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doc

哥特式、悲伤11 页 185.5 KB 访问 2312.97下载文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doc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doc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doc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doc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doc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doc
当前文档共11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do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 年度中央部门预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7 年 04 月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 学,是国家“211 工程”、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的大学。学校 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 科,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哲 学等门类。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 1952 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现 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学院等校的地质系 (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 1960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70 年整体迁至湖北江陵,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 年,学校定址武汉,更 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 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 北京研究生部;1987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 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0 年 2 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 年 10 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学校拥有国 家 4A 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 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 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学校现正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建 设“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 办学思想 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价值观,着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 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 技支撑。 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 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 教学和科研环境。坚持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和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以学术 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 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 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3069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9 人,博士生导师 248 人,教授 444 人,副教授 730 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 19 人(长期项目 6 人、 短期项目 2 人、青年项目 11 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 8 人(领军人才 5 人、 青年拔尖人才 3 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8 人(特聘教授 11 人、 讲座教授 5 人、青年学者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4 人,国家优 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0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29 人,湖北省 “百人计划”入选者 8 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 40 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3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3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6 个,国 家级教学名师 1 人,湖北省教学名师 9 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 个,其中国家重 点实验室 2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 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 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自建校起, 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秭归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 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为“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 心”、“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 2.7 万余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以地学文献 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文 献资源保障。 学科布局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 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 2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 个湖北省 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 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有 19 个学院(课部)、64 个本科专业;有 13 个一级学 科博士点,3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 MPA 等 10 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 14 个工程领域。地球科学、 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 5 个学科领域进入 ESI 全球前 1%,其中 地球科学进入前 1‰。 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 25749 人,包括本科生 18133 人,硕士研究生 5418 人,博士研究生 1483 人,国 际学生 715 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 3 万余人。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 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校 60 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 30 万名高级人才。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 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 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学生在具有广 泛影响力的全国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 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校把弘扬优良体育传统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 育教育体系。我校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 200 余枚,银 铜牌 400 余枚。2012 年 5 月,学校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 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 科学研究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 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 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0 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 项(参与)、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38 项,获“中 国科学十大进展”1 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 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 项。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 5 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8 人,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作者 30 人次。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 系统 EI Compendex 收录,《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 SCIE 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 CSSCI。 学校坚持立足湖北和长江经济带,面向全国,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积 极服务行业、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武汉地 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 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学校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 地区分别建立产学研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深圳研究院、浙江研究院)。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 俄罗斯等国家的 100 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2012 年成立由我校发起, 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滑铁卢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十二所世界 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 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近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访问、 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 900 余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与会 的境外专家每年 400 余人次。 以学校为支撑建立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 学院、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拥有“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 等 6 个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绸之路学 院”、“约旦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 二、2017 年部门预算报表 表1 表2 表3 表4 三、中央部门预算报表情况说明 (一)2017 年收入支出预算总表及情况说明 我校 2017 年收支总预算 375283.28 万元(含上年结转 67869.12 万元)。本 年收入合计 290336.16 万元,比上年年初中央部门预算当年收入 272429.49 万元, 增加 17906.69 万元。 (二)2017 年收入预算表及情况说明 我校 2017 年预算收入 375283.28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 121005.48 万元,占 32.25%;事业收入 70738.68 万元,占 18.85%,经营收入 560.00 万元, 占 0.15%;其他收入 98032.00 万元,占 26.12%,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17078 万元,占 4.55%;上年结转 67869.12 万元,占 18.08%。 (三)2017 年支出预算表及情况说明 我校 2017 年预算支出 310283.27 万元,其中:高等教育支出 287107.02 万 元,占 92.53%;其他教育支出 50.85 万元,占 0.02%;科学技术支出 6121.76 万 元,占 1.97%;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513 万元,占 0.17 %;其他国土资源事务支 出 1686.39 万元,占 0.54%;住房保障支出 14804.25 万元,占 4.77%。此外,2017 年预计结转下年 65000.01 万元。 (四)2017 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及情况说明 我校 2017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为 121005.48 万元,与上年 109506.44 万元相比,增加 11499.04 万元。其中: 1.高等教育(2050205),2017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为 102272.05 万元, 比上年 94685.39 万元增加 7586.66 万元。主要原因是教育部基本支出财政拨款 增加了 2795.66 万元,项目支出财政拨款增加了 4791.00 万元。 2.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2060204),2017 财政拨款预算支出数为 5241 万元,比上年 1385 万元增加 3856 万元。主要原因是国家拨款增加 3856 万元。 3.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2),2017 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数为 513 万元, 比上年 437.62 万元增加 75.38 万元。主要原因是国家拨款增加 75.38 万元。 4.其他国土资源事务支出(2200199),2017 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为 1330 万元,比上年 1500 万元减少 170 万元,主要原因是国家拨款减少 170 万元。 5.住房公积金(2210201),2017 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数为 3390 万元,比 上年 3108 万元增加 282 元。主要原因是国家拨款增加 282 万元。 6.购房补贴(2210203),2017 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数为 8259.43 万元,比 上年 8390.43 万元减少 131 万元。主要原因是国家拨款减少 131 万元。 四、名词解释 (一)收入科目 1. 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指中央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包括基本支出财政拨 款和项目支出财政拨款。 2.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对 学校而言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3.教育收费:指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按规定上缴财政专 户后从财政专户核拨给学校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 包括: 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学生个人或者单位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 考试考务费、培训费等。 4.附属单位缴款:指学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5.其他收入:指学校除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 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 和其他部门拨付的经费、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 (二)支出科目 1.高等教育(2050205):反映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各部门所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括研究生)的支出。政府各部门对社会 中介组织等举办的各类高等院校的资助,如捐赠、补贴等也在本科目中反映。 2.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2060204):反映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野外站 台的支出。 3.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2):反映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 费。 4.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2200199):反映其他国土资源事务方面 的支出。 5.住房公积金(2210201):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事部和财政部规定的基 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6.购房补贴(2210203):反映按房改政策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符合条件职 工(含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的补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