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每周信息(第158期).doc

Colpe1 页 64 KB 访问 3172.97下载文档
每周信息(第158期).doc
当前文档共1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每周信息(第158期).doc

每周信息参阅 安医大党政办公室编 序号 栏目 1 政治 建设 2 综合 改革 3 教育 视野 4 调查 研究 5 他山 之石 2023 年第 7 期(总第 158 期) 2023 年 4 月 3 日发 信息内容 3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再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 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 场观点方法。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 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带头抓好问题检视和整改,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责,把学、查、改有机贯通起来,全面查找自 身不足和工作偏差,着力从思想根源和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要带头抓好所在地区、分管领域的主题教育,压实领导责任,全程掌握进展情况,把 工作抓实、抓深,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台 2023 年工作要点。要点指出,要聚焦国家战略和关键产业发展急需,加强战略紧缺和新兴交叉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好 18 个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强化特色发展,打造优势领域和主攻方向,加快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 人才。要深入推进新医科建设,深化培养机制创新,加快“医学+X”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 改革,着力构建医学专业全覆盖的认证体系,组织筹备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要深化内容方法创新,实施战略性新兴领域教学资 源建设计划,印发实施《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规定》,构建中医药经典教学新生态。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党的二十大赋予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教育系统 要准确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加强有组织科研,发扬集体智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无我有”的战略优势任务、“人有我强”的战略 必争任务、“人强我优”的战略制胜任务上有更大功绩。要切实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一体推进选拔、培养、评价等方面改革,建强课程、 教材、师资等关键核心要素,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持续推进大学分类评价改革,根据高校属性进一步优化多元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激励 各类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推动部分高校做好服务关键领域发展的“单项冠军”。要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有更大作为,探索灵活多样的国 际教育交流形式,主动参与和主导更多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加大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力度。2022 年本科招生当中,已经把理工农医的招生比例提升到过半的水平,就是本科招生规模有一半及以上放在理工农医类的专业和学科上面;在硕士生教 育阶段,理工农医类的招生规模接近 60%;在博士生教育阶段,理工农医类的招生规模超过 80%。二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快速扩大。研究生整个在 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了 365.4 万人,博士生的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 55.6 万人,是 2012 年的 2 倍。三是加快培养紧缺型、实用型、高技能人才。2022 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已经达到了 2.5 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将近 70 万人,占比达到 60%以上,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占比。 首都医科大学开办贯通培养复合型高水平医学人才的改革项目——“阶平班”。一是深化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数理化、 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内涵建设,优化完善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基础医学课程,增设鉴别诊断学、治疗学以及内外科整合课程。二是通过 多种途径组建国际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学校与学院两级专题培训、模拟教学、交流分享等方式,提升教师高水平人才培养理念,拟聘请校外知名 国际学者参与人才培养。三是多种方式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制订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学计划,增加过程性考核占比,增加分析推导性 质的考核内容。四是探索双导师制,持续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在本科阶段,每位学生将确定 1 名基础阶段导师和 1 名临床阶段导师,均通过学生与 导师双向选择。五是增强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方式、辅以外文教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安排学生赴国外访学或交流学 习。六是设置分流与转入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时有利于授课教师和科研导师发现并引导具备持久发展潜质的优质学生。 主审:顾家山 责任编辑:任嵩 李震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