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J-21北京市泥石流沟精细调查与评价(航空遥感摄影和三维管理系统建设).pdf
北京市泥石流沟精细调查与评价 (航空遥感摄影和三维管理系统建设) 一、立项背景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全国地质灾害 防治“十三五”规划》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要求,增强抵御地质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能力,北京市组 织开展“北京市泥石流沟精细调查与评价”项目,采用无人机倾斜摄 影、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物探及槽探等手段,全方位掌握泥石流隐 患发育特征,沟道物源特征,建立灾害隐患三维数据库和实景三维模 型,推动北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为精准防控 泥石流突发性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 2018 年 1 月启动,2019 年 6 月按期完成,2019 年 9 月通过 专家验收。 二、资金来源 市财政资金,合同总额约 6804 万元。本次申报合同金额约 3479 万元。 三、建设概况 3.1 组织机构 规自委成立领导小组。北测院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总体质量控制、 作为监理单位进行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承担单位分六个包分区开展 数据获取,系统建设包负责平台功能开发、数据整合入库。 3.2 组织实施 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北测院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杨伯钢任领导小 组副组长负责项目测绘部分实施和监理工作,编制项目总体技术方案, 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承担单位严格遵循技术文件开展分区高精度 倾斜航摄、正射影像生产、模型生产和三维管理系统建设。 3.3 质量保障 严格遵守三体系标准,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从项 目组织实施、管理、设计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北测院全程进行质量监控,制定质检流程、编制《质检工作计划》和 《质检工作方案》。 3.4 安全生产 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制定《安全生产作业细则》,涉及飞行 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和信息安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严 格按照作业细则进行生产,不定期组织开展野外生产安全、信息安全 监督和检查。 四、项目执行情况 4.1 总体方案 在已有地质调查基础上,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解译、地面 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建库等技术手段,实现泥石流隐患点实景三维模 型、地调数据的快速获取,建立灾害点三维管理系统,为地质灾害预 防、监测、预警、治理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4.2 技术设计 项目进行完备的技术设计,针对不同测区特点,开展无人机航摄、 数据处理、系统开发等技术设计,所有设计均进行事前专家评审,修 改通过后形成正式设计,用于指导生产。 4.3 项目实施 4.3.1 无人机航摄及数据处理 开展山区 889 条泥石流沟无人机倾斜航摄, 投入 40 余架无人机、 操作手 140 余人,飞行 1493 架次;布标并测量 10784 个野外像控点 及检查点;投入 180 余台高性能工作站,处理空三加密分区 797 个。 完成山区 1774.32km2 倾斜航摄资料(467 万影像)、正射影像数据 (0.05 米)、实景三维模型数据(0.05 米)获取。 4.3.2 山区宏观大场景制作 利用已有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生产高精度 DEM 数据,叠加已有 DOM 数据,制作山区宏观大场景。完成山区 1774.32km2DEM 成果(1 米格网)、山区宏观大场景数据(0.5 米)制作。 4.3.3 地灾三维管理系统建设 设计开发场景管理、信息查询、地形分析、空间量算、应急标绘、 辅助决策等六大应用功能模块,建立三维数据库,完成 14TB 数据切 片入库。 4.4 项目特色 1、复杂山区地形条件下,高精度(1:500 精度) 、大面积(1774 平方公里)、高分辨率(0.05 米)无人机倾斜航摄影像数据获取。 2、自主开发地灾三维管理系统,地调数据由二维向三维管理转 化、实现 14TB 实景三维模型数据无延迟浏览。 五、质量情况 成果合格率 100%。经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监督检查, 质量评定等级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