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doc
华交党字〔2019〕33 号 ★ 关于印发《华东交通大学加快高水平本科 教育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 《华东交通大学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已 经校党委会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华东交通大学委员会 2019 年 4 月 3 日 (此件公开发布) 1 华东交通大学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 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及全省高 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 2014—2018 年加强本科 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构建价值塑造、 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进一步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 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 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学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 原则,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引导 教师潜心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2.实施目标。争取五年内,解决本科教育领导精力投入 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资源 投入不到位等“四个不到位”问题,实现回归常识、回归本 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等“四个回归”,全面提升专业建 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轨道交通行业发 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成 10 个国家级、30 个省级一流专业,25 个专业通过 2 专业认证(评估);建成 5 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 门国家级、30 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课堂教学 改革,力争实现小班化率 50%以上;实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项目零的突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至少 1 项。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与领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 工作的作用,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 一责任人制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责任单位:宣传部、教工部、教务处、各学院党委) 4.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形成由学校、家庭、社会、 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全员参与育人工作; 从大一开始持续开展“升旗礼、上课礼、家书礼”等主题教 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 过程;利用各类教育载体,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 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 育、社会实践等,全方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责任 单位:宣传部、教工部、学工部、教务处、各学院党委) 5.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思想政治课程 建设力度,打造精品课程,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工程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 学方式,鼓励互动式、翻转式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入 脑入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责任单位:马 克思学院、宣传部、教务处) 3 6.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每 位教师应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每门课程应有机融入思想政治 教育元素,培养一批课程思政改革优秀教师,打造一批课程 思政示范课,形成通识课、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7.深化学分制改革。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选课制度 改革;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推动通识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提 高学生综合素养;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理念,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推动开设辅修专业、学位,规范 辅修管理,提升辅修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培养高水平复合 型人才;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发挥导师的学术引领作用; 完善教材编写审核、遴选使用、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充分 发挥教材育人功能。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引领学生主动学 习,养成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责任单位:教务 处、学工处、图书馆、各学院) 8.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按课程类型控制班级规模,推行 小班化教学,力争实现小班化率 50%以上;鼓励教师以学生 发展为中心,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改革方法,推进线上线 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向互动探究式教 学的转变;建设一批有难度、有深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责任单位:教务处、资产处、现 教中心、各学院) 4 9.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加 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大力开展政产学合作协同育 人项目;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持续推 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推动学生进课题、进 实验室、进团队,在实战中锻炼学生工程实践与科研创新能 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形成全员 参与、分层递进全过程培养格局,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 “德、智、体、美、劳”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既有创新意识 和创业精神,同时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责任单位: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招就处、科技园、 各学院) 10.加强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加大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 研究资助力度,激发教师开展教学建设与研究的积极性;加 强课题立项、开题、中期、结题全过程管理,形成高水平教 学研究成果;加大教学成果奖培育力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奖至少 1 项。(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三)规范教学、学生管理 11.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 直接责任人,应履行管理职责,维护课堂秩序;学生作为受 教育者,应自觉服从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主动配合教 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过程的管理者 和教学秩序的维护者,应恪守职责。营造教师乐教、学生爱 学的校园氛围,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融 5 合的良好局面。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工处、各学院) 12.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强化专业认证(评估)理念,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设定的课程考核要素设计考核内 容;切实推进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革, 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与规范性;加强实习、实验等实 践性教学考核的管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提 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责任单位:教务 处、评估中心、各学院) 13.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验室和实 习实训基地管理,保障学生实验实训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实 践应用能力;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由选题、开题到答辩的 全过程管理,选题应来自经济与社会实际,应具有较大难度、 工作量和挑战性,应做到一人一题,教师应全程指导与监督, 保证质量。(责任单位:教务处、资产处、各学院) 14.加强考风建设。校院两级联动,严格加强考试管理, 端正考风,肃清各类作弊现象;加大巡查力度,提高监考教 师工作责任心,将严肃考纪切实落实到位;加强学生诚信教 育,建立学生诚信制度,推动与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相衔接。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工处、各学院) 15.加强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作 用,加强课堂内外联动,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 难;通过“三礼”“三耀”“天佑学子”培养计划等进行深 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严格的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奖评优 补制度,将学生行为规范纳入各项学生工作考核、学生党员 6 民主评议、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体系,引导学生加 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强校园文 化、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建设,切实强化科学技术型社团建 设,引导学风向优向好,形成爱学习、爱钻研的良好学风。 (责任单位:学团、各学院) 16.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体系。加强体育教育, 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多元化的体育文化 活动,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 质;实施不间断、全程参与式、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 以心理情景剧、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代表的一系列心理服务 平台,培养学生直面挫折、超越自我的积极心态;突出美育 教育,依托孔目湖书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学生 成立社团,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坚持引入高雅文化艺术进校 园活动,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和艺术鉴赏力;推动劳动教育, 通过实习、实践、实训、创新教育、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 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创造性劳动。(责任单位:学团、教务 处、图书馆、各学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7.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拓宽渠道,创新高层次 人才引进方式;加强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解决教师总 量不足与结构不平衡问题;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充分的 配套服务,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优化人才评价体系, 强化激励,不断激发人才活力。(责任单位:组织部、人事 处、各学院) 7 18.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监管长效机制, 形成自省自善防微杜渐,苗头倾向一对一谈心谈话,违规行 为按规惩处的链条式处置程序;通过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先进 典型,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教书育人行为; 建立师德师风投诉举报平台,“零容忍”查处师德师风失范 问题,将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 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对师德师风“越线”行为实 行“一票否决”。(责任单位:教工部、人事处、教务处、各 学院) 19.提升教书育人能力。落实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通过 国内外访学、企事业单位挂职等制度,提升教师实践育人能 力;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老带新”快速提升青年教 师教书育人能力;落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各 项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天佑优秀教师评选”等教学竞赛, 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技能,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责任 单位: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各学院) (五)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20.出台《一流专业建设办法》。围绕“交通特色、轨道 核心”的办学定位,面向社会、面向交通行业,服务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巩固传统专业,强 化特色专业,培育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目 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带动全校本科专业建设更上新台阶, 建成 10 个国家级、30 个省级一流专业。 21.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改造机制。以专业综合评价为 8 抓手,对专业建设成效进行奖惩,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分配名 额和转专业政策引导,逐步淘汰部分师资力量弱、办学质量 差、优势特色不明显的专业;加强新工科建设,新增人工智 能、大数据等新兴专业;通过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入传 统专业,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优势专业,形成跨学科、 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责任单位:教务处、招就处、 发规处、各学院) 22.推进专业认证(评估)工作。优化教学工作管理系 统,建立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组织所有专业对照普 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教学质量自 查,进一步摸清家底、规范建设;全部专业均须参加专业认 证(评估),统筹规划和推进,做好研究,区分维度,厘清 问题,25 个专业通过认证(评估);发挥已通过认证(评估) 的专业示范作用,建立面向产出的评价机制,迎接“三级认 证”,带动辐射专业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责任单位:评 估中心、教务处、各学院) (六)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3.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将最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融入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建成 5 门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 门国家级、30 门省级一流线 上线下精品课程,以优质在线课程带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 提升。(责任单位:教务处、现教中心、各学院) 24.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扎实推进跨校学分互认, 明确课程开设要求,制定配套激励措施,充分利用校际优质 9 课程资源,提升校际学分认定和转换的效果。(责任单位: 教务处、各学院) 25.加强智慧教室建设。推动校园数据中心建设,逐步 将所有教室打造成智慧教室,为实现互动式教学创造条件; 优化校园内部治理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加强大数据应用, 提升智慧管理对本科教学的支持与运用水平。(责任单位: 现教中心、教务处、后勤处、各学院) 26.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引用最新 VR 技术, 建设虚拟仿真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打造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优质项目,实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 目零的突破。(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七)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7.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 推行网上评教与同行评教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活动的全 过程、全方位监控;持续改进教学管理系统,实行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听巡课方式,实现教学信息的实时反馈,促进教学 督导信息化;扎实推动教学工作管理系统状态监控数据分析 功能开发工作,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责任单位:评 估中心、教学督导组、教务处、各学院) 28.引入第三方评价。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 求,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对本科教学质 量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提 升教学质量,提升本科教育的社会行业适应性。(责任单位: 发规处、外联处、招就处、教务处、各学院) 10 三、保障机制 29.组织保障。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成立校(院) 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院长)担 任组长。校领导小组职责为统筹协调全校本科教育工作,深 入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每年至少安排 1 次本科教育工作 研讨会,每学期至少安排 2 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 本科教育工作;院领导小组职责为具体负责日常教学运行管 理、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教学改革研 究等工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教师研究本科教育问题, 将各项本科教育工作内容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分管教学副院 长至少有 3 年及以上教学管理经验;成立学院教务管理办公 室,实现教务管理队伍专职化,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 定,为师生提供规范、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责任单位: 组织部、两办、人事处、教务处、各学院) 30.制度保障。实现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等效评价,教 学研究与改革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效评价;教学质量与教师职 称晋升与聘任紧密挂钩,提高教学所占权重;教学型教授、 副教授由学校另列评聘指标,进行单独评审和聘任。(责任 单位:人事处、发规处、教务处、科研处、各学院) 31.投入保障。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每年专业建设经费 不低于 650 万元;教学改革和研究经费不低于 200 万元,课 程建设经费不低于 300 万元,本科教学实验设备经费不低于 3000 万元;加快教学条件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高水平 本科教育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责任单位:计财处、发规处、 11 资产处、教务处、各学院) 32.考核保障。完善校院两级质量评价和考核机制,将 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相关内容融入学院(部门)考核指 标,定期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评分,督促各项具体工作 落到实处,持续提高本科教育水平。(责任单位:发规处、 组织部、教务处、各学院) 各学院根据本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影响本科 教育改革发展、影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主 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 2019 年 4 月 3 日印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