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文件 中志联发〔2017〕1 号 关于印发刘淇同志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会员、分支机构: 2016 年 12 月 16 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 第六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出席会 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现将刘淇同志讲话印发,请结合实际抓 好贯彻落实。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 年 1 月 24 日 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刘 淇 2016 年 12 月 16 日 各位理事: 今天,我们召开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六 次会议,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志愿服 务工作经验,研究和推进下一步工作。首先,我对各位理事 在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对此次理事会增补的 理事、会员和分支机构表示诚挚的祝贺。 刚才,津芳同志向大家报告了一年的工作情况和财务工 作情况。会上,上海、包头、惠州和廖理纯、关成华等同志 进行了发言,大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地开展志 愿服务工作好的经验,成华同志还从志愿服务价值体系方面 进行了深刻阐述,大家讲得都很好。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 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也为志愿服务明确 了方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做 好志愿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经验 和分析当前形势任务的基础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 在党。全会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 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决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这次全会明确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 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 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 我们的国情,也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政治优势。坚持党的 领导,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 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批示精神,提 高志愿服务工作的自觉性,深化志愿服务对增强国家软实力、 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的认识。12 月 12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要动 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 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我们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二)增强“四个意识”,确保志愿服务组织的正确方 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政治 -2- 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 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社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 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有更高的站位。无论是国家 层面、省市,还是基层社区,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 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群众,进一步增 强政治性、群众性和先进性。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 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志愿服务的 现实意义就在于树立鲜明道德导向,通过弘扬美德义行,引 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三)推进“两个覆盖”,进一步强化党对志愿服务组 织领导。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将社会 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近期,民政部对部 管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也进行了部署和 要求。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和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正在积极 筹建党委,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好志愿服 务的发展方向,团结凝聚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各级志愿服务 组织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两个覆盖” 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 二、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 深入发展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地的积极探索和社会各界 -3- 的广泛参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拓展领域,党委政府领导、文明办牵头的工作格 局逐步形成,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深入发展。按照 中央文明委的部署和要求,各地逐渐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 文明办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志愿 服务精神和理念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积极参与。从 城市到乡村,从生产到生活,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 务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拓展。联合会落实中央文明委工作部署, 加强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联合和资源整 合,形成广泛联系、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国 志愿服务组织在册登记 24 万多个,建立了职工委员会、巾 帼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首都文艺 志愿服务联盟、首都医学专家志愿服务团、全国卫生计生青 年志愿服务联盟(筹)等 6 家分支机构,全国 31 个省市实 现了组织区域的全覆盖。 (二)创新载体,不断深化“邻里守望”“志愿之城” 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深入发展。项目 化操作、品牌化推动已成为各地志愿服务的重点工作。联合 会成立后,面向全国发起“邻里守望”倡议活动,围绕空巢 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坚持立足 社区、围绕需求、党员带动、文化引领,创出了一批接地气、 -4- 得民心、正能量、促和谐的精品项目,推动志愿服务进基层、 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城市为主体, 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是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志愿之城” 以城市为单位,强化党委政府领导,促进了志愿服务资源的 统筹与整合,是中国志愿服务的又一项品牌工作。目前,深 圳、广州等 8 个第一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初见成效,无锡、 大兴等 13 个第二批试点城市(城区)也已全面推开,呈现以 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开展“邻里守望”、 “志愿之 城”等品牌项目,带动了志愿服务的整体发展,形成了可复 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 (三)积极调研,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模式,进 一步推进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在志 愿服务发展模式上,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联合会一直将调查 研究作为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成立以来,先后到 20 多个 省市开展调研,总结提炼基层鲜活经验,举办了首届中国志 愿服务论坛,凝聚志愿服务发展共识,形成了《中国志愿服 务大辞典》《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丛书、 “中国志愿服务价值 测度”等一批有份量的理论成果。志愿服务的实践证明,推 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传承优秀传 统文化,坚持服务人民,坚持学习雷锋榜样,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文化创新。只有不断探索中国特色志 -5- 愿服务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使志 愿服务更具有持久生命力。 (四)畅通渠道,讲好中国志愿故事,进一步推进志愿 服务对外交流深入发展。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已经走 到世界舞台中央,在应对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方面,发 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志愿服务是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体 现了国家软实力。联合会成立以来,重视与世界交流交往, 积极推动“走出去”和“请进来”。去年我们支持北京召开 了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大会,今年应邀出席了联合国志愿人员 组织全球伙伴关系论坛,举办了南南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边 会。会议期间,参会各国对联合会工作给予了赞誉,表达了 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下一步,我们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和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支持北京举办下一届国际志愿服务 交流大会,支持各地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志愿服 务对外交流的机制和渠道。 三、下一步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研讨, 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推进志 愿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 -6- 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和“行善立德”志 愿服务理念,着力深化“邻里守望”等品牌项目建设,着力 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着力加强志愿服务培训 工作,着力强化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推进中国 特色志愿服务理论体系建设,在更广领域团结和凝聚志愿服 务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一)坚持项目化运作,着力深化“邻里守望”和“志 愿之城”等品牌建设。深化“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运 用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方式,扩大“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覆 盖面,打造一批全国性“邻里守望”示范社区(村)。深化 “志愿之城”创建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经验总结和工作宣 传,抓好典型、因势利导,推动各地以城市为单位整体推动 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软实力。 支持各地持续推进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和 大型社会活动等重点领域的志愿服务,积极探索和推动志愿 精准扶贫、“志愿家庭”创建等有效形式,推动地方志联率 先探索志愿服务在扶贫、生态等社会领域发挥作用、创造经 验。 (二)坚持专业化发展,着力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 志愿服务。扩大志愿服务领域,强化工作联动,汇聚志愿服 务力量。落实《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 施意见》,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等为平台,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继续发挥工青妇 等群团组织作用,发挥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全国卫生计 -7- 生青年志愿服务联盟(筹)等分支机构优势,推进文化、教 育、卫生、生态、旅游等行业志愿服务深入开展。 (三)坚持系统化原则,着力加强分级分类、整体联动 的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培训是志愿服务的一项基础工作。按 照分级分类、整体联动的要求,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加强中 国志愿服务培训基地以及中国志愿服务河北培训基地、青岛 培训基地、武汉百步亭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培训教材编写工 作,加强志愿服务“专家库”和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分领域、 分专题、分层次开展培训,探索推进在文化、教育、法律、 旅游等领域合作组训,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培训“进学校”、 “进企业”、“进社区”和“进网络”。 (四)坚持信息化支撑,着力强化互联互通的全国志愿 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今年以来,以“志愿云”技术为基础建 设的“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已顺利通过项目初步验收, 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互联网+志愿服务”体现了志 愿服务发展趋势。我们要倡导智慧志愿,积极探索“互联网 +志愿服务”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 建设。要继续扩大系统使用覆盖面,做好各省区市的技术服 务和培训,推动实现志愿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有效 汇集,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 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8- (五)坚持前瞻性研究,着力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理论体系建设。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中 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体系研究。要加强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 政策研究、工作研究,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充分发挥专家 学者“智库”作用,继续开展对北京、福建、广东、云南四 省市“志愿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监测与评估”工作,运用好评 估报告和数据分析等成果,发布《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积极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价值测度”等研究成果转化。 明年,我们还将在全国志愿服务组织中开展两项重点活 动。一是组织开展以“志愿服务·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征 文和宣讲等活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二是组织 实施“优秀志愿者关爱行动”,加强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 关爱和激励,动员各地加大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嘉许、回 馈和保障力度。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些规定和办法, 给予优秀志愿者与之相称的褒奖,鼓励形成见危帮扶的社会 氛围,让行善者多一些“获得感”,少一些后顾之忧,在服 务他人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关爱。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 基金会成立以来,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志愿服务事业 做出了积极努力。今年 7 月,基金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五 次会议。近期,基金会又配备了新的骨干力量,官网重新开 通。我们要充分建好用好这一重要平台,进一步拓宽资金筹 措思路,提升资金筹措能力,为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 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9- 各位理事,担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既是一份荣 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周围,扎实进取、拼搏奋进、乘势而上,进一步推 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在神州大地上形成志愿服务 的更大热潮,为明年党的十九大的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 围! 报:刘淇同志、中央文明办、民政部 送: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理事长 - 10 - 发:各会员、分支机构,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部 2017 年 1 月 24 日印发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