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

Every Moment Of My Life6 页 710.972 KB 访问 3952.97下载文档
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
当前文档共6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8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

2019年11月19日 2019-11-19 08:42:58 “热”出“新”的精彩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总结 进入大学后,我在学习方面依然保持认真刻苦、踏实严谨的学习习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学好所选的每一门课程,不 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按质按时按量地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靠勤奋跻身班级的前列。 于是,在2018-2019学年的秋季学期, 我有幸申请到校级的交流资格,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新国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学期交流,感受国外课堂与生活的不同氛 围。临行前,在学校和院系安排的讲座与研讨会中,我学习到很多在国外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包括行李的准备、安全意识的强化以及 文化差异的应对等等。这些都为之后我在国外的适应过程做好了铺垫,让我能够更快地融入全新的环境——第一次以求学者的身份,叩 响海外留学的大门。 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打开新世界的旅程,不仅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更体验到别样的生活,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如果说,用一个字总结 这段珍贵的交流经历,“热”字当之无愧,而且是一种交织而舞动的“热”,“热”出了“新”加坡特有的精彩! Part “热”切的期盼 还记得那天夜里在飞机上经历的五个小时,满怀憧憬与不安,即将离开祖国的怀抱,前往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 难以入眠。熟悉,是因为新加坡和我的缘分——初中时曾参加学校的“友好访学”项目,前往新加坡海星天主教中学参观游学;现在参加 学校的“校际NOC”项目,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陌生,是因为对国外生活的未知——会不会有英语交流的障碍?会不会不习 惯那里的饮食?会不会看不懂教授的课件?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自己去解答,虽然有担心,但更多的是兴奋,是对即将到来的交流生 活的期待。 飞机在新加坡的晨曦中缓缓降落,也标志着交流生活的开始。然而,入住宿舍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网络无法适配路由器的原因,我在 学生服务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之间多次辗转,与工作人员积极沟通,最终解决了手机和电脑的连网问题——从刚开始的慌乱慢慢变得沉 着,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从他们耐心的解释和帮助中倍感关怀。躺在收拾得当的单人间里,看着桌上刚买的新国立吉祥物:那只小狮子似 乎正向我眨巴着眼睛,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错综复杂的教学楼和参差不齐的连廊,让“路痴”的我经常迷失方向——因为按院分布的关系,我所在的工程学 院下属有很多分支:机械、电子、生物、计算机等等,每个分系都有自己的教学办公楼,但是它们都通过长廊和楼梯连接在一起。此 外,校园里高低不平的地势造成了“同一海拔,不同楼层”的有趣现象,让你可以水平地在不同层“自由穿越”。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认 路无疑是一项挑战,有时候从别的地方出发就完全找不到正确的路线;不过,久而久之,脑海里便建立起教室所在位置的“作战地图”, 在“迷宫”中穿梭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开学一个月,我在新国立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开始接触不同的教学风格,被一个教室容纳200人的场面震撼;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提 升自己的专业词汇量以理解课件中的例题;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人际关系,经常与邻居互动寒暄并且参加宿舍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全新的 环境,激发了我探索和求知的动力,让我独立克服了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对之后的交流生活充满信心! Part “热”带的气候 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新加坡很快迎来了它的雨季……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又与太平洋相邻,热带雨林气候便 开始施展她的“魔力”——炎热与暴雨形影不离。在与隔壁邻居的闲聊中,我得知新加坡人出门必带的东西是:雨伞,因为你永远无法知 道,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让你措手不及。而且更加神奇的是,阴阳天在新加坡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你完 全可以打伞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同时远眺到那边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不过,新国立的防雨措施十分完备,除了教学楼之间都 可以通过走廊连通,前往餐厅、宿舍、图书馆的路上也都有遮雨棚的 “帮忙”,即使未带雨伞也可以穿梭于学校的大多数地方。 此外,得益于热带的气候,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随处可见绿色的植被——驾车在路上行驶,宛如漫步于繁茂的林间。在这里, 绿色并不是作为点缀而存在,而是真正融入为城市的一部分,而且有很多在国内并不常见的热带植物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与中国的 温带气候不同,新加坡几乎没有四季的交替,气温始终维持在25以上,因此只需短袖便可满足一切户外的需求。还记得在与父母视频 时,他们身穿羽绒服而我却只穿一件衬衫,形成“没有时差却有季差”的强烈对比。 不禁想起,那次独自一人前往TreeTop Walk(树顶吊桥,位于新加坡麦里芝蓄水池),是一次零距离接触热带雨林的体验——在蓝天 白云的陪伴下,来到著名的麦里芝自然观光步道,开始全长12公里的长途跋涉。雨林里清新的空气,可爱灵巧的松鼠,神出鬼没的顽 猴,让我在那一刻忘却了学业的压力和尘世的喧嚣,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尽管旅途中遇到迷路的尴尬,不过也因此认识了热情 的印度小哥——威虎,顺路带我走出森林步道的“迷宫”,留下难忘的记忆。期初,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我心怀戒备,和他保持一定的距 离;随着行间的交流和他妻女打来的视频电话,我发现,其实他和许多来新加坡务工的外国人一样,离开自己的家乡,只为给家庭创造 更好的生活条件。当听到视频中的小女孩问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时,我的心头莫名划过两行心酸和感动的泪水。临别前,我再次感谢威 虎热心的帮助,也衷心祝愿他们能早日团聚,阖家幸福…… 开学两个月,我在生活和旅行中感受到新加坡作为热带国家的别样魅力:高耸的树干抽出嫩绿的新芽探到我四楼寝室的窗前,只为能够 更充分地吸收阳光的能量,肆意地生长;许多小动物在雨林间自由穿梭,丝毫不畏惧行人的到来,依旧在枝丫上尽情地玩耍;天气预报 的作用几乎为零,当你早上踩着碎金般的阳光出门,中午就可能在滂沱的大雨中狂奔。也许,正是这种让我水土不服的气候,赋予新加 坡同学们一种奇特的活力,一种全天都能保持精力充沛的本领。 Part “热”情的师生 提到精力充沛,不得不提到新加坡师生身上那份浓烈的热情,不论是课堂的教学讨论还是宿舍间的活动比赛,都让 我进一步地融入新国立的大家庭。不知不觉地,学期已经过半,我在新加坡也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和好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中为我提供了 非常大的帮助和鼓励。 比如,住在我斜对门的Quanle,祖辈是华人,小时候跟随父母来到新加坡,便在此定居。对于我在学期初的到来,他非常热情,不仅 主动地自我介绍,还在我遇到选课和旁听制度的问题时提供帮助,让我能更快地了解新国立的教务制度。又比如,我们block(宿舍管 理单元)的生活委员——Jonas更在新学期伊始就为交换生建立了WhatsApp(新加坡社交软件)群聊,耐心地解答我们遇到的问题, 并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宿舍活动。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魔鬼与天使”:每个人都要为随机分配的异性“魔鬼”装饰他/她的寝室门以 及赠送水果和零食,同时,也会有一位神秘的“天使”为你做这些事情。当时给“魔鬼”送礼物、贴装饰时担心被发现的忐忑与不安,收 到“天使”意外的零食和暖心小纸条时的惊喜与快乐,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也因此认识了更多有趣的同学们。 当然,在“动力学与控制”课程中认识的好友——Paul(新加坡本地学生)更在专业课程上与我有很多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在第一节课上 相识,当他得知我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后,主动邀请我坐在他旁边,并在我遇到困惑的地方与我积极讨论,交换思想,共同进步。此 外,我也很感谢他给我提供了练习日常英语的机会:尽管我有时候有语法错误和语序表达的问题,但是他都很耐心认真,让我越来越敢 于组织语言来阐明自己的思想,使得口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觉得,当你沉浸在用英语表达的快乐中时,所有的单词都会乖乖地 跑到嘴边,等候你的“差遣”;然而,如果有一段时间的真空期,表达的能力就会随之退化,甚至无法立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是 一种很神奇的语言现象。总的来说,新国立的同学们都非常友善,不会因为我是交换生而产生隔阂,他们不但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勤恳, 在课外活动和操场上也能见到那些活跃的身影。 谈到课堂,老师们的风趣和幽默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循循善诱的指导带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海洋。刚开始有点担心, 可能无法跟上英文授课的节奏,但是随着专有名词的多次出现,以及教授们抑扬顿挫的语调,我发现听课已经不再是阻碍我学习的障 碍,而是一次次充满趣味的旅行。回想起当时第一次课后向教授请教问题的经历,那时自己的踌躇和纠结,便忍俊不禁。因为从未用英 语讨论过学术问题,我一直在心里反复练习,可是由于紧张的缘故,在开口时大脑突然一片空白,想好的句型都不复存在,只是笨拙地 用几个词语堆叠出我的想法。然而,那位授课流体力学的老爷爷慈祥地看着我,似乎听懂了我的疑惑,开始耐心地和我解释。具体的内 容我已记不太清,但是那一刻的成就感却始终铭记在我的心里——其实,问问题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困难,只是将汉字转换成英语的思 维,用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核心思想就行。从那之后,我变得更加自信,遇到不清楚的地方都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 理解,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肯定。长此以往,每节课的内容都能及时并且充分地消化,对我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和 促进,让我能更好地掌握教授讲解的知识。 此外,邮件联系也是在国外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都积极地向教授发邮件咨询,比如提交作业的办公室地 址、课程实验报告的评分结果等,极大地提高了英文书面表达和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让我最感动的,是新国立老师们的工作效率和敬业 精神,因为基本上当天就可以收到老师的回信,而且在听闻我留学生的身份后都表示出热烈的欢迎,关切地询问我是否能跟上课程的进 度和难度。在每周的习题课上,老师也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并与台下互动答疑,让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加 深我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开学三个月,我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国立教育的模式和节奏:偌大的教室里,教授站在台前生动地讲课,我在全英文的幻灯片课件旁认真 地记下笔记,以备复习;小组的讨论中,大家在群聊里各自献言献策,为我们课程项目的完成贡献自己的智慧,用Office360在网上共 享文档的修改和编辑;在期中接踵而至的时候,我穿梭于院系的系办公室和教务办公室之间,提交书面打印的材料和纸质作业。那里的 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都让我觉得无比的亲切,也正是热情的他们使我的交流生活更加丰富,使我眼中“外面的世界”更加五彩斑 斓。 Part “热”烈的氛围 在新国立的老师和学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莫过于实验室的导师和同学们,还有帮助我进行科研启蒙的学长 学姐——我们经常在演示室进行热烈的讨论。学期伊始时,我在网站上四处搜寻关于控制理论实验组的信息,希望能够加入某位教授的 课题组并着手开展一些基础的科研工作,为今后在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深造奠定基础。 正当我焦急地等待时,Marcelo教授回复邮件说我可以在他和William教授的“无人控制轮椅”项目中进行相关研究——黎明的曙光照在 我的身上。万分感激之余,我开始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实验室里和相关硬件软件的自学网站上。鉴于轮椅实物较大不易实验,我们计划在 玩具四驱车上进行模拟控制,但是必须借助Arduino板(一种单板微控制器,常用于简易机器人)的信号;可是,尚未学习控制基础的 我作为初学者,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幸运的是,同在实验组里的华人博士生肖学长和黄学姐给予我很 大的指导和鼓励,在失败时和我一起分析原因;同伴Yiyuan和Quantai作为新国立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对系统控制单元非常了解, 也耐心而细致地和我解释一些专有名词。 很快,我便收到教授分配的任务——和Krittin(我的搭档,泰国学生,在新国立本科就读) 一起,向三位新来的实习生介绍项目车辆的硬件知识。为了这次的演讲,我在相关网站上搜集并整合了大量信息,并且在YouTube平 台下载了辅助讲解的视频资料。此外,我也与Krittin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并明确各自的分工,针对部分硬件介绍的详略程度和侧重方面交 流了想法。于是,在汇报的那天,我们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展示,事后还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表扬。展示过程中,实习生们在不懂的地方 都会举手提问,我和Krittin会尽可能地解答这些疑惑,并且教授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有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整场汇报更像是一个讨论热 烈的学习小组,老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在讲解的 过程中,我也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只有自己熟练掌握,才能把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别人,有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感觉。这 是我第一次用全英文进行学术相关的演讲,从最开始的“小心谨慎”到渐渐的“侃侃而谈”再到之后的“热烈讨论”,我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 神中看到了一种赞许和肯定,于是也更加从容和自信。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我在新国立的交流也接近尾声。除了复习期末考试,总觉得也要和实验室的大家正式地告别,于是 我自己和教授提议,开始准备一次最后的报告,总结这学期我在ARC(Advanced Robotics Centre的缩写,是我所在实验组的办公 室)所学习、所感悟的一切。那个下午,教授、学长学姐、同学们如约来到演示室,我用四种英文标点符号——问号,代表自己学期初 刚到实验室时的迷茫与困惑;逗号,象征一步一步开始自主探索和发现;感叹号,表达完成教授任务和达到实验要求时的兴奋与喜悦; 省略号,寓意将来依然会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奋进开拓的决心和信念。此外,我也拍摄了一些控制实验的现场视频,便于大家更好地理 解;他们都被我独特的创意所惊艳,也对项目中我所做的努力有高度的认可。最后,在掌声和回忆照片的展示中,我们合影留念并相约 保持联系,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还会在某一个学术会议上相见。 开学四个月,我在ARC实验组的大家庭中收获了太多宝贵的 经历:曾经对科研毫无头绪的我,第一次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和教授一起与深圳的速腾聚创公司洽谈,了解了激光雷达的工作原 理;原本只懂得基础和理论知识的我,第一次动手实际操作,钻孔、连接、组合,改装出实验要求的模型车,有种做父亲般的喜悦,宛 若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前对于口语能力担心和不自信的我,第一次在课题组讨论会的场合,用全英文与教授和同学们积极互动,逐渐 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课题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像兄弟姐妹般互帮互助,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所以,这种“家”的 氛围深深感染了我,温馨而热烈,为我铺就通向未来的科研之路,也伴随着我的交流记忆,从开始到结束。 如果说,这次新国立之行是一段人生的乐章,那么,热切的期盼就是悠扬温婉、起承转合的序曲,引领我通往新世界新知识的大门,在 飞机着陆那一刻开启一学期的交流生活;热带的气候就是序曲之后的发展,每一场暴雨、每一棵巨树都是跳动的音符,伴随于我在新加 坡的生活中;热情的师生就是发展到极致的高潮,用他们的幽默、友善、活力,帮助我适应新国立的教学与生活,同时也表达出最为隆 重的欢迎;热烈的氛围就是高潮过后的尾声,不论是学习还是课外,那种凝聚的团队精神和温暖的“家”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新。 诚然,交 流的生活并不总是新奇而美好的,偶尔也会遇到一些“阴霾”——因为粗心,我的护照险些丢失在国际航班上,导致我在樟宜机场和工作 人员一直苦苦交涉,彻夜未眠;在芽笼美食街吃饭时,由于未带零钱而使整钱被老板克扣,拒绝找零,在陌生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及时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国立期中的时候,我遭遇了留学生中常见的“颓废期”,在那段时间里总觉得无事可做,即便有课程的作业和课件 需要复习,陷入“不想做但是又必须要做”的矛盾境地,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过,这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会是我今后出国 深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只是提前出现让我学会适应而已。 的确,关于出国留学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认 为,只有自己去切身体验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我愿意在复旦这样一个优越的平台,去尝试更多的可能 性,从而找到内心真正的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参加新国立的NOC交换项目,我发现之中会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有勇 气、有信心去克服它们,积极寻求学长学姐的建议和帮助,与对方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主动去融入国外的学习 和生活模式。只有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对出国留学有新的认识,才能有不同于国内教育教学的学习体验,打破以往的思维 模式,尝试新型的思想方法。 在此,深深感谢学校和院系能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感受作为英联邦国家的新加坡所拥有的独特 的教育与文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勤奋进取、出国深造、报效祖国的决心。通过在国外的学习,我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生 活,做一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人,将复旦的精神传承在心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