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

爱wo别走……17 页 30.889 KB 访问 622.97下载文档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
当前文档共17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印发《“十四五” 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派出审计局、各特派员办事处、各直属单位: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中央审计委员会同意,现印发给 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审计署 2021 年 6 月 22 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为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 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结合审计工作实 际,制定“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环境和指导方针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 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 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 重大工作,为审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五”时期, 全国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 举措,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稳 步推进审计全覆盖,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累计审计 50 多万个单位, 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 2.2 万多亿元,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7 万多项,移 送重大问题线索 3.9 万多件,为促进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 面深化改革、促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的第一个五年,审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 ——国际国内环境对审计工作提出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已转向 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任务仍然艰巨。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定,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 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和准确 把握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 要求,在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审计管理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审计制 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审计运行体制机制与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 统一领导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作用发挥与党中央部署要求仍有差距,全国 审计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 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主责主业聚焦不够,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较 突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事业发展需要,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进 一步加强,审计组织方式需进一步优化。审计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力补短板,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 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 督职责,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 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中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监督保障。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 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坚持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 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 挥好监督保障作用。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始终做到法定 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主责主业,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 审计监督权。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 情。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客观审慎作 出评价和结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促进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 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审计工作的 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推进审计理念、思路、方法、制度、机制创 新,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坚持用改革的 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做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 一,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强化党委审计委员会对本地 区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 关的领导,强化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政治意识,围绕“国 之大者”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四、主要目标 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 确定以下主要目标。 ——健全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把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落实到 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完成覆盖全国、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健全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军地联合审计工作机制;健 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形成审计工作全国 一盘棋。 ——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统筹各级审计力量,拓展审计监督 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党中 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 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 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推动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坚持依法审计,用事实和数据 说话,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促进权力规 范运行。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审计计划、组织实施、 复核审理、督促整改等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审计管 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第二部分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把 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治已病、 防未病,发挥好审计机关对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作用。 五、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明确政策 落实跟踪审计定位,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及时发出预 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维护人民利益。改进项目组织实施方 式,做实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按照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安排审计,一个方面政 策落实跟踪审计内容原则上列为一个项目。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拓展审计监督的 广度和深度。 ——构建覆盖中央部门、省本级、市县基层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对党中央、 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要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 全面掌握政策落实中各利益攸关方的意见建议,对市县基层落实情况要有一定的 抽审面,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 ——建立各专业审计与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对接机制。审计机关各专业审 计职能部门应将自身职责与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重大政 策措施有效对接,每年选择若干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 开展专项审计,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 ——明确各级审计机关的职责定位。审计署及省级审计机关重在加强政策分 析研究,提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库意见建议,研究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 完成项目组织和自身承担的实施工作,综合汇总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结果,反映 重要审计情况。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和市县审计机关重在抓好审计实施,掌握被 审计地区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需要上级部 门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六、财政审计 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进预算规范管理、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优化投资结构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和重 大公共工程投资等的审计。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每年对 各级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收入统筹、预算支出管理 和财政支出标准化推进、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政 府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及实施等情况,促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部门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 性,重点关注预算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以及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对各 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 5 年内至少审 计 1 次,重点部门和单位每年安排审计,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和管理不 规范问题,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 ——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围绕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科技、文化、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政策目标实现 情况,推动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促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 重点专项资金提质增效。 ——政府债务审计。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 部署,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 绩效等情况,推动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 解存量,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税收、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费征管审计。围绕税务、海关等部门职责履 行和权力运行,重点关注税费征管真实性完整性、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口岸通关 便利化、进出境货物监管、征管风险防范,以及收入征管制度改革推进等情况, 推动健全收入征管制度,提升收入征管质效,完善税务海关执法制度和机制,规 范执法行为。 ——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围绕重大公共工程项目预算执行、决算和建设 运营,重点关注交通、能源、水利等行业专项规划落实,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筹 集及管理使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和征地拆迁等情况,持续开展北京冬奥 会、川藏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踪审计,促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 大工程项目及相关政策落实,提高投资绩效,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围绕我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签定协 议约定的职责,在项目执行期内每年开展 1 次审计,重点关注国外贷援款项目财 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以及债务管理情况,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外资使 用效益,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认真履行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工作职责,切实做好联合国审计。 七、国有企业审计 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 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国 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 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以及风险防控等情况, 促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和国有资产(资 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审计。围绕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和三年行动方案决 策部署,重点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科研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等情况,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管审计。围绕“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重点关注国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情况,推动监管部门职 能转变、优化管资本方式,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绩效,促进优化国有资本 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围绕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安全、规 范、高效运营,重点关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走出去”和 “一带一路”建设决策部署、境外重大投资风险防范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境外 国有资产经营绩效和安全完整等情况,促进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抗风险能力, 实现安全、规范、高效走出去,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八、金融审计 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加强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 金融市场运行的审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情况审计。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 风险底线,持续关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跨机构、跨 市场的风险状况,促进健全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处置、问责的制度体系,维护 金融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履行情况审计。围绕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履行,重点关 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宏观及微观 审慎监管的框架、措施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情况,促 进健全金融监管制度,提升金融监管效能,推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和完善现 代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审计。围绕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 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公司治理及 内部管控等情况,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依法合规经营,增强竞争能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审计。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开 放,重点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情况,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金融 普惠性,推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九、农业农村审计 以促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绩效, 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藏粮于地、藏 粮于技任务落实、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 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现代种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情况,推动强化 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保护种粮积极性,促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深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审计。围绕乡村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重要 项目和措施等,重点关注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 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情况,推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 制机制和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审计。围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农 村发展要素保障等,重点关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补贴、农业保 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 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审计。围绕扶贫项目资 金资产管理使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脱贫地区特色 种养业提升等,重点关注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 区帮扶政策落实等情况,促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十、资源环境审计 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美 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生态文明 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 资产离任审计的决策部署,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碳达峰 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任务落实情况,加快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和指 标体系,促进领导干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围绕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资 源开发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 护修复重大工程、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效果,保障资 金安全,促进政策目标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生态 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关注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推进、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构建、 “绿色生态”约束性指标完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防 控等情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一、民生审计 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动民生领域相关改 革任务落实落地,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 目标,加强对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和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和 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减负、稳岗、扩就业等资金管理使用 情况,重点关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等就业保障政策落 实情况,推动落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 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促进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 体系。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围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和积极应对人口老 龄化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运行风险,推动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等改革任务目 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围绕最 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安置、彩票公益金等 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 出问题,推动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促进完善优化分层分类、城乡统 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 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住房制度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完善 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有效供给,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有 效解决困难群众和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等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 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改革、高校“双一流”建设等政 策落实情况,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一流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更好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 ——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 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 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分级 诊疗体系等建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情况,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和医疗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 十二、经济责任审计 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各级党 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科学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 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进一 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重点关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 决策部署,地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重大经济决策, 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在经济活动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 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以查清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为准绳,在审计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认真贯 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考虑历史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准确界定责任, 力求审计结论客观公正、问题处理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推动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 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健全完善联合反馈审计结果、联合 督查审计整改等工作机制,及时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反馈审计情况、 提出整改要求、开展整改督查,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 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十三、督促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 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坚持揭示问题与 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做实审计监督 后半篇文章。 ——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 问题的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审计机关要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 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 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后年度审计中也要重点关注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 重点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推进审计监督 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 ——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逐项分解 到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整改要求要科学合理、分类施策: 对于能够立行立改的,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 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 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加强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采取网上追踪和现场检查相结 合、对账销号等方式,推动提升整改效果,实现审计整改由治标多治本少向标本 兼治转变。 ——推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把审计监督 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 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 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 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 第三部分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把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 领导细化、实化、制度化,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不 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十四、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 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确保审计工作有序高效,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 及时传导、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健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 强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领导,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实际,增强审计工作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 障、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推动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审计 委员会要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审计委员会的议定事项,结合实 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审计监 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建立定期“回头看”和报告、通报、问责制度,加大 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 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审计机关要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 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 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 告工作负总责。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 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全国审计工作的领导。坚持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强化上级审计 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 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和干部管理。 优化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增强派出审计机构力量。健全完善军地联合审计工 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军地联合审计工作。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十五、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 加大审计创新力度,在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挖潜力,向统筹要效率, 靠创新提效能。 ——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 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 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和前瞻性。转变审计思路,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 要注重解决问题,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根据审计实践需要,强化审计理论研 究,推动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和审计制度创新。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根据审计项目性质,综合运用上审下、交叉审、同 级审等审计组织方式,对涉及全国的大项目,统一调度兵力打好决战;对急难险 重的任务,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对党中央临时交办、时效性强的任务,快 速集合兵力打好闪击战;对历史遗留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善于坚守阵地,打好 持久战,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优化审计流程管理。坚持严谨务实,所有内部流程以保障审计业务顺利 开展为前提。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现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有机衔接,建立 中长期审计项目库,原则上每年确定的审计项目应在中长期审计项目库中筛选确 定。在开展试审或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厘清 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提高复核审理效率,更好服务审计业务开展。加强审计项 目过程控制,规范延伸调查行为。 ——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工作。加强全流 程审计质量管控,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编写、修订各专业领域的审计指南、法规向导,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务指引,加 强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发挥优秀审计 项目对审计质量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结果和信息共享机 制,加强审计结果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提炼普遍性、 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和 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力度。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 重大问题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转送机制。 十六、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 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锻造信念坚定、业务 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大力弘扬和践行审计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 论述,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保持客观公正的工 作立场;践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对审 计事业的忠诚和对审计职业的操守,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 “守护者”。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针对审计干部特 点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改进审计实务导师制,通过以审代训等途径强化培训效果。 坚持在审计一线锤炼干部过硬本领,提高能查、能说、能写能力。推进干部轮岗 交流,完善交流学习机制,提高综合素质。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按照 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按规定条件、程序开展干部考录、调任、聘任、遴 选、选调等工作,严把干部入口关,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推动落实能 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落实和完善精准考核、奖惩 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深入开展 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 督责任,推动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 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准确运 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 觉接受纪检监察、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十七、坚持科技强审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提升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推动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应用和持续优化, 完成国产化技术改造和部署。完善审计业务网络,实现与副省级以上地方审计机 关数据分析网联通。建设完善电子数据备份中心。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立 健全网络安全责任、统一的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协调联动的网络安全协作等体系, 开展网络安全常态化检查,持续提升网络安全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健全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推动被审计单位统 一数据接口,认真履行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职责,持续推进数据标 准化。健全数据集中管理制度规范,保障数据安全。推动提高省级审计数据分中 心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署、省两级审计机关集中管理审计业务数 据。 ——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利用。坚持以用为本,完善数据管理制度规范。充分 利用地方政府数据平台,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 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促进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 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加强数据和分析模型共享共用。 十八、抓好规划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 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 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 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抓好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审计署要组织开展 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