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2级085800能源动力硕士培养方案.pdf

哥特式、悲伤3 页 106.289 KB 访问 4702.97下载文档
2022级085800能源动力硕士培养方案.pdf2022级085800能源动力硕士培养方案.pdf2022级085800能源动力硕士培养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2级085800能源动力硕士培养方案.pdf

2022级085800能源动力硕士培养方案 所属院系 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 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 学制 最低总学分 24 公共学位课最低学分 7 专业课最低学分 16 专业学位课最低学分 9 2.5 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掌握能源动力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 宽广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解决本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独立 从事能源动力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层 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品德素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 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2.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坚实宽广的能源动力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 段,熟悉本领域工程装置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试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研究方法、管理方式和实务流程等。 3.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备开展实务研发、学术交流和及时了解能源动力 职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的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教学,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独立承担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或管 理工作。 培养方向: 数字化能源, 读书(学术、实践)报告: 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学术或实践报告1次,或参加国际或全国会议作口头学术报告1次,在第5学期初完成,在 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递交。完成计2学分。 校企导师组指导: 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就学位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撰写《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 报告》,并在所属学科范围内公开报告,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至少 3 名)评审。经评审 通过的《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上传至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并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存档备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入学后第3学期末前完成。 中期考核(检查): 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同期进行。硕士生在管理系统中填写中期检查有关信息,并上载中期小结。 预答辩(预审): 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正式评阅。研究生应于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 1.5 个月左右提出预 答辩(预审)申请。 预答辩(预审)应在所属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 组(至少 3 名)评审。通过预答辩(预审)的研究生应将《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申请表》上传至研究生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并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存档备案。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 一. 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 二. 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 三.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关于工程硕士毕业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须 有一位来自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导师除外)。 一. 修完必修课程且达到本专业培养方案最低课程学分要求。 二. 完成所有培养过程环节考核并达到相关要求。 三.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关于工程硕士毕业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须 有一位来自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导师除外)。 四. 创新成果要求:申请能源动力类别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应当在专业领域具有先进性与实用性,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以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身份署名,并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详见《浙江大学工程类专业学位研 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试行)》(浙大研院发〔 2021〕 32 号)。 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基本流程等管理和实施细则,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求是高峰论坛、学术 沙龙等平台项目,营造学术创新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造就与培养目标吻合的合格人才。具体管理 备注: 总学分≥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实践环节8学分。课程学分: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素质课1学 分,经导师同意修读本培养方案专业学位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7学分,学位课程超过9学分部分可以按专业选修课计学分。 平台课程 必修/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必修 公共选修课 0000999 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1门(具 体课程详见清单,个人学习计 1 划制定时勿以具体课程替代) 16 春、夏、秋 、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042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24 春、夏、秋 、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0440001 工程伦理 2 32 春、夏、秋 、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0500008 研究生英语基础技能 1 0 春、夏、秋 、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0500009 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升 1 32 春、夏、秋 、冬 必修 公共学位课 33200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与实践 2 32 春、夏、秋 、冬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方向课程 数字化能源 研究内容: 数字化能源 必修/选修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选修 专业选修课 1023078 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设 计 1 16 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1023105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系 统 1 16 秋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1016 可持续城市系统 2 32 秋冬 备注 必修 专业学位课 7121029 动力与电气工程前沿技术 2 32 春夏、秋冬 选修 专业学位课 7122006 现代控制理论 3 48 秋冬 必修 专业学位课 7122010 科学研究与写作指导 1 16 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2012 优化原理与方法 2 32 春夏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2013 人工智能理论和高级应用 3 48 春夏、秋冬 选修 专业学位课 7122014 微纳传热与传质学 3 48 春夏、秋冬 选修 专业学位课 7122015 数值流动与传热 3 48 春夏、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2016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3 48 春夏、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2017 现代电力电子电路 3 48 春夏、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3015 能量转换系统 3 48 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3016 纳米能源运输 3 48 春夏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3020 先进半导体与器件理论 3 48 春夏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3078 新能源发电--系统与控制 2 32 春夏、秋冬 选修 专业选修课 7124007 高级机器人技术 3 48 春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