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起执行).doc
一、产业经济学 (0202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 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适应 21 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石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经济专业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思想的立场、观 点、方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和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适应性强,富于开拓精神和创新能 力。毕业后能在企业从事中、高层次的管理工作;能成为相关专业博士生教育的合格 生源;能承担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 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 作技能。 4、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具备较宽广的人文知识;具有严谨的治学态 度、务实的工作作风。 5、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 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研究生必须参加规定的学术讲座、学术 报告。 3、研究生必须参加规定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 4、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制与学分 本业硕士研究生实现弹性学制,基准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 第 1 学年为课程学习时间,第 2 学年为社会实践、调研和科学研究时间,第 3 学年为 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时间。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须修满 24-28 学分。 五、研究方向 1、产业发展研究 2、产业政策研究 3、石油经济研究 4、低碳经济研究 六、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14 学分)。包括全校公共课程 3 门(8 学分)和专业课程 3 门(6 学分)。学生必须选学。 2、其他必修环节。 (详见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 3、公共选修课。 (详见有关规定规定) 4、专业任选课 6-7 门(12-14 分)。详见附件 1。 七、科研实践环节 1、社会实践(详见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 2、社会调查与分析(详见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 八、学位论文 1、选题 选择对行业或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 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 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 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 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 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 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九、课程教学大纲 附后。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书籍: 1、亚当·斯密(Adam Smith),孙善春、 李春长译. 国富论〔M〕.中国华侨出版 社,2011.03 2、亚当·斯密(Adam Smith),杨程程、 廖玉珍译.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 馆,2011.09 3、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多丽丝·奈斯比特(Doris Naisbitt), 魏平译.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M〕.吉林出版集团,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1.10 4、唐晋.大国崛起:解读 15 世纪以来 9 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M〕.人民出 版社,2007.01 5、保罗·肯尼迪. 陈景彪译. 大国的兴衰:1500-2000 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M〕.国际文化出版社,2006.01 6、阿尔伯特·哈伯德林.汶奎译.致加西亚的信〔M〕.哈尔滨出版社,2011.09 7、陈志武.金融的逻辑〔M〕.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11 8、宋鸿兵.货币战争(升级版)〔M〕.中信出版社,2011.09 9、郎咸平.谁在谋杀中国经济〔M〕.东方出版社,2009.06 10、东鸟.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1 11、史蒂芬•霍金、列纳德•蒙洛迪诺.吴忠超译.大设计〔M〕.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2011.01 12、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汪冰、刘骏杰译. 幸福的方法〔M〕.当 代中国出版社,2011.04 13、人民日报理论部.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最新阐释〔M〕.人民日 报出版社,2011.07 14、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01 15、丹•塞诺 (Dan Senor)、索尔•辛格 (Saul Singer).韩君宜、王跃红译.创业 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M〕.中信出版社,2010.09 16、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让-保罗·菲图西(Jean-Paul Fitoussi). 阮江平译.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 GDP 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M〕.新华出版社,2011.01 17、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M〕.新世界出版社, 2012.05 网站: 1、http://www.nap.edu/html/transform/contents.htm 《后共产主义转型政治 经济学》书稿,可按章下载。 2、http://www.people.hbs.edu/gbaker/oes/ 组织经济学专题讨论会论文系列。 3、http://www.afajof.org/Forpaper.shtml 即将在美国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 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4、http://www.duke.edu/~charvey/Classes/ba350_1997/finlinks.htm 金融学 资源链接。 5、http://www.rje.org/main/iolinks.html 产业组织经济学资源链接。 6、http://www.stern.nyu.edu/networks/site.html 网络经济学网站。 7、http://www2.stat.unibo.it/cavaliere/Links.htm 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有用 连接。 8、http://www1-law.stanford.edu/programs/olin/workingpapers/ 斯坦福大 学法学院 john m.olin 法学与经济学项目工作论文系列。 9、http://www.dklevine.com/经济理论与博弈论主页 10、http://www.inframarginal.com/sc-index.htm 超边际经济学网站。 11、http://www.economics.harvard.edu/~aroth/alroth.html Alvin Roth 的博 弈论和实验经济学主页 12、http://www.irs.princeton.edu/wpframe.html 普林斯顿大学产业关系研究 组的工作论文 13、http://www.econometricsociety.or ... 01/NASM2001.html#71 2001 年夏季 北美计量经济学会会员论文集。 14、http://encyclo.findlaw.com/ 法学与经济学百科全书网页。 15、http://rru.worldbank.org/Resources.asp?results=false 世界银行有关 投资环境与私有化的论文链接。 16、http://www.wcfia.harvard.edu/seminars/pegroup/ 哈佛大学每周一次的 政治经济学讨论稿系列。 17、http://www.ucei.berkeley.edu/pdfdown.html 加州大学能源研究院的研究 论文。 18、http://www.bris.ac.uk/Depts/Economics/Growth/研究经济增长的主要学 者的个人主页及相关的工作论文链接。 19、http://www.stern.nyu.edu/globalmacro/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网站。 20、http://www.hiid.harvard.edu/pub/ddps/ddps.html 哈佛国际发展研究所 有关发展问题的讨论稿系列。 21、http://www.oswego.edu/~kane/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资源链接。 22、http://www.isnie.org/ 国际新制度经济学会网站,可重点看看历年会员提 交的论文。 23 、 http://www.daviddfriedman.com/Academic/Price_Theory/PThy_ToC.html David D. Friedman 著的《价格理论中级教程》(Price Theory: An Intermediate Text),可全文下载。 24、http://dge.repec.org/index.html 数量宏观经济学与实际商业周期主页。 25、http://socserv.socsci.mcmaster.ca/~econ/ugcm/3ll3/ 经济思想史方面 的文献资料。 26、http://www.economy.com/dismal/ 政治经济学家网页。 27、http://www.cepr.org 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网页。 28、http://altaplana.com/gate.html Alta plana 国际经济学门户网站。 29、http://www.idei.asso.fr/ 产业经济研究所(英文简称 IDEI)的主页。 30、http://www.iie.com/ 国际经济学研究所的主页。 31、http://www.brook.edu/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主页。 附件 1: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 用英语) 必 修 课 应用统计 高级经济学 高级产业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其它 必修 环节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学期 Ⅰ Ⅱ 学 时 学分 36 2 √ 120 4 √ 40 2 √ 40 2 √ 40 2 √ 40 2 √ 学术报告 科研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选 修 课 课程属性 1 1 1 1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全校公选 硕士应用英语 18 1 √ √ √ √ √ √ 备注 详见研究生必 修环节管理规 定 √ 必选一 18 1 √ √ 全校公选 60 2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 制度经济学 专业选修 40 2 √ 产业组织理论 专业选修 40 2 √ 产业规划理论与实践 专业选修 40 2 √ 产业政策国际比较 专业选修 40 2 √ 经济发展战略 专业选修 40 2 √ 新能源经济 专业选修 40 2 √ 战略管理专题 专业选修 20 1 √ 国际石油经济专题 专业选修 20 1 √ 中国经济专题 专业选修 20 1 √ 世界经济专题 专业选修 20 1 √ √ 选修应用英语 必选 非英语一外必 选 任选五 任选二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管理学 国际经济学 不记学分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0305) 一、培养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系统学习与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 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能够从事理论研究、宣传 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能在出版、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实际 工作部门中胜任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要求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较为全面的文学、 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等学科的人文社会科 学知识,具备较为出色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一定的组织协调 能力,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 较为熟悉本学科最新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与理论创新能力,比较熟练 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入学 1 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 计划。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集体力量,相互协作配合, 定期展开培养研讨活动,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本专业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在研究生培养中紧密结合科学研究,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 原则上,确定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的多少要考虑其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级别与数量、 发表论文的质量以及获奖情况等可显示的科研实力。紧紧围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 力为主线,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进行学理性分析的 能力及提出创新性对策的能力。 发挥研究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 必须参加助教、助研和助管等“三助”活动,所有研究生均需参加与所学专业相 关课程的助教活动。其表现是否符合要求,需得到指导教师的确认。参加学术讲 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的次数不少于 6 次。 要求研究生广泛阅读各种专业文献、资料和论著,加强自学能力的训练;鼓 励研究生参加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在读期间,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研 究生至少发表 1 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署名西南石油学院、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 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身份的,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该论文 必须能在知网或维普期刊网上查到。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要求研究生选修 跨方向课程,广泛阅读人文社科文献,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提升综合 素质。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讲授、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学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 文工作不少于 1 年。 本专业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研究生学习时间可以具有伸缩性,可提 前毕业,也可滞后毕业;学习过程可分阶段完成;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 有选择性,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其中,全校公共课、公共选修课 3 门共 7 学分,专业核心课 7 门共 10.5 学分,选修课 5 门(3 门限选、2 门任选) 共 7.5 学分)。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必须至少修满 26 学分。 五、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4) 5、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 其中,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4)等两 个方向因生源和就业预期的考量,保留设置的权利,暂不招生、暂不开设相关课 程,视情况再招生和开设课程。 六、课程设置(见附表) 七、论文工作 1、选题 选择对行业或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 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5、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 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 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 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6、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 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 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7、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1)论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论文工作是 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注 重文献查阅及其综述,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 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 作作风。 (2)学位论文应选择在学术上或在国民经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 理论意义,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课题可以是导师的科研 项目中的子课题,但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也可以自选论 文课题。所有课题都要有立题论证。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①目录;②五 百字以内的摘要,要求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③前言,包括文献综述、说明课题 的目的意义;④正文;⑤结论;⑥参考文献;⑦附录、包括不宜写入正文的繁琐 推导,数据和图表,计算机程序说明、论文中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等。论文 一般在三万到五万字字左右即可。每篇论文还要求写出三千字以内的详细论文摘 要,中、英文各一份。 (3)本学科研究生在完成规定学分和各培养环节的要求的情况下,获得学 位论文答辩资格。 (4)按学位条例及我校学位授予暂行工作细则的规定,学位论文答辩由各 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辨通过后由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然后将材料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八、科研实践环节 本学科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活动,完成一 定的科研工作量。 本学科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参加一定量的社会考察活 动。 九、课程教学大纲(略)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 卷),人民出版社 列宁专题文集(1-5 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1-4 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文集(1-8 卷),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文选(1-3 卷),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 史出版社 孙正聿 著:《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中国哲学史(第 2 版)》,北京大学出 版社 顾海良、梅荣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湖北人民出版社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Richard Gerrig / Philip Zimbardo:《心理学与生活》(教育部高等学校 心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人民邮电出版社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华夏出版社 附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 课程属性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编号 备注 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Ⅱ 全校公共课 36 2 √ 120 4 √ √ 必修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 全校公共课 √ 必修 用英语) 必修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 必修 √ √ √ 学术报告 详见研究生 其它必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修环节 社会实践 必修环节管 理规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全校公选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法论 选修课 应用英语 1 全校公选 60 2 选修应用英 应用英语 2 全校公选 60 2 语必选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文 限选课 30 1.5 √ 化建设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 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限选课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专题 限选课 30 1.5 √ 本原理方向限 选课程 1.5 30 √ 研究 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 限选课 30 社会研究方法 限选课 30 √ 国化方向限选 国际政治经济与能源安全 限选课 30 √ 课程 √ 马克思主义中 战略研究 比较德育研究 限选课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生观教 限选课 30 √ 30 √ 思想政治教育 方向限选课程 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限选课 30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限选课 30 中华民国史研究 限选课 30 中国政党史研究 限选课 30 √ √ √ 中国近现代史 基本问题研究 √ 任选课 方向限选课程 每个方向学生 需在另外 3 个 任选课程 2 门 2*30 专业限选课程 中任选 2 门课 程 哲学通论 40 √ 本科已修者 补修本 西方经济学 40 √ (以成绩单为 科主干 伦理学概论 40 √ 课 准)免修相关 课程 社会学原理与方法 40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 不记学分 (0305Z1) 一、培养目标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发展需要,培养具有马 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能用马克思主义 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能胜任高等学校、 政府相关社会服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 义建设服务。 2、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熟练掌握专业社会研究方法,具有独立 开展社会研究的能力。 3、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不 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和利用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撰写论文摘要。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由研究生院组织管理、文法学院具体实施,包括培养 计划的制定、课程的修读、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其他必修环节等工作。 2、本专业研究生必须通过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科课程的考试,修满 24 学分 方能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通过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授予马克思主义社会建 设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 3、本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 篇,或完成专著内容 2 万字以上。 4、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根 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 四、学制 本专业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 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编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用英 全校公共课 语) 必修 课 其它 必修 环节 选修 课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专业基础课 30 1.5 √ 必修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 必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专业核心课 30 1.5 √ 必修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 √ 科研实践 √ √ 社会实践 √ √ 文献阅读 √ √ 1 √ √ √ 详见研究生 必修环节管 理规定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英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语必选 120 4 √ √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8 必选一 专业课 40 2 √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 专业课 30 1.5 √ 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 专业课 30 1.5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专业课 30 1.5 √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专业课 40 2 √ 本科 管理学原理 40 主干 社会工作概论 4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40 非英语一外 必选 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研究 40 课 学分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 补修 学期 学时 选五 不记学分 六、学位论文 1、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应选择在学术上或在实 践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为论文题 目,课题可以是导师的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但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 完成。研究生也可以自选论文课题。 2、开题。所有课题都要有立题论证,并由所在院系组织开题答辩,通过后 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论文中期检查。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五学期认真填写西南石油大学论文中 期检查表并接受检查。开题论证和中期检查都未参加的研究生不能参加毕业答辩。 4、硕士研究生应按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指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同行专家评审及论文答辩。 5、按国家学位条例及我校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辨通过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 材料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七、其他必修环节 1、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要求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每名研究生 在学习期间必须结合专业学习写出读书心得或专题研究报告 2 份,并在适当场合 作口头汇报,其中至少有 1 次公开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报告。学术活动结 束后,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其余 1 次报告由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核批 合格后备案。 2、教育教学实践。每名研究生均需参加总计不少于 8-10 周的教学实践活 动(其中包括 4-6 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担 任本科生班主任助理或辅导员助理,承担与所学专业相关课程助教、辅导、答疑、 批改作业,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实 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学院学术机构核批合格后备 案。 3、科研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尤其是导师的科研实践。围绕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其科研能力。 4、文献阅读。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逐步安排文 献资料阅读,每个硕士生的文献阅读总量不得少于 20 篇(部),文献阅读的考 核由导师负责,考核方式可以采取综述报告、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外文文献翻 译等,并反映在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中。 八、课程教学大纲(略) 九、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一)经典文献和中央文件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10 卷,人民出版社。 2、《列宁专题文集》第 1-5 卷,人民出版社。 3、《毛泽东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 4、《毛泽东文集》第 1-8 卷,人民出版社。 5、《邓小平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 6、《江泽民文选》(1—3 卷)人民出版社。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 年 10 月 15 日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二)专业基础著作 1、费孝通:乡土中国 2、费孝通:江村经济 3、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4、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年版。 6、林娅:全球化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7、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006:走向更讲治理的社 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 9、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 10、李培林、李强、马戎: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 1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中国综合 社会调查报告(2003-2008)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年 12、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21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高 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较高外语运用能力和语言学理论基础的 外语教学、涉外事业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外语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本专业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是:(1)要求本专业方向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 和论文工作实践,认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2)在 专业方面视野开阔,了解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3)具有根据所学理 论知识,能结合实际对涉及本专业的有关领域展开研究,并由此形成严谨、求实 的学风和独立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熟练掌握第二 外国语,具有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书刊能力;(5)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络进行科研工作;(6)学位论文有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 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 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并及时 予以指导和帮助。对于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 查、答辩等重要事宜认真进行指导。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 和进取精神。 2、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研究方向,积极阅读与课程和学位论文等有 关的文献,参加学术讲座、学术讨论等活动,撰写读书笔记。 3、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发挥研究生的个 人才能和特长,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采取系统的 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提 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 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4、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工作的能力, 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四、学制 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培养年限一般为 3 年,最 长不超过 5 年,采取全脱产方式培养,其中课程学习 1 年半。学位论文工作不少 于 1 年。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在最低培养年限内完成学业者,延期所涉及的一 切费用(包括生活费和业务费)由研究生自行解决。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 养计划、修满学分(课程学习≥26 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 业。 五、研究方向 1、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2、翻译理论与实践 3、跨文化交际 4、英语语言学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科研实践环节 1、学术活动 (1)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答辩(或申请答辩)之前 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发表至少 1 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且署 名单位为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导师原则上是第一作者。不符合规定者将不 能参加论文答辩。 (2)学术会议和报告:研究生在校期间应按照学校要求参加本学科专业的 校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 2、实践活动 (1)教学实践:研究生应参加助教工作,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 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多种 形式。考核必须合格。 (2)社会实践:研究生在校期间应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参加与本专业和研 究方向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活动,否则将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研究,确定论文题目和研 究内容,最迟在第四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通过开题报告论证,制定学位论 文工作计划。按照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 开题报告 编写要求和规范格式,经导师 同意,向开题论证专家小组做开题报告,经专家小组同意后方可开展论文撰写工 作。毕业(学位)论文未通过开题论证到者,必须进行并通过论文开题复答辩。 开题时的学位论文题目与毕业(预)答辩论文题目的主题必须一致,否则不能答 辩。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与预答辩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每年 11 下旬)主要是根据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 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 以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六学期 4 月中下旬进行预答辩。 3、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 第六学期 5 月份,毕业研究生要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将按照培养方案 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全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 任务的研究生方可取得论文答辩的资格。经毕业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申请 硕士学位的资格。预答辩后的论文必须符合学校规定的学术不端检测要求(重复 率在 30%以内),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 2 万字,并符合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 论文撰写规范,不符合要求者不能参加毕业答辩,或缓后(1-3 个月)答辩。 4、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学位论文评阅、 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九、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要求填写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 教学大纲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附件: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Ⅰ(12 级及偶数年级按此执行)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学 学 时 分 学期 Ⅰ Ⅱ 备注 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必修 课 36 2 √ √ 第二外语(日俄法选一) 公共学位课 160 5 普通语言学 公共学位课 40 2 第二语言习得 专业学位课 40 2 翻译理论及实践 专业学位课 40 2 其它 必修 √ 必修 √ √ 必修 必修 √ 必修 (学术报告、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 必修 详见《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 环节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全校公选 法论 选修 课 补修 课 程 18 1 √ √ 18 1 √ √ √ 至少选一 语用学 非学位课 40 2 心理语言学 非学位课 40 2 √ 按方向任 外语研究方法导论 非学位课 40 2 √ 选 六门 应用语言学 非学位课 40 2 √ 语言教学中的统计方法 非学位课 20 1 外语教学法导论 非学位课 40 2 √ 中外翻译简史 非学位课 32 2 √ 社会语言学 非学位课 40 2 √ 跨文化交际学 非学位课 32 2 √ 文学与批评 非学位课 40 2 语言学概论 40 欧洲文化入门 32 英语词汇学 40 英汉互译 40 √ √ 不记学分 注:补修课程为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研究生开设,未通过考试者不允许答辩。 课程设置Ⅱ(13 级及奇数年级按此执行) 类别 必修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 学 时 分 Ⅰ 36 2 √ Ⅱ Ⅲ 备注 必修 课 实践研究 第二外语(日俄法选一) 公共学位课 160 5 √ 普通语言学 公共学位课 40 2 √ 第二语言习得 专业学位课 40 2 翻译理论及实践 专业学位课 40 2 其它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全校公选 法论 补修 必修 √ 18 1 √ √ 18 1 √ √ √ 语用学 非学位课 40 2 心理语言学 非学位课 40 2 √ 外语研究方法导论 非学位课 40 2 √ 应用语言学 非学位课 40 2 √ 语言教学中的统计方法 非学位课 20 1 外语教学法导论 非学位课 40 2 √ 中外翻译简史 非学位课 32 2 √ 社会语言学 非学位课 40 2 √ 跨文化交际学 非学位课 32 2 √ 文学与批评 非学位课 40 2 语言学概论 40 欧洲文化入门 32 英语词汇学 40 英汉互译 40 课 程 必修 √ 详见《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 环节 课 必修 (学术报告、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 必修 选修 必修 √ 至少选一 按方向任 选六门 √ √ 不记学分 注:补修课程为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研究生开设,未通过考试者不允许答辩。 四、数学一级学科 (07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 素养、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 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相关学科的交叉复合人才,或数学研究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要求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适 应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数学科学素养和 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的 数学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获得较宽的知识结构; 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达到规定的要求;自觉养 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习惯。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培养其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导师指 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强调在 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 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 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 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是连接数学理论与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等的重要纽带,主要研究具 有实际背景或应用前景的数学理论或方法,包括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主要从事微分方程、信息网络系统和系统模拟等的理论及 应用研究。 2、计算数学 计算数学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有效解决数学和逻辑的问题,主要包括数学建 模、算法分析及设计等,目的是为了在实际工程中利用快速稳定的算法得到精确 值的近似值。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应用、工程数值方法和大型科学计 算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科学。概率论的主要任 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数量关系,而数理统计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 理和分析受随机性影响的数据,并做出统计推断、预测或者决策,它是以概率论 为基础的。主要从事数理统计理论与应用、不确定性问题的统计决策和石油工程 管理统计决策分析研究。 4、运筹学与控制论 运筹学与控制论是针对现实中提炼出的数学问题,基于数学的思想方法,探 究科学的解决方案,并为相关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学科。主要从 事最优化理论及应用、决策理论及应用和最优控制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科研实践环节 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导师或学术团队应积极营造创新、合 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和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 将科学实验、科研训练、学术培养和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硕士生 的科学实验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及组织能力。按照学校规定执 行。 八、论文工作 具体要求参见学校标准执行。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附件: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必修 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应用英语)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学期 Ⅰ Ⅱ 备注 2 √ 必修 4 √ 学时 学分 36 120 √ 必修 应用泛函分析 专业核心课 高等数值计算方法 (外文资料专业课) 专业核心课 60 3 √ 必修 40 2 √ 必修 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 专业课 40 2 √ 高等数理统计 专业课 40 2 √ 随机过程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专业课 专业课 40 2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矩阵分析 最优化原理 非线性分析 微分方程数值解 有限元方法 专业课 全校公选 √ √ √ √ √ 在导师指 导下任选 4门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全校公选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选修 课 全校公选 国际会议英语 全校公选 学术论文英语 二外(俄语、日语等) 非学 位课 时间序列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现代优化技术 统计建模与 R 语言 线性控制系统理论 极值理论及应用 模糊数学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全校公选 18 1 √ √ 18 1 √ √ 60 2 √ √ 60 2 √ √ 120 4 √ √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 √ √ 40 2 √ √ 至少选一 程序设计方法学 专业课 40 2 实变函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物理方程 运筹学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40 40 40 40 2 2 2 2 √ √ √ 选修应用 英语必选 非英语一 外必选 在导师指 导下任选 4门 不记学分 计算物理 (0701Z1)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结合资源勘探、石油天然气、材 料、电子信息等工程和基础领域中的物理问题进行研究,掌握坚实宽广的计算物 理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具有独立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能够在工程或基础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科学 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熟练掌握外 语专业文献查阅;熟悉计算物理专业相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沿,具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担负有关专门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实 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具有较好的的文字撰写能 力、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并重,导师负责制与课题小组集体指导 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完善有 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 社会实践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计算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固态材料(如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中电子的电荷、自 旋、轨道以及晶格振动自由度在不同的相互作用下所可能形成的各种物质形态及 其物理性质,以及由大量经典粒子聚集构成的软凝聚态(液态、液晶、玻璃态和 凝胶等)体系的结构、功能、动力学行为,尤其是各种相的性质以及不同相之间 的转变等基础性问题。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相态理论与计算:针对油藏流体多相、多组份特征,以分子间相互作 用势能模型和流体的状态方程为基础,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油藏流体的相平 衡、扩散和吸附等问题,为油藏流体的相态预测及其它物理性质研究提供新的数 学算法; (2)半导体材料的设计与计算: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格林函数理论模拟计 算材料的结合能、能带结构、光学性质、电学性能、晶格常数,预测材料的性能, 为实验提供前瞻性依据; (3)原子团簇的结构与电子性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从头算法对小团簇 的结构与电子性质进行计算,或者基于经典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纳米团簇 热力学性质; (4)氢脆的量子力学机理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硫和硫化氢与铁 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分析高含硫环境中钢材损伤的量子力学原理,为新型 钻井设备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5)介观纳米体系的量子输运理论:借助运动方程理论,通过求解格林函 数,研究介观纳米体系,特别是耦合量子点系统中的电子极化输运过程及 Kondo (近藤)效应。 2、计算电磁学 计算电磁学的任务是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逼近实际问题的连续型数学 模型,合理地利用理想化或工程化假设,准确地给出问题的定解条件(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然后采用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经离散化处理,将连续型数学模型 转化为等价的离散型数学模型,应用有效的代数方程组解法,求解出该数学模型 的数值解(离散解)。再经各种后处理过程,得出场域中任意点处的场强,或任 意区域的能量、损耗分布,以及各类电磁参数值等,以达到理论分析、工程判断 和优化设计等目的。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电磁学计算算法研究: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逼近实际问题的数 学模型,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 (2)计算电磁学应用研究: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 成像及遥感、地球物理勘探、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3)电磁逆散射与电磁成像: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目标散射中心 三维成像技术。 3、计算光物理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出现的各种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产生机制与应用途径 是各国开展前沿研究的重点内容,研究成果将在激光技术、信息与计算机图像的 处理与存储、光计算、光通信、机械加工、精密测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本 研究方向基于电磁场理论和非线性光学,采用激光光学、傅里叶光学等理论进行 计算光物理的研究,主要包括: (1)传输与变换:应用衍射积分理论和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光脉冲的 传输与变换及其在传输介质中的非线性效应; (2)光纤通信:通过求解电磁场波动方程,研究激光在光纤中传输的非线 性效应、孤子激光器、光纤通信; (3)光信息处理:基于傅里叶光学理论,开展光信息、全息术、自适应光 学技术、光学遥感技术、光互连、数字光学计算、目标及传输特征数据库及光计 算技术的研究。 4、小波分析与数字图像处理 小波分析是建立在泛函分析、Fourier 分析、样条分析及调和分析基础上的 新的分析处理工具,它继承了傅里叶分析的思想,使用一系列尺度可变的函数作 为基函数来逼近任意信号。它的时频分辨率可变,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具 有良好的时频定位特性及对信号的自适应能力,能够同时在时间和频率上做局部 变换,因而能有效地从信号中提取有用的局部信息,适合探测正常信号中夹带的 瞬态反常现象并展示其成分。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光电图像处理:通过使用小波变换去掉光电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实现 对光电图像的压缩、分类、去污、识别与诊断; (2)测井图像处理:对测井图像进行小波滤波处理,提高信噪比,自动提 取目标参数,为地质分析奠定基础; (3)三维图像重建: 研究对 CT、核磁共振扫描图像进行三维小波重建的途 径,提高成像分辨率,有效提取特征目标。 六、课程设置 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术 型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应 用性。 2、有博士点的学科要求至少开设 1 门以上的外文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 并在实施中要求学生选学一门。 3、 各学科应尽可能设置 2-3 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学。 4、各学科的每门课程学分不要设置太高,以 2 学分为宜。硕士研究生培养 方案总学分一般为 24-28 学分。 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全校公共课与全校公选课学分不得超过总学分的 50%。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科研实践环节 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导师或学术团队应积极营造创新、合 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和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 将科学实验、科研训练、学术培养和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硕士生 的科学实验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及组织能力。 1.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参加一定的教学和社会实践。实践内容除了 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外,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 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 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实践工作不记入课程学分,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考核 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实践环节一般不得免修。 2.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积极参加导师或学科组承担的科研课题的研 究工作,关注本学科的发展,撰写有关摘要和笔记。 3.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至少听 5 次学术报告, 做 1 次(小组内或小组外)学术报告。 4.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 必须在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独 撰、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八、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之一。 1、选题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首先在规定的理论学习完 成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方向的文献综述,广泛搜集、查阅文献资料,进行 归纳总结,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现有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为 后面的论文选题、开题论证和论文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选择对行业或学科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 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广 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研究课题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所选课题 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 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开题报告的审议由理学院组织实施。 3、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 实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 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 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 (1)中期考核时间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半年左右进 行。 (2)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理学院组织实施; 硕士生必须在中期考核时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 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 的下一步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等内容;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送交。导师对该生的中期报告给出评 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 中期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原开题报告专家论证小组成员组成。考核小组根据硕 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和导师的评价,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3)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对于中期考 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一个月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 如仍不合格,则应中断硕士生培养。 5、发表论文要求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之前,每位硕士生必须要在公开刊物上以自己为第一 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自己为第二作者发表论文 1 篇。未能按要求发表论文者, 将不能进行学位论文送审和申请答辩。 6、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评议和答辩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中的有关 规定进行。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1].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Physical Review B [3].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4].Applied Physics Letters [5].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6].IEEE Transactions on,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7].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8].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 (JOSA A) [9].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 [10].Applied Optics [11].Optics Express [12].Optics letters [13].Optics Communications [14].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15].Computer Vision,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prior to 1991) [16].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17].Pattern Recognition [18].EURASIP Journal on Applied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19].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 [20].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21].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2].物理化学学报 [23].电子学报 [24].光学学报 [25].物理学报 [26].《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国外发行代号:1406M,国内邮发代号:82-831 附件:计算物理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必修 论与实践研究 课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 选修应用英语) 学 学 学期 时 分 Ⅰ Ⅱ 全校公共课 36 2 √ 必修 全校公共课 120 4 √ √ 必修 课程属性 备注 应用泛函分析 专业课 60 3 √ 必修 高等数值计算方法 专业课 40 2 √ 必修 专业课 40 2 √ 必修 专业课 40 2 √ 必修 (外文资料专业课) 现代物理中的数学方 法 电磁场计算方法 其它 必修 环节 学术报告 √ 科研实践 √ 修环节管理规 √ √ 定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课 18 1 √ √ 至少选一 全校公选课 18 1 √ √ 国际会议英语 全校公选课 60 2 √ √ 选修应用英语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课 60 2 √ √ 必选 随机过程 全校公选课 40 2 √ 矩阵分析 全校公选课 40 2 √ 张量分析 全校公选课 40 2 √ 图像分析与处理 专业选修课 40 2 √ 非线性光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 相变理论 专业选修课 40 2 √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课 120 4 √ √ 学方法论 选修 详见研究生必 任选四门 非英语一外必 选 实函与泛函 补修 本科 数学物理方程 主干 微分方程 不记学分 课 算法分析与设计 五、地质学 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0901)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转撰 写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空间解析几何、神经网络、应用统计与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 具有一定的建模能力,了解近代物理、近代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 4.以现代沉积学和结晶矿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含油气区和油气田矿物岩石学 为主体,结合油气藏形成、勘探、开发的问题,以现代岩矿测试和计算技术 为手段,掌握该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含油气区沉积学 2.油气储层地质学 3.油气层保护矿物岩石学 4.矿床学 六、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必修 与实践研究 课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应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选 √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最优化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沉积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 高等岩石学 专业课 40 2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18 1 √ √ 至少选一 18 1 √ √ 英语使用写作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40 2 √ 二外(俄语、日语等) 选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进 课 展 全校公选 专业课 储层地质学 专业课 40 2 √ 化石岩石学 专业课 40 2 √ 现代岩矿测试技术 专业课 40 2 √ 高等矿床学 专业课 40 2 高等矿物学 专业课 40 2 √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专业课 40 2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任选 五门 √ 普通地质学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构造地质和大地构造 不记学分 矿物岩石学 沉积岩与沉积相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地球化学 (070902)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 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 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 掌握地球化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地球化学 理论和分析测试数据,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研、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 技术工作的能力。 4.以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基础,充分结合构造演化史,用 动态、历史动态观点恢复油气成藏过程,为勘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油气藏地球化学 2.分子地球化学 3.同位素地球化学 六、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必修 课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应用英语)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学时 学分 36 2 学期 Ⅰ Ⅱ 备注 √ 必选 120 4 √ 40 2 √ √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沉积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 地质学进展 专业课 40 2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英语使用写作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40 2 √ 二外(俄语、日语等) 选修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与方 课 法 全校公选 专业课 油气成藏理论 专业课 40 2 √ 地球化学进展 专业课 40 2 √ 油气藏地球化学 专业课 40 2 √ 分子地球化学 专业课 40 2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专业课 40 2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任选 五门 √ √ 普通地质学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沉积岩与沉积相 不记学分 构造地质学 油气地球化学 石油地质学 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070903)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发 展史; 2.掌握 5500 个以上英语词汇,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用英语撰写本学科 的学术论文及摘要; 3.以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解 决含油气区沉积环境、古生态和地层划分对比问题;解决石油微生物的 相关问题。掌握相关领域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 2.层序地层学 3.生物礁与古生态学 4.微生物地质学 5. 古遗迹学 六、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必修 课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应用英语)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学时 学分 36 2 学期 Ⅰ Ⅱ 备注 √ 必选 120 4 √ 40 2 √ √ 最优化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沉积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 地质学进展 专业课 40 2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英语使用写作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二外(俄语、日语等) 选修 课 18 全校公选 古生物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 现代地层学 专业课 40 2 √ 化石岩石学 专业课 40 2 √ 古生态学 专业课 40 2 √ 区域地质学 专业课 40 2 √ 层序地层学 专业课 40 2 √ 古遗迹学 专业课 40 2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任选 五门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沉积岩与沉积相 构造地质学 不记学分 地质学基础 4.构造地质学 (070904)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熟练地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本学科的学术论文; 3.系统掌握构造地质的基本理论,熟悉构造地质分析评价的基本技术和方 法,掌握构造地质分析的基本原理、构造地质建模的基本方法,掌握地 质统计及数值模拟分析的基本方法; 4.以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构造地质的基本技术方法 为主体,以构造地质和力学原理分析技术为手段,掌握构造地质的各种 构造地质问题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构造应力及其应用研究 2.岩石力学应用 3.构造解析及盆地分析 六、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必修 课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应用英语)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学时 学分 36 2 学期 Ⅰ Ⅱ 备注 √ 必选 120 4 √ 40 2 √ √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沉积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 地质学进展 专业课 40 2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英语使用写作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二外(俄语、日语等) 选修 课 18 全校公选 岩石圈动力学与构造 专业课 40 2 √ 高等构造地质学 专业课 40 2 √ 区域地质学 专业课 40 2 √ 构造应力场解析 专业课 40 2 √ 盆地构造分析 专业课 40 2 √ 岩石力学 专业课 40 2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任选 五门 普通地质学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构造地质和大地构造 矿物岩石学 不记学分 沉积岩与沉积相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5.地学信息工程 (0709Z1) 一、学科门类:理学 代码:07 一级学科:地质学 代码:0709 二级学科:地学信息工程 代码:0709Z2 二、研究方向 1. 数字油气田方向 2. 地下工程信息化理论及技术 3. 工程变形监测及预报理论与技术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 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空间解析几何、数值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数学规划等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能力; 4.以空间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现代地图学、空间定位理论 等为理论基础,掌握地质信息系统原理、设计和开发。 5.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技术,能结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开 发应用软件。 四、相关学科 1.岩土工程 2.地理信息系统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5.摄影测量与遥感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编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必修 课 其它 必修 环节 全校公共课 应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必修 √ 课 必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现代地图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空间信息系统原理和技术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测预报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 1 √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0 √ 节管理规 √ 定 文献阅读 选修 备注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学术论文英语 1 √ √ 18 1 √ √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国际会议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工程管理信息化 专业选修课 40 2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 专业选修课 40 2 模糊数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管道系统安全工程 专业选修课 40 2 建设项目管理 专业选修课 40 2 120 4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修 地图学 本科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基础 主干 数据结构 课 卫星定位原理与技术 全校公选 18 至少选一 √ √ √ 任选 四门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不记学分 六、力学 (08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力学与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 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 守法,品德良好;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坚实的力 学基础理论及有关工程应用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至少 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毕业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 教学工作以及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力学及其相关专业本科毕业,掌握力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宽的知 识面,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 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 能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完成论文和各种报告的 写作;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 作或独立担负技术开发工作;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吃苦耐劳。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导师要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具体培养方法如下: 1、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结合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 一年。学生除了选修本专业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还可根据导师的要求或个人意 愿,选修我校其它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研究生因跨学科、专业或是同等 学力者,必须补修 2 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 实验设计能力。 4、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导师的作用在于启 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的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突出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创业精神的培养, 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 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计算力学及其应用;2、振动原理及其应用; 3、损伤与断裂力学;4、石油装备动力分析与控制; 5、石油装备及工程结构优化;6、岩石破碎力学与工程。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 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结 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能体现出学生从 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型工 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 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 来源,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 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论文开 题报告必须于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2、论文中期检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导师组要根 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 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论文中期检查需 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3、论文要求。论文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 实用价值,论文工作量及研究深度应达到相应要求。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有关事项和格式要求。论文应概 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中、英文摘要 1000 字左 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4、第一外国语是英语的研究生,英语必须达到学校的要求方可毕业。 5、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要求以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第一 完成单位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生本人为第一 作者。申请提前答辩的优秀研究生必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2 篇以上与学位论文有 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 1 篇为中文核心期刊以上。 6、论文答辩和申请学位: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且科研成果和外语水平 达到学校要求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 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1、学术活动。每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除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外,应该向 导师提交有针对性的书面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 4 份,并在适当场合作口头汇报, 其中 1 份要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上公开做报告。报告结束后,由组织单位填 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经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根据 报告质量写出评语,合格后计算 1 学分。 2、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每名研究生均需参加总计不少于 6~8 周的教学 实践活动,或根据专业特点安排的专业实习。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 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 师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硕士 点所在系领导核批合格后计 2 学分。 3、创新实践。研究生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是开发研究生创造性的平台。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培养过程:通 过实验课程选修进入感兴趣的专业性开放创新实验室;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研究 生,可申请进入相关的创新实验室,在实验室专家和技术支持小组的指导下展开 研究;可通过参与企业、社会项目和课题,在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 行项目研发实践。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附件:力学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全校公共课 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 全校公共课 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必修 数学物理方程 全校公共课 40 2 √ 课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张量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弹塑性力学 专业核心课 60 3 固体力学基础 专业核心课 60 3 工程断裂力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选2门 √ 选2门 √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生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必修环节管 社会实践 理规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全校公选 论 选修 本科 主干 课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二外(俄语、日语等) 课 补修 18 全校公选 实验应力分析 专业课 40 2 √ 计算力学 专业课 40 2 √ 有限元方法与分析 专业课 40 2 岩石破碎学与钻头 专业课 40 2 √ 机械系统动力学 专业课 40 2 √ 理论力学 专业核心课 60 材料力学 专业核心课 60 机械设计 50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任选 4 门 √ √ √ 不记学分 流体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0103)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资料、撰写论 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要求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质;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能顺利、正确、快速的阅读专业文献并 撰写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法、最优化方法、有限元方法等数学课程,具 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 4. 以高等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现代油气藏渗流力学、流变学、油气 多相流、实验流体力学等专业课为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具有 一定的动手能力,会分析、计算石油工程中油气水在复杂地层或在复杂结 构内流动的规律,用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5. 熟练应用计算机,能结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使用大型 流体力学通用软件。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计算流体力学; 2.多孔介质渗流力学; 3.多相流流体力学; 4.非牛顿流体力学。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论文工作 参照本指导意见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工类学科的 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1.力学学报 2.应用力学学报 3.实验流体力学 4.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 辑 5.空气动力学学报 6.计算力学学报 7.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B-FUNDAMENTALS 8.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9.SHOCK AND VIBRATION 10.COMPUTERS & FLUIDS 11.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2.PHYSICS OF FLUIDS 13.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UID MECHANICS 14.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 1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 16.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17.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18.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19.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20.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B-FLUIDS 21.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22.EXPERIMENTS IN FLUIDS 23.FLUID DYNAMICS 24.FLUID DYNAMICS RESEARCH 2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26.PROGRESS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27.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附件流体力学课程设置 类别 必修 课 课程编 号 学期 Ⅰ Ⅱ 备注 2 √ 必修 120 4 √ 60 2 √ 40 2 √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学时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全校公共 课 36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应用英语) 高等流体力学 全校公共 课 专业课 计算流体力学 专业课 √ 必修 必修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见研究生必 修环节管理 规定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高级英语视听说 学术论文英语 数值分析 选修 课 数学物理方法 最优化方法 模糊数学 有限元方法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选修 课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18 1 √ 18 1 √ 60 60 2 2 √ √ 40 2 √ 40 2 √ 40 2 √ 40 2 √ 40 2 √ 40 2 √ 60 40 3 2 √ √ 40 2 √ √ √ √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60 40 40 3 2 2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油气管道输送 选修应用英 语必选 必选 2-3 门 管网系统分析 实验流体力学 高等工程传热学(含传质 学) 现代油气藏渗流力学 流变学 油气多相流 油层物理 渗流力学 采油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 油气集输 至少选 1 门 √ √ 至少选 4 门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不计学分(非 石油工程、油 气储运专业 的学生按研 究方向补修 4 门) 七、机械工程 (0802) (适用专业: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 设计及理论、080204 车辆工程和 0802z1 石油矿场机械))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 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服从国家需要,立志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 识,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机械工程学科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掌握一门外国语,善于在研究工 作中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在科学或工程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能够较为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并能较为清楚地分 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不遗漏重要 文献。 2、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具有参与课题系统实验,独立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 4、熟悉和掌握学术规范,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 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 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课程学习 为了使研究生能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良好的 实验技能,研究生必须学完学位课程以及研究方向必修课。此外,根据研究方向 的需要和研究生的基础,在导师的指导下可选修几门课程。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 性质采取导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做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课程考核的 形式为闭卷形式、开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三种形式进行,课程论文必须具有学 术性、独创性。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能获得学分。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培养质量的有 效措施。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学习一年半时进行,对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考核 和业务学习考试,系聘请包括导师在内的教师组成小组负责考核,并综合评分给 出成绩。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3、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 参加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基本方法与独立科研工作能力 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在导师或以导师为主的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收集、 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生产情况和研究现状,拟定研究内容,写出有关内容的 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提出开题论证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并在系、教研室 组织有关专家以及导师参加的开题论证报告会上汇报,经过讨论通过后方能实施。 论文题目最好在第三学期早些时候确定,最迟不得于第三学期第 10 周。论文题 目可选择研究性项目,也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符合方向的工程开发设计项目进行。 论文研究期间,在导师和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掌握试验、测试、工程设计、 计算技术和软件工作开发研究方法。同时,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可有目的有计划地 到校外有关单位进行专业学习和调查,了解动态,观测、收集资料,确定问题。 对所从事地研究工作,应持严谨认真地科学态度,以获取准确的试验数据和研究 分析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从而撰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在 从事学位论文期间,每位研究生要求撰写 1~2 篇科技论文,并在公开出版的刊 物上发表(或接到录用通知)。学位论文完成后,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中期考 核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周安排一个下午为科研指导日, 导师对研究生科研工作及成绩每学期考核一次,并上报结果。 4、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在研 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导师要定 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要根据本学 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习有关课程。 5、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 同时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和实验设计能 力。 6、组织研究生坚持体育锻炼,参加文体活动,增强体质。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2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按以下培养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 1.石油机械工程 2.机械设计及理论 3.机械电子工程 4.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5.车辆工程 6.工业设计 7.海洋石油装备 六、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应体现综合性、前沿性、交叉性。 2、机械工程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修满 24.5 学 分,其中全校公共课及全校公选课 11 学分,课程及学分分配见表 1。 七、论文工作 1、选题 选择对行业或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 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8、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 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 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 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9、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 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 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10、 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为 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学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 形式可以是试讲部分章节、指导实验学习、辅导及批改作业、上习题课、辅导课 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实践必须完成一定教学工作量。经考核合格后 可取得 2 个学分。研究生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任务,并应提交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总报告,由系及导师进行考核。理工类学科的研究生要加强 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表 1:机械工程硕士生课程设置 类别 必修 课 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 用英语) 数值分析 数学物理方程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应用统计 弹塑性力学 机械工程学科技术前沿 现代测控技术及系统 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 学时 学分 36 2 学期 Ⅰ Ⅱ √ 必选 120 4 √ 40 40 40 40 60 10 40 40 2 2 2 2 3 0.5 2 2 √ √ √ √ √ √ √ √ 社会实践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全校公选 硕士应用英语 硕士应用英语 18 1 √ √ 18 1 √ √ 全校公选 60 2 √ √ 全校公选 60 2 √ √ 120 4 √ √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必修 任选一门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 选修 课 任选二门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备注 至少选一 有限元方法与分析 专业课 40 2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专业课 40 2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 40 2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专业课 40 2 油气装备新技术 专业课 40 2 岩石破碎学与钻头 机械系统动力学 专业课 专业课 40 40 2 2 工程力学 80 机械制造基础 64 机械原理 40 机械设计 64 选修应用 英语必选 非英语一 外必选 √ √ 任选 四门 √ √ √ 不记学分 油气测控工程 (0802Z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了解本 学科发展趋向、系统掌握仪器仪表、机械与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交叉融合专 业知识,特别是具有对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及分析能力;具备独立开展 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本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 生源,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仪器仪表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要求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 门知识并能有机融合,掌握现代油气仪器仪表系统、计量系统、测试技术的设计 理论与方法;通晓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趋势和国际标准化准则;具有坚 实的物理学、光学、机械工程、石油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的专业 知识;具有科学探索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具有发现和提炼科学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围绕培养研究生创新 能力为主线,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发挥研究生的主 动性和自觉性,培养方式采用课堂学习与学位论文研究相结合,其中课程学习时 间 1 年,课题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 不少于 1 年; 2、研究生应重点培养独立创新思维、发现和提炼科学问题、提出分析和解 决方案的能力,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导师掌控学术研究方向、 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掌握及融合相关各学科知识;不断加强研究生的 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按培养计划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 讨论班、教学和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拓宽人文、科研视野; 4、按培养计划按时完成各教学管理环节工作:培养方案(入学 1 个月内)、 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第三学期)、中期考核(第四学期)、社会(教学、科研) 实践(第四学期前)。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不得超过 5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 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根据学校文件要求,按油气测控工程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如下: 1、油气测试计量及标准化技术 2、油气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油气智能测控系统 六、课程设置 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 术型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具备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 和应用性。 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全校公共课与全校公选课学分不得超过总学分 的 50%。 3、本学科设置 2 门专业核心课程,要求研究生必须选修。硕士研究生培 养方案总学分为 25 学分。课程设置见附件 1。 七、论文工作 1、选题 选择对行业或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 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 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 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 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 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 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根 据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内涵需要,本学科的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可在学 校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实验室(研究所)、企业现场完成相 关科研实践环节的培养。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1) 《新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刘广玉 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1995 (2) 《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单成祥 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北 京,1999 (3)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著译者 (4) 《智能传感器系统》 ,刘君华 张启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2000 (6) 《非电量电测技术》 ,严仲豪 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89 (7) 《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刘迎春 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长沙, 1996 (8) 《传感器电子学》,张福学 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91 (9) 《现代测试系统》,刘文彦 等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长沙,1995 (10)《传感器技术领域手册》,袁希光 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92 (1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彭军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2003 (12)《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何道清 编著,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 (13)《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裘祖荣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 (14)《精密仪器结构设计手册》张善锺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 附件 1 类 别 油气测控工程课程设置 课程编 号 备注 2 √ 必修 120 4 √ 40 40 40 40 2 2 2 2 √ √ √ √ 20 1 √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2 2 √ √ √ √ √ √ √ √ √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 √ 文献阅读 0 √ √ 18 1 √ √ 18 1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应用英语) 数值分析 数学物理方法 现代测试技术 信号分析与处理 必 修 课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机器人学(英文原版) 现代控制理论及方法 智能仪器设计 计量标准化技术 图象分析与处理技术 动态测试与分析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 仪器设计建模和仿真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 外文资料专 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学时 学分 3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全校公选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120 4 √ √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 修 本 科 主 干 课 课程属性 学期 Ⅰ Ⅱ 课程名称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任选 四门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至少选一 选修应用 英语必选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传感器技术 过程控制及仪表 微机原理及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 不记学分 八、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通晓本 学科发展趋向、掌握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具有作为信息源头技 术所需的对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及分析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 创新能力;本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亦为 社会培养高层次仪器仪表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要求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 门知识并能有机融合,掌握现代仪器仪表系统、计量系统、测试技术的设计理论 与方法;通晓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趋势和国际标准化准则;具有坚实的 物理学、光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科学 探索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 发现和提炼科学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围绕培养研究生创新 能力为主线,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发挥研究生的主 动性和自觉性,培养方式采用课堂学习与学位论文研究相结合,其中课程学习时 间 1 年,课题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 不少于 1 年; 2、研究生应重点培养独立创新思维、发现和提炼科学问题、提出分析和解 决方案的能力,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导师掌控学术研究方向、 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掌握及融合相关各学科知识;不断加强研究生的 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按培养计划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 讨论班、教学和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拓宽人文、科研视野; 4、按培养计划按时完成各教学管理环节工作:培养方案(入学 1 个月内)、 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第三学期)、中期考核(第四学期)、社会(教学、科研) 实践(第四学期前)。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根据学校文件要求,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如下: 1、精密仪器及机械 (代码:080401) 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代码:080402) 3、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 (代码:0804Z1) 六、课程设置 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 术型研究生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具备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 和应用性。 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全校公共课与全校公选课学分不得超过总学分 的 50%。 5、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 2 门核心课程,要求研究生必须选修。硕士研 究生培养方案总学分为 25 学分。课程设置见附件 1。 七、论文工作 1、选题 选择对行业或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 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 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 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 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 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 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根 据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内涵需要,本学科的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可在学 校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实验室(研究所)、企业现场完成相 关科研实践环节的培养。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1) 《新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刘广玉 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1995 (2) 《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其应用》,单成祥 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北 京,1999 (3)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 著译者 (4) 《智能传感器系统》 ,刘君华 张启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2000 (6) 《非电量电测技术》 ,严仲豪 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89 (7) 《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刘迎春 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长沙, 1996 (8) 《传感器电子学》,张福学 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91 (9) 《现代测试系统》,刘文彦 等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长沙,1995 (10)《传感器技术领域手册》,袁希光 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92 (1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彭军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2003 (12)《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何道清 编著,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 (13)《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裘祖荣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 (14)《精密仪器结构设计手册》张善锺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 附件 1 类别 必修课 其它必 修环节 选修课 仪器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 修应用英语) 数值分析 数学物理方程 现代测试技术 信号分析与处理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专业课 专业课 学期 Ⅰ Ⅱ 备注 2 √ 必修 120 4 √ 40 40 40 40 2 2 2 2 √ √ √ √ 学时 学分 36 √ 必修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 √ 文献阅读 0 √ √ 18 1 √ √ 18 1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全校公选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现代控制理论及方法 40 2 √ 智能仪器设计 40 2 √ 计量标准化技术 40 2 √ 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 40 2 √ 动态测试与分析 40 2 √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 40 2 √ 仪器设计建模和仿真 40 2 √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 40 2 √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40 2 √ 二外(俄语、日语等) 120 4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至少选一 √ √ 选修应用 英语必选 任选 五门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传感器技术 补修本 科主干 课 过程控制及仪表 不记学分 微机原理及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 九、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适用专业: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2020 油气田材料与应用、0817Z1 材料化学工程、0805Z1 能源材料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材料科学 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工艺装备、测试手段与评价技术,具有独 立开展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结构性能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从事科学研究和 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具 备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学生应具有高尚品格和较高的人文综合素养,应 掌握材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及技术, 熟悉主要研究手段及方法,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 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能够熟练阅读、写作外文科技文章。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以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 主线,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 良好学风;通过组会报告、讨论,养成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 生的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倡导导师组织团队带研究生,充分发挥学术群体作用。 培养期间研究生还应该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会、社会实践等。加强研 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写作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制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 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材料成型及改性 2、新型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3、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4、特殊胶凝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5、能量转换及储能材料 6、材料失效及安全控制(力学等失效计算及模拟、磨损、应力检测等)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论文工作 1、选题 选择对行业或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 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 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开题组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 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 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 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 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材 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都要经历一次从开题立项到科学研究、 结题报告的系统科研训练,熟练掌握从事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方法,掌握一种以 上主要测试分析设备的使用操作,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1.冯端等.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5 月。 2.徐祖耀等,李鹏兴主编.材料科学导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 3.鲁云等主编.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进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德)杰罗德(Gerold,V.)主编.材料科学和技术丛书.科学出版社.1998.6 4.[美]L.H.范等著,夏宗宁译.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 社.1984.10 5.[西德]B.伊尔施内尔著,吴维凡译.材料科学性能、过程、工艺. 71.22/21 6.(美)唐纳德,R.阿斯克兰,刘海宽等 译.材料科学与工程.宇航出版 社.1988.8 7.(美) Donald R. Askeland,[美]Pradeep P. Phule[著].材料科学与工程基 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曹茂盛等主编.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9.曹茂盛等编著.纳米材料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0.张德庆等编著.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8; 12.田永君,曹茂盛,曹传宝编著.先进材料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 社.2005。 13.吴刚主编.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4.[英]D.Briggs 等.X 射线与紫外光电子能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2,第 1 版; 15.余鲲主编.材料结构分析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16.[日]进藤,g 大辅,及川,哲夫 合著,刘安生译.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 X 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材料评价的分析电子显微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 社; 17.蔡正千.热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 8 月第 1 版; 18. [英]M.I.波普,[荷]M.D.尤德.差热分析 DTA 技术及其应用指导[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年 10 月第 1 版; 19.周世勋编.量子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0.李春福编著. 统计热力学[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1.张瑞林主编.结晶状态[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2.毛为民主编.材料的晶体结构原理[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3.余永宁、毛为民编著.材料的结构[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4.徐如人,庞文勤编.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4 月 25.张克立等编著.无机合成化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6.乔英杰主编.材料合成与制备[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7.姚广春,刘宜汉等编.先进材料制备技术[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28.谢建新等编.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7 29.John D. Ferry.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M]. Copyright © 1980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30.顾国芳.聚合物流变学基础[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1.徐佩眩.高聚物流变学及其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2.江体乾.工业流变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33.王玉忠.高聚物流变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34.林玉珍主编.腐蚀与腐蚀控制原理[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35. 张清学, 吕今强编,防腐蚀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7; 36.《防腐蚀工程师选用标准汇编丛书》编委会,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五编辑室编, 防腐蚀检验工程师选用标准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37 洪广言主编, 《无机固体化学[M].科学出版社,2002 年; 38. 古山昌三(日)主编,袁启华等译,无机固体化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年; 39.苏勉曾主编.固体化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 40.张其土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年; 41.季惠明主编.无机材料化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2.郑昌琼、冉均国主编,新型无机材料[M].科学出版社,2003 年; 43.贡长生等编,新型功能材料导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4.熊兆贤主编,材料物理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1; 45. 郝士明.材料设计的热力学解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46.张瑞琳 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 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2. 47. 刘志林.合金价电子结构与成分设计[M]. 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0. 48.刘志林.界面电子结构与界面性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9.张 跃等,计算材料科学基础[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007 50.曾谨言等.量子力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附件: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 课程名称 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程属性 时 全校公共课 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用 学 全校公共课 英语) 学分 学期 Ⅰ 36 2 √ 120 4 √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修 材料热力学及动力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课 材料结构与性能 专业核心课 60 3 √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专业核心课 60 3 √ 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 专业课 40 2 √ 20 1 √ 必 新材料进展及应用 专业课 选1门 必修 必修一次课 排 2 学时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专业课 40 2 √ 必修 材料现代制备技术 专业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生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必修环节管 社会实践 理规定 文献阅读 选修 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至少选一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英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语必选 聚合物流变学 专业课 40 2 √ 现代连接技术 专业课 40 2 √ 应用电化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 相变理论 专业课 40 2 √ 材料化学工程 专业课 40 2 √ 120 4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全校公选 √ √ 选1门 非英语一外 必选 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分析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 自修,不记 学分 十、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0807)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 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方向的基础知 识和专业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 安全等部门从事科学创新研究,工程设计、技术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的领军型技术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具有高尚的道德,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培养求真精 神、创新精神和友好合作的精神。应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的基础 理论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 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完成必修课至少 6 门以上,规定总学分为 26 分,所有课程均按宽口径设置,硕士生选课不宜过多,一般不得超过 32 学分。 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导师的科学研究方向展开,培养研究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资料 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构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 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同时体现导师宏观把握方向的重要性,降低科研失败风险。 研究生必须参加从科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数 值仿真研究和学术综合分析研究),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成果汇报与实施的全过 程训练。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综合科学研究能力,理论应用于工程的能力, 将工程问题升华为理论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全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 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过程装备控制技术 2.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可靠性及安全工程 3.化工过程传热设备及节能技术 4.压力容器的结构强度与优化设计 5.化工设备故障诊断与腐蚀防护 6.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 7.天然气净化技术 8.流体输送理论与技术 9.流体机械设计理论 六、课程设置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修满 25 学分,其中全校 公共课及全校公选课 11 学分,必修课程 17 学分,选修课程 8 学分,课程及学分 分配如下见课程设置表。 七、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 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结 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能体现出学生从 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型工 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 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 来源,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 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论文开 题报告必须于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2、论文中期检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导师组要根 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 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论文中期检查需 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3、论文要求。论文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 实用价值,论文工作量及研究深度应达到相应要求。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有关事项和格式要求。论文应概 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中、英文摘要 1000 字左 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4、第一外国语是英语的研究生,英语必须达到学校的要求方可毕业。 5、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要求以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第一 完成单位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生本人为第一 作者。申请提前答辩的优秀研究生必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2 篇以上与学位论文有 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 1 篇为中文核心期刊以上。 6、论文答辩和申请学位: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且科研成果和外语水平 达到学校要求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 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1、学术活动。每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除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外,应该向 导师提交有针对性的书面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 4 份,并在适当场合作口头汇报, 其中 1 份要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上公开做报告。报告结束后,由组织单位填 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经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根据 报告质量写出评语,合格后计算 1 学分。 2、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每名研究生均需参加总计不少于 6~8 周的教学 实践活动,或根据专业特点安排的专业实习。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 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 师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硕士 点所在系领导核批合格后计 2 学分。 3、创新实践。研究生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是开发研究生创造性的平台。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培养过程:通 过实验课程选修进入感兴趣的专业性开放创新实验室;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研究 生,可申请进入相关的创新实验室,在实验室专家和技术支持小组的指导下展开 研究;可通过参与企业、社会项目和课题,在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 行项目研发实践。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课程设置表 类别 必修 课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全校公共课 论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 全校公共课 修应用英语)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数学物理方程 全校公共课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全校公共课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弹塑性力学 全校公选课 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 专业核心课 学 现代测控技术及系统 专业核心课 学期 Ⅰ Ⅱ 备注 2 √ 必修 120 4 √ 40 40 40 40 60 2 2 2 2 3 √ √ √ √ 40 2 √ 40 2 √ 学时 学分 36 √ 必修 任选 2 门 √ 必修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生 必修环节管 理规定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选修 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英语使用写作 18 1 √ √ 18 1 √ √ 全校公选 60 2 √ √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有限元方法与分析 专业课 40 2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 40 2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专业课 40 2 过程装备失效分析与 故障诊断 分离工程 专业课 炼油化工装备新技术 二外(俄语、日语)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专业课 专业课 全校公选 至少选一 选修应用英 语必选 √ √ √ 任选 4 门 40 2 √ 40 2 √ 40 2 √ 120 4 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80 64 机械制造基础 40 过程装备设计 40 √ √ 非英语一外 必选 不记学分 十一、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学科知识面,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 和研究动态,掌握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现代控制技术,具备系统分析、建模、 设计、仿真、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能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 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管理和教学等 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和实事求是 的科学精神、高尚的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具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本学科专门 知识及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动态; 3. 具有从事本学科的实验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调试能力、课题研究和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 能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 理工作能力; 5. 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课程学 习时间 1 年, 27 学分,课题研究及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不得少于 1 年。 2、硕士生的学习重在独立钻研,自学为主,导师的作用在于把握研究方向,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相应专业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教学实践以 及科研实践活动,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培养和提高其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硕士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第三学期进行文献阅读和开题 报告,第四学期参加中期考核,于第四学期前完成社会(教学、科研)实践环节。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不得超过 5 年,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 3、系统工程(081103) ;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 5、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 6、电气传动与控制(0811Z1) 。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当是从 学科领域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发展或科技进步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鼓 励硕士生选择面向工程实际、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课题。 对硕士生论文的要求为: 1、所研究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对某些理论或生产技术问题力求在理论上或 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要求新见解有科学依据,论文中对新见 解有相当深度的阐述。 2、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论文应当是由本人 独立完成,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 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确定合理的研究方案,进行数据处理到得出科学的结论等 环节,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论文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 理、理论分析及结论。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整理的原始数 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表精确、计量单位正确。 学位论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组织答辩。答辩通过 以后,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主 要手段。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括:至少完成助教、助管、助研“三助”工作中 的一项、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发表学术论文等内容,其中: 1、“三助”工作 开展“三助”工作主要是培养研究生在教学、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实际工作能 力。“三助”工作包括助教、助管、助研,是指教学、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工作。 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完成“三助”工作中的一项。在研究生“三助”工作完成后 在“研究生三助工作考核表”上填写考核意见,送研究生院登记备案。 2、科技活动 开展科技活动主要是培养研究生敏锐掌握学科前沿的能力、科技思维能力和 创新能力。科技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科技活 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不受限制,可以与学位论文有关,也可以与学位论文无关。 每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 6 次,其中主讲一次。每次参加学术活动要有 500 字左 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 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送研究生院登记备案。 3、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让研究生了解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成 就,培养研究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爱国热情。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服务咨询、社会 考察、现场调查、民意调查、缅怀纪念等活动。每位研究生必须至少完成一次社 会实践活动。每完成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须写出社会实践活动报告,送研究生院 登记备案。 4、发表学术论文 规定发表学术论文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成果总结能力和论文 撰写能力。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在国内外公开刊 物上至少发表学术性论文 1 篇,或者国家发明专利或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一次 (须有证书)。学术论文发表后或者国家发明专利或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证书获 得后送研究生院登记备案。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详见学位办规定。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书目 1、B.K. Bose,王聪等译,现代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B.K. Bose,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C Drives,Prentice Hall PTR,2002 3、Seung-Ki Sul,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 Drive System,IEEE Press, 2011 4、林渭勋,现代电力电子电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王兆安,杨君,刘进军,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4 7.胡崇岳,现代交流调速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8.李夙,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9.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原理与实践,冯垛生,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苏彦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1、陈坚,电力电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12、高景德,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13、胡寿松等,最优控制理论与系统(2 版),科学出版社,2005 14、Astrom,K.J.,自适应控制,科学出版社,1992 (二)主要学术期刊 1.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 2.IEEE Trans.on Energe Conversion 3.IEEE Trans.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4.IEEE Trans.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5.IEEE Trans.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6.Automatica 7.IEEE Trans.on Signal Processing 8.IEEE Trans.on Neural Networks 9.Control Engineering 10.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1.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 12.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4.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 15.IEE Proceedings-D: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1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 1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18.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19.Control and Instrument 20.电工技术学报 21.电力系统自动化 2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3.电机与控制学报 24.电力电子技术 25.自动化仪表 26.科学通报 27.中国工程科学 28.电源技术学报 29.自动化学报 30.控制理论与应用 31.控制与决策 32、电力系统自动化 33、电力自动化设备 34.电气传动 35.系统仿真学报 36.计算机仿真 37.信息与控制 38.中国科学 E 辑 39.仪器仪表学报 40.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41.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附件:控制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选修课 补修本 科主干 课 学期 Ⅰ Ⅱ 备注 2 √ 必修 120 4 √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40 40 2 2 √ √ 必修 必修 40 2 √ 必修 专业课 专业课 40 40 2 2 √ √ 必修 必修 3 4 5 数值分析 6 7 线性系统理论 系统辨识与仿真 8 学术报告 9 10 11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12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全校公选 14 硕士应用英语 15 2 其它必 修环节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 修应用英语) 矩阵分析 最优化方法 1 必修课 课程名称 全校公共课 全校公共课 学时 学分 36 √ 必修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18 1 √ √ 18 1 √ √ 全校公选 60 2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16 17 18 19 20 自适应控制与最优控制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机器人控制工程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 √ √ √ √ 21 非线性控制与随机控制 理论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40 2 √ 22 23 24 25 26 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 现代电力传动与控制 现代过程控制技术 图像测量技术 系统工程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 √ √ √ √ 27 二外(俄语、日语等)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全校公共课 120 4 28 自动控制原理 29 信号与系统 30 过程控制工程 31 计算机控制理论 至少选一 √ √ 选修应用 英语必选 选择其中 5 门课程 必修 不记学分 (在导师 指导下完 成) 十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的开创型、复合型高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 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做出开创性 的成果。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 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可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 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科技管理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应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 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可以成立指导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 进行指导。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 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2、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使之掌握坚实的基 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 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从事开发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3、指导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硕士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采取研究生自学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 与正确判断,培养硕士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坚持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课程讲 授采用启发、讨论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理论课学习和科学研究,工 程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实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研究生掌握坚实 的基础理论,注意培养硕士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 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重视硕士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学制 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 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 序可以提前毕业。 五、研究方向 1.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本方向将嵌入式系统与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相结合,在通信、能源等领域开 展嵌入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系统级可编程 芯片(SOPC)为特色的嵌入式系统硬件研究;以 Linux 内核研究为特色的嵌入式 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研究。 2. 计算机网络 本方向紧密结合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进行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路由与交换,网络协议测试,网络服务质量保证,物联网协议,移动与无线 网络,复杂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安全等方向研究。主要解决高效能自主组网,多媒 体网络,数字水印,信息隐藏,网络监控与管理等应用和科学技术问题。 3. 高性能计算 本方向主要研究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并行编程模型的建立与实现,通 过对集群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并行程序设计、串行程序并行化、基于 GPU 的高性能计算等科学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实现高可用、高可靠、高性能的并 行计算机系统,以满足不同领域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对计算密集、数据密集和 I/O 密集等应用的需求。 4. 虚拟现实与计算机模拟 研究虚拟环境构建、绘制、显示、人机交互、增强现实等虚拟现实关键技术, 结合数据管理和可视分析等技术,实现在模拟培训、装备制造、文化娱乐、智慧 城市等领域的应用。重点研究:虚拟现实应用、虚拟环境的高效构建和呈现、自 然人机交互技术、增强现实技术。 5.计算机系统结构与 VLSI 本方向将计算机系统结构与 VLSI 技术相结合,围绕并行计算机系统和数字 信号处理系统的 VLSI 实现开展研究,解决一些本领域一些技术问题。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学位论文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各研究方向、导师应根据实际需要给研究生安排一定科研实践工作,其中包 括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出差调研或搜 集资料等,并撰写相关实践工作的研究报告与心得。 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培养硕士生在实践中树立知识报国、服务人民的志向,增 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硕士生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高等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掌握教 学的基本技能。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的实 验和毕业论文等形式。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 结合,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与所 学专业相近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科技咨询、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和调查研究 等形式。 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任选之一参加。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硕士生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指导教师须定期组织研究例会,听取硕士生汇 报研究进展,开展学术讨论,至少每月一次。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至少选听、参 加 6 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完成一篇学科发展综述报告。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同时达到上述要求者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九、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要求填写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 教学大纲。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及出版单位 1 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2 Mathematical 3 Processing 密码学--理论与实践 Stinson[美] 著,冯等国译,电子工 4 科学计算可视化算法与系统 业出版社 石教英,蔡文立,科学出版社 5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 邵维忠、杨芙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 R.C.Gonzalez 著,电子工业传报社 7 高级人工智能 史忠植编著, 科学出版社 Problems 陈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 in Image Gilles Aubert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8 9 用 TCP/IP 进行网际互连 第 1、2、3 卷 (第 2 版)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Douglas E.Comer,电子工业出版社 Peter Shirley 等著,高春晓译,人 Graphics(Second Edition) 民邮电出版社 10 现代软件工程(上、中、下) 周之英编著 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计算几何 苏步青,刘鼎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 神经网络的综合基础(第 2 版)英文原 社 Simon Haykin,清华大学出版社 12 版 13 Stephane Mallat 著,杨力华等译, 信号处理的小波导引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 算法导论(第二版) 15 VLSI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thomas h.cormen,机械工业出版社 Keshab K.Parhi 著,陈弘毅等译,机 械工业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 FPGA 实现(第二 Uwe Meyer-Baese 著,刘凌译,清华 版) 大学出版社 17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 18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 电子学报 21 IEEE Tra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2 IEEE Trans on Computers 23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24 IEEE 25 Proces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6 Pattern Recognition 27 ACM Transaction on Graphics 28 Computer Graphics 29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30 中国科学 31 软件学报 32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33 科学通报 Trans on Medical Image 34 计算机工程 35 计算机应用与研究 附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 课程名称 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用 全校公共课 英语) 必修 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 Ⅰ Ⅱ √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最优化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算法分析与设计 专业核心课 40 2 √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专业核心课 40 2 √ 高级计算机网络 专业核心课 40 2 √ 高性能计算 专业课 40 2 √ 嵌入式系统分析与设计 专业课 40 2 √ 面向对象方法 专业课 40 2 √ 信息安全 专业课 40 2 √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专业课 40 2 √ 数字信号的 PLD 实现 专业课 40 2 √ 必修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备注 任选四门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全校公选 论 1 √ √ 18 1 √ √ 18 至少选一 国际会议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矩阵分析 全校公选 40 2 √ 有限元方法 全校公选 40 2 二外(俄语、日语等) 120 4 补修 数字逻辑 40 本科 C 语言程序设计 40 选修 课 任选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不记学分 主干 计算机组成原理 40 数据结构 40 课 备注:同等学历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补修 2 门本科主干课程。 十三、土木工程 (0814)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资料、撰写论 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培养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三、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规定 1、硕士生课程的设置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充分体现学术型研究生 层次的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 各学科的每门课程学分不要设置太高,以 2 学分为宜。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学 分一般为 24-28 学分。所有课程均按宽口径设置,硕士生选课不宜过多,一般不 超过 28 学分为宜。 2、课程的设置 硕士生课程结构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其它环节三大项,其中: 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数学、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任选两类课程; 其它环节:教学科研实践、文献阅读、参加学术讲座等。 3、课程分级管理 (1)所有课程均按本培养方案规定执行,各有关院系部于每一学期第七周 前将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落实后报研究生学院培养办核准, 由培养办统一安排课表。 (2)研究生学院负责公共学位课、二外、数学等基础课程建设;专业学位 课和专业非学位课的课程建设由有关系部负责。 (3)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必须以本培养方案为依据,不得随意增设课程 和更改课程名称。 (4)所有硕士指导教师均有义务给所指导学生传授知识,进行能力培养。 (5)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要求补修本科 相应专业的主干课程。补修课程、补修门数、补修课时均由各学科专业自定。但 要注意补修门数不要太多,以 4 门为宜;补修课时不要太高,每门应以 40-60 学 时为宜。补修课程开课方式可采取自学(人数较少)或集中授课(人数较多)。 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 4、免修、重修和中期分流制度 (1)免修制度: 研究生对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可以提出免修报告,经导师、系和研究生 学院同意可以免修,但不免考,必须参加相应课程的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 的学分。 (2)重修制度: 硕士生一学期若有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仅允许一门考试不及格),允 许随同下一次课程进行重修,经考试合格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3)中期分流制度: 课程学习一年后根据学位课和所学课程成绩综合评分,对本年级学习成绩较 差的研究生,按 10%的比例进行分流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进入课题作论文,不合 格者将学分修满并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后,发给肄业证明。 5、必修环节: 研究生必修环节包括 “三助”工作、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发表学术 论文等内容。详见《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必修环节一律不计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五、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 1、论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论文工作是培 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注重 文献查阅及其综述,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 算机应用、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 作风。 2、学位论文应选择在学术上或在国民经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 论意义,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课题可以是导师的科研项 目中的子课题,但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也可以自选论文 课题。所有课题都要有立题论证。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①目录;②五百 字以内的摘要,要求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③前言,包括文献综述、说明课题的 目的意义;④正文;⑤结论;⑥参考文献;⑦附录、包括不宜写入正文的繁琐推 导,数据和图表,计算机程序说明、论文中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等。论文一 般在三万字以内即可。每篇论文还要求写出三千字以内的详细论文摘要,中、英 文各一份。 3、学位论文完成后,复印装订成册(包括大摘要,并译成英文),包括原件 交五份到研究生学院,其余的交各系送交评审。 4、按学位条例及我校学位授予暂行工作细则的规定由各院系组织硕士论文 答辨。答辨通过后由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送交研究生学院 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六、各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 1.岩土工程(081401)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代码:0814 二级学科:岩土工程 代码:081401 二、研究方向 1. 深部岩体力学 2. 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 3. 岩土体渗流理论及应用 4. 能源及废弃物地下处置 5. 地下工程设计与加固 6.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 写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空间数学物理方法、数值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 能力; 4.以现代岩土力学、混凝土结构学、岩土工程稳定与加固、地下工程支护结 构等为技术基础,掌握岩土工程的现代分析、计算与设计,岩土利用、改 造、整治及其工程实践的理论与方法; 5.熟练应用计算机,能结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开发应用软 件。 四、相关学科 1.结构工程 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3.桥梁与隧道工程 4.工程力学 5.地质工程 6.水工结构工程 五、课程设置 类 课程编 别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必 应用英语) 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课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工程弹塑性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土木工程数值计算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补 √ √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岩土工程稳定与加固 专业选修课 40 2 岩体水力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可靠度理论及应用 专业选修课 40 2 地震工程与结构抗震设计 专业选修课 40 2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至少选一 √ √ √ 任选 四门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修 本 结构力学 科 钢结构设计原理 主 干 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不记学分 2.结构工程(081402)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代码:0814 二级学科:结构工程 代码:081402 二、研究方向 1. 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 2.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 3. 钢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4. 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与加固 5. 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研究 6. 地下结构工程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 写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能力; 4.以结构动力学、结构可靠度理论、结构优化设计等为技术基础,掌握结构 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现代设计、分析、计算和工程实践的理论与方 法。 5.熟练应用计算机,能结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开发应用软 件。 四、相关学科 1.岩土工程 2.桥梁与隧道工程 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5.市政工程 6.工程力学 五、课程设置 类 课程编 别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必 应用英语) 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课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工程弹塑性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土木工程数值计算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补 √ √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结构优化设计 专业选修课 40 2 结构动力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可靠度理论及应用 专业选修课 40 2 地震工程与结构抗震设计 专业选修课 40 2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至少选一 √ √ √ 任选 四门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修 本 结构力学 科 钢结构设计原理 主 干 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不记学分 3.市政工程(081403)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代码:0814 二级学科:市政工程 代码:081403 二、研究方向 1. 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2. 市政管网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 3. 城市固废处理与处置理论与技术 4. 矿区道路设计与养护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 写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应用统计、数值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能力; 4.掌握流体力学、水处理化学、建筑给水排水等基础理论以及水处理、固废 处理、管网完整性管理等专业知识。 5.具备独立从事市政工程领域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能力。 四、相关学科 1.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2.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3. 桥梁与隧道工程 4. 道路与铁道工程 5. 环境工程 6. 应用化学 五、课程设置 类 课程编 别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必 应用英语) 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课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水处理新技术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高等流体力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高等水化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修 本 科 主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管道系统安全工程 专业选修课 40 2 √ 流体输配管网系统分析 专业选修课 40 2 城市生态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供热与通风工程 专业选修课 40 2 √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 专业选修课 40 2 √ 120 4 全校公选 至少选一 √ 任选 √ √ 四门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水质工程学 土力学 道路工程 干 课 √ 文献阅读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 √ 必修 建筑环境学 不记学分 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4)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代码:0814 二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代码:081404 二、研究方向 1. 燃气输配管网规划与优化 2. 管网安全检测、评估与风险管理 3. 城市燃气与供热负荷预测理论与技术 4. 气体地下储存理论与技术 5. 地热资源开发及利用 6. 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技术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 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数学物理方法、数值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能力; 4.以建筑热物理学、流体力学等为技术基础,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系统分析及 完整性管理、供热与通风工程、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等工程理论与方法; 5.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能结合本学科方向的工程问题, 编制和开发应用软件。 四、相关学科 1.市政工程 2.热能工程 3.油气储运工程 4.建筑技术科学 5.结构工程 6.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五、课程设置 类 课程编 别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必 应用英语) 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课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建筑热物理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高等流体力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土木工程数值计算 专业核心课 40 2 √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 √ 必修 必修 √ 必修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流体输配管网系统分析 专业选修课 40 2 城市生态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 管道系统安全工程 专业选修课 40 2 √ 供热与通风工程 专业选修课 40 2 √ 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 专业选修课 40 2 √ 120 4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 √ 全校公选 至少选一 √ √ 任选 四门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修 本 流体输配管网 科 燃气储存与输配管理 主 干 课 建筑环境学 不记学分 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代码:0814 二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代码:081405 二、研究方向 1. 土木工程结构变形监测与预测预报 2.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 3. 工程灾变行为与防治 4. 工程结构抗震减灾 5. 土木工程灾害分析、评估与防治 6. 生命线工程安全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 写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数学物理方法、数值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能力; 4.以工程弹塑性理论、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为理论基础,掌握 土木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灾害和防灾减灾的综合科学理论与技术; 5.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能结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开发应 用软件。 四、相关学科 1.岩土工程 2.结构工程 3.市政工程 4.桥梁与隧道工程 5.工程管理 6.工程力学 五、课程设置 类 课程编 别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必 应用英语) 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课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工程弹塑性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土木工程数值计算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岩土工程稳定与加固 专业选修课 40 2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 专业选修课 40 2 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测预报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可靠度理论及应用 专业选修课 40 2 地震工程与结构抗震设计 专业选修课 40 2 120 4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 √ 详见研究 全校公选 至少选一 √ √ √ 任选 四门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修 本 结构力学 科 钢结构设计原理 主 干 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不记学分 6.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代码:0814 二级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 代码:081406 二、研究方向 1. 桥隧结构理论与设计方法 2. 桥隧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价 3. 桥隧施工新技术及信息化 4. 隧道通风及排水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 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数学物理方法、数值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能力; 4.学习和掌握土木工程数值计算、桥梁结构理论、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可 靠度理论等并熟练用于桥梁与隧道结构分析。掌握和运用桥梁与隧道工程 结构的监测监控新技术和新方法。 5.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能结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开发应 用软件。 四、相关学科 1.岩土工程 2.结构工程 3.工程力学 4.市政工程 5.道路与铁道工程 6.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五、课程设置 类 课程编 别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必 应用英语) 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课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工程弹塑性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土木工程数值计算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补 √ √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专业选修课 40 2 结构动力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可靠度理论及应用 专业选修课 40 2 地震工程与结构抗震设计 专业选修课 40 2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至少选一 √ √ √ 任选 四门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修 本 结构力学 科 钢结构设计原理 主 干 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不记学分 7.工程管理(0814Z1)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代码:0814 二级学科:工程管理 代码:0814Z1 二、研究方向 1. 工程项目建造管理 2. 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 3. 工程项目安全与风险管理 4.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 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应用统计、运筹学、数值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 能力; 4.具有系统扎实的土木工程建造技术、合同与造价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理论 知识,能够解决大型、复杂项目的重大技术问题和全程项目管理问题。 5.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技术,能结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开 发应用软件。 四、相关学科 1.管理科学与工程 2.结构工程 3.岩土工程 4.桥梁与隧道工程 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6.市政工程 五、课程设置 类 课程编 别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必 应用英语) 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课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博弈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建设项目管理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项目投资与融资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补 √ √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施工组织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管理前沿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咨询方法与实务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管理信息化 专业选修课 40 2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至少选一 工程经济学 40 本 施工组织与管理 40 科 技术经济分析 40 工程项目管理 40 √ √ √ 任选 四门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修 主 干 课 不记学分 十四、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二级学科与代码:化学工程 081703、应用化学 081701 、 化 学 工 艺 081704、工业催化 081702 、 生 物 化 工 081705、化工安全工程 0817Z2)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服务社会。 2、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 更新知识的能力、实验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资料、撰写论 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培养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规定 1、课程的设置原则: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充分体现学术型研究生层次的 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 2、学分规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学分一般为 24-28 学分。所有课程均 按宽口径设置,硕士生选课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28 学分为宜。 3、课程的设置(见附件) 4、免修、重修和中期分流制度 (1)免修制度: 研究生对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可以提出免修报告,经导师、院和研究生 学院同意可以免修,但不免考,必须参加相应课程的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 的学分。 (2)重修制度: 硕士生一学期若有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仅允许一门考试不及格),允 许随同下一次课程进行重修,经考试合格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3)中期分流制度: 课程学习一年后根据学位课和所学课程成绩综合评分,对本年级学习成绩较 差的研究生,按 10%的比例进行分流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进入课题作论文,不合 格者将学分修满并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后,发给肄业证明。 5、必修环节: 研究生必修环节包括 “三助”工作、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发表学术 论文等内容。详见《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必修环节一律不计学分。 五、学位论文及答辩 1、论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论文工作是培 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注重 文献查阅及其综述,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 算机应用、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 作风。 2、学位论文应选择在学术上或在国民经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 论意义,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课题可以是导师的科研项 目中的子课题,但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也可以自选论文 课题。所有课题都要有立题论证。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①目录;②五百 字以内的摘要,要求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③前言,包括文献综述、说明课题的 目的意义;④正文;⑤结论;⑥参考文献;⑦附录、包括不宜写入正文的繁琐推 导,数据和图表,计算机程序说明、论文中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等。论文一 般在三万字以内即可。每篇论文还要求写出三千字以内的详细论文摘要,中、英 文各一份。 3、学位论文完成后,复印装订成册(包括大摘要,并译成英文),包括原件 交五份到研究生学院,其余的交各系送交评审。 4、按学位条例及我校学位授予暂行工作细则的规定由各院系组织硕士论文 答辨。答辨通过后由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送交研究生学院 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附件:化学工程与技术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全校公共课 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 全校公共课 必修 课 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最优化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高等分离工程与技术 专业课 60 3 √ 反应工程与技术 专业课 40 2 √ 安全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 Ⅱ √ 备注 必修 选一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生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必修环节管 社会实践 理规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全校公选 论 选修 课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英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语必选 高等有机化学 专业课 40 2 √ 高等物理化学 专业课 40 2 √ 高等生物化学 专业课 40 2 √ 催化原理 专业课 40 2 √ 化工传递过程 专业课 40 2 √ 多元气-液平衡理论 专业课 40 2 √ 任选 4 门 化工过程模拟技术 专业课 40 2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专业课 2 √ 高等热力学 专业课 2 √ 化学反应器分析与设计 专业课 2 √ 燃烧与爆炸学 专业课 2 √ 40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专业课 2 √ 安全检测与监测 专业课 2 √ 化工生产自动控制技术 专业课 2 √ 绿色化工与工艺 专业课 2 √ 有机合成 专业课 2 √ 细胞生理与遗传学 专业课 2 √ 油气田生物工程 专业课 2 √ 分子仿生学 专业课 2 √ 油气井工作液技术 专业课 2 √ 流变学 专业课 2 √ 高等物理化学 专业课 2 √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 专业课 2 √ 工业催化剂设计与开发 专业课 2 √ 催化剂制备与测试技术 专业课 2 √ 二外(俄语、日语) 补修 全校公选 120 √ √ 非英语一外 必选 40 本科 40 主干 60 课 4 不记学分 40 *研究生可根据导师意见选修其他专业或学科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所得成绩和学 分予以承认。 十五、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1)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 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系统掌握非线性系统、随机现象的运算及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4.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及其相关 学科为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的地质理论、设计及 应用方法。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 2.含油气盆地分析 3.储层地质 4.非常规油气理论与评价 六、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必修 应用英语) 课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油气成藏理论 专业课 40 2 √ 地质学进展 专业课 40 2 √ Ⅱ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主干 课 √ √ 18 1 √ √ 至少选一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全校公选 油气田开发地质进展 专业课 40 2 √ 储层地质学 专业课 40 2 √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专业课 40 2 √ 非常规油气理论与评价 专业课 40 2 √ 沉积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油气藏描述技术与方法 专业课 40 2 √ 现代测井技术与应用 专业课 40 2 √ 专业课 40 20 √ 术 本科 1 全校公选 现代地震勘探方法与技 补修 18 硕士应用英语 二外(俄语、日语等) 课 必选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 选修 备注 普通地质学 80 构造地质学 64 沉积岩与沉积相 40 石油地质学 64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任选 √ 五门 不记学分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1802)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熟练地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本学科的学术论文; 3.掌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分析方法和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数 学建模能力; 4.以地球探测及其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掌握 一门分支学科的系统专门知识,具有熟练的地球探测数据处理和工程实践技能以 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应用地球物理方法与信号处理 利用应用地球物理学和弹性波动力学理论及现代数学方法、技术,研究地震 勘探资料的采集、处理方法及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2.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综合运用物探﹑测井﹑地质知识,解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相关问题,对 复杂油气藏的成因﹑地质构造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帮助判断油气勘探有 利目标。 3.油气田测井技术 在广泛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质学的基础上,利用复杂储层测 井解释方法与理论、储层综合评价与描述技术、地质地震测井多学科结合储层预 测技术、测井地质应用技术、测井开发应用技术,解决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和油 气井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必修 应用英语) 课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位场理论 专业课 40 2 √ 波动学理论 专业课 40 2 √ Ⅱ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 √ 18 1 √ √ 至少选一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40 2 √ 40 2 √ 40 2 √ 40 2 √ 全校公选 地球物理正反演理论 专业课 课 现代信号处理原理与应 专业课 用 油气藏描述技术与方法 专业课 现代地震勘探方法与技 专业课 术 课 1 全校公选 选修 主干 18 硕士应用英语 二外(俄语、日语等) 本科 必选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 补修 备注 外必选 任选 五门 储层评价技术 专业课 40 2 √ 现代测井技术与应用 专业课 40 2 √ 测井反演与信息处理 专业课 40 2 √ 测井油藏静、动态评价 专业课 40 20 √ 构造地质学 80 沉积岩与沉积相 64 地球物理测井 40 地震勘探原理 64 石油地质学 非英语一 不记学分 3.地质工程 (081803)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熟练地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本学科的学术论文; 3.系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熟悉工程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基本技术和 方法,掌握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问题防治基本方法,掌握地 质统计及数值模拟分析的基本方法; 4.以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地质工程的基本技术方法 为主体,以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测试分析技术为手段,掌握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和地质灾害问题的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 2.油气田开发的工程地质效应 3.地质灾害评价 六、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必修 应用英语) 课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最优化方法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40 2 √ 40 2 √ Ⅰ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专业课 40 2 √ 区域与岩体稳定性分析 专业课 40 2 √ Ⅱ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必选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选修 课 备注 地质工程评价原理 专业课 40 2 √ 工程地质数值分析 专业课 40 2 √ 弹塑性力学 全校公选 60 2 √ 岩石力学 专业课 40 2 √ 地质灾害评价原理与方 专业课 40 2 √ 40 2 √ 法 高等构造地质学 专业课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任选 五门 矿物岩石学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地质学基础 构造地质学 不计学分 土力学地基基础 (任选 4 工程地质学 门)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 理 4.油气田开发地质 (0818Z1)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二级学科:开发地质学 代码:0818 代码:081804 二、研究方向 1.油气藏开发地球化学 2.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地质学 3.油气藏精细描述 4.剩余油分布理论及开发工程 5.油气储层矿物岩石学理论及应用 三、知识结构 1.熟练阅读外语专业文献,具有编写文献综述报告的能力,能够撰写本学 科外语学术论文摘要; 2.培养系统科学的认识观,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化学及地质学理论基 础,较系统地掌握油气田地质、油气田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 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具有地质实验室分析和开发动态分析测试能力; 3.以开发地质学、岩石力学、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掌握地质统计、油藏 描述技术、储层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尺度研究 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的静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提出开发对策; 4.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相关专业方向的高校、 企业科研院所的教学、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 四、相关学科 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2.地球化学 3.构造地质学 4.地质工程 5.矿产普查与勘探 6.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7.油气井工程 8.计算机应用技术 9.油气田开发工程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必修 应用英语) 课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开发地质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 40 2 √ 高等油藏工程 专业课 40 2 √ Ⅱ √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120 4 √ √ 二外(俄语、日语等) 课 必选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 选修 备注 全校公选 油气藏描述技术与方法 专业课 40 2 √ 现代测井地质学 专业课 40 2 √ 提高采收率 专业课 40 2 √ 现代油气藏渗流力学 专业课 40 2 油气层保护技术 专业课 40 2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专业课 40 2 储层地质学 专业课 40 2 √ 油气藏数值模拟 专业课 40 20 √ 外必选 √ 任选 普通地质学 80 构造地质学 64 沉积岩与沉积相 40 石油地质学 64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非英语一 √ 五门 √ 不记学分 5.地下工程 (0818Z2)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代码:0818 二级学科:地下工程 代码:0818Z2 二、研究方向 1. 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 2. 复杂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3. 地下工程信息化理论与技术 4. 隧道通风及排水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 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数学物理方法、数值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能力; 4.学习和掌握岩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地下工程稳 定与支护等理论,并熟练用于地下工程设计与安全评价中。掌握和运用地 下工程的监测监控新技术和新方法。 5.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机械电子技术,能结合本学科研究 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开发应用软件。 四、相关学科 1.岩土工程 2.结构工程 3.地质工程 4.桥梁与隧道工程 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6.道路与铁道工程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必修 课 其它 必修 环节 全校公共课 应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必修 √ 课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工程弹塑性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土木工程数值计算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0 √ 节管理规 √ 详见研究 定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岩土工程稳定与加固 专业选修课 40 2 岩体水力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可靠度理论及应用 专业选修课 40 2 供热与通风工程 专业选修课 40 2 120 4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修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本科 结构力学 主干 钢结构设计原理 课 必修 数值分析 文献阅读 选修 备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全校公选 至少选一 √ √ √ 任选 四门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不记学分 十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油气井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0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有 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所创新,掌握油气井学科较 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完成研究领域课题设计、试验设计及研究任务,并 具有一定的软件编程和软件应用能力及外语读、写能力。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具有一定人文知识,懂得团队合作精神,讲究学术诚信;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完成本 专业方向研究的开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思路确定等任务及承担科研工作的能 力。 3、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和资料,掌握最新 的技术动态,能用外语写作科技论文。 5、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 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2、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3、研究生第一学年以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外语为主,导师指导研究生调研 本学科方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进展,培养研究生的兴趣点,为研究生论文开 题做准备。 4、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定期组织本方向的研究生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研究进程及研究思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 让同方向的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5、在指导过程中,导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 创造性。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 6、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7、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油气井工程力学 2.油气井工程测量与控制 3.油气井工作液理论与技术 4.油气井储层保护理论与技术 5.油气井固井与完井理论与技术 6.油气井工程测井与录井 六、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 编号 与实践研究 课 全校公共 学 学 学期 时 分 Ⅰ 36 2 √ 120 4 √ 必修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 课 修应用英语) 课 现代钻井工程 专业课 40 2 √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专业课 40 2 √ Ⅱ 备注 √ 学术报告 其它 见研究生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必修 必修环节 社会实践 环节 管理规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18 1 √ √ 18 1 √ √ 至少选 1 门 高级英语视听说 全校公选 60 2 √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数值分析 全校公选 40 2 √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选 40 2 √ 矩阵分析 全校公选 40 2 √ 有限元方法 全校公选 40 2 211601 高等流体力学 专业课 60 3 239501 油气层保护技术 专业课 40 2 √ 油气井工作液化学与技 专业课 60 3 √ 选修应用 英语必选 选修 课 239502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术 必选 2-3 门 √ √ 212601 弹塑性力学 全校公选 60 3 √ 239503 现代 CAE 专业课 40 2 √ 245501 测井新技术及应用 专业课 40 2 √ 现代完井工程 专业课 40 2 √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 √ 至少选 4 门 非英语一 外必选 石油地质学 油层物理 工程力学 钻井与完井工程 不计学分 七、论文工作 参照本指导意见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工类学科的 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1、Adam T. Bourgoyne Jr. ,Applied Drilling Engineering,SPE TEXTBOOK SERIES VOL2 2、万仁辅等编:现代完井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 3、韩志勇:定向井设计与计算,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二版 4、鄢捷年:钻井液工艺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5、法鲁克等:油层伤害——原理、模拟、评价和防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年第一版 6、苏义脑:井下控制工程学研究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年第一版 7、姜伟: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力学研究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年第一版 2.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0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有 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所创新,掌握油气田开发工 程学科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完成研究领域课题设计、试验设计及研究 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软件编程和软件应用能力及外语读、写能力。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具有一定人文知识,懂得团队合作精神,讲究学术诚信;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完成本 专业方向研究的开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思路确定等任务及承担科研工作的能 力。 3、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和资料,掌握最新 的技术动态,能用外语写作科技论文。 5、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 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2、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3、研究生第一学年以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外语为主,导师指导研究生调研 本学科方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进展,培养研究生的兴趣点,为研究生论文开 题做准备。 4、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定期组织本方向的研究生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研究进程及研究思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 让同方向的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5、在指导过程中,导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 创造性。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 6、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7、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油气藏描述理论与方法 2.油气藏物理化学渗流理论与数值模拟 3.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 4.油藏工程与开发理论 5.油气井多相流与举升理论及应用 6.采油采气理论与工程技术 7.油气田增产改造理论与技术 8.提高采收率理论与工艺技术 9.油气藏经营与管理 10.注水工程理论技术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论文工作 参照本指导意见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工类学科的 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附件:油气田开发工程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 号 必修 课 240601 240602 其它 必修 环节 选修 课 240501 选修 课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240502 240503 211504 240504 239503 240505 239501 211601 239602 245501 212601 学期 Ⅰ Ⅱ 备注 2 √ 必修 120 4 √ 40 40 2 2 √ √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学时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全校公共 课 36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应用英语) 高等油藏工程 油气开采理论 学术报告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高级英语视听说 全校公共 课 专业课 专业课 √ 必修 必修 见研究生必 修环节管理 规定 全校公选 18 1 √ √ 18 1 √ √ 至少选 1 门 全校公选 60 2 √ √ 学术论文英语 数值分析 数学物理方法 应用统计 最优化方法 有限元方法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油气藏数值模拟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6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 √ √ √ √ √ 选修应用英 语必选 专业课 60 3 √ 油气增产理论与技术 油气相平衡理论 现代油气藏渗流力学 提高采收率 现代 CAE 气田凝析气田开发 油气层保护技术 高等流体力学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测井新技术及应用 弹塑性力学 采油化学 注水工程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40 40 60 40 2 2 3 2 √ √ √ √ 专业课 40 2 √ 专业课 40 2 √ 专业课 40 2 √ 专业课 专业课 3 2 2 3 2 2 √ √ 专业课 公选课 专业课 专业课 60 40 40 60 40 40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 石油地质学 油层物理 渗流力学 采油工程 全校公选 必选 2-3 门 √ √ 至少选 4 门 √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不计学分 3.油气储运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003)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祖国建设 服务。 2、具备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承担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科 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精通一门外语,能阅读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及理论的外文资料、撰写外文摘要或论 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与心态,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综合素养。 2、具备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实验创新能力、计 算机应用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3、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善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 参加适当的公益活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究生要积极 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培养学生深入学习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掌握教学及科研的方法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 力,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学的形式可 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位研究生制 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 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 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油气集输理论与处理技术 2.油气储运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 3.油气储运安全理论与技术 4.复杂多相流理论及应用 六、课程设置 类别 必 修 课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学时 学 分 学期 Ⅰ Ⅱ 备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公共课 36 2 √ 必修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应用英语) 公共课 120 4 √ 高等流体力学 弹塑性力学 专业课 全校公选 60 60 3 3 √ 课程编 号 √ √ 必修 必修 学术报告 见研究生必 修环节管理 规定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综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高级英语视听说 全校公选 18 1 √ √ 全校公选 18 1 √ √ 至少选 1 门 全校公选 60 2 √ √ 学术论文英语 数值分析 数学物理方法 最优化方法 模糊数学 有限元方法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油气管网系统分析 储运系统控制理论 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 油气储运系统完整性管理 油气储运系统优化 现代 CAE 计算流体动力学 多相流理论 流体组成性质分析 LNG 生产与储运 腐蚀理论与控制技术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6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 √ √ √ √ 选修应用英 语必选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油气集输 油气管道输送 管罐结构设计 十一、 论文工作 参照本指导意见执行。 √ √ √ √ √ 必选 2-3 √ √ √ √ 据硕士培养 计划选 4 √ √ √ √ √ 非英语一外必 √ 选 不计 学分 十二、 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工类学科的 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十三、 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四、 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4.石油工程测井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0Z--) 一、培养目标 培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坚持党 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 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有所创新,掌握石油工程测井学科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完成研究 领域课题设计、试验设计及研究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软件编程和软件应用能力及外语读、写 能力。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石油工程测井是在石油工程与测井的交叉学科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因此,除要求学生必 须具备石油工程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及较为系统的测井理论及专门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必须 根据培养方向要求,深入系统掌握钻井完井、油藏工程或采油工程的理论、方法。 具有科学探索及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利用测井理论、方法、技术解决石油 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熟练的英语,并具有二外的基础。身心健康,能吃苦,具有强烈 的石油精神。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 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 记学分。各年级研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2、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 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 业面。 3、研究生第一学年以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外语为主,导师指导研究生调研本学科方向 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进展,培养研究生的兴趣点,为研究生论文开题做准备。 4、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一位研究生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工作科研 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 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定期组织本方向的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研究进程及 研究思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让同方向的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5、在指导过程中,导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 6、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7、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测井岩石物理研究 2.工程测井方法研究与应用 3.随钻测井技术与地质导向理论 4.油气藏动态监测理论与方法 5.录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六、课程设置 类别 必修 课 课程编 号 课程属性 学时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全校公共 课 36 2 √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应用英语) 全校公共 课 专业课 120 4 √ 40 2 √ 40 2 √ 现代石油工程测井方法 其它 必修 环节 学期 Ⅰ Ⅱ 课程名称 测井信息处理技术 学术报告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专业课 备注 √ 见研究生必 修环节管理 规定 文献阅读 选修 课 选修 课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高级英语视听说 全校公选 18 1 √ √ 18 1 √ √ 全校公选 60 2 √ √ 学术论文英语 数值分析 数学物理方法 矩阵分析 有限元方法 应用统计 最优化方法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6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 √ √ √ √ 选修应用英 语必选 √ 必选 2-3 门 油气开采理论 高等油藏工程 专业课 专业课 40 40 2 2 √ √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现代钻井工程 岩石物理及实验 油气藏动态监测 现代油气藏渗流力学 气田开发 现代 CAE 弹塑性力学 现代完井工程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全校公选 40 40 40 60 60 40 40 60 2 2 2 3 3 2 2 3 √ √ √ √ √ √ √ √ 至少选 4 门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 全校公选 √ √ √ 至少选 1 门 非英语一 外必选 石油地质学 石油工程测井 油藏工程 钻井完井工程 七、论文工作 参照本指导意见执行。 不计学分 八、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工类学科的 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5.海洋油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0Z--) 一、培养目标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 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海洋油气开发开采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向深水发展、一方面是向 国外拓展、而工作对象也主要是深水领域。因此,要求本专业的硕士要掌握本学 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知晓 本学科的趋向;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 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掌握英语,能用英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和资料、撰写论文摘 要。基本掌握第二外语(如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 。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要求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坚实的海洋油气田开发开采的基础 理论和系统的海洋油气工程的专门知识,特别是海洋深水的钻井、完井、开发、 开采和油气集输方面的专门知识,知晓学科发展前沿和国际化准则,特别是海洋 公约,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能 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或探索与解决海洋钻井、完井、开发、开采和油气集输 方面发展问题的能力。要求熟练的掌握英语和基本熟练的第二外语(如西班牙语、 俄语、阿拉伯语) ,身体健康、特别是要会游泳。 5. 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还要求部分学生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 培养的方式,针对海洋特点专门培养的方式。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 每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 想、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 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6. 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海洋特殊工艺井钻井与完井工程 2、海洋油气田开发、开采理论与技术 3、深水油气田装备技术 4、海洋油气集输工程 5、海洋油气工程安全与环保 六、课程设置 类别 必修课 课程编 号 选修课 选修课 补修本科 主干课 备注 2 √ 必修 120 4 √ 必修 40 2 √ 40 2 √ 课程属性 学时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全校公共 课 36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应用英语) 全校公共 课 专业课 现代钻井工程 其它必 修环节 学期 Ⅰ Ⅱ 课程名称 油气开采理论 学术报告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高级英语视听说 硕士应用英语 数值分析 数学物理方法 最优化方法 模糊数学 有限元方法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应用统计 矩阵分析 高等流体力学 油气层保护技术 油气井工作液技术 弹塑性力学 现代 CAE 油气藏数值模拟 油气增产理论与技术 相态测试理论与技术 现代油气藏渗流力学 胶体化学 油气管网系统分析 油气系统控制理论 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 油气储运系统完整性管理 储运工程优化设计 测井新技术及应用 二外(西班牙语、俄语、 阿拉伯语) 工程力学 钻井与完井工程 石油地质学 油层物理 渗流力学 采油工程 专业课 必修 见研究生 必修环节 管理规定 全校公选 18 1 √ √ 18 1 √ √ 至少选 1 门 全校公选 60 2 √ √ 2 2 2 2 2 2 2 2 √ √ √ √ √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全校公选 6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选修应用 英语必选 专业课 专业课 60 3 40 2 √ 专业课 40 60 40 2 3 2 √ 40 2 √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 √ √ √ √ 专业课 40 2 √ 专业课 40 2 √ 专业课 2 2 2 √ 专业课 专业课 40 40 40 全校公选 120 全校公选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4 √ √ √ 必选 2-3 门 √ √ √ √ √ 至少选 4 门 √ √ √ √ 非英语一外 必选 不计学分 工程流体力学 油气集输 油气管道输送 7. 论文工作 参照本指导意见执行。 8. 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工类学科的 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9. 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10. 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由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方向选择和指定。 6.石油工程管理 (0820Z1) 一、 培养目标 石油工程管理学科是一门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分析、技术分析为基础,以石 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管理问题 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科。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石油工程管理硕士点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又具有工程管理与经 营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具有扎实的石油工程管理理论基础,较系统地掌握石油工程管理知识, 并能正确运用现代工程管理方法,以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石油工程 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2、能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 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以及继续学习、提高的基础和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正确地撰写 论文摘要。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生的实 际情况出发,于硕士研究生入校后 1 个月内,由导师与硕士研究生共同商议制订 具体的培养计划。 2、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研究 生培养中的作用。 3、课程学习采用听课、自学、辅导、案例讨论等方式,加强硕士研究生自 学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硕士研究生在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或选听学术报告 5 次,在导师指导下, 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四、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5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 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得少于 1 年。 五、研究方向 1、石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石油安全与风险管理 3、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4、石油工程系统模拟与优化决策 六、课程设置 硕士生在校学习阶段包括课程学习和其它必修环节两个部分,其中课程学习 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14 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开 36 学时, 记 2 学分) ,英语(开 120 学时,记 4 学分),应用统计(开 40 学时,记 2 学 分) ,高级管理学(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高级经济学(开 40 学时,记 2 学 分) ,管理研究方法(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 。 (2)必修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参加学术报告会、 选听学术等。 (3)选修课(2-6 学分),包括石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 ,石油工程风险管理(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石油技术经济学(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 ,石油战略与管 理(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 ,石油工程系统优化(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 ,国际 石油合作(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管理(开 40 学时,记 2 学分),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各开 18 学时,记 1 学分, 选一),英语使用写作、高级英语视听说(各开 60 学时,记 2 学分,免修英语至 少选一),二外(俄语、日语)(开 120 学时,记 4 学分,非英语一外必选)。 七、论文及答辩 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 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研究与撰写、学位论文 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审、学位论文评议、学位论文答辩和授予等环节。 1、学位论文应选择在学术上或在国民经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 论意义,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课题既可以是导师的科研 项目中的子课题,也可以是研究生自选论文课题,但所有课题都要有立题论证。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第四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由具有研究生指 导资格的 3-5 位教师组成的论证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开展论文的研究 工作。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进行,每位硕士研究生在中期检查时 必须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其内容包括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论文研究的工作计划等。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结论分 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 4、硕士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授位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1、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2、参加学术会议或选听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至少六次。 3、在读期间至少公开一篇学术论文。 4、撰写科研项目开题报告一份。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石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必修课 其它必修 环节 选修课 补修课 课程 编号 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校公共课 36 与实践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120 应用英语) 全校公共课 40 应用统计 备注 Ⅱ 2 √ 4 √ 2 √ 必修 必修 √ 必修 高级管理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高级经济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科研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石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专业核心课 40 理 石油工程风险管理 40 石油技术经济学 40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 40 石油战略与管理 40 石油工程系统优化 40 国际石油合作 40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管 40 理 √ √ 详见研究 √ 生必修环 √ 节管理规 定 2 √ 2 2 2 2 2 2 √ √ √ √ √ √ 2 √ 自然辩证法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60 2 √ √ 硕士应用英语 60 2 √ √ 二外(俄语、日语) 120 4 √ √ 管理学 经济学 运筹学 油藏工程 采油工程 钻完井工程 选六门 至少选一 选修应用 英语必选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不计学分 7.石油工程计算技术硕士 (0820Z2) 一、 培养目标 培养石油工程计算技术专业博士所需合格的生源;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石油工程、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 等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复合性高层次人才以及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动态,能较独 立地从事与石油工程计算技术相关的科研项目和科学研究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 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在石油工程计算技术学科上掌握基础理论和 专门知识,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谦虚谨慎的学 习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较好的文字撰写能力、口头表 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三、 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培养其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导师指 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强调在 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 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 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 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 研究方向 1、石油工程数值方法 2、石油工程模拟理论与方法 3、石油工程信息分析与处理 4、油气田系统预测预警与控制 5、石油工程中的计算智能 六、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必修 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应用英语) 高等数值计算方法 (外文资料专业课) 全校公共课 数学物理方法 全校公共课 高等油藏工程(石工院) 石油工程中的现代数学理 论与方法 全校公共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课 专业课 学 时 学 分 学期 Ⅰ Ⅱ 备注 36 2 √ 必修 120 4 √ 40 2 √ 必修 40 2 √ 必修 40 2 √ 必修 40 2 √ √ 必修 必修 学术报告 其它 必修 环节 详见研究生 必修环节管 理规定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全校公选 高级英语视听说 学术论文英语 18 1 √ √ 至少选一 18 1 √ √ 全校公选 60 2 √ √ 全校公选 60 2 √ √ 40 2 √ 40 2 √ 40 2 40 2 40 2 40 2 √ 石油工程信息处理 专业课 40 2 √ 高性能计算(计科院) 专业课 40 2 √ 120 4 √ 高等流体力学(石工院) 油气藏数值模拟(石工院) 选修 课 全校公选 油气开采理论(石工院) 数据仓库与知识工程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专业课 (计科院) 现代优化技术 模糊数学 二外(俄语、日语等) 专业课 全校公选 选修应用英 语必选 选二 √ √ √ 必选 非英语一外 必选 油层物理 补修 本科 主干 课 渗流力学 微分方程 算法分析与设计 四选二 不记学分 七、 科研实践环节 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导师或学术团队应积极营造创新、合 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和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 将科学实验、科研训练、学术培养和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培养硕士生 的科学实验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及组织能力。按照学校规定执 行。 八、 论文工作 参见学校标准执行。 九、 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 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十七、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二级学科:环境科学 083001、环境工程 083002 、环境化学 0830Z1、环境生 物技术 0830Z2)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献 身精神,积极服务社会。 2、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不断 更新知识的能力、实验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科技文献和资料、撰写论 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紧张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 二、培养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理论学习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结合,积极参加适当的公益劳动。 2、研究生进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体育课二学时,但不记学分。各年级研 究生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3、研究生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深入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又要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的能力,要注意拓宽专业面。 4、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教 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倡自学,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本 专业科技发展动向。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每 一位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导师要教书育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 业务学习、工作科研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研究课题的进行。要 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四、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规定 1、课程的设置原则: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充分体现学术型研究生层次的 特点,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 2、学分规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学分一般为 24-28 学分。所有课程均 按宽口径设置,硕士生选课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28 学分为宜。 3、课程的设置(见附件) 4、免修、重修和中期分流制度 (1)免修制度: 研究生对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可以提出免修报告,经导师、院和研究生 学院同意可以免修,但不免考,必须参加相应课程的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 的学分。 (2)重修制度: 硕士生一学期若有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仅允许一门考试不及格),允 许随同下一次课程进行重修,经考试合格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3)中期分流制度: 课程学习一年后根据学位课和所学课程成绩综合评分,对本年级学习成绩较 差的研究生,按 10%的比例进行分流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进入课题作论文,不合 格者将学分修满并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后,发给肄业证明。 5、必修环节: 研究生必修环节包括 “三助”工作、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发表学术论 文等内容。详见《研究生必修环节管理规定》 。必修环节一律不计学分。 五、学位论文及答辩 1、论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论文工作是培 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注重 文献查阅及其综述,实验设计与组织,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 算机应用、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 作风。 2、学位论文应选择在学术上或在国民经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 论意义,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课题可以是导师的科研项 目中的子课题,但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也可以自选论文 课题。所有课题都要有立题论证。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①目录;②五百 字以内的摘要,要求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③前言,包括文献综述、说明课题的 目的意义;④正文;⑤结论;⑥参考文献;⑦附录、包括不宜写入正文的繁琐推 导,数据和图表,计算机程序说明、论文中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等。论文一 般在三万字以内即可。每篇论文还要求写出三千字以内的详细论文摘要,中、英 文各一份。 3、学位论文完成后,复印装订成册(包括大摘要,并译成英文),包括原件 交五份到研究生学院,其余的交各系送交评审。 4、按学位条例及我校学位授予暂行工作细则的规定由各院系组织硕士论文 答辨。答辨通过后由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送交研究生学院 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附件: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 课程名称 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应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必修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课 最优化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环境学原理 专业课 40 2 √ 环境评价与区域环境规划 专业课 40 2 √ 高级微生物学 专业课 40 2 √ 高等环境化学 专业课 其它 必修 环节 Ⅱ √ 备注 必修 选二 学术报告 √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 √ 生必修环 √ 节管理规 社会实践 √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专业课 40 2 √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专业课 40 2 √ 现代测试技术 专业课 40 2 √ 专业课 40 2 √ 油气田环境保护理论与技 术 至少选一 选修 环境经济学 专业课 40 2 √ 课 现代环境分析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 40 2 √ 任选 高等微生物学 专业课 40 2 √ 四门 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 专业课 40 2 √ 油气田开发环境风险评估 专业课 40 2 √ 光催化导论 专业课 40 2 √ 环境生物技术 专业课 40 2 √ 油气田生物技术 专业课 40 2 √ 有害废物管理与处置 专业课 40 2 √ 120 4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修 水处理微生物学 本科 环境监测 主干 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 全校公选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跨学科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相应专业主干课程四门(不计学分)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不记学分 十八、软件工程 (083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了解 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熟练掌握软件高级开发技术的应用型/复 合型人才。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 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学位获得者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 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等工作,也可进 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积极为我国的 IT 行业的建设服务。能系 统掌握软件工程及有关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进行 专业领域外文资料的独立阅读与写作。具备较强的自我提高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富有 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紧密结合应用性和基础性科学研究,围绕培养研究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 主线,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 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 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 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学制 学制一般为 3~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 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五、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管理 主要研究软件过程管理、软件过程改进、软件配制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 件度量方法及技术等。 2、软件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需求工程、软件方法学、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 件再工程、软件工程环境与开发工具、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等 3、数据工程理论与技术 研究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和面向应用的数据存储与数据处理建模技术与方 法。开展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研究开发,将 CSCW (计算机 支持协同工作)和工作流技术融于其中,形成不同应用模式的组合软件平台,实 现软件重用和系统重构。 4、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 以组合问题的算法与复杂性研究为核心,开展人工智能、并行计算、神经网 络、生物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为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与技 术支持,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贮备。此外还从事分布式环境下的智能信息系 统应用技术与方法研究。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论文工作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八、科研实践环节 各研究方向、导师应根据实际需要给研究生安排一定科研实践工作,其中包 括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出差调研或搜 集资料等,并撰写相关实践工作的研究报告与心得。 九、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 十、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1]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引,J.E.霍普特罗夫特,J.D.厄而曼(徐美瑞 译),科学出版社,1991 [2]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 J. D. Ullman(有中译本,国防工业出版社) [3]Principles of Database and Knowledge-base Systems(Volume 2), J. D. Ullman [4]Randomized Algorithms, Rajeev. Motwani and Prabhakar Raghava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for NP-hard Problems,D.S.HOCHBAUM,PWS,1997 [6]算法分析与设计, 马绍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7]计算机图形学教程, 唐荣锡,汪嘉业等,科学出版社,2001 再版 [8]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Graphics , J. D. Fole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4,ISBN:0-201-60921-5 [9]科学计算可视化算法与系统, 石教英,蔡文立,科学出版社,1996 [10]Computer Networks, Tanenbaum, Third Edition (英文影印本), Andrew S.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2, ISBN 7-302-02410-3 [11]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陈鸣,张兴元,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10, ISBN 7-5053-24543 [12]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s (英文影印本), Douglas E. Comer,清华 大学出版社,1998.3, ISBN 7-302-02826-5 [13]用 TCP/IP 进行网际互连 第 1 卷:原理,协议和体系结构(第 2 版), Douglas E. Comer,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4, ISBN 7-5053-4607-5 [14]用 TCP/IP 进行网际互连 第 2 卷:设计,实现和内部构成(第 2 版), Douglas E. Comer,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7, ISBN 7-5053-4604-0 [15]用 TCP/IP 进行网际互连 第 3 卷:客户机-服务器编程和应用(第 2 版), Douglas E. Comer,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7,ISBN 7-5053-4632-6 [16]计算几何, 苏步青,刘鼎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7]多媒体系统设计, 徐光佑等译[美],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9 [18]组合最优化——算法和复杂性, C.H.Papabimitriou 等著[美],刘振宏,蔡茂 诚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19]初等数论, 潘承洞,潘承彪,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0]初等代数数论, 潘承洞,潘承彪,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 [21]人工智能原理, 石纯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0 [22]模糊知识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何新贵,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23]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陈国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24]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王鼎兴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5]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第二版), 陆钟万,北京大学出版社 [26]Software Architecture-Perspective on an Emerging Discipline, Mary Shaw, et al,清华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Inc,1998.5, ISBN:7-302-02832-X/TP1489 [27]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 张立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7 [28]分布计算系统, 鞠九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29]模糊专家系统原理, 刘有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30]面向对象技术, 蔡希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1]密码学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Stinson[美] 著,冯等国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2]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 [33]IEEE Tra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34]IEEE Trans on Computers [35]ACM Trans on Database System [36]ACM Transaction on Graphics [37]Algorithmica [38]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9]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0]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 [41]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42]Journal of ACM [43]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 [44]Journal of Algorithms [45] 中国科学 [46] 科学通报 [47]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 [48] 软件学报 [49]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附件: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 课程名称 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应用 全校公共课 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最优化方法 全校公共课 40 2 √ Ⅱ 必修 算法分析与设计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高级软件工程 专业核心课 40 2 √ 课 软件体系结构 专业核心课 40 2 √ 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 专业课 40 2 √ 软件过程和管理 专业课 40 2 √ 面向对象方法 专业课 40 2 √ 高性能计算 专业课 40 2 √ 数据仓库与知识工程 专业课 40 2 √ 数据工程概论 专业课 40 2 √ 其它 必修 环节 备注 任选四门 学术报告 详见研究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生必修环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文献阅读 定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 全校公选 论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国际会议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选修 学术论文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课 矩阵分析 全校公选 40 2 √ 有限元方法 全校公选 40 2 √ 文献检索 全校公选 20 1 √ 知识产权 全校公选 20 1 √ 120 4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修 数据结构 本科 数据库原理 主干 C 语言程序设计 课 操作系统 备注:同等学历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补修 2 门本科主干课程。 √ 任选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不记学分 十九、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一、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既要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 要为社会培养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 培养目标是:对研究生进行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管理科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教育, 培养研究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科研工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使研究生成为 知识丰富、思维严谨、勇于进取、善于沟通、涵养深厚、道德高尚的管理专业人 才。 二、素质要求和基本能力 素质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 质、高尚的思想品德、较深的人文素养、较高的科研水平、较强的开拓精神。基 本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决策理论、组 织行为学等理论知识;把握管理科学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较好地掌握管理科学 研究方法;熟练地应用外语进行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和专业论文写作;具有较强 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要在研究生入 学一月之后,为研究生制订完善的培养计划。 2、严格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着力培养研究生学 习能力、科研能力、工作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3、 、研究生必须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通过者方 能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4、研究生在读期间,必要参加学术讲座 6 次、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1 次、参加科研项目 1 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 篇(或完成专著内容 2 万字以上) 。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 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1、管理决策与系统优化 2、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 3、安全与风险管理 4、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5、公共与行政管理 六、课程设置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全校公共课程学习任 务之外,还必修 3 门专业课,同时选修 6 门专业方向课。总学分一般为 28 学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 类 课程 别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 必 修应用英语) 修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 课 全校公共 课 全校公共 课 课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课程属性 修 课 40 2 √ 120 4 √ 40 2 √ 理学院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专业课 40 2 √ 必修 高级经济学 专业课 40 2 √ 必修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专业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详见研究生必 修环节管理规 社会实践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20 1 20 1 √ √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系统工程 专业选修 40 2 √ 决策理论与方法 专业选修 40 2 √ 运筹学Ⅱ 专业选修 40 2 √ 组织行为学 专业选修 40 2 √ 生产运作管理 专业选修 40 2 √ 计量经济学 专业选修 40 2 √ 战略管理 专业选修 40 2 √ 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选修 40 2 √ 120 4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 修 本 科 主 干 课 学分 高级管理学 方法论 选 学期 学时 √ √ 至少选一 选修应用英语 必选 8 门选 6 门 非英语一外必 选 运筹学 1 统计学 管理学 经济学 会计学 不记学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120100) 一、学科门类:工学 代码:08 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代码:120100 二、研究方向 2.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 3. 建筑业和建筑业企业管理 4. 现代房地产项目绿色开发及数字化开发 5. 城市建设与管理 6. 国际建筑市场及工程管理 三、知识结构 1.系统科学的认识观; 2.掌握 5,500 个以上的外语词汇,顺利、正确、快速阅读专业文献,能撰写 本学科学术论文摘要; 3.掌握空间解析几何、数理方法、应用统计、数学规划、数值分析等基础理 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理建模能力; 4.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熟 练掌握工程管理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实 施控制、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5.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技术,能结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工程问题,编制和开 发应用软件。 四、相关学科 1.项目管理 2.结构工程 3.岩土工程 4.桥梁与隧道工程 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6.市政工程 五、课程设置 类 课程编 别 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Ⅱ √ 必 应用英语) 修 数值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课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博弈论 专业核心课 40 2 √ 建设项目管理 专业核心课 40 2 √ 项目投资与融资 专业核心课 40 2 √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社会实践 0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选 修 课 补 √ 备注 √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公选 18 1 √ √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施工组织学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管理前沿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咨询方法与实务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专业选修课 40 2 工程管理信息化 专业选修课 40 2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120 4 至少选一 工程经济学 40 本 施工组织与管理 40 科 技术经济分析 40 工程项目管理 40 √ √ √ 任选 四门 √ √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修 主 干 课 不记学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1) 公共与行政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一)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既要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 要为社会培养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因此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 研究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 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要求研究生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应掌握数学、管理学、社会学、 政治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 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了解作为决策环境的中国政治文化传统、行政规 则和行政程序,了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对公共管理事业的新要 求,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宽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复合型、应用型的知 识结构,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发展和新特点。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强化研究 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的综合素 质训练。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 践、社会调查等活动。 (四)学制 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公共与行政管理 (六)课程设置(见附件) (七)科研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与管理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创 新能力、管理能力的主要手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须参与科研 工作或管理实践活动。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选择对行业或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 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 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 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 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 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 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公共与行政管理方向课程设置 类 课程 别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修 全校公共课 应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40 2 √ 120 4 √ Ⅰ Ⅱ 备注 必修 √ 必修 必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修 矩阵分析 全校公共课 40 2 √ 必修 课 管理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管理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必修 运筹学Ⅱ 专业课 40 2 √ 必修 决策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 40 2 √ 必修 组织行为学 专业课 40 2 √ 必修 学术报告 1 √ 科研实践 1 √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社会实践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全校公选 法论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选 社会系统工程 专业选修 40 2 √ 修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专业选修 40 2 √ 公共政策分析研究专题 专业选修 40 2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选修 40 2 √ 课 补 社会学 修 社会统计学 限选 2 本 科 管理学 主 经济学 不记学分 干 课 政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全校公共课程学习任务之外,还必修 2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三门专业课程,同时选修 3-4 门专业方向课程。总学分一般为 28 学分。 二十、工商管理 (12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国际化经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工商企业、经济管理部门以及更高层次的工商管理博士人才培养的需要, 具有战略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勇于开拓精神与善于沟通的能力,有较强的管理问 题分析、咨询、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的获得工商管理学科训练 的高素质的中高级综合管理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 素质,具有高尚品格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和善于合作的科 学精神。系统的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工商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掌握工 商管理研究方法;紧跟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我国工商管理的有关 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能够熟练的应用外语进行文 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和专业论文写作。具有工商管理科学研究,解决企业管理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组织管理,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具体实施 培养计划、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确保工商管理培养质量。 2、工商管理研究生必须通过工商管理各科课程的考试,修满规定的课程学 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通过者,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研究生在读期间,必要参加学术讲座 6 次、学术报告 6 次、社 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1 次。参加并完成科研项目 1 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 篇(或 完成专著内容 2 万字以上)。 4、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要在研究生入学一月之后, 为所指导的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 四、学制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研究方向 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制订 4 个研究方向。 1、企业管理 2、技术经济及管理 3、会计学 4、企业法制管理 六、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编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与实践研究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 必修课 全校公共课 修应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应用统计 全校公共课 40 2 √ 高级管理学 专业课 40 2 √ 管理研究方法论 专业课 40 2 √ 高级经济学 专业课 40 2 √ Ⅱ 备注 √ 学术报告 详见研究 其它必 科研实践(教学实践) 生必修环 修环节 社会实践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选修课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免修英语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必选 生产运作管理 40 2 √ 战略管理 40 2 √ 组织行为学 40 2 √ 市场营销学 40 2 √ 技术经济学 40 2 √ 会计理论研究 40 2 √ 财务理论研究 40 2 √ 40 2 √ 120 4 成本与管理会计理论研 究 二外(俄语、日语等) 全校公选 √ √ 选六 非英语一 外必选 会计学 补修本 科主干 课 管理学 经济法 不记学分 企业法制管理 (1201Z1) 一、培养目标 企业法制管理是以法学为主,与工商管理学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主 要为企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阔的 学术视野,良好的理论素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既懂法律又懂管 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学科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系统的法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法学、管理学学术前沿,具有较强的法学、管理学交叉理 论研究能力和企业法律实务工作能力,具有严谨科学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够独立从事企业法制管理理论研究、企业法律实务 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拥有高尚的 社会主义品德和健康的体魄,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积极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 务。 2、熟练掌握企业法制与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持 续更新知识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研究型 人才。 3、既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法律现状与研究动态,又能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现实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为企业法律制度的完善作出贡献的复 合型人才。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由研究生院组织管理、文法学院具体实施,包括培养计 划的制定、课程的修读、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其他必修环节等工作。 2、本专业研究生必须通过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科课程的考试,修满 24 学分 方能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答辩通过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授予企业法制管理或工 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3、本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 篇,或完成专著内容 2 万字以上。 4、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根据 学位条例和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 5、企业法制管理学科生源主要是管理类专业、法学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毕 业生。非法学专业生源需要补修法学类专业核心课程;非企业管理类生源需补修 企业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 四、学制 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 5 年。课程学习时间和 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包括论文答辩)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三个学期完 成,至迟在第四学期完成,第二、三学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参加社会实践和撰 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等。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 五、 课程设置(见附件) 六、论文工作 1、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应选择在学术上或在实践 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 课题可以是导师的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 但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研究生也可以自选论文课题。 2、开题。所有课题都要有立题论证,并由所在院系组织开题答辩,通过后方 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论文中期检查。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五学期认真填写西南石油大学论文中期 检查表并接受检查。开题论证和中期检查都未参加的研究生不能参加毕业答辩。 4、硕士研究生应按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指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同行专家评审及论文答辩。 5、按国家学位条例及我校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学 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辨通过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 料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 七、其他必修环节 1、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要求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每名研究生在 学习期间必须结合专业学习写出读书心得或专题研究报告 2 份,并在适当场合作 口头汇报,其中至少有 1 次公开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报告。学术活动结束 后,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其余 1 次报告由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核批合 格后备案。 2、教育教学实践。每名研究生均需参加总计不少于 8-10 周的教学实践活动 (其中包括 4-6 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担任 本科生班主任助理或辅导员助理,承担与所学专业相关课程助教、辅导、答疑、 批改作业,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实 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学院学术机构核批合格后备 案。 3、科研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尤其是导师的科研实践。围绕研 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其科研能力。 4、文献阅读。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逐步安排文献 资料阅读,每个硕士生的文献阅读总量不得少于 20 篇(部),文献阅读的考核 由导师负责,考核方式可以采取综述报告、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外文文献翻译 等,并反映在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中。 八、课程教学大纲(略) 九、本学科文献资料阅读目录 1. [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 2. [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3. [德]沃尔夫等著,高家伟译:《行政法》(两卷本),商务印书馆 2002 年 版。 4.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1980/2001/2003 年 版。 5. [美]洛克著,叶启芳等译:《政府论》,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 6. [美]诺曼•维拉:《宪法公民权》(第 3 版)英文影印本,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7. [印]塞夫著,周伟译:《德国行政法——普通法的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8. [英]哈洛等著,杨伟东等译:《法律与行政》,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9. 夏勇:《中国民权哲学》,生活-读书-心知,三联书店 2004 年版。 10. 翁岳生:《行政法与现代法治国家》,国立台湾大学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 1990 年版。 11. [美]罗纳德•哈里•科斯著,盛洪等译:《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 出版社 1990 年版。 12. [美]罗伯特•C•克拉克著,胡平等译:《公司法则》,中国工商出版社 1999 年版。 13. [美]亨利•汉斯曼著,于静译:《企业所有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4.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 15. 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上下),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19. 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0. 王利明等编著:《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21. 王泽鉴:《民法物权 通则 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22. 王泽鉴:《民法物权 用益物权 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3. 王泽鉴:《债法原理 基本理论 债之发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版。 24. 王泽鉴:《债法原理 不当得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5.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 基本理论 一般侵权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6.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7.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版。 28.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29. 甘培忠、楼建波主编:《经济法论丛——公司治理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30. 李昌麒:《经济法理念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31.吕忠梅:《环境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32.李永升著:《经济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33. 孙国祥著:《经济刑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4.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年 版。 附件:企业法制管理课程设置 类 课程 别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课程属性 全校公共课 与实践研究 必 修 课 其 它 必 修 环 节 硕士英语(符合条件选 全校公共课 修应用英语) 学期 学时 学分 36 2 √ 120 4 √ Ⅰ 高级经济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高级管理学 专业核心课 40 2 √ 企业法与公司法研究 专业核心课 40 2 √ 经济法研究 专业核心课 40 2 √ Ⅱ √ 学术报告 √ 科研实践 √ 社会实践 √ 备注 √ 详见研究 生必修环 节管理规 定 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全校公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全校公选 方法论 18 1 √ √ 18 1 √ √ 至少选一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选修应用 硕士应用英语 全校公选 60 2 √ √ 英语必选 企业法律实务研究 专业课 30 1.5 √ 修 民商法专题研究 专业课 30 1.5 √ 课 经济刑法专题研究 专业课 30 1.5 √ 行政法专题研究 专业课 30 1.5 √ 专业课 30 1.5 √ 专业课 30 1.5 全校公选 120 4 选 石油法规与国际石油合 作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专 题研究 二外(俄语、日语等) 补 修 本 限选六 √ √ 经济学 √ 管理学 √ √ 非英语一 外必选 四选二 不记学分 科 主 干 课 民法学 √ 商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