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交流小结.pdf
About Salzburg——萨尔茨堡大学交流小结 2015-11-25 08:43:17 站在十月底的脚步里,呼吸着上海清冷的空气,有时会觉得如此熟悉,就像是回到几个月前的萨尔茨堡,早晨山间的云雾还没有散去, 四月山顶还留存着冬日积累的雪,油菜花在半个地球之外的欧洲也在盛开,沿着小河骑着脚踏车一路向北,慢慢悠悠地去学校。 Life in Salzburg 萨尔茨堡是一座站在山头就可以望遍全城的小城市,我们常常调侃,骑车五分钟便可以到郊区。这座小城市里,却有生活 的诸多可能性。沿河晨跑,在咖啡店里喝杯expresso,在花园里听街头艺人拉首曲儿,在河边晒晒太阳,到山上hiking,在莫扎特音 乐学院听演出,晚上在酒吧喝杯啤酒。欧洲人活得安逸,活得精致,活得有津津有味儿。他们会把音乐会当作最重要的场合,正装打 扮,一丝不苟地去听音乐会,哪怕只是几十个人的小型音乐会;他们会在周日给自己彻底的放假,连小商店的门帘关着,去教堂,去运 动;他们会在火车上拿出一本书,细致地读起来,仿佛有一道隔音墙为他们隔开周围的嘈杂;他们会在晚上用上几个小时,细细品尝美 食,啜一杯葡萄酒,享受和家人朋友的夜晚。小城市的节奏总是那么轻缓,就像是静静流淌的河水。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其实萨尔茨堡 的天气是恼人的,它像是被雨水浸润的城市,隔三差五就要下雨,本来15分钟的骑车上学路也会因此变得漫长,每次打伞骑车就会怕被 警察看到,因为一路上没有看到其他人也打伞骑车怕是违反某条道路交通法。不过也因为一只手打伞骑车摔过几次,自行车在雨天容易 打滑。有时候硬着头皮只穿件冲锋衣就出门,到了学校全身都湿漉漉,还好室内暖气开得足,不会因此感冒。因为欧洲奇贵的交通费用 (萨尔茨堡的公交车提前买票单词1.7欧,上车买票2.5欧单次),上学的路就是这样坎坷,因此每当晴天就特别开心,楼下的游泳池旁 也会趴满晒太阳看书的比基尼少女,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远处山上的雪还没有化,只消看一眼就会很舒心。但奇怪的是,不管雨 水多么多,我的皮肤和嘴唇依旧十分干燥,多少润唇膏和护手霜都不管用。 在萨尔茨堡的交友圈并不算广,认识了当地的华人学生,交 流生活的丰富性,大抵要归功于活跃的华人学生,他们有交流一年的硕士生,学位制研读的硕士生博士生。平日一起聚聚聊聊天旅旅 行,一起去游泳馆游泳,到莫扎特音乐学院听演出,参加合唱活动,到附近的山脉hiking,或者去远一点的格拉茨三天的徒步,再或是 骑着脚踏车六十多公里到德国的国王湖。每一位留学生也有不一样的生活样态,就在这么一座小城里,有些人一心专研,有些人享受生 活,有些人,学习之余拼命工作为了养活顾身国外学习的自己。如果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么就是孤独,是的,孤独。难以融入的外 国圈子,来来去去的交换生,不稳定的朋友圈,自己一个人支撑起来的生活。但是谁说孤独不是一种力量。有的人在这边风生水起,享 受在这边的生活,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有的人,来了一次,就也远离了这里,他们始终将自己限定在一个圈圈里,等待归家。广 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我,不由得想拍起了一部纪录片,讲述留学生的故事。最后我选定了三个主人翁,一个莫扎特音乐大学的大一钢琴 本科生,一个萨尔茨堡大学舞蹈学的研究生,另一个是即将归国的萨尔茨堡大学地质学博士。在萨尔茨堡的最后一个月,每天不是在房 间学习,就是约这些朋友出来听故事,拍片子。其实拍片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破自己陈见的过程,随着不断地深入被摄者的内心,自 己不断地被打动,以前一些偏见逐一被扭正,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善良,如此美丽;这又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从别人的经验中,汲 取自己的所需品,不断地督促自己。也是因为这次纪录片的拍摄,和这三位朋友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即便我回到了国内,还是经常保持 联系。 Study in Salzburg 毗邻德国,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还没有出国前一学期,本着为了生存而去学了德语A1,以为到了 萨尔茨堡,可以凭着我这蹩脚的学龄前德语水平可以混下去。哪知到了萨尔茨堡后发现,英语在奥地利普及化程度很高,于是鲜少使用 德语,以至于我的德语水平退化到了学德语之前的水平。但是萨尔茨堡大学不因为这样英语课程多了起来,英文课程可选范围不大,选 课也变得困难,因为早在我们去之前选课系统已经开放,本校学生已经排满,要找到自己感兴趣且老师愿意多加你一人的课并非易事。 萨尔茨堡的课程类型分成seminar, practical, lecture。其中seminar最难,是研究探讨型课程,作业量大,论文要求高;lecture最 简单,就像复旦的大班课程,不点名,每周的作业量很小,考试周前一段日子注册考试即可;而practical是中小型课程(15到30人不 等),是lecture到seminar的过渡型课程,课业量较大,课堂参与度要求高。即便选课之前很多华人学姐提醒我最好选lecture,不然 其他类型的课很难跟得上,但我最终还是依照自己的兴趣选了三门practical课程。一门Understanding Film and Drama,一门 Grammar and Writing,以及一门专业课Intercultural Management and Global Marketing。学姐的忠告不无道理,最后这几 门课的成绩相较于在复旦只能说是一般,英语写作课几乎是含泪上到一半的。但回想起来这三门在萨尔茨堡大学的课,仍是觉得十分珍 贵。感触最深的是,萨尔茨堡大学的学习安排都很清晰透彻,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学期伊始就安排好每门课的课程任务和评分要求,打 印在纸上发给学生,每堂课都会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所以在查找资料时也特别方便,只消参考课程计划就可以对下门课有个初步的了 解,可以依此来安排学习计划。刚开始并不习惯自己去看课程计划,以至于常常在课上会发现有材料没有提前看完,直到快期中自己才 养成每次上完课回去看课程安排制定学习计划。也因为有明晰的课程计划,在选课之初就有更直观的感受,可以轻易衡量本学期的任务 量。比起在复旦的一学期十多门课,三门课是少之又少的了,可一学期学的并不轻松。兴许和国外的教育体制有关,教学的一部分是老 师上课讲授,更重要的是课后自己的学习。 Understanding Film and Drama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尽管在第一节课时Kubin就发 下一张写有有满满一页的课程作业,但我还是毫无犹豫地选了它。一门期中考试,一门期末考试,一次800字的电影分析,一篇最少 2000字的论文,以及一次creative work,再加上每周都要读的戏剧文本,这门课几乎填满了我整个学期的学习生活。这门课将电影 和戏剧分成两个部分来讲,上半学期讲电影,以《布达佩斯大饭店》为例,分析电影语言的各个方面,而下半学期的戏剧分析,分析了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Brian Friel的《Translations》,以及王尔德的《不可儿戏》。这门课也像是一门研讨型课程,以课堂 讨论为主,最后Kubin用上半节课的时间来做出总结。每门课前,老师会准备一页多的思考问题,层层递进。比如将提供一个电影中的 场景,根据这个场景的人物表情、道具、置景和光线来推敲一个道具的作用和暗示的意义。问题细致之每次看到的时候,都会怀疑自己 是否认真看过电影或者文本,需要倒过头来带着问题重新认真读一次,每次课前都要花上一天时间来准备答案,有时候需要看文本则需 要两天以上。不能解答的问题会留到课堂上和同学一起探讨。但因为语言的关系,课堂讨论对我来说并不轻松,老师的英语很容易辨 清,可是同学们的口音让我时常陷入困惑。可也因为不断的课堂探讨,让我逐渐感放开自己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萨尔兹堡大学 的公共教育资源对全市居民开放,只要想上课,不论是否是大学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缴费上无学位制的课程。因此这门课上有七十多 岁的美国钢琴女老师,也有三十多岁的家庭主妇。多元化的学生组成,使得每次课堂探讨都充满乐趣,基于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生活体验 和艺术涵养,对电影的理解角度不同,又颇有力度。别人的见解常常能激发我看待电影这门艺术的新方式。每堂课都听的十分认真,虽 然时常会因为缺乏专业术语词汇陷入空白,但还是会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后和老师沟通得到一定的补救。不同的还是老师对待作业的态 度,不像复旦的老师鲜少对交上的作业做出评价和反馈,Kubin对于每一次的作业都会做出反馈。最后一次2000字论文,她提前一个 月要求我们上交论文提纲。提纲有严格的要求,大到proposal,论文框架,文献综述(最少四个文献),小至论文格式,字体。一方 面督促我们开始思考论文内容以及框架,另一方面帮我们审核论文的思路,并提出建议。学术上的基础归功于复旦前三年知识的铺垫, 但和以往匆忙写成论文不同的是,这次前期准备非常充分,写提纲的那一个星期,首先找复旦的同学根据论文思路找了几十篇相关论 文,再从图书馆中找到3本英文文献和若干篇论文,中英文结合起来搭建论文思路,最后才写出三页的论文提纲。最后Miss Kubin给我 的反馈正是对我的付出极大的鼓励:“思路很好,期待你的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给我后期论文写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我最终 能够写出较为满意的论文。在这堂课倾注的心血得到了Kubin的肯定,不管是期中成绩,还是影评,抑或是creative work(制作了 1935年电影版《仲夏夜之梦》的预告片)。还记得那天presentation之后她和我说真的很喜欢我剪的预告片,回首着一个学期,虽然 我是班上语言能力最差的学生,但她对我不断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只不过最终见拙的英语写作能力拉了文章的后腿,成绩没有达 到最佳。即便如此,这门课带给我的已经足够多。 如果说最享受的是周三的Understanding Film and Drama, 那么周一早上的 Grammar and Writing 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星期中的低谷。英语写作是一门进阶的课,选这门课的前提是通过一门叫English Grammar的课。因为交流生不具有像本校学生一样的审核机制,我稀里糊涂地选上了这门英语学术写作课,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同 班同学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尽管很努力地练习写作,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获得满意的成绩。刚开始尚未觉得如此困难,除了老师语速 飞快,但是能够听懂百分之七八十。直到第一次英语写作,拿回来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以及满篇的圈圈叉叉以及批注,着实深受一 击。Mrs. Zehentner是个严苛的女老师,一丝不苟,时常表情严肃,是我想象中德国老师的样子。约了她见面聊我的作文,她第一句 话就是你是不是交流生,也许这个梯度并不适合你。但幸好她还是一句一句地和我讲解,指出错误和修改方法,退回来让我重新写过一 次。她没有想象中的耐心,也因此不敢再多打扰她,只有每次写作作业之后去办公室听她讲解。英语写作就这样起起伏伏,尽管每次作 业都很认真在写,花两天时间修修改改,但常常会因为不熟悉的话题,不地道的用法都会扣掉很多分,最终成绩也差强人意。因为难度 不适合,最终我在学期中选择了退课。尽管已经不在注册学生名单上,但是还是坚持旁听完了一整学期的课。回头想想,其实这门学术 写作课,也给了我另两门课的论文,奠定了一定的英语学术写作基础,即便,我没有完成它。 Intercultural Management and Global Marketing 是一门专业课,课上有三十个人,大都是传播学系的学生。每堂课有四个小时,刚开始是两个组的读书 presentation,后三个小时由老师讲课以及case study。相比于电影课,这门课的任务不是特别重,两次presentation,三次case study的小组讨论,还有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和我一组的其中一个德国女生,课堂非常积极,思维也很敏锐。欧洲老师经常会给 一个辩证性的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只是靠同学从不同方面发出的博弈中选出最佳,抑或说最适合的选项,他们从来不会有很严格的 black and white,然而老师的论点也是从抛出来的问题先出发,就像一个引路者,先分析同学们的回,答一步一步,把我们带入先人 理论的学习中去。而对于学生来说,再知识的学习中也发挥着主动权,先通过自身的头脑风暴,和同学们的讨论,再与先人的方案作出 对比,就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象牙塔”中理论的实践意义。和我一组的一位德国的女生,像是我想象中的欧洲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活 跃,很有人文关怀,又很有领导气质,非常之有责任感,会在讨论之前自己整理出读书的框架,基于此和我们细化讨论。也多亏了她, 这门课对于我来说变得轻松的多。 Traveling in Europe 如果说学习是交换生活中的一大部分,那么另一个小部分就是旅行。实际上 对欧洲这块土地的认识,是从旅行开始的。去布拉格的路上,重温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心情莫名激动。因为书中所写的东西,就 连一百年前的历史,不再是以前那般遥远,就温热地存在于这块土地上,也可能就发生在自己的脚下,我和书中的世界如此贴近。我着 迷这份贴近,我着迷在欧洲看书的感觉,心就像有所联结,每一处起伏,都能引来我心脏剧烈的跳动,如同我对欧洲的感受。时不时受 到震撼,余音伴随着感动。 趁着奥地利的各种假期,坐车火车走南闯北,有时还会拼车。Blablacar是我最常用的拼车网站,它就像 airbnb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房东一样,每一个司机都可搭载乘客。一方面对司机和乘客来说,可以缩减交通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一种 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对我来说,每次的Blablacar体验,都是和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交流碰撞。帅气的南美男孩载我从法兰克福回到德国 边境,正正好赶上了晚上12点回到萨尔茨堡的火车;法籍华裔男生和法国留学的中国女孩在我生日那天把我们从阿维尼翁带到了瓦伦索 勒薰衣草收割节(南法小镇公共交通建设非常薄弱,这两个地方之间并无直达的大巴);慈祥的巴黎中年妇女将我们从阿维尼翁带到了 巴黎。在车上我和司机一次次地讨论自己,讨论当今中国,讨论未来。我们从音乐谈到《小糖人》,从葡萄酒聊到民主与专制。也是从 blablacar,让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生活样态,不同的司机,不同的乘客。就像那个坐我旁边来自北非的男孩,当问及如果你现在还在 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命运的时候,他顿了一下,说那么我已经被杀了。战争、不正义、贫穷、饥饿都并没有从这个世界消失,只不过我站 在一片安定的土地上,但安定,并不代表全世界。半年来我的旅行一直继续,我渴望感受每个不同的城市,感受不同样态的生活,西西 里,南法,塞维利亚,布达佩斯,阿姆斯特丹,巴黎,罗马,柏林,…… 我会时常想起那片湛蓝的天空,偶尔阴雨绵绵,只消得一抬 头,就可以看到城中心山头的白色城堡。当别人听到我曾经在萨尔茨堡交流,他们都会羡慕无比。那是个安静的城市,美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