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报339期.pdf
第 339 期 2016 年 10 月 15 日 Zhejiang 中共浙江外国语学院委员会主办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浙内准字(GX)第 001 号 E-mail:ybbjb@zisu.edu.cn 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来我校指导工作 刘希平要求,要合理规划布局新校园建设, 狠抓办学水平提高,深化办学定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序推进国际化建设,发挥好传统优势,在改革发展上下深功 夫。学校发展要眼光放得远一些, 步子迈得实一些。 本报讯 (记者 毕莹 宗和) 10 月 12 日上 午,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一行来我校考察调研、 指导工作。 清晨,刘厅长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察看了 整个校园,重点察看望院、行健馆等教学和体育 场所,并专门来到学校工地现场了解建设情况。 上课开始前, 刘希平走进望院 D-412 教室。这节 课是商学院岳甚先老师的 “国际运输与保险”。刘 厅长亲切地与教师和同学打招呼,并简单交流 准备听课。这是一节兼具经贸元 后, 于后排落座, 素和外语元素的课, 40 分钟的课程,刘希平听得 分外仔细。 课后,刘希平与同学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 询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形 对这门课的认识, 式。刘希平对授课老师说,我们的课堂不但要告 诉学生“是什么”,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 么”。在得知岳甚先老师有 5 年的企业工作经历 并指出, 在向学生呈现更多 后,刘希平给予肯定, 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一领域的 实例的同时, 发展历史与缘由。刘希平来到西班牙语专业教师 办公室,与老师们热情交谈,了解专业招生和授 课情况。他还走到语言类情景教室向正在自习中 的同学们问好。 随后,刘希平与我校宣勇、洪岗等领导进行 座谈。 在听取校党委书记宣勇关于学校近期工作 汇报后,刘希平表示,看到浙外有今天的发展状 态, 非常高兴,相信浙外的师生也会很高兴。浙外 这些年经历了许多风雨,遭遇了许多困难,非常 不易, 值得庆幸的是大家都挺过来了。这些年,概 括起来, 浙外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成功实现了 改制转型,从成人高校改制为全日制本科高校, 标志着浙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对浙外的 命运和发展影响深远; 二是基本完成了学校的迁 建。办成这两件大事, 浙外人很努力,浙外的领导 班子发挥了很好的领导作用; 浙外的教师队伍发 挥了很好的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领 导班子的带动下战胜各种困难; 社会各方面也给 予了很大的支持,浙外转型倾注了省委省政府、 杭州市委市政府许多人的心血; 同时也要感谢杭 外从根本上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刘希平动 情地说,这两件大事做得很好,也一定程度上为 浙外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浙外人不能忘记 改制转型这段艰苦奋斗的历史,这笔宝贵的财 富, 是对后人的激励,也是学校办学精神的体现。 刘希平指出,接下来浙外的建设发展、规划 布局任务依然很重,基本的办学条件还需要不断 强调品位、考 完善。要做到精心设计、整体规划、 虑生态, 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同时, 新校园 在规划中,一要考虑方便师生生活,二要考虑为 推广书院制做准备。 刘希平强调, 更重要的是狠抓办学水平的提 高,深化办学定位。 浙外“外语 + 经贸”的定位 很好, 对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是种优化。可以围 为服务浙江外 绕这一定位和其他高校错位发展, 向型经济, 培育外语外贸类人才不断开拓发展空 间。但仅有定位还不够, 还要进一步深化, 首先要 围绕定位设计好基础学科, 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具 备外语优势的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才 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其次围绕定位设计好专 业和课程, 在参考传统专业的同时,还要体现时 代性和进步性,要捕捉后 G20 时代区域经济社 跟上时代步伐,从 会发展新信息,丰富课程设置, 标准和模式上多做考虑,这样学校的起点才会高 一点。 刘希平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和 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课程设计紧密相连, 是实现学校定位的最重要条件, 要围绕学科专业 有计划的培养与引进, 促进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 高。 刘希平强调,要依次推进国际化。在规划和 不断 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政治方向和事业方向, 推动学校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和科研建设国际 化。要多找合作项目、 多建合作平台, 实实在在地 这次赵伐的美国之行颇 推动国际化。同时指出, 有成效,要发挥资源优势, 做好后续工作, 尽力促 成合作。 刘希平指出, 要在改革上下功夫。特别是在 育人模式和课程改革上探索服务于区域外向型 让肯干事、 能 经济的新模式。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使老师在教学、科研和关 心学生等方面富于积极性。改革学校内部管理, 注重内部结构的建立和健全,充分发挥各部分的 作用。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二级学院 的作用, 做到权责二者不偏废。 刘希平希望,学校的发展要眼光放得远一 些、步子迈得实一些, 发挥好学校的传统优势,继 续在全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开拓创 新, 完成省政府、 教育厅交代的任务。 校党委书记宣勇感谢刘希平厅长对学校工 作作了非常全面的指导。宣勇表示,学校一定把 这些指示贯彻好、落实好,不辜负教育厅对学校 的期待,把工作做好。 宣勇将我校近期工作进行了简要汇报。宣勇 谈到,这个学期是我们整体搬迁到小和山校区的 第一个学期, 整体工作平稳开展。近期,学校的几 项重点工作是: 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学校“十三 五”规划纲要在上个学期通过了校教代会的审 议,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下一步主要是六个子规 划的制定,从六个方面对纲要进行细化,把任务、 举措和保障具体化,要求目标、战略能够落实。通 过子规划的制定,明确学校发展路径,推进学校 改革。二是在学校整体置换搬迁后,以谋划未来 的眼光来看,办学空间还受到一定的制约,建设 资金上也存在一定缺口。三是贯彻教育厅指示, 处理好与杭外置换的相关工作, 目前整体工作平 稳,将继续做好后续工作,画个圆满的句号。四是 学校师生承担了 大量的 G20 峰会志 愿服务 工 作,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学 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五是暑期学校中层干部读 书会围绕推进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进行了学习 和讨论,认识到浙外未来的发展,必须围绕国际 化战略提升内涵,着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和国际化 人才培养的改革, 为服务地方经济及杭州城市国 际化提升多做贡献。六是师干训工作是学校的传 统优势,教育厅对这项工作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也 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学校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 作。 校长洪岗、党委副书记赵伐、副校长曹仁清 分别就相关工作作了汇报。 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庄华洁就师干训下 步工作的开展作了通报。 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翁品雄、高教处副处长 王国银,校党委委员、校办主任沈钢与我校相关 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参加了座谈。 一句话新闻 荩墨西哥驻华大使来信向我校致谢,感谢我校师生在 G20 杭州峰会期间为 接待墨西哥代表团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荥浙江省巾帼建功和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发文表彰 G20 峰会服务保障 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我校国际志愿者协会获得“浙江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荩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周烈来访我校。 荥澳洲独立学校联合会代表团来访我校。 学校官方微信 本报讯(记者 毕莹 宗和)新学期开学以 来,校党委书记宣勇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截至 本周(第四周)先后走访调研了教务处、校建 处、英文学院、宣传部、人事处、商学院、学工 部、科研处、东语学院、校办、艺术学院和资产 处等 12 个单位。每到一处, 宣勇都与一线教职 工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仔细听取每个班子的 工作汇报,与大家亲切交流。他对各职能部门 和二级学院的工作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对今后 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在调研中,针对人才培养工作,宣勇指出,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他对人才培养质 量保障提出了五个层次的要求:就学校而言, 要根据社会需求,完善专业结构,建立适应社 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专 业体系; 就学院而言,专业建设要满足社会上 相关行业对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要 明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就学系而言,每 门课程的内容、教材的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目 标;就教师而言,课程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手 段的改革;就学生而言,要注重学习能力和获 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 惯。 针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宣勇指出,科 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围绕人才培 养和社会服务来进行科学研究。凝练方向,围 绕浙外的定位做政府关切、社会需要的科学研 究。促进、加强和引导大家形成科研团队。 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宣勇指出,要根 据学校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 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突破,重视引进能引领学 科专业发展、带动团队建设的领军型人才。尽 快建立起“领军型人才 + 梯队”的组合,促进教 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针对招生就业工作,宣勇形象地将招生与 就业比拟为“进口”和“出口”。他指出,在高等 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国家,招生是全校高 度重视的一个环节,作为学校最大“进口”环 节,招生会引发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 多形 变化。他强调, 在这项工作上要精益求精, 式、多渠道推广扩大我校招生影响力。就业作 为人才“出口”,在保证就业率的基础上,提高 就业质量,将扩大国际化就业作为就业工作新 课题。 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宣勇要求宣传工 作成为师生的精神引领、学校的形象代言和党 委的喉舌强音。他强调, 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 优势,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加强思想建设,将 中央、省委等上级组织和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 及时传达推广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干部当中, 凝练精神,提升思想,做好精神引导;加强学校形象顶层概念设 计, 通过网络、 微信和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系统宣传,树立浙外整 体良好形象;加强学校战略、学校倡导的价值取向宣传,让广大教 作正向修正, 凝聚人心,同舟共 师知晓学校愿景。围绕战略目标, 济。要围绕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宣传工作。 针对校园建设和资产管理工作,宣勇指出,要按照上届党委 定下的目标,加快推进新校园二期建设和校园景观规划。贯彻十 八大精神,发挥好市场化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化合理配 置校内空间和设备等资源,发挥资源更大的使用效益。不断加强 学习和研究探索,围绕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研究制定相关“十三 校 党 委 书 记 宣 勇 深 入 一 线 开 展 调 研 五”发展子规划。同时,需高度重视廉政问题, 要经得起组织检查 和历史检验。 宣勇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公室工作的 针对学校办公室工作, “五个坚持”理论勉励大家,并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要 多了解高等教育趋势,更好地了解校情,做好校本研究;要加强重 增强服务意 大决策的落实、 检查和监督,提高学校决策的执行力; 识,体现大服务理念,为学院、部门提供良好服务; 要加强学校各 部门、学院(部)、 直属单位办公室主任这支队伍的建设,并充分利 用起来; 要坚持开放理念,多走出去,多了解兄弟高校。 宣勇在走访英文学院、 商学院、 东语学院、 艺术学院等二级学 院时指出,学校的主要依靠力量来自二级学院,学院的办学自主 性是学校的活力所在,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宣勇强 调二级学院的发展,一要体现国际化, 世界一流大学的认定要看 我们的国际化 毕业生是否能进入世界一流的企业公司等组织中, 也要看学生是否能进入国际行业组织,需要以此来验证未来发 展。他希望越来越多的浙外人出现在各种场合,做到“有作为、 有 声音、有声誉” , 更好地提升学校美誉度。二要有充分的市场意识, 要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各学院应认真思考在后 G20 时代如何在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科学研究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三要 有自主性,学院要增强自主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相对独立地 办学。各学院要根据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做好本学院的“十三 五”发展规划, 科学谋划自身发展,共同讨论和描绘学院在师资队 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未来构想。宣勇要求各学院结合 “两学一做”,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为教师、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全 校上下真正形成“老师爱学术爱学生,学生爱学习爱学校”的良好 局面。 党委副书记赵伐,副校长赵庆荣、曹仁清,党委委员、校办主 任沈钢等领导一同参加了调研。 据悉,下步,宣勇还将继续深入其他部门和二级学院开展调 研。 【“十三五”规划 】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6 年 10 月 15 日 图文速读: 浙江外国语学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知名本科高校的关键时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依据学校章程,制定《浙江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本报现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规划纲要》主干内容提炼出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学校“十三五”的美好发展蓝图。 指导思想 02 以“四 个全面”战略 布局为引领 坚持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发 展理念 着力提升学科建设 和科学研究水平 —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 —— 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 —加强学术品牌培育和科研质量提升 —— 以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为导 向 —— —推动科研国际化 以内涵提 升为核心 以全面提 升教育国际化水 平为重点 以深化体 制机制改革为动 力 03 着力提升人才队伍 国际化水平 工作方针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 坚持 创新发展 —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 —— 坚持 特色发展 —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 —引进高层次外国文教专家 —— ——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五个发展 坚持 改革发展 坚持 开放发展 04 坚持 协同发展 着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浙外特色智库 —— —开展文化交流服务 —— —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 —发挥教师教育传统优势 —— 发展目标 —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 —— 到 2020 年,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 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 人 才 培 养 特 色 鲜 明 主同 体类 学院 科校 进先 入进 国行 内列 国 际 化 特 色 显 著 成授 为权 硕单 士位 学 位 05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 ——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主要任务 着 力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着 力 提 升 学 科 建 设 和 科 学 研 究 水 平 着 力 提 升 人 才 队 伍 国 际 化 水 平 着 力 增 强 社 会 服 务 能 力 着 力 完 善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六方面任务 01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专业建设 ——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 —构建国际学生流动机制 —— —— —强化实践教学 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实施科研平台建设计 划,以高层次学术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科整 合和优势集成,形成促进学术发展的体制机制。 3.加强学术品牌培育和科研质量提升。鼓励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坚持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 引导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发挥学术任务牵引作 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内涵 用,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4. 推动科研国际化。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科 提升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为重 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始终保持战略 研,重点引导和支持重点学科主办或承办高水平 定力, 厚植优势, 强化特色,形成品牌,提升质量, 国际学术会议。 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 的知名本科高校,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 (三)着力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外语类高层 “两富” “两美”浙江作出新贡献。 次人才为重点,优先引进急需语种人才,加大柔 性引进力度。 二、工作方针 2.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实施中青年教师国 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 内外培养计划和中青年教师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创新的胆魄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 3.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实施教职工国 创新发展方式。 (境)外培养计划, 吸引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青年 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创优势,聚焦国际化 学者来校任教。 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学科专业特色、科学研究特 4.引进高层次外国文教专家。围绕一流学科 走差异发展、错位竞争的发展 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的外国研 色、社会服务特色, 道路。 究人员或研究团队。 坚持开放发展。主动服务浙江开放发展战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任与职务 略,强力推动教育国际化,树立开放兼容的观念, 聘任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实现国际化办学跨越式发展。 坚持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品牌化、国际化、 (四)着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构建互联 1.建设浙外特色智库。建设面向企业、服务 集群化”三大战略,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推进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的应用型智库,围绕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共同协作” 的发展模式。 构建起 “优势互补, 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分析调研和数据库建设, 坚持改革发展。向改革要动力,扎实推进学 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校综合改革创新,汇聚新的动能,增强学校办学 2.开展文化交流服务。组织策划一批重大文 活力。 化交流或学术研讨活动,打造文化交流服务品 牌,推进中华文化和浙江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 3.促进汉语国际推广。深度参与国家汉办的 三、 发展目标 汉语国际推广活动,支持师生赴海外孔子学院教 到 2020 年,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 学或实习。 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鲜 4.发挥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做精做强做特师 明,国际化特色显著,主体学科进入国内同类院 训干训,打造名师名校长高端培训和英语教师高 校先进行列,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端培训品牌,在省内同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地 位。 5.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建设面向社会的考 四、 主要任务 试中心, 构建出国留学通道,发展海外中心项目, (一)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学生提供到国外名校学习深造的有效途径。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协同育人机 制, 推进协同育人; 加强文化校园建设,营造立德 (五)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树人良好人文环境。 1.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新校区网络与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总体布局, 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校园大数据共享平台工程、 建立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动态机制;实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办事大厅建设工程、在线 施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培育语言文化类特色专 教育平台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提升工程和教室 业;建设国际化专业,开展国际化专业的教学改 智能化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 革课题研究和实践; 增设非通用语种专业,按照 2.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建立与教学、科 复语模式开展培养。 研发展相适应、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 3.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计 障体系。 划,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加强全外语课程建设,集 3.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深化服务保障体制改 中力量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 革,构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协同推进机制,提高 划,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外语水平和跨 管理服务水平。 文化沟通能力;完善教学基层组织,建立健全基 层教学组织及其考核机制。 (六)全力建成小和山新校园 “外语 + 专业” “专 4.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 完成小和山新校区二期(北区)改扩建工程, 业 + 外语” 培养模式改革,发挥学校多学科的综合 做好已置换入校园的维修改造工作,根据学校事 优势;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多种形式人才培养 业发展需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再新建不少于 模式改革; 推广第二外语学习, 改革非外语专业的 30000 平方米的培训楼、专家楼和学生宿舍。 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国际化卓越师范生培养,建立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师范生培养体系。 五、 保障措施 5.构建国际学生流动机制。推进学生出国境 “双十双百”计划,与 100 所国(境)外院校建立 (一)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 实质性合作项目,公派学生出国境项目达 100 弘扬创新精神,以创新的精神、 创新的理念、创新 个;实施“留学浙外”计划,开展留学生的订单式 的胆魄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培养。 (二)深化综合改革。通过改革创新,汇聚新 6.强化实践教学。构建 “专业实践 + 国际化 的动能,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在重点领域着力破 志愿者服务 + 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 解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现代大学 体系;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学院,实施基于项 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 目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实验室建 现学校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新跨越。 设,构建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加专业实验室的实验 (三)依照章程治校。全面落实学校章程,积 室架构体系以及“真实—模拟—虚拟”相结合的 极推进依法治校。 实验室功能体系;打造一流国际志愿者品牌,成 (四)加强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 立涵盖所有语种的志愿者服务联盟。 设;加强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 (五)落实经费保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科 (二)着力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 学管理建设经费;完善经费管理制度。 1.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加强学科内涵建 (六)强化规划执行。加强规划管理,健全有 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发展格局。 效机制,形成实施合力。 一、指导思想 全 力 建 成 小 和 山 新 校 园 06 全力建成小和山新校园 —完成小和山新校区二期 —— (北区)改扩建工程 保障措施 【 2016 年 10 月 15 日 专版 】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学生爱学习爱学校” “老师爱学术爱学生, 用爱 筑梦大学“第一课” 【编者按】校党委书记宣勇在暑期中层干部读书会上要求,全校上下要形成一种“老师爱学术爱学生,学生爱学习爱学校”的良好环境。如何为营造 这种环境制定相关制度,推进相关工作,各个学院在开学季系列工作中积极践行。 在始业教育中,各学院力求以多种形式深化始业教育内涵,注重精神引领,引导学生爱学校、爱学习;院士、教授、博士齐上阵,用自己对学术的求索 精神和对学生的关切之情,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专业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倡导文明修身,勉励学生做有抱负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全员育人,用 “爱”筑梦大学第一课,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成长为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具的浙外人。 精神引领 学生爱学校爱学习 从跨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新生身上便烙有浙 外的印记。如何培养并加深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情 感联结?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就是培养学生爱 学校,爱学习。在开学季各二级学院面对“九五 后” 的大学生,下功夫去了解他们的思想与个性, “大餐”。 端出了形色俱佳的主题 东语学院首次举办的师生见面会“先声夺 人” ,不同专业的老师身着各语种国家的传统服 饰, 展示了典雅的和服、 明艳的韩服和阿拉伯长 袍, 可谓盛装出席。老师们希望用丰富的视觉效 果打动新生们的心,为师生的深度教学互动带来 良好开局。 中文学院的新生开学典礼则注重庄严的传 。伴随着悠扬 统礼仪, 引导学生懂得“尊师重道” 的古乐声, “ 拜师仪式”正式开始,新生代表们身 着汉服,站在导师们面前诵读拜师帖并敬呈导 师, 导师回赠《弟子规》,随后全场新生齐声诵读 《弟子规》。简单庄重的仪式让师生重温经典的同 时, 传递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爱学校,首先要让同学们了解学 校。科技学院则把新生的开学典礼与校情校史教 育有机结合起来,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历 史沿革和发展脉络。学院总支书记还为新生上了 “校情院情” 第一课,告诉他们学院在学校特色培 坚定他们的专业梦 育过程中经历的转型和创新, 认识自己, 成就未 想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 各系主任深情地告白同学们,老师 来” 。典礼上, 永远是大家成长路上的知心人。 艺术学院的新生开学典礼则是与迎新晚会 结合在一起。在这台主题为“不忘初心·艺起前 行”的晚会上,创意与走秀交叠,歌声与舞步齐 飞。这场高水准的专业演出点燃了新生对专业 学习的热情。晚会现场还播放了一段新生报到 当天采集到的视频集锦,新生悄然立下四年的 学业梦想, “ 我想做一名钢琴老师” “ 我要考研” “我想参加更多的艺术实践”……同学们此刻与 同窗分享理想、彼此监督,以期在四年后成为更 好的自己。 名师助阵 科学规划专业学习 各二级学院在与新生有了初次的亲密“接 触” 之后, 便趁势而上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摆 正学习心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相比中学课堂 里老师手把手教授知识, 学生在大学里要面临的 是自主生活与自主学习。在这里,人人都能充分 践行个人兴趣,让自己得到全面自主地发展;在 这里,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和启发同学们自主 地去做更多探索;在这里,学校为同学们搭建了 各种平台,只要你肯努力,谁都可以赢得更广阔 的成长空间。 为进一步激发新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我校特 聘教授——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李延龄为西 语学院全体新生作了题为“如何学好外语”的讲 座, 为初学语言者指明了方向。课上, 李院士用自 身几十年的外语学习经历和感悟教授新生们外 语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为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和难得的学术养分。并嘱咐学生在做好学问的 提前做好学业和人生规划。新 同时要学会做人, 生们纷纷表示听完讲座受益匪浅, 不仅近距离目 睹了专家风采,更是找到了努力的目标,激发出 勤奋学习的信心。 在开学典礼上, 中文、教育、 艺术等学院分别 为新生致辞。许 请来了“2016 我最喜爱的老师” 菁频教授向新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陈伟 伟副教授提出了大学生要坚守的三条底线—— — “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生活” ,希望新 生们尽快完成从“儿童”到 “成人” 的转变。 各二级学院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专业宣讲 会、学习交流会,请来专家学者系统阐述专业的 制 发展概况,帮助新生少走弯路、尽快熟悉专业, 定出详细、科学的学业规划。 在教育学院的始业教育课上,学院负责人向 新同学们介绍了我校在小学教育专业上的悠久 历史和丰富经验, 以及将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前置 的优势,并着重介绍了国际化创新实验班的情 况。引导大家迅速明确自己有关学习、生活与就 业的方向并找到适合的路径实现理想。 东语学院朝鲜语专业的新生见面会采取自 由提问的方式,气氛活泼轻快。针对同学们提出 的关于专业学习、 大学生活、 就业方向等问题,专 业老师们耐心地一一作答。金镛镇博士还为同学 们倾情演唱了韩语版的《I believe》,一下子点燃 了现场的所有同学的专业学习热情。 文明修身 做有抱负有信念的社会公民 叶圣陶曾说过: “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大学教育中 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同学 而言,从一开始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 惯则显得尤为重要。 “成为什么样的人” ,艺术学院围绕这个命题 开展了“新生第一课” ,即礼仪教育。从思想情操、 社会公德引申开去,强调青年学子应当肩负起的 “讲文明、树新风”的要求虽说是 社会责任。这些 “知”与 人人熟知,但未必每个人时时刻刻能做到 大学校园 “行” 的一致。换句话说,作为精神园地, 不仅仅是“授业解惑” , 更需要践行“传道”来培育 合格的社会公民。 商学院为新生精心定制了一道“开学大餐” —— — “商鹰成长计划” 。开学之际,多个专业的教 授齐上阵,针对大学生的成长问题,悉心指导同 学们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老师们指 出,我们的学生需要补齐实践能力弱、承受能力 弱、社会观念弱等多个短板,才能习得“领袖才 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担当的人。 “细节 决定成败” ,文明修身的空间自然包括了学生每 天生活的寝室。打造“公寓文化”是商学院在军训 期间重点强调的工作。从召开新生寝室长大会, 到教官在宿舍开展寝室内务指导工作,再到首次 评选新生精心布置的“高颜值寝室”……这一系 列环环相扣的活动, 不仅端正了同学们养成良好 生活习惯的态度, 更为营造和谐融洽的寝室氛围 打下良好基础。当同学们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地 清扫“一屋”之时,才能够从容不迫地到“那么大 去看一看。 的世界” 早日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 成长, 高素质人才。西语学院启动了海外留学“学长 引领计划”。在海外高校里留学深造的学子们 专门录制了迎新视频,他们通过网络与学弟 学妹“面对面”交流,详细介绍自己的交流项 目以及异域文化体验等,让新生们直观地了 解到本专业学习的“国际化进程”。教育学院 精挑细选了四位班助,他们在开学前后的几 个月时间里,长期通过网络平台为新生答疑 解惑,让新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馨 氛围。 同样被这份温馨情意所打动的,还有东 学院为十月 语学院的新生们。在国庆节当日, 份生日的大一新生办了一场“国庆生日趴”。 宿舍管理员与班主任、辅导员一起出现在生 日会现场, 为同学们送上生日贺卡。为了感谢 入校以来宿舍管理员对自己的照顾和帮助, 庆生的同学们还代表全体新生向他们送上了 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东语学院将宿舍管理员 与同班主任、辅导员一起纳入校园人文关怀 体系,关爱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通过举 办“国庆生日会”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不仅增 进新生对学院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将爱 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 今年,国际学院招收的海外留学生人数 创下新高。为帮助大家尽快地熟悉杭州、融入 校园,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学院借助学校 与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帮助留 学生招募到结对伙伴和结对家庭。在与结对 伙伴们密切互动的过程中,这些热爱中国文 化的学生们一定会更快地适应在我校的学习 全员育人 合力为梦想引航 开学季,导师、学长、校友、宿管员等各类人 员都站在迎新队伍的大军里,大家“手把手” 将大 的校园里充 一新生领进门, 让学生在这充满“爱” 分汲取营养、茁壮成才。 中文学院着眼新生的实践养成、专业规划, 学生一入校即实行导师制。可想而知, “站”在术 业有成的导师们的肩膀上,学生们将更加迅速地 生活。 迎新队伍中,自然少不了优秀校友的身 影。优秀校友展现的事业成就和成长历程, 在指导大学生作职业规划时,能够起到积极 的示范与激励作用。在英文学院的新生开学 典礼上,2014 届校 友余 成川 专 程从 上海 赶 来,启动了学院首个校友奖学金—— —“澳地 校友奖学金”,每年拿出五千元资助商务英 语专业中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学生 ,并表 示以后有能力了再不断增加资助金额。余成 川向现场师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 了对母校和恩师的感恩之情。中文学院则举 行了优秀校友论坛,邀请了杭州日报记者李 维和、杭州市哇哈哈小学老师黎霞君等优秀 校友参加。大家与 2016 级新生分享他们学 习生活的经验,通过交流,帮助新生明 确目 标,做好大学生涯规划。 学校着眼学生生涯规划的多元需求,扎 实做好始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营造“老师爱 学术爱学生,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的良好氛 围,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家国情怀和国际视 野兼具的高素质人才。 (记者 薛海丹) 【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来到以色列 】 2016 年 10 月 15 日 马德里不可思议 文 \ 吴煦冉 行走在台湾 文 \ 何超天 却像一个小小地球村。班 记得大二的某一天,班主任 化设计, 拿来一本宣传册,上面是以色列 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而我 海法大学暑期阿拉伯语强化班的 作为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辨识 这本小小的宣 度很高。老师上课会让我们介绍 招生信息。没想到, 传册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自己国家文化,所以每次课不仅 以色列的第二官方语言是阿 仅是语言课,更是不同文化之间 拉伯语,之前一直听老师说以色 的交流盛会。每周五天高强度的 列人教阿拉伯语比阿拉伯人还要 学 习 之 后 老师 会 在 周 末 带 我 们 凯撒利亚、 科学系统,于是我便对这个海法 field trip 去耶路撒冷、 大学的阿拉伯语暑期强化课程产 拿撒勒、特拉维夫和阿卡等文明 我对以色列的 同 历史古城。渐渐地, 生了强烈的兴趣。几番周折后, 海法大学的老师取得了联系,并 认识更加真实。 从那以后, 每年的寒暑假,我 着手准备一系列的申请程序。在 网 上 进 行 阿 拉伯 语 水 平 测 试 之 都会前往以色列学习希伯来语, 后,对方学校老师说我的阿拉伯 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语言和这个 语水平比他们提供的阿拉伯语强 国家。希伯来语没有阿拉伯语那 化班的水平要高,不能让我参加 么复杂的语法和粗旷的发音,却 他们的阿拉伯语强化班 (正因为 有着自己的优雅和活力,一个个 此 ,我 觉 得 以 色列 的 老 师 很 负 字母和单词都是理性和历史的沉 责)。之后他们便向我推荐了希伯 淀。作为消亡了两千年却在近代 来语强化班,因为我本身就对小 被复活的希伯来语,它本身就是 语种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 奇迹,所以我在学习希伯来语的 希伯来语又和阿拉伯语同属闪族 时候都会带着一种敬畏的心。 在大三的时候,我开始着手 语,所以我决定前往以色列学习 准备申请研究生。因为对以色列 希伯来语。 来到以色列,马上被她的美 和希伯来语的热爱,加上对本专 给吸引了。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 业阿拉伯语的浓厚兴趣,我便把 城市,安静平和的就像一座欧洲 以色列作为自己的第一也是唯一 海滨小城。这里的人们对亚裔人 选择,而被誉为“中东哈佛”的耶 当知道我是中国人后,更 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成为了我的首 很热情, 会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好感。这里 选。我选择的专业是伊斯兰中东 有 着 广 袤 的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有 研究,之所以择其为研究方向是 IBM 在 美 国境 外最 大的 研 究中 因为我想在学习了中国,阿拉伯 心, 有地中海迷人壮丽的景色。学 对中东问题的看法之后,再从以 校边上就有一个阿拉伯德鲁兹人 色列的角度,在中东这个巴以冲 小镇,所以每当一天课程结束后, 突的中心,去深入地学习研究中 我都会去小镇趁着采购食物的间 东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终 隙和当地的阿拉伯人交谈锻炼阿 于拿到了希伯来大学的伊斯兰中 东研究专业的 Offer。我不知道这 拉伯语口语。 很快地我就开始了希伯来语 一年我会又怎样的经历和体验, 的学习。据说这是因为以色列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耶路撒冷的 希伯来语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是 这一年,我会很幸福。 (作者系东语学院 2016 届毕 针对移民来以色列的犹太人,使 他们能在短期内掌握希伯来语并 业生) 适应以色列的生活。班级是小班 文 / 姜睿 九月上旬,我一个人从马德里巴拉哈斯 当你认识的“未知”这件事情的魅力,你会为 机场出来。同往常一样, 推着两个行李箱背着 自己正在进步而感到骄傲。 今 身处于一个与自己文化不同的环境,难 书包。不同的是之前都是降落在巴塞罗那, 年换成了马德里。凌晨的马德里还是灯红酒 免会比较与自己的认知不同的地方。当你看 到电视上报导工人罢工上街头举行游行的新 绿, 嗯,这就是接下去几年我要待的地方。 好多人问我为什么前两年学习都是在塔 闻时,当你看到街上两个身材匀称的男生手 拉戈纳,选择研究生学校时却完全不考虑近 牵着手时,当你真正静下心在博物馆里看着 我更熟 画作在脑海里产生不同的画面时,或者当你 一点的巴塞罗那。确实,相比马德里, 悉巴塞罗那,毕竟以前周末坐个小火车摇到 看到早上五点还有人排着队进夜店时,你会 巴塞罗那吃个晚饭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打从 发现自己认识的太少。 有一次在路边喝酒,看着周围或喝着啤 心里我还是更喜欢巴塞罗那这座城市,光是 没有海这一项马德里就减分了。毕竟提到马 酒高谈阔论的朋友,或成群结队大概要去夜 店的人群,一个朋友说她欣赏他们失业了但 德里, 我第一个想到的只能是博物馆。 但是不改变怎么会有更多的体验,不试 还是要晚上出来享受夜生活的心态。这话大 试怎么知道自己可不可以?接下去的几天, 概是玩笑话,也没有任何的不敬,但是这理还 抱怨家人,抱 我奔波于学校、银行,以及为了完成手 续不 真是这么个理。与其抱怨自己, 得不去的各种办公室; 同时默默吐槽着他们 怨社会,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再看看 让人几近崩溃的低效率。往往一个上午只能 事情该怎么处理。当然这纯粹是个人的想法 去一个办公室,等到下午要去银行时,不 好 和选择,你要选择当下就立刻处理好所有事 意思,下午银行不开门,只能坐在街边 喝杯 情也未尝不可。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这个世 你才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这些不 界是多样的, 啤酒了。 并不存在着对错或者优劣。但是请尊 马德里是个大城市,当然这只是跟之前 同之间, 本科时去交换学习的城市塔拉戈纳相比。当 重和保护这些选择,你会因为自己生活在这 以前下楼就是的地方现在需要查地图,转地 么一个丰富的世界而感到自豪。 (作者系西语学院 2016 届毕业生) 铁才能到时, 才能感觉到小城市的好处。但是 他乡亦故乡 文 \ 刘楚 告诉所有人,我 四年前, 当我以学生的身份来 发自内心的真诚, 我热爱这个国家。 我心心念念的是 热爱这片土地, 到意大利求学时, 为什么? 早日学业有成回国, 从未料想过有 但是, 将 仅仅是因为他优美的环境? 朝一日我会决定长期居留此地, 不,中国也有壮丽多彩的大好河 这异乡作为我的第二故乡。 尚且年幼时,并不能体会背 山。那是美味的地中海饮食?不, 井离乡漂泊在外的苦,也不甚理 中国的饮食更丰富。那是为什么? 解那些削尖了脑袋要往国外去死 每当我问自己,我都会想起我的 活不要回来的心情。我想,我的祖 那些意大利好朋友们。一张张可 国多么好,外面的月亮哪有那么 爱的脸庞,一副副真诚的性情,一 我虽 腔腔澎湃的热情。所有我受到的 圆。当我在外漂泊三年之后, 所有我得到的关爱, 都让我 然不是很赞同理解一些人的“国 帮助, 外就是好” 的理念,但我还是改变 深深地热爱这个可爱的国家。 意大利人慢悠悠享受生活的 了最初的坚持, 选择了留下。 曾有朋友在我的朋友圈里评 态度,落到生活细处的“慢”文化, 论说: 很多人不会出国是因为他们 还有融入骨子血液里的对美的热 街头巷 都让我感动。在意大利, 知道出去了之后就回不来了。我 爱, 想, 他们是过度美化了国外吧。其 尾随处可见意大利人精心装饰的 实, 在何处生活, 不过是一种普通 美丽阳台和悠闲晒太阳喝咖啡听 的选择而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 广场音乐的意大利人。就是拉根晾 也会把红绿白的衣 风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情, 衣绳晒旧衣服, 仅此而已。 服裤子排成意大利的国旗。我最好 选择自己所喜爱的, 于我,意大利已是融入我心 的朋友的父母,是意大利普通农 当我在她家的乡间劳作休憩的 中的一片美丽土地,他不再是一 民, 个我匆匆路过短暂停留的国家, 小屋外用餐时,她的母亲都会在简 而是我深深热爱的另一个故乡。 陋的木桌上将新鲜的柠檬摆放好 当我还在比萨大学上学的时 作为漂亮的餐桌装饰。 慢一 Piano, piano.(慢一点, 候,我们学院来自纽约大学的教 你的家乡在哪里?我以非 点)几乎每一个意大利人都会对 授问我, 常骄傲的声音清晰吐字:杭州,一 新到意大利行色匆匆的异乡人说 个非常美丽的中国城市。教授微 这句话。我另一位好友的爸爸就 笑着感叹:哇,楚,你好为你的家 曾对懵懂的我说,生命只有一次, 乡自豪呀, 那意大利呢, 是否不如 慢慢享受。 在意大利, 每一次抬头,都能 你的家乡让你喜爱? 每一个夜晚,都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我 看见碧蓝的天空; 也是我 可以站在朗朗的星空下;每一个 身上,我的意大利同学们, 都可以在街头的音乐中,倚 在意大利最亲密的朋友们,都好 周末, 奇地望着我,带着一些忐忑,带着 靠着百年的建筑,喝一杯咖啡;每 一些期盼, 屏息等着我的回答。我 一步踏过的,都是几百年前的石 都是百年沉淀的历 流经我的, 缓缓以坚定的语气回答:不,他们 板; 爱她,也是为了怀念我 班中响起热烈 史。或许, 是一样的。顷刻间, 的掌声,好些同学激动得脸都红 的有着更久远历史的祖国吧。 每一种选择都 没有 高低 之 了,连声 对 我叫“Brava!(太棒 分, 也没有好与不好, 只有自己知 了)” 。 当时的我, 是非常感动的, 我 道合适与否。 (作者系商学院 2012 届毕业生) 并不是为了朋友们的情面,而是 本报编委会主任: 赵 伐 副主任:徐 勇 学在浙外 雷涵喻 作 对台湾的向往由来已久。从小在教 科书里就知道的阿里山和日月潭,在我 儿时的心灵中烙下美丽的倩影和挥之不 去的情结。后来又接触了许多台湾的文 化,比如高山族的舞蹈,美丽的槟榔西施 等。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 在大三时有幸作 去台湾静宜大学学习。台湾, 我 为交换生, 真的来啦。但你的美好需要慢慢体会。中 秋节的那一天,台风就要登陆了,天空灰 沉,阴雨延绵,台湾的学生们已经早早回 家吃烤肉(在台湾,中秋节盛行吃烤肉,正 如我们中秋喜欢吃月饼),我和陆生室友 们在寝室里躺着, 默默无语。 台湾,台湾,曾经在嘴巴里咀嚼到带 了一丝丝甜糯味道的名字, 此刻却忽地沾 染上了橘子皮的苦涩。当时雀跃着收拾行 囊的人,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在海峡对 岸留下一行清泪,默默念着余光中的乡 愁, 但是在和家人通话的时候又要挤出一 副一切顺利的表情,轻松地把身边的麻烦 事一带而过。 不过,台湾的风土人情格外迷人,让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两岸一家亲。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当我远在台湾的时 候, 才意识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这里, 我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他们彬彬有 礼,会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热情地伸出援 手, 在我低落的时候送来糖果,在我不安 的时候对我微笑。台湾有很多耳熟能详的 文化名流,比如胡适、余光中、席慕容、李 敖、李安等。众多对我们这代人影响深远 的殿堂级流行歌手如邓丽君、罗大佑、李 宗盛等。还有电视里看到的那么多温和活 泼的台湾女孩和传说中的美味小吃,种种 这些,都让人按捺不住想一探台湾这个小 岛的风貌。 马尔克斯写过一本书,叫做《霍乱时 期的爱情》,里面有句话很有趣。他说: “趁 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 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 会遇到的。”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 制胆怯, 年轻人却唯独是这个世界上最不 应该胆怯的群体。我们拥有温热的血液和 怎么摔打也不会断的骨头,跌倒了,爬起 来就是。 想起前段时间在静宜大学看到的海 报,上面写着:为什么要当交换学生?问题 下面罗列着一二三四,大致内容是在最地 道的语言环境中口语水平会得以增强;在 外地独自学习生活,可以提高自己眼界, 认识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在毕业 前,要有不同的求学履历等等……这些, 不正是我所期待和经历的吗? (作者系中文学院 2014 级汉语言文学 专业学生) To Live a Bold Life with Possibilities 文 \ 余佳晖 If you happen to have watched the turned out that I could be a qualified movie, Me Before You or have read Jojo cooker, for most of my friends who tried Moyes’ s original novel, you probably re- the food I made would tell me that they member this word, “… Live boldly. Push miss those dishes every now and then. The yourself. Don’t settle.”This is what the fact is that before I have been in Hong protagonist Will Traynor wrote to his Kong, even my generous grandmother beloved Louisa Clark before his passing. would not approve my dishes. The point of When Will used his death and wealth to my old-fashioned experience is that the create Lou’ s possibilities of her young problem can actually be transformed into life, what I see is not only the beauty of the opportunity for improvement, and love,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charm of during this procedure of transformation life. “Knowing you still have possibili- the role of a positive attitude can hardly be ties” , as Moyes suggests, “is a luxury.” ignored. Certainly, a good attitude is also reAnd for me, my “luxurious life”begins with a sudden decision of pursing further quired in the study, while it would be highly influenced by another important study i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o live in an unfamiliar city, sure factor. That is inspiration. It might be bethere are numerous problems to be solved, cause I majored in literature, thus this and do make it clear that problems can be “inspiration”seems extremely crucial to rather different from time to time. It is not me, but no one would ever deny its sigthe method of solving the issue that mat- nificance in any kind of study. I have to ters, but the attitude you face it. For ex- admit that I appreciate the way professors ample, food can be a common concern for gave their lectures and love the discusmainland students, in terms of either price sions they designed in class. Although my or taste. After giving up all seven canteens weekdays were stuffed with endless readof my school, I finally walked into my tiny ing, writing, presentations, and group kitchen starting to learn cooking skills. It projects, I could never be tired of raising 田俊杰 主编: 毕 莹 编辑:杨秀中 薛海丹 questions, expressing opinions, and class discussing. Most professors would like to provide as many chances as they can to allow students’ speaking, and then offer with their feedback in one way or another. During the course of this sort of interaction, both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have the chance to be inspired, which would contribute to create a critical academic atmosphere. I was badly addicted to the academic inspiration, especially during my first semester, for at that time I ridiculously invited nearly every of my friends to sit in my Western Canon course, believing that listening to those lectures is the most worthwhile thing to do in Hong Kong. Study, at root, is one’ s own business, so careful notes and late nights are inevitable. My suggestion is simple: Before starting to study, make sure that it is what you want to do rather than what the professors demand you to do matters. Whenever you go, knock yourself out of the comfort zone to live boldly without certain conclusion, and to live an amazing life of your own. (作者系英文学院 2016 届毕业生) 浙江外国语学院报编辑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