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撰写要求.doc
外语学院 2009 级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一、论文撰写须知: 1、论文的选题一般以专科阶段所学课程内容为选题范围。鼓励学生结合专 业特点,进行创新思索。每人根据所学专业方向从所提供的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中 选择一个题目作为参考题目,经指导老师同意,于 2011 年 11 月上旬确定论文选 题,并填写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指导教师填写)和毕业论文题目登记表(各班 班长填写)。(见附录 1 和附录 8) 2、论文题目确定后,于 2011 年 11 月 10 日前完成论文提纲。 3、论文内容应观点明确,资料翔实,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通畅,格 式规范。(参考范文见附录 3) 4、论文字数原则上不得少于 3000 字。 5、论文应当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严禁下载和抄袭。每 篇论文必须有指导教师三次及三次以上指导评语方可最终定稿,并完成毕业论文 指导及答辩记录表,此表正反页打印。(见附录 2)。 6、论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提交的时间分别为 2011 年 11 月 30 日(初稿),2011 年 12 月 15 日(二稿),2011 年 12 月 25 日(定稿),所有 论文必须于 2011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并提交。 7、各班论文由组长统一收齐后统计成绩,填写毕业论文题目和成绩报表(见 附录 5)并装订成册交学院存档。 二、格式要求 (一)引言 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专科毕业论文格式,保证毕业论文质 量。 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 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3、各学生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独立思考,文献阅读量不少于 5 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 (二)编写要求 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 A4 纸标准,一律采用纵向、单面打印;毕业论 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25mm;下边距 25mm;左边距 30mm;右边 距 25mm。 2、字体与间距: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三)编写格式 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应按要求分级编号。 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封面、论文标题;主 要内容简介;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1)封面:统一格式,采用教务处印制的统一封面,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所属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等。不接受自行设计、印制 的封面。毕业论文封面格式见附录 4 (2)论文标题: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3)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 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一般为 150 个汉字左右,小四号楷体。 (4)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 语。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论文应选取 3—5 个词 作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 (5)正文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层次格式为: 一、XXXXXXX 一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一)XXXXXX 1、XXXXXX (1)XXXXXX 毕业论文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 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导编排序号。外语采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 (6) 脚注 引用其他作者的文章或者网络资源,均用脚注标注清楚,所作脚注应与参考 文献序号相对应。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 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 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格式为: [序号]作者,书名[M](或文章题目[J]),出版社(或期刊名),年份(或 刊号),出版或发表时间。字体为五号宋体。 注:论文经指导老师最终审核后方可定稿打印。 附录 1 届 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审批表 学院(盖章) 学生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来源 选题内容与要求: 系、教研室负责人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主管院长意见: 签字: 注:本表分题填写,每题一页,由学院存档。 附录 2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及答辩记录(一)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意见: 第 一 次 指 导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意见: 指 导 记 录 第 二 次 指 导 指导教师签名: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意见: 第 三 次 指 导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评语 及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备注:本页由指导教师填写完备后,提交答辩小组。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及答辩记录(二)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答辩小组 成 员 答辩的主要问题及回答情况: 答辩意见: 答辩组长签名( 院系公章 ): 论文答辩成绩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论文终评成绩 复审意见: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备注:本页由答辩小组填写完毕后交由院系存档;“复审意见”栏只针对申请复议的论文(设计)填写,其它不填。 附录 3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探析 内容摘要: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是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一项新举措。本文从介 绍我国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立法现状着手,并对我国现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与传 统意义上类别股东表决制度进行了比较,从而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一些具体构想。 关键词:上市公司;流通股;类别表决 一、我国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立法现状 (一)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涵义 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是指一项涉及不同类别股东权益的议案,须经类别股东分 别审议,并获得各自的绝对多数同意才能通过的一项制度[1]。探究类别股东表决 制度,首先要研究如何确定类别股东,而要确定类别股东则必须要确定什么是类 别股份,因为所谓类别股东即指持有类别股份的人……。 (二)我国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公司法》对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没有作出任何规定,关于类别股东 表决制度的规定主要见于我国证监会发布的部门规章[2]。1994 年 8 月 27 日,证 监会发布了《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该法专列一章,即第 9 章,第一 次规定了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但该法所称的类别股仅指境外上市的外资股,其对 我国公司在境内发行的股份并不适用……。 二、对我国现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认识 (一)我国现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区别 我国现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有很大不同:首 先,我国类别股东表决制度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 (二)对我国现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认识 由于我国现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与传统意义上股东类别表决制度存在很大 不同,因此,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在目前的股权结构条件下,我国根本不可能也 无必要建立类别股东表决制度[3]。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非常偏颇的。 1.虽然根据世界上主要几个发达国家的公司立法例,区别某部分股份是否为 类别股份主要看该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利是否存在某种优惠或限制……。 2.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的存在,导致非流通股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客观 上存在利益矛盾和冲突,在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大股东的利益博弈中,流通股 股东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极易受到侵害……。 三、完善我国现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具体构想 为了有效地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监会发布了有关部门规章, 创造性建立了流通股股东类别表决制度,但其在实践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理论 和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 尽管我国现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对于约束非流 通股大股东行为、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4],但我们必须承认流通 股股东类别表决机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其所起的对流通股股东保护作用也不 能无限夸大……。 (二)类别股东表决具体会议制度设计问题 相比之下,我国现有制度还存在巨大的完善和创新的空间。 1.关于股东参会资格。本来类别股东参会资格的认定并不复杂,只要持有某 种类别股份就可以成为某类别股东,就可以出席类别股东大会。但由于…… 2.关于会议召集和主持。由于在我国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中,公司只召开一次 股东大会,所有股东(包括类别股东)共同对有关表决事项进行表决并作出决议, 因此会议的召集和主持一般由公司管理层来完成……。 3.关于表决方式。从我国现有的股东大会表决方式看,其大体包括三种,即 传统的现场形式、通讯形式和网上投票……。 4.关于出席要件和表决要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法律应规定类别股东大会 必须适当地召开,程序应当公正合理……。 (三)有关类别股东表决配套制度安排问题 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实施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支持。首先,完善信息披 露制度,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督[5]……。 参考文献: [1]李晓春,论类别股东表决制[J],武汉大学学报,2005(3) [2]耿胜先 郑利霞,社会公众股类别表决的法理基础[J],行政与法,2005(9) [3]耿志民,上市公司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17) [4]刘大洪 张晓明 蒋银华,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6) [5]王宗奇,浅议上市公司的股东分类表决机制[J],法学杂志,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