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汇编 (2022年第7期).pdf

Viewer105 页 3.627 MB 访问 3302.97下载文档
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汇编 (2022年第7期).pdf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汇编 (2022年第7期).pdf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汇编 (2022年第7期).pdf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汇编 (2022年第7期).pdf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汇编 (2022年第7期).pdf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汇编 (2022年第7期).pdf
当前文档共105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教师思想政治暨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资料汇编 (2022年第7期).pdf

目 录 1.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强调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1 2.习近平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3 3.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5 4.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6 5.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7 6.习近平向第二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致贺信.............................8 7.习近平复信马耳他中学“中国角”师生.................................9 8.习近平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致贺信...11 9.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强调 积极传播真善美 传递正能量 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12 10.习近平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致贺信.....14 11.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15 12.习近平向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致贺信..........................16 13.习近平回信勉励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 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 国交流沟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17 14.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0 月 16 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20 15.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 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23 16.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 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34 17.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9 18.《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 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56 19.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59 20.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67 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强调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10 日 第 01 版) 回信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 下了深刻印象。得知国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 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值此国博创建 110 周年之际,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国博全体同志 致以诚挚问候!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 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 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 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 2022 年 7 月 8 日 (新华社北京 7 月 9 日电) 1 新华社北京 7 月 9 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7 月 8 日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 回信,在国博创建 110 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 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 下了深刻印象。得知国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 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 习近平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 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 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 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 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回信全文另发)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 1912 年 7 月设立的国立历 史博物馆筹备处。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东侧新建 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 年两馆合并组 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 年改扩建后正式对外开放,现 有藏品 140 余万件。近日,国博的 10 位老专家给习近平 总书记写信,介绍了国博 110 年来的发展历程,汇报了国 博在藏品收集、文物保护、展览展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表达了国博人牢记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2 习近平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13 日 第 01 版) 回信 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朋友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得知你们因海峡青年论坛同大陆 结缘,在大陆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亲历了祖国日新月 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热切感情,我 很欣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 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 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 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希望你们多向台湾青年分享自己在大 陆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同大陆青年 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习近平 2022 年 7 月 11 日 (新华社北京 7 月 12 日电) 3 新华社北京 7 月 12 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7 月 11 日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 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得知你们因海峡青年论坛同大陆 结缘,在大陆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亲历了祖国日新月 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热切感情,我 很欣慰。 习近平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 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 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 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希望你们多向台湾青年 分享自己在大陆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 陆,同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 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 绽放异彩。(回信全文另发) 海峡青年论坛创办于 2003 年,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 会、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中国国民党青工总会共同主 办,是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第二十届海峡青年论坛 于 7 月 11 日至 12 日在福建厦门举办,应邀参加本届论 坛的 50 名台湾青年近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讲述了在 祖国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为民族 复兴和祖国统一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4 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13 日 第 01 版) 本报北京 7 月 12 日电 7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 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是顺应 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 举措。希望世界互联网大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 高水平推进,以对话交流促进共商,以务实合作推动共享, 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强调,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网络空间未来 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此为 重要契机,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 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 民。 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大会当日在北京举行,会员包括 全球互联网领域相关国际组织、企业机构和专家学者。 5 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19 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7 月 18 日电 7 月 18 日,国家主席习近 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 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积极响应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坚持在发掘 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 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 助力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当日在浙江省青田县开 幕,主题为“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由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6 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22 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7 月 21 日电 7 月 21 日,国家主席习近 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中国始 终把青年看作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鼓励青年在参与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希望世 界青年发展论坛成为世界青年助力全球发展、全球共促青 年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世界人民团结发出青年之声,为全 球发展进步注入青春之力。 习近平强调,各国青年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 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 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 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 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当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促进青 年发展、塑造共同未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 7 习近平向第二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致贺信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26 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7 月 25 日电 7 月 25 日,国家主席习近 平向第二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强调,中非是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好朋友、 好伙伴、好兄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各类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人类社 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是中非 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 念发展对非关系,愿同非洲朋友一道,坚持共同、综合、 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构建新时代 中非命运共同体。 第二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当日以视频方式召开,主题 为“加强团结协作,实现共同安全”,由国防部主办。 8 习近平复信马耳他中学“中国角”师生 《人民日报》(2022 年 08 月 10 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8 月 9 日电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马 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鼓励更多马耳他青 少年积极参与中马人文交流。 习近平指出,在中马双方共同努力下,圣玛格丽特中 学“中国角”为增进马耳他青少年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 马友好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中国角”越办越好,欢迎 师生们来华交流学习。 习近平指出,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 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蕴含的文化渊源。我们生活的世界历史和现实交织、希望 和挑战并存,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守望相助、合作共 赢才能让人类共享发展成果。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应对 国际安全挑战,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 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实 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马建交 50 周年,两国关系已 经成为不同历史、不同文化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希望更 多马耳他师生和青少年积极参与中马人文交流,做文明互 9 鉴的促进者和人民友好的传承者。 圣玛格丽特中学是马耳他一所综合性公立学校, 2010 年在中方支持下创办“中国角”。日前,该校“中 国角”师生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引 用《礼记》“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积极评价人类命运 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祝福马中建交 50 周年, 表示愿为马中文化交流多做贡献。 10 习近平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 流大会致贺信 《人民日报》(2022 年 08 月 13 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8 月 12 日电 8 月 12 日,中共中央总书 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 议交流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各国人民 热切期盼通过发展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全球经 济发展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 程落实进程受阻。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坚定信心、 和衷共济,坚定不移抗击疫情,齐心协力促进发展,切实 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国人民才能过上 好日子,人类社会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表示,国际社会应不断凝聚促进发展的强大共 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积极培育全球发展 新动能,携手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我相信,国际民间 社会将为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构筑更加坚实的民 意基础,提供更加有力的民心支撑。中方愿同各方携手努 力,加速推进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共同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作出更大贡献。 11 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 胡晓春回信强调 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 向善 《人民日报》(2022 年 08 月 15 日第 01 版) 回信 李培生、胡晓春同志: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 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 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 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 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 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 热。 习近平 2022 年 8 月 13 日 (新华社北京 8 月 14 日电) 12 新华社北京 8 月 14 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8 月 13 日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 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 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 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 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习近平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 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 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 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 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 献自己的光和热。(回信全文另发) 2008 年起,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 议身边好人”活动,至今已发布“中国好人榜”150 期, 共有 16228 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 春在黄山风景区分别从事环卫保洁和迎客松守护工作, 2012 年和 2021 年先后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近 日,李培生、胡晓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情况 和心得体会,表达了为守护美丽黄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 力量的决心。 13 习近平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 流大会致贺信 《人民日报 》(2022 年 08 月 13 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8 月 12 日电 8 月 12 日,中共中央总书 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 议交流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各国人民 热切期盼通过发展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全球经 济发展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 程落实进程受阻。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坚定信心、 和衷共济,坚定不移抗击疫情,齐心协力促进发展,切实 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国人民才能过上 好日子,人类社会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表示,国际社会应不断凝聚促进发展的强大共 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积极培育全球发展 新动能,携手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我相信,国际民间 社会将为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构筑更加坚实的民 意基础,提供更加有力的民心支撑。中方愿同各方携手努 力,加速推进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共同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作出更大贡献。 14 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 《人民日报 》(2022 年 08 月 20 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8 月 19 日电 8 月 19 日,国家主席习近 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 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 要意义。中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外职 业教育交流合作。中方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互学互鉴、 共建共享,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加快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当日在天津开幕,主题为 “后疫情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变化、新方式、新技 能”,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15 习近平向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致贺信 《人民日报》(2022 年 08 月 26 日 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8 月 25 日电 8 月 25 日,国家主席习近 平向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非洲国家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 体,中非媒体在增进互信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 发展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成立十年 来,为中非媒体增进对话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为促进中 非文明交流互鉴、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了 积极作用。希望中非媒体继续秉持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努 力做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全球发展的 促进者,共同讲好新时代中非故事,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当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 “新愿景 新发展 新合作”,由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和非洲广播联盟共同主办。 16 习近平回信勉励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 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2022 年 08 月 27 日 第 01 版) 回信 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各位专家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 同文化背景,都热爱中国、喜爱中华文化,为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外文出版社成立 70 周 年之际,谨向你们和全社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 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 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 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 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 各位专家长期在中国工作,对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特 点、发展历程有着深刻理解。希望你们继续发挥自身优势, 17 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引导 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 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祝你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习近平 2022 年 8 月 25 日 (新华社北京 8 月 26 日电) 新华社北京 8 月 26 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8 月 25 日给外文出版社外国专 家回信,在外文出版社成立 70 周年之际,向全社员工致 以诚挚问候,对外国专家们予以亲切勉励。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各位专家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 同文化背景,都热爱中国、喜爱中华文化,为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指出,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 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 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 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天,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 18 文明新形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认识 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 习近平表示,各位专家长期在中国工作,对中国历史 文化、民族特点、发展历程有着深刻理解。希望你们继续 发挥自身优势,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 中国故事,引导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为促进中国和世 界各国交流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回信全文另发) 外文出版社成立于 1952 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对 外出版机构。70 年来,外文出版社用 40 多种文字翻译出 版了 3 万多种图书,包括领导人著作、党政文献、国情读 物、文化经典等,全球发行超 4 亿册。近日,外文出版社 的 5 名外国专家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讲述了参与翻译出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图书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从事让 世界读懂中国工作的自豪心情。 19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0 月 16 日 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人民日报》(2022 年 08 月 31 日 第 01 版)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 体会议于 2022 年 10 月 9 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 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总结过去 5 年工作,全面总 结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 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新 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 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继续统筹 20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继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有力推进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 委员会 新华社北京 8 月 30 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 8 月 30 日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 全体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 体会议于 2022 年 10 月 9 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 局将向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 国代表大会于 2022 年 10 月 16 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 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21 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总结过去 5 年工作,全面总 结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 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新 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 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继续统筹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继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有力推进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 委员会。 会议指出,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要继续 扎实做好大会筹备工作,确保大会胜利召开。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2 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 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 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16 日第 01 版) ■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 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 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 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要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 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实 现宗教健康发展。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 疆。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 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要坚持全 面从严治党,切实抓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 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兵地一盘棋,重大基础设施同步 建设,全面推进兵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 23 民族团结进步、干部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实现设施共 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 本报乌鲁木齐 7 月 15 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来到新疆考察调研,看望慰 问各族干部群众。习近平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 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 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 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 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 新疆。 7 月 12 日至 15 日,习近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 书记马兴瑞、自治区政府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陪同下, 先后来到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地,深入学校、国 际陆港区、社区、博物馆、农村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进 行调研。 12 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新疆大学考察调研。习 近平参观了校史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和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民族 交往等情况,听取调研归来的学生谈收获。习近平指出,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 24 个显著特征。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 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 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 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 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 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 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 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 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习近平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 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要突出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 研创新能力,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 阶。希望同学们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努力 奋斗的一代青年。 随后,习近平来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听取有关情 况介绍,通过实时画面察看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 心各功能区和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现场作业情 况,并同铁路货运窗口工作人员及现场办事人员亲切交 流。习近平强调,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 25 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 成对外开放的前沿,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 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 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 发展格局。习近平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要坚持“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防疫工作要力求精准、 力求方便群众。 13 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 区。该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占 95%以上。习近平走进党群服 务中心大厅、爱心之家、舞蹈室、少儿阅览室,同社区居 民亲切交流。习近平饶有兴致观看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表演,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 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根基。在维吾尔族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家中, 习近平仔细察看客厅、卧室、厨房等,同一家人围坐在一 起拉家常。习近平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 命线,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 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 个民族拧成一股绳, 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在党的领导 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习近平指出,社 26 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 堡垒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 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 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离开社区时,身着民族服装的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向 总书记表达由衷的爱戴。习近平祝福大家事业欣欣向荣、 生活越来越幸福。 随后,习近平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 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 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指 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 百川汇流而成。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 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 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 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要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 扬光大。 13 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 子市,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博物馆一层大厅,习 近平会见了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他强调,新疆生 27 产建设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 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兵团人铸就的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 贵财富。 随后,习近平乘车前往八师一四三团考察调研。在农 一连棉花种植基地,习近平走进田间,察看棉花长势,向 正在田间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人员询问棉花种植、销售和 家庭收入等情况。在九连蟠桃种植园,习近平对这些年连 队鼓励和支持职工发展种植养殖业、生态观光旅游和农家 乐产业,增加职工收入的做法表示赞许。习近平指出,兵 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 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 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落实好 党中央支持兵团发展的政策,发挥兵团优势,强化农业科 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 促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 在一四三团花园镇广场上,习近平同兵团干部群众亲 切交谈。他强调,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要加快推进 兵团改革,深化兵地融合,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 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 28 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 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14 日,习近平来到吐鲁番市考察调研。在葡萄沟, 习近平察看吐鲁番特色水果展示,了解当地发展葡萄特色 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习近平强调,吐鲁番美 丽富饶、瓜果飘香,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要正确处理经济 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 展,打造富民产业。 习近平随后来到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 先后考察党群服务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村广场上,村 民们看到总书记来了,欢呼着围拢过来,高声向总书记问 好。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 族都不能少。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 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习近平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孩子们茁壮成长。 在吐鲁番市,习近平还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 城。交河故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 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习近平强调,交河故城是 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 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 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 29 豪感、文化自信心。 15 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对新疆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 给予肯定,希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 众,同心协力,砥砺前进,扎实做好新疆各项工作。 习近平指出,要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 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要不断探索全面贯 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有效办法,把党中央要求落实到 实际行动上和工作成效上,确保新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 向前进。新疆保持长期稳定最重要的在于人心。要坚持团 结一致向前看,最大限度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在保稳定、谋 发展、促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注意倾听社会各界意见。要 推动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 开展涉疆对外宣传,完善“请进来”工作,讲好中国新疆 故事。 习近平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 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 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 有精神家园。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 30 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 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指出,要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实现宗教健 康发展。要更好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使宗教与社会 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 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队伍,培养 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 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 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 学研究队伍。要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把信教群众 牢牢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习近平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 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 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 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 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 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 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习近平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 31 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 心。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 强吸纳就业能力。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起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要坚持山水林 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加 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丝绸之路 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抓好高素质 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 领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巩 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 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要夯实基层基 础,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切实 改进基层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优 化党政领导班子结构,注重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作用。 习近平强调,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 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兵地一盘棋,重大基 础设施同步建设,全面推进兵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 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干部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 32 习近平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 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 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 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 开。 汇报会前,习近平分别会见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有 关部门、各地市负责同志及老同志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各族各界代表,援 疆干部代表,政法干警代表,宗教界爱国人士代表。习近 平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天山南北的广大同志们致以诚挚 问候。 7 月 15 日上午,习近平在乌鲁木齐亲切接见了驻新 疆部队官兵代表。习近平向驻新疆部队全体同志致以诚挚 的问候,对驻新疆部队为强边固防、稳疆兴疆作出的突出 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 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 安积极贡献力量。 15 日下午,习近平离疆返京时,各族群众在道路旁 热烈欢送总书记,欢呼声和掌声经久不息。 丁薛祥、刘鹤、张又侠、陈希、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 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33 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通报有关情况汪洋王沪宁韩正出席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29 日第 01 版)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 会改变。只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抓住历史机遇、赢得发 展先机。大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对经济形势 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针对新情况新 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多献务实之策、 多谋长远之计 ■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 要求是一个整体,要一体认识、一体落实、一体评估,巩 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要高效统筹疫 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动态清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宏观政策要在 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 不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34 和国际竞争力,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要落实国家总体安 全观,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要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增动 力。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 活,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新华社北京 7 月 28 日电 7 月 25 日,中共中央在中 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 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 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 略性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 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决策部 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抓住历 史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大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 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 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 多献务实之策、多谋长远之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汪洋、王沪宁、韩正出 席座谈会。李克强受中共中央委托通报了上半年经济工作 有关情况,介绍了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有关考虑。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主席丁仲 35 礼、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 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 党派人士代表王梅祥先后发言。他们完全赞同中共中央就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谋划 考虑,并就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发展动力、完善上市公司监 管法规、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工和 青年就业、加强疫情防控基础性重点工作、构建现代能源 电力市场、完善数字经济税制体系、推动文化富民促进共 同富裕、加大惠企纾困政策执行力度、推进核心关键领域 国产化科技攻关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 表示,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 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 发展大局总体稳定。在这期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 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聚焦扎实推动 共同富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课题深入调研, 建言献策,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了重要参 考。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积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 保护民主监督,立足实际,各展优长,推动中共中央有关 36 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全国工商联发挥职能优势,启动“民 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推动“万企帮万村”与“万企 兴万村”行动有效衔接,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 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指出,大家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经济工 作取得的成绩,并就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做好下半年 经济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和建设性很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 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进行大上海保卫战,疫情防控经受住了武汉保卫 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全国 上下付出了艰辛努力,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在看到困难的 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 做好自己的事,是完全能够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 习近平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 展要安全的要求是一个整体,要一体认识、一体落实、一 体评估,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要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人民至 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 37 弥补社会需求不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提高产业链 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要落 实国家总体安全观,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 应保障能力,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要以改革开放为经 济发展增动力。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困难 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习近平给大家提出 3 点希望。一是要统一思想,正确 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凝聚起团结向上的政治共识,齐心协 力战胜前进中的风险考验。二是要发挥优势,为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三是要凝心聚力,为中共二十大 召开营造良好环境。各民主党派要平稳有序推进换届工 作,紧紧围绕深化政治交接这一主线,确保政治方向不变、 优良传统不变、优势特点不变。全国工商联要加强对民营 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用务实举 措稳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 丁薛祥、刘鹤、孙春兰、胡春华、尤权、王勇、肖捷、 何立峰,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陈晓光、郑建邦、辜胜阻、 何维、邵鸿和蒋作君、李钺锋、黄荣、杜莹芬等。 38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求是》2022/15 作者:习近平 2022-07-31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 军 90 周年,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光辉历 程,展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动员全党全 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斗,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同志们、朋友们! 90 年前,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 处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中国人民处在饥寒 交迫、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 然而,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 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 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 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 线的紧要关头。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 39 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 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 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 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 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 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 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 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 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 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 一起。 90 年来,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 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 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这个伟大的历史功勋就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 党领导的 22 年武装革命斗争中,以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 40 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 战斗作风,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打败了国内 外异常凶恶的敌人,夺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 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 山,以鲜血和生命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牢 固根基,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 面。 ——这个伟大的历史功勋就是,英雄的人民军队,积 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全面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 民和平劳动的职能,胜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 卫作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捍卫了祖国万里边疆和辽阔海 空,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形成中国大国地位、维护中华 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 ——这个伟大的历史功勋就是,英雄的人民军队,积 极投身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有力服务和保障国家改革 发展稳定大局,依法履行香港、澳门防务职责,有效应对 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威胁,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破坏 活动,积极参与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和联合国维和行动,为 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维护国家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提供了强大力量支撑。 41 人民军队一路走来,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在 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革命化现代 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人民 军队已经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 的强大军队,由过去“小米加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发展 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 同志们、朋友们! 90 年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历经挫折而奋起、 历经苦难而辉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实现了从 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坚 强领导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胜利,也是人民军 队英勇奋战的胜利。 在这个光荣而庄严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创建和培育 了人民军队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同 志和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 荣臻、叶剑英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们的丰功 伟绩,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 在这个光荣而庄严的时刻,我们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 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人民军队革 命烈士们。他们的牺牲奉献,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战斗 42 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各个岗位上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武警部队官兵、预备役军人和广大民兵,致以节日的祝贺! 向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民军队 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在各个时期为人民军 队建设作出贡献的转业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和烈军 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顽强拼搏的 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 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人民解放军建设的全国各族人民, 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朋友们! 90 年来,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前 进,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原则,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 战术,培育了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人民军队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是人民军队必须永志不忘的 红色血脉。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 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 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 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 质和根本优势。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 43 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 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在风雨如 磐的漫长革命道路上,我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 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忠诚,造就了人民军队对党的赤 胆忠心,造就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的鱼水情意,造就了人民 军队为党和人民冲锋陷阵的坚定意志。 历史告诉我们,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 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 破的真理。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人民军队前进就有方向、有力量。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 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 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 的意志为意志。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 大力量。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 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 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 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 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 44 的解放战争,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英 勇斗争到抢险救灾、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顽强拼搏, 从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无私奉献到维护地区和世界 和平的实际行动,崇高理想信念的灯塔指引人民军队一路 向前。 历史告诉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军队之所以能 够攻坚克难、战无不胜、发展壮大,关键是人民军队有马 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有崇高理想信念,有为理想信念而英 勇献身的崇高追求。崇高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 精神力量,是全军将士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炬。前进道路上, 人民军队必须矢志不渝坚持崇高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敢于为崇高理想信念而奋不顾身奋斗。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改革创新的伟 大力量。人民军队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土 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抗日战争时期 实行精兵简政,解放战争时期组建五大野战军,新中国成 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 愈改愈强。从红军时期的“十六字诀”,到抗日战争时期 的“持久战”,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到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零敲牛皮糖”,再到新中国成立后 军事战略方针的不断调整,人民军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45 从实践中探索规律,在世界军事史上书写了战争指导艺术 不断创新的生动篇章。 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 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 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 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前进 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 大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 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狼牙山五壮士”、“白 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 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 英雄气概。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 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 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 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英勇顽强,视死如 归,血战到底,人民军队用大无畏的气概赢得了党的信任、 人民赞誉,也赢得了世界尊敬。 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 比拼。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 46 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一代一代革命军人正是靠着向死 而生的英勇决绝,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 服的伟大气概。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大力弘扬敢打 必胜的精神品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 义的昂扬斗志。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革命纪律的伟 大力量。人民军队素以纪律严明著称于世,自创建之日起 就把革命的坚定性、政治的自觉性、纪律的严肃性结合起 来,统一意志、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千军万马有令必行、 有禁必止,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正是由于有了建立在高 度政治觉悟基础上的革命纪律,将士们哪怕冻饿交加,也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哪怕烈火焚身,也岿然不动,直至付 出生命;哪怕身陷绝境,也坚守战位,慷慨赴死。人民军 队始终是高度团结统一的战斗集体,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历史告诉我们,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支军队 的力量,不仅要看其人数,不仅要看其武器装备,还要看 其纪律性。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只能是乌合之众。前进 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 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一切行动 听指挥、步调一致向前进。 47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 大力量。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 有人民子弟兵。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 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 动体现。 历史告诉我们,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 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只要始终站在人 民立场上,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就能构筑起众志成 城的铜墙铁壁。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记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人民子 弟兵。 同志们、朋友们! 人民军队的历史辉煌,是鲜血生命铸就的,永远值得 我们铭记。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是艰辛探索得来的,永 远需要我们弘扬。人民军队的历史发展,是忠诚担当推动 的,永远激励我们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建设一支 48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 势下的强军目标,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制定新形 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我们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大力加强政治建军,坚定不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斗争。我们推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军委管总、 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实现了人民军队组织形态 的整体性重塑,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 性步伐,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 一新。我们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 性转变。我们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深入推 进练兵备战,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我们深 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 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 民融合,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 经过 5 年努力,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 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重整 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世界,国际形势正发生前 所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全面 向前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面临难 49 得机遇,具备坚实基础,拥有无比信心。同时,我们必须 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各 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进行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 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 民军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 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我们 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党的领导,是人民军 队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根 本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 本、强军之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我们 这支军队永远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全军要强化政治 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 权威,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 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 头脑要特别清醒,态度要特别鲜明,行动要特别坚决,不 50 能有任何动摇、任何迟疑、任何含糊。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 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 展新境界。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 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 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形成了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全军要认真贯彻党的军事 指导理论,坚持用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武装官兵,引领 强军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 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强军是具有很强开创性的 事业,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 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不断丰富和发展 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让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强军伟 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 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安不可以忘危, 治不可以忘乱。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慑止战争的手 段和选择有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人民 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 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 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 51 上得去、打得赢。全军要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认 真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把握现代战争规律和 战争指导规律,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要 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什 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全面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 平。中国人民珍爱和平,我们决不搞侵略扩张,但我们有 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 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 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人民军队要坚决维护中国共 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 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要深入贯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政治工作生 命线作用,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 代革命军人,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 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全军要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解决制约国防 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完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加快构建能够打赢 52 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 体系。要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 点,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加快战 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 民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要增强全军法治意 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实现治军方式 根本性转变。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 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把军民融合发展上 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 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 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 的重大举措。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整合,统筹增量 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 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 合深度发展格局,努力开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 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新局面。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 防,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 满腔热忱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为强军创造良好条 件、提供有力支撑。 53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根本宗旨,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 兵。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 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 量。全军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 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坚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活。要发 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的关系,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要积极参加 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 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 政治优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 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 力量。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开展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 任和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 同志们、朋友们! 90 年艰辛探索,90 年不懈奋斗,我们的事业是伟大 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的发展前景是无比光明的。 54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团结一心向前进,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书写强国强军更为辉煌的篇 章,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的光辉业绩! 5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 文化自信 《人民日报》(2022 年 07 月 16 日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7 月 15 日电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 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 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 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 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 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 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 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 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 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章指出,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加强多学科联合 攻关,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加强统筹规 56 划和科学布局,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 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 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 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 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 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 召力。 文章指出,要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 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 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 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 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 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 去、现在、未来。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 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 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 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文章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 57 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 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文章指出,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 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 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要用文明交 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 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讲 好中华文明故事,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 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文章指出,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 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 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 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敬畏历史、敬畏优 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 作。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 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58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来源:《求是》2022/16 作者:习近平 2022-08-15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内容是 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对“十四五”时期和未来 15 年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方针、主 要目标、工作重点、落实机制等都作了明确部署,现在的 主要任务就是全力以赴抓落实。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成立 100 周年。做 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 第一步,至关重要。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 出新成效。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党中央已经作出 总体部署,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场合也都讲了。 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我重点就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 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了意 见。 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我特别强 59 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 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 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 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再谈点意见。 第一,扎扎实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 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5 年多来,我反复强调全党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 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 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 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 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 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 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 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 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 60 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 从中央层面来说,要从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法 律、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全党全国作出指导,抓 好关键环节,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 提升,从全局上不断提高全党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 能力和水平。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 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 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单打一,只管自己 的一亩三分地。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 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最后什 么也干不成。比如,创新发展大家都要抓,但具体到各种 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家家都能干的,要看条件和可能,同 时要看全国科技创新发展布局,从自己的优势领域着力, 不能盲目上项目;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家家都要抓,同时 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和内地条 件各有不同,要从实际出发来抓;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家 家都要抓,没有选择余地,同时要聚焦本地区主要问题, 突出本地区重点领域,不能脱离本地区承受能力,更不能 只顾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绿色、共享这两头。 61 第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古人说:“民 富国强,众安道泰。”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 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提出新 发展理念时,我就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 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专题研讨班上,我又讲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问 题,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 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说,在未 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 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毛泽东同志也早就说过: “这 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邓小平同志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 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 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 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 62 新的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 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 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 重要目标。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 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 解决好这个问题。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 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 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 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 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 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 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 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 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 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 体制机制保障。我国改革和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全面 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 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63 我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前期重点是夯基垒 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 把着力点放到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 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来。 我们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 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 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 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 第四,坚持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了坚持系统观念问题。毛 泽东同志说过:“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 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 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 盾及其本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统 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 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比如,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 64 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 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 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今年 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 济社会发展,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比如,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我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贯彻落实总体 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十个坚持”的要求。我们在谋划和推 进发展的时候,要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 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 展的安全性。 第五,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 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毛泽东同志说过,“一 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 求。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样样 是政治,样样离不开政治。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 的就是处理好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始终保持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 65 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只有站在政治高度看,对党中央 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 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 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 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 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 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无 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 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 担。发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处理,该请 示报告的必须请示报告,不能麻木不仁,不能逃避责任, 更不能隐瞒不报,最后拖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各级党委 和政府要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科学排兵布阵,层层压实 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 尽忠职守、主动作为,为庆祝建党 100 周年营造良好社会 环境。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21 年 1 月 28 日在十九届中 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6 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人民日报》(2022 年 08 月 17 日第 01 版) 新华社北京 8 月 16 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并发出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没有社 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 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 强领导下,《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形势需要新确定的重点项 目和创新性举措扎实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 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 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全面加 67 强,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磅礴力量。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舆论不 断巩固壮大,网络空间日益清朗,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 更加奋发昂扬。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 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参与感、获 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进一 步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中 华文明新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新增量。我们比历史 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 中华文化新辉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 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 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 中华文化的关键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 是重要内容,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更加自觉地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 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 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 68 化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 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顺应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重要因素,必须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 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 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文化是重要领 域,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以先进适 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 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 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必须 高扬思想旗帜、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建设中华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铸魂,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向心力、创造力。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 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在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中化解新 矛盾、迎接新挑战、形成新优势,文化是重要软实力,必 须增强战略定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动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进 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 想,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 69 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 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 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围绕立足新 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举旗 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 题,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改 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 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着力坚持和 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着力巩固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 70 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文化发展 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 体原则,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 为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 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把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 结合起来,鼓励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依法参与国家文 化治理,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 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 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文化发展全 过程和各领域,优化文化发展生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重构文化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文化对外开放,增强文化发 展动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 71 承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统一。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特点和 规律,正确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 结合,彰显和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牢固树立系统观念, 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理论与舆论、文化与文明、内宣与 外宣、网上与网下,统筹国内与国际、事业与产业、国有 与民营、阵地与市场,促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文 化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目标任务 ——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进一步增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绽放出更加绚丽的 真理光芒,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 的精神动力更加充沛。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更加深厚、凝聚力进一步 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明显提高。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 72 系、文化产业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利用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显著提升,文化和 旅游深度融合,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更加均衡协调,人民精 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和文 明对话更加深入,中国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更加坚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完善,文化法律 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治理效能进一步提 升。 三、强化思想理论武装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 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 论研究和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广大 党员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 义深入人心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完善持续深入学习的常态化长 效化机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 73 作体系。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著作。加强对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学 理性阐释和学科性建设,加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 的飞跃的重大原创性贡献的研究阐释宣传。持续开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完善党委(党组)理论 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组织开展列席旁听和督促 检查。持续开展党员大规模轮训。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 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结合党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和 历史性成就,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 化理论宣传普及。创新高等学校思政课内容和方式,鼓励 文化名家讲思政课,打造思政精品课程,推动党的创新理 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见专栏 1) (二)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 会科学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哲学社 会科学各领域各学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加强顶 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基础 理论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学派。深化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事关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推出一批扎根中国大 74 地、聚焦伟大实践、反映时代特征的原创性、标志性科研 成果,推动重大学术成果国际化传播。培育高效整合国内 外学术资源、引领学科创新发展的学术平台。充分发挥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 库建设。(见专栏 2)(见专栏 3) 四、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新 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 施纲要》,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 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 (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进认知认 同、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坚持贯穿结合融入、 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 活,融入法治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筑 牢党员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理想信念之基。围绕“七 一”、“八一”、“十一”等重大时间节点,依托革命历 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载体,加强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 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统 75 筹开展诚信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 教育。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化“一 国两制”实践教育,强化全民国防教育,促进平安中国建 设。(见专栏 4)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加强对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各类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 尊崇褒扬英雄模范,关心关爱先进典型人物。健全家庭、 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把立德树 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发挥优秀文化产品陶冶道德情操 的作用,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 等社会规范,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道德领域 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文化科技卫 生“三下乡”长效机制。(见专栏 5)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 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 育。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建设,打造一批高等学校思政 类公众号,完善领导干部、国企骨干、新时代先进人物等 群体走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 76 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 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四)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为抓手,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 践、文明创建不断深入。创造性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先进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建设。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文明 餐桌行动和“光盘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 活方式。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见专栏 6)(见专栏 7) 五、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马克 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 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发展壮大主流媒体,不断增强新闻 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总体布局,强化整体推进,构建 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突出做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闻宣传,精心组 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更好强信 77 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改进和创新内容表现形式, 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精品。持续推进网络内容建 设,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新闻信息内容聚合发布 平台。加强传播效果评估,健全媒体自评、媒体互评和重 点点评相结合的新闻阅评体系。建立项目化主导、团队化 运作、立体化作战和日常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促进对 内和对外宣传协同高效。 (二)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 源、生产要素,推动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 管理手段等方面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 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 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 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 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内容生 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高质量内容产出机制,推广互 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引 领作用,支持主流媒体重塑采编流程、建设平台终端、优 化管理手段、强化版权保护、打造媒体资源数据库、提升 内容生产力、占据传播制高点。创新媒体业态、传播方式 和运营模式,强化用户连接,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作用, 78 增强主流媒体竞争力。(见专栏 8) (三)建好用好管好网上舆论阵地 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坚持正能量是总 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压实网络平台 主体责任、属地管理和主管主办责任,加强和改进内容监 管。强化对网络平台的分级分类管理,加快完善平台企业 数据收集、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重点管好影响 力大、用户数多的网络新技术新应用。规范建设运营政府 和其他公共服务部门新媒体,提高政务信息发布质量。完 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强化新闻信息采编转载管理,规 范网站转载行为和网络转载版权秩序。加强网络信息内容 生态治理,打击网络谣言、有害信息、虚假新闻、网络敲 诈、网络水军、有偿删帖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 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 族的精品力作。 (一)完善引导激励机制 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倡导讲品位讲格调 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保障和激励广大文化工作者 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 79 创作实践活动。发挥文化领域国家基金和专项资金的激励 引导作用,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深化全国性评奖制度 改革。优化重点选题策划论证机制,加强重大题材内容审 查把关。加强文化领域职业道德委员会建设,建立行业社 会责任报告制度。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深化文娱领域综 合治理,加强明星代言、违法失德艺人规范管理。加强思 想政治引领,坚持团结使用和培养管理并重,做好新的文 艺群体工作,推进新的文艺组织建设。 (二)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支持 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发挥重点选题、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 作用,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加强对文 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 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创作的规划引导。 抓好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新时代发展题 材、国家重大战略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军 事题材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 民、讴歌新时代、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建立重点创作项 目跟踪推进机制,加强全流程质量管理。抓好源头原创, 推动创作重心和扶持资源向前端、源头倾斜,推动好的文 学作品向剧本转化,打造优秀原创剧本。制定实施电影、 80 电视剧、纪录片创作重点选题规划,建立滚动式、可持续 的创作生产机制,提高原创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制定实施 出版物重点选题规划和古籍工作中长期规划,做好重大主 题和重点出版物出版。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三)鼓励引导网络文化创作生产 鼓励文化单位和广大网民依托网络平台依法进行文 化创作表达,推出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综艺、影视、动 漫、音乐、体育、游戏产品和数字出版产品、服务,推出 更多高品质的短视频、网络剧、网络纪录片等网络视听节 目,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实施网络精品出版、网络 音乐产业扶持计划。加强各类网络文化创作生产平台建 设,鼓励对网络原创作品进行多层次开发,引导和规范网 络直播等健康发展。加强和创新网络文艺评论,推动文艺 评奖向网络文艺创作延伸。(见专栏 9) (四)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 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完善著作权登记、集体管理制度, 健全版权保护和交易系统,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和经营开 发,促进展会版权集中交易。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推动数 字版权发展和版权业态融合,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和单位建 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加强传统文化、传统 知识等领域的版权保护。加强版权资产管理,健全版权资 81 产评估体系,研究防止版权滥用相关制度。完善便民利民 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版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版权 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执法监管和 打击力度,持续开展“剑网”专项行动。 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阐释 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构建中 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 问题研究,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 程,加强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研究成果、中华文化典籍等 全媒体传播,提升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展陈教 育水平。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加大革 命史料和文物调查征集研究力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系 统梳理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扶持民族民间文化 整理研究。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见专栏 10) (见专栏 11) (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82 树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增强对历史 文物的敬畏之心。全面加强考古工作,健全“先考古、后 出让”制度。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统筹指导各类文物资源 普查和名录公布,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等专项规 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 护管理和展示宣传。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保护修 复。加大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力度。推进文物合理利用,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文化遗产 廊道,推介以文物资源为载体的国家文化地标和中华文明 标识体系。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健全文物安全 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健全非遗调查记录体系、代表性项目制度、代表性传 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动态 管理,探索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加强非遗传承 人群培养。提高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强化整体性系统性保 护,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特色村镇和街区。 强化融入生产生活,创新开展主题传播活动,推进非遗进 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见专栏 12) (四)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整合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等重要文 83 化资源,强化文物和非遗真实完整保护传承,重点建设管 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主体功能区, 系统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 字再现等重点基础工程,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形成具有 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 志。(见专栏 13) 八、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 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 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 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统筹推进基层公共文 化资源整合,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使用效益,推 进基层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新时代 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开展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服务 中心功能融合试点。统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博 物馆发展。加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持续做好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 场馆免费开放。探索建立全国市县广播电视节目公共服务 平台。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建设,完善应急广播电 84 视网络体系。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建设影院,创新农村公益 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制和模式。鼓励地方与有条件的学校 共建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等场馆。发展档案事业。创新 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互联互 通、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公共文化 服务社会化发展、专业化运营。 (二)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 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 体系。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重点工程建设,把服务城 乡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着力点,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 鸿沟。建设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智慧 博物馆,打造智慧广电、电影数字节目管理等信息数字化 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 促进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推进农家书屋数字 化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见专栏 14) (三)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要求,加强基层文化建 设,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 源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缩 小城乡和地区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动巩固拓展脱贫 85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 设,扶持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语影 视译制,加强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保障及涉农等节 目制作译制传播。推动直播卫星电视频道高清化进程。加 强“三区三州”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融合发展能力建设。 培育和发展农村院线,促进新片大片进入农村市场。丰富 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公 共文化供给,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加大对基层的扶 持引导力度,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开展全 民艺术普及,深化“结对子、种文化”,拓展群众文化参 与度。发挥“群星奖”等群众文艺评奖导向作用,推动群 众文艺精品创作。发挥基层文联、作协、群艺馆、文化馆 (站)的积极作用,扶持引导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 演出队、老年大学及青少年文艺群体、社区和企业文艺骨 干等广泛开展创作活动,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加 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 化进万家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 歌会、农民剧团演出、广场舞、“村晚”、“快闪”、“心 连心”演出、大众歌咏、书画摄影创作等活动。(见专栏 86 15) 九、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完善 产业规划和政策,强化创新驱动,实施数字化战略,推进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 发展。 (一)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 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统一设计、 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文化资源存量和增量的数字化, 以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 重点集成为目标聚集文化数字资源,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 基于文化大数据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提升文化产品和 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 构,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和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引导非 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保护民营文化企业产权和企 业家权益。积极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走专精特 新发展路子。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 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 高新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 87 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信 息、建筑、制造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建设国家文化 产业发展项目库、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公共服务 平台。(见专栏 16) (三)建设高标准文化市场体系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规范、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 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完善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 履行社会责任制度。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清理破除文化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健全文化要素市场运行 机制,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合理流动。加快 推进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和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与服务创新。进一步扩大文化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规 模,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探索文化金融服务 中心模式,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全面促进文 化消费,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发展夜间经济。加 强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市场服务质量,强化 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见专栏 17) (四)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把先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 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 88 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原始创 新、集成创新,加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 发,在影院放映、影视摄录、电影特效、高清制播、舞台 演艺、智能印刷等高端文化装备技术领域攻克瓶颈技术。 实施出版融合发展、电影制作提升、印刷智能制造、大视 听产业链建设等工程项目,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运用大数 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 改造提升产业链,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重塑 文化发展模式。 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 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 华文化旅游体验。 (一)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 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让人们 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深入挖 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 景区景点,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让旅 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打造国 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富有文 89 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 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动博物馆、美术馆、 图书馆、剧院、非遗展示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 位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并举、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 体验并重,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 体现人文关怀。 (二)丰富优质旅游供给 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推进旅游为民,推动构建 类型多样、分布均衡、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旅游供给体 系,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提 升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 会等品质,支持建设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文 化和旅游综合体。依托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纪念馆、革 命遗址遗存遗迹等,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经典线路。 利用乡村文化传统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对当代社 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旅游开发,深入挖掘重大工程项目的精 神内涵,发展特色旅游。加强对工业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 开发旅游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装备制造业,发 展工业旅游。推动旅游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加快发 展度假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实践活动等,打造一批 90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精品旅游带、国家旅游风景道、特色旅游目的地、特 色旅游功能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和慢行系统。大力发 展智慧旅游,推进智慧景区、度假区建设。 (三)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推动提升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推进文明景区创建,持续 深化厕所革命,完善游客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老年人 公共服务。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高通达性和便捷度。 规范和优化旅游市场秩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在线 旅游监管,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 系。推进文明旅游,落实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出境旅 游文明行为指南,严格执行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建 立信息通报机制,加大惩戒力度。(见专栏 18) (四)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中央和地方旅游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文化和 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职责。创新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景区文化评价 制度。理顺饭店、民宿等旅游住宿业管理体制。 十一、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优化城乡和区域文化资源配置,推进一体化谋划、联 91 动式合作、协同性发展,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 应、城乡均衡协调的文化发展空间格局,促进文化更平衡 更充分发展。 (一)推动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文化协同创新,健全合作互助、扶持补偿机 制,推动东部地区以创新引领文化发展,加大力度支持中 西部地区以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文化发展,扶持革命老 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文化发展,形成相互促进、优势 互补、融合互动的区域文化发展格局。围绕京津冀协同发 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 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 健全推进区域内文化协同发展机制,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互 联互通水平,加强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实现区域文化建 设水平整体提高。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城 市群文化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共建高水平合作平台,加 强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共享。完善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文 化发展体制机制,发挥城市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城乡间文 化要素双向流动,形成以点带面、特色鲜明、优势互补、 均衡配置的城乡文化发展新格局。(见专栏 19) (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综合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传统文化和 92 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城市气质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现代 城市文化。强化各类规划中文化建设的刚性约束,保护历 史文化遗产,融合时代文明,构建城市文化精神,发展城 市主题文化,营造特色文化景观。以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建 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体形象和发展品质。加快建设 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特色文化强市。支持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 化中心城市和特色文化城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 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承载历史记忆、体现地域特征、富有民 族特色的美丽城镇。(见专栏 20) (三)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 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加强 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 开展村情教育。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留住乡情 乡愁。创新支持和激励方式,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 永续发展的优质资产,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良性互促。探索以志愿服务等方式,发展民间优秀文化机 构、文艺团体。鼓励乡村自办文化,支持农民办自己的文 化艺术节、诗歌故事会、剧团演出、书画摄影创作展等。 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推进文化结对帮扶, 93 鼓励“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扶持具有乡土特色的文 艺创作。开展“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进数字 文化资源进乡村。探索建立乡村文化交流交易平台,活跃 乡村文化市场。(见专栏 21) 十二、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统筹推进对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增强 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 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 文共同体。 (一)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 人文交流活动,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面向不 同国家和区域,搭建开放包容的文明对话平台,促进文明 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深化政府和民间对外交流。加强与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旅游交流,实 施“美丽中国”旅游全球推广计划,建设一批国际旅游枢 纽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培育一批入境旅游品牌和国际旅 游精品产品。 (二)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 突出思想内核和文化内涵,提高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 出口在文化贸易中的份额。鼓励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94 稳步提高境外文化领域投资合作规模和质量,推动文化技 术标准、装备制造走出去,创新对外合作方式,优化资源、 品牌和营销渠道。鼓励设立海外文化贸易促进平台。大力 发展数字文化贸易。促进艺术品展示交易、内容加工创作 等领域进出口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区域性国际市场。 十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把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与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加快完善有利于激发文化创 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坚持和完善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一)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 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文化治理各领 域各方面各环节。深化文化领域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放 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 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推 进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建立健全传统媒体和新 兴媒体一体化管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网络综合治理 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科学术社团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文 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加强宣传文化领域法治建 设的意见,加快文化立法进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 95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 (二)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 革。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内部运行 机制创新,探索开展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 开放运营权分离改革试点。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 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以演 出为中心环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强分类指导,激 发院团生机活力。 (三)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实施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行动,加强国有 文化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 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布局优 化和结构调整,提升控制力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 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 党组织研究讨论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是董事会、经理层 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的法定地位。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 制度,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激发基层改革创新动 96 力。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健全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 体系。(见专栏 22) 十四、建强人才队伍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培训形式, 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干部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勇 担使命责任、善于创新创造的时代新军。 (一)加强政治能力建设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宣 传思想工作队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 政治执行力。巩固拓展宣传思想战线“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 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强化政治担当,把讲政治的 要求贯穿到工作各环节各方面,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 履责于行。 (二)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深入推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增 强本领能力。完善宣传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选 优配强宣传思想战线各级领导班子,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 97 现培养选拔力度,推动干部轮岗交流、多岗位锻炼。完善 蹲点调研、挂职锻炼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思想战线作风建 设,培塑唯实求真、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 (三)加强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培养 研究编制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完 善人才推荐评审、培养资助、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全方位 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支持办好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 国情研修班等。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作风和学 风建设。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联系服务专 家工作,把各领域优秀文化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 (四)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 镇党委宣传委员。鼓励和扶持群众性文艺社团、演出团体 和基层宣讲员、各类文化人才、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建设 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培养扎根 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乡村文化和 旅游能人、基层文化设施和文物管理人员。组织县级融媒 体中心与省、市媒体人员双向交流,充实新时代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队伍,延伸“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管理员培训范 98 围至基层一线宣传干部。支持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和民族 地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五)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宣传文化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奖励体系和容错纠 错机制。优化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引进、人员奖励政策。激 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强国有文化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 人员分类分级管理。深化新闻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 位管理和从业人员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充分体现创新 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开展文化单位科研、创意成果 转化收益分配试点,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单位从业人员享 受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按照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要 求,开展相关表彰奖励工作。 十五、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激发各类主体参与规划实施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和完善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 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 格局。中央宣传部负责统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有关专项规 划编制工作。中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划,研究制 99 定本领域的专项规划,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 导小组后实施。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落 实主体责任,明确和细化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 有序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 部、税务总局等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做 好各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保障。各地要结合实际,编 制和实施好本地区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本规划提出 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 平、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 抓好落实。 (二)加强资金支持 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各 级财政加强经费支持。落实中央与地方公共文化领域财政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优化 对文化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用好电影、出版、旅游、艺 术等各类资金和基金。加强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 理,重点支持国有文化企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扶持国有 文艺院团改革。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政策在自由贸易试验 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 券,促进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实施。推广文化和旅游领域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有关基金。 100 省属重点文化企业经省级政府批准,2023 年年底前可免 缴国有资本收益。用好文化事业建设费。 (三)完善政策支持 落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以及支持从事 电影、广播电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版、动漫、文 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政 策。落实出版物在出版、批发和零售环节享受的增值税优 惠政策。完善文化文物单位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的 有关政策。跟踪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国家有关 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推动将文化产业、旅游业纳入政策适 用范围。优化调整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政 策。加强文化和旅游建设用地保障,将文化和旅游类建设 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保障相关设施、项目用地需 求。鼓励利用闲置设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文化产业 和旅游业。企业利用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旧厂房、仓库 等存量房产、土地或生产装备、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 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可在 5 年内 保持土地原用途、权利类型不变。 (四)健全实施机制 充分发挥已有国家级重大规划战略、重大改革举措、 重大工程项目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更加 101 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 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到 实处。建立健全年度监测评估机制,密切跟踪经济社会发 展变化,加强对规划实施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及保障措施 的动态监管。完善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机制,健全向本级 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机制。中央文化体 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开展专项评估。 1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