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连工业 大连工业大学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 引 录 言 ......................................................................... 1 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1 1.1 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各项方针政策情况 .................................... 1 1.2 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及服务面向 .................................... 2 1.3 本科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情况 .......................................... 2 1.4 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 3 1.5 本科生源质量 ........................................................ 4 2. 师资与教学条件 .......................................................... 4 2.1 师资队伍 ............................................................ 4 2.2 教学经费投入 ........................................................ 6 2.3 教学用房 ............................................................ 6 2.4 图书 ................................................................ 6 2.5 仪器设备 ............................................................ 7 2.6 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 7 3. 教学建设与改革 .......................................................... 8 3.1 专业建设 ............................................................ 8 3.2 培养方案特点 ........................................................ 8 3.3 课程建设 ............................................................ 9 3.4 实践教学 ............................................................ 9 3.5 教学改革 ........................................................... 10 4. 质量保障体系 ........................................................... 11 4.1 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 11 4.2 制度建设 ........................................................... 12 4.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 12 4.4 工程教育认证 ....................................................... 13 4.5 国际评估 ........................................................... 13 5.学生学习效果 ............................................................ 13 5.1 学生学习满意度 ..................................................... 14 5.2 毕业及就业情况 ..................................................... 14 6. 学校特色发展 ........................................................... 16 6.1 一流学科为引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 16 6.2 国际合作办学稳步发展,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 16 7. 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 ..................................................... 16 7.1 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 16 7.2 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 16 7.3 加快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程实践教学 ............... 16 结束语 .................................................................... 17 II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引 言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2007年3月经教育 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 工为主, 工、艺、管、文、理、经六个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 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50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其中学校获批1 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 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辽宁省 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1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计划”第 二批试点实施学校,2014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农林”首批试点实施学校,建有国家特色 专业建设点4个,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 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18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 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4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近4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 课1门,其中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 精品教材奖9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9部。有国家级教学 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辽宁 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近年来,学校承办了“辽宁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三项省级 赛事,学生在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 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 多项优异成绩。 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 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各项方针政策情况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三部 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及“卓越计划”相关文件要求,积 极开展各项建设工作。经过教学单位、教学工作委员会多次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学校以党 委 1 号文件下发了《大连工业大学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2017 年 4 月学校牵头成 立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首批成员由高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共计 96 家单位组成。 学校积极推进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建设工作,从办学理念和定位体现应用型建设内涵,引 导大部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建立了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学校积 1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极统筹,各部门、单位通力协作,逐步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实验实训 条件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研究与创新效果显著,进一步 完善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管理体系。 1.2 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及服务面向 在学校整体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基础上,确立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社会责 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行业需求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3 本科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情况 1.3.1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共设 50 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 6 个学 科门类,其中工学 26 个、艺术学 13 个、管理学 5 个、文学 3 个、理学 2 个、经济学 1 个(见 表 1)。 表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专业代码 081701 081301 082502 070302 081702 081703 083001 071002 082706T 082701 082702 081903T 081601 080406 080407 080403 080201 120701 080204 080203 080901 080903 070102 080801 080701 080703 080603T 本科专业及学位授予门类 专 业 轻化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工程 应用化学 包装工程 印刷工程*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纺织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化学* 机械工程 工业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源与照明 2 学位授予门类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理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理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序号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专业代码 130502 130502H 130503 130504 130403 130508 130401 082803 120210 130509T 130507 081602 130505 130505H 130404 130301 120201K 120102 120206 120601 020401 120801 050201 050207 050103 专 业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雕塑 数字媒体艺术 美术学 风景园林 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与科技 工艺美术*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摄影 表演 工商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商务* 英语 日语 汉语国际教育 学位授予门类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工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经济学 管理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注:1. 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2个专业可授予第二学士学位,修业年限为两年。 2. 标注“*”专业为2016年未招生专业。 1.3.2 专业结构调整 2016-2017学年,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对于印刷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文化产业 管理、电子商务、工艺美术6个专业,继续停止招生,对于社会需求不旺盛,招生与就业前景 均不看好的本科专业按5%的比例调减招生计划。 1.4 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016-2017学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6779人,其中本科生15111人,(包括专升本328 人,中职升本667人),研究生1668人,本科生人数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为90.1%。全 校各类学生在校人数分布情况见表2。 3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2 全校各类学生分布情况 学生类型 在校人数 百分比(%) 本科生 15111 90.1% 研究生 1668 9.9% 合 16779 100.0% 计 1.5 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2017年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计划招生本科生3512人,实 际录取3513人(包含1名港澳台、1名专升本退役士兵),计划执行率达到100%,专业一志愿 录取率为65.7%,院校一志愿录取率为98.2%,新生报到率为97.1%。 普通类专业全国录取批次逐步提升,一批线上录取的生源数量逐年增加,二批录取专业 的最低投档分数稳步提高。除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和一批录取专业外,河北、黑龙江、河南、 安徽、贵州、江西、四川、陕西等地区,二批录取专业最低分已经超出或接近该地区第一批 次控制线。全国共有29个省份(批次)投档线高出省控线50—160分,较往年增加6个,其中 辽宁省二批本科理工、文史类投档线分别高出省控线107分和84分。艺术类专业全国大部分地 区参加提前批或第一批次录取,录取的综合成绩、文化成绩、专业成绩均有所提高。 2. 师资与教学条件 2.1 师资队伍 2.1.1 师资基本情况 学校重视内涵建设,把师资队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通过引 进和培养等各种措施,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校拥有中 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2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 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要完成人1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 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 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 进工程”“百人”层次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3人, “千人”层次26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 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特聘教授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 高校创新团队9个。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专任教师893人,生师比为18.3:1,满足了本科教学需要。师资队伍 具体结构情况如下: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 403 人,占总数人的 45.1%,其中具有正高级 职称 152 人,占总人数的 17%,副高级职称 251 人,占总人数的 28.1%。 4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历结构。学校注重教师队伍水平提高。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引进高层次 优秀人才,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日趋完善。全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695 人, 占 77.8%,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 275 人,占 30.8%,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 420 人, 占 47%。 年龄结构。学校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中,年龄在 35 岁(含)以下 187 人, 36 岁至 50 岁 556 人,50 岁以上 150 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 20.9%、62.3%和 16.8%。中青年 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基础扎实、年富力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1.2 本科生主讲教师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校本科生主讲教师 893 人,其中教授 144 人,教师教学过程规范,教学水平高,科研 促进教学明显。 学校共开设各类课程 5506 门次(2011 门),其中教授开设课程 1147 门次,教授讲授的 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 20.8%,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90.6%。 2.1.3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工作,投入专项资金,加大高 端人才引进力度,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学校成功柔性引进双聘院士2人,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在内的高层次人才 3 人,国外知名大学教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 8 人。同时,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及新出台的《大连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 分学科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计划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博士层次人员 133 人。 学校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各类人才进修 培训的渠道和政策,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共有 9 名教师依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合作项 目出国进行访学或研修,2 名教师申请业务进修,3 名教师申请博士后研修,15 名教师申请 攻读博士。另一方面,学校大力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出台《大连工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建设方案》,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直播讲座及网络培训课程,举办第四期中青年 教师雅思英语培训班、第二届英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国际创业导师(FET)创业基础教 学技能暨创业实训指导能力测评认证培训,制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计划等工作。 学校开通 27 门网络在线课程,可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既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又提高了教师 的专业知识;全年组织教学名师观摩课 10 次,开展教研活动观摩 20 次,其他课程观摩 28 次, 观摩教师达 200 余人次,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大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佳怡、信息科学与 工程学院赵璐璐分获辽宁省第三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会科学组、自然科学基 础学科组一等奖,生物工程学院李佥获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三等奖;外国语学院姜博和曲薇 蔚分获 2016 年“外教社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大赛暨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 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组一等奖和视听说课组二等奖。同时,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为 5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青年教师切磋教法、交流教学经验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举办了第九届“菁苑杯”教 学大赛,共 22 名教师凭借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授课魅力进入决赛并获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于 庆峰教授荣获第十二届辽宁省教学名师奖,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郭静教授获得“纺织之光” 奖教金。 2.2 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在人员经费逐年加大和养老金、年金改革实施带来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 预算除刚性支出外,重点向教学、科研倾斜。通过安排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学、专业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等校级专项,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同时,通过多渠道筹资,实现教学经费有 效开源,加强预算执行率等,使教学经费效益最大化。 2.3 教学用房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65751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9.72 平方米;学校实验室面 积 89902 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 5.27 平方米。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入使用, 新增实验室面积 7026 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室 212 间,座位 18669 个。其中多媒体教室 152 间、语音室 19 间、标准化机 房 19 间。学校在教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教室使用效率,加强教学条件硬件建设, 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各类功能教室已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 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2017 年,更新了多媒体教室投影仪,改建 19 间互动一体机教室, 投入近 200 万改建 5 间语音室设备,阶梯教室安装红外扩音设备,提升教师授课效果。 2.4 图书 图书馆馆舍面积 13927.5 平方米。截至 2017 年 7 月,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777415 册(包 括二级学院图书),生均 51.44 册。电子图书 1173538 册(包括电子图书、标准)、电子期刊 346889 册、学位论文 3295199 篇、数据库数量 22 个。图书馆 2016-2017 学年总计投入建设 资金约 700 万元。 表 3 文献资源建设一览表(数据引用 2017.7 统计) 资源类型 数量 纸质文献 77 万册 纸质期刊 10 万册 电子图书 117 万册 电子期刊 34 万册 中文电子期刊 20727 种 外文电子期刊 7369 种 数据库 22 个 电子学位论文 33 万篇 6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4 近五年生均年进书量(数据引用 2017.7 统计) 年份 购书量(册) 生均年进书量(册/人) 2013 14899 0.82 2014 21676 1.19 2015 51686 2.84 2016 44342 2.43 2017 55000(预计) 3.02 图书馆已经全面完成了统一检索平台的建设,师生在图书馆网站通过“一站式”检索即 可查询图书馆电子、纸质文献;“电子移动期刊阅读机”、“电子移动图书阅读机”开启了 移动阅读时代;“移动图书馆 APP”项目,显著提升了数字化电子资源服务能力。 2.5 仪器设备 学校拥有固定资产 12.9 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3.53 亿元。2016 年获批中央与地 方共建实验室项目 11 项,获得专项资金 2100 万元,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室的教学 条件。 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35297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9749 元,拥有 20 万以上大型设备 327 件,价值 16907 万元,设备完好率 100%。2016-2017 学年新增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总值 5226 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为 14.81%。 2.6 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2.6.1 信息资源情况 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建成了以万兆为骨干、百兆到桌面、整网三核心出口 冗余备份的校园网络系统。学生公寓网络接入覆盖率达 100%;拓展出口达到 1.7G;完成了整 个校园网全部核心交换设备的升级换代,为新一代的网络建设奠定基础;建设了统一认证系 统、VPN 外网访问系统、移动办公等,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和账户安全性;引进企业资金重新 建设了部分校园一卡通子系统,增加了教工食堂线上扫码支付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先进性;建设了覆盖全校所有学生公寓、实验楼门禁和车禁系统;建设完善了学校的高清制 作系统,建设了多机位现场直播画面切换系统,具备了多视角拍摄的能力;建设了替代实景 演播区背景的虚拟蓝箱演播室、虚拟演播室系统,可创造出逼真、立体的演播室效果;提供 邮件、论坛、网络课堂、新闻、FTP、VPN、云盘等多种网络应用和服务,并拥有教学、科研、 办公管理等多类信息化资源,为教育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完成了具有 282 个监控点的标准化考场建设。 7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6.2 网络资源的应用情况 学校继续加强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并首次开通泛雅网络课程平台手机客户端。共有 156 门课程利用平台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万余人次学生加入平台,在网上进行查阅资料、完 成作业等学习活动。 学校继续与超星尔雅公司合作,构建通选课网络学习平台,选用 22 门网络通选课,选课 共计 5033 人次,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引进智慧树、高校邦网络平台课和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在 线课程,开通 2 门智慧树共享课程,选课共计 1240 人次,开通高校邦网络平台课 3 门,选课 共计 202 人次,跨校修读学分项目作为建课方课程共有 4 门,使用方课程共有 4 门,选课共 计 865 人次。 3. 教学建设与改革 3.1 专业建设 学校获批成为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后,坚持“学校统筹,专业主导,试点先 行,稳步推进”为基本原则,积极开展转型专业建设工作,出台《学校转型专业建设通用要 求》,同时要求转型专业因专业制宜,研究制定专业建设任务书。学校共分两批开展校级转 型专业遴选工作,39个专业获批校级转型专业,转型专业数量达现招生专业总数的89%,划拨 转型专业建设经费670万。 学校完成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的申报工作,申报的通信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 两个专业全部获批;完成现有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清查工作,以及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等四个 专业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评估工作;完成光源与照明等五个新设本科专业评估工作。 学校继续贯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卓越计划”专业结合学科优势特色开 设“卓越计划”试点班,充分运用校外资源,与企业深度合作,请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017 年共有150名“卓越计划”专业学生顺利毕业。 3.2 培养方案特点 学校每四年修订一次本科培养方案, 2016年上半年完成了2016级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工 作,2016级的培养方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2016级培养方案定 位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将分类发展的 人才培养理念纳入《大连工业大学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中,促进部分专业 转型发展;在课程体系方面,201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实现, 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各专业均制定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同时充分借鉴工程教育认证的经验, 工学授予专业全部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方面,将创业能力 调整为实践能力,更加凸显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同时,学校根据辽宁省转型专业建设需求, 全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均已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个性化培养 8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方面,取消了试点建设、独立设置培养方案的模式,改为在专业中广泛推广,各专业可根据 实际情况开设特色人才培养方向,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展示才智 的平台。 3.3 课程建设 学校开设课程5506门次(2011门),其中开设通识选修课211门次(92门),共有18094 人次选修。6班型以上课程1085门次,占比19.7%,单班讲授课程2334门次,占比42.4%。 3.3.1 积极组织省级精品课程申报 学校积极组织现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参与 2017 年教育部精品开放课 程申报,共推荐《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计算机绘图与 CAD》和《大 学生创业基础》四门课程参评。 3.3.2 做好基础课程改革结题验收 学校对 2014 年立项的 9 门基础改革课程进行结题验收,通过组织专家组和学生共同座谈 讨论、课程负责人现场答辩等方式,对改革课程深入调研。 3.3.3 继续做好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建设 学校继续开展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遴选工作,并结合各学院特色,适当扩充申报指南, 通过教学单位推荐等方式,加强创新与拓展实践类课程申报。《化学与人类文明》、《材料 与文明》、《创新方法理论与实践》和《数字时代与创新思维》4 门课程获批第七批通识教 育选修核心课程立项。截至期末,学校共有 19 门课程获批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立项,立项 课程涉及历史与文化、哲学与社会、语言与文学、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文明、创新与拓展实 践六大模块,有助于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3.3.4 规范教材选用,推动教材建设 学校修订《大连工业大学教材建设立项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教材建设与改革工作的 具体实施意见》、《大连工业大学教材管理规定》等教材建设相关规章制度,鼓励教师编写 和出版教材,2016 年教师共主编和参编 21 本教材。 3.4 实践教学 3.4.1 实验教学 2016-2017 学年,学校共开设实验课程 376 门,实验项目 1873 个,实验开出率 99.26%, 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 95.75%。实验室使用基本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3.4.2 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生产、科研、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工科类专业主 9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要以毕业设计为主,非工科类专业以毕业论文为主,提倡选择学科交叉,互相渗透的题目。 各学院严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资格,限定教师指导学生人数,鼓励选聘相关对 口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担任指导教师。 引进CNKI平台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学院全面检测与学校抽检相结合,规定指导教师在CNKI 检测报告上签字确认,经答辩小组成员严格审查后方可允许学生参加答辩,严格控制毕业设 计(论文)的文字复制比在30%以下,杜绝毕业设计(论文)抄袭行为的发生,培养学生学术诚 信的良好学风。 3.4.3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学校各专业均与相关行业企业签订长期稳定的实习合作协议,积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2017年,“生物发酵产 业实训培训基地”获批为省级实训培训基地重点建设单位。 3.4.4 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建立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体系,“大创计划”和创新创业竞赛对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2年起,学校全面实施“大 创计划”,采取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的形式申报,学生的选题大都来自于生产实际,项 目建设期为1年,学校采取立项、中期、结项三次答辩的形式严格把控项目质量,2016年立项 401项,省级以上60项,校级341项,项目完成率达到95%以上,涉及学生1849人;2017年立项 400项,省级以上90项,校级310项,项目正在完成中,涉及学生1911人,项目覆盖学校所有 专业。学校积极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共同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三分之一的竞赛采取学校与 企业合作模式,连续两年获批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大创计划”项目。学校每年为“大创计划” 及创新创业竞赛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的经费支持。 3.4.5 素质教育 学校继续开展“博慧讲坛”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活动,共成功举办十期博慧讲坛,百家讲 坛主讲人张宏杰、于凡、唐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 馆馆长厉华, “一个人的徒步长征”左力等十三名来自名校、社会的知名学者、成功人士为 全校7000余名师生做了涉及历史文化、社会人生、文学艺术、军事等方面的精彩讲座,深受 全校师生热评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媒体的关注。 3.5 教学改革 3.5.1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通过引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选聘青年教师作为网络课程助教,实施线上线下结合教学 模式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灵活性和自主性。服装学院继续坚持艺术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理论 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综合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摄影等专业的特色,各学科深度交叉 10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融合,2017 届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获得六项大奖,成为本年度中国 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获得奖项最多的院校之一。 3.5.2 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与验收 学校确定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6项,其中重点项目13项,一般项目61项,支持项目31 项,高等教育课题专项1项,项目内容涵盖专业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 法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等方面。学校组织重点立项项目进行开题答辩,各项目答辩人分别 从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施方案、研究方法、具体实施计划等方 面对项目进行阐述,教学改革咨询专家就项目答辩内容指导点评,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并就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学校组织完成 23 项 2014 年度省级教改立项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学校组建专家组负责验 收工作,其中校内专家 5 人,校外专家 2 人,并根据各项目完成情况组织答辩,严格把关, 完成结题验收工作。 3.5.3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条件建设 多措并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基本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宗旨,以更新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为核心, 以深化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为重点,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专项教改立项、实验课程改革立 项、精品实践环节建设等形式鼓励教师进行实验内容更新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了 5 门 实验课程改革立项和 10 项精品实践环节复评、4 项精品实践环节结题检查工作。在基础化学、 生物、食品、纺织、材料等 20 个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基础上,大力建设大学物理虚拟仿真 实验项目,进一步推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 多方筹措资金,更新实验设备改造实验室,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在 2016 年中央支持地方 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争取到 1000 万元财政拨款搭建应用型化工化学类人才培养教学实 验与实践平台、数字化语言教学实训中心等六大学实验平台,全面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此 外,学校投入三百余万元,对大学物理、基础化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力学等基础实验室 进行设备更新及实验室改造,极大改善了基础实验教学条件。 4. 质量保障体系 4.1 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实行本 科教学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坚持每年党委和行政 1 号文件部署本科教学相关工作,做好 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坚持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召开教学专 题会议,重点研究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等重大议题,2017 年,党委常委会、校长办 公会研究涉及本科教学相关工作的议题共 36 项;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理清思路、改进措施;坚持校领导分工定点联系基层 11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制度、听课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学校领导定期通过听课、调研、走访、座谈、现场办公等形式,深入教学一线,及时了 解教学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形成了领导重视把方向、经费投入有保障、 师资服务保质量,深化改革促教学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和提升学校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4.2 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督 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学校修订 了《大连工业大学关于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制度的规定》并于 2016-2017(1)起执 行。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 41 号)修订《大连工业 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大连工业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等 5 项涉及学 生的规章制度;为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能力提升,学 校重新修订了《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4.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4.3.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 坚持教学秩序检查常态化、规范化。为全面掌握教学动态,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 和不定期的教学秩序检查,其中集中检查 1347 课次,及时地了解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各种问 题,为巩固良好的教风、学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各级督导认真履行“教学督导制度”,无论是专职督导还是兼职督导都能坚持听课制度,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测评。2016-2017 学年,校专职督导员听课 1952 次,兼职督导 员听课 158 次,教学督导成在完成听课任务的同时,还担当教学大赛的评委、进行各类教学 建设改革项目的评审等。 坚持教学专项评价工作制度。本学年学校继续开展专项评价工作,避免了集中突击式检 查的弊端,加强后期整改工作。共组织人员参与 49 次座谈会,学院开展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 活动 32 次。 学校各级领导能够严格执行领导听课制度。本学年校领导听课 44 次,教务处领导听课 40 次,其他各级领导均能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学校每学期末均在校园网主页上对领导听课 情况进行公示。 为充分发挥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学校继续开展院级教学工作评价工作。 2016-2017 学年,共评出 7 个“教学管理奖”(其中理工组 4 个、文管艺组 2 个、学部组 1 个),7 个“质量工程奖”。 4.3.2 内外结合,健全学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公示制度。完成 2015 年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与公示工 作、完成 2016 年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工作。 12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 学年学校审核评估工作有序推进。主要完成工作有:七个分项自评与建设工 作组依据摸排阶段获取的一手数据,完成了审核评估 2016—2018 年工作安排的制定工作,并 依据时间表积极开展评建工作;学校定期召开七个分项自评建设组组长会议,积极推进审核 评估工作;教务处下发了《关于整理本科教学环节相关材料并规范存档要求的通知》,要求 各教学单位,对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文件,相关教学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并按要求进行存档, 学校开展校内自评工作;根据辽宁省教育厅下发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 评估实施方案》,学校起草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成立校、院(部)两级迎 评组织机构,并参加省厅审核评估推进培训会,全面启动学校审核评估的自评和迎评工作。 4.4 工程教育认证 生物工程专业提交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并被受理,将与已经通过两轮认证的食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在 2018 年上半年接受专家进校审核。 4.5 国际评估 国际教育学院以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合作项目为平台,引进南安普顿大学教学监督和 检查方式,定期对项目进行内审。同时,每学年接受 QAA(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的教 学外审,确保办学的规范和质量。内审包括来自南安普顿大学校级领导带领的检查团的监督 与检查,以及英方项目负责人的定期来访检查。本学年,南安普顿大学副校长 Alex Neill 教 授来访 2 次,英方项目负责人南安普顿大学商法艺学部副部长 Stephen Mortimer 和温彻斯特 艺术学院院长 Ed D’Souza 到访 3 次对项目运行进行内审,期间分别听取双方人员的汇报, 与师生分别座谈,检查教学环境与设施,走访课堂,对学生作品、作业的审阅,并根据检查 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QAA 外审官来访 2 次对项目进行外审,QAA 外审包括审阅教学资 料、考察课堂教学、与师生座谈,并就项目整体建设、教学及质量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等问 题进行交流。 5.学生学习效果 学校全面调动在校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积极性,促进教学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学 校屡获奖项,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突破,2016-2017 学年,获学科竞赛三等奖以上学生数达 500 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学生表现突出,得 到主办单位及评审委员会的一致好评。 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科技创新、技能竞赛中更是屡获 佳绩。获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三等奖以上人数达 190 余人次,获省级三等奖以上人数达 740 余人次。“自动擦窗机器人”、“太阳能烤箱”、“电子炮”和“无弦激光琴”等优秀作品 层出不穷,受到厂家青睐。 13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5.1 学生学习满意度 5.1.1 在校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面向在校生就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了学习满意度问卷调查工作,内容包括教学 质量、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九个方面,共发放问卷 2380 份,回收 2167 份。调查结果显示: 94.50%学生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满意;92.80%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满意;91.00%学生对 课程设置满意;96.10%学生对学校思政工作满意;96.30%学生对学风、考风满意;92.60%学 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感到满意;80.50%学生对学校生活条件满意;75.60%学生对学习条件满意; 89.60%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满意。可以看出,在校生学习满意度良好。 学校于 2016-2017 学年开展了两次学生评教工作,结果显示,3183 门次理论课程的测评 优秀率为 97.50%。 5.1.2 毕业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开展了 2017 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采用线上及线下两种方式, 开展 2017 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培养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工作。问卷调查覆盖全校所有 专业,共发放《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培养质量调查问卷》871 份,回收有效问卷 867 份,占毕 业生总人数 15.8%(毕业研究生 137 份);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覆盖全校每个专业对应的 2017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共发放《毕业生情况综合调查问卷》142 份,回收有效问卷 135 份。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于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情况,达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的比例为 97.73%。可见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培养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 调查问卷显示:96.50%的受访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总体评价满意;对教师尤其是专业 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联系实际方面的满意率达到 98.20%;对教学管理及校园文化表示认同率 达到 96.44%;94.50%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课堂理论 学习及校内外实习、实训。 5.2 毕业及就业情况 5.2.1 毕业生毕业情况 学位授予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在重视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时,一直坚持 学业标准,严把毕业关和学位授予关。2017 年,全校共有 3912 人离校,其中毕业学生数为 3871 人,毕业率为 99.0%;获得学士学位人数为 3868 人,学位授予率为 99.92%。 5.2.2 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校 2017 届本科毕(结)业生共有 3890 人,就业数 3518 人,初次就业率为 90.44%。 位居辽宁省同类院校前列。信息、生物、机械、食品等专业办学特色鲜明,社会需求旺盛, 就业质量好。 从就业行业分布看,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为:制造业(15.96%),信息传输、软件 14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39%),批发和零售业(9.05%)。 从毕业生就业地域上看:辽宁省内就业人数占总签约人数的 76.07%,省内就业去向主要 分布在大连、沈阳等,其中大连占 42.98%、沈阳占 4.81%;省外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 华北、华东等地区,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为我校毕业生 就业主要流向地区。 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到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参军部队、金融单 位及其它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 2.06%,到国有企业就业占 3.16%,到外资、民营等性 质单位就业占 68.46%。 5.2.3 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7 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 465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 11.95%,其中考取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及大连 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毕业生比重有所增加。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53 人,其中 支教团 5 人,21 人被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重点大学接收。 5.2.4 毕业生的社会评价 学校始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 位和实习实训基地的认可和好评。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学 校设计《大连工业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并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用人单位座 谈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本次共发放《大连工业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100 余份,收回有效调查表88份。通过调查较好地了解了各用人单位对我校2017届毕业生的评价 及满意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高 度评价;95.40%的受访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分析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吃苦耐劳方面表现突出,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95.50%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满意 程度;92.05%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稳定性满意程度;94.32%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胜任力满意程 度;95.50%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发展潜力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说明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扎实有 效,对学生的培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5.2.5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成就 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方法,努力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构建大学生入伍征兵 工作新机制,注重就业工作的内涵建设与质量建设。 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辽宁省优秀毕业生88人,大连市优秀毕业生133人,大连工业大 学优秀毕业生407人;自主创业47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等各类基层项目就业7人,在我省同类院校中均居前列。 15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6. 学校特色发展 6.1 一流学科为引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依托近六十年轻工院校办学背 景,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食品学科综合 改革试验区优势,建设食品与包装、机械工程等结合的专业群;以“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为依托,加强艺术与机械、信息、材料、环境、照明等学科专业深入融合,形成以一流学科 为引领、特色学科为支撑,艺术与科技有机结合学科体系。 6.2 国际合作办学稳步发展,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2011 年开始,学校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本 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兼融东西方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引进了世界百强大学核心教育 资源。项目每年招生近 200 人,已累计在全国 11 个省份招生 1376 人,合作办学声誉不断提 高,办学经验不断推广,成功的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典型。 7. 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 7.1 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为实现“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建设目标,近年来,学校不断引入海内外优秀博 士,提高学校高层次人才结构与数量以及国内外学术声誉,重视人才科研能力的同时,轻视 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引导教师平衡科研与教学关系,开展教学能力 水平培训,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努力促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有机融合 的发展。 7.2 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高质量课程资源是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 师资和课程资源较多集中于工程领域,更多缺少人文社科领域的优质课程。为了解决课程资 源的不均衡,满足学生除了对专业课程、工程领域专业培养外,尚需大量引入其他高校优质 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使学生“足不出校”便可学习名师课程。同时,借助网 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7.3 加快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程实践教学 目前学校尚缺少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程实践教学场所,需积极推进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项目,完善其各项功能需求,满足师生创新创业实训实践以及工程教育实训要求。同时,还 需进一步提高师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将创业教育要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使得创新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16 大连工业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结束语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一流”建设,大学向应用型转型,促使学校不断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以人为本、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开拓致 新”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全面推进内涵建设, 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突出,优势学科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应用 型大学。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