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产业链分析.pdf
花生——产业链分析 简介花生 花生,双叶植物类,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耐旱能力强,主要 。 。 分布于南纬 40 至北纬 40 之间的地区。世界上的花生主产国主要有印度、中国、美国 等。 花生富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有 增强记忆、止血凝血、抗老化等药用价值。 最近花生期货出现了拉涨,让这个市场出现了一些涟漪,让我们将目光锁定在这 个小小的坚果上。 01 生产情况 1)种植区域 我国的花生种植区域广阔,大部分省份都有种植。以产区划分,我国共有七大花 生产区,其中种植面积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以及长 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以省份划分,我国花生的主要种植与生产省份为河南和山东, 占中国花生种植面积的 50%以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 2)播种面积/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几年,我国花生播种面积增长率呈现先大幅上升后又大幅下降的趋势。虽然增 速有所放缓,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花生播种面积仍达到 4633.48 千公顷, 居于历史高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 就我国花生生产量而言,2015-2019 年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19 年的花生产 量达到 1751.96 万吨。但与种植面积类似的,其增长率在近两年出现下降。 02 花生产业链 回顾花生的产业链,就是在回顾花生的一生。从播种,到加工,再流通于市场进 行消费。 1)花生的加工 花生的应用加工板块,包含三个大方向:压榨、食用以及作为饲料。 压榨 我国花生的主要用途是榨取花生油,占领着花生使用量的半壁江山。受花生产区 的影响,我国花生油的主要加工工厂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根据我国 的花生油压榨量以及花生油产量,可以估计得到花生的平均出油率(初次)大致在 32% 左右。在油脂作物中,花生的出油率是当之无愧最高的。 3 数据来源:Wind 作为压榨用途的花生,不会以外貌协会的标准去评判它,但对其含油率、水分、 黄曲霉毒素等方面比较关注。 花生粕是压榨花生环节的遗留产物,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可达 50%以上,主要用于 农业、畜牧业中的肥料和饲料。2020 年我国花生粕(蛋白粉)的年产量达到 3700 千吨, 较 2019 年下降 6.6%。 数据来源:Wind 4 说到花生粕,难免会与豆粕进行比较。其实这两者都是很好的饲料,但是相比于 豆粕,花生粕的油脂含量较多,且储存时间仅短短 2 个月,还易于霉变。因此,在饲 料界,难免落了个“红颜薄命”的称号。 食用 食用花生的加工上,包括简单加工与深加工的方式,前者就是我们熟悉的油炸花 生、炒花生、煮花生等,后者包括花生酱、花生饮品、花生类糕点等。与压榨花生不 同,食用用途的花生在筛选时注重口感、水分、外观等指标。 饲料 除了花生果实外,花生秧杆经过简单加工可作为饲料使用。 2)花生的消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消费国,花生国内消费占比达全球的 37.62%。我国的花 生消费结构由压榨、食用和饲料用量三方面构成,前两者的占比达 90%以上。 在油料市场上,花生油在我国植物油食用消费结构上排行第三,次于豆油以及菜 籽油,国内消费量占比 9%。虽然占比不到 10%,但花生油的价格在我国食用植物油中 是偏高的。 数据来源:Wind 5 我国的花生油消费量呈现缓慢的增长,在 2019 年达到近 6 年最高 3382 千吨,而 2020 年略微下降至 3175 千吨。 数据来源:Wind 花生粕(蛋白粉)消费量在 2015-2019 年有一个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在 2020 年出 现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疫情导致消费的放缓。 数据来源:Wind 6 3)产业利润 如果您刚刚阅读了上文的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图,大概就能猜到哪个环节是利润聚集地 了吧。没错,就是压榨环节!花生榨油厂的集中度是较高的,我们在逛超市的时候就 可以体会到,鲁花、金龙鱼、福临门等这些品牌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如果让你说出几 个花生米品牌,估计就是五花八门了。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用数据说话,看看花生油压榨的利润有多少。在分析数据之前, 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花生的压榨利润来源除了花生油,还有花生粕。可以看到在 花生收获的 9-10 月,其压榨利润在 100 元/吨左右;而从 2021 年开始,全国花生的压 榨利润不断走高,从 200 元/吨左右上涨到接近 500 元/吨,其利润走高与花生油价与 花生粕的价格双双大涨是紧密相连的。虽然花生米的价格也在上涨,但单打独斗总归 是吃亏的。 来源:Wind 03 进出口状况 与我国花生的产量相比,花生的进出口情况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目前,我国出 7 口的花生粒涵盖大中小粒,并以大中类为主,而个大的花生适合压榨。2016-2020 年, 我国油料花生出口量没有较大的波动,稳定在 600 千吨左右,而进口量呈现显著上升 的趋势,一度达到 1350 千吨,但在 2020 年断崖式下跌 25.93%。 数据来源:Wind 我国花生油进出口多年呈现净进口状态,进口量有逐年的上升趋势,而出口量较 为稳定,在 10 千吨左右。 数据来源:Wind 8 对于花生粕,其进出口情况与花生油类似,呈现净进口情况且几乎无出口量。 数据来源:Wind 04 花生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016-2020 年间,我国油料花生米的市场价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价格区 间在[5617,9717]元/吨,最低点与最高点分别产生于 2018 年 7 月以及 2020 年 4 月。 数据来源:Wind 9 从全国花生油料价格来看,2020 年的平均价格高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我们不禁 会想,花生油料价格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且看下述的分析: 宏观层面 (1)量化宽松政策 2020 年是注定是失去的一年,因为新冠疫情,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上停下了脚步。 为加速全球经济的复苏,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宏观政策当局果断采取一连串量化宽松 政策。对于期货市场来讲,量化宽松政策会使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反弹,一路上涨。 (2)市场情绪 由于 2020 年花生的产量不如往年,步入 2021 年后,种植户认为花生价格仍会有 上涨空间,存在花生惜售行为;而花生榨油厂对于花生价格上涨存在谨慎态度,还未 出现高涨的囤货热情。截至 2021 年 1 月 10 号,我国油料花生米的价格为 9433.70 元/ 吨,因此本人认为最近的花生米价格可能会延续这一价格趋势。 (3)板块成本支撑 农产品的身份,花生还携带另一个标签,即油脂家族新成员。从油脂价格来看, 它们一路高涨至 2021 年年初,最近才略微收起了气焰。 菜油 05&棕榈 05&豆油 05 日 K 线图 数据来源:Wind 10 但花生油仿佛并未收敛其嚣张的气焰,我国四级花生油的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 意味。截至 2021 年 1 月 19 日,其价格已达到历史最高价 16100 元/吨。 油脂板块的高价位给了花生现货价格一个有力的支撑,而其后续会如果发展,我 认为还需进一步观望。 数据来源:Wind 供求层面 (1)季节性 作为农产品家族的一员,花生也有季节性变化。 花生的销售旺季较长,一般在每年的 7 月至 1 月。7-8 月,天气炎热难耐,冰饮配 油炸花生米、卤味花生,岂不是美滋滋;10-12 月,年初种植的花生收获,油脂加工工 厂就会集中采购;1 月到 2 月初,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消费者对花生食品的需求 量大大增加。 2-6 月是花生的消费淡季,这主要是由花生的种植周期以及气候条件决定的。春夏 时节,气温缓缓升高,降雨量也是一年最高,使得花生的存储成本与霉变风险大大增 加。 11 数据来源:Wind (2)生产及消费量 我国油料花生的国内消费量在近几年有显著的增长,生产量虽有所增长但增幅不 大。可以明显地看到,从 2018 年起,油料花生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呈现出较大的缺口, 需要依靠进口油料花生来满足消费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从 2019 年起,我国油料花生价 格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吧。 来源:Wind 12 交割说明 1.基准交割品 花生仁标准:45.0%≤含油率<46.0%,酸价≤1.5mgKOH/g,杂质≤1.0%,水分≤9.0%, 霉变粒≤1.0%,7mm 上层筛(长圆孔筛板)筛上比例≥60.0%,5.5mm 下层筛(长圆孔 筛板)筛下比例≤20.0%,色泽气味正常。 2.替代品及升贴水 3.交割预报 货主委托会员填写《花生车(船)板交割预报单》→接到会员的《花生车(船)板交 割预报单》之日起 2 个工作日内回复→会员接到同意接收的回复之日起 2 个工作日之 内缴纳 30 元/吨的交割预报定金→交割服务机构收到交割预报定金之日起的第 1 个工 作日开具《花生车(船)板接收通知单》。 4.标准仓单有效期 每年 1 月、4 月第 15 个交易日(含该日)之前注册的仓单,应当在当月第 15 个交易日 (含该日)之前全部注销。每年 4 月第 16 个交易日(含该日)至 8 月最后一个交易日 (含该日)不受理标准仓单注册申请。 总结 花生是油脂品种中偏贵的一员,作用于食品用途的需求也比较高,同时也符合农 产品受天气影响的特征。该品种由于国内市场消费的特点,受外盘美豆影响相对较弱 逐渐会也会成为交易的热门品种。 风险揭示及免责声明 本文由国金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制作,未获得国金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任何单 位和个人不得对文本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复制和发布。本文部分图片、音频、视频 来源于网络搜索,版权归版权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文本基于 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 本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同时提醒期货投资者,期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