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工作简报(24).doc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 总第 24 期 二零零八年第六期 ∽∽∽∽∽∽∽∽∽∽∽∽∽∽∽∽∽∽∽∽∽∽∽∽∽∽∽∽∽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编 2008 年 10 月 7 日 ∽∽∽∽∽∽∽∽∽∽∽∽∽∽∽∽∽∽∽∽∽∽∽∽∽∽∽∽∽ 本 期 导 读 ★特别报道 1、我校在 2008 年上海市社科评奖中再创佳绩 2、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在我校召开 ★科研焦点 1、我校举办首届“论坛与发展”国际研讨会 2、秦绍德书记到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调研 3、经济学院召开蒋学模先生追思会暨“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 2008”研讨会 4、“上发中心—复旦论坛:文化发展专题”(第四期)在我校举行 5、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 2008 年年会暨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民法学学 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项目管理 1、历史地理、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基地 2008 年度项目批准立项 2、我校获 19 项 2008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3、2008 年度“金苗”、 “金穗”项目批准立项 ★人才培养 1、2008 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名单公布 ★机构动态 1、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论坛”开坛 2、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双周学术论坛”开坛 3、“共和国制度成长的政治基础”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4、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成立港口发展研究中心 ★ 科 研 简 讯 ★特别报道 我校在 2008 年上海市社科评奖中再创佳绩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暨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和宣传 优秀成果奖于 9 月 3 日公示。本届共评出哲社著作成果类奖励 282 项,邓小平 理论奖 54 项,学术贡献奖 6 项,网络理论和宣传成果奖 15 项,内部探讨优秀成 果奖 50 项。 我校在本届评奖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的好成绩,无论在获奖的数量上,还是 获奖的等地上,都较以往历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遥遥领先于上海其他兄弟院 校和科研单位。共 128 项成果获奖(上届为 84 项),其中学术贡献将 3 项(上届 为 1 项) ,一等奖 17 项(上届为 9 项),二等奖 36 项(上届为 14 项),三等奖 70 项(上届为 60 项) ,以及网络宣传成果奖和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各 1 项。 我校获奖总数居全市第一,成果获奖的总量增长居全市第一,领先优势进一 步突出。上一届我校在上海哲社和邓小平理论获奖数占总奖数的 33.1%,今年 占总获奖数 36.7%。我校上海哲社和邓小平理论的总获奖数比去年增加 40 项, 增加了 48.2%。我校获得高等第奖励数量增长更快,此次获奖中我校获得一等 奖占全市一等奖总数的 37%,比上届增加了将近一倍。 本届评奖上海市共评出 6 项学术贡献奖。我校经济学院的张薰华教授、中文 系的贾植芳教授、王运熙教授获得学术贡献奖。另外三位获奖者分别是:上海社 会科学院的雍文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钱谷融教授和徐中玉教授。 在本届评奖中,经济学院、哲学院、社政学院列全校总获奖数前三名,各院 系获奖情况如下: 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 传优秀成果奖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奖 一等奖 获奖励总 计 二等奖 三等奖 小计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小计 3 3 6 2 5 11 18 24 1 3 3 7 13 14 2 1 2 7 10 12 历史系 1 4 6 11 11 中文系 2 4 5 11 11 法学院 2 3 4 9 9 1 3 3 7 8 新闻学院 1 2 4 7 7 历史地理研究所 1 4 5 5 2 4 4 经济学院 哲学学院 社政学院 管理学院 1 2 1 1 国关学院 2 2 古籍所 1 1 1 3 3 3 3 3 1 1 2 3 1 1 2 2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2 2 高教所 1 1 1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 1 1 外文学院 1 1 1 1 1 0 1 111 123 金融研究院 美国研究中心 1 1 国际问题研究院 文博系 1 社科部 合计 1 2 4 1 6 12 15 32 64 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在我校召开 由世界管理协会联 盟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 院承办的第九届世界管 理大会 7 月 27-28 日在我 校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委员长韩启德出席开幕 式,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 畏、 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 德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 本次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首 席教授苏东水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演讲。 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是由世界各国管理和企业经营研究组织、大学 管理教育机构发起成立的管理协会联盟,长期致力于管理和企业经营研究的国际 交流与合作。协会在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 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冰岛、芬兰、挪威、瑞典、爱尔兰、荷兰、 新西兰、阿根廷、智利、南非等国都拥有成员组织。 由 IFSAM 主办的世界管理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迄今已在日本东京、美国 达拉斯、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加拿大蒙特利尔、澳大利亚昆士兰、瑞典哥 德堡、德国柏林等地成功举办了八届,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管理学术界的交流。 今年,世界管理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本届 大会的主题是“东西方管理文化融合发展”。国内外管理学者将交流和探索管理 学的发展道路,推动东西方管理文化的融合,提高我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 3 影响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摘自校园网) ★科研焦点 我校举办首届“论坛与发展”国际研讨会 9 月 21 日至 22 日,由我校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复旦大学论坛发展研 究中心、上海论坛及诸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论坛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浙 江省诸暨市举行。 校党委书记秦绍德,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金在烈,及浙江省绍兴市市 委常委、诸暨市市委书记谭志桂,诸暨市市长王继岗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博 鳌亚洲论坛企业关系总监韩秀梅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宣读了贺信。副 校长许征在研讨会上做了“上海论坛国际化和专业化建设”的主题发言。香港中 文大学教授杨汝万和美国亚洲经济年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胡永泰分别做了 “国际论坛的兴起和发展”和“加强论坛国际化影响力”的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全球化下的论坛:兴起与发展” ,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的相关领域研究学者, 来自世博局论坛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等相关机构的专家,以及来自博鳌亚洲 论坛、世界佛教论坛、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北京论坛、东北亚论坛、亚洲传 媒论坛、北京国际金融论坛等多家知名论坛代表与会,就论坛的兴起与发展、合 作与创新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对如何定义论坛、论坛与其他社会沟通制度、形势 有何区别,论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推动作用,以及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不 同社会机构部门在论坛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等相关问题展开了多学科多维度 的讨论,彼此分享经验,从而加深对论坛的理念内涵的认识,以期在今后提升论 坛的运作水平。 复旦大学论坛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 2008 年 9 月,中心将秉承本土化与国际 化相结合、理论性和政策性相结合的发展宗旨,依托复旦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 积极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构建论坛发展研究的国际交流平台,推进世界范围内 的论坛发展研究,填补论坛发展研究空白。 4 秦绍德书记到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调研 9 月 19 日下午,校党委 书记秦绍德到出土文献与古 文字研究中心调研并指导工 作。陪同参加调研的还有校 文科科研处处长方晶刚等。 中心主任刘钊向秦书记 汇报了中心今年以来的工作 进展,介绍了今年中心承担 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特 别介绍了广受关注的“马王 堆简帛集成”项目。秦书记悉心听取了刘钊的汇报,又向裘锡圭教授等研究人员 详细了解情况,秦书记大力赞扬了中心研究人员专注学术的研究精神,鼓励中心 的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做好承担的科研项目,对中心的蓬勃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 并与方晶刚处长对中心的项目经费、 办公场地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 之后,秦书记一行参观了中心的资料室和办公室。 (文献与古文字中心供稿) 经济学院召开蒋学模先生追思会 暨“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 2008 研讨会” 为追思纪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奠基人之一,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 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于 8 月 30 日至 31 日 举行了蒋学模先生追思会暨“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 2008 研讨会”。 追思会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石磊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对 蒋学模先生的逝世表示了哀掉,高度评价了蒋学模先生中国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和复旦大学学校发展中的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致辞表示, 蒋学模是我国经济学界同仁学习的楷模,蒋先生作为一名“不断悔改”的经济学 家,其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和与时具进的学术科研精神将是复旦大学宝贵的 精神财富。来自全国各地的蒋学模先生生前的友好、同事、学生及政治经济学学 界同仁共 80 余人对蒋学模先生进行了追思。 8 月 31 日,举行了“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 2008 研讨会”。会议由新政治经 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 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江苏省委党校、江 5 苏省社会科学院等 10 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 50 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国光教授、中国社科院江春泽研究员、南 京大学洪银兴教授分别做了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的精髓和 财富理论的主题报告。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历史 的回顾,揭示了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研讨会气氛热烈,与 会专家纷纷就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必 将为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新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上发中心—复旦论坛:文化发展专题”(第四期)在我校举行 9 月 22 日下午, “上发中心-复旦论坛:文化专题” (第四期)在逸夫科技楼 举行。本期论坛的主题是“软实力建设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本次论坛由上海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我校主办,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承办。会议由复旦大学企 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主持,校长助理桑玉成教授出席论坛并代表主办方讲话。 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区委常委、副区长柴尧迅结合杨浦区“软实力”建设的具 体实践,做了关于“提升城区软实力—实现杨浦新一轮发展”的主题发言。上海 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鲍宗豪、我校哲 学学院教授陈学明也分别就“软实力”建设和国际关系、如何利用文化“软实力” 提高大都市核心竞争力,以及“软实力”与人的生活方式等内容进行了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上 海市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张国华、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何建华等参加会议, 并对主题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热烈的讨论。 上发中心和复旦合办的文化发展论坛是双方共同合作的系列性高层研讨论 坛,本论坛的主旨是对上海城市文化发展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研讨,把握城市 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研讨城市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 都市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目前已经分别就“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 发展和文化产品创新” 、“文化产业投融资和文化企业市场运作”举办过三期专题 研讨。主办方将继续对本期论坛所形成的意见进行整理,并提交有关部门,努力 对推动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 2008 年年会 暨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民法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9 月 20 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 2008 年年会暨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 民法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江湾校区法学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中 6 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我校法学院民商法学科承办,中央电视台提供媒体 支持。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宪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民法学研 究会会长王利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我校法学院院长孙南申、上海市人 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沈国明、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制片人石强分别 在开幕式上致辞,杨立新教授作了民法学研究会工作报告。会上还颁布了 2008 年“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相关部门 的教授、学者、法律工作者参加会议。 (摘自校新闻中心) ★ 项目管理 历史地理研究创新基地 2008 年度研究项目批准立项 近日,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008 年度研究项目经公开 招标,经过专家评审,根据《复旦大学“985 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 管理实施细则(2007 年 4 月修订) 》,现批准以下 7 个项目立项。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项目名称 1 周振鹤 史地所 长三角地区乡镇行政区划变化过程重建 2 杨伟兵 史地所 长三角城镇体系形成和演变 3 王建革 史地所 长三角地区农业生态和水利过程重建 4 吴松弟 史地所 长三角地区经济地理过程和区域差异 5 侯杨方 史地所 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和土地 6 韩昭庆 史地所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人地关系和环境影响 7 周振鹤 史地所 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基地 2008 年度研究项目立项 近日,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008 年度研究 项目经公开招标,经过专家评审,根据《复旦大学“985 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 新基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2007 年 4 月修订)》,批准以下 7 个项目立项。 7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项目名称 1 赵德余 2 顾宝昌 中国人民大学 3 吕军/王颖 公共卫生学院 4 陈刚/孙梅 公共卫生学院 5 陈周旺 6 竺乾威 7 滕五晓 社会发展与公共 政策学院 国际关系与公共 事务学院 国际关系与公共 事务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 政策学院 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卫生保健政策 中国人口增长的未来趋势及相关人口政 策调整研究 中国医疗改革策略研究 公共卫生体系三年建设成效及完善策略 研究 转型社会中的城市基层治理 转型时期公共服务政策创新研究 危机应对与灾后重建 我校获 19 项 2008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9 月,教育部 2008 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立项情况公布,我 校有 19 项获准立项。据悉,今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共受理 申报项目 12679 项,共评出 1289 项立项资助课题,平均立项率为 10.16%。我校 共申报 173 项,立项 19 项,立项率为 10.98%。我校 19 项立项课题中,有 10 项 是在学校“三金”项目支持基础上申报成功的,其中 6 项为“金苗”资助项目, 4 项为“金穗”资助项目。 复旦大学 2008 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一览表 序 号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别 所在单位 项目名称 1 朱晓红 规划基金项目 哲学学院 当代天主教妇女神学 2 高顺全 规划基金项目 国际文化 交流学院 多义副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研究 3 陈力 规划基金项目 法学院 构建我国和谐的仲裁与司法关系 4 李慧中 规划基金项目 经济学院 扩大内需与中国对外贸易的“母市场效应” 5 张业松 规划基金项目 中文系 鲁迅遗产与新世纪人文教育 6 张建新 规划基金项目 国关学院 美国贸易政治化与构建和谐中美贸易关系研究 8 7 黄文芳 规划基金项目 环境系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管理与服务体系研 究 8 郭虹 规划基金项目 新闻学院 如何通过动画艺术彰显中华文化 9 陈云 规划基金项目 国关学院 中国经济开发模式的实证研究——走向“成长 的共享” 10 李旭 规划基金项目 管理学院 中国未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与路径研究 11 曾成桦 青年基金项目 管理学院 本土企业的成长战略: 以通讯产业为例 12 吴猛 青年基金项目 哲学学院 比岱的《资本论》解读:一个批判性的研究 13 李新梅 青年基金项目 外文学院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文化思潮 14 王有为 青年基金项目 管理学院 基于交互记忆系统的知识管理研究 15 王健 青年基金项目 经济学院 经济转型评估体系构建及对中东欧 10 国的检验 ——兼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16 攀登 青年基金项目 经济学院 泡沫的微观基础研究 17 方军雄 青年基金项目 管理学院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机构化趋势与市场信息 效率研究 18 谢静 青年基金项目 新闻学院 新社会阶层的媒介形象与身份认同研究 19 徐明东 青年基金项目 金融研究 院 资本充足率约束下的银行资产组合行为 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2008 年度“金苗”、 “金穗”项目批准立项 9 月 27 日,我处召开了文科科研推进计划“金苗” 、“金穗”项目立项会议, 62 个项目批准立项。本次共受理申报项目共 87 项,经过校内专家进行双项匿名 评审, “马王堆帛书历史类文献综合研究”等 41 项课题批准为 2008 年度“金苗” 项目;“基于我校双语教学现状调研的图书馆外国原版教材保障机制”等 10 项 课题批准为管理类“金苗”项目;“中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不确定性的动态 关系研究”等 11 项课题批准为“金穗”项目,总资助经费为 73 万元。 ★ 人才培养 2008 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名单公布 2008 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名单于近日公布,该计划是为支持和鼓励 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和创业,优化本市自主创新发展环境,由上海市人 事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启动实施的。2008 年,我校共有 14 名文科教 师获得资助,获得资助人员名单如下: 序号 项目负责 单位 项目名称 9 人 1 许凌艳 法学院 金融业统合监管模式比较研究:全球金融法制改 革与中国的选择 2 司 佳 历史系 欧美视阈中的晚清上海社会群体研究 3 张徐乐 历史系 新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1949-1958) 4 徐美君 法学院 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刑事和解发展模式研究 5 杨 金融研究 网上支付风险感知与度量研究 青 院 6 刘 晔 国关学院 全球化进程中大都市治理的比较研究 7 尚蔚鑫 管理学院 供应链中的竞争、协调和均衡 8 王有为 管理学院 知识工作团队中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因素及作 用机理的研究 9 何雁群 管理学院 现状维持偏见对顾客自助服务选择偏好影响的 实证研究 10 胥正川 管理学院 移动商务中的情景感知服务研究 11 沈国麟 新闻学院 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信息传播 12 刘 炜 外文学院 中国和奥地利社会小说中的没落时代 13 郭有德 社政学院 从社会公平的视角研究中国卫生体制 14 朱建新 外文学院 电影改编和文学批评研究 ★ 机构动态 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论坛”开坛 著名人类学大师萨林斯教授首讲“人性与文化” 9 月 25 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 等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论 坛” 开坛仪式在光华楼隆重举行。高研 院首席学术顾问、 校党委书记秦绍德教 授, 高研院学术委员会创始委员、世界 著名人类学家、芝加哥大学荣誉教 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萨林斯教授,高研 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 校特聘教授、高研院(IAS—Fudan)院 10 长邓正来教授出席开坛仪式。 秦绍德书记为论坛开坛致辞,他指出,为推动学术繁荣与发展,学校将一如 既往地支持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支持世界的社会科学走进中国。复旦热情地 邀请世界各地学者来访问讲学;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文科学者从事开拓性的学 术工作,并尽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希望邓正来教授和复旦师生一起努力, 把“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论坛”越办越红火,并期待着这个论坛成长为中 国社会科学领域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论坛之一。 邓正来教授对高研院“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论坛”的创设主旨、组织 形式和活动安排进行了说明。邓教授指出,创设该论坛突出地表达了我们对当代 中国学术发展取向的一种期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从引进、复制、国际接轨 的阶段迈向一个全新的“走向世界”的阶段,即与世界进行实质性的思想对话和 交流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能再简单的引进和复制西方的思想, 而要通过对中国的深度研究对世界的未来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要用我们自己的 独特思想去与世界交流和对话。 随后,邓正来教授代表高研院为萨林斯教授正式颁发了“复旦大学社会科学 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创始委员”聘书,并与萨林斯教授一起为“中国与世界: 社会科学高级论坛”揭牌。最后,萨林斯教授以《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人 性与文化》为题做了开坛演讲。 “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论坛”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IAS-Fudan)两大常规性的学术论坛之一,是高研院为拓宽中国学术的理论视 野、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而专门设置的全球性学术论 坛。论坛每月举办一次,主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就当下中国与世界的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表主题讲演,并与国内学界展开讨 论与交流。(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供稿) 我校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双周学术论坛”开坛 并在 9 月 11 日、9 月 26 日分别举行了两场学术报告会 9 月 11 日,复旦大学社会科 学高等研究院“双周学术论坛: 中国深度研究” 开坛仪式在光华楼 东辅楼 103 报告厅隆重举行。邓 正来教授主持论坛活动, 对高研院 “双周学术论坛:中国深度研 究”的创设主旨(即中国深度研 11 究)、组织形式和活动安排进行了说明。桑玉成教授代表王生洪校长对论坛的开 坛表示祝贺,他指出“双周学术论坛”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一项重 要学术活动,旨在为广大国内外学术精英搭建一个学术平台,推动学术的繁荣和 发展。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尝试,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赞赏,为复旦大学的师生 提供了非常好的精神食粮。随后桑玉成教授与邓正来教授一起为“双周学术论坛: 中国深度研究”开坛揭幕。 开坛仪式后,邓正来教授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石之瑜教授颁发了“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聘书,同时接受了石教授向高等教育研究院的赠 书,并邀请石教授进行研究院“双周学术论坛:中国深度研究”的第一场讲演。 石之瑜教授的讲演以《三叉路口——“天下”与“亚洲”对当代中国研究的挑战》 为题。林尚立教授对整个学术演讲进行了细致的学术点评。 9 月 26 日,双周学术论坛第二场学术报告会由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主讲。 王教授讲座主题为“三圈说:二十世纪中国人类学汉人、‘少数民族’与海外研 究的文化遗产”。学术报告会前邓正来教授为王铭铭教授颁发了“复旦大学社会 科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聘书。该场报告会由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任远 教授主持,邓正来教授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潘天舒博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双周学术论坛:中国深 度研究”系复旦大学社会科 学高等研究院(IAS-Fudan) 两大常规性学术论坛之一, 是高研院为强化学术研究中 的中国问题意识,重新审视西 方社会科学理论之于中国问 题的解释力与有效性,努力开 掘出真正地属于我们这个时 代的大问题而专门设置的高级学术论坛。“中国深度研究”意味着需要我们对既 往的学术研究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批判,既限定了论坛的常规性主题,也烘托了创 设论坛的学术主旨和问题指向。 “双周学术论坛”将紧扣全球结构中的当代中国研究中重大理论问题,延揽 海内外一流的人文社科学者,为拓展中国研究的理论视野和推进中国学术的深度 发展而接续展开,她将与高研院另一常规性学术论坛——“社会科学高级论坛” 一道,为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水准,建构中国学术研究传统而发挥持续性的影 响力。(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供稿) “共和国制度成长的政治基础”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2 7 月 18—19 日,由复旦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心举办的“共和国制度 成长的政治基础”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室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研 究中心主任林尚立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深圳大学、西北政 法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圳大学、日本庆应大学、台湾省东海大学、澳 大利亚 Deakin University、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以及我校专家 学者 30 多位共同进行了学术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现代国家治理中,作为稀缺性资源的政治制度,其中心与外 围的制度化资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网络所形成的社 会资本,是我国政治制度资源的中轴与核心力量;二、思想的不断解放与改革的 不断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现实经验;三、保持制度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于权力结构的稳定,军队对于保障政权结构稳定与执政党对于自身在国家建设 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是政治有序发展的中坚力量。某种程度上,政治发展所 获取的成果离不开渐进而有序的制度积累和制度创新。 作为现代国家制度建构的基础,代议民主政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公 民授权与代议民主的视角出发,代议民主政治实验的中国之维涵盖以下关节点: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肯定的党代会的“代议问责制”,为国家制度的建设尤其 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二、地方人大治 理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制度的不断丰满和完善提供了现实依据;三、兴起于中国 部分地区的协商民主的政治实验,同选举民主一道,成为公民创制与国家成长的 有机链接。 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消除制度隐患,祛除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政治观念与 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专家们认为,我国民主政治构建 的理想图景源于现实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化脉 络与国家建设的路径选择决定着明天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 就现实的路径选择而言,渐进而有效地推进基层公民的政治参与、发展和完 善社区政治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试炼基层选举与基层民主等,都不失 为完善国家制度建设,提升民主政治含量的有效举措,唯其如此,才能在现实条 件下,以完善基层民主与提升政府服务的水平为基本出发点,以政府转型与国家 建设为根本目的,逐步构建与完善现代民主共和政体,最终完成现代化国家的制 度建设。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供稿) 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成立港口发展研究中心 13 9 月 26 日,复旦大学长三角港口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来自交通部 水运司、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上海组合港办公室、 江浙两省的港航部门领导,长三角 16 个港口管理局的领导和复旦大学长三角研 究院的领导,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 复旦大学长三角港口发展研究中心是由复旦大学和上海市港口管理局牵头, 与长三角其他 15 个港口城市以及部分院校共同发起成立,是服务于长三角港口 科学发展的研究平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长三角港口部门和复旦大学加强长三角 港口发展的合作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标志着长三角地区港口合作进入一 个新的阶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合作发展、率先发展和和 谐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加强长三角地区港口 合作和港口体系建设显得非常迫切,上海港与长三角港口的合作发展已成为推动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现服务长江经济带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长三角港口发展 面临着如何完善港口物流、如何加强航运服务、如何提高港口效率和竞争力、如 何实现港口功能合理定位、如何促进港口、交通和产业整体规划等诸多问题。同 时,由于行政分割、腹地交错,长三角港口体系如何加强合作所面临的问题也非 常突出。 复旦大学地处长三角,一直把服务社会、服务长三角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 要战略。学校为了更好地促进上海国际都市建设和服务长三角发展,整合校内多 学科力量,组建了长三角研究院,力图不断加强服务长三角发展的能力。在此基 础上,由复旦大学和上海港口管理局牵头,在长三角各港口部门的合作支持下, 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筹备推动了长三角港口研究中心的成立。长三角港口发展 研究中心将汇集长三角地区相关院校、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发挥 高校优势,为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发挥智库作用。中心成立以后,计划加强校内 外学者的共同参与,对港口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推动组织高层次的 港航专业培训,编辑、出版长三角地区港航文献信息资料,以更好地发挥服务长 三角地区港航事业发展,服务港口城市和港口企业、服务航运企业及有关企业的 积极作用。 14 科研简讯 1、纪念胡裕树先生诞辰 90 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为了纪念我国著名 语言学家、原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胡裕树先生诞辰 90 周年,由复旦大学中文系 主办的“语言的描写与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008 年 7 月 15~16 日在我校举 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游汝杰主持了开幕式。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桑玉成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代表有 110 余人,提交学术论文 60 篇,宣读论文 49 篇。 2、8 月 30 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8 年项目申报工作结 束。我校共申报 18 项课题,其中 16 项是申报我校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2 项是申报外校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3、9 月,各创新基地对第一、二批研究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经过专家评 审, “马克思哲学著作的当代解读”等 25 个项目顺利通过中检,进入下一研究阶 段。 4、9 月,2008 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报工作结束,我 校共组织投标课题 14 项。本次申报工作中,相关院系高度重视并给予支持,参 与申报的专家认真负责进行课题设计,文科科研处组织了 60 多场次的校内专家 评审,为完善课题设计和申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5、9 月 17 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调研座谈会在 复旦大学新闻培训中心举行。会议由教育部社科司和科技司共同组织召开,来自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近二十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以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院士为组长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课题组,听取了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专家关于高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 议。 6、9 月 30 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8 年中期检查工作结束, 检查范围包括 2006 年立项的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专项任务项目和重点研究基 地项目,我校共 38 项课题接受了检查。 7、近日,为适应项目通讯初评和成果通讯鉴定工作的需要,全国社科规划 办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库进行了调整,我校新增专家 52 名,由 176 名增加至 228 名。 (本期责编:肖卫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