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决策参考(第13期) 2021-10-10.pdf
高校决策参考 2021 年第 13 期 政策前沿 9 月 27 日至 28 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 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 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强调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 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 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 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 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 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 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 文件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 研究作为重中之重。文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单位要将马克思主 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给予优先保障。 9 月 2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纲要》提及多条涉高等教育内容,如扩大高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 权;鼓励高校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 校自主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依托相关高校布局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 养基地,加强相关高校二级知识产权学院建设等。 9 月 30 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规划》明确: -1- 高校决策参考 2021 年第 13 期 要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聚焦国家、 北京和特定领域的核心需求设置专业,突出重点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大力 开展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高校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 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要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持续推进“双培计划” “外培计划”。广泛开办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力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践平台。 持续深化“北京学院”“卓越联盟”建设。鼓励在京高校与国内外知名大学、 机构和企业开展人才培养交流合作。 9 月 30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关于结题项目结余资金的通知》。 其中明确,对 2021 年度结题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资助期满时的资金结 余比例不再作要求;对 2018 年及以后年度结题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按 规定留给依托单位使用的结余资金,不再执行两年收回政策。 国内动态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 2021 年“优质本科课程”和“优质本科教材 课件”遴选结果,共计 229 门课程和 226 部教材或课件上榜。其中,中国人 民大学有 5 门课程和 5 部教材或课件入选。 9 月 16 日,南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 驱动”的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互补、科研水平领先、综合实力雄厚 的优势,在人才培养、学术活动、科研合作、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区域协 同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9 月 17 日,“一带一路”财经类大学联盟成立。该联盟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倡议发起,创始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奥地利、保加利亚、葡萄牙、希腊、俄 -2- 高校决策参考 2021 年第 13 期 罗斯、突尼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巴西、墨西哥、 格鲁吉亚等国的 20 所大学。联盟将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前瞻性、关键性理 论研究,提升财经类院校的国际影响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和智力服务。 9 月 22 日,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研究院为校级实体科研机构,院长 由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 院教授贺克斌担任。该研究院将创新理念和机制,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发展新 格局的新型战略平台;围绕碳中和打造技术创新中心、高端智库战略中心、 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传播平台。据悉,9 月 18 日,清华大学与中 核集团、华能集团等签约共建高温气冷堆碳中和制氢产业技术联盟,打造工 业规模示范项目,努力实现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极低排放。 9 月 22 日,浙江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战略互信,聚焦国家需求,发挥叠加优势,推 进高能级平台建设,深化高层次人才引育,着力打造校企合作的新范本。 9 月 25 日,中国人民大学新成立三所研究院,即共同富裕研究院、双碳研究 院和国有经济研究院。据悉,共同富裕研究院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与支持下 组建成立;双碳研究院统筹全校优势资源建设,并由人大国发院和中石油经 研院两家国家高端智库合作共建“碳中和研究中心”;国有经济研究院则是 人大与中信证券联合成立。 9 月 27 日-28 日,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天津举办,由清华大学 承办的“大学形象国际传播”分论坛同期举行。18 所大学 50 余名专家学者 和高校国际传播相关工作负责人共同发起《加强大学国际传播工作天津倡 议》,呼吁中国大学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经验,助力中国高等教育日 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思想、促进文明交流互 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3- 高校决策参考 2021 年第 13 期 9 月 30 日,北京大学宣布成立兰园书院。兰园书院将立足北大学科优势,打 造卓越的交流平台,拓展广阔的国际视野,通过讲座、论坛、实践活动等形 式,启发女性更好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据悉,兰园书院首任院长由北京 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柯杨担任。 近日,在建校 125 周年之际,四川大学获得众多知名企业和杰出校友捐赠共 计 4 亿元。该笔捐赠将用于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助力四川大学建 设世界一流大学。 国际视野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宣布将成立可持续与绿色金融研究所(Sustainable and Green Finance Institute, SGFIN),以推动绿色金融教育和研究。据悉,可持 续与绿色金融研究所着眼于亚洲,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提供思想指导,并 形成可持续发展成果和决策。可持续与绿色金融研究所计划从世界各地招聘 研究人才,开展学术和应用研究,提供相关的金融解决方案和框架,以应对 世界特别是当地面临的紧迫气候和社会挑战。可持续与绿色金融研究所得到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支持,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投入运营。 9 月 6 日,诺丁汉大学生物研发研究所(Biodiscovery Institute, BDI)宣布正 式成立。生物研发研究所位于诺丁汉大学公园校区,是世界领先的跨学科研 究中心,致力于解决包括癌症、可持续交通、再生医学和黑死病等各种人类 面临的重大问题。 近日,伯明翰大学宣布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将大学的爱居巴斯顿(Edgbaston) 和迪拜(Dubai)两个校区改造成为全球最智能的大学校园。该项目计划利用 数字传感器和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分散能源生产和存储、可再生能源和有 助于改变用户行为的概念相结合,使其研究、教学和学习都能从获取新数据 和连接中获益。据悉,2021 年伯明翰大学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大规模推广物 联网(IoT)技术的大学。 -4- 高校决策参考 2021 年第 13 期 近日,牛津大学宣布成立贝内特应用数据科学研究所,旨在率先在医疗保健 和政策中更好地使用数据、证据和数字工具,优化干预政策的影响,以取得 更好的成果。据悉,贝内特研究所将汇集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包括临床医 生、软件工程师、政策专家和统计学家。他们将开发和实施新的方法和工具, 使数据和论证更具影响力。 9 月 28 日,斯坦福大学网站发布消息,宣布将收购位于美国加州贝尔蒙特 (Belmont)的那慕尔圣母大学(Notre Dame de Namur University, NDNU)。 这将为斯坦福大学提供更多的办学空间,并为陷入困境的那慕尔圣母大学提 供财务支持。根据两所大学签署的协议,斯坦福大学将在 2025 年 6 月前拥 有购买该物业的专有权,而那慕尔圣母大学将收到一笔押金以确保其近期的 发展。两所大学仍将是独立运营的机构,学生将通过各自的大学获得学位。 清华压缩文科博士规模引发热议1 近日,一则“清华大学将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的消息在人文社科学术界引 发热议。这一说法出自 9 月 17 日召开的清华大学文科工作会议,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在谈及未来学校文科建设工作要求时,提出文科发展“控规模”。这是历次 文科工作会议中,清华首次提出要控制学科规模、控制博士生规模。 据了解,邱勇在会上提出了文科发展的十点要求,其中有三点均提及“控规”: “要控制学科规模,率先建立内部结构调整机制”;“要压缩博士生规模,提高 培养质量”;在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方面,再度强调“要严格控制规模,不断提 高质量”。 “控规”的背景 文科发展控规,与清华“十四五”时期学科建设规划有关。针对学校、各院 系的“十四五”规划及存在的问题,邱勇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清华文科发展 要有新的目标与定位,要突出目标导向。要自信从容,实现文科的高质量发展, 努力建设最能够代表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观念、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文 专题内容根据清华大学新闻网、中国科学报、财新网以及中国新闻网相关报道 编辑整理。 1 -5- 高校决策参考 2021 年第 13 期 科。要长远规划、统筹考虑,以十年为期推进相应工作部署,到 2030 年实现清 华文科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雷生认为,“清华大学的 文科建设思路,深刻反映出当前国内高校学科建设正逐渐回归理性,正在实现从 规模扩张到追求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转换,是在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 新时代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扎实举措”。 清华不重视文科了吗? 事实上近些年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文科建设。2017 年,清华大学制定《关 于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推进文科建设“双高”计划的实施意见》。2019 年起,学校决定每年召开一次文科工作会议,专题研讨文科建设问题。 过去五年,清华文科发展迅速,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邱勇说,正是因为 清华文科的发展,清华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成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文科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科发展让清 华变得更人文,更人文的清华也让清华更创新、更国际。 “文科无用”的争论 清华大学“控制博士生规模”引发舆论关注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对“文科无 用”“文科泛滥”的争论。 事实上,国外顶尖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作 为本科教育改革的先驱者,哈佛大学推出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包括了“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领域,强调培养“有效的思考、交流思想、作出 恰当判断以及辨别价值”这四种能力。以理工科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为学生开设 了丰富的人文学科专业课程,近些年在强调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人文学科的发 展已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认为,现在无疑是文理交叉以及跨学科发展与融合 的时代。多年来,高校在文理交叉中,早已形成了诸多新型学科,这些学科实际 上很难分文理。时代的发展催生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就是要打破高校学科与专 业间的界限与藩篱,这一点毋庸置疑。 -6- 高校决策参考 2021 年第 13 期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人大评价研究” 本简报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QS 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前 100 高校官网内公开发布的新闻及文章;国内 137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官网内 公开发布的新闻及文章;国内外主流媒体、教育专业媒体、相关政府部门官网发 布的高等教育相关新闻。 本期信息检索的时间范围为 2021 年 9 月 16 日—2021 年 9 月 30 日。 主编:周光礼 周勇 杨东 副主编:宋姬芳 钱蓉 王丹 李彪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与舆论生态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 2021 年 10 月 10 日 本期责编:薛欣欣 胡振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