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定稿).pdf

heart。梦出发55 页 1.113 MB 访问 3792.97下载文档
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定稿).pdf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定稿).pdf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定稿).pdf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定稿).pdf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定稿).pdf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定稿).pdf
当前文档共55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定稿).pdf

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纲要 2021 年 1 月 目 录 第一章 “十三五”回顾及评价.............................................................................. 1 一、总体评价........................................................................................................ 1 二、专项发展回顾评价........................................................................................ 1 (一)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 1 (二)城市建设迈向高品质................................................................................ 4 (三)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果................................................................................ 6 (四)文化文明彰显新气象................................................................................ 8 (五)社会治理迈向高水平................................................................................ 9 三、主要挑战和薄弱瓶颈.................................................................................. 10 (一)经济转型发展方面.................................................................................. 10 (二)城市功能提升方面.................................................................................. 11 (三)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 11 (四)社会治理方面.......................................................................................... 12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15 第三章 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20 一、指导思想...................................................................................................... 20 二、基本原则...................................................................................................... 20 三、总体目标...................................................................................................... 21 第四章 高境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2 一、中长期发展总体目标.................................................................................. 22 二、“十四五”发展功能定位.............................................................................. 22 三、主要指标...................................................................................................... 26 第五章 高境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9 一、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打造升级版科 创高境...................................................................................................................29 (一)围绕“两带”,打造科创特色的产城空间............................................. 30 (二)围绕“四轴”,打造实力领先的产业集群............................................. 30 (三)围绕服务升级,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32 (四)围绕人才建设,打造活力迸发的社区双创空间................................. 35 二、从补短板建设向高标准建设转变,全面提升城市风貌,打造生态型品 质高境...................................................................................................................36 (一)首治出行堵点,形成“二横四纵”的交通网络..................................... 36 (二)突出品质更新,塑造“两带多级”的城市形象..................................... 37 (三)优化城市管理,建设和谐文明的美丽家园......................................... 40 三、从保基本民生向高品质服务转变,全面提升幸福指数,打造现代化魅 力高境...................................................................................................................40 (一)实施优质教育提升计划.......................................................................... 41 (二)实施精准医疗提升计划.......................................................................... 42 (三)实施智慧养老提升计划.......................................................................... 43 (四)实施多元文化提升计划.......................................................................... 44 (五)实施特色体育提升计划.......................................................................... 45 四、从行政化管理向高水平治理转变,全面提升共治效能,打造加速度智 慧高境...................................................................................................................46 (一)围绕宝山“打造精细管理智慧引领区”的目标,优化城市运行“一网统 管”.........................................................................................................................46 (二)围绕宝山“打造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区”的目标,优化党建引领社区治 理体系...................................................................................................................47 (三)围绕宝山“打造温馨智慧生活宜居区”的目标,优化城市全域治理生 态...........................................................................................................................49 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 51 第一章 “十三五”回顾及评价 一、总体评价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境镇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各 项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四个放在”1的工作基点,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科创产业 发展为引领,以社会治理为重点,以城市更新为路径,全面完成“十 三五”规划各项任务,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城市管建日趋精细,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极大增强,“高境科创小镇”的实力和 竞争力位于全区前列。 “十三五”期间,高境镇先后顺利通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 镇复审,全市首批创建成为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连续第九次 蝉联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镇,获评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全国智 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镇、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文 明镇、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镇、上海市安全社区、上海市平安社 区、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上海市反邪教优秀社区等荣 誉称号。 二、专项发展回顾评价 (一)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 “十三五”以来,高境镇坚持把深度转型、创新发展作为转变 1.“四个放在”:将上海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 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 1 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实现了较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尤其是 2020 年,在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多重压力影响下,高境经济发 展抵御住了风险,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达 30.3%,展现出良好韧性。 “十三五”末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6.55 亿元,年均增幅 12.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20 亿元,年均增幅 15.89%。全镇二、 三产比例为 1:9,服务业占区级财政收入比例达 58.81%,房地产 业占比下降至 1%,基本完成新兴战略产业对房地产业的有效替代。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装饰装修项目投资累计达 24.38 亿元。 产业体系更具实力。主动融入宝山“双城”发展战略,形成了 信息服务、物联网、健康医疗、文化创意四大产业和大数据、智 能制造、能源科技、邮轮等新兴产业集聚的“4+N”科创产业体系。 在信息服务业方面,集聚复控华龙2、仲诚通信、软通动力、快仓 智能科技、积成能源等具有行业独特性和领导力的企业。在物联 网产业方面,引进国动物联网、海尔物联等企业,促成上海物联 网行业协会、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等行业资源落地。在健康医疗方 面,汇集国药器械、国药医工、小海龟科技3、润达榕嘉、今创检 测、微医集团、越光医疗等企业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在 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引入尤安设计、璞康、PLU 游戏娱乐传媒等一 批龙头企业。先后举办第三届中国信息消费高峰论坛、2019AI 先 行者大会、泰山论坛暨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等 国家级活动。截至“十三五”末,全镇共有注册资本 1 亿以上企业 213 家、注册资本 5000 万元以上企业 644 家、高新技术企业 100 家、“上海市科技小巨人”4 家、“宝山区科技小巨人”2 家、“双软认 2 3 复控华龙参与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小海龟科技公司成功研发了国内首款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半导体基因测序产品。 2 证”企业 26 家。 产业配套更具活力。围绕“高境科创小镇”推进系列特色小镇 建设,打造产业、企业、载体、社区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体 育小镇”,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企合作推动体育产业发 展。大力发展特色体育,引进马术、潜水、冲浪等特色体育项目。 建成全市首个体育主题园区——三邻桥体育文化园,获评国家体 育总局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建设“基金小镇”,确立两个“千 百十”发展愿景4,发布《高境镇关于促进金融投资产业良性发展的 实施意见(试行)》,引进东方君和、申创、国和等金融投资类 企业 1060 家。建设“健康小镇”,打造新杨湾生物医药总部园,引 进生命健康企业 907 家,聘请中科院院士担任产业发展顾问。建 设“5G 小镇”,完成全镇 5G 网络布点,实现 5G 室外信号镇域全 覆盖,2019 年 7 月 1 日成功召开宝山首场 5G 视频会议。建设“电 竞小镇”,引入国内首个电竞技术联盟——腾讯电竞技术联盟,建 成专业电竞赛事场馆,成功举办中国电子竞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 热门赛事,纳入市级电竞游戏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夜来·香 小镇”,聚焦夜间经济、在线经济等消费新模式,以“一带五园”5、 “两大平台”6为主力,优化消费体验,推动消费升级,新业坊•源创、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入选“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项目”,区域商业更 加繁荣。 产业载体更具魅力。通过老厂房改造、存量载体更新升级, 4 两个“千百十”:一是发展规模,力争 3-5 年左右时间,实现基金目标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引导募 投达百亿,实现税收 5-10 亿;二是细化服务,在基金金融领域,引进和培养千名行业人才、百名高 管、十支专业队伍。 5 殷高西路商业街、三邻桥体育文化园、宝山万达广场、新业坊•源创、新杨湾科创园、上海文教产 业园等主要商业载体。 6 能良电商、璞康集团等线上平台 3 激活存量空间,加快产城融合。“十三五”期间,新建产业载体面 积 54.6 万平方米,总面积达 104.6 万平方米,重点服务业载体单 位面积税收产出较“十二五”末增长 36.4%。三邻桥体育文化园、新 杨湾科创园、中设上海广场等一批“四纵一横”新地标相继亮相。 新业坊·源创获评 2019 年全国十大优秀产业园区,长江软件园获评 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上海市知名品牌示范区和文创产业园区。 营商服务更具吸引力。优化企业服务,设立镇级投资促进中 心,出台配套管理制度7,成立高境知识产权服务联盟、高境镇企 业服务生态联盟,创新重点企业一对一专属管家机制、中小微企 业“高境 8 条”专属服务措施。实施“十、百、千”工程8,累计投入 357.05 万元高境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扶持,在全区首开 先河租赁公租房为企业提供人才公寓。 (二)城市建设迈向高品质 “十三五”期间,新引进 1 条公交线路,轨交 18 号线殷高路站、 长江南路站落点镇内,“十三五”末实现 3 条轨交过境高境。完成 205.67 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镇域生活污水纳管率达到 100%,区域降尘均值大幅低于区下达目标值,成功创建“上海市垃 圾分类示范镇”。 交通出行便捷度极大提升。优化完善市政路网系统,完成殷 高西路逸仙路口渠化工程、一二八纪念东路拓宽工程、南何线高 逸路下穿人行立交工程、北杨线安汾路跨铁路人行立交工程,配 合完成国权北路拓宽工程、国权北路小吉浦桥改造工程、高境路、 7.《关于统筹高境镇招商资源的实施意见(试行)》《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2017 年版)》《高境科创小镇产业准 入负面清单(2017 年版)》。 8.“十、百、千”工程:"十三五”期间,推荐成功市、区级领军人才 10 名,引进 100 名博士研究生、1000 名硕士研究 生。 4 高跃路向南连通等“区区对接”项目。一二八纪念东路贯通下穿铁 路立交工程列入区重大工程储备项目。聚焦高境铁路道口多的问 题,研发道口智慧交通管理系统9,提高治堵效能。建成启用恒高 路交通枢纽,公共交通更畅达。 城市环境美观极大提升。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全面完成第 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3 条河道水质基本达到 V 类水标准。建 设城市绿肺,推进新二路高境绿地公园建设,新改建绿化 6.62 万 平方米,全镇绿化覆盖率达 25.53%。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全覆 盖,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 100%,三门路打造成为上海首条垃圾分 类主题宣传街。 大力推进“五违四必”整治,共拆除违法建筑约 59.55 万平方米,完成 32 个驻镇部队停止有偿服务项目关停整治,完成 江杨南路 16 个点污染源截污纳管和 51 个居民小区共计 410 万平 方米的雨污水分流改造。全面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 划,建成 19 个“美丽家园”示范小区,完成 1.1 万户居民家庭燃气 软管更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1 台完工、12 台推进施工中。规范 小区物业管理,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持续提 高。 城市治理精细度极大提升。坚持把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 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作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纵深推进“一网 统管”,建立城市运行管理“1+1+5+N”架构,城运中心实体化运行, 城市长效管理、联勤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 善。提质加强“一网通办”,189 项“全市通办”事项增设网上办理服 务,66 项高频便民服务类事项实现智能政务服务终端“AI 自助办”, 9 与市铁路局、市交警总队、复控华龙共同研制开发建设铁路道口智能感知系统、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信息服务系 统,目前已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 5 市民对服务评价好评率达 99.88%。因地制宜安装小区充电棚、充 电桩、充电柜点位 6510 个,有效整治“飞线充电”顽症。科技赋能 智慧治理,推进社区“智能门禁”系统、高层住宅“智能梯控”,在防 台防汛防涝重点区域安装“智能气象监测站”,在河道治理、物业 管理、安全管理、养老等多个领域拓展智慧管理的场景应用。积 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以“三区联动10+自主技术”创新模式,与复 旦大学、同济大学合作研发“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管理系统。 (三)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果 “十三五”期间,高境镇全面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 均等化,着力加大就业服务、养老服务、推进民生事业多元发展, 公平惠及民生成果显著,获评第四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镇”, 全市首批创建成为“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 整合优质资源,教育强镇初具规模。建成九年一贯制公办上 海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和绿森林幼儿园,全镇共有学校 18 所, 其中公办学校 14 所,民办学校 4 所。在引入名校资源上迈出重要 一步,促成高境三中、同洲模范学校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 学、同济大学存志中学签约托管,推动区域教育品质的提升。以 创建优质校园为抓手11,聚焦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启动新一轮名师培养“五个一”工程,成立 8 个镇级名师工作室,“花 样跳绳”体育工作室学员在世界级比赛中获得金牌,打破世界纪录。 “一校一品”发展取得新进展12,打造“10 分钟科普活动圈”,推进科 普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生活。 10 社区、校区、园区 11 高境七幼、三花幼儿园成功创建市一级幼儿园,高境三中获评市优质学校。高境二小更名高境科创实验小学。 12 高境三中成功举办全国车辆模型公开赛(上海站),江湾中心校梦想家少年宫获评国家级学校少年宫,高境三小 荣获“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三花幼儿园获评“2018—2022 年度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高境三中、江湾中心 校荣获“上海市首届文明校园”称号。 6 健全康养服务,健康高境发展迅速。基本医疗业务能力不断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专项门诊,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 16 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覆盖全镇,综改“1+1+1”居民签约率占常住人 口的 38.09%,新建 1 个智慧健康驿站。对 65 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专 案管理和免费体检,提升特殊人群保健服务。以社区综合为老服 务中心为枢纽,建成 1 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 个长者照护之家、 5 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 个社区老年食堂、6 个助餐服务点, 形成“一站多点”的设施网络。启用“高境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 成首个 5G 养老项目——高境镇社区长者照护之家。 做实精准帮扶,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建立与社会发展水平相 适应的“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体系,累计救 助低保困难群众 18.28 万人次,帮扶资金共计 1.61 亿元。城乡居 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提高到 100%。加强残疾人服务工作,成功 创建“阳光家园”示范点。建立促进自主就业、扶持创业和就业援 助相结合的促进就业工作体系,成功创建 2 家市级、1 家区级创业 场地。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成立高境镇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中 心,镇域内建立争议预防调解组织比例达 70%。深入开展“双拥” 工作,成立 33 个退役军人服务点,第九次获评“上海市爱国拥军 模范镇”。 加强组织引导,群团工作更有实效。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工会 改革,推进工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让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 来、活起来”。提升妇联组织凝聚力,发挥基层“妇女议事会”作用, 加强服务型“妇女之家”建设,引导妇女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 推进公益服务项目化运作,发挥“玉兰巾帼服务社”优势,实施“社 7 区老三八红旗手关爱服务”、“巾帼大学堂”、家庭教育“四进”等项 目。成立“高境镇妇儿维权联盟”,提升妇女儿童维权意识。 (四)文化文明彰显新气象 “十三五”期间,高境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风尚、公共秩序、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 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顺利通过全国文明镇复审,连续获评上 海市文明镇称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高境镇新社区文化活动 中心,新建改造 2 条市民健身步道、社区健身苑点 7 个,提升 28 个标准化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全镇共有 1 个综合性文 化活动中心、2 个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1 个游泳馆、60 个社区健 身苑点、4 条市民健步道、1 个球场、1 个镇级图书馆、1 所社区 学校。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高境“境 美艺术团”等多支群众文体团队获得市、区比赛优异成绩。定期开 展镇美术馆艺术作品展览和上海彩虹室内乐团古典交响乐专场演 出,每年组织千余场社区文体活动,打造“家门口的高雅艺术殿堂”。 文化资源传承开发进一步深化。巩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 物普查成果,新增“一二八纪念路碉堡”文物保护项目通过区文物 保护所审核鉴定,建立健全“高境村牌坊”文物保护的台账工作。 扶持“高境布艺堆画”“蔡氏剪纸”的传承和发展,联合烨侃科技研发 “非遗+电竞”文创产品,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时代生命力。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目标,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文艺汇演、表彰会议百余场, 有效传播了正能量。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推动 8 “1+33+N”阵地建设,打造 3 家示范站点。全镇注册志愿者 2.7 万 人,社区覆盖率达 100%,志愿者参培率达 100%,常态化服务活 动率达 100%。高境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通过市级规范验收达标。 全镇市区两级文明小区创建率达 65 %。 (五)社会治理迈向高水平 “十三五”期间,高境镇认真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创新社会治 理加强基层建设的“1+6”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四位一体” 工作机制。连续五年成功创建 “上海市平安社区”。 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以党建引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 公司高效协同治理,推进 2 个区级、6 个镇级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基 地建设,培育“活力楼组”86 个、建成“星级楼组”10 个。创新社区 服务管理模式,依托“社区通”全天候联系服务居村民,成立高境 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推动社区需求与专业组织对接。全镇社区 工作者持有助理社工师及社工师资质 58 人,其中社工师 15 人。 平安法治建设显著增强。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 体系建设,完成“平安宝山智联网”“雪亮工程”等项目建设。深入开 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镇 110 接警数 同比“十二五”末大幅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高于全区平均值,创建区“平安示范小区”“平 安小区”27 个,市、区“平安示范单位”“平安单位”28 家。圆满完成 “七五”普法工作,完成司法所标准化建设。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国 家司法部肯定,社区矫正案例入选国家司法部优秀案例,高境镇 社区法治文化节被评为首批上海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活动。 加强全领域安全管理,首次获评“上海市安全社区”。 9 人才工作水平极大提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 科学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镇战略,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在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各类人才加快发展、加速 成长。全镇共有 14 人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宝山区领军人才, 61 名具有博士学历、1051 名具有硕士学历、10000 多名具有学士 学位、306 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选优机关、事业中 心、居民区工作队伍,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 65.18%,大专以上学 历比例达 84.94%。 三、主要挑战和薄弱瓶颈 “十三五”期间,高境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快进,为“十四五” 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要在经济升级、城市品质、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转型发展方面 一是核心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尽管“4+N”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较快发展,但主导产业尚未真正形成规模,对行业龙头企业的 依赖性较强。产业定位与周边地区类似,相比之下高境镇核心竞 争力还不足,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尚待培育。二 是早期规划不合理和空间资源天花板双重制约发展。由于早期未 统筹合理布局规划,镇域已建成的商业商务楼宇载体呈分散分布, 难以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高境镇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又基本使 用完毕,当前的城市更新项目用地或是与部、市属企业合作,协 调任务繁重,镇域内亟待开发的土地性质规划多为绿化用地,转 型开发受到规划限制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这些 都制约了项目开发进度和产业集聚速度。三是经济韧性仍需提高。 10 受国际经济形势下行、疫情冲击等影响,部分企业经营承受重大 考验,应反思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有效应 对外部干扰、抵御外部冲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商业繁 荣度不足。与周边杨浦、静安相比,未能形成特色显著的消费定 位,消费品质和感受度不够高。同时又受到交通拥堵、商业载体 分散、市民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高境商业消费被周边地区 分流情况较突出,商区人气、商业繁荣度仍显不足。 (二)城市功能提升方面 一是道路交通与发展现状不匹配。高境交通拥堵问题仍旧明 显,贯通全镇的东西向道路仅殷高西路一条主干道,这条道路受 到 2 条铁路的影响,加上近年来周边开发了较多大型居住区,使 得交通压力更为突出,道路承载负荷已严重超载。镇域内次干路 和城市支路路网系统还不完善,或因动迁、技术等因素新辟道路 投资巨大,路网建设难点重重。二是个别薄弱地块受规划、隶属 限制,开发遇到困境。主要有国权北路东侧地块,隶属关系复杂, 现状环境脏乱差,开发协调难度较大;武警指挥学院地块内垃圾 山(靶子山)搬迁难,导致周边道路无法贯通,加剧区域交通压 力。三是土地资源限制绿化公建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实施。镇域 土地空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化布局,园林绿化体量与区 标准相差较大;综合性地区级文体医疗中心还需进一步配置,养 老服务机构规模尚未达到标准要求;受铁路等影响,仍存在截污 纳管盲点和给排水管网陈旧老化情况。 (三)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经过多年的发展,高境镇教育事业 11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中心城区教育水平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 比,优质教育资源还是相对稀缺。学生、家长对“上好学”和教育 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质量与家长和学子的期望之间存 在一定差距,优秀生源向外地区择校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养老 设施存在短板。按照总养老床位数不低于本区户籍老人数人口的 3.5%的标准,高境应有养老床位还存在较大缺口,需要设法弥补。 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编制数 量滞后于人口的增长,人才配置的结构性矛盾仍存在,优质资源 仍较为缺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比例较低,领军人物或 拔尖人才尤显不足。四是文化产品的种类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经 济社会不断发展,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面对 多元文化需求,在文化演出、综合场馆、文化类商店、高境特色 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与中心城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五是特 色体育全面发展仍有深化空间。围绕“体育小镇”建设,我镇在体 育园区建设、活动赛事引领、文体教结合发展等方面有一定成效, 但仍需深化探索,保持“领跑”姿态,持续发展体育产业,由“单项 冠军”向“全能冠军”不断发展。 (四)社会治理方面 一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容保洁、污染 防治、拆违控违、市场执法等方面的联勤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城 市日常管理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细化,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 善和巩固。二是社区服务的能级有待提高。如在创新居委会自治 内容和方式上还要进一步深化;在社区干部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年 轻后备干部培养和使用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社区重点建设任 12 务方面还需加强调查研究,提早谋划,科学布局。三是平安建设 还需加强。偷盗类、诈骗类案件仍呈多发态势,园区、商业、社 区、大型公共场所等安全责任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压力依然 较大。 表:高境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属性 “十三五” 规划目标 2020 年完成情况 完成比例 1 全镇增加值年递增率 8% 预期性 53.3 亿元 62.6 亿元 117.45% 2 税收总额年递增率 8% 预期性 18.2 亿元 18.6 亿元 102.2% 3 地方财政收入年递增率 7% 预期性 5.16 亿元 6.55 亿元 126.94% 4 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 预期性 15 亿元 7.88 亿元 52.53%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递增 9% 预期性 76.8 亿元 120 亿元 156.25% 预期性 5000 万美元 33000 万美元 660% 预期性 90 90 100% 预期性 9.6 亿元 9.6 亿元 100% 预期性 9.6 亿元 9.6 亿元 100% 6 经济 7 转型 8 9 合同利用外资五年累计 5000 万美 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 文化创意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 重达到 20% 移动互联网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 比重 20% 10 金融服务业税收贡献率达到 15% 预期性 2.73 亿元 2.73 亿元 100% 11 科技企业占增加值比重 50% 预期性 26.65 亿元 26.65 亿元 100% 预期性 53.46 54.6 102.13% 12 新增商业商务楼宇建筑总面积(万 平方米) 13 公交线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预期性 2.95 4.5 152.54% 14 新改建城市道路/辟通断头路(条) 约束性 3 3 100% 15 拆除违章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预期性 15 59.55 397% 城市 16 河道整治达标率(%) 约束性 100 100 100% 建设 17 新增绿化面积(万平方米) 约束性 5.64 6.62 117.38% 18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预期性 30 25 83.33% 19 绿化覆盖率(%) 预期性 29 25.53 88.03% 20 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率(%) 约束性 10 38.1 381% 13 民生 保障 21 逸仙路以东雨排水管网全覆盖(%) 约束性 100 100 100% 22 生活污水纳管率(%) 约束性 100 100 100% 2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约束性 100 100 100% 24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约束性 8 无统计 25 老旧公房综合改造基本完成(%) 约束性 100 100 26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约束性 0.21 27 居民对食品安全满意度(%) 约束性 95 以上 未测评 28 公共自行车投放量(辆) 约束性 1000 1000 100% 29 新增养老床位(张) 约束性 675 510 75.56% 30 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个) 约束性 2 1 50% 31 新增家庭医生工作室(个) 约束性 6 8 133.33% 32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个) 约束性 1 0.35 35% 33 新增标准化菜场数(个) 约束性 2 2 100% 34 新增幼儿园/小学/中学个数(个) 约束性 3 3 100% 35 平安小区创建率(%) 约束性 90 96.97 107.74% 36 平安单位创建率(%) 约束性 90 37 文明小区创建率(%) 约束性 100 65 65% 38 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 约束性 90 85 94.44% 14 0.21 (实有人口人均) 100 (申报创建成功率) 100% 100% 111.11%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从全球看,一是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当前全球 经济仍处在长周期的深度调整阶段,在国际贸易争端和地缘政治 不确定性不断加剧、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 复苏风险增大,主要权威机构多次下调经济增长预期。二是全球 投资贸易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在“美国优先”思维主导下,WTO 为 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欧洲陷入衰退泥沼,英国脱 欧势必对伦敦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地位构成冲击。日韩长期矛盾 在经贸领域爆发。总体来看,新的中美、欧英、日韩三大贸易战 以及新冠疫情推动“逆全球化”趋势,可能对境内利用外资和贸易 型企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三是全球科技战全面打响,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愈加重视 保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遏制他国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 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处于竞争白热化状态,创新成果难以 转化,创新持续力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 术发展带动众多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科技、清洁 能源、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交叉融合,成为全球各国抢占的产业 链制高点。 二、从全国看,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历史交汇期和承上启下的衔接期。根据十九大战略部署,到 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到 2050 年将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2020 年突如起来的疫情,给我国包括全球国家的经 15 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我国一季度出现负增长,第十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没有 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提出“六保”“六稳”首要目标。新冠疫情在国 内得到有效遏制后,科技新领域迎来政策窗口期。国家层面布局 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一业带百业”,推动 产业和消费升级。以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 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 业,将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当前 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 展格局,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三、从长三角看,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 书记明确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 略。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 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 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 2019 年 10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示范区总体方案》,示范区执委会筹备机构正式成立。长三角一 体化覆盖产业、科技、交通、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综合领域 的全面深化合作,而示范区将率先推动“规划、土地、投资管理、 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公共信用、财税分享”等八个方 面实现一体化。在此方面,宝山区有“长江入海口、沪苏交界处” 的区位优势,成功打造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发展为亚洲第一、 16 世界第四的国际邮轮母港。北沿江高铁一期试运行成功,连通太 仓、常熟、张家港三地,改写不通火车的历史,今后还将连通上 海,途经宝山区、嘉定区,对推动长江三角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宝山区具 有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对吸引临近地区的优质企业入沪具有极 大优势。 四、从上海看,市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和《中共上海市委关 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在新起点上全面 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因此,要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环境 和背景的深刻变化;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国 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要着力强化 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 大功能”;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要全面推进 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切实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在“加快优化市域 空间格局”部分,对宝山提出要求:南北转型,就是宝山、金山要 加快功能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加快宝山南大、吴淞地区转 型,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新兴产 业创新发展,打造成为全市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阵地。 五、从宝山看,未来五年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上海使命, 高举“科创宝山”旗帜,加快建设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 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以南大、 吴淞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全面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产城融合 17 创新发展,建设更高质量的人民城市。经济发展质效更好,人民 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升级, 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围绕“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时 间表为:到 2023 年基本形成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的功能基础, 到 2025 年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0 年成为上海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一翼。主要措施包括:做大做强 大学科技园,深化与复旦、同济、上大等高校合作;推动科技与 金融紧密结合,要引导推动资本投资科创,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 道,助力科创企业挂牌上市;建设人人向往的人才高地;促进产 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科技产业集群,拓展新技术应用 场景;以及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六、从高境看,近年来始终坚持发展这一主线,紧紧围绕打 造高水平新型城市社区的发展目标,抢抓区企合作,品牌联动的 发展机遇,以建设“高境科创小镇”为抓手,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改善生态环境面貌、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政府自 身建设上持续用力,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20 年,虽 然受新冠疫情巨大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剧,但高境镇仍实 现逆势上扬,始终保持了实现正增长,这与近年来的转型积累息 息相关。特别是主动融入宝山发展大局,实现中船邮轮、中船集 艾、德国亚系、国神光电、复控华龙、快仓、尤安设计、林肯电 器等一批重点企业落地,乘上“宝山号”发展快速发展的列车,使“投 资高境,渐入佳境”不再是一句口号。 无远虑必有近忧。需要保持警醒、居安思危,特别是随着兄 弟街镇你追我赶的势头日益迅猛,同时受资源限制,相邻街镇发 18 展趋于同质化、竞争趋于白热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变化, 面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面对因网络联 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是 发展的大势,要求高境镇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同时,以更开放的眼 光,更开放的胸怀、更积极的心态,适应、融入新的发展变局。 特别是融入“科创宝山”发展大局方面,“高境科创小镇”大有作为、 大有可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19 第三章 高境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 足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打响“四大品牌”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新 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对标宝山建设“上海科创中 心主阵地”战略目标,以新经济为支撑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以绿色 生态为目标提升城市管建水平,以实事惠民为抓手均衡优质公共 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在开放融合中实现高质 量发展,在实事惠民中实现高品质生活,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高水 平治理,奋力开创高境新一轮发展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1、科创引领、特色发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 驱动战略,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主动对标“宝山打造成为全市科创中心 建设的主阵地”的总体战略,发挥高境科创发展的底蕴、特色和优 势,将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经济作为转型升级发力点,进一步 提升镇域发展能级。 2、以人为本、民生导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 卫生、安全等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推进文化体育 事业繁荣发展。 3、系统治理、提升功能。聚焦城市更新、交通治理、生态空 20 间、地块转型等关键领域,运用系统化思维,大力补短板、破瓶 颈、治堵治害、提标升级,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能力。 4、多元治理、共治共享。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建 立健全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管理平台,提升社会治 理的水平和效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居民需求,让改革成果 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5、智慧赋能、面向未来。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以政务 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为目标,强化条块衔接、纵横联动和政民互动, 打通信息链和服务链,充分发挥信息化整体效能。以科技点亮生 活,拓宽智慧场景应用,探索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 城市运行、公共服务、社区生活、商业休闲等领域的实践,打造 智慧生活体验区。 三、总体目标 主动对标对标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目标和宝山打造科创中 心主阵地战略,主动担当着力构筑新时代创新发展新传奇的使命, 把高境放在全区发展大格局中思考和谋划,确定高境新一轮发展 战略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 发展理念,以“科创引领、产城共生”为主线,围绕建设“富有魅 力的产业创新城区”总体目标,把高境努力建成科创中心主阵地 中更具创新能力的科创产业新高地、产城融合创新发展区中更具 发展活力的产城共生新标杆,生态宜居滨江新城中更具时代魅力 的智慧社区新典范。 21 第四章 高境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中长期发展总体目标 主动对接“科创引领、产城共生”的发展主线,积极践行“人民 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围绕“一体两带三区四轴 五提升”,追求更高境界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高水平治理、高标准服务,擦亮用好“高境科创小镇”这个品牌,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科技赋能、创新 突破、品质提升,驱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城市颜值再现新风 貌、文化底蕴再赋新内涵,社会治理再有新突破,推进科创高境、 品质高境、魅力高境、智慧高境建设,打造富有魅力的产业创新 城区,成为宝山三区交界、四区共融的“桥头堡”。 二、“十四五”发展功能定位 1、一体: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形成 宜居宜业的产城一体发展新格局。 2、两带:以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殷高西路、一二八纪念 路为两带,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带。 殷高西路现代生活带——强化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 心核心功能辐射,重塑整体形象,做实旗开坊、景瑞生活广场、 长江国际商业街的生活配套功能,串联东片、中片两个社区和文 化创意、智慧服务、大健康产业轴,以活力要素集聚点亮城市生 活日月光。 一二八纪念路城市更新带——以一二八纪念东路道路贯通为 22 抓手,加快推进一二八纪念路医疗及体育体块、四幅社区配套基 地转型更新项目,串联西片、中片两个社区和 1 号线、3 号线、19 号线三条纵轴线,以科创引领转型打开未来发展大空间。 3、三区:围绕社区场景,结合高境东片(逸仙社区)、中片 (高境社区)、西片(共和社区)特点,打造三个体现高境特色、 彰显创新治理、具有辐射作用的示范社区。 东片——书香科教社区。发挥交大附中在地集聚效应、复旦 大学江湾校区、五角场大学城毗邻辐射效应,引入一流大学、名 牌高中的优势品牌、一流师资、精品课程,大力推进镇域教育水 平整体提升,打造新时代“孟母三徙”理想之地。 中片——智汇科创社区。发挥产业发展轴集聚、商务载体集 聚、高校科研集聚、各类人才集聚的特点,大力推动创新、创业、 创造活力迸发,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涵养产学研交互的“樱 花林”,打造创业兴业的新高地。 西片——益民科普社区。发挥医疗大健康资源集中、社会治 理实践基地在地的优势,依托外资医院地块项目、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新杨湾生物医药总部园,结合“健康小镇”“5G 小镇”建设, 打造健康科普、互联网+科普的新典范。 4、四轴:强化 TOD 导向,以南北向轨道交通点位为四条产 业发展轴,以信息服务、在线新经济、文化创意、大健康四大产 业板块为主导,加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线上消费、智能制造、 大数据、生物医药、建筑设计、物联网、体育健康、电竞等优势 产业,构建 4*X 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四条产业创新发展轴。 1 号线(共和新路)商务商业产业轴——放大 1 号线进入宝山 23 地区的“首站效应”、毗邻南北高架的交通优势,依托宝山万达广 场、新陆大厦等,持续做大商务办公、楼宇经济、商业综合体。 借助南北沿线多年发展积累的深厚基础,联动北部高陆工业园, 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优化丰富商业形态,提 高每平方米产出,打造“亿元楼”,发挥“桥头堡”作用。 3 号线(逸仙路)在线新经济产业轴——发挥 3 号线站点勾连 杨浦、虹口,连接宝山主城区腹地的在线新经济前沿优势,依托 新业坊·源创、北上海科技金融中心、长江软件园、复旦软件园、 财景科技园等重点载体,发挥中船邮轮、德国亚系总部、软通动 力、复控华龙、鉴真防务等支柱企业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新基 建下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生产服务消费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深度融 合,探索打造数字高境,形成宝山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创新生态。 18 号线(国权北路)文化创意产业轴——用好 18 号线快速连 接杨浦、浦东的创意要素流动优势,以 18 号线建成和国权北路拓宽 改建为契机,推动站点综合开发,以轨交站点—中设广场、逸骅科 技创意产业园为核心,打造“高境之门”地标景观,提升区域形象。 发挥尤安建筑、中设集团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轴向沿线淘大 酱油厂、马桥村等地块转型,集聚发展高品质文化创意产业。 19 号线(江杨南路)大健康产业轴——着眼 19 号线城市新动 脉建设,前瞻未来上海北站引流带动效应,依托国药上海健康产 业园、三邻桥体育文化产业园等重点载体,承载宝山区北上海生 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功能,发挥国药医疗器械、润达榕嘉等龙头企 业引领作用,瞄准基因测序、病理诊断、体育康复等前沿领域, 24 加快推进三邻桥二期、新杨湾产业园二期的转型,集聚发展高端 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和体育健康产业,同步带动姚家塘等地块转 型升级。 5、五提升:实施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五个提升计划,聚焦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教育强镇、健康小镇、体育小镇、 电竞小镇等建设,加快推动惠及高境民生、体现高境特色、彰显 高境活力的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优质教育提升、健康 医疗提升、智慧养老提升、多元文化提升、特色体育提升,让高 境居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优质教育提升计划——坚持“教育强镇”,依托强校名师,强 化合作交流,重点打造“问题化学习”“跳绳特色文化”等区域教育品 牌。用好交大附中、同济存志、市教育学会等资源,打造贯通学 段的教育联合体。丰富教育资源布局,新建 1 所幼儿园、1 所小学, 持续办好家门口有品质的学校。 25 精准医疗提升计划——持续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 进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容增能,推动一二八纪念路地块外资医 院建设,依托医联体、互联网、云技术等,形成资源充分、便捷 速达、选择多元、特色鲜明的医疗服务惠民体系,用全民健康守 护高境成长。 智慧养老提升计划——加强养老服务供给,在全区率先建成 高品质“15 分钟养老生活圈”。新建养老院 1 个、老年助餐点 4 个,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促 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夕阳红”更美更精彩。 多元文化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与资源统筹联动, 提升镇域内园区、场馆利用率。持续做好文物和非遗项目保护传 承,设立“高境布艺堆画”工作室,不断增强镇域文化软实力。 特色体育提升计划——依托三邻桥体育文化园、腾讯电竞技 术联盟、烨侃科技等重点园区和企业,壮大特色体育、新兴项目, 新建 1-2 条市民健身步道和 1 个体育公园,支持群众文体团队建设, 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三、主要指标 到 2025 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对标一流城市,围绕高质量发 展,高境镇科创产业质量力争全区前列,智能智造经济、邮轮产 业链经济、在线新经济占比显著提高,成为宝山科创产业发展的 重要支撑和核心板块。“十四五”期间,全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 20 亿元。镇域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民生服务水平达到全区 前列,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镇域居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6 就业创业兴业更具活力,生态生产生活更具品质,镇容镇貌更具 魅力,文化文明更具内涵,以科创高境为龙头的智慧高境、品质 高境、魅力高境特色更为鲜明。 27 表:高境镇“十四五”主要发展指标 类型 经济 质效 指标 创新 发展 指标 城市 建设 指标 品质 生活 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名称 财政收入水平年均增长率 税收总额年均增长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 合同利用外资 税收“亿元楼”数量 高新技术企业数 金融服务税收贡献率 新增商业楼宇面积 国家、市领军人才数 博士及以上人才 新改建城市道路 拆除违章建筑 河道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新增绿化面积 人均绿化面积 绿化覆盖率 生活污水纳管率 老旧公房综合改造完成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事业经费支出 义务教育阶段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每万人拥有全科医师数 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新增养老床位 居民对食品安全满意度 文明小区创建率 5G 网络覆盖率 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 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 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 28 单位 % % 亿 % 亿元美金 栋 家 % 万方 人 人 条 万平方米 % 微克/立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 % % 人/年 % 元/人 % 人 平方米/人 张 % % % % % % 2025 年 6 8 20 8 2.5 8 150 20 20 30 500 3 6.5 100 26 11743 25.24 25.78 100 100 2080 8 3000 15 4 1.03 200 95 65 100 100 90 90 属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第五章 高境镇“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打造升级版科创高境 依托轨道交通和重大项目带动,聚焦信息服务、在线新经济、 文化创意、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板块,抢抓在线新经济风口,助 力“科创宝山”和“千百亿”产业集群,发挥毗邻杨浦大学城地缘优势 和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期合作的基础优势,进一步吸引科技型企 业入驻、项目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科创板上市、 加快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形成“两带四轴”产业新布局,营造大众 创业氛围和“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加速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功 能配套完备、营商环境优越的科创高境。 宝山区高境镇“十四五”规划空间布局图 两带四轴 29 (一)围绕“两带”,打造科创特色的产城空间 以科创赋能生活——激活殷高西路现代生活带。以线下-线上 融合消费为支撑,以长江国际商业中心、三邻桥、新业坊等项目 为核心,进一步放大 5G 小镇、体育小镇、电竞小镇的生活场景和 社会效应,形成以快速消费、休闲消费、体验消费为基础,融购 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活服务商业带。 以科创赋能生态——点亮一二八纪念路城市更新带。以一二 八纪念东路道路贯通为抓手,结合姚家塘地块、一二八纪念路 375 号地块等城市更新项目转型开发,打开城市生态空间,进一步优 化城市风貌、丰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构建高境科创产业 主导区地块转型新增长点。 (二)围绕“四轴”,打造实力领先的产业集群 围绕 1 号线(共和新路)发展商务商业产业集群。丰富“夜来·香” 30 小镇、5G 小镇功能内涵,以高端商务、新零售、汽车销售等为重 点产业,做优做强宝山万达广场、新陆国际商务大厦、长江国际 商业广场、江杨南路汽车销售区域等主要商务商业载体。同步抓 好高陆工业园区转型,依托社会资本,强化镇镇联动,进一步放 大高境自身的南北联动优势,加快能良电子等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发展,激发新消费需求,构建新零售场景,引爆“云上市场”。积 极承载宝山“智能智造之城”和“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百亿产 业集群战略的重要功能,努力打造商务商业的新高地。 围绕 3 号线(逸仙路)发展在线新经济产业集群。丰富 5G 小 镇、基金小镇功能内涵,厚植人工智能、物联网、科技金融等重 点产业,做优做强长江软件园、复旦软件园、北上海科技金融中 心、新业坊·源创、宝锦国际、科创驿站等载体功能,重点抓好 长江软件园二期建设,做强园区内商业、人才配套,提升园区运 营能级,推进海虹地块和东浩兰生地块转型,扩展产业空间。同 时推动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联合开放实验室、复控华龙、快仓、 国动物联网、仲诚通信、软通动力、能良电子、海霸王等领军企 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积极承载宝山建设中国 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和上海市平台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功能,努 力打造在线新经济策源地。 围绕 19 号线(江杨南路)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丰富健康小 镇、体育小镇功能内涵,以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智能穿戴、 体育健康等为重点产业,拓展三邻桥体育文化产业园一期、新杨 湾科创产业园一期、国药上海健康产业园等载体功能,三邻桥二 期持续做强体育文化产业,新杨湾产业园二期聚焦 TOD 拓宽空间 31 发展,体现产业集聚,发挥国药器械、国药医工、润达榕嘉等领 军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健康医疗产业集群。积极承载宝山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两个百亿产业集群战略的核心功能,抢占高 端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制高点,努力打造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 功能承载区。 围绕 18 号线(国权北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丰富电竞 小镇、文创小镇功能内涵,以建筑设计、电竞、文化创意等为重 点产业,做强中设广场、逸骅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加快 淘大地块转型,打造 18 号沿线标杆文创园区,积极探索“互联网+ 文创”“电竞+非遗”“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跨界融合发展。以中设广 场二期建设为契机,推动建筑设计产业发展,树立高境设计品牌, 打造高境文化地标和公共艺术街区。积极承载宝山“文化创意”百 亿产业集群战略的重要功能,努力打造宝山文创产业多元发展的 新兴高地。 (三)围绕服务升级,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优化服务机制。做实做强镇级投资促进中心功能,放大条块 联动效应,更好发挥政策和财税扶持的杠杆效应,突出产业链招 商和产业生态招商,聚力打造镇域楼宇园区载体的产业主题性。 发挥好高境中小微企业服务保障中心优势,在前端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抓好专业服务,特别是知识产权保障等企业发展“痛点”, 依托高境知识产权服务联盟,更多引入法律、财政、人力资源、 生活服务的各类服务提供商,深化企业专业服务能级,降低企业 在高境运营的成本,形成“磁吸效应”。开展更有人情味的服务, 配送更加优质、更加丰富的文体活动、子女家庭教育指导、个人 32 健康咨询、共建活动等特色服务进园区、进楼宇。 做强功能配套。进一步拓展完善产业发展功能配套,围绕“小 镇”系列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配套。增能信息高速公路“新基建”, 依托“5G 小镇”建设,实现 5G 室外信号在镇域内全覆盖,推进 5G 生态不断开放场景应用场所,让企业发展有信心。深化“基金小镇” 建设,以科技+金融为特色创建市级特色小镇,聚力“提升能级、 完善生态、细化服务、产融协同”四方面,打造以“募投管退”全流 程、一站式服务为基础,提供场景和产业链协同为特色,产融协 同发展为目标的基金小镇,实现两个“千百十”,以更好的金融投 资产业良性发展为区域企业提供坚实支撑,让企业成长放心。依 托“体育小镇”“健康小镇”“教育强镇”建设,提升区域体育、康养、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让企业落得安心。依托“电竞小 镇”“夜来·香”小镇建设,建成专业电竞赛事场馆,吸引优质企业、 热门赛事落户,培育夜间经济地标,激活时尚新经济“燃点”,拓 展多元城市生活空间,打造招商安商兴商热土,让企业在高境舒 心。 打响服务品牌。聚焦“更快捷、更贴近、更精准、更普惠”的 服务目标,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做实做强“高境服务”品牌。 打好“服务全覆盖”牌,持续做实下沉式便企服务,聚焦“保重点、 顾全面”,实施镇域企业的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建立全链条服务闭 环,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千方百计让小企业活下 去,业务留下来,大企业发展起来。打好“企务改革”牌,主动对 接落实区营商环境 3.0 版,打造完善高境镇企务服务 3.0 版平台, 优化镇级招商专属管家服务机制,完善镇级企业服务项目清单, 33 实现高境企业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专人办”。打好“场景开放” 牌,主动对接新基建的总体要求,依托全区首个 5G 小镇建设的先 发优势,发挥镇域相关高新企业研发优势,聚焦产业、园区、社 区,推出系列多元化、立体式的综合应用场景,在全区乃至全市 打造新基建应用深度实践区。 宝山区高境镇“十四五”重大产业项目示意图 表:十四五期间重大产业项目一览表 序号 园区/地块 占地面积(亩) 功能定位 建设情况 1 三邻桥二期 36 体育文化 “十四五”建成 2 淘大酱油厂地块 59 商务楼宇 “十四五”建成 3 长江软件园二期 43 软件信息 “十四五”建成 4 一二八纪念路社区配套地块 29 商业、文化、养老 “十四五”建成 5 一二八纪念路 375 号地块转型 项目 73 医疗卫生 “十四五”建成 6 姚家塘地块 37 商业商务 “十四五”启动 34 10 商务商业 “十四五”建成 8 中设广场二期 (轨交 18 号线国权北路站点综 合开发项目) 19 号线江杨南路地铁上盖项目 163 商业商务 “十四五”启动 9 海虹地块转型项目 20 商务楼宇 “十四五”启动 10 东浩兰生仓库地块 23 软件信息 “十四五”启动 11 国权北路东侧(原马桥村)地块 23 商业 “十四五”启动 12 武警指挥学院地块 280 住宅、商务楼宇 “十四五”启动 7 (四)围绕人才建设,打造活力迸发的社区双创空间 推进“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完善高境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 用和管理办法,对企业高管、市、区领军人才、区拔尖人才和区 青年尖子等体制外人才予以激励扶持,做到引“资”与引“智”并重。 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促进高 层次专业化人才聚集高境。发挥周边高校人才优势,与复旦大学 等知名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建“智慧社区产学研基地”,加强人 才交流合作,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到 2025 年,推荐市、区级领军 人才 20 名,引进 100 名博士研究生、1500 名硕士研究生、15000 名本科生,高层次人才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实施“创者有其屋”计划。结合在线新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 领域的特色创业需求,配置孵化用房、共享办公、家居办公等双 创空间,配置共享厨房、共享餐厅、共享书吧、共享健身房等生 活空间,搭建社区创业舞台和创客学院,探索社区众筹平台,营 造社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持续加大配套人才公寓供给,在开发 泰禾红御人才公寓的基础上,探索政府参与回购存量中小套型安 置住房转化为人才公寓,为更多有需要的企业提供留住人才的强 大支撑。 35 实施“小境”系列人才服务。巩固深化成功创建首批上海市特 色创业型社区成果,丰富“小境”系列服务品牌,拓展镇人才“樱花 卡”服务范围和内容,惠及更多人才。坚持多元服务,为各类人才 提供人才政策咨询、党务咨询、法律咨询、健康服务、企业安全 教育、青年交友等服务,发展“小境创客服务品牌”,组织开展青 年创业沙龙、创业政策进社区、创业政策宣讲、创业计划大赛等 各类活动,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优化创业发展环境,支持创业场 地建设,共享创业资源,让各路英才都能在高境成就事业。 二、从补短板建设向高标准建设转变,全面提升城市风貌, 打造生态型品质高境 聚焦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瓶颈,提增系统化思维解决问题能力, 积极推进交通疏堵保畅工程,增添高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新老 基建齐头并进,提高城市颜值,塑造更具魅力的高境城市新形象。 (一)首治出行堵点,形成“二横四纵”的交通网络 畅通内部循环。重点聚焦东西向第二通道的贯通,加强与相 关部门沟通,主动出击推进一二八纪念东路下穿铁路工程的实施, 分流缓解殷高西路交通压力;保障殷高西路及对接路口疏堵保畅 硬件设施投入,巩固治理成效;加快推进共康东路贯通工程,打 通镇域西部东西向出行新通道;升级智能铁路道口系统,减少铁 路对交通的影响;完成何家湾路等道路大修,拓宽殷高路吉浦路 路口。 打通外部连接。重点解决区区对接道路断头路联通问题,镇 域南部打通与虹口区的对接道路安汾路,东部打通青石路和民府 路的人行通道,进一步优化与杨浦新江湾城的连接。加强高境、 36 淞南地区交通整体规划联动,积极呼吁在逸仙路高架增设长逸路 下匝道,分流殷高西路下闸道车流,缓解殷高路、殷高西路的拥 堵问题,建成内外通达的密集路网,为未来城市发展打破底板制 约,拓宽发展通道。 优化公共交通。“十四五”期间,轨交 18 号线、19 号线预计全 线通车,高境地区将新增 18 号线殷高路站、长江南路站和 19 号 线一二八纪念路站 3 个站点,高境轨道交通将更加便捷,包括已 建成的 1、3 号线,将有 4 条轨交过境高境。实施轨交 3 号线殷高 西路站台二期扩容改造工程,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体验度。 (二)突出品质更新,塑造“两带多级”的城市形象 打造便利可达、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强化门户特征,传承 文化内涵,推动地区形象从均等化向标识化转变,建设 1-2 个具有 高境特色、成为全市地标的城市建筑和公共艺术街区。在殷高西 路云上生活带上,融合生态、人文、科技理念,新建高境绿地公 园,满足游憩、亲子、路演、运动四大板块需求,打造成为丰富 邻里生活的城市文化公园。加强街区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城市文 化要素,聚焦殷高西路、国权北路主干道沿线,逸仙路殷高西路 交叉口等重要路口、小吉浦河等河道沿岸,提高绿化、景观建设 水准,打造更多精品口袋公园、社区微花园、小尺度广场,灵活 建设通勤步道、休闲步道、文化型步道等,给市民留下更美好的 “高境印象”。 建设水清天蓝、绿色活力的生态环境。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 对雨水的吸纳、储渗和缓释作用,完善雨水排水体系,生活污水 37 纳管率和雨污分流率达到 100%。加强系统谋划,结合新杨湾二期 建设,推进沿河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产业业态优化升级, 实现河畅水清岸洁。镇域 3 条河道达到 V 类水标准值。空气质量 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十三五”期间的均值下 降 20%左右,力争达到 35 微克/立方米以下,AQI 进一步提升。 建设立体绿色城市,以“两带”为主要区域,在商业商务建筑和公 共建筑打造“生态壁画”“屋顶花园”,加强屋顶、平台等空间绿化的 开放利用,力争人均绿化面积达到 30 平方米。 推动存量升级、功能优化的城市更新。结合控规调整,优化 若干地块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实现现状形态和功能优化提升。 在一二八纪念路城市更新带上,结合轨交 19 号线站点建设,贯彻 “强度换空间,空间换品质”思路,提升 TOD 地区与其他地区开 发强度的梯度差,推进新杨湾、姚家塘等周边地块规划调整,释 放更多土地空间。积极推动轨交 18 号线国权北路站周边上盖、国 权北路东侧 160 亩土地、新二路 170 号中铁二十四局地块、江杨 基地剩余 42 亩土地、 江杨南路上海江杨实业有限公司 110 亩土地、 江杨南路上海奎照实业有限公司 28 亩土地等开发改造。有序推进 存量住房更新改造,消除城市最后的“洼地”,完成东贺王宅“城中 村”整体搬迁改造,提升国权北路 815 弄等地块形象,改善居住品 质。 38 宝山区高境镇“十四五”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示意图 表:高境镇“十四五”城市建设重大项目一览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路网建设 城市建设 公共交通 公共绿地 10 教育 11 12 13 14 公共服务 医疗卫生 养老 备注 一二八纪念东路下穿工程 区级重大工程 共康东路贯通工程 安汾路贯通工程(区区对接道路) 青石路-民府路贯通工程(区区对接道路) 非机动车通道 新建晨帆路延伸段连接至逸仙路 何家湾路修缮工程 轨交 18 号线通车(途经殷高路站、长江南路站) 市级重大工程 轨交 19 号线通车(途经一二八纪念路站) 市级重大工程 轨交 3 号线殷高西路站站台扩容工程 新建高境绿地公园 新建 A1-06 地块学校(幼儿园) 新建部队经济适用房地块学校 新建一二八纪念路 375 号地块医院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改建新建 2 家养老院 39 (三)优化城市管理,建设和谐文明的美丽家园 社区服务全面提质。围绕社区居民 24 小时生活需求,以西片 (共和社区)为试点,以微更新和微治理,破解“老小旧远”社区 服务不多、不便、不好的难题,建立便民惠民社区服务体系,探 索“平台+管家”服务模式,提高物业服务智慧化水平。大力推进社 会公益组织孵化中心建设,促进社会组织优质服务进社区,全面 提升社区生活服务品质。 垃圾分类全面提效。推进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生 活垃圾投放的规范化建设,优化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功能布局, 完成 200 个居民区投放点功能升级,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 实效达到 100%。继续推进生活垃圾体量递减,争取每年递减 5%。 可回收物日均回收达到 40 吨以上,湿垃圾日分出量达到 50 吨以 上,干垃圾日均处置量控制在 100 吨以下;垃圾资源回收率达到 40%以上。 市容管理全面提速。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 精确的预测、有效的应对,突出主动式、前置式管理。深化美丽 街区等市容建设,对市级道路(逸仙路、共和新路),景观道路 (殷高西路、恒高路、国权北路高境段),景观点(宝山万达广 场周边)实施门责管理,加大国权北路、吉浦路、河曲路、共康 东路的综合整治,用精细化管理“绣”出更有温度、更有秩序、更 具魅力的城市画卷。 三、从保基本民生向高品质服务转变,全面提升幸福指数, 打造现代化魅力高境 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焦点热点, 40 围绕五大提升计划,促进优质教育、精准医疗、智慧养老、多元 文化、特色体育等民生项目全面迈上新台阶,不断适应高境居民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实施优质教育提升计划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以创建优质校园为抓手,聚焦办学质量, 深挖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提增高境教育的 吸引力。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化“一校一品”工程,打造 1-2 个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新增 2 家市一级幼儿 园。落实区镇教育资源规划,做好布局调整。“十四五”期间,根 据镇域内住宅建设和人口规模情况,确保 A1-06 地块(1 所幼儿园)、 部队经济适用房地块(1 所幼儿园、1 所小学)公建配套学校建设, 保障学校建设“三同步”。 放大名师名校优势。依托名师,继续推进名师培养“五个一” 工程,新增 2 个镇级名师工作室。持续做优“花样跳绳”体育工作 室品牌,带动更多品牌工作室。依托名校,继续推进高境三中、 同洲模范学校在交大附中、同济大学附属存志中学委托管理下开 展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初高贯通、资 源共享、质量共进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树立合作办学标杆,引 导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学子,打造一支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批人民满意的学校,推动镇域教育品 质整体提升。 夯实多维度社会教育。以适应科创强镇发展定位和满足公众 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充 分挖掘和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学校、职工学校等 41 阵地,推动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创新,旗帜鲜明地开展 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促进社区教育载体的多元化和教育服 务的多样化发展,构建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网络,营造“人人皆学、 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社会氛围。 (二)实施精准医疗提升计划 深化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的健康“守门人”职能,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 疗。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重点人群13签约率达到 90%以 上;细化基本项目,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推 进“全专结合”门诊建设,以医疗联合体为依托,形成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新建 1 所标准化 智慧健康小屋,实现健康检测、评估、干预“三位一体”服务。创 新远程就医模式,试行“移动家床”服务,实现家床患者“云看病”, 探索可穿戴智能终端应用、社区健康管理线上到线下(O2O)模 式,促进健康大数据互联共享。 强化医疗康养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创建特色科室建设,借助 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提高中医药服 务能力和水平。聚焦重点人群,加强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和家庭 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妇幼健康工作,优化儿科常见病诊疗服务能 力,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持续推进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 务。深入开展慢性病防治与伤害防控、急性传染病防治、精神卫 生防治等重点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增量。加强中心人才梯队建设,新增 重点人群包括 65 岁以上老年人,0-6 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结核病患者,残疾人员,计划生育 对象。 13 42 全科医师 9-12 人(含中医全科医师 3-4 人)、公共卫生医师 2-3 人,引进或培养全科领军人才。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 规划,力争完成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建设。推进一二八 纪念路地块外资医院建设,逐步优化医疗机构布局,不断适应镇 域医疗服务的需要。 (三)实施智慧养老提升计划 进一步完善助老惠老政策。完善《高境镇助养扶持专项资金 管理使用办法》《高境镇助老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提高资 金使用效率,更好慰问关怀百岁老人、困难、高龄、独居老人。 持续推进高龄老人免费牛奶赠饮、60 周岁老人“银发无忧”保险、 70 周岁老人优待证发放等工作,贯彻实施银龄居家宝项目。 进一步完善养老配套设施。以需求为导向,新建改建养老院 2 个14,从根本上解决养老床位紧缺问题;增建 4 个老年助餐点,使 镇助餐服务点达到 10 个。优化老年套餐内容,调整价格,细化补 贴档次;适时开放晚餐、特需餐供、全年无休餐饮(春节除外) 供应;加强助餐员规范化管理,提升职业素养。结合“为老服务一 条街”及楼宇、园区食堂的建设,探索普惠式社区食堂模式,引导 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为老年群体在内的各类市民群众,提供 普惠共享、公益便民的社区餐饮服务。 进一步擦亮养老服务品牌。巩固深化“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 用示范镇”建设成果,做精做亮“智慧养老”品牌,在打造首个 5G 养老院——高逸路长者照护之家建设基础上,加大引入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安全、便捷、健康、舒 14 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青石路养老院,预计新增养老床位 200 余个。 43 适服务的智慧养老新模式,不断打开应用面、拓展示范点。围绕 老有所依,持续健全养老顾问点机制,聘请镇级养老顾问 5 名, 不断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设施使用率。深化“暖心养老服务包”品牌, 加强服务资源整合,畅通 962899 服务热线快速响应机制,不断丰 富便民服务项目,努力成为同类服务平台中的标杆典范。围绕老 有所学,深入开展老年人继续教育。培育 50 家一星级学习型团队、 50 家二星级学习型团队,创建 9 家社区远程教育移动学习平台。 (四)实施多元文化提升计划 持续优化文化设施布局。聚焦综合设施,发挥文体活动中心、 三个社区文化中心联动效应,统筹东片、中片、西片文化设施与 资源,既均衡服务供给,又突显各自特色。聚焦村居站点,巩固 和提升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一村一居一舞台”建设, 优化文化资源配送,推进镇域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培育高境特色文化项目。积极“请进来”,依托国家级、市级 专业资源,继续开展“高雅艺术新体验、文化品牌新色彩”活动, 提升文化服务品质,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和亮点。主动“走出去”, 持续注重群众文体团队建设,以“境美艺术团”舞蹈队为头雁,带 动更多群众团队发展。加强与新业坊、三邻桥、新杨湾等园区合 作,积极盘活共享资源,大力发展“电竞非遗体验中心”等混合项 目,发挥文创企业、群众团队、社会组织在特色文化服务供给、特 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巩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健全“高 境村牌坊”“一二八纪念路碉堡”文物保护和内涵开发机制,弘扬历 史文化,传播正能量。继续做好“高境布艺堆画”、“蔡氏剪纸”两个 44 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扶持传承团队、传习和研究活动, 设立“高境布艺堆画”工作室,促进传统项目与新生事物结合,焕 发勃勃生机。 (五)实施特色体育提升计划 打好联动发展牌。联合区体育局,深化战略合作,保障专项 资金配套,优化体育产业事业发展环境。以主要载体为抓手,充 分挖掘三邻桥体育文化园潜能,协同二期地块开发,打造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双优的标杆型园区。以重点企业为依托,支持腾讯 电竞技术联盟、烨侃科技、PLU 等行业组织和企业发展壮大,继 续办好中国信息消费高峰论坛、CIE 电子竞技创新大赛等重要赛 事活动,巩固知名度,拓展影响力。 打好全民运动牌。巩固提升现有发展成效,继续举办“科创小 镇”广场舞大赛、社区体育亲子游戏等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积极组队参加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上海市民文化节、宝山区群 众体育大会、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大型文体赛事和活动,展现 市民风采。在健身设施方面,结合新二路绿地建设,新建 1-2 条市 民健身步道,全镇范围内市民健身步道总量不少于 5 条、社区健 身苑点达到 65 个,保障器材维修和更新,建好家门口的“健身房”。 打好新兴体育牌。坚持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不断 满足各年龄段、各类群体需要。依托三邻桥体育文化园、新杨湾 科创园内特色体育资源,推广国标舞、攀岩、冲浪、潜水等运动 门类,推进专业体育大众化。联合区体育局,举办体育消费周活 动,促进体育商户与市民互利共赢。提倡手脑并用,引导电竞、 棋艺等项目规范发展。围绕文体一家亲特性,促进文化项目与体 45 育项目合作结出硕果。 四、从行政化管理向高水平治理转变,全面提升共治效能, 打造加速度智慧高境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把精细 化作为城市治理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更加注重全域治理系统集 成,更加注重数智治理应用,更加注重精准治理施策,加快数字 高境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 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 体,形成高境特色的社会治理亮点。 (一)围绕宝山“打造精细管理智慧引领区”的目标,开启城 市运行数字时代 着眼“一云汇数据”,强化数据赋能。推进镇域治理向数字时 代迈进,提升经济、生活、治理等各领域发展能级,让城市更聪 明、更智慧。加强与区级部门数据信息链接,推动城市运行实时 感知、智能管理,提高基层治理的信息化水平。积极融入社区通、 商圈通、园区通以及智慧公安等“智慧宝山”系统,实现治安、人 口、社会保障、城市管网、公共服务等数据全量聚合互通,充分 发挥信息技术在河道治理、拆违控违、物业管理、垃圾处置、人 口调控、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动态监控、预警预报作用,加强数据 分析在研判城市管理热点难点堵点中的作用,力争实现信息资源 共享率和城市开放数据实时更新率均达到 100%。重视数据安全, 强化技术保障,构筑可靠过硬的数据“安全锁”。 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强化联勤联动。在取得阶段性成效 基础上,坚持“应用为要、管用为王”,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 46 效果导向,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切身利益的高频事项、 关键事项,进一步推动数据归集应用、系统集成开发、资源高效 配置、功能综合运用。打破条块壁垒、部门藩篱,优化完善跨部 门、跨层级、跨区域运行体系,完善分级分层派单工作制度。加 强数据分析研判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问题发现从被动到主动 转变。强化科技赋能,丰富拓展应用场景,优化处置流程,提升 处置实效,更好顺应和服务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着眼“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高效办结。以功能更强、体验 更佳、口碑更好、品牌更响为目标,在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 上下功夫,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强化跨部门协同和前台 综合、后台整合,更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从部门管理导 向向用户体验导向转变,提高业务办理水平,提升市民办事满意 度。推动网上办、掌上办,提升在线办理率和全程网办率。从被 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加强与群众、企业互动,促进政策掌握、 畅通沟通渠道,为创新发展、营商环境、民生服务增添不竭动能。 (二)围绕宝山“打造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区”的目标,优化党 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 打造“镇管社区”的高境样本。深刻认识社区对提高城市治理 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构建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的多元治理的格局,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强社区 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社区单位、 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以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充分运用多元治理 机制、规则约束机制、共建共享机制等,搭建社区共商共议平台, 加强社会、社区、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发展,形成依法管理、重 47 在服务、社区自治、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打造治理创新的高境典范。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 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充 分激活基层“细胞”,把治理触角延伸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完善 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下“三驾马车”协同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 新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建设,丰富“一居一品”的内 涵建设和多元特色,增强居民区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发挥共和十 一居首批区级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的示范效应,探索建设在党 建引领下的社区共享共治“朋友圈”。 打造党建引领的高境品牌。在“点亮繁星”党群系列活动基 础上,打造具有高境特色的党建品牌,以新建镇党群服务中心为 辐射,进一步发挥各党群服务点作用,打造 15 分钟党群服务圈, 成为党员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精神 家园。进一步推动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融合,挖掘社区内资 源、“两新组织”资源,推动区域化党建形成合力。聚焦“七种 能力”15,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思想作为干部培训的核心内容,把 提升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干部培训重点,组织开展一系列培训和交 流锻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提升广大干部专业化水平。 打造从严治党的坚实堡垒。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坚定不 移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四责协同”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 腐、不想腐机制建设,不断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现 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持之以恒推 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锲而不舍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在 2020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 “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 能力、抓落实能力”。 15 48 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旗帜鲜明支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 作为。 (三)围绕宝山“打造温馨智慧生活宜居区”的目标,优化城 市全域治理生态 全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深入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建设,引入互联网思维,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 智能化水平,提高安全设施使用黏性、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及 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保持对违章建筑和隐患单位整治的 高压态势,以及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 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源头治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 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扎实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培训,通过事前 控制、严格准入杜绝隐患发生。继续做好信访矛盾的化解,提升 人民调解和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在全社会形成学法、遵法、懂法、 用法良好氛围。积极争创“国际安全社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 区”。 全面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积极投入全面决胜全国文明城区创 建工作,不断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高镇新时代文明实 践中心和基层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建设水平和能级,通过与企事 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区等联动对接,建立多元化志愿服务项 目,完善志愿服务评优激励机制,形成“中心枢纽、站点辐射、项 目支撑”的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围绕“立德树人”,融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全心关怀帮助重点群体。聚焦救助生活困难群体。贯彻落实 社会保障政策,深化分类施保救助,关注支出型和政策边缘贫困 49 群体,探索建立预警机制。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运用水平,加大 综合帮扶力度,增强“五助”16帮扶实效,巩固深化首批社区市民综 合帮扶工作试点单位成效。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机制,发挥“上 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动态监测和就业指导, 搭建“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平台,将本地区失业人数 控制在合理区间。持续做优“慈善超市”“阳光家园”,提升残联管理 水平。持续扩大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镇“九连冠”创评成果,健全 三级服务机构体系17,积极开展“关爱功臣”活动,不断加大退役军 人服务保障工作力度。充实完善光荣家庭信息,依法保障优抚对 象的权益。加强生育全程服务,加大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 持续推进“暖心行动”,继续打造高境“特色健康家庭”建设。壮大红 会事业,加强红十字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加大对“三献”18宣传发 动,凝聚社会正能量。 “五助”分别为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助老。 退役军人三级服务机构体系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双拥(优抚)之家、29 个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组成。 18 “三献”分别指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无偿献血。 16 17 50 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工落实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实施详细计划,精心组 织,周密安排,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全面落实规划的实施。分 解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牵头职能部门和工作责 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二、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重点项目 以项目为抓手,通过项目推动规划落实,统筹推进重大项目。 对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项目优先推进,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 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 业和领域的项目建设。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研究制定并落实有关配套政策。 三、加强监督评估,强化动态管理 视需要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强化动态管理,提高规 划实施的效果。采用第三方评估、群众评议等多元化方式,健全 政府与企业、居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动员全社会监督规划 实施,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根据规划实施评估情况,对规划 实施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做好规划调整,并根 据调整后的规划控制实施过程。 四、优化考核体系,引导转型发展 优化完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创新转型、品质服务、民 生保障等考核要素及比重,量化考核,与年终评优挂钩。同时, 将群众满意度测评及日常监管结果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 5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