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重举: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为内蒙古基础建设服务(查看).doc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为内蒙古基础建设服务 元重举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以土地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 保障交通、能源、电力、城镇基础设施等重要建设项目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 社会,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耕地保护 城镇建设 生态环境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 大《土地管理法》的贯彻实施力度,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 地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坚 强保障和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人口 2380 万。据 2006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全区农用地 9540.86 万公顷,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82.60%;建设用地 145.61 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 1.26%;未利用地 1864.45 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6.14%。 内蒙古自治区属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民族自治地区,也是贫困 欠发达地区。区境内中西部广大地域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相对恶劣,人 民生活水平较低。“十五”以来,全区各级党政领导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 众,抓住机遇、奋发进取、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内蒙古土地资源多的 优势,明确指导思想,一心一意抓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目前内蒙古城市 化水平达 48%,工业化水平进入中期,农牧业产业化相对较快发展。2006 年 底 GDP 总量达 4790 多亿元;财政收入近 713 亿元。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 发展进入前列。 一、严格保护耕地,全面落实占补平衡政策 自治区各级政府在征用建设用地的同时,实行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 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方案,土地整理规划方案,使自治区确保耕地数量保 持在 1.07 亿亩,基本农田保护在 9000 万亩。建设用地中坚持从严控制使用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充分挖潜存量土地,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土地尤其是沙 地和荒漠土地。同时,自治区已将耕地保护内容作为当地领导班子政绩考核 元重举,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高级工程师,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学会理事长。 1 的一项重要指标,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耕地保有总量和基本农田面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基本农田实行三级备案制, 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多级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实行 问责制。2007 年使用未利用土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19800 公顷。已经补 充耕地面积 16280 公顷,计划补充耕地面积 3896 公顷,超额实现了耕地占补平 衡。我们抓住国家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土地整理。2001 年以来国 家和自治区已下达全区土地整理项目 182 个,建设规模 6.86 万公顷,投资 5.11 亿元,项目实施后,可增加耕地 2.3 万公顷。2006 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 汇总显示,各省耕地面积均在减少,唯有内蒙古自治区新增耕地 46.9 万亩, 改善了农村牧区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全区有 5 个旗县被列入全国基本农田重 点保护示范区。2006 年自治区又获得国家批准土地整理项目 34 个,投入资 金 7.02 亿元。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坚持宜农则农、 宜林草则林草的原则,把原来高低不平、缺少水利条件的土地规划整理建设 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真正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资金和技术,致使全区粮食产品连续三年保持在 300 亿斤以上,特别是 2006 年达 345 亿斤,创历年最高水平。 二、为重点城镇建设和工业交通发展提供支撑 由于自治区科学合理的编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制 定了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和耕地占补平衡方案,将城郊结合部的农用地 调出,将分散的居民点拆迁、重建,将城市周围的垃圾场进行改造绿化处理, 将干河床进行整修蓄水等,给城市建设留出了较大空间。如呼和浩特市的西 移、东扩南伸北延拉开了拥挤的旧城区,扩展了城市综合功能,扩通了断头 路使道路畅通、绿化成荫。还有赤峰市新区、通辽市、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区、 康巴什新区等均按合理的规划用地建设了新区。特别是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区、 康巴什新区的变化,均在干旱少雨的土地上把贫穷落后的黄土高坡,建设成 道路宽畅、设施齐全,树木绿地清新的现代化城市,双文明会议期间,人们 看到了鄂尔多斯日新月异的变化,都为把自治区建成富强、民主、团结、和 谐的内蒙古信心倍增。 按照确保重点产业项目用地的需求,加大了对自治区急需建设的 238 个重点工业项目和 95 个铁路、公路建设项目的服务保障力度,积极推进自治 区能源、交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出现了以伊利、蒙牛、小肥羊等农 牧业产业化为主体的龙头上市企业;以内蒙古电力、包钢为龙头的国有企业; 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煤化工、煤转油上市企业,为内蒙古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2 自治区工矿用地及 60 年大庆项目占用地总量的 77%,商业用地和房地 产开发用地比例较小,符合用地要求。目前,共完成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预(初) 审 311 项,较上年同期增加 30.1%,积极为交通、能源、电力、城市基础设 施等建设用地服务,保证了自治区确定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公路建设方面,为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路网建设用地,特别 是省际大通道、呼准高速、赤通高速等提供及时的用地保障,特别是充分利 用荒草地、山坡地等未利用地,为交通部门提供优化选线的土地资料。使全 区高次级公路里程超过 34839 公里,黑色路面超过 128762 公里,实现全区公 路四通八达。 铁路建设方面,为呼和浩特—准格尔、东胜—乌海、集宁—张家口复 线、临河—策克口岸、伊敏—伊尔施、海拉尔—满洲里等铁路选线征地提供 少用耕地、多用未利用地的方案。并保证了耕地占补平衡,及时地支持了铁 路建设。 民航方面,为呼市白塔机场成为北京奥运备用机场扩建,满洲里、二 连、鄂尔多斯西蒙新机场建设,以及赤峰机场迁建等全区 12 个机场的扩能改 造,提供了及时服务。 为重点工业能源建设服务。 “十五”期间自治区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就有 1000 多个,包括电力、煤化工、机械、矿业等多种重点工程,他们有的单独 选址,有的建在城镇周围,我们通过提前预审建议集中在规划的工业园区建 设,既促进工业用地集中联片,形成规模,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又引导 和推动建设用地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如阿拉善盟的乌素图开发园区在贺兰 山脚下,常年干旱缺雨已形成沙漠化,生态非常恶劣,在土地利用规划为工 业园区后,当地政府边建设、边绿化治理,引水上坡绿化硬化,改善了环境 建设成一个 32 平方公里的煤、盐化工基地。另有蒙西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 园区都是在土地条件极差的冲积扇沙坡上和荒漠化严重的未利用土地上建立 起工业园区,形成了继呼包鄂金三角后的又一个小金三角,地区 GDP 达 300 亿元。合理利用土地使全区的工业化建设异军突起。 土地利用为自治区电力建设,包括电站、电厂、输变电线路、风力发 电选址,贯通全区从东到西的电力网线用地服务,使自治区成为我国大区, 支持了国家建设。 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学发展观强调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 观,就是要注重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3 环境的相互协调。在发展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 标、人文指标、资源和环境指标。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 在这种背景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原则,统筹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损 害,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维护国土 生态安全。 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功能。逐步提高农用地特别是林 地在国土总面积中的比例,稳定牧草地面积。充分发挥未利用土地资源的替 代与置换作用,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探索各类建设合理利用未利用土地的有 效途径,减轻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林地和优良牧草地的压力,保障国家及自 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将建设用地及其他非生态用地的 规模控制在区域生态环境容量范围内,严格控制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非农业建 设的用地开发强度。重视滩涂、沼泽、苇地、河流湖泊水面等未利用地在生 态系统中的作用,保护湿地资源与环境。 大力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在生态环境有重大缺失和生态敏感区域,有针 对性地安排生态建设工程用地,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通过开展 土地整理、优先安排生态建设和移民搬迁用地,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 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和治理。支持以封育为主、围封转移和退耕还林还草 为重点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以灌草为主、灌草乔相结合的沙区生态防护体 系建设、风蚀沙化土地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的防治。促进产业结构 升级,限制、减少形成污染源的工业活动用地,预防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可 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加大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贯彻保护优先、持续利用的国土开发利用 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用地和重要自然、人文遗 产实施强制性保护和特殊区域保护。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可能威胁生 态系统稳定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和资源开发活动,探 索与生态旅游和相关服务业发展、生态移民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模式。 四、为保护资源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兴安岭大森林,历来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广茂无垠、天宽地阔、绿色成荫、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为保护内蒙古的原始生态、绿色屏帐,我们在全区规划了世界地质公园 1 处, 国家级地质公园 2 处,自治区级地质公园 8 处,均被国家批准。克什克腾旗 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森林火山温泉公园、成吉思汗蒙古族文化旅游区、阿 4 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等几十个地质生态保护区,保护面占地约 20 万平方公里。 特别是克什克腾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区和鄂尔多斯萨拉乌素古人类及动物化石 保护区,集草原、森林、湖泊、温泉、石林、化石为一体的保护区得到中央 政府的批准,成为 2006 年最具魅力的十大推荐旅游区之一。成吉思汗蒙古民 族风情园等的保护区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来内蒙古观光旅游,了解内蒙古、 投资内蒙古、双盈在内蒙古。总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使内蒙古的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上升, 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形成,使内蒙古发展成为民主团结和谐的民族自治区。 参考文献: [1]潘文灿等.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2]顾湘等.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6,20(6). [3]许坚.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4) [4]许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耕地保护.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2) 5