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上海高校示范马院纪实.pdf
登录 师大主页 新闻首页 宣传部首页 电子校报 英语网 视频新闻 广播台 微博 投稿 专题网站 讲座海报 星期五, 2016年12月9日 您的位置: 新闻首页>>新闻速递 【聚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上海高校示范马院纪实 发布日期: 2016/6/2 编辑: 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1355 返回 争创一流马院 着眼未来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上海高校示范马院纪实 近日,2016年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评选结果揭晓,我校与复旦、同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一起成为首批上海 高校“示范马院”建设单位,也是目前唯一一所非985院校的“示范马院”建设单位。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沪上首家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该学院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推动 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彰显学科特色,同时加强教学与课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绩。 领导重视 举全校之力办好办强马院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得到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强调,要举全校之力协同办好、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学 校主要领导多次到学院开展调研,主持召开学院建设现场办公会和思政课改革座谈会,听取学院发展规划汇报,参加思政课改革方 案讨论,到思政课课堂听课,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公开课活动。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在学院的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提供支持。校党委宣传部、研工部、学工部、社科处、教务处、团委等 部门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办公经费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保证了马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人才引进方 面,近几年来,在校党委组织部、学校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学院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促进了马院在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高峰高原建设、上海市德育基地建设、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思政课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与此同时,党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也为学院的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科科研 提升学术水平的“引擎” 强大的学科科研是学院建设的坚强后盾。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精会神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取得显著成绩。到目 前为止,该学院学科点成员已承担了1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包括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教育部项目8项,主持上海 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7项、上海市教委项目8项。2009年,学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入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并获得中央 财经项目支持,成为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201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交叉学科获得上海市研 究生创新教育项目立项;2014年,学院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上海社科院出版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 究》专门刊文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 学院的一批理论研究成果还先后获得了各类基金的资助。2012年、2014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文丛》之一)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并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中国改革与中国梦》入选国家新 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和教育部“高校主题出版工程”。 2015年6月30日,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 (www.nseac.com)发布的2015版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名,在2015-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科排名———高校研究生 教育一级学科排行榜中,我校进入上海高校前五(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为扩大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社会影响力,马院还聘请了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担任名誉院长,联手学校党委中心 组邀请李君如、程恩富、桑玉成等专家作专题报告,与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建立合 作关系,与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系列学术研讨会,与上海交大、上海理工、上海应技大、上海政 法学院等高校一起申报上海市高峰学科,与民革中央共建“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此外还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系列 专著,主持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等。目前,学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与社 会主义协商民主、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文化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形 成了结构合理和有影响的学术团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域已建立起比较好的声誉。 教学改革 催生一批名师名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把教学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该学院除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硕、博)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外,还承担着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硕、博)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他们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着力点 和落脚点。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该学院拥有两门上海市精品课程,即《经济伦理学》(该课程还被评为“上海市高校共享课程”) 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门上海市重点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院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梦”主题教育与协同式、项目式、个性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方案,并 在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顺利推进实施;学院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先后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上海市教学 成果二等奖。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还催生了一批优秀教师。目前,该学院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和上海市教学名师各一名,多名教师荣 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称号,获得上海市育才奖等奖项。 为提高教学水平,拓宽教师视野,学院还十分支持教师外出交流。几年来,先后有20多名教师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 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莫斯科大学、首尔大学等海外高校进行访学或开展学术交流;20多名教师参加教育部和 上海市教委举办的培训;学院组织教师赴外地高校学习,与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思政课教师面对面交流座谈,回校后召开专题研讨 会,借鉴经验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党建引领 组建宣讲团开展活动 作为一个具有鲜明学科和专业特色的学院,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马院结合形势需要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这个宣 讲团成员来自教授宣讲团、研究生宣讲团及本科生中特会讲师团,由教授宣讲团带动学生宣讲团,为校内外提供理论宣讲服务。他 们以“服务国家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身边群众”为宗旨,紧密结合中国时政与国情,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特色和学科优 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及时政热点问题解读。 宣讲团组建以来,学院教授和学生党员们围绕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 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内容开展了30多场宣讲活动。2013年,学生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会”被评为“上海高校优秀社团”;201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宣讲团项目获校第二届“辅导员十佳创新工作项目”;2015年,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宣讲进“爱心暑托班”项目获得团中央“四进四信”活动优秀项目,中特会讲师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实践课堂”活 动被评为“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2016年4月,宣讲团项目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基层党组织创建党建特色项目。 注重学生发展 收获一批可喜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培养与发展,近五年来,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签约率始终处于学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校就 业工作先进集体和特色单位。到目前为止,学院已有30多名学生在全国和省部级比赛中获奖,包括第二届“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 意大赛全国优胜团队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国家语委主办的感恩书信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挑战 杯”创业大赛铜奖、上海市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女子棍术和传统器械2枚金牌和“宝钢优秀学生奖”等;有十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大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在学生科研方面,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征文和学术研讨活动,近些年先后有学生获得市委宣传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征文优秀奖、上海科社学会举办的历届青年学者论坛二至三等奖、上海市社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主题征文优秀论文奖等,获得学校学生科研项目一等奖、二等奖,入选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校研究生 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立项等。学院还连续举办了六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论坛,均取得圆满成功。 未来目标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评选结果揭晓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只是一个新的起 点,争创一流,未来的路更长。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力争在学术团队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力争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方面 有新的进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他还强调,学院未来将以上海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建成与上海城市特色相 一致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转自《上海师大报》2016年5月30日第5版) 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楼 邮编:200234 电话/传真:++86-21-6432 2427 沪ICP备 0505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