受监督和约 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把铁的纪律规矩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 遵循。 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遵守国家法律,群众看党员,党 员看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能否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要把法律作 182 为必修课,自觉主动、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法律知识。 认真学习宪法、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学习推动 高质量发展相关法律、学习民法典、学习刑法和公职人员政务 处分法、学习行政法律、学习与履职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要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带 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 法,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自身要严 格遵守党规国法,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把“执纪者 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落到实处。同时,忠实履行党章 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强化监督执纪执法,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 定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监察法等法律法规,执纪执法必严、 违纪违法必究,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维护纪法尊 严、模范遵守党规国法,形成遵规守纪守法的高度自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3 年 8 月 4 日) 18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