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暨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Pretty boy103 页 3.114 MB 访问 702.97下载文档
暨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暨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暨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暨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暨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暨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103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暨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目 录 学校概况 ......................................................................................................................... 3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4 (一)人才培养目标 ...................................................................................................... 4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 5 (三)在校生规模 .......................................................................................................... 6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 7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 9 (一)师资队伍 .............................................................................................................. 9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 12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 13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 14 (五)信息资源 ............................................................................................................ 19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 21 (一)专业建设 ............................................................................................................ 21 (二)课程建设 ............................................................................................................ 21 (三)教材建设 ............................................................................................................ 28 (四)实践教学 ............................................................................................................ 32 (五)创新创业教育 .................................................................................................... 34 (六)教学改革 ............................................................................................................ 35 (七)国际交流 ............................................................................................................ 42 四、专业培养能力 ........................................................................................................ 42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 42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 43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 43 (四)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 ......................................................................................... 44 (五)实践教学 ............................................................................................................ 44 五、质量保障体系 ........................................................................................................ 44 (一)校领导情况 ........................................................................................................ 44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 45 1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 46 (四)质量监控 ............................................................................................................ 46 六、审核评估整改情况 ................................................................................................. 49 七、学生学习效果 ........................................................................................................ 49 (一)毕业情况 ............................................................................................................ 49 (二)就业情况 ............................................................................................................ 49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 53 (四)学习满意度与体质测试情况 .............................................................................. 53 八、特色发展 ............................................................................................................... 53 (一)本科教学特色 .................................................................................................... 53 (二)学生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 57 九、需要解决的问题 .................................................................................................... 62 (一)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 ............................................................ 62 (二)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 62 附录 .............................................................................................................................. 64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 64 2 学校概况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 校、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共建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 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其中石 牌校区、番禺校区、广园东校区均在广州。校园占地总面积 214.62 万平方米, 其中,校舍建筑面积 170.56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 44.61 万平方米。 学校的前身是 1906 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 年 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 年迁回上海,1949 年 8 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 1958 年在 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 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 发展。1996 年 6 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 年 6 月,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 年 9 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 设高校。2019 年 8 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中央统 战部 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建设暨南大学的意见》。 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 37 个学院和研究生院、本科生院,有 58 个系,27 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 104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点 39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4 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31 种;有博士后 流动站 19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个。 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1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4 个、国务院侨办 重点学科 8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2 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21 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14 个。学校的工程学、社会科学总论等 13 个学科 进入 ESI 世界排名前 1%。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 30 个一级学科上榜, 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 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 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 B+。 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高端人才队伍不断扩充,人才梯队结 构更趋合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截止到 2021 年 11 月,有专任 教师 2193 人,其中教授 461 人、副教授 610 人;有两院院士 2 人,“长江学者” (含特聘教授、青年长江)16 人,“杰青”“优青”获得者 38 人,黄大年式教 师团队 1 个。高层次学术创新团队增长迅速,各类学术创新团队已超过 30 个。 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 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 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31 个,国家级特色 专业 8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46 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 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国家级大学生校 3 外实践教育基地 3 个,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 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截止到 2021 年 11 月,学校有全日制学生 44725 人,其中本科生 28483 人, 研究生 16242。学校已同世界五大洲 61 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 402 家高等院校 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 652 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 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 77 个国家设立 127 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 际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 2017 年正式开学, 在校外国留学生 2293 人,其中本科生 2017 人,研究生 276 人。 2018 年 10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 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 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2020—2021 学年,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 精神,紧密结合高水平大学以及“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 才的战略要求,继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 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教学建设工作,从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和系统考评 三个方面着手,探索并实践“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和“卓越未来”本科创 新人才培养体系(3.0 版),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努力培养 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1 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 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新时代全体暨南人将牢记习近 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 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 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 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努力将时代精神、优秀文化、教育理念、思 想主旋律融入到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全过 程中,确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 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4 以此为总纲,针对海内外学生差异化的文化背景、学习基础、学业需求以及 语言习惯,按照内招学生和外招生两大类别(其中外招生又分为港澳台侨学生和 华人学生、留学生),将人才培养总目标进一步细分为: 内招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成为自觉拥护“一国两制”、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实 现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的坚定爱国者。 华人学生、留学生:培养成了解、熟悉和热爱中华文化、对我友好、主动担 当中外交流重任的文化使者。 2.服务面向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根据社会政治、经济 建设的需要,成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华侨华人教育的重要基地和 国家与地方重大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依靠力量。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发展规律,结合国家和粤、港、澳等地区社会经济 发展需要设置和调整本科专业,注重增强专业的“通用性”和“适外性”,逐步 构建充分体现侨校特色,且结构和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 截至 2021 年 8 月,学校共有 104 个本科专业(含 6 个 2021 年新获批专 业),涵盖 10 大学科门类。其中,招生专业 84 个,全英语教学专业 12 个(涵 盖 6 个学科门类)。 表1-1 2020-2021 学年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分布表 学科门 文 历史 法 经济 管理 理 工 医 教育 艺术 合 类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计 13 1 4 7 16 12 35 5 3 8 104 专业数 量 表 1-2 2020-2021 学年全英语教学专业学科门类分布表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经济学 会计学 管理学 临床医学 医学 5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临床医学(M.B.B.S) 药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新闻学 理学 工学 文学 (三)在校生规模 2020-2021 学年本科在校生 28483 人(含一年级 7133 人,二年级 6630 人, 三年级 6609 人,四年级 6207 人,其他 1904 人)。1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44725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比例为 61.67%。 表 1-3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27580 其中: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数 887 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 0 全日制 11837 非全日制 2159 全日制 2028 非全日制 103 总数 2293 其中:本科生数 2017 硕士研究生数 181 博士研究生人数 95 授予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数(人) 8 普通预科生数 987 进修生数 0 成人脱产学生数 0 夜大(业余)学生数 18676 硕士研究生数 博士研究生数 留学生数 1 此处数据统计不含新生 6 函授学生数 11995 网络学生数 0 自考学生数 0 中职在校生数(人) 0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学校通过增强办学实力,加强招生工作的领导和宣传,设立海外新生奖学金 等举措,不断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优秀学子前来报考, 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20-2021 学年,学校有 84 个本科专业招生,在全国 31 个 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和国外都有招生计划。报考学校的港澳台侨及国 外留学学生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已成为港澳台侨学生赴中国大陆求学的最热门 高校。 1.国内普通高考招生情况 2020-2021 学年,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招收本科生 4783 人,其中广东省 2288 人,外省 2495 人,整体生源良好。在分文理科(首选物理 /历史)的省份文科(首选历史)最低录取分数均超出当地一本线(特殊类型控 制分数线)60 分以上有 16 个省份,其中黑龙江、陕西、新疆的文史类录取最低 分超一本线 90 分以上;理工类(首选物理)录取最低分超一本线(特殊类型控 制分数线)100 分以上的有 8 个省份。在 6 个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的省份中, 海南和北京的录取分高出特殊类型控制分数线 80 分以上,其他 4 个省份分别高 出 20~70 余分不等,整体生源质量保持优质稳定。 广东省今年第一年实行新高考改革,学校各专业组整体投档分数稳居省内高 校第三,共录取 2288 人。普通类专业中,首选历史科目的专业共分成 6 个专业 组,录取最低分从 592~602 分不等,对应的录取最低排位在 2875~4555 之间; 首选物理科目的专业共分成了 8 个专业组(不含中外合作办学),各组的录取最 低分从 601~612 分不等,对应的录取最低排位在 16466~22973 之间。其中,会 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经济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等传统 优势学科和专业表现依然强劲,深受考生喜爱。与此同时,我校的大部分理工类、 医学类等专业,今年表现抢眼,考生报考热度明显增加。 表 1-4 2020-2021 学年暨南大学在广东省招生情况 选科类别 历史类(再选不限) 历史类(再选思想政治) 投档最低 分 投档最低 排位 201 经济学类学科组 602 2875 202 法学政治学类学科组 602 2837 专业组代码 7 历史类(再选不限) 203 文学类学科组Ⅰ(新闻、外语 类) 599 3274 历史类(再选思想政治或 地理) 204 文学类学科组Ⅱ(汉语言文 学) 601 2978 历史类(再选地理) 205 文学类学科组Ⅲ(历史学) 602 2881 历史类(再选不限) 206 管理类学科组 592 4555 物理类(再选不限) 207 中外合作办学组 573 44951 物理类(再选不限) 208 经济学类学科组 612 16466 209 法学政治学类学科组 609 17976 物理类(再选不限) 210 文学类学科组 607 18912 物理类(再选不限) 211 理工类学科组Ⅰ(理工大类) 610 17232 物理类(再选化学) 212 理工类学科组Ⅱ(土木、应 化、包装) 601 22973 物理类(再选化学或生 物) 213 理工类学科组Ⅲ(生物、环境 类) 603 21377 物理类(再选化学或生 物) 214 医药类学科组 607 18988 物理类(再选不限) 215 管理类学科组 601 22946 体育类(不限) 216 体育教育 599 75 艺术类(不限) 217 音乐类 531 435 艺术类(不限) 218 美术类 557 605 艺术类(不限) 219 广播电视编导类 539 67 艺术类(不限) 220 广播电视编导类 534 84 艺术类(不限) 221 书法类 532 25 物理类(再选思想政治) 2.港澳台及海外招生情况 2020-2021 学年, 学校在港澳台及国外共招录本科生 5029 人,实际报到 2595 人,生源来自 58 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今年港澳台及国外报考我校的考生持续 增加,总人数达到 8090 人,比 2020 年增加 740 人,增长 10.08%。其中香港学 生 5309 人,澳门学生 1158 人,台湾学生 831 人,华侨学生 235 人,华人和其他 外国留学生 557 人。实际来校报到的 2595 人中,香港学生 1532 人,澳门学生 367 人,台湾学生 151 人,华侨学生 162 人,华人学生 180 人,其他外国留学生 203 人。 生源质量继续保持稳定。由于报名学生多,择优录取空间大。如两校联招考 试报名的 3606 名学生,第一志愿报考暨南大学达到 3458 人,约占 96%。港澳保 送生报考我校 1393 人,实际录取 995 人,数量为全国第一。在香港录取的中六 文凭试学生中,107 名同学的五科总分在 20 分以上,即平均每科达到 4 分(每 科满分 5 分)以上,约占此类学生的 10%。在申请审核批次,马来西亚学生 159 人,其中 40 人成绩优异,可获得古润金基金奖学金,占录取人数的 25%。 8 表 1-5 2020-2021 学年港澳台及海外本科生录取人数统计表 分类 香港 澳门 台湾 华侨 华人与其他外籍 总数 同比增幅 报名人数(人) 5309 1158 831 235 557 8090 10.08% 录取人数(人) 3162 743 507 172 445 5029 7.56% 报到人数(人) 1532 367 151 162 383 2595 5.19%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2020-2021 学年,学校围绕办学目标定位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规划,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部部省共建暨南大学意见,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实施“靶向引才、精准育才、强化队伍、科学考核、 细化服务”的“20 字”人才工作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师资队伍规模并优化 师资队伍结构,有目标、有重点地完善师资队伍培育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加强高 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更趋优化、素质不断提升、发展 势头良好,能够有效地支撑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截至 2021 年 8 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 2193 人,外聘教师 205 人,生师比为 26.44。 1.专任教师结构及数量 学校持续深化师资人才队伍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师资队伍的职称、学 位、年龄、学缘等结构不断优化,师资力量整体较为充足、梯队比较合理。 (1)职称结构 全校专任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者占总人数的比例为 71.87%,梯队结构更 趋优化合理。 表 2-1 学 年 2020-2021 2020-2021 学年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专任 教师 人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193 663 30.23 913 41.63 589 26.86 22 1.00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及其他 (2)学位结构 全校专任教师中,具备博士学位者占总人数的比例为 82.54%,学历层次进 一步提升。 9 表 2-2 学 年 2020-2021 2020-2021 学年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表 专任 教师 人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193 1810 82.54 322 14.68 博 士 硕 士 学 士 硕士以上学位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57 2.60 2132 97.22 (3)年龄结构 全校专任教师中,45 周岁及以下的教师占总人数比例为 58.82%,师资队伍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潜力充足。 表 2-3 2020-2021 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学 年 2020-2021 专任 教师 人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193 462 21.07 828 37.76 587 26.77 316 14.41 ≤35 岁 36-45 岁 46-55 岁 ≥56 岁 (4)海外留学背景结构 全校专任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提升,既注重选聘具备国际化背景的优秀人才 来校工作交流,也积极鼓励本校教师出国访学进修。 表 2-4 2020-2021 学年专任教师海外留学背景人员统计表 海外留学背景人员 学 年 专任教师人数 2020-2021 2193 人数 比例% 1040 47.42 (5)学缘结构 学校专任教师中取得校外学历或学位的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缘结构整体上 较为多元合理。 表 2-5 2020-2021 学年专任教师学缘结构统计表 取得校外学历或学位人员 学 年 2020-2021 专任教师人数 人数 2193 1827 比例% 83.31 2.师资引进与培养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 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精神,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秉持引培并举的理念推进师资队伍内涵发展。 (1) 落实《总体方案》精神,推进师资队伍评价举措改革 10 学校根据大统战任务、办学特色和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通过教育评价改革 深化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改革。以“一二三一”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框架为依托, 改革教师评价,突出师德评价,实施分类评价,创新多元评价,贯穿科学评价。 坚持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突出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师风要求,遵循教书 育人规律、人才发展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克服“五唯”倾向,实行岗位分类管 理、职称分类评价。评价过程中重点综合考察教师的岗位履职、教学效果、人才 培养质量、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实际贡献、发展潜力、服务能力等,坚持“量 质并举、以质为主”,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各类教师发展。通过多层面、多维 度、分阶段、全覆盖的评价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 平。 (2)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学校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协调、 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健全“1 个领导机构+1 个专职机构+制度群”体制机制,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召开师 德专题教育部署动员大会,对师德专题教育工作总部署、深摸底、促交流、勤总 结;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召开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会;完善以 师德为第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完成年度师德考核,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 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宣讲,加强师德警示教育;强化师德监督惩处体系,完善师德 失范事件台账制度;健全教师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和师德教育融入教师发展全 过程,组织新入职教师思政第一课、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师德专题网络研修 班等培训活动,着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立德树人能力。通过完善师德师风 建设的制度、培训、考核、荣誉和惩处五大体系,引导教师争做立德树人的“大 先生”。 (3)靶向引才,稳步推进“暨南千人引智计划”实施 学校依照“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科发展需要进行靶向引才,合理配置人才 引进指标,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方式,优化人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质量素 养优化提升。实施“青蓝学者”支持计划,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 新型青年人才中的作用,提升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人才 素质逐步提高,人才效能明显提升,人才环境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 管人才原则得到落实,结构优化、引才精准、队伍强化、考核合理、服务细化的 师资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2020-2021 学年,学校引进教学科研人员 192 人 (其中第二层次 5 人,第三层次 15 人,第四层次 64 人,第五层次 83 人,第六 层次 25 人), 新引进教师中 94 人具有港澳台及国外学习背景 (占总量的 48.96%) , 平均年龄 33.76 岁。 11 (4)着力实施“暨南精英师资计划” ,强化师资队伍分类培养 学校通过暨南卓越人才支持计划、暨南杰青支持计划、暨南优青支持计划、 暨南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等,建立起分层次、分阶段、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 系,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推进师资队伍 内涵式发展,2020 年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增设“暨南教学名师支 持计划”,培育高水平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师发展评价坚持“以本为本”原则, 改革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重点重大奖励方案、职称评审、岗位 聘任等体制机制中注重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学校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 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 17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 金资助者 21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42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6 人, 其中 2020 年当选 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 26 人,省级 高层次人才 168 人,其中 2020 年当选 13 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 58 人,其中 2020 年当选 2 人;省级教学名师 18 人。学校现建设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 个, 省部级教学团队 42 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10 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 研究群体 1 个。因疫情影响,本学年度依托各类公派出国项目派出国(境)外访 学(三个月以上)的共 2 人(依托公派出国访学项目共遴选 8 人),审核批准 2 位教师的中短期公派出国(境)项目。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2530,占总课程门数的 72.60%;课 程门次数为 4657,占开课总门次的 59.60%。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115,占总课程门数的 31.99%;课程门 次数为 1684, 占开课总门次的 21.55%。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921, 占总课程门数的 26.43%;课程门次数为 1393,占开课总门次的 17.83%。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907,占总课程门数的 54.72%;课程门 次数为 3316,占开课总门次的 42.44%。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558,占总课程门数的 44.71%;课程门次数为 2721,占开课总门次的 34.82%2。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 459 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 597 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 76.88%。3 2 3 以上统计包含外聘人员与离职人员。 以上统计包含离职人员,只统计本校人员。 12 60 54.72 50 44.71 40 31.99 30 26.43 20 10 0 正高级 教授 副高级 副教授 比例 图 2-1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图 2-2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我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 18 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 教学名师 15 人,占比为 83.33%。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 353 人, 占授课教授总人数的 72.04%。 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1294 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 比例为 75.06%。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 2020 年度预算优先重点保障本科教学建设经费,为本科教学平稳运行 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经费投入情况具体如下: 一是重点保障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坚持以教学工 作为中心,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2020 年本科教学经费支出 20,522.95 万 13 元,较上年略有减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学生较长时间不能返校,部分教学活动 无法正常开展。生均经费投入情况详见下表: 表 2-6 2020 年本科教学四项经费投入情况 类别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总金额 (万元) 全日制本科生年生均金额(元/生/年) 13,444.66 4,874.79 本科实习经费 706.76 256.26 本科实验经费 865.99 313.99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5,505.54 1,996.21 二是注重本科教学经费专项投入。除保障基本运行经费外,学校重视本科教 学改革、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学生活动、教师培训及其他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 比如:安排“砺金计划”等专项经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投入“挑战杯等活动经 费”支持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赢在创新”本科生创新大赛等。 三是加大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学科建设投入、教学辅助设施投 入和基地建设投入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实践和专业建设。对教学实 验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硬件条件支撑。 四是关注本科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率。学校建立健全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 机制,一手抓总量,一手抓效率,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专款专用,切实提 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根据 2021 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 214.62 万平方米,产权占地面积为 214.30 万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为 177.18 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 637434.52 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 86841.29 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 134225.76 平方米。 拥有体育馆面积 36057.86 平方米。 拥有运动场面积 219599.00 平方米。 按全日制在校生 44725 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 47.99 平方米,生均建筑 面积为 39.61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 14.25 平方米,生均实验、实习 场所面积 3.00 平方米,生均体育馆面积 0.81 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 4.91 平 方米。 14 表 2-7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2146186.51 47.99 建筑面积 1771762.16 39.61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637434.52 14.25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134225.76 3.00 体育馆面积 36057.86 0.81 运动场面积 219599.0 4.91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我校有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等各类建制实验室 101 个,分布在 5 个校区, 面积为 96335 平方米,构成覆盖理工、医药、经管、文、法、新闻、艺术等学科 的教学、科研支撑体系,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构建了结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教学科研互动的实验室条件保障体系。目前,我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 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5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 课程 9 门。 2020-2021 学年,我校延续改革后的教学实验室资源投入与条件配置思路, 以建设支撑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为工作目标:建设了网络安 全、生命科学、物理、护理、环境、药学、基础医学、智能科学等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基本实验平台,满足本科实验教学大纲中实验教学需求。引导基础医学院开 展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产业经济研究院开展“湾区产业精英”本科生创新 训练营等项目建设,探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路径。同时在校内推广实验 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响应教育部“智能+教育”先锋实践的号召,引导教师 使用信息化技术不断迭代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校在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方面共获得 9 个国家级成果,稳定排在国内第一梯队,华南地区独占鳌 头。本学年教学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 3295 项,实验人时数达 1671734。 截至 2021 年 8 月 31 日,全校共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98127 台件,设备总值 224530.77 万元,其中 2020-2021 学年新增设备值 21976.43 万元,占比 10.8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3.56 万元。 15 表 2-8 2020-2021 学年实验设备情况4 全校总值 生均教学科研 仪器设备值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所占比例 百名学生用计算 机台件数 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 224530.77 万元 3.56 ─ ─ 新增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 21976.43 万 元 ─ 10.85% ─ 教学用计算 机台件数 15110 ─ ─ 33.78 3.图书资源 截至 2021 年 9 月,学校拥有图书馆 7 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79340.04 平方 米,阅览座位数 8618 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398.00 万册,当年新增 156879 册;拥有电子期刊 7.56 万册,学位论文 582.64 万册,音视频 242501.0 小时。 2020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8.46 万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 1415.27 万次,当年电子 资源下载量 1630.79 万篇次。全年入馆 119.4 万人次,其中本科生入馆 66.3 万 人次,约占总入馆人次的 56%。 为推动我校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擦亮百年侨校金字招牌,图 书馆继续打造文化育人阵地,全力保障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除加大文献资源建设 力度,做好常规的书刊借阅、文献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读者培训、深层 次学科服务等服务外,还着力做好为师生服务、华侨华人文献信息搜集整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专利服务及特色馆藏建设等工作。 (1)持续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 为更加贴近师生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图书馆于 2020 年面向全校师生 进行了文献资源满意度问卷调查,共收到 449 份问卷反馈,为图书馆优化文献资 源建设与服务提供重要依据。 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 CALIS)公布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 2020 年度排行榜中,我馆再创佳绩:年度馆藏、中文书目及日文书目三项数据上 载量均排名全国前十,CALIS 特授予我馆 2020 年度“馆藏数据建设先进单位奖” 、 “中文数据库建设先进单位奖”及“日文数据库建设先进单位奖”三个奖项,并 授予我馆 4 位老师“优秀认证中文编目员奖”,授予 1 位老师“优秀认证西文编 目员奖”。 4 1.数据截至 2021 年 8 月 31 日,其中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统计时间段:2020 年 9 月 1 日—2021 年 8 月 31 日,仪器设备单价≥1000 元;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224530.77 万元和新增设备值 21976.43 万元 是来源教育部高基表对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统计数据; 2. 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 (教发 ﹝2004﹞2 号)和《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 年版) 》 (教发〔2020〕6 号) 。 16 在特藏建设方面,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新入藏中外文图书 5000 册,接收捐 赠文献 1500 余册,新增侨刊乡讯 4 种,更新维护涉侨专题数据库数据 1.5 万条; 编发《侨情简报》6 期,完成统战部九局委托的《侨务工作研究》编辑任务,完 成《侨情综览 2019》的组稿编辑工作。古籍与特藏部完成 2352 册 1945 年前珍 贵日文图书调拨工作;完成《中华古籍总目·广东卷》本馆分类及款目组织著录 2081 条书目数据的核查工作;完成馆藏古籍数据库近万页文本的扫描、修图、编 章节目录、加水印等工作;获赠赵藩题跋明永历帝遗玺拓本复制件一副。 (2)多举措提升馆藏纸质资源利用率 为更好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图书馆调整了读者借书数量和借期,教职工和 全日制学生的可借中文图书数量不设上限,同时决定开放石牌校区馆一楼二线保 存本图书外借服务。 为满足广大师生对新书的借阅需求,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图书馆在 石牌校区馆二楼和番禺校区馆一楼大厅专门添置“六+一”组合柜,设立“悦新 ——最新图书展”。按照“新悦读 新书展 新知识 新未来”的理念,将每天 500 册以上的最新图书按类展出,同时遴选热门图书,给大家提供最新图书、最新知 识及全新的阅读体验。 (3)贴近读者需求,完成自习区、休闲阅读区空间改造 为优化学习阅览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石牌校区图书馆二楼自习空间完成了 升级改造工程。自习空间设有 425 个阅览座位,每个阅览桌上配有插座、台灯, 有线无线网全覆盖,读者可通过现场选位机和在线预约两种方式预约使用。 为了让同学们拥有更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还对校本部和番禺校区馆的中 庭区域进行了升级改造。除了设置舒适的沙发座椅外,各楼层还配有不同风格的 造型书架和不同主题的经典图书,让休闲与阅读完美结合。 (4)推进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内涵提升 为更好地担负起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践行习 近平总书记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嘱托,学校决定在图书馆世界 华侨华人文献馆(以下简称“世华馆”)设立“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览馆”,“活 化”华侨华人历史文献,讲述好华侨华人与中国、华侨华人与世界的故事。2020 年 12 月,世华馆“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览馆”建成开馆,展览馆以“侨连四海, 华章远扬”为主旨,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以简笔和微场景多层面、多维度勾 勒华侨华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融通中外,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宏阔历 程。 1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新命名 23 个广 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九批),世华馆榜上有名,是省内首家获命名的高校 图书馆,也是我校首次获此殊荣。 (5)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再上新台阶 图书馆网站全年总访问量约 700 万次;半坡校外访问系统流量 5.38TB,比 去年增长 124%。在做好日常软硬件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基础上,积极推进了智 慧图书馆二期、图书馆 RFID 智能系统、番禺校区图书馆视听空间、涉侨资源整 合与服务平台、图书馆可视化管理服务平台等应用系统建设;以及瀑布流、数据 中心交换机、防火墙、读报机、桌面云等硬件设施引进。 (6)不断夯实学科服务和专利服务,积极申报“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 务中心” 图书馆全年编制 ESI 快报 6 期、年报 1 期;为学校各部处提供各类型论文数 据 1.5 万条,元数据约 30 万项。全年完成科研成果报告 11 份,完成各类查新 620 项、定题服务 5 项、查收查引 16145 项;开设文检课 11 门,选课合计 850 人 次;线上线下读者培训 50 余场,7081 人次参加。 完成学校《暨南大学有效专利价值评估与价值分级》分析报告;顺利结项广 东省知识产权局《广东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根据工作安排, 还计划积极申报“国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7)召开新一届“暨南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2021 年会议 在完成新一届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 的委员更新后,图书馆召开了新一届图工委 2021 年会议。会上,委员们听取了 《图书馆“十三五”工作小结暨 2020 年以来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暨南大 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章程》与《暨南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修 订稿)》。 (8)积极开展文化推广活动,荣获多项荣誉奖励 本学年共举办暨南书悦会品牌下相关阅读推广活动 60 余项,全年编印图书 馆文化阅读刊物《暨南书悦会》2 期、《图书馆简报》3 期;发布微信图文消息 235 条,微信粉丝 43692 人。 “暨南书香节”是图书馆“暨南书悦会”阅读推广品牌活动之一,以“书香 暨南 悦享人生”为理念,于每年的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活动为 期一个月,包括悦讲、悦读、悦享、悦赏等活动。今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暨南 书香节以“共读红色经典 礼赞建党百年”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 一年来,我馆先后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推广图书馆” 称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示范基地;广东省 18 立中山图书馆“云游广东”短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图书馆微信公 众号获评 2020 年暨南大学“十佳微信公众号”。 (五)信息资源 在学校在线教育领导小组、教育技术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积极促进教育 技术和在线教育应用和发展,开启信息化引领的教育理念创新与教学模式变革, 培养时代新人。 (1)以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保障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常态化应用 创建了多层次、全方位、泛在化的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体系,包括大型稳定 与国际接轨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管理优势突出的在线课程中心、资源供给多样 的 SPOC 教学平台、多功能视频云服务平台和引领教学模式创新的智慧教学系统。 各教学平台通过门户统一认证方式贯通,实现一键登录畅享各大平台。 为推动教师常态化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了各类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 建立了在线教学辅导微信群、各平台技术支持 QQ 群等;开通了暨南大学教师信 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专题网站,累计学习人次 22320。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 在我校部分学生无法返校的情况下,实施线下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线下课堂教 学与线上教学同步三种不同教学形式同时应用的策略,满足了教师在不同教学形 式下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形成有效的常态化应用模式。2020-2021 学年学校各类 在线教学平台累计开设的教学班超 5000 个,超 6 万人次学生和近 4000 人次教师 应用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应用。 (2)以信息化教学专项为引领,建设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 创立“创新工程”品牌信息化教学项目,已累计建设 17 批共 594 个项目; 立项建设 135 门在线开放课程,并设立 13 个双语在线开放课程项目。截至 2021 年 9 月,已有 101 门课程在中国大学 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上线授课,累计选 课人数超 350 万人次,18 门双语在线开放课程上线爱课程与学堂在线的国际平 台。我校 21 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40 门课程被认定为广东 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均位列广东省第一名。 随着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 我校多年持续组织建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 支撑。 (3)以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支撑,创设新型智慧教育空间建设 学校积极建设具备高清自动录播、多屏展示、视频课堂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 智慧课室,促进线上线下双空间在教与学全流程中有机融合;建设虚拟拍摄室、 视频会议室、现代教学体验室等信息化应用环境,为教育创新变革和高质量发展 19 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2020 年在五个校区建设了视频互动课室,搭建集大 屏幕、跨校区实时视频互动、课堂录播、课堂手写批注为一体的新型教学应用环 境,满足教师体验跨校区教学互动、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探讨新型信息化 教学环境应用和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需要。 (4)升级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 2020-2021 学年,校园网出口总带宽达到 49.9G,增加了一条石牌校区与珠 海校区 10G 传输互联链路。目前,石牌校区与各校区双平面互联,达到 200G 光 路互联,实现三地五校区校园网“零距离”访问。校园无线网络基本实现三地五 校区的教学办公区域、学生宿舍和公共活动区域全面覆盖,作为全球教育无线漫 游联盟 Eduroam 成员,持续为师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无线网络漫游服务;实现了 校园 IPv6 接入网络全覆盖。为师生提供暨南邮、四海邮和学子邮三个系统免费 的邮箱服务。截止 2021 年 8 月 31 日,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 72934 个,其中无线 接入数量 11033 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 77572 个,校园网用户数 44505 个,其 中 IPv6 用户数达到 31010 个。 升级优化 webvpn 系统,方便师生校外访问校内信息系统和资源,单台设备 最高峰时支撑了 6800 个用户接入,整套系统可支撑 20000 用户接入。 在校园普及微信、支付宝支付,提供业务系统对接、线上简易收银台、线下 付款码收款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有效提升了师生付款和消费场景的体验。 建成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云视频会议及会议直播服务,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 科研,支撑学校大型线上会议及活动的举办。 (5)持续发挥数字校园支撑平台和应用的积极作用,为教学和管理服务 融合门户聚合了全校信息系统、网站、办事服务流程、新媒体应用等服务项 目超过 600 项,为全校师生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学生健康打卡系统,以及基 于网上服务大厅的“学生进出校园审批”流程和“学生入校登记”流程,有力支 撑了学校对学生的健康防疫管理工作; OA 协同办公平台继续发挥移动办公和在 线办事的平台特性,提升学校政务效率,从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 学校发文、请示、收文合计超 3.7 万次。问卷系统 2020 年 7 月上线试运行,截 止 2021 年 10 月 25 日管理员达到 353 位,收到答卷 74563 份。 加强数据中台建设,为学校数据共享、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提供支持和服务, 支持了包括学校岗位聘任工作的数据需求;上线了师生个人数据中心,以“一张 表”的形式展示个人数据。 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利用官网和各二级网站做好学校教学、科研等发展成 果宣传展示,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其中暨南大学英文官方网站在 2020 年广东 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优秀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 20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通过重点投入、精心打造,建设了一批体现学校特色和优势、具有辐射 和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截止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31 个,省 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1 个。其中,2021 年,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3 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2 个,详见下表: 表 3-1 2021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单 经济统计学 应用化学 国际商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生物技术 行政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戏剧影视导演 英语 网络空间安全 广播电视学 市场营销 表 3-2 2021 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单 知识产权 信息与计算科学 土木工程 日语 应用物理学 口腔医学 翻译 生态学 护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电子信息工程 酒店管理 2019 年,暨南大学学科与专业调整工作小组确定暨南大学本科专业调整方 案(第三稿),于 7 月 22 日通过 2019 年第 22 次校长办公会议(暨决办〔2019〕 220 号)讨论,12 月,该方案逐步分发至各学院。方案确定 2019 年、2020 年、 2021 年调整专业如下: 2019 年,音乐学专业暂停招生;2020 年,物流管理、材料物理、信息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 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全英语教学)、广告学(人文学院)、电子信息科学 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暂停招生。2021 年,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专业暂停招生,管理学院旅游管理 专业整合到深圳旅游学院。 (二)课程建设 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立德 21 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 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 战场”、教师队伍“主力军”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 同向同行,有效落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理念,构建全员、全 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初步形成学校重视、院系广泛动员、教师积极参与的良 好局面,进一步夯实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的“筑基”工程。 制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专项行 动计划》,出台《暨南大学关于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新时代暨 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关于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 施方案》 《暨南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 建立课程思政工作机制,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坚强保障。完善学 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发挥学院及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合力效 应。持续开设“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与青年成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通识课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法学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建立课程思政改革和党建考核、办学质量监控融合的评价机制。以“分类指 导、稳步推进”为原则,统筹全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思路,推进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涵盖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且相互支撑的课程框架,打造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化课程思 政教学改革,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项,形成独具我校特色的教改 项目品牌栏目。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线的“砺金计划”教师培训。立项一批以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教材资助项目,推动思政精品教材建设。2020 年, 共获批认定 12 项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 表 3-3 2020 年获批认定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别 融合新闻教学团队 刘涛 示范团队 英语文学教学团队 蒲若茜 示范团队 生命科学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 马义 示范团队 政府绩效评估 蔡立辉 示范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 王华 示范课程 管理学原理 李文丽 示范课程 生理学(绪论) 王跃春 示范课堂 商业伦理学(自由贸易与效用) 王瑞 示范课堂 组织行为学第(工作价值观) 苏晓艳 示范课堂 22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第(用户运营) 景秀丽 示范课堂 政治经济学(导论) 林学军 示范课堂 综合英语第一课第二节 汤琼 示范课堂 2.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机结合,加强内涵建设 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重视教学信息化和“互联网 +”在教学中的建设和应用,积极建设一批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 线开放课程。鼓励教师推动多种混合式学习方式,开设多校区之间应用在线开放 课程,倡导教师将教材研发与在线开放课程配套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达到资源共 享。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大学先修课建设为基础, 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与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协作学 习、研究性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变革。 3.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学校以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取得的成果为重点,不断推进教学 内容手段的优化,带动全校课程建设,建成了一批优质课程。截至 2021 年 8 月,学校共获批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46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45 门。 表 3-4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别 营商的法律智慧:商法 朱义坤 线上一流课程 程京武 线上一流课程 英语词汇与文化 朱湘军 线上一流课程 细胞生物学:细胞社会的奥秘 黄峙 线上一流课程 多元统计分析及 R 语言建模 王斌会 线上一流课程 生物医药实验室安全知识 于沛 线上一流课程 管理咨询 李从东 线上一流课程 理性色彩 智慧人生 曾振伟 线上一流课程 数字营销:走进智慧的品牌 谷虹 线上一流课程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 孙立 线上一流课程 创业基础 张耀辉 线上一流课程 生活中的货币时间价值 程静 线上一流课程 国际私法 戴霞 线上一流课程 民法与生活 钟瑞栋 线上一流课程 理论·制度·道路·文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23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别 走近马克思 田明 线上一流课程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 张世君 线上一流课程 英语语法与写作 朱湘军 线上一流课程 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龚红月、史 怀刚 线上一流课程 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拯救地球家园 黄柏炎 线上一流课程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 孙升云 线上一流课程 行政职业能力提升 李伟权 线上一流课程 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新闻采访虚拟仿真教学 支庭荣 海洋哺乳动物生物学特征与行为习性观察虚拟仿真 实验:以中华白海豚为例 黄柏炎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甲状腺超声检查及 AI 辅助诊断仿真实验系统 张水兴 道地药材广地龙加工炮制的虚拟实验教学项目 曹晖 滨海动物野外实习虚拟仿真 黄柏炎 骨科创伤急诊一体化诊治仿真学习操作项目 查振刚 儿童心肺复苏与新生儿复苏临床技能虚拟仿真训练 杨方 中医诊断标准化病人虚拟仿真实验 孙立 重组 SOD2 蛋白中试规模制备的虚拟实验教学项目 周光雄 宏观经济学 王春超 线下一流课程 现代汉语 赵春利 线下一流课程 新闻采写Ⅱ 刘涛 线下一流课程 运输包装 王志伟 线下一流课程 中医外科学 马民 线下一流课程 创新药物设计与研究综合大实验 孙平华 线下一流课程 基础会计学 黎文靖 线下一流课程 24 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别 旅游电子商务 章牧 线下一流课程 生活中的货币时间价值 程静 国际私法 戴霞 华文趣味教学法 蔡丽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 张世君 数字营销传播 谷虹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孙升云 商业伦理与东西方决策智慧 陶晓慧 准记者南方训练营 陈伟军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 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 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 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 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 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 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 流课程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表 3-5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别 人格与精神障碍-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贾艳滨 线上一流课程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孙平华 线上一流课程 实用针灸学——经络养生与康复 张毅敏、朱明 敏 线上一流课程 中药药理学——学做自己的调理师 聂红 线上一流课程 项目管理 左小德 线上一流课程 罗靖 线上一流课程 动物细胞工程 邓宁 线上一流课程 高级财务会计 谭小平 线上一流课程 女性中医保健 秦佳佳 线上一流课程 汉字文化及应用 李香平 线上一流课程 野外实习 黄柏炎 国际商务文化----一门关于沟通的学 问 25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课程名称 负责人 中医诊断学 孙立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 孙升云 数字营销传播 谷虹 管理咨询 李从东 商业伦理与东西方决策智慧 陶晓慧 国际私法 戴霞 英语语法与写作 朱湘军 茶文化赏析 李舟 华文趣味教学法 蔡丽 多元统计分析 王斌会 现代教育技术(外招华裔学生) 熊玉珍 程序设计基础与 VC++应用 严冬松 组织学与胚胎学 程欣 基础会计学 黎文靖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新闻评论 刘涛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微观经济学 王兵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通信原理与技术 方俊彬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宏观经济学 王春超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密码学导论 翁健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运输包装 王志伟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26 课程类别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 程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别 电动力学 刘绘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中医外科学 马民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章牧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政府绩效评估 蔡立辉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传媒经济学 陈致中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广播电视汉语教学节目制作 苏宝华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程国赋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中国社会发展导论 程京武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当代国际关系(全英) 张振江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暨南大学病理生理学 王华东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生理学 王跃春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包装色彩学 吕新广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环境监测 宋琳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准记者南方训练营 陈伟军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4.开设足量选修课,满足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学生的选课需求 2020-2021 学年,学校共开出通识教育选修课 869 门次。各专业也都开出了 足量的专业选修课。各学科选修课开设情况详见下表: 表 3-6 2020-2021 学年学校各学科选修课开设情况统计表5 类别 5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学科门类 内招生 外招生 经济学 34% 38% 法学 35% 37% 教育学 35% 52% 文学 34% 38% 历史学 32% 33% 理学 31% 33% 工学 31% 35% 医学 16% 15% 管理学 34% 37% 以上数据为各学科门类下所有专业(方向)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平均值。 27 类别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学科门类 内招生 外招生 艺术学 32% 34% (三)教材建设 学校重视教材建设,实施重点教材资助项目、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项 目、“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资助项 目、青年教师编写以及普通教材资助项目等一系列教材资助项目体系。2005 年 至今,学校共立项资助教材 575 本,其中 2020-2021 学年共资助 60 本,详见 下表: 表 3-7 2020-2021 学年学校教材资助项目统计表 序 项目类型 号 1 重点教材资助项目 2 重点教材资助项目 教材名称 《论语》导读 会 固体力学基础及工程应用 5 重点教材资助项目 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图谱 6 重点教材资助项目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7 重点教材资助项目 中国社会发展导论 9 10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项目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项目 荣 Python 及 Excel 的应用 4 重点教材资助项目 项目 徐国 王斌 粮油副产物加工学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姓名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于 3 重点教材资助项目 8 主编 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数据处理实践教程 28 汪 勇 单位 文学院 管理学院 理工学院 黄世 力学与建筑工程 清 张晓 慎 章 牧 程京 武 周 宏 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深圳旅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管理学院 邹先 信息科学技术学 霞 院 刘小 信息科学技术学 丽 院 序 项目类型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项目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项目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项目 教材名称 临床针灸学 临床免疫学 系统解剖学 主编 姓名 卿 鹏 兵 庆 项目 佳 项目 绘本教学与设计 李 敏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中华国术教材系列:中国传统射 潘 项目 冬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箭 基础日语教程 食品化学实验双语教程 欧阳 丹 黄才 欢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交流导 吴孟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论 华 岭南中药资源学 香港电影史讲稿 曹 晖 蒋 励 林学 国际商务 军 华文趣味教学法 汉字与阅读(上、下) 活动与赛事策划 29 卫生学院 郭国 基础医学与公共 秦佳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第一临床医学院 陈国 基础医学与公共 港澳台侨学生使用教材资助 TCM health care for common diseases in women 单位 蔡 丽 喻 江 朱明 芳 卫生学院 中医学院 华文学院 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理工学院 药学院 药学院 艺术学院 国际商学院 华文学院 华文学院 深圳旅游学院 序 号 26 项目类型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教材资助项目 教材名称 葡萄酒品鉴 27 青年教师编写教材资助项目 创意与设计基础 主编 姓名 李文 丽 郑晓 君 王国 28 青年教师编写教材资助项目 统计计算 长 29 青年教师编写教材资助项目 公共经济学 30 青年教师编写教材资助项目 实用针灸学—经络养生与康复 31 青年教师编写教材资助项目 电工学 32 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资助项目 电商主播实用教程 33 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资助项目 大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基础 34 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资助项目 生物技术生产实习教程 35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修订本) 36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电视节目制作(第六版) 37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计算广告学 38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宏观经济学(中国版) 39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财政学 40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管理运筹学 深圳旅游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经济学院 王子 公共管理学院/ 成 朱明 敏 应急管理学院 中医学院 何 智能科学与工程 平 学院 林小 榆 陆 星 新闻与传播学院 理工学院 冉艳 生命科学技术学 红 王京 州 谢 毅 林升 梁 王春 超 余 英 30 单位 左小 德 院 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序 项目类型 教材名称 41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42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应急指挥与协调 43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国际经济学 44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信息光子学实验 45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数学建模入门与提高 46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案例版) 47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 48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儿科临床技能培训教程 49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药物化学中的常用有机反应 50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生物技术药物学实验 51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生物制药设备 52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53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岭南中药食疗学 54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英语写作:原则、策略与实践 55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少年家事法律诊所实训教程 号 31 主编 姓名 单位 洪 公共管理学院/ 凯 应急管理学院 唐 公共管理学院/ 攀 应急管理学院 李皖 南 罗云 瀚 国际关系学院 理工学院 朱建 信息科学技术学 新 赵剑 豪 张水 兴 杨 方 蔡 倩 王 峰 孙晗 笑 张 英 蔡 宇 符金 宇 张鸿 巍 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药学院 药学院 药学院 药学院 药学院 国际学院 人文学院 序 号 项目类型 教材名称 56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知识产权法 57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英汉文化翻译 58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与案例分析 59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60 普通教材资助项目 大学生心理剧案例分析 主编 姓名 胡 波 赵友 斌 景秀 丽 罗 靖 孙 彧 单位 人文学院 翻译学院 深圳旅游学院 深圳旅游学院 心理健康中心 (以上排序不分先后) 学校及时做好宣传、组织、评审、项目检查等工作,同时,加强教材建设的 管理,及时跟进、跟踪各类教材资助项目的进展教材项目的检查、验收和结题工 作。 (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内容不断优化,管理进一步规范。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鼓 励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视实习和实训工作,保证管理规范、经费到位。 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把关,提升毕业 论文质量。组织本科生开放实验项目供学生修习,修习完毕经考核可取得相应创 新学分。依据《暨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完成有关本科生创新创业活 动学分认定工作,包括科研学术论文、论著、科技发明专利等成果获得者;各级 各类科技学术竞赛获得者;课外实验活动以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参与者。 1. 实验教学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 430 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 程 190 门。 学校有实验技术人员 253 人,具有高级职称 89 人, 所占比例为 35.18%,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228 人,所占比例为 90.12%。 2.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本学年共提供了 5671 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 1346 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 32 称的人数比例约占 73.33%,学校还聘请了 51 位校外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 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 4.06 人。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稳步推进: (1)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 强化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审查和筛选工作,以保证题目有一定的深度、 难度,经学生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鼓励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使学 生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训练,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 (2)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与格式。 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规范正文内容格式,促进学生严谨治学 态度的养成。 (3)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规范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情况记录 表、中期检查表、评议表等表格的设置;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级岗位职责、 评审标准、创新奖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健全了毕业论文(设计)前—中—后期 制度、公开答辩制度、同行专家评阅制度、优秀毕业设计评选制度、校外专家评 审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得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有章可循。 (4)在全校范围内增加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查重检测环节。 据中国知网查重检测报告显示,我校 2021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查重合 格率达 99.1%。对于查重不合格的同学,强化指导老师责任,发挥导师机制作用, 督促指导老师对其加强指导,同时教务处为此类学生增加查重次数,切实提升本 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另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 计)抽检办法(试行)》(教督[2020]5 号)文件精神,我校增设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抽检环节,随机抽取了 145 篇 2021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并组 织相关学科专家开展抽检工作,严肃处理抽检或复评“不合格”的论文(设计), 并加强后续督查力度,着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 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64 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 5589 人次。我校 重视实习和实训工作,管理规范,经费到位。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建立了规 范的管理制度,实习基地和实习点建设成效明显,保障了实习实践教学工作质量。 本年度我校立项建设 10 项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3 表 3-8 2021 年度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名单 序号 基地名称 项目负责人 申报单位 1 暨南大学-瀚阳国际力学与建筑工程校外实践教学基 习会锋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地 2 暨南大学-亚信安全网络安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罗国伟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3 暨南大学-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实践教学基地 吴孟华 药学院 4 暨南大学-广州穗华口腔医院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 黄跃 口腔医学院 5 暨南大学-深圳乐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 马义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6 暨南大学-海聚科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屠美 化学与材料学院 7 暨南大学-中职信会计事务所实践教育基地 饶品贵 管理学院 8 暨南大学-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林小榆 新闻与传播学院 9 暨南大学-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实践教学基地 高轩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 鞠海龙 院 国际关系学院 10 暨南大学-广东华侨博物馆实践教育基地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设有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牵头单位为本科生院。参与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数 6138 人,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数 5467 人。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 60 万元。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 8 人,就业 指导专职教师 8 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 51 人。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平台)9 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 1 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5 个,众创 空间 3 个,科技园等 1 个。2020 年暨南大学 WE 创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获得省 级运营评价 A 等级。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 铜奖 1 项,省级金奖 1 项,省级银奖 4 项。在校学生创业项目 835 项,参与学生 数 4124 人,获得资助金额 98 万元。 “国-省-校”三级大创稳步推进,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大创年会成绩显著。 目前已经组织完成了对大创项目的中期检查等工作,大部分项目进展顺利,部分 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另外,受疫情影响,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 新创业年会延期举办,而在年会项目选拔中,我校申报 7 个项目,共有 6 项项目 入选,入选项目数并列全国第 1。 34 (六)教学改革 1.以目标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以目标为导向,按照“目标”——“知识群、能力需求”——“课程” 的系统设计思路,综合考虑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构建起通识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框架。 第一,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完善分流培养制度,即 按照港澳台侨及外籍留学生(以下简称外招生)“面向世界、应用为主”,内地 学生(以下简称内招生)“加强基础、目标上移”的培养目标,系统、科学地制 (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在本科教育阶段,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加强学科和专业基础 教育,构建学生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促进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 创新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树立“全员创新”的理念,以“在课程建设中强化多维创新元素”为 立足点,促进全体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实施多元创新人才孵化 项目”为着力点,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引入社会力量,鼓励各专业与企业、 科研、行政等机构联合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第四,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课程设置及时体现学科、专业在全球的发展趋 势,积极开设全英(双语)教学课程,以满足专业国际认证、国际联合培养等方 面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2.“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教学建设与改革,以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基础冲击国 家级、省级项目,以国家级、省级项目为示范,带动校级项目建设,构建形成“国 -省-校”三级联动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以此推动本科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 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且注重教学改革的实践性与应用型,旨 在通过项目或课题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及成 果。2020-2021 学年,学校继续加大对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力度,我校共有 50 个项目获准立项,在线开放课程 4 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大学生实践 教学基地 3 个、教学团队 5 个、产业学院 1 个,重点专业 1 个、特色专业 3 个、 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5 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7 项。校内共立项 115 个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滚动资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3 个,共资助金额 共 191 万元。最近一届,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12 项, 其中,省级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4 项。与此同时,学校加大了对立项项目的检 35 查和管理力度,项目结题验收采用汇报答辩的形式。通过此形式,一方面不断完 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另一方面搭建一 个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平台,促进各项目组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切实保障项目 取得实际成效。 3.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本科教育教学方式创新 打好疫情期间“教学攻坚战”,制定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做好教学质量保障 工作。 (1)制定教学方案 在疫情前期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教学动员与准备工作,精准分析学情,制定《暨 南大学 2020-2021 学年春季学期全日制本科生开学相关工作通知》《2020-2021 学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全日制本科教学开学工作方案》《线下教学、线上教 学以及线上与线下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案》,实施“1+4+4”线上教学方案等。 学校继续延续 2020-2021 学年秋季学期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各 教学单位继续做好师生上课期间的个人防护和安全防范。其中:对于授课对象全 部为内招生的教学班原则上应实施线下课堂教学,考虑到国内疫情防控重点地区 学生的实际情况,该部分教学班的学生因为疫情原因无法按时返校的,应将授课 形式调整为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后续视具体疫情变化形势及属地疫 情防控要求安排该部分学生返校后,再恢复线下课堂教学;对于授课对象全部为 外招生的教学班原则上应实施线上教学,考虑到该部分教学班的学生有的一直留 在境内,有的后续将返校,由学院和任课教师与学生商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授 课形式调整为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对于内招生、外招生混合的教学 班原则上应开展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对于跨校区的辅修 学士学位(双学位)课程实施线上教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除已按慕课开设的课 程之外,其他课程实施线下课堂教学加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协同配合做好线上教学培训 学校协同多部门组织、开展多类型的线上教学培训工作,采取线上培训形式, 帮助任课教师适应新型教学环境、掌握线上教学技能、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力保 开学不返校期间相应线上教学技术问题在各教学单位内部得到有效解决;帮助学 生熟悉线上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开展方式。 (3)及时统计、公布线上教学形式 确保所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能及时查看所选课程的教师教学形式和注意事项, 与任课教师及时对接,顺利开展线上学习,开展本科课程教学形式统计工作,充 分发动老师全员参与。收集、统计各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本科课程教师教学形式。 36 (4)开展本科线上教学质量调查 充分了解线上教学课程情况,开展“停课不停学”本科线上教学质量调查, 并形成了线上教学质量调查报告。持续做好质量监控,保证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 教学实质等效,制定本科课程线上教学平均到课率填报机制,并要求各学院制定 并落实相关保障措施,跟踪、关注到课率相对较低的课程或班级,了解具体情况 及原因,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工作。 (5)构建线上教学质量持续监控体系 线上教学实施以来,各教学单位和全体师生通力配合,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 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线上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果良好。构建“系 主导主抓—学院督促—学校抽检”三级线上教学质量持续监控体系,以保证线上 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同质等效。 4.品牌教学活动建设 (1)创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砺金计划”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培训培训工作,2019 年创设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砺 金计划”培训品牌活动,分批选拔本科教学骨干教师赴境内外高校、学习基地等 实地培训,引导和带动我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020 年 9 月 22—26 日、10 月 13—17 日、 10 月 20—24 日,2021 年 5 月 10—15 日,学校组织 4 批共 123 名教师参加了“砺 金计划”第四至七期赴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进行思政专项培训,促使教师“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更好地为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服务。2021 年 5 月 11—15 日,学 校组织第八期“砺金计划”暨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井冈山)培训,培训教师 42 名。通过培训,引导教师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体系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 想信念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持续提升我校本科教育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教师教学发展促进会建设 教学发展促进会是学校本科教学核心团队成员根据个人教学专长所自发组 成的本科教学活动团体,由各促进会的成员自发开展专项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 2020 年,核心团队根据促进会成员发展情况、教学成果及活动开办质量等方面 对促进会进行了考核,规范管理,并划拨经费分档支持促进会建设。本年度,学 校资助建设的本科教学发展促进会共有 54 个。 表 3-9 2021 年度学校立项资助建设的教学发展促进会名单 序号 名称 负责人 单位 1 思想政治理论类通识课促进会 魏传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 37 2 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会 高天宇 体育学院 3 在线教育发展促进会 戴霞 法学院 4 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推进会 吴菁 5 大数据与智能商务教改促进会 潘定 管理学院 6 工商管理跨文化教学沙龙 成达建 管理学院 7 医学英语教学发展促进会 彭帆 外国语学院 8 英美文化与交际教育推动小组 邹红英 外国语学院 9 法语文化教学与研究促进会 马利红 外国语学院 10 日语通识课程教学沙龙 李冬松 外国语学院 11 多模态学术英语写作促进会 杨才英 外国语学院 12 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促进会 樊锁海 13 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学发展促进会 张建萍 14 15 建筑 BIM 和 VR(虚拟仿真) 实训教学改革促进会 创新性应用型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教学发展促进会 李洁 欧妍君 管理学院 国际商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 院 药学院 力学与建筑工程 学院 力学与建筑工程 学院 力学与建筑工程 16 土木工程专业信息化教学发展促进会 曾岚 17 无机化学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发展促进会 刘杰 化学与材料学院 任刚 环境学院 宋琳 环境学院 18 环境学科专业与创新教育 融合发展促进会 19 信息时代下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会 20 全英语授课教师俱乐部 21 应急医学临床教学改革促进会 22 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教学发展促进会 唐书泽 汪勇 学院 国际学院 马民 中医学院 沈山 口腔医学院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促进会 程欣 基础医学院 24 教学研究与 SCI 教学论文发表促进会 杨雪松 基础医学院 25 基础医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会 陈剑 基础医学院 王跃春 基础医学院 26 基于”诺贝尔奖”的科学创新及 医学人文教育发展促进会 38 27 28 29 《局部解剖学》基础与临床融合 教学发展促进会 “医防结合教学促进会 基础与临床贯通的“临床免疫学” 教学发展促进会 张吉凤 基础医学院 董晓梅 基础医学院 陈国兵 基础医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 30 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发展促进会 黄柏炎 31 教学管理创新与发展促进会 马晓燕 32 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促进会 唐庆峰 经济学院 33 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促进会 杨萱 理工学院 34 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促进会 罗嘉庆 文学院 35 珠海校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促进会 潘群英 珠海校区 杨辉旭 人文学院 36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学院 “金课”建设促进会 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 院 37 国际教学合作与交流促进会 范兆斌 国际商学院 38 国际商务案例教学促进会 姜丽群 国际商学院 39 移动教学创新发展促进会 戴红 40 “双创”就业教育促进会 孔锐 41 产教融合性“智能工学团”促进会 郭洪飞 42 跨文化商务外语教学促进会 罗婧 深圳旅游学院 李文丽 深圳旅游学院 章牧 深圳旅游学院 李舟 深圳旅游学院 43 44 45 基于智慧教学工具的 混合式教学促进会 IT&T 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会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国际化推动会 智能科学与工程 学院 智能科学与工程 学院 智能科学与工程 学院 46 实践教育创新研究发展促进会 白华 深圳旅游学院 47 旅游学科新型课程研发俱乐部 朱明芳 深圳旅游学院 景秀丽 深圳旅游学院 朱晓轩 深圳旅游学院 48 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 学发展促进会 深圳校区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促进会 39 50 高校外事工作人员核心能力提升促进会 黄育妆 国际交流合作处 5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会 张将星 52 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发展促进会 谢舒潇 53 经管类课程建设促进会 施雯 国际商学院 54 外语类通识课教学促进会 赵友斌 翻译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 心 网络与教育技术 中心 (3)教师教学竞赛 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教学创新大赛”)旨在深入学 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 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 归”的要求,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聚焦教 学创新、掀起学习革命,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形成卓越教学的价值追求 和自觉行动,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大 赛分校赛、省(自治区、直辖市)赛、全国赛三级赛制。我校校赛、省赛和全国 赛的备赛、参赛全过程,校领导持续关注、支持和指导,各相关学院领导积极为 参赛教师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校内众多专家积极帮助、指导参赛团队备赛,各 参赛团队成员之间和各参赛团队之间互相交流、切磋,营造了充满活力的“传、 帮、带” 良好气象和合作学习、共同创新的教学文化氛围。在首届高校教师教 学创新大赛中,全校共 44 个团队参加校内选拔赛,择优遴选出 12 个团队推荐参 加广东省赛。广东省赛上,3 个团队获特等奖,2 个团队获一等奖,1 个团队获二 等奖,1 个团队获三等奖,入围广东省决赛团队数、获特等奖团队数,均居广东 高校首位。全国赛上,我校 3 个团队参加,1 个团队获一等奖(所在组别第一名), 2 个团队获二等奖,获奖团队数和获奖等级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表 3-10 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省赛中获奖情况一览表 课程名称 新闻采写Ⅱ 创新药物设 计与研究综 合大实验 主讲 教师 课程 团队 成员 刘涛 陈伟 军 方 惠 孙平 华 彭丽 洁 李 沙 周海 所获奖项 赛道 全国赛 正高 组 正高 组 一等奖 (参赛组 第一名) 二等奖 40 省赛 特等奖; 课程团队“广东省融合新闻教学团 队”获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 特等奖; 课程团队“广东省基于双创人才培 养的大药学教学团队” 获优秀基层 教学组织奖。 波 中国历史 地理 激光原理 与技术 药物经济学 管理学原理 中医诊断学 病理生理学 宏观经济学 郭世 强 吴宏 岐 黄忠 鑫 罗 诚 朱思 祁 陈振 强 狄红 卫 关贺 元 副高 组 / 张田 甜 王斌 会 明伟 杰 徐 俊 副高 组 / 吴菁 王 虹 彭海 珍 刘静 岩 副高 组 / 二等奖 孙立 秦佳 佳 谢慧 珺 朱明 敏 正高 组 / 三等奖 魏伟 吕秀 秀 王华 东 王志 刚 副高 组 / 三等奖 戴天 仕 王春 超 周泳 宏 王贤 彬 中级 及 以下 组 / 优秀奖 中级 及以 下组 二等奖 41 特等奖; 课程团队“历史地理教研室”获优 秀基层教学组织奖;教学设计创新 奖。 一等奖; 课程团队“光电信息教研组”获优秀 基层教学组织奖。 一等奖; 教学活动创新奖。 新任教师教学竞赛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是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教学 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全国和广东省教学竞赛获奖者的“摇篮”。 历届新任教师教学竞赛都涌现了众多热爱教学、钻研教学、教学效果突出的青年 人才,为提升本科教学整体质量、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 学年的第六届新任教师教学竞赛,是本项赛事举办以来竞争最激烈的竞赛。200 多名新任教师参加各学院组织的预赛,最终人文社科 21 名新任教师、自然科学 30 名新任教师从各学院“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预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其 中,人文社科组 5 名获一等奖、7 名获二等奖、9 名获三等奖,自然科学组 7 名 获一等奖、10 名获二等奖、13 名获三等奖,18 个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奖”。 (七)国际交流 我校共与世界五大洲 62 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 418 所高校或科研、教育、 培训、文化机构签订了 702 份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或合作意向书。与此同时, 学校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名 校开展了以课程衔接和学分认可为基础的双学位项目。 在疫情无法出国交流的情况下,积极拓展学生线上交流项目。2020 年暑期, 组织了 30 名学生参加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培训中心主办的第五届联合国青年 领袖精英班线上课程。暨南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 9 所知名高 校的近 170 名师生参加。今年是我校首次派出学生参加该项目。我校 30 名学员 获得了梓文励志奖学金国外交流专项以及由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外国语学 院、翻译学院等单位联合设立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资助。 此外,我处还积极筛选和宣传高质量的暑期和秋季线上授课的境外课程,如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职业证书项目、剑桥 10 周科研注册生项目、伦敦大学学院 学术英语项目等,拓宽学生视野。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学校瞄准新兴产业发展及社会需求,扶持传统特色优势专业,加快基础学科 专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特色明显,有实力的学科专业群。集中力量建设符合“一 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战略的相关专业;主动布局新工科、新医科、新 文科专业建设,促进医药卫生与理、工、文结合,促进专业交叉融合。 坚持每四年定期开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根据学校本科专业调整 进度,及时制修订被调整相关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确保人 才培养质量。 42 学校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大学写 作、军事理论和体育等课程,以及为外招生开设的大学与人生导论、中国传统文 化概论、中国社会发展导论、资讯科技等课程以及为内招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 课、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等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则包括艺术素养类、经管法类、 文史哲类、数学理工类、生命科学类、综合类六大类,其中综合类下设 6 学分的 创新创业就业心理类课程群和 1 个学分是四史教育课程群。课程资源丰富,满足 教学需求。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立足侨校特色,结合生源特点,我校构建了内地、港澳台地区与华侨华人学 生“分流教学、分类培养、同向融合”的育人模式。在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方面, 我校注重因材施教,以目标为导向,创建适合港澳台侨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前 期,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目标”——“知识群、能力需求” ——“课程”的系统设计思路,以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内外招 生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构建了具有明显时代性 特征的“以目标为导向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搭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 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框架。尤其是注重通识教育,建设了 一批较高水平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实现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的通识教育目标。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育人元素,并 力争逐步覆盖全课程。建设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医药学等为代表的弘扬中 华文化系列在线开放课程,以新闻、管理、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优势学科和特色 学科在线开放课程,以创新创业、生态文明等为代表的聚焦时代主题系列在线开 放课程,以华文教育为代表的服务海外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凸显侨校特色 的在线开放课程。同时,我校还建设了一批通识课程,内容涵盖艺术学、工学、 外国语言等学科专业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总 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政工作的行动指南,制定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专项行动计划》,统筹全校思政课程与课程 思政建设,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 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 中,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实践育人为载体,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43 养成励志力行的劳动品质。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高 雅的审美品位,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培养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 程全覆盖、相互支撑的思政课程体系,进一步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相通, 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深化课程思政教 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建立课程思政奖 励机制等建设举措不断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四)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193 名,生师比为 26.44。分专业生师比参见附录支撑 数据。 (五)实践教学 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 161.95,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 31.86,占比 19.67%,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最高的是临床医学专业 87.83,最低的是酒店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12.0。校内各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参见附表。 注:实践学分主要指集中性实践环节、实验教学的学分。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校领导情况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全校最基础、最重要的顶 层设计来进行谋划研究,围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针对关键环节有效开展自 我评估和质量监控,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并实施反馈,持续改进教学工作。学校突 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形成“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 教学、经费优先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运行机 制,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高。 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 本科教学投入、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等有关本科教学工作的重大决策。学校 领导班子带领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 公会议上优先研究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巡学制度,深入教 学一线,开展教学工作调研,以实际行动抓教学、督教学、促教学;围绕教育教 学建立了完整、系统的服务网络,服务广大师生。党委书记、校长带领学院党政 主要负责人上好思政第一课,引导在校学生尤其是港澳台侨学生拥护党中央方针 政策,坚定爱国爱港立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4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 始终将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全校最基础、最重要的顶层设计来进行谋划研究,围绕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针对关键环节有效开展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及时收集 教学信息并实施反馈,持续改进教学工作。从课程、专业、学院、学校四个层次, 贯穿招生、培养、就业三个阶段,从激励与约束两个方面,形成全覆盖的“评估 —诊断—反馈—改进”的闭环式运行机制,构建了较为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保 障体系。 在学校层面,校长办公会议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本科 教学投入、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等有关本科教学工作的重大决策。学校教学 指导委员会负责本科教学工作中诸如专业设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审核等重大议 题的审议。本科生院负责本科教学的日常运行,包括本科教学的组织、管理等。 其中,本科生院教务处教学质量科负责质量监控、检查、信息采集工作,联系本 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本科教学情况进行监督等。在学院层面,院系是本科教学 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设有学院教学指导分委会、学院教学督导组、教研室等, 由教学(科研)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服务工作。 图 5-1 暨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5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43 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 定》和学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辅导员的职数配 备、岗位职责、专题培训、发展培养和管理考核等工作。结合学生工作队伍工作 实际,深入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要求,积极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系列(专 职辅导员)职称评审条件改革;构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各类多形式培训覆盖总 培训人数近 2000 人次,举办辅导员工作论坛、学校第五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学校第四届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打造“辅导员年度人物”专栏,进一步激发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推动学生工作队伍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学工队伍取得新成绩:获第八届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和二 等奖各 1 项;第十届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红棉奖”1 项;党委学工部申报的中 华文化大讲堂项目获第七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2 名辅导员在全国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征集活动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我校学工队伍在广 东高校学生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全部推选案例均获奖,其中有 6 篇荣获一等 奖、3 篇荣获二等奖、1 篇荣获三等奖、1 篇获得优秀奖;由理工学院曾庆慧主持 的广东省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辅导员工作室验收考核为优秀,成为骨干辅导员工 作室建设对象。 在心理咨询方面,学校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同时配备了 40 余名兼职心理咨 询师,为我校师生提供多时段、不间断的心理咨询,覆盖我校三地五校区五万余 名师生。为保障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规范性,还开展督导及培训。目前全校每 年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300 人次,为师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力量。 (四)质量监控 1.建立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完善教学监督组织架构 2019 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校院两级督导运行机制,发布了《关于完善校院 两级本科教学督导体系并报送院级本科教学督导组名单的通知》,要求各学院成 立院级教学督导组。目前,我校已建立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有校级教学督 导委员 17 名;建立院级教学督导组 32 个,有院级督导 134 名。校院两级教学督 导充分发挥了在督教、督学、督管等方面的职能,帮助教师上好课、学生学好知 识,建立健全本科教学督导组织体系,持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优化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常态质量监控机制 (1) 明确教学质量目标与管理职责 46 为实现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学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完善“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 费优先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长效机制,确保“人、财、物”的有效投入,促 进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明确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分清职责,发挥积极性,强 化责任意识,形成有机协调的整体,使管理工作更富效率。 (2)建设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 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历经十余年发展,已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化、科 学化、制度化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提升体系,对于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重要 环节,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执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优异生培养、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及学位授予资格、考纪考务 管理、教学文档管理等方面,以完整、系统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使其“自我检 查,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3)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为确保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实现预期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 第一,高度重视广大教师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贯 彻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制度,激励教授、副教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参与教学改革,进一步充分发挥教授、副教授在教学改革中的引导作用。 第二,从学校发展需要和办学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范设置学科专业,优 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第三,以完善分流教学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 教材建设为载体,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整体 教学质量的提高。着力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课程考试(考核)、毕业论文 (设计)等关节点的质量;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加强学科和专业基础教 育,为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积极确立“全员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以“卓越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计划、“国-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体系、“本科优异学生培养制度”等为载体,系统提升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 力。 (4)建设全方位常态质量监控机制,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以本科教学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为常态监控重点,开展期初、期中、 期末“三段式”教学检查工作,将“三段式”教学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形成 “检查—反馈—改进—建设—检查”的“闭环”运行机制。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 时,学校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管理及课堂纪律管理,严格执行学业预警制度,努力 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47 通过课程评估、校领导巡视课堂、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 检查指导等多种方式,逐层向下监控、逐层向上负责,形成监控、反馈、分析、 改进于一体的“全方位监控,循环闭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机制,有效收集分 析各类教学信息。 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辅助系统”,“教师教学绩效测评 系统”“教风学风分级预警与处置系统”建设,在全校营造出教师“人心思教”、 学生“人心向学”的良好氛围。 3. 开展专业认证评估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持续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专业认证评估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认证评估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行业资质,关乎学生未来发展。学校 充分重视专业认证评估工作。目前,中医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 会认证;深圳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及会展经 济与管理 4 个本科专业(方向)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成为国内 该项认证专业数量最多的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与广告学专业已通过 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第三级); 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完成专业自评,正积极准备迎接 专家进校考察。 4. 建设监控-评估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继续施行《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激励办法》(以下简称《激励办法》),促进 教师在本科教学方面有所建树。根据《激励办法》规定,评选第五届“暨南大学 本科教学校长奖”。奖项兼顾青年、中年、资深等各梯队的教师,并设置综合奖 和专项奖,奖励内容覆盖到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 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等本科教学各个重要环节。 学校在进一步优化现有激励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有 效的激励形式,实现激励机制建设与监控、评估机制有机结合,将“教风学风分 级预警与处置系统”、“教师教学绩效测评系统”和“课堂教学辅助系统”监控 结果、课程评估成绩、“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心”课程评估验收情况、本科质 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作为学校奖励性建设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充 分发挥评估本身的激励作用,形成情感激励、成就激励、经济激励等多种形式共 同作用的激励体系。 48 六、审核评估整改情况 自 2018 年上半年,审核评估专家组对我校开展评估之后,学校持续深入开 展审核评估整改工作。2019 年 9 月 30 日,学校组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整改工作会议,统筹布置整改工作任务,并对整改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要求 各单位提高站位,加强协调,注重实效,做好整改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查漏补 缺,加强总结凝练,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审核评估 6 大指标撰写好《本 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报告》。11 月 25 日,学校校长办公会审议了本科教学 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相关材料。12 月,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的相关 要求,我校完成整改材料的递交工作。 通过整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 定位更加明确,“侨校”与“名校”的关系更加清晰,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 契机,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投入,进一步重 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总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七、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 2021 年共有本科毕业生 4686 人,实际毕业人数 4391 人(不含外招生), 毕业率为 93.70%,学位授予率为 99.98%。 (二)就业情况 1.总体情况 202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受疫情影响以及毕业生就业观念的 变化,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突出,2021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复杂严峻,我校 本科生考研、考公人数比例逐年增加、毕业无就业意向人数增加。 2020-2021 学年,我校参加派遣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共 4448 人(含参加内地 派遣的外招生),截至 2021 年 8 月 31 日,已就业 3519 人,初次就业率 79.11%。 其中有 7 个本科学院一次就业率在 90%以上:光子技术研究院(93.33%)、理工 学院(92.92%)、文学院(92.48%)、口腔医学院(91.67%)、体育学院(91.30%)、 化学与材料学院(91.23%)、国际学院(90.80%)。 2.就业情况分析 49 依毕业去向分类,我校 2021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方向分为国内升学、境外升 学、在政府机构就业、事业单位就业、企业就业、部队(参军入伍)、参加国家 地方项目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等 10 个类别。 本校 2021 届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就业”(33.82%),升 学(含出国(境)深造)合计 31.65%。其中“国内升学”(20.72%),“境外升 学”(10.93%)。 表 7-1 本科毕业去向分布 本科毕业去向 毕业生所占比例(%) 企业 33.82 国内升学 20.72 境外升学 10.93 政府机构就业 3.80 事业单位就业 2.55 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0.66 灵活就业 4.58 自主创业 0.18 部队(参军入伍) 0.18 其他 1.69 我校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如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18.9%)、政府及公共管理(11.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7%)、 金融业(7.6%)、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7.3%)、 教育业(6.8%)、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6.2%),以上领域毕业生就业人 数相对较高。 表 7-2 本科毕业行业流向分类 行业类名称 占本科就业毕业生的人数比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8.9 政府及公共管理 11.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7 金融业 7.6 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 7.3 教育业 6.8 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 6.2 50 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广东省外 489 人,广东省内 1623 人,广 东省内地域分布如下:广州市 605 人(占广东省就业人数的 37.3%),深圳市 318 人(19.6%),佛山市 99 人(6.1%),珠海市 67 人(4.1%),东莞市 57 人(3.5%), 其他城市 477 人(29.4%)。 表 7-3 本科就业毕业生广东省内地域分布(不含国内外升学毕业生) 就业城市 占本校就业本科毕业生的人数比例(%) 广州 37.3 深圳 19.6 佛山 6.1 珠海 4.1 东莞 3.5 3.攻读研究生情况 在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今天,不少本科毕业生选择 继续学习深造,深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全校本 科毕业生中,共计 1408 名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其中“国内升学” (20.72%), “境外升学”(10.93%),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 31.65%,升学深造比例较去年增 加 0.69%,其中出国(境)升学比例较 2020 年比例下降 1.35%,原因是受境外疫 情影响,部分毕业生由出国转其他就业方向。 (1)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 2021 年,我校共有 910 名本科毕业生分别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 113 所知名高校及 研究机构,其中,299 名毕业生继续在暨南大学攻读研究生。 (2)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情况 2021 年,我校共 498 名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升学区域主要集中在英 国(234 人)、中国香港(121 人)、美国(47 人)、新加坡(35 人)、澳大利 亚(15 人)、,分别占出国(境)升学人数的 46.99%、24.25%、9.42%、7.01%、 3%(共计 90.67%)。 在录取学校方面,不少毕业生成功申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京都大学等世界一流大 学继续深造。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51 为真实掌握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我校 2021 届毕业生的评价, 更好了解用人单位评价标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学生就业, 实现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共赢,特对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共发放 347 份,回收 335 份,有效问卷 335 份。 此次有效问卷的 335 家用人单位中,民营及私营企业占 48.36%,国有企业 占 28.36%,事业单位及党政机关占 10.45%。 (1)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评价情况 总体来说,用人单位相当认可我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调查结果显示,认为 综合表现很好的占 39.88%,认为综合表现好的占 47.76%,认为综合表现较好的 占 10.99%;用人单位非常愿意招聘我校毕业生,51.34%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 生表示很满意,40.60%的用人单位表示满意,6.27%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表 示较满意。 (2)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较满意及以上的,综合排名前五位的素质与能力分 别为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水平、人际交往能力、道德素养、开拓创新能力。超过 80%的受访用人单位表示今后还愿意从我校毕业生中招聘员工并且每年重点招收。 5.毕业生成就 我校 2021 届本科毕业生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就业质量,在行业一流企业就业 是高质量就业的表现,我校 2021 届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近 40%毕业生在行业一流 企业就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经济金融、电子电气制造业领域。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 500 强企业工作,包括华为技 术有限公司、腾讯(深圳)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 团、中国联合通信网络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大国有银行及主要商业 银行、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此外,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互联网企业,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全国各省市的税务、海关公务员系统。 此外,越来越多的暨大学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参军入伍或前往西藏、 新疆等地区投身西部建设。2021 年共 21 名学生参军入伍(含毕业生 10 人), 比去年增加了 2 人。 获学校表彰面向西部就业和服务西部的本科毕业生共计 9 人, 分别前往西藏拉萨、贵州、宁夏、云南曲靖、内蒙古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 业。我校毕业生麦吾兰江·麦合木提,其事迹入选教育部 2021 年第四届“闪亮 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军营大学生战士案例,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 貌。 52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 457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1.66%。辅修的 学生 618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2.24%。 (四)学习满意度与体质测试情况 1. 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持续开展本科课程评估,学生对所修读课程进行评估以及自我学习效果 进行评估,结果如下(按百分制统计,视 90 分以上为优秀,80-90 分为良好):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对 2149 门次课程开展课程评估,学生参评率 98.2%, 课程评估优秀率为 75.52%,良好率为 23.97%;学生自评方面,优秀率为 56.35%; 良好率为 43.6%。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 对 2233 门次课程开展课程评估,学生参评率 93.2%, 课程评估优秀率为 59.87%,良好率为 38.33%;学生自评方面,优秀率为 57.37%; 良好率为 42.05%。 2. 体育教学与体质测试 通过公共体育课程加大学生体能训练比重,通过随堂测试、课后监督等方式 激发学生锻炼动力。结果显示,相比 2020 年我校 86.51%的体质测试达标率,2021 年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上升至 91.24%,达到 211 院校高校学生体质达标率平均 值 88.48%水平以上。丰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手段与监督评估机制稍显成效,未 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推进我校学生体质发展。 八、特色发展 (一)本科教学特色 1. 港澳台侨思政教学体系 学校创新港澳台侨思政教学体系,提出并实施“全面浸润—分类浸润—精准 浸润”三层次思政教学浸润体系。通过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与专业必修课程和教材的课程思政,实现港澳台侨学生精准化、全覆盖的课程思 政教学。通识必修课程方面,打造三门面向港澳台侨学生的国情教育必修课程。 通识选修方面,针对不同类别群体,编写《“一国两制”与民族复兴》(面向港 澳台学生)、《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面向华侨华人学生)、《丝绸之路与中 外文明交往》(面向外国留学生)等教材。依托教材分类开设“中外文明互鉴与 53 中国国情发展”等课程。专业必修/选修方面,升级改造全校 650 门港澳台侨学 生专业课程,推进特色“金课”建设。 提出并实施 “传统文化浸润—红色文化浸润—学术文化浸润”三类别思政 活动浸润体系。通过中华文化系列活动、红色暨忆系列活动、学术创新系列活动 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构建红色精神谱系、提升学术水平。 2. “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 学校从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和系统考评三个方面,以实施“三个一行动计划” 为契机,创设并实践了独具特色的本科教学机制改革系统工程。通过鼓励教师“参 与一个教学团队、上好一门课、培养一批优秀学生”的“三个一行动”,为学校 凝聚了一批本科教学核心力量,建设了一批优质课程,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逐 步构建了围绕本科教学三大要素、搭建三个平台、实施三套系统的“三三三本科 教学治理体系”,实现了从“本科教学管理”到“本科教学治理”的转变。 “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围绕本科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 教师、课程和学生,搭建本科教学核心团队、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心和“卓越 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计划三个平台,狠抓内涵建设;实施教风学风分级预警与处 置系统、教师教学绩效测评系统和课堂教学辅助系统三套系统,狠抓教风学风。 “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由本科教学关键利益相关者:教师个体、学生 个体和单位群体共同治理的完整体系组成。该治理结构包括:引导教师定向发展、 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全部课程分级滚动建设的 3 大平台 12 个子平台, 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系统考评机制 7 套,以及主动营造本科教学氛围的 4 种形 式。 图 8-1 “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框架图 54 3. 本科优异学生培养制度实施效果稳定 为了更好地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优 秀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本科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暨南大学推出了本科优 异学生培养实施方案。学校每年从各学院遴选一批学业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学纳 入“优异生”培养方案,为他们配备专门的高水平的导师,结合每个人特点拟定 “优异生培养计划”,对优秀学生实施与特定专业培养不分离的专门和强化训练。 2021 年度遴选出陈思焮等 62 名学生进入“本科优异学生”培养计划,认定李嘉 明等 5 位同学“中期考核优秀”,授予朱景文等 58 名同学 2021 届本科优异学生 荣誉称号,这批同学经过为期两年的个性化培养,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 潜质,在培养期结束时均取得优异成绩,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1 篇,获省部 级以上学术科技竞赛奖励 80 项,现多数同学被 985 高校、境外名校录取为研究 生,就业的同学基本在世界 500 强企业和行业顶尖跨国公司工作。 4. “赢在创新”暨南大学创新大赛掀校园创新热潮 通过“赢在创新”这一平台为同学们创造了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土壤,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截至目前,共举办 76 场比 赛,参与项目近 700 个,直接参赛项目 508 个,14000 多人次直接参与。学生参 赛热情不断高涨,参赛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参赛成员在项目研究、团队合作、风 采展示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5. 实践教学的内容不断优化,创新学分管理进一步规范 我校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鼓励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每学期组织 一批本科生开放实验项目供学生修习,修习完毕经考核可取得相应创新学分。依 据《暨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完成有关本科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的申 请、审核、查重和录入等工作,包括科研学术论文、论著、科技发明专利等成果 获得者;各级各类科技学术竞赛获得者;课外实验活动以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参 与者;校内外创业实践及获奖者;修习开放实验项目者;"赢在创新"系列活动参 加者等,共超过 3000 人次。 6.“卓越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计划”(3.0 版) 学校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 质复合型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卓越未 来”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3.0 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暨南大学创新创 业教育体系,根据国家创新教育理念、社会创新人才需求与学生自我创新创业能 力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第一课堂教育-第 55 二课堂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孵化五大环节,由浅入深、逐步递进,辅以 关键保障点,实现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图 8-2 暨南大学“卓越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计划”(3.0 版) 7. 教师教学培训活动 着力构建“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突显鲜明、校院协作创新”的教师教学发 展工作框架和工作体系。即:以“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为统领,在纵向上将教师 群体分为未来教师(研究生助教)、新任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资深教师四个 阶段,对应教学参与力、教学胜任力、教学创新力、教学引领力四个目标,分别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未来教师教学实习坊”“新任教师教学基本功研习营”“教 师教学创新工作坊”“教学名师大讲堂”活动;在横向上致力解决外招生教学、 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 “四新”学科专业教学新模式、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打造工作特色和品牌,促进提升教学水平 和产出标志性教学成果。 (1)新任教师教学基本功研习营 针对新任教师,创办“新任教师教学基本功研习营”活动。活动是我校在本 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性举措,是为服务、帮助和促进新任教师教学发展而搭建 的学、思、行平台,是夯实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教学胜任力的有力抓手。研 习营活动于 2020 年 10 月首次启动,并发布了《暨南大学新任教师教学基本功研 56 习营活动实施方案》(暨教〔2020〕55 号),每次活动持续一年。截止目前,活 动已成功举办第一期,共 18 个本科教学单位,103 名新任教师参加并完成活动 验收。其中,评选出了 17 个“教研导师-新任教师”教学合作发展典型和 9 个先 进单位,营造了良好的本科教学氛围。第二期活动从优化教师发展组织体系、丰 富培训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加强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与发展,同时修订了实 施方案(暨教〔2021〕73 号),研习营活动效益持续提升。 (2) “品味教学”及“创新工作坊” 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创办“教师教学创新工作坊”,坚持举办注册品牌活 动“品味教学”。 创办首期“教师教学创新工作坊”,助力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力,提高教学质 量。首期工作坊活动为期 6 天,遴选了 45 名优秀中青年教师,邀请来自厦门大 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 7 名全国知名教育学科专家、 教育类杂志副主编及我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代表等,围绕着“什么是优质教 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如何开展教学研究”三个针对性问题,开展 11 场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研修活动,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学术周”。 “品味教学”是已获国家商标局批准正式注册的教师培训平台,是通过整合 校内外的本科教学资源,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满足不 同发展需要的教学培训活动。本学年共举办 4 场,深入珠海校区、深圳校区,利 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参加老师总人数近 600 人次。 (3)国情研修班 为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对我校统一战线工作作出的指示精神,持续开展以增 强港澳台侨学生骨干教师凝聚力和认同感、服务国家战略的“国情研修班”,我 校自 2021 年 1 月起开始组织教师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国情培训。这是我校 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首期研修班,也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首次专门面 向高校教师的培训班。 研修班培训重点针对一线骨干教师,本学年共组织 3 批教师学习培训,合计 培训人数 141 人。 (二)学生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1、体现本科教育特色的学生活动及管理情况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武装团员青年,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暨庆祝建党 100 周年活动, 认真组织、大力宣传,精准指导基层团支部组织化开展学习教育,在团省委第一 57 次通报中,学校组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跃度为 100%,是唯一达到 100%的省 直属高校(截至 2021 年 5 月 17 日)。持续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积极组织 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参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开展“读《习近平与 大学生朋友们》有感”等征文活动并于“七一”前夕在校报开设专版展现成果, 在学校掀起学习热潮。持续开展“爱党·爱国·爱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分“知 党史校史,担青春使命”党史校史大学习、“同心圆”暨南青年纽扣课堂、“讲 述国旗故事,厚植爱国情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我为暨南青年做件事”主题 实践活动等四个部分;作为其中的重点活动,天安门管委会向我校赠送一面建校 110 周年校庆日当天在天安门广场升挂的国旗,学校领导率港澳台侨学生和校友 代表赴北京接受赠旗并参观学习,广东广播电视台全程跟进并拍摄报道。积极实 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我校共青团的经验做法。 (2)立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成功举办暨南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有近 800 件作品参赛,累计参赛学生近 4000 人,其中本科生 2500 余人。本次大赛创新设 立首届港澳台侨学生专项赛,共吸引 45 件作品参赛,近 200 名港澳台侨学生参 与,其中 89%为本科生。同时,办好港澳台侨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促进港澳台 侨学生和内地学生融合发展。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 品竞赛中,我校共荣获 6 项特等奖、6 项一等奖、8 项二等奖和 10 项三等奖,捧 得“优胜杯”,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其中,参赛学生全部为本科生的作品共计 24 件,获奖本科生人数占全部获奖学生人数的 83.7%。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 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荣获 1 项银奖。此外,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学校荣获 1 项二等奖、1 项三 等奖。同时,学校组织开展 2021 年“挑战杯”竞赛等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 业竞赛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对 310 个项目给予立项资助,参与本科生 2000 余 人。在 2021 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立项中, 学校 20 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批立项,共获得专项资助资金 47 万元;其中,项 目团队全部为本科生的项目共计 14 个,占全部获批项目数的 70%。 (3)拓展载体和平台,积极服务学生实习实践 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21 年暑期,学 校 50 余支重点团队、800 余名师生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 兴、新时代文明实践、民族团结、支教筑梦、健康宣讲、文化保护等内容,以线 上与线下融合联动的形式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其中,1 支团队获评全国重点团队,1 支团队获评“灯塔实践团队”,20 支实践团队获评 58 省级重点团队。《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对学校社会实践 活动进行报道。积极推进“扬帆计划”“展翅计划”等学生实习行动,为港澳台 侨学生实习创造良好条件,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2021 年寒假, 累计发动 409 名港澳台侨学生报名,组织 167 名学生对接上岗,团省委专门向学 校致感谢信;暑假期间,累计发动 750 余名港澳台侨学生报名,组织 156 名学生 对接上岗并分赴广东省 15 个地市 90 余家单位开展实习;此外,还推荐 2 名港澳 学生前往中央和国家机关实习。在今年寒假、暑假实习中,学校均为参与学生人 数最多的高校。 (4)聚焦疫情防控,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服务 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组织两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 医院导诊、防疫科普、食堂用餐等疫情防控系列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 力量。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2021 年,共有 13 名本科生 前往西部、山区参与志愿服务,我校西部计划项目办在广东省考核中获评“优秀”。 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学校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 1 项金 奖,这是学校首次在该项赛事中获得金奖;在 2020 年“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 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学校 7 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奖,成绩 位列广东高校第 2 名。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青年志愿者文化节、志 愿服务便民街等活动,开展“新生你好、学长引路”“阳光晨跑,绿色校园”等 系列志愿服务,参与“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学校校庆等赛会志愿服务,营造浓 郁的志愿服务氛围。 (5)继续改革攻坚,加强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建设。 着力加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命脉工程”,做好“智慧团建”, 落实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评优定级”等制度;着力推进“活力提升”工程, 学校近 500 个团支部积极参加广东高校“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荣获 4 项“十大最具人气项目”、3 项“百优项目”和 44 项“千入围项目”。20202021 年度,学校一批团员、团干部和团组织分别受到团中央、团省委表彰。1 名 本科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 个本科生团支部被团省委授 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称号(全省仅有 11 个团组织被授予该称号), 2 名本科生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 名本科生被授予“广东省百 佳团支部书记”称号。认真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的《关于推 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大力推动学生会、研究 生会深化改革,着力在明确职能定位、改革运行机制、优化机构和人员规模、明 确遴选条件和程序、规范召开代表大会和坚持从严治会等方面下功夫,指导学生 会充分发挥学校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020 年,学校学生会深化 59 改革工作已顺利通过团省委、省学联的评估验收,15 个评估指标分别全部达标, 达标率为 100%。 2、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情况 (1)着力加强榜样引领,塑造优良学风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学生思政工作创新品牌— —5A 卓越引领计划。2020 年下半年启动第九届“5A 卓越引领计划”,完成近 400 名参评者的复评工作,组织开展 12 场公开评选答辩会,加强朋辈榜样引领;选 拔第九届“5A 卓越引领计划”宣讲团成员开展 9 场线上云直播宣讲,参与学生 超 2000 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开展各类优秀学子朋辈分享会 200 多场,参与学生 2 万人多次,营造互帮互学、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2021 年上半 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弘扬榜样力量,通过录制和推出第九届“5A 卓越引领计 划”答辩会现场回顾片、学生风采片、颁奖辞、宣传片、主题曲 MV 共计 50 条视 频,设置“学子榜样”专栏精选推送学子奋斗事迹 20 多篇,累计额阅读量近 3 万人次,进一步推动我校学风建设。 发挥学长“传帮带”作用,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继续全面实施“引路暨 南”学长计划。不断完善优秀学长选拔、培训、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学长“朋辈 互助”作用。本学年共有 2000 余名优秀学长参与到“引路暨南”学长计划当中, 学长通过朋辈分享、新生助教、学业助教等方式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全面提升本科新生入学教育成效 认真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新生特点,对本科新生训练营的工 作方案进行大胆创新,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教育内容分为五大类,涵 盖典礼文化、专题报告、活动赛事、知识学习、体验教育等方面共计 50 多项, 通过开学典礼暨开营仪式、体验教育、思政第一课、校史校情教育和武术训练等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新生爱党爱国爱校主题教育。适当缩短了第一 阶段教育时间,并将新生训练营教育内容延续贯穿至整个学期,全面强化新生纪 律意识、团队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 活,全面促进新生的学习与发展。2021 年上半年,基于该计划申报的《以内地与 港澳台侨学生同向融合为目标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3)深入推进校园文化育人工程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高举中华文化大旗,创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途径,打造多元共融的校园文化 氛围。紧扣“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以学术文化为核心,以国际文化为特色”的校 园文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与品位,服务暨南学子成长成 60 才。2020-2021 年,各级学生组织开展中文化月系列活动、中华文化体验日、中 华文化社团风采展、“暨南园”院际辩论赛、经典诵读大赛、综合运动会、侨生 杯活动等近 10 项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师生超过 2 万人次。 旗帜鲜明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旗帜鲜明地 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华诞。 2020-2021 年,各级学生组织整合了中华汉服风采展、中华文化体验活动、中华 文化日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风采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 集中打造“中华文化月”品牌活动。在校园建立更加系统和科学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播机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校园活动交相辉映,大大提升了暨 南学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悟,在全校掀起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热潮,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国际文化聚暨南的特色与内涵,传承和弘扬暨南精神。2020-2021 年, 各级学生组织团结凝聚广大港澳台侨学生和内地学生,积极开展体现不同国家地 区特色的文化活动,构建体现学校悠久历史和浓郁国际化办学氛围的侨校特色校 园文化环境,形成多元共融的校园氛围。在过去的一年,举办了“侨生杯”赛事 活动,共吸引来自 12 个国家和地区,500 多名同学参加;开展港澳学生开展澳 门文化节、香港文化节等活动,与各类国际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交相辉映。在开 展具体活动中,主办方精心策划,将爱党爱国爱校主题融入各类活动,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积极弘扬青春正能量,注重港澳台侨学生与内地学生融合发展,积极 引导港澳台学生成为拥护“一国两制”、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推动祖国和平 统一的坚定爱国者。 以体育、学术创新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暨南学子成长成才。20202021 年积极举办“新生杯”篮球赛、新生定向越野比赛、新生跳绳及拔河比赛、 “院际杯”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广大同学走出宿舍,走向操 场,营造热爱运动、积极锻炼的“全民运动”校园体育氛围,让暨南学子有更多 机会在体育竞技舞台上挥洒汗水、展现风采。在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同时,积极 策划“暨南园”院际辩论赛,举办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活动,协助创业学院举 办创业训练营等学术活动,努力营造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校园学术氛围,服务 广大同学成长成才,助力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61 九、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是港澳台侨学生来源多样、文化认同各异、价值取向不一等客观背景下的 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共识凝聚问题。关注学生对中国国情认识偏差、认同不够 等现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画好最大同心圆,是港澳台侨学生国 情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是国情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对割裂,教学 路径单一,教学方式粗放等问题。面对课内课外融合度不高、界限分明,文化传 承与国情体悟教学成效一般等现状,如何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互融合的国 情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并进,促进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是港 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是传统国情教育大水漫灌,系统性、 针对性有待加强,深度不够等问题。聚焦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无法满足这一现状, 如何科学合理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从点线面三个层面精准施教,促进不同类别生 源同向同行、相互交融、共生共长,是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 (二)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我校新工科、 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 养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化,在体制机制创新、学科优化布局、师资队伍建设、资源 共建共享等方面下大力气,以解决重大科学挑战为使命、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 心、以合理组织管理架构为支撑、以协同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保障,加快促进我校 交叉学科培育和发展,进一步凸显人文社科传统优势和理医特色、补齐新工科短 板,助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新能力、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把暨南大学 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两融三浸”型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的暨南模 式改革与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主阵地,推进课堂 教学与文化活动建设双向融合聚力,实施“全面浸润—分类浸润—精准浸润”三 层次课堂教学浸润体系,搭建“传统文化浸润—红色文化浸润—学术文化浸润” 三类别文化活动浸润体系,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体悟国情,实现把港澳台侨 学生培养成坚定青年爱国者的目标。 推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一流专业交叉融合。开展“暨南大学专业 内涵建设计划”,分批分步完成学校专业布局优化调整,依托一流学科建设,促 进“四新”专业融合,鼓励增设交叉学科本科专业,支持申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62 点,形成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完善特色化交 叉学科培养方案,建设一流课程,打造多层次、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全 面落实学生中心、问题导向、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将创新意识、协同治 理、效率评价、质量标准、精准管理等融入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63 附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61.67%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1)全校整体情况 附表 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专任教师 项目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2193 / 205 / 正高级 663 30.23 62 30.24 其中教授 461 21.02 28 13.66 副高级 913 41.63 32 15.61 其中副教授 610 27.82 15 7.32 中级 589 26.86 31 15.12 其中讲师 402 18.33 24 11.71 初级 22 1.00 19 9.27 其中助教 12 0.55 19 9.27 未评级 6 0.27 61 29.76 博士 1810 82.54 71 34.63 硕士 322 14.68 98 47.80 学士 57 2.60 30 14.63 无学位 4 0.18 6 2.93 35 岁及以下 462 21.07 49 23.90 36-45 岁 828 37.76 35 17.07 46-55 岁 587 26.77 46 22.44 56 岁及以上 316 14.41 75 36.59 总计 职称 最高学位 年龄 (2)分专业情况 附表 2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经济学 专任教师 数量 65 生师 比 11.51 近五年新 进教师 30 双师型 教师 2 具有行业企业 背景教师 1 020102 经济统计学 20 27.55 1 1 1 020201K 财政学 8 13.50 1 1 0 020202 税收学 6 17.17 2 1 1 020301K 金融学 39 41.44 8 7 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020101 6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 数量 生师 比 近五年新 进教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 背景教师 020401 国际经济与 贸易 37 22.57 3 2 3 030101K 法学 53 12.77 12 15 19 030102T 知识产权 10 10.00 1 2 4 030202 国际政治 15 6.73 2 0 0 030204T 国际事务与 国际关系 17 6.47 7 0 0 040109T 华文教育 37 26.03 2 0 0 040201 体育教育 40 2.83 9 2 0 040202K 运动训练 3 12.67 1 0 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58 15.59 12 0 1 050102 汉语言 40 9.43 3 0 0 050103 汉语国际教 育 16 12.88 3 0 0 050201 英语 18 11.89 0 0 0 050204 法语 7 16.57 2 0 0 050205 西班牙语 3 16.00 2 1 0 050207 日语 16 12.19 1 0 0 050261 翻译 24 21.54 4 0 0 050262 商务英语 23 21.52 1 0 0 050301 新闻学 29 31.38 8 3 3 050302 广播电视学 18 26.22 5 5 5 050303 广告学 21 48.86 3 2 3 050306T 网络与新媒 体 14 28.79 9 0 0 050499 导演 0 -- 0 0 0 060101 历史学 45 5.87 18 0 0 070101 数学与应用 数学 13 27.23 4 0 2 070102 信息与计算 科学 10 35.70 2 0 1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7 10.52 13 0 0 070302 应用化学 49 6.10 14 7 6 071001 生物科学 5 31.20 1 0 0 071002 生物技术 24 7.96 5 0 0 071004 生态学 32 3.69 6 0 0 080102 工程力学 17 6.18 5 4 1 080401 材料科学与 工程 28 5.82 9 8 6 080402 材料物理 16 4.13 4 1 1 080407 高分子材料 3 16.67 3 0 1 6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 数量 生师 比 近五年新 进教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 背景教师 与工程 080601 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8 46.75 3 3 1 080701 电子信息工 程 30 11.43 12 9 18 080702 电子科学与 技术 13 8.85 5 4 5 080703 通信工程 0 -- 0 0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 学与工程 53 8.72 25 6 0 080706 信息工程 16 9.06 3 9 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 0 -- 0 0 0 080717T 人工智能 10 26.70 4 0 0 080801 自动化 4 58.50 0 2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23 23.96 7 3 4 080902 软件工程 12 35.08 0 1 4 080903 网络工程 12 10.25 0 3 3 080904K 信息安全 1 180.00 1 0 1 080905 物联网工程 11 25.64 6 3 3 080907T 智能科学与 技术 0 -- 0 0 0 080911TK 网络空间安 全 19 12.68 17 4 4 081001 土木工程 15 11.87 3 9 9 081003 给排水科学 与工程 6 6.50 2 0 0 081301 化学工程与 工艺 2 29.00 2 0 1 081702 包装工程 11 16.45 2 0 0 082502 环境工程 16 5.94 5 0 3 082503 环境科学 25 4.44 14 0 1 082601 生物医学工 程 21 6.71 3 0 0 082701 食品科学与 工程 19 11.11 5 7 6 082702 食品质量与 安全 17 5.47 4 3 9 082801 建筑学 9 22.11 1 1 0 083002T 生物制药 7 12.29 2 2 2 66 临床医学 专任教师 数量 110 生师 比 14.60 近五年新 进教师 53 双师型 教师 4 具有行业企业 背景教师 110 100301K 口腔医学 20 23.10 6 20 19 100501K 中医学 42 9.14 18 19 28 100701 药学 60 5.27 16 30 23 100703TK 临床药学 0 -- 0 0 0 100801 中药学 21 5.24 3 10 8 101101 护理学 16 8.44 6 11 3 120102 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 1 118.00 0 0 0 120201K 工商管理 43 24.16 12 6 1 120202 市场营销 17 30.18 2 0 0 120203K 会计学 27 42.52 9 3 0 120204 财务管理 19 28.26 0 1 0 120205 国际商务 6 39.33 0 0 0 120206 人力资源管 理 7 28.86 1 3 0 120210 文化产业管 理 2 105.00 0 0 0 120401 公共事业管 理 17 9.71 7 0 1 120402 行政管理 28 16.11 5 0 1 120601 物流管理 11 6.91 1 1 0 120701 工业工程 10 18.80 7 2 3 120801 电子商务 8 47.63 0 1 0 120901K 旅游管理 9 51.78 3 0 0 130202 音乐学 7 2.43 1 5 5 130304 戏剧影视文 学 9 8.11 0 0 0 130306 戏剧影视导 演 13 9.15 3 11 11 130308 录音艺术 0 -- 0 0 0 130309 播音与主持 艺术 6 23.17 3 2 2 130310 动画 7 24.71 1 5 6 130401 美术学 5 14.20 0 0 0 130405T 书法学 4 5.50 2 2 2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100201K 附表 3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67 职称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总数 教授 学历结构 数 量 授课教授比 例(%) 副 教 授 中级 及以 下 博 士 硕 士 学士 及以 下 020101 经济学 65 8 88.00 18 31 64 1 0 020102 经济统计 学 20 5 40.00 10 4 17 3 0 020201K 财政学 8 2 100.00 2 4 8 0 0 020202 税收学 6 2 100.00 1 3 5 1 0 020301K 金融学 39 9 67.00 16 7 36 3 0 020401 国际经济 与贸易 37 7 43.00 16 14 29 7 1 030101K 法学 53 15 80.00 23 13 44 7 2 030102T 知识产权 10 0 -- 4 6 9 1 0 030202 国际政治 15 6 83.00 4 1 15 0 0 030204T 国际事务 与国际关 系 17 3 67.00 6 5 15 2 0 040109T 华文教育 37 5 100.00 15 16 25 12 0 040201 体育教育 40 6 100.00 17 17 7 18 15 040202K 运动训练 3 1 100.00 0 2 0 2 1 050101 汉语言文 学 58 25 76.00 16 13 57 1 0 050102 汉语言 40 6 83.00 11 22 27 11 2 050103 汉语国际 教育 16 2 100.00 9 5 12 4 0 050201 英语 18 5 80.00 11 2 17 1 0 050204 法语 7 0 -- 2 5 7 0 0 050205 西班牙语 3 0 -- 1 2 3 0 0 050207 日语 16 1 100.00 8 7 9 7 0 050261 翻译 24 4 100.00 4 16 12 11 1 050262 商务英语 23 3 100.00 9 10 14 7 2 050301 新闻学 29 13 92.00 7 6 29 0 0 050302 广播电视 学 18 8 100.00 8 0 15 2 1 050303 广告学 21 3 100.00 6 10 16 4 1 050306T 网络与新 媒体 14 2 100.00 4 4 14 0 0 050499 导演 0 0 -- 0 0 0 0 0 060101 历史学 45 16 81.00 10 12 44 0 1 070101 数学与应 用数学 13 2 100.00 8 0 13 0 0 070102 信息与计 10 3 100.00 5 1 10 0 0 68 职称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总数 教授 学历结构 数 量 授课教授比 例(%) 副 教 授 中级 及以 下 博 士 硕 士 学士 及以 下 算科学 070202 应用物理 学 27 7 100.00 8 5 27 0 0 070302 应用化学 49 20 100.00 12 3 47 1 1 071001 生物科学 5 3 100.00 1 0 4 0 1 071002 生物技术 24 6 100.00 5 2 22 2 0 071004 生态学 32 5 100.00 3 6 32 0 0 080102 工程力学 17 4 100.00 8 0 17 0 0 080401 材料科学 与工程 28 7 100.00 1 0 28 0 0 080402 材料物理 16 2 100.00 9 2 16 0 0 080407 高分子材 料与工程 3 0 -- 0 2 3 0 0 080601 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 化 8 0 -- 0 5 7 1 0 080701 电子信息 工程 30 5 100.00 9 9 25 5 0 080702 电子科学 与技术 13 3 100.00 4 1 13 0 0 080703 通信工程 0 0 -- 0 0 0 0 0 080705 光电信息 科学与工 程 53 5 80.00 2 13 53 0 0 080706 信息工程 16 3 67.00 4 3 13 3 0 080714T 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 术 0 0 -- 0 0 0 0 0 080717T 人工智能 10 1 100.00 3 5 8 2 0 080801 自动化 4 1 100.00 3 0 3 1 0 080901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23 7 86.00 6 5 21 2 0 080902 软件工程 12 2 100.00 7 0 12 0 0 080903 网络工程 12 3 100.00 4 4 8 4 0 080904K 信息安全 1 0 -- 0 0 1 0 0 080905 物联网工 程 11 1 100.00 3 2 10 1 0 080907T 智能科学 与技术 0 0 -- 0 0 0 0 0 69 职称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总数 教授 学历结构 数 量 授课教授比 例(%) 副 教 授 中级 及以 下 博 士 硕 士 学士 及以 下 080911TK 网络空间 安全 19 0 -- 0 5 19 0 0 081001 土木工程 15 2 50.00 4 5 14 0 1 081003 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 6 0 -- 3 0 6 0 0 081301 化学工程 与工艺 2 0 -- 0 1 2 0 0 081702 包装工程 11 2 100.00 2 4 8 3 0 082502 环境工程 16 6 83.00 6 1 15 1 0 082503 环境科学 25 4 75.00 6 0 25 0 0 082601 生物医学 工程 21 2 100.00 2 0 20 1 0 082701 食品科学 与工程 19 6 100.00 6 1 18 1 0 082702 食品质量 与安全 17 5 100.00 3 4 16 1 0 082801 建筑学 9 0 -- 2 6 6 3 0 083002T 生物制药 7 2 100.00 0 1 7 0 0 100201K 临床医学 110 29 76.00 24 21 102 8 0 100301K 口腔医学 20 3 33.00 3 5 12 6 2 100501K 中医学 42 7 71.00 11 16 41 1 0 100701 药学 60 15 73.00 9 6 58 2 0 100703TK 临床药学 0 0 -- 0 0 0 0 0 100801 中药学 21 7 86.00 5 0 21 0 0 101101 护理学 16 1 100.00 5 5 9 4 3 120102 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 统 1 0 -- 0 1 1 0 0 120201K 工商管理 43 12 92.00 18 10 38 5 0 120202 市场营销 17 2 100.00 8 7 15 1 1 120203K 会计学 27 8 100.00 12 6 24 3 0 120204 财务管理 19 9 100.00 9 1 16 3 0 120205 国际商务 6 3 100.00 1 2 4 2 0 120206 人力资源 管理 7 3 100.00 3 1 7 0 0 120210 文化产业 管理 2 0 -- 1 1 2 0 0 120401 公共事业 管理 17 5 100.00 5 7 16 1 0 70 职称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总数 教授 学历结构 数 量 授课教授比 例(%) 副 教 授 中级 及以 下 博 士 硕 士 学士 及以 下 120402 行政管理 28 5 100.00 15 6 24 4 0 120601 物流管理 11 7 86.00 3 1 11 0 0 120701 工业工程 10 1 100.00 0 2 9 1 0 120801 电子商务 8 3 100.00 5 0 7 1 0 120901K 旅游管理 9 1 100.00 4 3 9 0 0 130202 音乐学 7 0 -- 5 2 3 4 0 130304 戏剧影视 文学 9 0 -- 3 6 6 3 0 130306 戏剧影视 导演 13 2 50.00 6 5 3 10 0 130308 录音艺术 0 0 -- 0 0 0 0 0 130309 播音与主 持艺术 6 0 -- 2 2 2 4 0 130310 动画 7 0 -- 6 1 0 7 0 130401 美术学 5 1 100.00 2 2 0 5 0 130405T 书法学 4 2 100.00 1 1 4 0 0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附表 4 本科专业总数 104(含 6 个 2021 年新获 批专业)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当年本 科招生 专业总 数 新专业名单 当年停 招专业 名单 84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生物制 药,网络空间安全,工业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运动 训练,临床药学,西班牙语,人工智能,录音艺术,书法 学 人力资 源管理, 美术学 4. 全校整体生师比 26.44,各专业生师比参见附表 2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35581.18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21976.43 7. 生均图书(册)63.07 8. 电子图书(册)2617767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14.25,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2.39 71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4874.79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 经费总额) (万元)5505.54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 值)(元)313.99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 生均值) (元)256.26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3485 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 计1门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 附表 5 各学科 2021 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 科 必修课学 分比例 (%) 选修课学 分比例 (%) 实践教学 学分比例 (%) 学 科 必修课学 分比例 (%) 选修课学 分比例 (%) 实践教学 学分比例 (%) 哲 学 - - - 理 学 69.07 25.28 23.98 经 济 学 67.18 29.59 11.75 工 学 65.46 28.74 20.18 法 学 64.82 30.71 12.63 农 学 - - - 教 育 学 51.38 30.38 24.25 医 学 85.18 13.62 33.60 18.90 管 理 学 65.49 29.99 15.91 16.48 艺 术 学 64.81 30.31 26.47 文 学 历 史 学 60.73 68.75 29.87 27.08 附表 6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72 实践学分 实践场地 专业名 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020101 经济学 11.33 7.67 0.0 11.95 020102 经济统 计学 10.4 11.0 0.0 020201K 财政学 12.0 6.5 020202 税收学 12.0 020301K 金融学 专业代码 实习实训基 地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1 6 2 13.53 1 5 77 0.0 11.56 1 3 2 6.5 0.0 11.56 1 3 2 13.0 4.88 0.0 11.53 1 5 56 020401 国际经 济与贸 易 12.0 3.89 0.0 10.83 1 3 6 030101K 法学 12.67 9.67 0.0 13.96 0 15 88 030102T 知识产 权 14.0 8.5 0.0 14.06 0 3 9 030202 国际政 治 13.0 4.0 0.0 10.62 0 3 2 030204T 国际事 务与国 际关系 13.0 5.0 0.0 11.25 0 3 2 040109T 华文教 育 14.0 16.0 0.0 18.75 0 3 2 040201 体育教 育 18.0 25.5 0.0 27.19 0 7 23 040202K 运动训 练 20.0 27.0 0.0 29.38 0 1 2 050101 汉语言 文学 11.6 13.2 0.0 15.5 0 6 36 050102 汉语言 14.17 18.0 0.0 20.1 0 4 5 050103 汉语国 际教育 14.33 27.0 0.0 25.83 0 3 2 050201 英语 12.0 20.75 0.0 20.47 1 10 7 050204 法语 11.0 38.5 0.0 30.94 0 7 9 050205 西班牙 语 10.0 44.5 0.0 34.06 0 1 2 050207 日语 12.0 22.5 0.0 21.56 0 7 16 050261 翻译 21.5 5.0 0.0 16.56 1 16 327 050262 商务英 语 7.0 19.5 1.5 16.56 0 7 2 050301 新闻学 15.6 9.6 0.0 16.58 1 11 68 73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 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实习实训基 地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050302 广播电 视学 16.0 7.0 0.0 14.37 1 11 42 050303 广告学 19.43 8.14 0.0 17.23 2 14 24 050306T 网络与 新媒体 14.0 5.0 0.0 11.88 1 13 29 050499 导演 17.0 13.0 0.0 18.75 0 1 2 060101 历史学 14.0 12.37 0.0 16.48 0 2 4 070101 数学与 应用数 学 4.67 29.67 0.0 21.73 0 3 14 070102 信息与 计算科 学 4.67 26.0 0.0 19.57 0 3 25 070202 应用物 理学 10.0 31.5 0.0 25.94 0 9 198 070302 应用化 学 8.33 41.67 4.67 31.25 1 8 54 071001 生物科 学 10.0 19.88 0.0 18.67 2 5 72 071002 生物技 术 10.0 19.5 0.0 18.44 2 5 125 071004 生态学 11.0 20.0 0.0 19.38 1 7 32 080102 工程力 学 15.0 13.5 0.0 17.81 1 5 117 080401 材料科 学与工 程 20.0 21.0 0.0 25.62 1 10 208 080402 材料物 理 10.0 31.5 0.0 25.94 0 7 84 080407 高分子 材料与 工程 20.0 26.0 0.0 28.75 1 10 177 080601 电气工 程及其 自动化 12.5 14.5 0.0 16.88 1 7 521 080701 电子信 息工程 10.0 14.5 0.0 15.31 0 2 69 74 实践学分 专业名 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080702 电子科 学与技 术 10.0 15.0 0.0 15.62 080703 通信工 程 10.0 14.5 0.0 080705 光电信 息科学 与工程 10.0 18.33 080706 信息工 程 10.0 080714T 电子信 息科学 与技术 080717T 专业代码 实习实训基 地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0 2 26 15.31 0 2 36 0.0 17.71 0 12 105 19.0 0.0 18.12 0 10 51 11.0 25.0 0.0 22.5 1 15 60 人工智 能 10.0 33.0 0.0 26.88 0 1 2 080801 自动化 12.5 16.0 0.0 17.81 1 6 248 080901 计算机 科学与 技术 10.0 14.75 0.0 16.5 2 3 67 080902 软件工 程 10.0 24.5 0.0 21.56 2 4 61 080903 网络工 程 10.0 19.5 0.0 18.44 0 3 34 080904K 信息安 全 11.0 22.75 0.0 21.09 0 4 26 080905 物联网 工程 10.0 29.0 0.0 24.38 1 15 60 080907T 智能科 学与技 术 11.0 17.0 0.0 17.5 0 1 2 080911TK 网络空 间安全 12.0 15.5 0.0 17.19 0 3 122 081001 土木工 程 21.0 14.0 0.0 21.88 1 6 276 081003 给排水 科学与 工程 12.0 6.0 0.0 11.25 1 2 22 75 实践学分 专业名 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081301 化学工 程与工 艺 11.0 42.0 4.0 33.12 081702 包装工 程 18.0 26.5 0.0 082502 环境工 程 12.0 10.5 082503 环境科 学 12.0 082601 生物医 学工程 专业代码 实习实训基 地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1 5 22 27.81 1 12 66 0.0 14.06 1 2 24 11.5 0.0 14.69 1 2 24 10.0 23.25 0.0 20.78 1 7 13 082701 食品科 学与工 程 11.0 23.25 0.0 22.83 2 11 15 082702 食品质 量与安 全 13.0 19.25 0.0 21.5 2 6 13 082801 建筑学 24.0 6.5 0.0 15.25 0 1 2 082803 风景园 林 9.0 14.0 17.0 14.37 1 3 2 083002T 生物制 药 12.0 27.5 0.0 24.69 1 6 41 100201K 临床医 学 48.0 39.83 0.67 34.15 2 8 141 100301K 口腔医 学 48.0 38.0 0.0 35.83 1 5 46 100501K 中医学 48.0 23.0 0.0 29.58 0 3 78 100701 药学 10.83 26.92 0.0 24.62 1 12 403 100703TK 临床药 学 44.0 28.3 0.0 36.15 0 1 2 100801 中药学 12.0 26.0 0.0 23.75 1 7 57 101101 护理学 50.0 20.5 0.0 36.72 0 2 2 120102 信息管 理与信 息系统 5.0 30.5 0.0 22.19 0 2 22 120201K 工商管 理 12.0 11.0 0.0 14.37 1 5 139 76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 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实习实训基 地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120202 市场营 销 13.0 11.5 0.0 15.31 1 4 52 120203K 会计学 12.89 10.33 0.0 15.6 1 16 60 120204 财务管 理 13.0 11.0 0.0 15.0 1 16 29 120205 国际商 务 12.0 6.5 0.0 11.56 0 1 2 120206 人力资 源管理 12.0 15.5 0.0 17.19 1 3 60 120210 文化产 业管理 10.0 7.0 0.0 10.62 0 1 2 120401 公共事 业管理 10.0 12.5 0.0 14.06 0 12 102 120402 行政管 理 10.0 12.67 0.0 14.17 0 14 102 120601 物流管 理 12.0 16.5 0.0 17.81 1 4 60 120701 工业工 程 11.0 19.5 0.0 19.06 0 5 2 120801 电子商 务 12.33 26.0 2.0 23.96 1 8 21 120901K 旅游管 理 10.5 22.75 6.38 20.78 0 14 2 120902 酒店管 理 9.0 3.0 8.0 7.5 0 9 2 120903 会展经 济与管 理 9.0 3.0 11.0 7.5 0 1 2 130202 音乐学 8.0 45.83 0.0 33.65 1 1 2 130304 戏剧影 视文学 11.0 21.0 0.0 20.0 0 1 2 130306 戏剧影 视导演 12.0 18.5 0.0 19.06 1 3 42 130308 录音艺 术 12.0 29.5 0.0 25.94 0 1 2 130309 播音与 主持艺 14.0 6.5 0.0 12.81 1 11 34 77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 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实习实训基 地 数 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术 130310 动画 15.0 35.0 0.0 31.25 1 4 17 130401 美术学 14.0 36.5 0.0 31.56 1 5 82 130405T 书法学 / 14.0 37.0 0.0 31.87 0 3 42 13.67 18.19 0.47 19.67 1.92 1 17 全校校均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附表 5) 附表 7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130405T 书 法 学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3259.00 72.94 27.06 55.39 44.61 130401 美 术 学 3321.00 73.98 26.02 46.75 130310 动 画 3150.00 79.43 20.57 130309 播 音 与 主 持 艺 术 2880.00 66.25 130308 录 音 艺 术 3339.00 130306 戏 剧 影 3024.00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160.00 62.50 35.63 52.85 160.00 62.50 32.50 58.57 41.43 160.00 66.88 30.00 33.75 87.19 8.13 160.00 49.38 28.13 80.05 19.95 57.41 42.05 160.00 70.00 27.50 83.48 16.52 63.54 35.27 160.00 69.69 26.72 78 总数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视 导 演 130304 戏 剧 影 视 文 学 3298.50 74.35 25.65 48.43 34.11 160.00 65.63 30.94 130202 音 乐 学 3369.00 82.28 17.72 45.95 54.05 160.00 66.04 30.83 120903 会 展 经 济 与 管 理 3402.00 66.67 33.33 72.49 3.17 160.00 65.00 32.50 120902 酒 店 管 理 3258.00 70.17 29.83 77.35 3.31 160.00 66.88 27.50 120901K 旅 游 管 理 3284.38 66.58 33.42 73.99 7.66 160.00 63.91 32.03 120801 电 子 商 务 3608.33 56.62 43.38 59.70 25.94 160.00 63.75 32.50 120701 工 业 工 程 3429.00 66.40 33.60 67.98 20.47 160.00 66.25 28.75 120601 物 流 3361.50 66.67 33.33 71.35 15.80 160.00 65.94 30.94 79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管 理 120402 行 政 管 理 3297.00 70.25 29.75 74.98 15.65 160.00 68.33 25.94 120401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3285.00 70.96 29.04 75.34 13.70 160.00 68.13 26.25 120210 文 化 产 业 管 理 3186.00 66.95 33.05 80.79 7.91 160.00 64.38 32.50 120206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3424.50 64.26 35.74 76.61 23.39 160.00 62.81 30.94 120205 国 际 商 务 2964.00 68.12 31.88 82.59 9.99 160.00 63.75 32.81 120204 财 务 管 理 3210.75 69.87 30.13 75.07 12.58 160.00 65.16 30.47 120203K 会 计 学 2879.00 70.89 29.11 78.47 11.32 148.89 69.33 25.45 120202 市 场 3277.75 66.79 33.21 73.04 14.19 160.00 62.97 32.34 80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其中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营 销 120201K 工 商 管 理 3273.75 67.42 32.58 77.59 17.30 160.00 64.06 31.25 120102 信 息 管 理 与 信 息 系 统 3519.00 61.13 38.87 63.68 31.20 160.00 60.00 37.50 101101 护 理 学 4897.50 86.03 13.97 40.61 55.62 192.00 80.21 17.71 100801 中 药 学 3546.00 71.57 28.43 61.93 26.40 160.00 68.75 28.75 100703TK 临 床 药 学 4794.00 78.04 21.96 47.93 52.07 200.00 73.25 24.00 100701 药 学 3328.50 72.47 27.53 62.51 29.11 153.33 71.41 25.54 100501K 中 医 学 5589.00 39.29 60.71 54.59 14.49 240.00 80.21 17.50 100301K 口 腔 医 学 5796.00 85.40 14.60 49.07 21.12 240.00 81.67 16.67 100201K 临 床 医 6630.83 91.68 8.32 45.15 21.58 257.17 87.82 11.47 81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学 083002T 生 物 制 药 3573.00 70.78 29.22 60.71 27.71 160.00 67.81 29.69 082803 风 景 园 林 3744.00 63.46 36.54 57.69 13.46 160.00 53.75 39.38 082801 建 筑 学 4171.00 73.24 26.76 73.39 5.99 200.00 69.00 26.25 082702 食 品 质 量 与 安 全 3280.75 69.30 30.70 64.60 28.81 150.00 66.00 30.83 082701 食 品 科 学 与 工 程 3322.00 68.57 31.43 62.58 30.92 150.00 66.67 30.67 082601 生 物 医 学 工 程 3721.50 64.33 35.67 65.42 34.58 160.00 65.94 30.94 082503 环 境 科 学 3240.00 76.39 23.61 75.83 12.78 160.00 66.56 26.56 082502 环 3339.00 77.63 22.37 74.12 11.32 160.00 68.44 25.94 82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境 工 程 081702 包 装 工 程 3571.00 71.02 28.98 50.63 15.68 160.00 68.75 28.75 081301 化 学 工 程 与 工 艺 3906.00 66.13 33.87 47.47 42.40 160.00 69.38 26.56 081003 给 排 水 科 学 与 工 程 3321.00 76.15 23.85 76.96 6.50 160.00 68.13 26.88 081001 土 木 工 程 3357.50 78.82 21.18 67.55 15.01 160.00 75.31 22.50 080911TK 网 络 空 间 安 全 2955.00 81.02 18.98 80.71 18.88 160.00 42.50 21.88 080907T 智 能 科 学 与 3384.00 72.07 27.93 70.21 18.09 160.00 66.88 30.63 83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其中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技 术 080905 物 联 网 工 程 3726.00 64.04 35.96 58.45 37.68 160.00 66.25 27.50 080904K 信 息 安 全 3277.50 65.35 34.65 69.34 24.99 160.00 53.13 25.78 080903 网 络 工 程 3411.00 66.75 33.25 74.14 20.58 160.00 65.00 32.50 080902 软 件 工 程 3501.00 60.41 39.59 64.52 25.19 160.00 65.78 29.53 080901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 3145.50 69.96 30.04 71.67 16.88 150.00 67.33 30.00 080801 自 动 化 4981.50 47.34 52.66 52.17 11.56 160.00 65.63 30.63 080717T 人 工 智 能 3654.00 56.65 43.35 57.64 32.51 160.00 30.63 26.88 080714T 电 子 信 3528.00 65.31 34.69 63.27 25.51 160.00 66.88 28.13 84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其中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080706 信 息 工 程 3402.00 69.31 30.69 69.31 30.69 160.00 67.19 29.69 080705 光 电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3357.33 70.77 29.23 70.06 26.81 160.00 68.75 28.96 080703 通 信 工 程 3321.00 66.40 33.60 73.44 15.72 160.00 63.44 31.25 080702 电 子 科 学 与 技 术 3330.00 70.54 29.46 72.97 16.22 160.00 68.44 28.13 080701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3321.00 67.48 32.52 73.44 15.72 160.00 64.38 31.25 080601 电 5071.50 47.47 52.53 58.30 10.65 160.00 67.50 28.75 85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其中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气 工 程 及 其 自 动 化 080407 高 分 子 材 料 与 工 程 3825.00 70.35 29.65 53.65 43.29 160.00 67.50 29.38 080402 材 料 物 理 3627.00 65.76 34.24 58.81 31.27 160.00 68.44 29.06 080401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3618.00 70.65 29.35 59.20 40.80 160.00 68.75 27.50 080102 工 程 力 学 3285.00 73.42 26.58 71.23 19.18 160.00 68.44 26.25 071004 生 态 学 3465.00 74.55 25.45 67.01 32.99 160.00 69.38 27.50 071002 生 物 技 3474.00 71.76 28.24 67.62 20.21 160.00 68.44 23.75 86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术 071001 生 物 科 学 3566.25 70.66 29.34 65.68 20.06 160.00 68.52 23.91 070302 应 用 化 学 3831.00 65.39 34.61 49.49 43.54 160.00 67.60 28.02 070202 应 用 物 理 学 3627.00 65.76 34.24 58.81 31.27 160.00 68.44 29.06 070102 信 息 与 计 算 科 学 3179.33 71.80 28.20 66.62 29.61 156.67 73.19 25.11 070101 数 学 与 应 用 数 学 3249.33 67.87 32.13 63.56 32.75 158.00 70.68 27.64 060101 历 史 学 3355.00 73.17 26.83 71.68 13.29 160.00 68.75 27.08 050499 导 演 3132.00 86.78 13.22 65.52 34.48 160.00 75.63 22.19 050306T 网 络 与 新 2880.00 60.00 40.00 88.13 6.25 160.00 36.88 26.88 87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媒 体 050303 广 告 学 3173.14 66.05 33.95 75.12 9.24 160.00 54.46 30.89 050302 广 播 电 视 学 2880.00 62.19 37.81 85.63 8.75 160.00 39.38 31.56 050301 新 闻 学 2736.00 65.39 34.61 83.55 12.37 152.00 51.58 31.05 050262 商 务 英 语 3537.50 68.83 31.17 67.42 19.59 160.00 65.94 31.56 050261 翻 译 2763.00 64.82 35.18 92.18 6.51 160.00 66.25 30.00 050207 日 语 3497.00 69.26 30.74 64.74 22.82 160.00 68.75 28.75 050205 西 班 牙 语 3555.00 74.68 25.32 53.42 45.06 160.00 67.50 30.94 050204 法 语 3789.00 70.31 29.69 52.49 33.10 160.00 69.38 28.75 050201 英 语 3468.00 66.61 33.39 66.09 21.45 160.00 65.78 30.31 050103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3651.33 47.60 52.40 59.16 30.98 160.00 63.54 29.38 050102 汉 语 3472.67 57.77 42.23 65.91 29.20 160.00 61.56 27.60 88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总数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言 050101 汉 语 言 文 学 3345.20 67.75 32.25 60.58 19.92 160.00 64.31 31.25 040202K 运 动 训 练 3726.00 66.18 33.82 54.59 26.09 160.00 63.75 33.13 040201 体 育 教 育 3663.00 65.11 34.89 57.25 25.06 160.00 63.75 31.88 040109T 华 文 教 育 4590.00 28.24 71.76 50.98 12.55 160.00 32.81 27.50 030204T 国 际 事 务 与 国 际 关 系 3495.00 67.38 32.62 72.62 5.15 160.00 64.38 31.25 030202 国 际 政 治 3419.50 64.03 35.97 75.27 4.21 160.00 61.56 33.13 030102T 知 识 产 权 3249.00 70.64 29.36 76.67 23.33 160.00 66.88 30.00 030101K 法 学 3232.67 69.84 30.16 77.33 14.54 160.00 66.46 29.17 89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020401 国 际 经 济 与 贸 易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理论 教学 占比 (%) 实验 教学 占比 (%) 2833.00 70.56 29.44 85.95 5.99 020301K 金 融 学 2882.25 67.29 32.71 83.92 020202 税 收 学 2781.00 61.81 38.19 020201K 财 政 学 2781.00 60.52 020102 经 济 统 计 学 2757.60 020101 全校校均 经 济 学 / 必修 课占 比 (%) 选修 课占 比 (%) 146.67 66.89 30.38 7.16 155.00 64.44 32.10 91.59 8.41 160.00 63.13 31.88 39.48 91.59 8.41 160.00 61.88 34.38 69.19 30.81 86.34 13.66 158.20 71.43 26.04 2818.67 69.24 30.76 86.39 9.57 159.00 70.75 25.79 3426.51 69.00 31.00 66.99 21.55 161.95 65.93 28.34 总数 总数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76.88%,各专业主讲 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参见附表 3。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17.83%。(分专业情况参见附表 3) 19. 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使用情况。(参见附表 5、附表 6) 。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3.70%。 附表 8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 90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20101 经济学 110 102 92.73 020102 经济统计学 96 94 97.92 020201K 财政学 23 22 95.65 020202 税收学 24 23 95.83 020301K 金融学 193 185 95.85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19 111 93.28 030101K 法学 117 112 95.73 030102T 知识产权 17 17 100.00 030202 国际政治 18 17 94.44 030204T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18 18 100.00 040201 体育教育 21 21 100.0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67 161 96.41 050102 汉语言 37 37 100.00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49 49 100.00 050201 英语 33 32 96.97 050204 法语 15 15 100.00 050207 日语 22 20 90.91 050261 翻译 124 119 95.97 050262 商务英语 88 85 96.59 050301 新闻学 95 89 93.68 050302 广播电视学 44 42 95.45 050303 广告学 91 88 96.7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41 39 95.12 060101 历史学 36 35 97.22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53 50 94.34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58 51 87.93 070202 应用物理学 56 50 89.29 070302 应用化学 54 50 92.59 071001 生物科学 38 37 97.37 071002 生物技术 38 34 89.47 071004 生态学 26 22 84.62 080102 工程力学 25 23 92.0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24 23 95.83 080402 材料物理 31 26 83.87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8 17 94.44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1 92 91.09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60 52 86.67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24 20 83.33 080703 通信工程 26 23 88.46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82 73 89.02 080706 信息工程 58 52 89.66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53 47 88.68 91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80801 自动化 62 58 93.5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9 64 92.75 080902 软件工程 92 86 93.48 080903 网络工程 28 22 78.57 080904K 信息安全 62 60 96.77 080905 物联网工程 54 48 88.89 080911TK 网络空间安全 32 31 96.88 081001 土木工程 30 27 90.00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6 14 87.5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5 24 96.00 081702 包装工程 52 49 94.23 082502 环境工程 18 17 94.44 082503 环境科学 17 17 100.00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26 25 96.15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25 24 96.00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51 51 100.00 082801 建筑学 24 21 87.50 082803 风景园林 36 34 94.44 083002T 生物制药 16 16 100.00 100201K 临床医学 130 120 92.31 100301K 口腔医学 25 24 96.00 100501K 中医学 17 16 94.12 100701 药学 53 51 96.23 100801 中药学 20 18 90.00 101101 护理学 21 21 100.0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8 24 85.71 120201K 工商管理 99 97 97.98 120202 市场营销 84 82 97.62 120203K 会计学 191 183 95.81 120204 财务管理 111 107 96.40 120205 国际商务 62 58 93.55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7 24 88.89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45 43 95.56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6 34 94.44 120402 行政管理 84 75 89.29 120601 物流管理 16 14 87.50 120701 工业工程 46 38 82.61 120801 电子商务 88 85 96.59 120901K 旅游管理 115 111 96.52 120902 酒店管理 36 34 94.44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46 44 95.65 130202 音乐学 15 14 93.33 92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14 13 92.86 130306 戏剧影视导演 19 15 78.95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38 35 92.11 130310 动画 41 29 70.73 130401 美术学 21 19 90.48 全校整体 / 4686 4391 93.70 21.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 99.98% 附表 9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20101 经济学 102 102 100.00 020102 经济统计学 94 94 100.00 020201K 财政学 22 22 100.00 020202 税收学 23 23 100.00 020301K 金融学 185 185 100.0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11 111 100.00 030101K 法学 112 112 100.00 030102T 知识产权 17 17 100.00 030202 国际政治 17 17 100.00 030204T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18 18 100.00 040201 体育教育 21 21 100.0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61 161 100.00 050102 汉语言 37 37 100.00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49 49 100.00 050201 英语 32 32 100.00 050204 法语 15 15 100.00 050207 日语 20 20 100.00 050261 翻译 119 119 100.00 050262 商务英语 85 85 100.00 050301 新闻学 89 89 100.00 050302 广播电视学 42 42 100.00 050303 广告学 88 88 100.0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9 39 100.00 060101 历史学 35 35 100.0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50 50 100.0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51 51 100.0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50 50 100.00 070302 应用化学 50 50 100.00 071001 生物科学 37 37 100.00 071002 生物技术 34 34 100.00 93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71004 生态学 22 22 100.00 080102 工程力学 23 23 100.0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23 23 100.00 080402 材料物理 26 26 100.0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7 17 100.0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2 92 100.0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52 52 100.00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 20 100.00 080703 通信工程 23 23 100.0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3 73 100.00 080706 信息工程 52 52 100.00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7 47 100.00 080801 自动化 58 58 100.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4 64 100.00 080902 软件工程 86 86 100.00 080903 网络工程 22 22 100.00 080904K 信息安全 60 60 100.00 080905 物联网工程 48 48 100.00 080911TK 网络空间安全 31 31 100.00 081001 土木工程 27 27 100.00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4 14 100.0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4 24 100.00 081702 包装工程 49 49 100.00 082502 环境工程 17 17 100.00 082503 环境科学 17 17 100.00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25 25 100.00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24 24 100.00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51 51 100.00 082801 建筑学 21 21 100.00 082803 风景园林 34 34 100.00 083002T 生物制药 16 16 100.00 100201K 临床医学 120 120 100.00 100301K 口腔医学 24 24 100.00 100501K 中医学 16 16 100.00 100701 药学 51 51 100.00 100801 中药学 18 18 100.00 101101 护理学 21 21 100.0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4 24 100.00 120201K 工商管理 97 97 100.00 120202 市场营销 82 82 100.00 120203K 会计学 183 183 100.00 120204 财务管理 107 107 100.00 9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120205 国际商务 58 58 100.0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4 24 100.00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43 43 100.0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4 34 100.00 120402 行政管理 75 75 100.00 120601 物流管理 14 14 100.00 120701 工业工程 38 38 100.00 120801 电子商务 85 85 100.00 120901K 旅游管理 111 111 100.00 120902 酒店管理 34 34 100.0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44 43 97.73 130202 音乐学 14 14 100.0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13 13 100.00 130306 戏剧影视导演 15 15 100.00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35 35 100.00 130310 动画 29 29 100.00 130401 美术学 / 19 19 100.00 4391 4390 99.98 全校整体 2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78.68% 附表 10 分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去向落实率 020101 经济学 102 79 77.45 020102 经济统计学 94 69 73.40 020201K 财政学 22 16 72.73 020202 税收学 23 14 60.87 020301K 金融学 185 129 69.73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11 95 85.59 030101K 法学 112 93 83.04 030102T 知识产权 17 13 76.47 030202 国际政治 17 11 64.71 030204T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18 15 83.33 040201 体育教育 21 19 90.48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61 127 78.88 050102 汉语言 37 22 59.46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49 35 71.43 050201 英语 32 25 78.13 050204 法语 15 15 100.00 050207 日语 20 13 65.00 050261 翻译 119 92 77.31 9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去向落实率 050262 商务英语 85 64 75.29 050301 新闻学 89 72 80.90 050302 广播电视学 42 25 59.52 050303 广告学 88 67 76.14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9 30 76.92 060101 历史学 35 30 85.71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50 40 80.0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51 40 78.43 070202 应用物理学 50 46 92.00 070302 应用化学 50 44 88.00 071001 生物科学 37 29 78.38 071002 生物技术 34 25 73.53 071004 生态学 22 17 77.27 080102 工程力学 23 16 69.57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23 23 100.00 080402 材料物理 26 24 92.31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7 17 100.0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2 73 79.35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52 45 86.54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 13 65.00 080703 通信工程 23 19 82.61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3 67 91.78 080706 信息工程 52 47 90.38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7 37 78.72 080801 自动化 58 41 70.69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4 52 81.25 080902 软件工程 86 67 77.91 080903 网络工程 22 15 68.18 080904K 信息安全 60 39 65.00 080905 物联网工程 48 28 58.33 080911TK 网络空间安全 31 26 83.87 081001 土木工程 27 26 96.30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4 12 85.71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4 20 83.33 081702 包装工程 49 32 65.31 082502 环境工程 17 13 76.47 082503 环境科学 17 15 88.24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25 21 84.00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24 23 95.83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51 47 92.16 96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去向落实率 082801 建筑学 21 11 52.38 082803 风景园林 34 18 52.94 083002T 生物制药 16 12 75.00 100201K 临床医学 120 79 65.83 100301K 口腔医学 24 22 91.67 100501K 中医学 16 13 81.25 100701 药学 51 47 92.16 100801 中药学 18 14 77.78 101101 护理学 21 17 80.95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4 20 83.33 120201K 工商管理 97 80 82.47 120202 市场营销 82 58 70.73 120203K 会计学 183 161 87.98 120204 财务管理 107 94 87.85 120205 国际商务 58 43 74.14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4 24 100.00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43 34 79.07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4 30 88.24 120402 行政管理 75 52 69.33 120601 物流管理 14 13 92.86 120701 工业工程 38 35 92.11 120801 电子商务 85 72 84.71 120901K 旅游管理 111 80 72.07 120902 酒店管理 34 24 70.59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44 30 68.18 130202 音乐学 14 14 100.0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13 13 100.00 130306 戏剧影视导演 15 13 86.67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35 29 82.86 130310 动画 29 17 58.62 130401 美术学 / 19 17 89.47 4391 3455 78.68 全校整体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 91.36% 附表 11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20101 经济学 603 546 90.55 020102 经济统计学 471 450 95.54 020201K 财政学 95 90 94.74 020202 税收学 92 86 93.48 97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20301K 金融学 1172 1059 90.36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646 593 91.80 030101K 法学 575 524 91.13 030102T 知识产权 91 82 90.11 030202 国际政治 81 72 88.89 030204T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86 77 89.53 040201 体育教育 104 104 100.00 040202K 运动训练 15 15 100.0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785 723 92.10 050102 汉语言 157 154 98.09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189 186 98.41 050201 英语 188 166 88.30 050204 法语 97 86 88.66 050205 西班牙语 19 16 84.21 050207 日语 160 132 82.50 050261 翻译 501 462 92.22 050262 商务英语 235 222 94.47 050301 新闻学 726 673 92.70 050302 广播电视学 348 319 91.67 050303 广告学 837 751 89.73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03 270 89.11 060101 历史学 204 169 82.84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02 271 89.74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312 272 87.18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28 206 90.35 070302 应用化学 246 236 95.93 071001 生物科学 141 129 91.49 071002 生物技术 161 151 93.79 071004 生态学 106 95 89.62 080102 工程力学 90 79 87.78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26 116 92.06 080402 材料物理 87 77 88.51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66 57 86.36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42 318 92.98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87 260 90.59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103 99 96.12 080703 通信工程 84 76 90.48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52 319 90.63 080706 信息工程 189 161 85.19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51 136 90.07 080717T 人工智能 127 124 97.64 080801 自动化 210 190 90.48 98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14 348 84.06 080902 软件工程 416 355 85.34 080903 网络工程 105 96 91.43 080904K 信息安全 196 179 91.33 080905 物联网工程 230 215 93.48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76 66 86.84 080911TK 网络空间安全 212 197 92.92 081001 土木工程 168 153 91.07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53 49 92.45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79 71 89.87 081702 包装工程 173 155 89.60 082502 环境工程 81 74 91.36 082503 环境科学 91 88 96.70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121 106 87.60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145 133 91.72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134 124 92.54 082801 建筑学 145 131 90.34 083002T 生物制药 79 74 93.67 100201K 临床医学 782 727 92.97 100301K 口腔医学 285 270 94.74 100501K 中医学 232 207 89.22 100701 药学 296 278 93.92 100801 中药学 96 87 90.63 101101 护理学 126 118 93.65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4 100 96.15 120201K 工商管理 670 608 90.75 120202 市场营销 373 339 90.88 120203K 会计学 984 925 94.00 120204 财务管理 499 475 95.19 120205 国际商务 225 207 92.0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68 157 93.45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185 170 91.89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144 131 90.97 120402 行政管理 375 340 90.67 120601 物流管理 77 69 89.61 120701 工业工程 167 156 93.41 120801 电子商务 109 97 88.99 120901K 旅游管理 108 100 92.59 130202 音乐学 26 21 80.77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49 46 93.88 130306 戏剧影视导演 57 39 68.42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126 119 94.44 99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130310 动画 98 84 85.71 130401 美术学 61 60 98.36 全校整体 / 21830 19943 91.36 24.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学校持续开展本科课程评估,学生对所修读课程进行评估以及自我学习效果 进行评估,结果如下(按百分制统计,视 90 分以上为优秀,80-90 分为良好):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对 2149 门次课程开展课程评估,学生参评率 98.2%, 课程评估优秀率为 75.52%,良好率为 23.97%;学生自评方面,优秀率为 56.35%; 良好率为 43.6%。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 对 2233 门次课程开展课程评估,学生参评率 93.2%, 课程评估优秀率为 59.87%,良好率为 38.33%;学生自评方面,优秀率为 57.37%; 良好率为 42.05%。 2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为真实掌握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我校 2021 届毕业生的评价, 更好了解用人单位评价标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学生就业, 实现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共赢,特对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共发放 347 份,回收 335 份,有效问卷 335 份。 此次有效问卷的 335 家用人单位中,民营及私营企业占 48.36%,国有企业 占 28.36%,事业单位及党政机关占 10.45%。 总体来说,用人单位相当认可我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调查结果显示,认为 综合表现很好的占 39.88%,认为综合表现好的占 47.76%,认为综合表现较好的 占 10.99%;用人单位非常愿意招聘我校毕业生,51.34%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 生表示很满意,40.60%的用人单位表示满意,6.27%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表 示较满意。 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较满意及以上的,综合排名前五位的素质与能力分 别为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水平、人际交往能力、道德素养、开拓创新能力。超过 80%的受访用人单位表示今后还愿意从我校毕业生中招聘员工并且每年重点招收。 26. 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附表 12 2020-2021 学年教学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30 人及以下 9.10 11.29 34.93 31-60 人 51.52 31.98 35.16 61-90 人 20.88 25.63 16.80 100 班额 90 人以上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18.50 31.09 13.10 1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