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 1 2020 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申报指南 (一)装备制造 (联系人:范苑,联系电话:23983733) 1.智能成套装备及基础零部件创新链 1.1 大型液压振动成型 研究内容: 面向电冶炼行业对石墨电极的高质、低耗生产的需求, 开展石墨电极成型过程在不同振动频率及加速度下成型产 品的性能研究,攻克基于振动成型理论的石墨电极生产工艺、 高频振动系统控制、大型高频液压缸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 开发出大型液压振动成型机,并示范应用。 1.2 增材制造用高端智能装备 研究内容: 针对钛合金、非晶合金等高活性金属材料粉体制备与 3D 打印等高端装备需求,开发双模式高效气雾化粉体连续制备 装备、粉体分级传送与智能控制装置、激光送粉式增减材制 造装备等一体化的高效率高精度增材制造复合系统,研究粉 体制备工艺、激光 3D 打印工艺与增材制造部件性能的影响 规律,建立粉体制备-在线检测-粉体传送-3D 打印一体化装 -1- 备综合解决方案,解决活性金属易氧化难题,提高部件制备 效率,并实现应用示范。 1.3 航空发动机机匣数字化装配生产线 研究内容: 面向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 需求,开展机匣等关键部件制造过程中加工机理、刀具路径、 物料运动等研究,构建面向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生产线的数 字仿真模型,集成融合形成虚拟生产线模型。攻克生产线虚 拟调试与仿真验证技术,开发具备可视化呈现与仿真运行的 生产全流程过程仿真平台。建立虚实映射与实时交互机制, 研制航空发动机机匣等关键部件复合生产线,实现总体技术 验证,并示范应用。 1.4 综采工作面机械化快速扩帮安装一体化成套装备 研究内容: 针对煤炭开采对安装回撤设备降本增效、降低安全隐患 的需求,开展压力作用机理和围岩变形的控制方法、煤矿扩 帮挖掘、液压支架安装等工艺研究,攻克设备整机和机、电、 液、控制系统等单元模块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综采工作 面机械化快速扩帮安装一体化成套装备,并示范应用。 1.5 手电一体旋转式驾驶室举升泵 研究内容: 面向重卡汽车对驾驶室液压举升作业高效、安全、可靠 -2- 的需求,开展特定使役条件下驾驶室液压举升产品的稳定性、 工况适应性,产品整体及电机、减速器、柱塞泵等各单元的 选型、结构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研究,攻克连续泵油、举升 效率及力矩匹配、系统密封及检测等关键技术,提高改善产 品的制造与装配精度,开发出重卡汽车等重型设备用手电一 体旋转式驾驶室举升泵,并示范应用。 (二)新材料 (联系人:王旭,联系电话:23983430) 1.新型金属材料创新链 1.1 航空航天用超高强度合金及其制品 研究内容: 开展合金成分优化设计,揭示合金应变诱发相变及强化 相的析出行为与规律,冷拔工艺与变形行为对合金综合力学 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炼、加工、 热处理及制备技术,实现高温超高强度合金及其制品在航空 发动机上的应用。 2.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学品创新链 2.1 聚α-烯烃基础油 研究内容: 开展以脂肪醇为原材料合成聚α-烯烃基础油关键技术 研究,实现催化剂的类型、结构调控,制备具有特定聚合度 和黏度的 PAO 及性能优良的 PAO 基础油,突破国外原料封锁 -3- 并实现示范应用。 2.2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光学薄膜 研究内容: 开展浸渍提拉工艺、 不同基体附着行为等关键技术研究,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组分配方,建立样品从光学器件 清洗、镀膜和固化的全部工艺流程,开发应用溶胶-凝胶法 制备的高性能光学薄膜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 3.功能材料及前沿新材料创新链 3.1 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 研究内容: 开展规模化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制备工艺及设备 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用户和环境友好的高效稀土纳米发光材 料,建立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规模化制备中试生产线。 3.2 激光增材制造耐蚀防污铜合金纳米复合涂层 研究内容: 开展海洋环境用防污耐蚀铜合金复合涂层激光增材制 造专用合金粉末成分设计和粉体制备、高抗菌性纳米陶瓷颗 粒表面改性和添加、 耐蚀防污铜合金涂层激光熔覆制造工艺、 激光涂层在模拟环境及真实海洋环境防污耐蚀及力学性能 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高效防污耐蚀耐磨铜基涂层体 系。 3.3 基于增材制造的飞行器铝合金部件 -4- 研究内容: 针对飞行器等领域关键部件结构优化设计及工艺实现 需求,攻克拓扑结构优化设计、复杂型腔打印、双曲面薄壁 精度控制、3D 打印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实现铝合金粉体增 材制造技术在飞行器等领域关键部件制造中的应用示范。 3.4 高性能单壁碳纳米管柔性透明电极材料规模化制 备技术 研究内容: 发展高质量、大面积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连续制备方法 和装置,突破高性能单壁碳纳米管薄膜沉积、组装及转移等 关键技术,获得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柔性透明电极材料,推 动纳米碳基柔性光电器件领域发展。 3.5 结构功能一体化非晶复合材料 研究内容: 阐明非晶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界面调控规律,建立非晶复 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法,开发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系列非晶复合 材料。突破低成本高效率非晶合金母合金制备技术,开发非 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并建立高效稳定的非晶复合材 料生产线,实现工业化示范应用。 (三)能源与交通 (联系人:何明哲,联系电话:23983346) 1.洁净能源创新链 -5- 1.1 锂硫电池 研究内容: 开展高稳定负荷锂负极选型制备、硫基复合物正极材料 选型制备、批量化制备设备设计与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研发 攻关,开发出高比能量锂硫电池,搭建自动化生产线,形成 批量生产能力。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链 2.1 氢燃料电池汽车电催化剂 研究内容: 开展全贵金属合金催化剂批量制备关键工艺参数优化、 催化剂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控制、反应装置调试等关键技术研 发攻关,优化低温合金化批量制备高性能全贵金属合金电催 化剂工艺,并具备 100Kg/年的生产制备能力。 2.2 4.5L 排量国六系列柴油发动机 研究内容: 开展燃油系统高压喷射、发动机热管理、摩擦副低摩擦、 CAE 仿真研究、高效率油气分离等发动机设计及制造关键技 术工艺研发攻关,开发出符合国六标准的 4.5L 柴油发动机。 并实现工程示范应用。 2.3 车载低压固态储氢系统 研究内容: 开展低压储氢系统关键材料选型制备、关键零部件设计 -6- 及加工制造工艺、系统检测试验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开发 出车载合金储氢装置,并完成装车试验验证。 2.4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低能耗碱性体系电解水制氢技 术 研究内容: 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用电极催化材料选型制备、 催化剂本征活性提升、电极固载、成型及放大生产等关键技 术研发攻关,实现低电解电压下较高的产氢电流密度,并在 工业小试、中试实验装置上长时间稳定运行,为大规模低能 耗碱性体系电解水制氢示范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5 汽车用异质材料轻量化部件制造技术 研究内容: 开展胶粘剂最优化组合设计、混合结构车体智能化服役 性能设计分析、接头老化静动态力学性能分析、整车服役性 能分析测试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建立铝合金异质搭接接头 在车身轻量化的应用规范,并实现工程示范应用。 2.6 氢燃料电池旅游观光车 研究内容: 开展氢燃料电池旅游观光车整车控制策略设计、电传动 系统匹配设计、结构设计、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工艺设计开 发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开发出 3KW 氢燃料电池旅游观光车, 并实现示范应用。 -7-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 (联系人:严欣欣,联系电话:23983468) 1. 区块链技术 研究内容: 面向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食药安全、供应链协作等 领域应用需求,开展共识算法、加密算法、智能合约、应用 方法等区块链技术与产品研发。 2. 人工智能 研究内容: 面向医疗健康、贸易、税务等应用场景,开展大数据智 能、类脑智能、跨媒体智能等技术与产品研发。面向服务机 器人、水下目标感知、交通智能监测等应用需求,开发新一 代机器视觉技术与产品。 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软件产品。 3. 集成电路与元器件 研究内容: 开展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可靠性验证等技术研究, 开发高性能机器视觉芯片、工业互联网芯片等产品。开发新 型逆变整流模块、新型片式电容器等高端电子元器件。 4. 网络与通信技术 研究内容: 面向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发 5G 通信、太 赫兹通信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与产品。开发面向 IPv6 的网络 -8- 过渡产品和新型路由设备。开发密码技术产品、工业控制安 全、云安全产品等。 5. 物联网技术 研究内容: 开发超声气体流量计、微焦点 X 射线源等新型仪器仪表。 开发智慧城市、智慧矿山等领域高端地理信息与位置服务产 品。开展新型物联网网关、智能感知融合、云边协同等技术 研发,开发物流服务、交通管控、设备监控、管道检测等物 联网智慧应用产品。 6. 融媒体技术 研究内容: 面向智慧展馆、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领域应用需求, 开发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新型显示等技术与产品。开发网 络文化、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领域信息技术应 用产品。 (五)种植业 (联系人:石新辉,联系电话:23983401) 1.主要粮食作物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研究内容: 开展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水肥高效与抗病抗逆型 品种利用和丰密增产技术应用研究,开展水肥减量条件下农 田培肥与作物增产关键技术研究。综合集成节水、节肥、节 -9- 药、增产、机械化生产等单项技术,建立主要粮食作物增产 提效集成技术体系,并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实现主要粮食作 物集约化、标准化和高产高效生产。 2.主要果树新品种选育及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我省苹果、梨、葡萄和草莓等主要果树资源,利用 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自主产权果树新 品种。开展主要果树矮化栽培技术、树形与架式结构构建技 术、水肥一体化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等研究,形成主要果树主 栽品种生产技术规范,实现简约式、模式化管理。 3.重要树种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围绕落叶松、杨树等我省主栽树种以及栎类、红松、核 桃楸等珍贵树种,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与创 新利用以及苗木规模化、设施化繁育技术研究;开展大径材、 纸浆材、特用材原料林以及果材兼用林等定向培育研究;开 展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林木非木材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 研究等。 4.特色杂粮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围绕“特色专用”、“轻简高效”和“节水减肥”三大核 心,挖掘利用优异资源,选育高产、多抗、广适的酒用、食 - 10 - 用、饲用高粱新品种;选育以优质、抗除草剂为核心谷子新 品种。开展糯质高粱、杂交谷子良种繁育技术研究,提高制 种产量,保证种子质量。研究集成杂粮栽培技术,促进规模 化生产。 5.露地蔬菜优良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广泛搜集国内外优异的大葱、大白菜等种质资源,利用 分子标记、游离小孢子培养等技术手段,创新种质资源材料; 开展抗病、抗逆育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选育适宜辽宁种植 的优质新品种;开展露地蔬菜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 等研究,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6.特色花卉新品种创制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以提升抗性、观赏等性状为目标,以常规的杂交育种和 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特色花卉新品种引进、 筛选与示范,筛选出适宜辽宁种植的优新品种。开展设施生 产中种苗繁育、栽培基质筛选、温光水肥调控、花期调控、 病虫害防治、收获及采后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7.食用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辽宁省主栽菇种的野生和栽培资源进行收集和评 价,研究主栽品种菌种退化规律,驯化优异野生菌资源,选 - 11 - 育优新品种;采用智能化、数量化、信息化技术实现食用菌 标准化栽培及木屑替代料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开展食药 用真菌的生物活性、发酵工艺和健康产品研制与开发等。 8.辽宁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围绕辽宁道地中药材开发和利用,开展野生资源保护、 优质资源选育、规范化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等研究与示范, 推动辽宁道地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成示范绿色栽 培技术。重点解决辽宁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种质 不清、种植技术不规范、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问题。 (六)养殖业 (联系人:石新辉,联系电话:23983401) 1.水产主导品种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围绕我省刺参、扇贝、鲍鱼、海蜇、河蟹、鲤鱼、鲶鱼 等重要特色水产品种,进行亲本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和利 用。重点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 测技术和扩繁制种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品优良品种和品系;建立优质 苗种扩繁体系和健康养殖模式等。 2.畜禽品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 12 - 以猪、牛、羊和家禽等为重点,开展精准化常规育种技 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分子育种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快繁优繁技术研究与应用、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辅助选 种技术应用研究等,实现畜禽品种特别是地方优良品种的深 度选育,加快选育进展,提高育种核心群的整体性能水平和 遗传稳定性,采用开放式社会化联合或社会化协作育种模式, 开展新品种(新品系)选育,提高畜禽品种自主创新能力。 3.畜禽规模化养殖主要疫病防控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对畜禽规模养殖场主要疫病进行病原定位监测研究、分 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病原基因遗传演化研究,建立快速、高通 量、标准化检测技术及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和规程;确定 人兽共患病病原的标识性分子,建立敏感、特异性检测方法; 研究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猪高致病蓝耳病等重大动 物疫病防控新技术;研究畜禽规模饲养场的生物安全技术, 研究非洲猪瘟流行规律与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关系;研制新型 畜禽治疗性药物,研发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生物抑菌制剂等。 (七)农业资源与环境 (联系人:石新辉,联系电话:23983401) 1.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 开展农田化肥减量化施用和氮磷调控技术、农田有害生 - 13 - 物生态防控技术、农田污染物生物消减技术、农田耕种节能 关键技术等研究,优化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及管理技术,构建 循环高效的农田生产系统,有效控制和消解农田有害物质, 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 2.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开展不同类型区域水资源平衡及灌溉制度、新型节水农 业灌溉设备研制与应用、旱作农业自然降水高效利用与栽培 补充灌溉、农田高效用水和亏缺控制灌溉、旱地复合型保水 材料研制与应用等研究, 建立高效用水和作物节水种植制度, 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3.黑土地保护和干旱冷凉区低产田改良技术研究与示 范 研究内容: 开展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团聚体理想特征及微 生物作用机制等研究,因地制宜构建土壤质量提升与保育关 键技术模式。开展辽西北干旱冷凉区低产田肥沃耕层构建、 土壤有机质培肥与保育、蓄水保墒土壤地力提升关键技术集 成研究与示范等。 4.设施农业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我省设施农业土壤酸化、板结不透气,以及根结线 - 14 - 虫、枯萎病、根腐病土传病害等问题,开展工程、机械、秸 秆填充及生物技术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及示范,形成设施 农业土壤修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与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和保 障设施农业土壤肥力。 (八)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及农业信息化技术 (联系人:石新辉,联系电话:23983401) 1.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 重点攻克传统海洋食品产业升级、方便营养食品和功能 食品制造的工程化关键技术,开发新型海洋食品。开展苹果、 南果梨、小浆果等特色果品深加工;果蔬、食用菌采后贮运 保鲜;畜产品、乳制品深加工及特需食品开发;粮油产品精 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研究。研发新型农产品加工装备等。 2.新型农业装备开发及智能化技术应用与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研制适应、节能、环保、经济、方便的田间作业装备、 设施作业装备以及畜禽规模养殖装备、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 等,满足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需求。开展农机单机及 多机协同自动导航控制、智能作业控制和主动运维服务等关 键技术研究,研发高端农业装备智能化检测、控制、在线监 测及远程故障诊断产品及核心部件等。 3.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15 - 研究内容: 针对辽宁大田作物、 设施农业等智慧农业发展实际需求, 重点研发农业环境与生长信息感知异构物联网技术,获取农 业生产多维信息,形成大田作物、设施农业多维信息数据库。 融合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研发农业生产智能感知与精准解 析系统,构建辽宁大田作物、设施农业生长与生产环境信息 数据采集规范和大数据平台接入规范,并进行试点应用。 (九)资源环境 (联系人:袁贞伟,电话:23983676) 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 针对钢铁、水泥、石化、有色等行业,重点开发脱硫脱 硝、工业烟粉尘等多污染深度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构建 污染物源头治理与资源化耦合技术体系;研发挥发性有机物 (VOCs)、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等污染物高效脱除与协同 控制技术,危废焚烧烟气深度净化、工业厂房空气污染综合 治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材料与成套装备。 2.水污染防治技术、材料和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 针对化工、有色、制药、印染、皮革、航运船舶等重点 污染行业污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有毒有害污染物含量高 等特点,攻克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污染物资源化 - 16 - 回收利用技术等,研制低成本高标准、低能耗高效率的智能 化污水处理装备,构建服务全行业、覆盖全链条的水污染控 制和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集成体系。 3.高效工业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 重点支持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管网 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研发,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供水管理、废水 治理、节水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工业集聚区水资源利用的 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4.污染土壤地下水一体化风险防控与修复关键技术研 发 研究内容: 围绕保障地下水安全,研发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与防控、 土壤和地下水高效协同修复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漏快速精准 监测与检测技术、寒冷区农业畜禽养殖污染场地修复与废物 资源化技术等,构建地下水污染阻断和修复技术体系。 5.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装备和方法体系研发 研究内容: 围绕海洋、流域、区域、园区等典型环境监测热点,开 发港口污染遥感识别与监测预警、船舶尾气排放污染监测、 城市尺度生态保护红线监控、化工园区大气污染多参数连续 - 17 - 监测与预警、污染事故应急环境监测等技术方法及装备,为 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6.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 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开发污泥、粉 煤灰、光伏硅基、脱硫灰渣、铁矿伴生非金属资源、生活或 建筑垃圾、危险废物、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等处置利用关键技 术、装备及高值化产品,重点突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生态环 境安全防控及处置利用成本两大制约瓶颈。 7.金属资源绿色选冶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 针对锰铁、钒钛、黄金等金属矿产资源选冶过程中环境 污染严重、物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低品位 资源清洁高效分离提取、节能降耗短流程开发、选冶过程中 间物料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置、高效节能选冶关键技术研究和 成套装备研制,实现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 8.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 以废弃矿山、尾矿库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开展 监测技术方法研究,研究矿业固体废弃物生态破坏与损害阻 断技术、采空区回填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以及植被恢复 技术等,建立矿区生态损害修复模式,提出重要生态功能区 - 18 - 生态修复方案。 9.清洁供暖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 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清洁取暖为目标,开展燃煤锅炉 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等研究,开发 清洁能源与蓄能耦合供暖系统等。 10.工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 以冶金、石化、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能耗管控为重点, 开展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 技术,生产工艺流程的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等研究,提高工业 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 (十)海洋 (联系人:袁贞伟,电话:23983676) 1.低流速海域浮动式潮流能发电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利用辽宁潮流能自然资源丰富和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 针对辽宁海域的低流速特点,开展适用于浮动式平台的潮流 能发电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低流速水域环境下的潮流能 发电装备和系统的技术瓶颈,开发原理样机并通过验证,为 商业化潮流能发电提供技术支撑。 2.极地船舶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开发 - 19 - 研究内容: 研究建立海冰、海水和船舶结构间相互耦合的理论模型 和数值方法,开发适用于极地船舶结构的冰荷载计算分析软 件,开展船舶结构冰荷载的分布规律并开展相应的试验验证, 建立船舶冰区航行的安全预警指标和应急保障措施。 3.噬藻体应对蓝藻水华、赤潮污染治理调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开展噬藻体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征分析及其抑菌活性 研究,研制新型环保抑藻剂,建立噬藻体对蓝藻水华、赤潮 污染等海洋生态灾害治理和调控技术,保障海洋环境安全。 4.海上船舶溢油处置与回收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围绕船舶海面溢油事故响应决策和高效处置需求,开发 基于海洋环境参数和船舶参数的溢油风险管控技术,研究围 -控-收一体的船舶溢油处置一体化设备技术,实现船舶溢油 区域的有效识别,对船舶航行区域溢油的有效处置与回收。 5.海洋核能平台及装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围绕海洋核能平台总体需求,重点开展平台风险分析技 术、核能平台与核能装备总体布置技术、关联重点结构设计 技术、系泊系统设计技术等研究。 6.海洋养殖区域水文气象环境预报模式构建与应用示 - 20 - 范 研究内容: 针对气候变化对辽宁省养殖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自动化无人值守的精细化风场、海流与海温预报技术,研发 精细化的海面风场预报模型、海洋动力环境预报模式,并进 行示范应用。 7.海洋平台基础选型优化及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围绕深远海环境中新型海洋平台场址评价与基础选型、 优化及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海洋基础结构优化及其与 海洋地基的相互作用研究,揭示新型海洋基础承载性能及失 稳的灾变演化机制,建立海底结构稳定性分析和安全设计方 法,保障海洋平台全寿命安全运营。 8.轻型长航程水下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围绕无人自主水下机器人续航力能力以及系统的智能 感知与控制问题,开展自主低功耗控制技术、智能观测技术 研究,形成全自主海洋环境智能观测装备技术,大幅提升长 续航力无人自主水下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升海洋观测 技术水平。 (十一)公共安全 (联系人:袁贞伟,电话:23983676) - 21 - 1.面向监狱系统风险隐患研判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面向监狱系统风险隐患研判中的难点问题,开展基于监 控视频的风险点自动巡检、风险隐患信息自动识别关键技术 研究,通过搭建大规模视觉计算平台及深度挖掘视觉计算算 法,实现对监狱安防设施、犯人行为的检测与识别,抽取风 险隐患信息,同时研究智能风险研判模型,为监狱系统风险 隐患研判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监狱安全稳定。 2.城市复杂环境火灾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 究 研究内容: 围绕城市复杂环境火灾风险智能评估、动态监测预警等 重大需求,研究城市火灾全域感知数据实时汇聚、治理技术, 评定特定场景火灾风险等级,建立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平 台架构,开发风险评估及监测预警平台,为及时发现消防隐 患、布防消防重点区域、减少重大火灾发生几率提供有效技 术手段。 3.港口危化品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我省大中型港口化工码头危化品储存、运输重大风 险,开展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港口危化品事故危害 预测平台,研制多功能一体化危化品应急处置装备,提高港 - 22 - 口化工码头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4.核电冷源安全自动拦污系统研制 研究内容: 针对核电厂冷源取用水安全事故频发,开展水渠动力学、 被动拦截技术、主动处置技术和装备研究,突破诱导拦截技 术、主动处置技术等关键技术,建立水动力模型及系统设计 模型,研发和集成模块化防控与处置系统装置试验样机,解 决冷源取水杂物堵塞和恶劣条件下的处置问题。 5.面向审判为中心的法庭科学疑难检验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面向法庭物证技术中的难点问题,开展文件物证形成时 间检验、交通执法取证与事故鉴定等疑难检验关键技术研究, 为司法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保证司法的公正权威。 6.地质灾害狭小环境生命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现场狭小环境生命 探测的实战需求,开展基于微型毫米波雷达的生命探测关键 技术研究,构建微型毫米波雷达生命探测综合应用系统,提 高生命探测技术对恶劣气象环境和复杂灾害现场条件的适 应能力。 7.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 23 - 针对于我省警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需求,开展警用语音 识别技术、语音合成、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智能语音技术 研究,研制警用智能语音信息录入应用等系统,打造新一代 警务通产品,提升警务实战效率。 8.基于环境样本毒品评估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围绕辽宁毒情评估、毒情动态监测预警等重大需求,开 展基于环境样本(水系、大气、土壤)中痕量毒品分析技术 研究,建立环境样本毒品在线分离富集与实时监控系统,有 效治理毒品问题。 (十二)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联系人:袁贞伟,电话:23983676) 1.废弃钢渣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基础上,开展钢管废 弃钢渣混凝土各类基本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重点研究钢管 和废弃钢渣混凝土的相互作用规律、受力机理等,并与普通 钢管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钢管废弃钢渣混凝土各类基 本构件的设计方法,指导工程实践。 (十三)文化体育 (联系人:袁贞伟,电话:23983676) 1.雪上优势项目人体动作模式研究 - 24 - 研究内容: 围绕北京冬奥会辽宁优势雪上项目,开展多传感器数据 融合与传输、人体精准三维动作采集与快速反馈、高难动作 成功与失败动作差异性归因分析、不同运动阶段动作优化理 论模型与方案制定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精准的可提供预判 与指导的辅助系统,并在国家队中示范与应用,提升运动成 绩,助力全民冰雪运动发展。 2.辽宁历代古城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辽宁境内高句丽古城、辽代古城以及女真古城发掘 与保护需求,研究辽宁少数民族发展代表性时期传统建筑的 文化特色、材料、构造和工艺,并结合不同赋存环境的古城 遗址损伤,开发古城遗址发掘与保护修复适宜性技术和改造 利用适宜性关键技术。 (十四)卫生健康 1 前沿技术和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治新技术新方法研 究(联系人:刘峰,联系电话:024-23983402) 研究内容: 坚持临床导向、同步国际前沿,聚焦重点、热点领域, 开展疾病分子诊断、免疫诊断、个体化诊疗等精准诊疗关键 技术研究;推进合成生物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治 - 25 - 疗技术、生物大数据、3D 生物打印、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生 命科学前沿关键技术研究与突破;围绕重大慢性病、常见病、 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老年病、康复养老、妇女儿童等 领域疾病“防诊治”的关键技术需求,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 开展创新性诊疗和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2.中医辨证治疗新技术研究(联系人:关楠楠,联系电 话:024-23983452) 研究内容: 以中医辩证论治和治未病为理论,以脏象学说为基础, 对肺系病症,心系病症,肝系病症,肾系病症,经络病症, 气血病症和津液病症等重要常见疑难疾病以及机体亚健康 状态,开展符合中医辨证科学内涵的证候诊断技术研究及亚 健康状态的微观辨证研究,采用中医药新方案、新技术开展 相关临床研究。 3.人源化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联系人:关楠楠,联系电 话:024-23983452) 研究内容: 开展人源化重大疾病动物模型(PDX)、实验动物新资源 与新品种培育、动物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关键技术研究。 (十五)生物医药 1.新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联系人:刘峰,联系 - 26 - 电话:024-23983402) 研究内容: 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重点支持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临床价值大、市场前景好,处于临床前或临床 研究阶段的原创性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新药研发及其关键 技术研究;注重中药传承,开展基于中医典籍的经典名方研 发和中药材特色炮制工艺研究与综合利用等。 2.高端智能医疗器械研发(联系人:刘峰,联系电话: 024-23983402) 研究内容: 重点研发核磁共振成像、动态光学成像等高端新型影像 技术,积极推动彩超、CT(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等高端医疗 设备及其配套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研发;开发和集成医用机器 人;开展可穿戴、便携式等智能医疗辅助器具产品关键技术 及产品研发;开展基于现代系统控制理论的中成药智能制造 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 3.医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产品研发(联系人:刘峰, 联系电话:024-23983402) 研究内容: 开展生物医用人工器官替代与修复和植(介)入物关键技 术及材料研究,如人工器官、体外循环系统、生物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产品、纳米材料等。 - 27 - (十六)国际科技合作 (联系人:付野,电话:23983452) 1.“一带一路”联合共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1.1 中国德国-工业物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研究内容: 开展工业物联网和信息物理系统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 开展多传感融合感知、无线传感节点设计、物联网中间件、 高速高可靠工业无线网络接入、实时可靠的物联网异构网络 接入及管理、开放物联网系统架构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基 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系统等产品。 1.2 中国土耳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联合研究中心或 实验室 研究内容: 解决实现流程工业绿色化、高效化与智能化的综合自动 化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大装备智能运行优化控制系统理 论与方法研究;安全监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理论与方法 研究;数据驱动的建模、控制与优化新方法;基于 CPS 的综 合自动化系统。 1.3 中国蒙古国-虫媒性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心 或实验室 研究内容: 虫媒病时空分布规律与风险评估、评估疫情风险,建立 - 28 - 早期预警机制;虫媒病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虫媒病的早期诊 断、监测、检测和综合防控技术;蒙古国及中蒙边境地区虫 媒病监测。 1.4 中国丹麦-生物塑化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研究内容: 生物塑化技术研发、硅橡胶塑化技术流程及其设备、断 层塑化技术流程及其设备研发;研发适合满足生命科学、医 学生、医务人员培训的生物塑化标本体系,以及适合科普传 播和博物馆使用的生物塑化标本体系。 1.5 中国白俄罗斯-工业装备与材料性能联合研究中心 或实验室 研究内容: 重点开展摩擦疲劳、断裂力学、高性能计算技术、控制 科学与工程、卫星遥感技术、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信息 工程、自动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合作研究。 1.6 中国波兰-浆果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研究内容: 浆果(蓝莓、树莓、草莓、软枣猕猴桃等)高效栽培技 术联合研发;北方地区浆果类抗寒育种、设施栽培;浆果生 产及无病毒组培技术;研究设计并开发适于浆果高产优质生 产模式及关键技术;浆果采摘规模机械化研究。 2.以企业为主体的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 - 29 - 2.1 中国英国-低品位天然沸石改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天然沸石孔结构改性基本方法的建立及废液循环利用; 沸石负载微生物的联合修复技术;针对天然沸石载体肥料的 沸石改性方法;针对高分子材料补强剂的天然沸石改性方法。 2.2 中国加拿大-光子计数 CT 探测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 重点围绕光子计数 CT 领域、高端医学影像装备、新型 体外诊断产品等方向,开展动态成像和智能造影、手术精准 定位与导航、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光子计数 CT 探测技术 研究,光子计数多能 CT 的核心部件光子计数探测器研制。 2.3 中国澳大利亚-钠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 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研发;低温环境电池储能技术研 究;储能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研究。 2.4 中国德国-低温环境下高纯度有机过氧化物研发 研究内容: 低温环境下高纯度(>98%)有机过氧化物的研发及应用; 环保型高纯度有机过氧化物生产工艺研发及应用;环境友好 型高纯度有机过氧化物产品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2.5 中国荷兰-超大型环轨起重机研发 研究内容: - 30 - 最大起重量大于 2500 吨,起重力矩大于 200,000 吨米, 可以实现整体吊装的环轨起重机;用于石油化工,核电施工, 海工工程等领域,实现单件模块千吨级以上一次性吊装设备 且可实现整车的无线遥控操作,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技术攻 关研究。 2.6 中国荷兰-30 万吨/年环烷基馏分油加氢装置研发 研究内容: 环烷基馏分油加氢工艺技术研究,润滑油加氢改质装置 工艺研究;环烷基馏分油加氢装置研发;减压侧线油进一步 加工技术研究;超高粘度特种油产品技术攻关。 2.7 中国瑞典-骨科医疗机器人研发 研究内容: 研发基于机器人辅助导航的手术精度达 0.5mm 以下骨科 手术机器人;应用创伤外科手术重建手术骨科手术机器人。 2.8 中国德国-甲烷、CO 传感器智能检测模块研发 研究内容: 高检测精度低功耗痕量 CO 传感器研制;甲烷传感器模 块研发;测温传感器研发;多气体传感器研发;温度、位移、 压力、液位、震动、微震等传感器研发;传感器矿山安全物 联网监控系统研制。 2.9 中国韩国-生物质废物联产燃气和肥料技术与装备 研究 - 31 - 研究内容: 生物质发酵副产物水热炭化及优化调控技术研究;生物 质发酵副产物热解气化及优化调控技术;城镇生物质废物燃 气化、肥料化利用成套装备研制。 二、有关说明及要求 1.2020 年省重点研发计划实行限项推荐,详见附表。 2.项目实施周期最长不超过 3 年,起始时间原则上应在 2020 年 1 月 1 日至自立项文件印发之日期间内,具体以最终 签订的立项合同为准。 3.项目负责人应为省内独立法人单位中具备独立研究 能力的科研人员,于 1963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4.项目牵头申报主体类型不限,鼓励省级科技创新基地 依托单位、新型研发机构载体等科技创新主体牵头申报。鼓 励产学研合作,参研单位总数不得超过 5 个,且应在申报时 签署联合申报协议。 5.项目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同一单位(含全资、参股、 控股关联单位)支持不超过 1 项。 6.各初审单位应强化初审职责任,加强形式审查及初审 评价,同一指南方向,原则上仅择优推荐 1 项。 7.支持方式为无偿资助。 8.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 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 70%。 - 32 - 2020 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荐限项表 单位类型 名额分配 大连理工大学 20 东北大学 20 省属及以上高校 - 33 - 其他省属及以上本科高校 10 中国医科大学本部及其他 1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5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5 辽宁中医药大学本部及其他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5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5 大连医科大学本部及其他 10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5 锦州医科大学本部及其他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属及以上科研院所 10 10 5 其他高校 2 部属科研院所(含部属转制国有院所) 10 省属科研院所(含省属转制国有院所) 2 省属及以上医疗机构 5 省农科院 20 省政府直属其他企事业单位 5 省国资委 10 其他省直部门 2 沈阳市科技局 20 大连市科技局 20 鞍山市科技局 10 省政府直属企事业单位 省直部门 各市(区) - 34 - 抚顺市科技局 10 本溪市科技局 10 丹东市科技局 10 锦州市科技局 10 营口市科技局 10 阜新市科技局 10 辽阳市科技局 10 铁岭市科技局 10 朝阳市科技局 10 盘锦市科技局 10 葫芦岛市科技局 10 沈抚新区科技局 10 注:医学类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由高校统一出具推荐文件。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