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北京建筑大学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申报书(2020年).docx
附件 2 北京建筑大学 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申报书 (2020 年) 课程名称: 专业类代码: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学院: 填表日期: 填报说明 1. 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 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设信息, 提供两个学期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作为支撑。 2. 学时的计算,课堂学时指排在课表中在实际教室上课的学时, 线上学时为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和工具让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间, 包括课上和课下两部分,说明计算方法和依据,总学时指课 堂学时+课后线上学时。 3. 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的代 码。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 4. 附件材料没有统一格式,与申报书分开,一个附件一份文档, 按照附件清单规范编号和命名,包含名称包含课程负责人课程名称-信息。 附件命名示例: 1-1-张三-计算思维导论-说课 PPT 1-2-张三-计算思维导论-说课视频 2-张三-计算思维导论-教学设计样例 3-张三-计算思维导论-教学日历 4- 1-张三-计算思维导论-最近一学期的测验及答案 4- 2-张三-计算思维导论-最近一学期的考试及答案 5-1-张三-计算思维导论-2019-2020-1 学生成绩分布统计 5-2-张三-计算思维导论-2018-2029-1 学生成绩分布统计 6-1-张三-计算思维导论-2019-2020-1 学生在线学习数据 6-2-张三-计算思维导论-2018-2019-1 学生在线学习数据 7-张三-计算思维导论-2019-2020-1 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 8-张三-计算思维导论-课堂实录 9-1-张三-计算思维导论-微课视频 9-1-张三-计算思维导论-微课视频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 ○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专业课 实验课 ○选修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总学时: (与混合式教学日历相 线上学时: 对应) 课堂学时: 学 分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 权页) 最近两期线上线下混合 开课的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名称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及名称 使用的在线课程 ○否 (填写课程名称、学校、负责人、网址) 使用方式: ○MOOC ○SPOC 注:(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 5 人之内) 序号 姓名 单位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教学任务 1 2 3 4 5 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300 字以内) (教学经历:近 5 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 的情况) 三、课程目标(300 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 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四、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1500 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资源 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 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五、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800 字以内) (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 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的具体情况) 六、课程特色与创新(500 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七、课程建设计划(500 字以内)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 等。) 八、附件材料清单 1. 课程负责人的 10 分钟“说课”(必须提供) [内容上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 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 形式上需要提供两个格式的文件: (1)说课 PPT 源文件,(2)由 PPT+语音讲解构成的说课视频,视频时长 不超过 10 分钟,可以在 PPT 中直接录入语音存为视频,或者借助超星速课等第 三方软件录制成视频格式] 2.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 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 3. 最近一学期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日历,要求与前面总学时、线上学时、 课堂学时相对应(必须提供) 4. 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必须提供) 5.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必须提供) 6.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必须提供) 7. 最近一学期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必须提供) (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中明确课程思政融入情况,教案中有不少于四个知识 点的内容明确写出课程思政融入的内容、方法和拟达到的效果) 8. 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必须提供) (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至少 40 分钟,与教学设计样例相互补充。可以建 设在课程平台章节中,在此处只提供相关视频链接) 9. 微课视频和使用说明(必须提供) (至少一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可以建设在课程平台章节中,只提供相关视频 链接,并提供如何应用,取得效果等文字说明) 10. 其他材料,不超过 2 份(选择性提供) 11.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由教务处统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